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參選特首時,梁振英天天攻擊對手唐英年僭建、婚外情,鍥而不捨,今年六月被踢爆山頂寓所僭建,卻一直「賴」是上手業主僭建,拖至上週五才以書面回覆,自揭單位多達十一處僭建,承認部分自己僭建!原來,梁振英除了山頂僭建外,其持有的赤柱大宅同樣有僭建。對於這所大宅的僭建問題,他同樣是「賴」上手業主,不過,本刊翻查政府不同年份的衞星圖片,證實梁振英入住後才加建僭建物,梁振英一直講大話欺騙市民。更離譜的是,本刊向屋宇署追問了四個月,署方一直拒絕回覆,擺明包庇。 這幾天,梁振英一直忙於為其山頂大宅的僭建解畫,但愈揭愈臭,大話精特首繼續一個大話冚一個大話,始終不肯老實認錯。其實,除了山頂大宅外,他所持有的赤柱東頭灣道三十九號C座一樓的寓所,亦涉僭建密封走廊。早在二○○○年,已有報章揭發有關僭建,當時身為資深測量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梁振英辯稱,他入住赤柱舊居時已發現有部分結構未經批准,有關僭建物是一道由大屋通往後花園的密封走廊,當時他曾計劃將該部分拆卸,但由於沒法查閱原有圖紙及急於遷入,最終未有即時清拆。當時的屋宇署署長梁展文亦為梁振英解圍,指梁曾多次找圖則,還指僭建物存在已久,沒有向僭建物發清拆令,梁振英最終在二○○一年將走廊拆除。翻查資料,梁振英和太太現時以公司「LOTVEST LIMITED」名義持有兩個物業,分別是山頂貝璐道四號及五號屋(於○○年以六千六百萬購入),及赤柱東頭灣道三十九號C座一樓全層連低座兩個車位。赤柱大宅一直被喻為是梁振英的風水屋,是背山面海的單位,面積達二千多呎,該單位原由昔日富豪葉樁齡持有,於一九七九年由建築師胡翰章及其太太以「LOTVEST LIMITED」公司用八十萬購入,其後公司連單位轉售予梁振英。 衞星圖踢爆大話 梁於一九八五年搬入東頭灣道,於九九年才搬到山頂寓所。梁一直辯稱單位的僭建物是上手業主留下,但根據一九八七年政府的衞星圖片顯示,該單位的密封走廊並未存在,但在一九九二年及二○○○年的衞星圖片中,卻清晰看到該密封走廊,證明該走廊是在梁振英入住後才出現及僭建,亦即是︰梁振英講大話!另外,赤柱大宅後面的空地屬官地,梁振英卻將之變成自己的後花園。他在二○○○年以每季二千四百多元租金向地政署租用,他指稱因僭建物沒有構成安全問題,亦不佔用政府或公共地方。不過,記者連月向政府查詢,政府卻沒有回覆租約年期及租金多少,租給該單位的理由等。 疑有二千呎密室 除眼見的僭建外,屋宇署曾證實該單位內的僭建部分包括加建簷篷及單位內有改建,惟署方一直沒有透露實際的僭建物是什麼,更沒有透露有否還原。曾有自稱有份參與改建的工人稱,室內僭建了二千呎的密室,內有兒童遊樂場及梁振英曾監工,由於有關密室是向山坡內挖掘而成,十分隱蔽,外界根本查看不到。早前,記者在大宅附近觀看,當年被指僭建,現在已經拆除的秘道痕跡及簷篷鐵釘仍在。至於被指是地下密室的位置,記者見到一細小的透氣窗,未知是否密封通風位。據知,梁振英現將該屋作收租之用,根據選民登記冊顯示,住客名為吳威廉,看更表示現由一外籍人士入住。記者欲向該住客查詢室內情況,惟遭保安拒絕。蕭若元和姐姐蕭若慈、兒子蕭定一曾是梁振英東頭灣道的鄰居。蕭家在九四年入住東頭灣道三十九號A座,九八年遷出。蕭若慈指:「九八年梁振英諗住賣樓,我哋都諗住賣,當時有地產經紀同我講,話梁振英間屋整咗個密室,有成二千呎咁大。」蕭若慈說特別記得兩件事,第一件事發生在九四年,「當時裝修間屋,有裝修佬開架大車入嚟,點知梁振英親自走出去鬧個司機,話佢唔可以駕架大車入嚟,話影響到佢間屋。照計車路唔會影響到間屋,除非個僭建密室喺條路下面,所以驚影響到?」另一事則是在九五、九六年,一天在暴雨過後,蕭若慈見到有多輛泥頭車入來,原來他們全是去清理梁振英單位內的泥頭。「平常單位點會一落雨就咁多泥頭出現?」懷疑是密室的泥頭塌陷所造成。她還指,每年過時過節,她都見到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前身)送花到梁振英單位。本刊於七月份,曾就梁振英的東頭灣道大宅內僭建情況,是否有密室等查詢,惟屋宇署卻只表示僭建問題已交有關部門處理,一有結果,即會回覆本刊。惟四個月後,本刊週一再向屋宇署查詢,只獲同一答案,且當記者直接前往屋宇署找署長區載佳時,署方兩名助理新聞秘書更態度惡劣說︰「你喺度等只係浪費時間,署長唔會答你o架!」屋宇署發言人週一晚表示,無暇跟進東頭灣道僭建的提問。 再揭山頂五處僭建 自從去年被踢爆山頂貝璐道四、五號獨立屋有僭建物後,梁振英五個月來一直迴避僭建問題,又自稱已找了專業測量師找僭建物和處理方法等。不過,他上週五黃昏,終於發表聲明交代檢查僭建物經過,還自揭四、五號大宅的五處僭建,當中更包括將儲物室豪裝成桑拿房和淋浴間,但其聲明卻顯得欲蓋彌彰,聲稱入伙時已有該改建,但又表明想保留。梁振英又在聲明中「鬼拍後尾枕」,自爆他早在去年十月特首選舉剛開始時,已知自己的單位有僭建地庫,違規建築面積二百方呎,以近年山頂貝璐道平均呎價逾五萬元計算,僭建的二百呎已值一千萬元。然而,梁振英非但沒即時向傳媒「開誠布公」,反而在未向屋宇署申請下,去年十一月偷偷地將該擴建部分以石磚密封,圖瞞天過海。根據《建築物條例》,任何建築物之外的建築工程,均須向屋宇署入則審批,否則可罰款四十萬元及監禁兩年。梁振英沒有入則便私自密封僭建密室,即屬違法。不過,屋宇署回應指,六月二十二日曾向業主發出勸喻,要求盡快糾正僭建物,包括四號屋金屬閘門外的四項僭建物;至於梁振英上週五聲明新發現的僭建物,屋宇署聲稱傳媒報導是僭建工人房,但他們發現是桑拿房和浴室,經檢查後,確定這些改動不涉及違反建築物結構,是可豁免事先審批工程。