國企欠薪問題再次走進公眾視野,在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欠薪成為穩增長、促改革的痛點。
山西省副省長、省國資委黨委書記王一新9日在山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發表長達兩萬多字的長篇講話,自曝“全省國資國企欠薪約54.6億,拖欠社保118億”,一時間引發輿論熱點。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障職工薪酬既關乎社會穩定、防控風險,又涉及到改革惠民生的目的,也是推進國企改革的前提。如果連最基本的工資問題都不能解決,談何推進國企改革?目前由於企業內憂外困導致部分欠薪問題,相關國企應高度重視。
國企欠薪的內外因
國企欠薪與國企困難、虧損、改革相關聯。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國企欠薪有過4次相對集中的階段。最新一輪國企欠薪問題,從2012年開始積聚,實際上許多省份都有欠薪的問題,目前主動披露的只有山西一省。部分集中在煤炭鋼鐵等重化工業。不只是中西部,東部地區由於國資規模大、職工數量多,也有較多欠薪現象。
國企欠薪具有複雜性。李錦分析,導致國企欠薪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外部原因,近幾年來整個經濟形勢下行,多個行業產能過剩,導致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銀行貸款收緊,企業借債更加困難,借新債還舊債難以為繼,導致債臺高築。
與此同時,部分國企沒有及時轉變發展方式,投資規模太大,缺乏流動資金,部分占用了職工薪金。而就內部管理而言,部分國企對資金的控制不夠科學有效,對勞資關系不夠重視。在一些欠薪的國企,工會這樣的維權組織無法切實保障職工的權力。
山西國企欠薪既是因為煤炭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也有企業自身原因。王一新表示,山西的國資國企以煤炭產業為主導,近些年煤炭價格忽而登上巔峰忽而跌入谷底。這也導致山西國有企業在改革的問題上,好的時候不想改,困難的時候改不動,一次次與重大改革機遇擦肩而過。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企業確實困難發不出工資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以各種理由故意拖欠職工工資。關鍵是企業負責人應高度重視,著力解決。
“我們有兩萬多億的國有資產,並且,每年還維持著龐大的投資,為什麽投資還有錢,工資社保就可以欠著呢?根子上還是理念問題。”王一新說。
然而,由於一些國企規模大、職工數量多,欠薪問題不是思想上重視就可以解決,還是需要用改革的方法解困脫困。比如去年兩會期間,黑龍江省省長陸昊也回應了龍煤集團欠薪問題。他表示,出了潛在重大風險,必須斷然采取改革措施。
解決問題需大力改革
李錦表示,目前國企改革首先要保障職工薪酬,這一點不容置疑。不能在大談國企改革的同時,卻無法解決職工工資這種最基本的問題。欠薪問題不容拖延,這關系到社會穩定和企業的正常運營,更關乎改革的舉措能否順利開展。
正如王一新所說,“在改革過程中一定要優先考慮好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只有廣大職工群眾支持改革,我們做的事才有根基,否則站不住腳。”
山西省列出了解決欠薪問題的時間表,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方式。李錦認為,山西不僅有勇氣揭露問題,還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解決辦法,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也值得其他省份借鑒。
王一新強調,每個單位作個測算,下個大決心,寧可投資壓一點,或者轉讓部分股權和資產,力爭在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到來之前,把歷年拖欠的工資和社保全部還清。
他還表示,要建立起約束企業隨意進人的機制,在進人的總量和結構上,要有明確的與產業發展和經濟效益相掛鉤的約束機制。如在未來5年內,原則上全省國有煤礦一律不新招聘普通礦工,而是從現有人員中進行調劑。
李錦表示,解決國企欠薪問題的思路,應該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依法治理,發揮國有經濟的整體優勢,尤其是要立足長遠,通過大力改革解困脫困,提出解決問題的時間表和途徑。