至於士多房的一幅外牆有部分與原來的批准圖不同,屋宇署指已三次書面催促認可人士提供相關資料,但梁振英懶理。雖然梁振英違規多多,但屋宇署仍強調不會隨便就違規者作出刑事調查。聲明還引發更多疑點,包括原業主在正式簽署買賣合約前三天,突然提出加入梁振英不得追究僭建物的條款,當時代表梁振英的胡關李羅律師行都發覺情況有異,提出反對,並要求原業主提交詳細圖則,然而梁振英非但沒有聽律師行勸告,更以自己和家人都十分喜歡該單位為由簽約購入,事後只求其找一名友好建築測量師看看了事,連書面報告也沒有。他拒絕透露該位友好姓名。唐英年位於九龍塘約道的住宅被傳媒踢爆僭建時,屋宇署高調派員到場了解情況。但梁振英自上週五自爆多處僭建後,屋宇署卻未有立即派人到貝璐道獨立屋了解,亦拒回應記者提問,屋宇署署長區載佳更龜縮,不肯回應記者提問。直至週一,多間傳媒在屋宇署守候,署方見避無可避,才突然在下午三時半通知,下午四時將到梁宅視察,但只針對其中兩處僭建,包括密封的密室,以及露天庭園變成客人洗手間。 梁振英妹、太太愛炒樓 妹曾欠稅 特首家族,無論特首夫人唐青儀,或是梁振英妹妹梁桂蘭、妹夫鄧觀瑤,也是懂得投機的港人,常常炒樓生財。本刊翻查梁太的買賣物業記錄,梁太除了與梁振英共同擁有的公司Lotvest limited持有赤柱東頭灣道及山頂貝璐道大宅外,在91至97年間,她曾以個人名義分別以400萬及1,200萬購入翠怡閣一單位及麥當奴道單位,微賺18萬。另又以廣港有限公司(該公司已於2005年解散)及Groomsport Company Limited(該公司已於2004年解散)先後購入五個單位,但梁太的投資眼光非常一般,三賺二蝕,前後微獲29萬。梁振英的妹妹梁桂蘭和妹夫鄧觀瑤,亦屬買樓投資的活躍分子,鄧曾任生產力促進局總裁,二人常以個人及公司名義買賣樓宇,過去多年炒樓賺得1,300萬。其中梁、鄧於93年以750萬購入葵涌海峰花園一單位,兩年後更由哥哥梁振英親自接貨,以Jumbo Land Limited公司名義,以1,000萬購入該單位,梁振英後來在97年6月回歸前將單位出售,賬面賺得150萬元。 雖然梁桂蘭稱得上富貴人家,但記錄顯示,鄧觀瑤和梁桂蘭的公司曾屢被稅務局入稟追稅,他們共同持有的「佳成玩具有限公司」在02及03年兩度被追稅,另外,「互光有限公司」也曾在97年被追稅,涉款55萬。 部門包庇 對於再踢爆僭建,民主黨單仲偕坦言,事件已充分證明梁振英不停講大話,而他聲稱自己是「不知道要入則」而私下填封貝璐道的密室,在行內也被視為「呃人」,因為任何測量師均需要讀《建築物條例》,否則考試一定「肥佬」。單仲偕又批評,屋宇署擺明包庇梁振英,沒有跟進梁振英的僭建是否他入住後才興建,調查力度亦不及對唐英年的做法。他認為應調查屋宇署是否包庇梁振英。民主黨的立法會議員胡志偉已打算於下月十二日,向立法會提出不信任梁振英動議。唐營主帥、立法會議員林大輝亦認為,梁振英強調自己誠信沒有問題,但部分議員、市民、傳媒卻不相信,「梁振英同政府係要面對全港市民同全部傳媒,如果佢唔能夠取得全部人信任,佢應該進一步澄清、釐清質疑!如果唔係,佢之後嘅施政都唔會暢順!」他建議梁振英落區向市民解釋、到立法會向立法會議員解釋及開大型記者招待會,以釋公眾疑慮。 中方不滿 梁振英隱瞞僭建,就連中聯辦契仔的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也立即出來抽水,向梁振英提不信任動議。據知,梁振英亦因而觸怒中央部分權力核心,北京紛紛派人「教導」梁振英坦白從寬,而有部分老左更重提「棄梁」的言論,但中央仍希望梁振英能完成五年任期。消息人士指,由於梁振英誠信問題令社會反響極大,引來不穩定,反而令中央擔心二○一七普選進度。在選舉期間是梁振英頭號支持者的劉夢熊也指,對梁振英僭建處理感失望。「上星期日我去佢屋企食飯時,我已經盡朋友嘅責任提醒佢,講水門事件嘅教訓,呢件事最唔啱係掩飾,最衰唔誠實,呢樣嘢仲弊過事情本身!佢上任前以為佢比白更白,當時仲以為佢有政治潔癖添!」他說若梁振英早於今年二月已知有僭建,應該「坦白從寬」,主動向屋宇署自首,並向傳媒交代僭建始末及將會清拆。劉夢熊勸梁振英以後由自身做起,希望盡量挽回市民的信心,他又批評梁身邊的「局長、中策組成員無個得,班底完全無政治頭腦,回歸以嚟都從未試過官員、行會成員咁無威信,完全唔受市民尊重,市民唔會覺得佢德高望重!」那麼梁振英能否完成任期?劉夢熊說︰「政治七日都嫌長啦,佢而家開始咗幾個月,出現誠信問題,佢要快啲做實事啦。」 屋宇署查僭建唐、梁宅大細超 唐英年、梁振英同樣被傳媒踢爆僭建,但屋宇署的執法速度及態度卻截然不同。唐英年在今年2月13日被報章揭發僭建,屋宇署在事件被揭後三日,即高調派六人調查,署長區載佳當時更開腔回應傳媒,指會公正調查,翌日更發聲明稱會進行刑事調查,及會邀請承建商和業主了解是否有人向政府提交假圖則,至今尚在調查當中。不過,在6月時已是候任特首的梁振英,被傳媒揭發大宅多處僭建後,屋宇署分別於6月22日及26日只派幾名職員看過兩次。直至上週五梁振英自發聲明,再發現多了五處僭建的地方,即使屋宇署六月稱曾調查,惟仍是「專業地」睇漏眼,被人質疑有意放軟手腳。屋宇署在週二的聲明中,更表明不會進行刑事調查,擺明放生梁振英。 |
| ||||||
特首頭馬張震遠的商品交易所重磅炸彈引爆後,梁振英時辰已到。權威消息人士本週二向本刊透露,由習近平領導的北京最高層已拍板,香港今年內撤換特首,並鎖定五個接替人選:林鄭月娥、葉劉淑儀、曾鈺成、梁錦松及馬逢國。這場政壇風暴源於商交所山窮水盡時,傳聞張震遠曾以行政會議成員身份,向有勢力人物借貸,包括梁振英競選時捲入江湖飯局的「上海仔」。消息傳到北京令阿爺極度憤怒,恐防再有炸彈,決定斬頭馬、換特首。北京認為,梁振英連自己的頭馬也管不好,難有能力治好香港,尤其是香港將要面對商討政改、佔領中環及廿三條立法等政治難題。將梁振英拖垮的張震遠,曾經是個名牌,由他身穿的間條西裝配袋巾,到晒冷的銜頭更殺食——哈佛MBA、麥肯錫、中央政策組。曾幾何時,張震遠等於「香港精英」,但原來十年前他已暗暗踏足死亡之路,搭上泰山石化搞商交所,涉足一班食大茶飯的金融大鱷,加入政府之後,張震遠與泰山石化的關係原來一直藕斷絲連,出任關連公司董事卻隱瞞無向行會申報,最後隨公司財困爆煲走上窮途末路。商交所令張震遠銀紙化灰,以為押注梁振英是翻生契機,卻原來搭沉船兼愈沉愈深,令他自掘墳墓,卻遭北京下斬頭馬令要閂水喉,無計可施更鋌而走險,最終失去公職光環又失去四百多萬年薪。張震遠五十五載的精英人生就此U turn成一齣悲劇。 張震遠的商交所醜聞愈揭愈臭,暴露了梁振英用人不察,甚至可能早知張震遠的財困問題,卻刻意包庇。權威消息人士對本刊稱,張震遠不理會其行會成員背景,向有勢力人士借貸救亡,極度刺激北京神經。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反覆研判後,決意「棄張震遠、換梁振英」。北京一直密切留意梁振英的施政,至近日發現特區政府已「千瘡百孔」,「民意用乜都醫唔好,唔做手術唔掂」。由於梁振英未能團結港人及公務員隊伍,加上未來香港將面對一連串政治難題,包括二○一七年特首選舉方案快將出爐、佔領中環爭普選運動,以及可能出現的廿三條立法問題,北京認定梁振英根本沒有足夠政治能量應付,所以急急拍板撤換特首,消息人士稱:「習近平是一個大刀闊斧嘅人,做嘢三扒兩撥。」北京旨在今年內完成撤換特首計劃。其實,上週四,即警方商罪科介入商交所詐騙案後兩日,北京啟動更換香港特首計劃(Plan B)的消息已傳遍政界。多名北京中間人的「收風」對象不約而同表示,當雙方話題觸及「更換特首」時,中間人一改過去數月斬釘截鐵否認的態度,反而追問多個梁振英替補人選的評價。「佢哋好關心(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同公務員、(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嘅關係好唔好……有人亦問到,如果曾俊華做特首,應該由邊個接替財爺,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係咪適合。」一連串問題問得非常具體,令這批收風對象確信北京決意啟動Plan B。有人言之鑿鑿,明年一月特首發表施政報告前,將會是梁振英「腰痛下台」之時,因為二○一七特首選舉方案將隨施政報告出爐,「北京唔想由弱勢嘅梁振英推政改,影響整體部署同對付佔領中環行動。」 北京屬意接任特首人選 放風摸底部署換馬 然而,由於落實Plan B需時最少半年,為了協助特區政府捱過眼前的政治困局,北京已開始物色梁營以外有分量人士加入行會,接替張震遠,以及若林奮強未能重返行會後的空缺。近日商界傳出接替人選,包括滙豐銀行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及恒生銀行前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高美懿。時事評論員林和立本週一率先在報章撰文,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稱,由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率領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已啟動撤換特首計劃。消息人士稱,北京今次刻意透過林和立發放「換馬」的風聲,以加強消息的可信性。林和立接受本刊查詢時表示,張震遠在梁班子佔有重要角色,但北京數月來全無施予援手,對梁振英不滿的訊息非常明顯。他認為,北京放棄梁振英,主要是張的醜聞曝光後,很多問題仍未能釐清,包括梁有否干預證監會調查、明知張震遠財困仍然包庇,更嚴重的是會否有其他「炸彈」等待爆發,所以才選擇長痛不如短痛。「相信北京會採取類似董建華下台的做法,即是等適當時機、搵到適當人選先出手,所謂適當時機,會係風平浪靜嘅日子,到時話佢身體檢查後發現隱疾,等佢體面下台。」 林鄭佔優變動最小 林和立說:「我相信接任人會是過渡的角色,由林鄭月娥接替,變動最小,但北京對公務員的忠誠存在問號,俾佢做到二○一七年,問題則不大。」商交所醜聞發酵多天,梁振英連日封嘴後,本週二出席行會例會前首度開腔回應,被問及有否聽聞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說要撤換特首,他搶着回答:「一個字,『無』。」他又指出,行會非官守成員的數目沒有規定,故張震遠辭職不存在空缺問題,暫時不會邀請其他人加入行會或改組行會。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難以估計北京今年內把梁振英拉下馬的機會,因涉及有否適合人選接替,但他預料中央會認真考慮,部署該名過渡的特首二○一七年角逐連任。「北京應該會顧及呢方面,所以唔可能令到佢民望太低,相信不單只唔會叫佢搞廿三條,而且政改方案內容亦唔可以太差,否則高民望如林鄭,叫佢推銷,一定會孭鑊。」 劉夢熊黑材料曝光 張震遠的商交所炸彈醞釀引爆,可追溯至今年一月,劉夢熊爆出梁振英連串醜聞,並指梁身邊一位重臣的資金流向有問題。據悉,有關「問題」是指張震遠山窮水盡之時、去年十月出任行會成員之後,曾問一些有勢力人物借貸周轉,包括曾捲入江湖飯局的「上海仔」郭永鴻,涉款約二千萬元,但兩人傾唔掂數,最終「上海仔」並無借款。