“對於特別困難的企業,中央和地方財政應該給一部分資金支持,以保障職工的工資和社保。政府應組織專門的機構負責清欠。此外,目前產業工人工資普遍較低,在對國企高管進行薪酬改革之後,對基層職工的薪酬保障也要跟上。”李錦說。
近日,百度貼吧一條名為“圓通快遞北京站點倒閉”的貼子引發熱議,發貼者稱快遞在一站點停留半個多月。對此,圓通方面回應稱,不存在“欠薪、倒閉”的情況。
據中新社報道,該貼發布於2月11日,發貼者稱8件快遞在北京花園橋站點停留半個多月仍未收到,到站點後,公司讓其在幾萬件快遞中自己找。發貼者還稱,以前在圓通工作過的幾人說公司欠他們至少8、9萬的工資。在找快遞的過程中,有人開玩笑說“隨便拿幾件兒值錢的走得了。”
隨後,多名網友跟貼反映圓通快遞收貨慢,也有人發微博稱圓通部分站點電話停機。
2月15日下午,記者撥打圓通官網公布的北京市海澱區花園橋站點客服電話發現,該站點座機為欠費狀態,兩個手機號均已暫停服務。
另有北京市大興區金融街融匯小區數名居民反映,圓通快遞發貨速度較慢,客服電話打不通。
對此,圓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百度貼吧發貼者去站點時正好有一輛快遞車卸貨,並不存在“積壓、欠薪、倒閉、大面積走人”的情況。
她說,年初小高峰,由於部分電商快件的陸續發貨,以及日常的快件收發,在整體運營上有一定壓力,時效會受到影響。雖然年初已采取措施,最大限度保證人員及時返崗,但不能保證所有人員全部到位,這也是發貨慢的一個因素。
關於“花園橋站點客服電話打不通”一事,該工作人員稱,雖然公司要求各站點及時更新客服電話號碼,但不排除有些網點上報不及時、系統沒有及時更新的情況。公司將篩選一下全國網點,看是否有類似的情況,以避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針對網友“圓通可能在對網點進行調整”的猜測,該工作人員予以否認,稱最近並未調整網點。
她建議,公司的客服渠道有很多,比如微信、支付寶的服務號,官網客服等,如果客戶撥打95554熱線而沒有得到回複,也可以選擇其他渠道。
公司的目標是先上新三板,2017年,經營額度或將達到138億元時,再沖擊創業板,未來5年的夢想就是銷售額突破1千億……
這些豪言壯語皆是出自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米米樂(833048.OC)董事長劉文太,頗有點王大錘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意思。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新三板首家掛牌的綜合性電商網站米米樂謀求巔峰的路並不那麽順利。
2月17日,米米樂主辦券商華林證券一紙風險提示函再度將公司推上風口浪尖。華林證券警告,米米樂經營存在兩大不確定性,一是公司在網絡借貸平臺上借了1700多萬元,其中200多萬元已經逾期。雖然公司承諾會盡快還清債務,但是其券商憂心忡忡,明確表示公司債務金額較大,資金周轉困難不斷,公司能不能還債是個未知數。
第二,今年春節前夕,因為拖欠工資,公司29名員工向成都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要求米米樂解除勞動合同、發放工資及支付經濟補償,涉及總金額164萬元。 華林證券認為,公司流動資金緊張,如果不能及時改善收入、融資輸血,將對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米米樂來自成都市的電商平臺,老板劉文太曾是一名財經記者,90年代初在改革的浪潮中加入了創業的隊伍,從電腦和配件銷售起家,1998年成立了西部地區第一家聯想筆記本電腦專賣店,2006年進軍網上商城,2010年成立米米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自此從成都“中關村”走向全國市場並於2015年8月登陸互聯網企業雲集的資本市場新三板。
米米樂商城的主頁是不是似曾相識?但米米樂主打的是“全場批發價,只賣批發價”的B2B路線,從IT數碼、服裝鞋帽到家用電器、護理美妝,可謂什麽都賣。2015年,米米樂被四川省電子商務協會評為“四川電子商務最具影響力企業”,董事長劉文太應邀做客中央電視臺CCTV《奮鬥》欄目。如果大家還曾記得,2011年米米樂正是“快樂女生”成都唱區的總冠名商。(有點土豪呦!)
2015年年報顯示,米米樂營業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6倍,公司年末總資產達到1.12億元,凈資產達4800多萬元,分別都取得了翻番的增長。2016年5月,米米樂憑借令人羨慕的營收規模和成長速度入選創新層,成為新三板萬家企業中的佼佼者。
然而,米米樂進入創新層後一直風波不斷。去年8月,公司被四川證監局實施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監管者認定,至2015年末,公司控股股東劉文太占用公司資金1300多萬。2016年初,公司又向劉文太等關聯方借出4500多萬元。雖然公司已經收回占用資金,但是仍然違反了市場相關規定。
米米樂當時的主辦券商東興證券隨後發布了風險提示函,稱根據新三板分層規則,由於受到證監局行政監管,米米樂可能在2017年5月底由創新層調降至基礎層。
不僅如此,東興證券還從微信朋友圈給公司挑錯,指出米米樂為“最具成長性電商品牌”、“3C領域B2B第一品牌”、“兩家知名電商上市公司計劃收購米米樂(估值XX元)”等描述屬於誇大宣傳,與公司公告內容不一致。
要知道從創新層被刷下來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主辦券商這樣給自己蓋棺定論,米米樂就有小情緒了。2016年12月,米米樂與東興證券分手,牽手新的主辦券商華林證券,這是要揮別傷痛,從頭開始的節奏麽?不了,還不到兩個月,華林證券就毫不留情地發出了第一封風險提示函,直指公司的資金鏈。
米米樂到底有多缺錢呢?2015年11月,米米樂在新三板完成迄今唯一一筆定增,募集資金2900多萬元,加上掛牌前股權融資的2000多萬元,已經不少,但是公司還在不斷地尋求間接融資。公告顯示劉文太去年一年內7次質押所持公司股份,質押股份數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82.8%,劉文太幾乎把持有的全部股份質押出去,一旦不能償還,公司老板都要換人。公告顯示,公司一年內到期的債務高達3400多萬元。
米米樂還將目光轉向網貸平臺。在過去一年里,公司累計從兩家網貸平臺累計借了1700多萬元。這部分貸款必須盡快想法償還。因為去年8月銀監會發布了“史上最嚴P2P新規”,即《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一家公司在同一個網絡平臺上借款余額不得超過100萬元,在不同的平臺上借款總余額不超過500萬元,整改時期12個月。米米樂必須在整改期限內把借款余額降低到規定範圍之內。
電商燒錢是眾所周知,那麽米米樂的經營情況是否有所改善,能夠通過高增長穩住投資人的信心呢?2016年中報顯示,公司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億元,同比下滑67%,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盈利99萬元變為虧損85萬元。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4000多萬元,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速度迅速下降……這組數字和米米樂小目標差得似乎有點遠呀。
公司稱,業績下滑主要是由於聯想和蘋果兩個品牌業績不好,核心供應商聯想還收縮了對公司的信用額度,公司采購資金不足需要借錢彌補,這又增加的財務成本。
風險早已埋下。近幾年互聯網熱的氛圍下,電商行業已經成為一片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許多電商企業不是倒閉了就是在倒閉的路上。米米樂雖然起步很早,但是主要經營傳統品牌,如今經濟不景氣,廠家打起價格戰,成本都由采購商承擔,米米樂作為廠家的下遊,只有默默地承擔毛利空間的壓縮。
同時,由於米米樂體量較小,“B2B”模式使其過度依賴少數大客戶,前五大供應商占公司采購總額接近90%,這讓米米樂的談判能力大打折扣。
米米樂似乎意識到銷售盈利的不可預期,又模仿京東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準備搭上另一波“風口”,變銷售盈利為金融盈利,通過應收賬款質押、貨權質押等手段封閉資金流或者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遊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然而,供應鏈金融的打造並非一蹴而就,米米樂在金融領域並沒有相關經驗,信用體系建設以及風險控制流程均需時間摸索,這一模式是否可行還有待市場檢驗。
不過,冤家已經找上門來。去年7月,米米樂被深圳阜鼎匯通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米米樂曾向後者以8%的資金成本借款800萬元,但是因為合同履行中產生糾紛,經過調解,米米樂向保理公司支付680萬元後,雙方達成和解。看來,米米樂想玩轉應收賬款還是有點嫩。
因為拖欠工資,員工也不幹了。2月17日,29名員工請求賠償的案件在成都勞動保障大廈仲裁庭開庭審理。這占到米米樂員工數量的五分之一,如果公司連工資都發不出來,資金鏈堪憂。都勞動保障大廈仲裁庭開庭審理。這占到米米樂員工數量的五分之一,如果公司連工資都發不出來,資金鏈堪憂。
(本報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壹資本(cbnyiziben)好玩的財經故事、實用的概念股大全、經典的財經資訊。