記者本週日到澳門新濠天地的「東方百利會」,向正在巡視賭廳的上海仔,詢問他與張震遠之間的錢債問題。立即變臉的上海仔沒有否認,只拋下一句「唔該你唔好再跟住我」。之後他的手下阻止記者繼續採訪。本刊亦向張震遠求證,他否認曾向上海仔借錢,並聲言刊登的話會控告本刊。過去一週,商交所醜聞愈燒愈烈,曾向張震遠「救急扶危」的傳聞金主包括:新世界鄭家純、恒隆陳啟宗、金利豐朱李月華、金銀業貿易場張德熙等,近日他們都紛紛劃清界線聲稱與張無任何錢銀瓜葛。由大孖沙到涉足江湖大佬,張已激怒中央兼燒至梁振英,可見擁有哈佛MBA的張震遠已窮途末路,一步步鋌而走險。商交所案至今,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五名涉案內地人,其中三名被告包括戴麟懿、李善容、連春仁,被控有意圖管有虛假文書罪,上週五出庭應訊時,控罪書提及他們主要是在今年四月廿三日至五月廿一日期間犯案,當中最觸目的,是戴麟懿身上的「一份香港渣打銀行發出之『擔保函』,承諾向Zhang JiSheng支付一筆金額四億六千萬美元。」 四月被閂水喉 三名被告涉嫌犯罪日期新鮮熱辣,顯示張震遠正式被人斷米路閂水喉,只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消息透露,商交所是在四月起,再拿不出相等於九個月開支的現金(估計金額達一億五千萬元)予證監會作營運證明,「之前幾個月的錢,都係拿出來揚吓好快又唔知去咗邊,但由四月開始,連揚都無得揚。」據悉,商交所一直透過中國銀行進行借貸融資,四月起中銀落閘,之後證監會便開始緊盯商交所並作正式調查,先釘牌繼而起訴違法行為,毫不留手。中銀向商交所閂水喉之舉,引來政界揣測北京在背後發功,「中銀以外,點解無人肯借錢俾張震遠?商交所的股東有工商銀行、中遠集團,點解兩間大國企都見死不救?尤其張震遠是頭馬。張震遠的水喉,其實就是支持梁振英的關係網,閂水喉很可能是要斷梁振英米路的暗示。」一名梁營猛將上週評論商交所死因時亦說:「中央改變政策,打殘張震遠搞呢盤生意。」就在警方調查商交所的上週二晚,商交所副主席兼工商銀行副行長王麗麗,宣布因年屆六十一歲辭任工行,外界認為此舉代表北京發功,令中資與商交所劃清界線。據悉,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去年十二月上任後,雖然對外聲稱支持梁振英,但其實他與梁的關係欠佳。張曉明出身自前港澳辦主任廖暉的派系,而廖暉向來與唐英年家族網絡友好。張曉明可是啟動閂水喉的人,借張震遠打擊梁振英,引來政界熱議。 泰山石化 千絲萬縷 商交所爆煲後,外間都猜測張震遠背後的水源來自何方。其實商交所與張震遠曾任行政總裁的泰山石化(1192),可謂同步起落。早於○七年,當時做油輪業務的泰山石化主席蔡天真,力推成立商品交易所,以配合公司發展的石化碼頭及倉儲業務。「張震遠仲坐喺泰山石化做行政總裁時,○七年就引入美國私募基金華平,雙方簽咗個joint venture,打算喺福建、上海及南沙做倉儲生意。」一名基金經理憶述。然而這類倉儲業務乃是配合商品期貨交易所之需,與華平簽署合作協議半年後,張震遠即半隻腳跳出泰山石化,只任副主席,開始籌備在香港成立商交所,並於○八年六月廿五日,八號風球高掛下,正式成立商交所。當時媒體都猜測手持八成二商交所股份的張震遠,背後金主是蔡天真。當時的如意算盤,是將進口至中國的燃油,利用泰山石化的倉儲進行現貨交收,詎料商交所宣布成立不到兩個月,中證監已勒令禁止境外的期貨交易所,設立商品期貨交割倉,這大大打了商交所一巴。○八年金融海嘯掩至,石油價格大瀉,本業為油輪業務的泰山石化重創,公司業績見紅,○八年度虧損十六億元。 張震遠商場關係網 注:1. 1993年將富地石油在英國上市,翌年張震遠加入任董事至1999年。2. 旗下做鐵礦石船運的昌運東富好望角有限公司,2008年因資不抵債在美國遭入稟清盤。3. 是中國最早期到海外留學的精英分子,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任翻譯,八十年代畢業於美國沃頓商學院,後在華爾街打滾,92年到香港出任高盛投資部董事,95年過檔華平。4. 祖籍福建石獅,出身貧窮漁民之家,只讀過三年書,只懂看字不懂寫字,八十年代初做油輪起家,96年到新加坡發展,02年借殼在港上市變身泰山石化(1192);2012年,公司債務重組,蔡天真出售泰山石化控制性股權予軍方企業廣東振戎。 資不抵債水浸眼眉 但張震遠對商交所仍壯志未酬,事關金融海嘯下,全球商品價格下滑,令不少中國企業受拖累而損手,中國認為不能在國際商品交易市場無話事權,故商交所仍有「前途」,張震遠遂於○九年把手頭商交所股份配售予有國家背景的中遠集團(10%)、工商銀行(10%)及做船運生意的朋友莫峰。不過莫峰的生意也遭受到商品價格大跌影響,旗下的船運公司昌運(Transfield ER Cape)因欠下巨債,在美國被申請清盤;可見張震遠當時拉攏的這位商交所股東,實力成疑。張震遠亦曾找來印度富商Anil Ambani入股,○八年尾他旗下的Reliance Money便認購一成半的商交所股份;怎料入股只十七個月「做吓樣」,Reliance Money便在一○年三月退股,當時商交所連牌也未到手。其實這時商交所財政不穩亦露了端倪,就連九龍站ICC寫字樓的租金也拖欠,遭新地入稟追租二百多萬元。與張震遠關係密切的泰山石化,○八年起財政不斷惡化,連年虧蝕更要進行債務重組,而且情況沒有轉好,生意拍檔華平基金於一二年八月及一三年一月,兩度申請泰山石化清盤;截至去年底,泰山石化一年內到期的銀行貸款達三十九億,但現金只有二億多,已資不抵債,神仙難救。去年八月蔡天真更出售公司控股權予有軍方背景的資源公司廣東振戎。