創始人回應系“離職員工鬧事,個別人謠言”。
i黑馬訊 3月3日消息 今日,VR硬件公司完美幻境內部員工向創業家&i黑馬爆料,完美幻境資金鏈斷裂,創始人趙博已經跑路,“投資人都聯系不上他”。
根據離職員工提供的郵件截圖顯示,早在2月27日,趙博曾口頭通知裁員,並在3月1日發布了一封內部郵件,宣布除CEO,市場總監,技術總監和銷售總監4人之外,裁去了剩下的24位員工,給出的理由是“資金鏈即將斷裂”。
據內部員工靈某透露,完美幻境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融資危機。當年8月份公司開始開始大量裁員,到2016年年末,完美幻境已經從一家一百多人的企業,裁減到了28人。
“公司在1-2月份就無故給所有員工放了一個月的無薪假。”靈某對創業家&i黑馬說,“當我2月27號收到內部郵件之後,才知曉自己被無故辭退,一去公司竟然大門緊閉,所有員工的物品都還在里面。”
至於公司為何陷入當下困境,另一位離職員工張某表示,“完美走到今天和VR行業風險機會什麽的,基本沒有關系。因為做的產品客戶接受度都比較好,很多人都看好這個公司。”在他看來,公司內部的管理矛盾是導致完美幻境身陷囹圄的主要原因。 “舉個例子吧,公司不尊重合約而且沒有契約精神,簽完的合同都不承認、不履行,不管是企業合作還是員工合同。”
離職員工靈某告訴創業家&i黑馬,現在所有員工已經集結在一起,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公司發放拖欠的工資,並且對所有員工進行賠償。
目前,趙博的對外回應是“離職員工鬧事,個別人員造謠”。但創業家&i黑馬就此事與完美幻境創始人趙博聯系時,對方直接掛斷了電話。不過,該公司市場總監回複媒體時稱,“公司沒有破產,是內部沒有溝通好,公司正在積極和員工溝通,大家已經開始表示理解了。”
曾被英特爾、小米搶著投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的消息,完美幻境成立於2013年,曾獲得英特爾的天使輪資。根據趙博當時對騰訊科技的描述,“完美幻境同時拿到十一家投資機構的offer,小米投資人發著高燒去他們的民宅辦公地看產品,當場要投;英特爾投資人上午看了產品,知道他們賬面上沒錢,下午就借款一百萬。”
2016年1月,完美幻境又宣布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但融資金額和融資方均未對外披露。
完美幻境號稱是一家號稱同時擁有VR頭盔技術和VR智能全景技術的科技公司。2015年11月,完美幻境推出全景相機“Eyesir”,號稱是全球首款實現4K、30幀、實時機內拼接且已量產的全景相機,支持360*360記錄拍攝,並可佩戴VR頭顯觀看。據他們當時對媒體披露的消息是,從2015年11月產品正式發布到2016年2月份,他們的訂單額已經超過一個億。
創始人趙博是哈工大碩士,曾在華為擔任過工程師,在國企做過項目負責人。 “趙博帶領他的團隊從幾平方米的地下室搬到700平方米的辦公室,從窮到只剩五毛錢到A輪融資幾千萬人民幣。這樣一個帶有‘狼性’基因的團隊,為講個中國好故事,已經拼搏了三年。”在一篇媒體報道中曾如此描述趙博的創業故事。
一個自發組織的400多人的討薪群里,有的是樂視在職員工,更多的是已經從樂視離職的員工。
來源 | 新京報(ID:bjnews_xjb)
作者 |
一個自發組織的400多人的討薪群里,有的是樂視在職員工,更多的是已經從樂視離職的員工。
全文4856字,閱讀約需7分鐘
▲樂視大廈的大廳內,躺滿了前來討債的供應商。
宣稱要對員工、客戶和投資者“盡責到底”的賈躍亭已遠赴美國半個多月。在此期間,樂視手機供應商討債繼續,員工欠薪風波爆發,樂視被質疑為龐氏騙局,樂視網也終於“改姓孫”。
而“跑路”成了一些利益相關方最擔心的事,“已經去職樂視網董事長的老賈會回來嗎?”成了被欠薪樂視員工或前員工最關心的話題。
7月21日晚,樂視控股方面表示,賈總回國時間會根據他在美國汽車相關業務推進情況而定,具體時間暫時不方便透露。
新京報(ID:bjnews_xjb)記者發現,此前一直宣稱受波及較小的上市公司樂視網旗下公司也被卷入了欠薪風波。
記者發現,對外宣稱未進入上市體系的樂視手機業務和上市體系樂視網並未嚴格切割,樂視網參股的樂視致新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有員工也從事手機業務,而在手機資金鏈出現問題後,這部分員工薪資發放亦被殃及。
在樂視員工組建的超過400人的討薪群中,李欣(化名)2015年時與樂視致新電子商務簽訂合同,入職樂視致新,不過她一直在做手機業務,工資也由樂視致新發,這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但最近手機供應鏈的問題讓他們成了致新內被欠薪的人。
樂視致新的員工為何也會有人做手機?
樂視網總經理梁軍7月18日獨家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系“歷史遺留問題,這個以後我會統一給媒體說明,現在確實不太方便,抱歉”。而對今後樂視致新里還會否有從事手機等非上市業務的員工?梁軍回應稱,“逐步要全部清理”。
申請仲裁員工來自樂視多個子公司
7月6日,賈躍亭在微博上宣稱,樂視至今日之巨大挑戰,我會承擔全部的責任,會對樂視的員工、用戶、客戶和投資者盡責到底。
不過,“盡責到底”的承諾並沒有避免發薪日的爽約。
每月10日是樂視的發薪日,但當日很多樂視員工並未收到薪水。樂視控股當時對此回應稱,由於樂視控股及非上市體系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境,公司決定將7月份工資推遲一個月至8月10日發放。
7月12日,還沒收到薪水的員工開始組建討薪維權群。這樣一個自發組織的400多人的討薪群里,有的是樂視在職員工,更多的是已經從樂視離職的員工。
欠薪,對他們來說,是意外的遭遇。更讓很多員工意外的是,在勞動仲裁表格中,賈躍亭名字不見蹤影。有的員工問“吳孟是誰,為什麽不是賈躍亭了”。
事實上,賈躍亭6月13日已經悄然辭去了樂視控股的法定代表人,由吳孟接替。7月6日賈躍亭宣布辭去樂視網董事長在內一切樂視網職務,不過依然是第一大股東。
社交媒體上也彌漫著關於賈躍亭到底是夢想家還是騙子的爭論。而在討薪群里,員工最關心的還是賈躍亭何時才會把屬於他們的工資和補貼還給他們。
“今天還有去仲裁的嗎?”,這樣的約伴在討薪群里不斷發出。
據記者統計,申請仲裁的樂視員工涉及樂視控股、樂視移動、樂視致新、樂視商城等多個部門,包括天津、江蘇等地的分公司。
▲樂視員工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填表或等待仲裁。
致新部分員工從事手機業務
李欣(化名)2015年時入職樂視致新,勞務合同也是和樂視致新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簽的,不過她一直在做手機業務。她在樂視致新做手機業務的狀態持續了兩年多,最近手機供應鏈的問題讓他們成了致新內被欠薪的人。
另一位樂視致新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員工也向記者證實了欠薪一事,他還表示,獎金已半年沒發了。
外界普遍熟知的情況是樂視致新做電視,樂視移動做手機。而據樂視網財報披露,樂視手機、電視等智能終端產品的整體研發均在樂視致新。
新京報(ID:bjnews_xjb)記者了解到,實際上樂視致新一部分人在做手機業務,一部分在做電視業務。這樣混搭的狀態一直持續著,直到最近樂視資金鏈緊張的問題一再升級,李欣等在樂視致新做手機業務的員工被人力要求轉簽移動的合同。之前,這批在樂視致新做手機業務的員工工資由樂視致新發放,4月份開始由樂視移動發放。
“最近手機資金鏈斷了,人力才要求我們轉簽移動的合同。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轉簽,所以目前手機已經沒有多少人了”,李欣告訴新京報,“員工基本都沒轉簽”。
“目前的情況是,樂視致新沒有給我們做手機業務的員工發工資以及裁員補償。”
據了解,李欣做手機供應鏈管理,她所在的手機項目管理部之前有三四十人,現在除了還在哺乳期的員工之外,幾乎不剩幾個人了。
據李欣介紹,樂視致新內部就是一部分在做手機,一部分做電視的工作。最鼎盛的時候手機比電視的人多,因為手機更複雜。
樂視致新的員工為何也會有人做手機?
樂視網總經理梁軍獨家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歷史遺留問題,這個以後我會統一給媒體說明,現在確實不太方便,抱歉”。而對今後樂視致新里還會有從事手機等非上市業務的員工嗎?梁軍回應稱,“逐步要全部清理”。
那對手機的債務問題做何考慮?
梁軍稱,“抱歉,我不負責手機業務,樂視手機公司他們在積極解決中”。
樂視移動前員工:原本盼著註入樂視網
一位在樂視移動的項目經理張騰(化名)說,據他觀察,去年七八月份的時候就開始有供應商催債了。“樓道里經常看到供應商和供應鏈負責人談話。”
“我去樂視的時候就發現,沒有人關心成本和投入。因為沒有人具體的做開發成本核算,沒有人知道一個項目花了多少錢。到了去年年底才開始內部核算,核算的方式也很原始”。
“手機從去年下半年基本上沒有新立項產品。研發的負責人會組織人員搞一些預研,實際上沒有一個預研立項的。大家都明白怎麽回事。”
雖然如此,在張騰們的心中,曾有一個期待樂視移動打包註入樂視網的夢想,他們還曾期盼著手中的期權能夠兌現。
對於當時選擇樂視移動的原因,張騰說,“樂視手機的待遇還可以,說不上最好,但是也說得過去。另外上市的前景比較誘人。非上市業務都準備在一定的時候裝進樂視網這個上市公司。就跟樂視網並購樂視影業是一個道理。這是內部都知道的。我們基本都有期權”。
隨著樂視手機資金鏈出現問題,樂視手機風雨飄搖,如今,上市造富成為了遙遠的夢想,遙遠到提及期權,張騰回複說“都忘了有多少期權了,都沒用了”。
“你們覺得老賈會回來嗎?”已經入職了新公司的張騰問道。
盡管,此刻賈躍亭已經不再是張騰的老板,他關註賈躍亭不僅是為了拿回自己的欠薪,更重要的是,樂視成為當下的新聞熱點,賈躍亭成為焦點人物,談論賈躍亭的去向成為熱門話題。
在他看來,樂視手機會不會有人接盤已經不樂觀。“人都快裁光了,信用也徹底破產,品牌也不值錢,誰會接盤呢?”