而張震遠,商交所與泰山石化可謂殊途同歸,張震遠雖然口口聲聲說,他在○八年成立商交所當日,已辭去泰山石化副主席職務,但其實他仍與泰山石化有密切關係,目前他仍是關聯公司、泰山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但張震遠卻從來沒有向行政會議申報此職位。 借特首鋪生意網 除了泰山石化,張震遠搭上梁振英之後,帶挈他泊得兩人家鄉山東的國企水喉,這些國企巧合地都與「老主僱」泰山石化關係密切。張震遠持有的離岸公司華力貿易,與中國海洋石油及煙台港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山東聯合能源管道輸送有限公司,投資石油管道,將石油由山東煙台港運送至省內各個煉油廠。內地查冊資料顯示,張震遠是該合資公司的董事,但他同樣隱瞞行會沒申報。煙台港集團與泰山石化有多項合作,例如合資組成煙台泰山石化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從事石油化工產品倉儲物流,張震遠加入梁班子前,就曾出任這間合資公司的董事。在山東夥拍兩大國企的石油管道投資項目,一度為張震遠注下強心針。據悉,今年初張震遠為商交所進行融資時,曾拿出此項目作抵押本錢。但四月起向其借貸的中國銀行拒絕再向商交所借貸後,兩大國企拍檔都未見出手相助。除了山東人脈,去年十月梁振英上任後,張震遠亦搭通了深圳的網絡,與福田區政府簽訂協議投資興建商交所總部大廈,聲稱落成後「每年將帶來數百億國際交易額」。協議在深圳簽訂時,只供內地記者採訪,商交所亦沒有在其網站發布有關訊息,有幾落實十分神秘。此外,商交所又與廣州市金融辦簽訂合作協議,在南沙共建廣州期貨交易所。回看這些「舉措」都只是商交所垂死掙扎的招數。 精英悲歌 心魔惹禍 畢業於美國高等學府哈佛,能進身畢業生夢寐以求的麥肯錫公司作為事業起步,張震遠本來是社會上的精英中的精英,但竟然落得如斯下場,金融界的人慨嘆:「Barry同佢阿哥(張定遠)真係好叻,尤其是佢阿哥,喺麥肯錫做到合夥人,喺八十年代真係無乜亞洲人能做到,真係好可惜!」其實張震遠本來是寫下獅子山下奮鬥成長故事,出生在調景嶺,父母皆為有識之士,兄弟姊妹學業有成,張震遠的人生這樣走下去,人人稱羨,但一次與鄧蓮如的巧遇,改變了他。八九年張震遠在加州參加一個亞太研討會,遇到時任行政局首席華人代表鄧蓮如。當時正值北京屠城,人心惶惶,鄧大姐頻頻外訪,她見到在麥肯錫工作的張震遠,即猛落嘴頭,表示香港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好需要如他般的人才,返港建港。就是這番話的感召,張震遠九一年向麥肯錫要求調回港,兩年後,就被借調到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心戰機關中央政策組,就這樣踏足了香港政、商界。 外母家族曾風光 在美期間,張震遠認識了太太駱晶瑩。張震遠的外母周佩芬家族亦相當猛料,周的父親為四五十年代富豪周毓浩,當年已是東華三院總理,家族以立基企業為旗艦,專做陶瓷,「李嘉誠都搵我哋一齊起樓呀,我識咗佢好多年啦!」年逾七十的周佩芬,上週六招待記者入屋傾談,八十年代工業仍未式微,周家打算將土瓜灣的陶瓷廠搬遷,就與長實合作於荃灣德士古道興建立泰工業中心。周佩芬還涉足證券業,位於中環大昌大廈的高陞證券,就是以其英文名Audrey Chow為名,「我仲係聯交所理事呢,以前嘅交易所發起人添呀!」四會合併前,周佩芬是遠東交易所的發起人。講起自己以往的威水史,周佩芬十分雀躍,不斷同記者講自己是「St Mary's」畢業,後到美國讀大學,但說到女婿張震遠,她卻慨嘆:「可惜呀,佢係一個人才,我哋一家都係catholic(天主教徒),我呢度環境又好好,你都明啦,包容啲,佢哋都係年輕人!」張震遠為人一向醒目,公關技巧亦了得。連日被傳媒追訪的張震遠,仍然帶着微笑,未有黑面示人。據悉,有不少專責房屋政策的記者,更為張的遭遇感到可惜。跟足張震遠五年的司機亦甚識做人,近日記者在淺水灣住所及數碼港辦公室等待張震遠,司機總會主動與記者溝通,更講到明:「放心啦,我會話你知張生幾點落樓,你可以食個飯,去個廁所先。」 張寒松 家族表 1. 曾任國民黨救委會主任,負責接濟在港的反共人士和家屬,於96年8月7日逝世,享年74歲; 2. 台灣駐港機構、前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路平的堂姊,於12年9月8日逝世,享年86歲; 3. 61歲,於哈佛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曾任職美國的石油公司及任麥肯錫合夥人,90年代出任星島集團主席至00年離任; 4. 55歲,於英國塞薩斯大學,數學及電腦科技一級榮譽學士畢業,之後往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87年成為麥肯錫公司美國及亞洲區顧問、93-94年借調到中策組、04年泰山石化行政總裁及副主席、08年成立商交所、12年任俄鋁獨立非執董,另外亦出任市建局主席、策略發展委員會副主席等公職; 5. 母親周佩芬為遠東交易所發起人之一,亦是高陞證券、立基陶瓷負責人。 | ||||||
| ||||||
近日梁振英在特首網誌中發表文章(見8月9日),以「讓數字說明事實」為題,反駁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批評政府「盲搶地」的論據。梁振英說香港房屋空置量極低,並非如范國威所講有15萬個之多,故此他促請范國威轉軚支持政府發展新界東北。 事緣今年7月11日梁振英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范議員質疑特區政府沒有正視目前有「超過15萬個閒置住宅單位」而「盲搶地」,要求政府檢討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答問大會後梁振英着同事去信邀請范國威提供具體資料和數據,對方回覆指數字來自去年9月13日一篇《壹週刊》文章。他細閱之下,發現原來「超過15萬數字」包括所有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例如老人院、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等。梁振英並引用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字,指去年年底只有4.8萬個空置私人住宅單位,空置率是十年來最低;可供出租的空置單位更少,只得3,689個。 筆者閱讀梁振英在網誌發表的文章後,發覺數字錯得離譜;慨嘆有人為了急急發展新界東北,不惜搬出不盡不實的數字,企圖蒙混過關,誤導公眾。梁振英出身測量師,對香港房屋供應情況理應有所認識,為何竟然在一篇不足500字的短文中,犯了眾多錯誤。 范國威引用的《壹週刊》文章的作者,正是筆者本人。筆者文章的重點,正正是要提醒特首和主管房屋政策的官員,要清楚掌握房屋存量和供應數字,以免基於錯誤的資料去制定長遠房屋策略。
根據梁振英所說的「事實」,香港的房屋空置量不過5萬多個。但真正的事實是全港房屋存量除了11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和76萬個出租公屋外,還有接近50萬個已補價和未補價的資助出售單位(包括租置、居屋和夾屋),約22萬個村屋和別墅,3萬個員工宿舍和3萬個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屋宇單位。根據統計處最新數字,今年3月底,全港永久性居住屋宇單位總數是264.7萬個,較家庭住戶總數(238.6萬戶)多出26.1萬個,范國威說空置單位有15萬個之多,其實已經打了個六折,空置量是梁振英所述的5萬多個的五倍!統計處所指的永久性居住單位,包括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屋宇單位,但不包括非住宅用途、酒店及院舍內的屋宇單位。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應該是指將工廠大廈或商業樓宇改作住宅的單位,而非指老人院、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等院舍內的單位。永久性居住單位的定義,清楚剔除院舍內的居住單位。梁振英在網誌文章中提到空置出租公屋單位只得3,689個,與實際情況相差近十倍!今年3月底,房委會和房協共有76.1萬個出租公屋單位,但居住在公營租住房屋的家庭住戶數目只得72.3萬個,即公屋單位總數超出家庭住戶數目3.8萬個之多。真不知3,689的數字從何而來,數字剛好與梁振英在特首選舉中所得票數(689)高出3,000。梁振英的競選政綱主打房屋政策,若然他連香港有多少房屋存量和空置量也搞不清,又如何制定適切的房屋政策? |
| ||||||
香港最後貴族何東後人爭產官司纏繞逾十年,去年十一月,何鴻章之子何彪入稟法庭,首次指控梁振英測量師行,以及當時出任家族信託公司董事之一、現任審計署長孫德基,協助掏空信託資產及瞞稅,入稟狀指兩人行為猶如欺詐。本刊取得多份獨家文件,踢爆九七年回歸期間,梁振英名下測量師行為信託內持有的古洞地皮估價,但估值卻遠低於市價近七成,令何鴻章一年後轉手勁賺一億五千萬。而負責為信託利益把關,時任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孫德基,不但視若無睹,事後更協助何鴻章四度向稅局解釋,結果成功避過繳交二千五百萬元利得稅,有利益衝突之嫌。消息人士斥責,兩人當年有違專業操守,誠信已破產,根本無資格出任政府要職,又指不排除向警方報案,啟動刑事調查。孫德基回應指「不擔心」,特首辦則截稿前未有回覆。 涉嫌造假交易的地皮鄰近上水古洞金錢村,總面積達三十七萬平方呎。現時由新鴻基地產關連公司持有,四周圍起了鐵絲網,內裡雜草叢生,並放滿建築物料,暫未見有工程進行。 度身訂造估價 九八年前,該地皮共分為三部分,分別由何氏家族信託、何鴻章私人公司及其本人持有。根據本刊獲得文件,早於九五年,何鴻章有意發展該地段,並認為將分散業權統一,有助提升發展潛力,遂於九五年委託梁振英測量師行為整幅地皮估價,結果估值約一億零五百萬元。但由於其中三分一面積的地段已注入信託基金內,梁振英測量師行於是在九八年四月,為信託持有的十二萬呎地皮單獨估價,結果估出二千二百五十萬元。又罕有地在短短半年後再度估價,最後估出一千七百五十萬元,呎價僅一百四十三元,並最終以此價售予何鴻章名下的私人公司。不過,翻查城規會記錄,早於九五年首次估價時,該地皮只劃作「休憩用途」,地積比率只有0.2倍,但到九八年已獲改為「綜合發展區」,地積比率也增至0.4倍,同年六月更獲批興建三層高的住宅,提供五十八個單位。有不願透露身份的測量師看過相關文件後,認為梁振英測量師行的報告,明顯嚴重低估該地皮價值。「就算九八年有金融風暴,地皮發展潛力大咗,無理由愈估愈低,平均價邊有可能跌到九五年的一半。而且佢估價嗰塊地位處中央,三塊相連地皮就算面積一樣,中間嗰塊一定比兩側地皮值錢好多,呢啲係測量師業界嘅ABC,咁大間測量行無理由唔知。」 