據張騰介紹,手機部門據說還剩二十幾人,最多時二百多人。剩下的大部分人也在辦離職。
有報道稱,樂視移動是目前樂視系的主要債務窟窿,債主名單中欠款債務方為樂視移動的數量占比超過80%。
特寫
樂視“債主”:曾蒙眼狂奔,討債7個月無果
2017年7月17日下午2點,在距離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不到500米的一家五星級酒店二層,一個男人掀翻了酒店大堂的桌子,沖破十余名保安的阻攔,拍打緊閉的會議廳大門喊道:“賈躍亭!還錢!樂視!還錢!”
和他一樣的還有30余名債主。門內,是樂視網2017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賈躍亭並不在場。
這個男人來自四川成都,叫蘇一宏,35歲,是一家地方廣告公司的老板,被樂視拖欠了700余萬元款項,是樂視在全國店面建設供應商中被拖欠款項最多的一家。
▲有供應商在樂視大廈的大廳內搭起了帳篷。
訂單來了
2004年蘇一宏從湖南畢業後,一直做工程機械銷售。闖蕩了十年,隨著政府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蘇一宏的挖掘機賣不出去了。隨後他走上了創業之路。
2015年12月,在一次飯桌上,一位同行告訴他,有一家叫樂視的公司,在開展新業務,要開始做手機,需要設立大量的實體店。已經為三星、OPPO、 HTC等品牌安裝設計過店面的蘇一宏當即決定參與投標。他的公司憑借高質量的產品贏得的競標。令他意外的是,成為樂視西南地區唯一一家店面裝修供應商的蘇一宏,接到的來自樂視的第一張訂單,便是將近一百家店面的裝修任務,而樂視給出的時間,僅有一個月。
當時蘇一宏的公司只有十二個人,一百家店面的工作量,需要包括蘇一宏自己在內的所有員工,通宵連軸工作才能完成。但在蘇一宏看來,樂視是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客戶,況且又是為了推廣新業務,推動公司擴大規模的絕佳機會來了。
蒙眼狂奔
2016年4月,一季度的尾款準時打進了蘇一宏的賬戶,他為工人發了獎金,所有人都開心極了,認為公司的轉機終於來了。
隨著“五一”臨近,樂視的訂單每個月都在遞增,為了適應不斷增加的業務量,蘇一宏的人手增加到了35人。蘇一宏的公司幾乎把所有小訂單推掉了,將公司接近90%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樂視的業務當中。
蘇一宏是生意人,他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繁忙之余,他開始隱隱擔憂,將公司幾乎全部資源都壓在一個大客戶身上是不是一個穩妥的決定。樂視的區域經理跟他說,手機是公司全力擴張的新業務,樂視又是上市公司,資金從來不是問題。他的同行告訴他,全國各地都在拼命趕工,錢一定有的是。他的經驗告訴他,越大的客戶資金實力越雄厚,也更講信用。蘇一宏身邊的一切信號都在告訴他,“穩了,繼續幹吧!”
要知道,生意上的合作從來不是像網購那樣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作為供應商,蘇一宏在接到每個季度的訂單後,都要先下單生產,季度末提交結算單後,客戶才會付款。因此,訂單越大,客戶一旦違約,供應商面臨的債務壓力也就越大。
5月初,蘇一宏的手機上提示收入一筆九萬元的款項,他一時間沒反應過來。經過和財務的反複確認,他意識到這是樂視支付的雲貴地區店面建設的4月訂單尾款。可是四月的訂單難道不是上百萬嗎?蘇一宏一下就蒙了,難道他的顧慮真的要發生了嗎?