而根據同期何鴻章收到的一封銀行顧問文件,信託持有的十二萬呎古洞地皮,在公司會計賬目的賬面值達二千四百萬元,市價更高達六千一百萬元,顯示梁的測量行估值,不但低於市價七成,就連賬面值也不如。信託基金更是在明知蝕本的情況下,轉讓地皮予何鴻章的私人公司。消息人士拆解,梁的測量師行之所以冒如此風險,巧妙地度身訂造超低估價,只因梁振英當年是何鴻章的御用測量師。原來梁振英於九三年離開仲量行,創辦梁振英測量師行,由於他八十年代已到內地義務講學,又出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有傳在內地猛人牽線下,覓得多名香港富豪的生意,其中包括當年與中方關係密切的何鴻章。 山頂大宅御用代理 另一份文件披露,當年梁振英的測量行亦是何鴻章山頂布力徑大宅的銷售代理,該物業結果於九七年七月,以天價七億二千萬元售予鄭家純及關連人士,何鴻章更因此在布力徑大宅的銷售文件上,親筆寫上「very many thanks」,並附上親筆簽名。「CY當年經常出席何的私人聚會,何則間中到CY公司的各類酒會道賀,他們早有交情。」消息人士說。結果在梁測量行的超低估價協助下,何鴻章旗下的私人公司,終以四千三百二十萬元統一了三幅地皮的業權。在持有短短十六個月後,於二千年四月以二億元將地皮售予新鴻基地產的關連公司,一鋪勁賺一億五千萬元,但有關收益卻是撥歸何鴻章的私人公司,信託基金反蒙受損失。「梁振英公司估價造就何低價買地,作為信託管理人嘅孫德基及安永,不但唔出聲阻止,之後高價賣地俾稅局質問,仲幫佢掩飾,咁先至離譜。」消息人士怒轟。 孫德基涉利益衝突 根據本刊獲得的文件,早於九九年一月,稅務局已就多宗何鴻章旗下公司的關連交易提出質疑,而代表何鴻章向稅局作出申辯的,正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消息人士透露,安永當年可謂一身兼多職,既是當時何鴻章旗下上市公司四海集團(○五年已被富豪酒店關聯企業收購)的核數師,又為何鴻章其他私人公司提供會計服務,更是何鴻章成立的家族信託的管理人。「除非有特別條文,否則資產入咗信託,理論上唔再屬於原本的持有人,信託內的資產買賣,應以受益人利益為先,如關連公司有交易,就應該交由不同組別的職員處理。」立法會會計界別議員梁繼昌質疑,安永及孫德基作為受託人,在信託持有的古洞地皮轉售上,即使作價低於賬面值亦沒有提出質疑屬非常罕有,更有逃避印花稅之嫌。而且,何鴻章旗下公司出售地皮勁賺億五,稅局認為該交易屬炒賣性質,公司應繳交二千五百萬元利得稅,但安永則代表何鴻章四度向稅局申辯,聲稱有關交易屬資產投資(CAPITAL ASSET),雙方多次來往信件後,稅局終於○五年接受安永解釋,何鴻章的公司無須繳交稅款。孫德基當時作為安永的董事兼合伙人,角色明顯存在利益衝突。「稅局唔追究只因安永同孫德基作出好多錯誤陳述,如果當日信託唔係賤價賣地,成單買賣的評稅就唔同晒,孫德基同安永根本係掩飾緊。」消息人士說。 阻追查申請「休眠」 事實上,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早於○一年何彪入稟要求信託交代賬目,孫德基與其他安永的合伙人,已罕有地向公司註冊處申請將信託公司休眠(dormant),意圖阻止何彪進一步取得公司財務資料。何彪在去年十一月的入稟狀指,直至近年法庭判他有權承繼信託及翻查公司資料,他才知道在梁振英測量師行、孫德基及安永的多次違規操作下,當年市值超過一億五千萬元的信託資產,如今已幾近被掏空,資產減值九成以上。消息人士透露,相關人士正搜集更多資料,不排除向警方報案,又聲稱有人已經向會計師公會作出投訴,但一直未獲回覆。立法會議員梁繼昌認為,指控涉及誠信問題,作為政府重要官員應公開作出交代。本刊曾當面向孫德基求證,孫表示有關指控的對象是安永,並非其本人,又表示「唔擔心有問題。」之後便匆匆離去。至於特首辦及會計師公會則於截稿前未有回覆。 估價低市價七成 何鴻章根據梁振英測量師行的估價報告,以低於市價七成即1750萬元,將地皮由信託基金持有的HICL,轉售到自己持有的HEL,並同時將私人名義持有的土地轉售到HEL,三幅地皮因此統一業權。HEL於一年多後以約二億元出售地皮,一鋪勁賺一億五千萬元,但得益撥歸其私人公司,信託基金反而蒙受損失。其後安永向稅局解釋此買賣屬資產投資(CAPTIAL ASSET),更因此避免繳交利得稅共二千五百萬元。 梁、孫合力掏空信託 家族官司纏繞逾十年 被譽為香港最後貴族的何東家族,其勢力及商業王國已逐漸褪色,代之而起的卻是一單又一單的家族官司。事緣何東長孫何鴻章三十年前,為三子三女成立兩份信託基金,並分別委託姪兒何猷灝任職的安永,以及舊情人十姑娘何婉琪擔任信託的管理人。直至九八年,子女得知信託一事,向十姑娘及安永討回基金權益,始發覺信託內的資產絕大部分已被轉移,並展開漫長的訴訟,多年來劇情可謂峰迴路轉。○三年,何鴻章為免牽連舊情人十姑娘,親自入稟要求法庭確立他有權取消信託,但由於信託書內並無相關條文,何鴻章最終被判敗訴。但審訊過程中,何彪及其兄弟爆出,何鴻章曾說過要僱用黑手黨執行刺殺任務,父子形同仇人。直至近年,何彪在法庭判決後,逐步取得當年信託基金的文件,並發現梁振英測量師行及孫德基違規協助老父轉移資產,於去年十一月入稟追討損失,又戲劇性地與老父冰釋前嫌,槍口一致向外。 |
| ||||||