“樂視不會欠錢的,下月就給。”區域經理給蘇一宏打了這樣一劑“強心針”。果然,拖欠的尾款在6月初如數到賬,且主營地區的業務尾款也按時到賬。兩個季度賺了300萬的蘇一宏,第二次把他的擔心咽到了肚子里。
七月開始,為了迎接國慶,訂單更是瘋狂地向蘇一宏飛來,三季度訂單更是高達驚人的700萬元。為了完成任務,連續三個月,蘇一宏和他的工人們保持著高昂的戰鬥狀態。“一夜間(樂視店面)就遍地都是了”蘇一宏這樣形容樂視在三季度的擴張速度。
資金鏈斷裂
直到2016年第三季度結束前,面對市場上的流言蜚語,蘇一宏始終“死心塌地的相信樂視”。他相信上市公司是可靠的,即使倒閉也不會很快,何況蘇一宏的公司只是這個體系中的一根頭發絲。
蘇一宏似乎沈浸在一個隔音的罐子里,依然相信樂視不會欠錢不還的。
2016年9月底,是時候結清前三季度的尾款了,可在蘇一宏提交了結算單後,賬戶上卻沒有收到一分錢。
2016年10月,有媒體率先傳出了樂視資金鏈危機的消息。區域經理給出的解釋是“別怕,國慶後就會付。”可是此時,蘇一宏的資金鏈已經斷裂。為了給工人發工資,他抵押了自己位於成都市區的一處90平米的房子和三輛汽車,並向親友、同學十萬八萬的拼湊了100多萬元救濟款維持公司運轉。
漫漫長路
2017年距離春節還有10天,蘇一宏登上了從天府之國飛往首都的航班。走出艙門的那一刻,蘇一宏打了一個寒顫。
蘇一宏與來自全國的20名店面建設供應商一起來到樂視大廈樓下。經過三天的溝通博弈,樂視移動方面現場支付了20%的欠款,並簽署了還款協議,稱將陸續按月返還尾款。
拿到一百多萬元,看著樂視移動蓋在協議上的公章,蘇一宏心里一塊石頭終於落地。這個年,能過了。
蘇一宏回到成都後,工人們高興壞了,可蘇一宏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電話那頭,還有供應商排著隊要錢呢。”
過完年,樂視並未按照協議陸續支付尾款。2月,蘇一宏與已經結識的同行,再次相約北京。這次,樂視移動派出了財務部門負責人,說了這樣一句話,“賬上沒錢了,理解理解。”
又是經過三天的博弈,財務支付了一行人5%的欠款。這次赴京讓蘇一宏意識到,等待他的,是一場拉鋸戰。
“這些經歷讓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我學到了很多。”他說道,今後大客戶的訂單決不能超過業務總額的50%,業務要多元化等等,“他頓了一下,“但是,這次學費太高了。”
每經實習記者 許戀戀 每經記者 王禮迪
每經編輯 溫夢華
主播與平臺的糾紛再次走向臺前,2017年末的“吃雞”熱潮為鬥魚、虎牙、熊貓等遊戲直播平臺添了一把火,“吃雞”主播也成了直播平臺的新晉搖錢樹,但在1月26日,鬥魚直播平臺上的一顆“大樹”忽然倒下,平臺的“吃雞一哥”蛇哥突然在微博發難,指責鬥魚欠薪800萬。
1月30日,鬥魚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蛇哥所謂的“欠薪”,完全歪曲事實,並表示未來將對有潛力的主播給予系統的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給予站內資源傾斜和幫扶,並且簡化簽約程序。遊戲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則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直播平臺來說,傳出過欠薪糾紛、合約糾紛以及各種與主播之間的矛盾問題,已經成為一種業界常態。
欠薪800萬“羅生門”
1月26日,鬥魚知名主播“蛇哥”在微博爆料,指責鬥魚拖欠其4個月工資總計約800萬元,立刻在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隨後前鬥魚主播“韋神”也在微博公開發聲,稱鬥魚也欠自己近400萬元工資。
▲鬥魚知名主播“蛇哥”微博(圖/微博截圖)
鬥魚進入直播行業較早,資本一直都對鬥魚關愛有加,B輪、C輪融資均由騰訊領投。2017年11月,鬥魚宣布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D輪融資,公司已經完全進入了盈利狀態。有報道稱,2018年1月13日鬥魚的頒獎典禮上,鬥魚方面透露鬥魚有IPO的計劃,目前仍在籌備中。
▲面對鬥魚知名主播“蛇哥”指出的欠薪問題,鬥魚官微在1月26日也發出微博(圖/微博截圖)
不過並非是鬥魚第一次被主播指責平臺欠薪,記者註意到,此前韋神離開鬥魚跳槽至虎牙直播時,也曾指責鬥魚欠薪,與鬥魚不歡而散。當時鬥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鬥魚和韋神的合作協議仍在有效期內,鬥魚完全履行了相關合同義務,韋神單方面擅自終止協議的行為構成嚴重違約。
鬥魚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表示,蛇哥所謂的“欠薪”完全歪曲事實。蛇哥和鬥魚先簽了經紀公司合同,後面又按主播個人要求換簽為個人主播合同,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鬥魚已向蛇哥足額支付相關費用,不存在任何違約行為。該負責人表示,韋神的案件鬥魚已經正式和法院提起了訴訟,法院也正式受理。“具體的情況我們不打算回應,交給法律去評判。”
隨後,每經記者多次通過微博聯系蛇哥,但截至發稿仍暫未獲回應。
事實上,近年來的直播市場,主播因離職與直播平臺的糾紛並不罕見。每經記者通過裁判文書網,查閱了2017年以來法院對三大遊戲直播平臺的裁定和判決,其中包括鬥魚直播與18名主播、熊貓直播與11名主播發生糾紛。2017年8月,虎牙還向法院申請,凍結了前主播江海濤970萬元的財產。
▲2017年以來法院對鬥魚、熊貓等遊戲直播平臺的部分裁定和判決(圖/裁判文書網)
▲2017年8月,虎牙向法院申請,凍結了前主播江海濤970萬元的財產(虎牙直播微博截圖)
數據顯示,2017年下半年至少有18位主播選擇了跳槽,這或許是近年最瘋狂的跳槽季節。緊隨這一波主播跳槽的,自然是直播平臺發起的訴訟、仲裁。
主播作為直播平臺的核心資源,和平臺“和平分手”已經越來越難。在2017年的網絡視聽大會分會場上,直播平臺六間房CEO劉巖曾指出:“互聯網生意就是組織流量、流量套現的生意……今天這些流量在這些藝人身上。”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面對“自己所喜歡主播更換平臺”這一問題時,85.7%的受訪網民選擇“會跟隨主播一起更換平臺”,僅14.3%的受訪網民選擇“不因主播離開而更換平臺”。
陣痛還將持續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直播平臺超過200家,拿到融資的公司超過100家。到了2017年,直播行業融資減少,僅有16筆相關融資,不過每經記者註意到,鬥魚、熊貓、快手等平臺融資金額超過了10億人民幣,可見資本熱情並未退卻。
▲鬥魚融資情況(圖/天眼查)
據1月18日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高峰論壇消息,2017年我國網絡表演(直播)市場整體營收規模達到304.5億元,比2016年的218.5億元增長39%。根據高盛的分析,到2020年我國視頻直播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是如今的2~3倍。
對於直播平臺來說,自帶光環的主播無疑是重要的流量來源,當平臺和主播之間難以“和平分手”甚至對簿公堂,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平臺和主播之間轉型的陣痛。上述鬥魚相關負責人表示,直播平臺的興起催生了網紅經濟,但這只是我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網紅”也必然經歷從渠道為王到內容為王的過程。
業內人士認為,主播跳槽可能有其他平臺的高薪誘惑、無理要求不能得到滿足等多種原因。張書樂表示,主播和平臺之間難以和平分手從本質上來說,是單純依靠主播網紅崛起的直播在向MCN和專業內容創作過渡過程中的必然陣痛。張書樂指出這種陣痛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最終的解決其實有賴於直播平臺跳出單純打賞抽成或直接廣告營收的模式,尋找到合適平臺與內容創作者的有效盈利模式。在持續燒錢狀態下,天價薪酬本身就難以為繼,這是必然。
違約金實際賠的並不高也是主播頻繁違約跳槽的原因之一,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王彬則向每經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判例來看,主播離開平臺往往面臨高額處罰,他們寧願被判高額賠償也要離開平臺的最大原因應該是其他平臺為其提供了更加優越的待遇,願意為他的賠償買單。王彬同時表示,目前法院的判例一般達不到簽約時合同中的賠償金額,“如果主播和平臺是勞動關系,平臺要求主播賠償的,只能是培訓主播等事項的成本,這個成本可能遠遠低於雙方約定的違約金。如果主播和平臺是商業合作關系,雖然違約金很高,但合同法規定的違約金法院可以調整,法院按照平臺實際損失調整。”
在業內人士看來,直播行業已經在開始不斷調整轉型,中國直播榜CEO姜一認為,在經歷了“千播大戰”的洗牌之後,直播行業的幾次挫折、調整和轉型,都是為了更好地迎接即將到來的“直播下半場”。上述鬥魚負責人則表示,直播的未來一定是“以人和內容為導向”,而不是的單一的“以人為導向”。
6樓提及
有時D客好麻煩,壓力大
7樓提及6樓提及
有時D客好麻煩,壓力大
個陣個經紀係咁壓我地價,我地仲大壓力
8樓提及7樓提及6樓提及
有時D客好麻煩,壓力大
個陣個經紀係咁壓我地價,我地仲大壓力
你搵幾個經紀呀嘛
12樓提及
有冇品好睇人,不過地產特別多爛仔
16樓提及
你叫佢放低張票先講價嘛, 地產呢的行為稱為試價
你會著火係因為你未摸清呢個遊戲既玩法姐....
佢總要知你底線係邊, 才有信心幫你搵客
有的人放5舊, 真係499 都唔賣的, 如果佢幫你搵到個客出475, 咁點算好?
19樓提及
可能人地有好等錢駛既理由呢...
如果唔係, 咁大條水魚, 無理由放生佢...
或者買家暗中俾b仔agent....哈哈
所以先有半佣出現
22樓提及
咁你賣樓喎...點可以用你既零用錢去計架....
風馬牛不相及
25樓提及
你指賣樓? 地產代理只係規管中介人 其實業主可以自行揾買家 報紙分類/街招好多
25樓提及
你指賣樓? 地產代理只係規管中介人 其實業主可以自行揾買家 報紙分類/街招好多
28樓提及
你話想起d個forum還是叫壇主另攪一壇?
37樓提及
成班人都係好無聊既.好地地做咩要噪呀.佢係有做過野既未比佣囉.佢地如果整大件事既話,攞張bank statement一睇就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