身兼恆基地產副主席的全國政協常委李家傑,上週二出席兩會會議時,當著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的面前,主動炮轟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更建議另起爐灶進行民調,以抗衡不利北京及梁振英政府管治的民調結果。李家傑態度之「勇猛」,令不少政商界人士私下猜測背後政治原因。本刊得悉,恆基地產豪宅項目天匯涉嫌托價造市案,警方追查三年多後,原來在梁振英政府治下已靜悄悄地終止調查。政界人士懷疑,這是李家父子自梁振英上場後,不斷向對方示好的回報,李兆基家族向梁振英俯首稱臣之說,已甚囂塵上。 李家傑向鍾庭耀發炮的消息傳到香港後,中環議論紛紛。一名政界人士稱:「李家傑舊年喺北京鬧後生仔專搞對抗,令人覺得有啲奇怪,今年再向鍾庭耀高調發炮,好明顯係有啲政治任務要完成。」他認為,現時低民望是梁振英死穴,李家傑狠批港大民調,客觀上是替梁拔除一口眼中釘,其動機惹人疑竇,他著記者追問警方調查天匯造市案的進展,或能協助解開謎團。本刊上週四向警方查詢,警察公共關係科延至本週一才回覆,發言人稱「警方經調查及徵詢律政司意見後,認為證據不足以支持提出刑事檢控」。記者追問警方何時結束調查,發言人卻拒絕透露,只回覆「無其他補充」。這宗一○年被揭發、轟動全城的打老虎大案,原來已悄悄落幕。 商罪科警司被調職 有知情人士近日向本刊透露,「我聽聞一位曾負責調查天匯案嘅陳姓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調查期間發現咗啲『敏感嘢』,但佢後來被調職,唔排除有人想刻意放恆地一馬。」據悉,該名高級警司被調任至觀塘「環頭」,不再調查該案,現時臨近退休。案件○九年揭開序幕,恆基推售港島西半山干德道豪宅天匯,其中極高層六十八樓A室複式單位創出七萬一千二百八十元全球最高呎價紀錄,但翌年六月恆地證實廿四個單位僅四個完成交易,其餘二十伙撻訂收場,包括天價單位。警方懷疑有人造市托價,遂展開調查,七月十四日高調採取行動,商業罪案調查科出動近百探員,往恆地總辦公室檢走大批文件,並帶走十多人協助調查。警方調查工作一直持續進行,傳媒亦不斷揭發案件疑點,如恆基容許無限期押後交易,買賣雙方口徑前後矛盾,外界均預料距離刑事起訴不遠了。然而,記者翻查前年七月至今的報導,發現梁振英政府上場後,天匯案恍似忽然消失於空氣中一樣。一直負責匯報調查進展的運輸及房屋局,高層官員未曾向立法會及公眾交代事態發展,執法及檢控部門亦無任何行動。 曾梁政府態度迴異 相反,曾蔭權政府曾指若發現有人造市,必定出手跟進,時任警務處長的鄧竟成更向傳媒揚言:「不會放過任何涉案人。」直至前年一月特首選舉期間,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仍稱商業罪案調查科仍對案件進行深入調查,並從不同角度考慮事件有否涉及任何刑事成分。不過,鄭汝樺這番言論已是政府最後一次公開表明警方仍在調查天匯案。兩個月後,梁振英擊敗唐英年當選特首,政治形勢驟變,也是警方處理天匯案態度出現重大改變的關鍵因素。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李永達亦引證此說法,前年年中他曾就天匯案私下向相熟官員瞭解調查進度,「(官員)話仲查緊,嗰陣係曾蔭權(任期)尾嘅時候,差唔多五、六月,嗰陣都未close file。」 四叔主動捐地交心 面對天匯危機,李兆基父子不斷向梁振英伸出橄欖枝。向來作風低調的李家傑,自九八年出任全國政協後,過去十五年出席兩會鮮談政治,反而向傳媒多講熱愛的茶道和佛經,惟去年三月進身為政協常委前,他忽然高調批評香港一些青年只懂「搞對抗」,直斥舞動英國旗的年輕人「豈有此理」,並且質疑佔領中環行動是「想攬住香港一齊死,心態唔好」,可見今年狠批鍾庭耀並非偶然。李兆基去年七月及九月亦公開批評佔中,去年二月更主動提出捐地予政府建資助出售房屋,以及十一月邀請核心「梁粉」蔡涯棉出任恆地(中國)投資董事,凡此種種,均被視為向梁營「跪低」的行徑。政界人士分析稱,特首選舉戰梁唐對決,香港傳統四大發展商表明全力支持唐英年,李兆基父子更是唐的提名人,但梁振英低票當選特首後,新世界鄭家純極速轉軚站台支持,長實李嘉誠堅持跟梁營「對著幹」,新地郭氏兄弟因官司纏身自顧不暇,備受天匯案困擾的四叔,自然投鼠忌器,大局已定下被迫改弦易轍。曾蔭權年代對天匯案避而不談的李兆基,去年七月三日晚上出席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晚宴時,主動為天匯「造假托市」大喊寃枉,直言「好事當壞事」,似為警方終止調查天匯案作出預告。立法會議員何俊仁終於開腔批評警方對終止調查的解釋缺乏公信力,「成件事表面資料係高度可疑,但竟然出到嚟係咁嘅結果,好難有說服力,令人相信警方做過認真、公正、客觀嘅調查,俾人印象都係放生老虎。」恆地發言人本週二回應本刊查詢警方終止調查天匯案及李家傑對民調的言論,均指集團無任何評論。 鋪路染指政協常委 政治上全面靠向梁振英之前,李家亦早已經營北京官場的關係,中港兩地同時靠向當權派。「四叔」李兆基一直希望家族成員可進身政協常委,眼見長實李澤鉅、新世界鄭家純已霸位,數年前,四叔父子便積極向做過常委的人收風請教,李家傑亦有連串動作向北京示好,如先在○八年成立「百仁基金」,成員中不乏紅二代,他們的父母輩都有政協背景,例如:前常委張永珍之子鄭建山、前常委楊孫西之子楊華勇;而具份量的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女婿李聖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都是成員。百仁基金成立之初,李家傑一度指該會不談政事,怕被利用成為爭選票平台。但梁振英當選特首後,百仁基金便表態支持政府改組五司十四局。現任會長、理文造紙太子爺李文俊亦表明反對佔中。吹雞紅二代之餘,李家傑四年前又孖住神秘發跡的地產商許榮茂,成立「新家園協會」,協助大陸新移民融入香港,李家傑捐款一千萬元。協會會員由成立之初一千五百人,激增至目前五萬人。協會標榜「一條龍」服務,背後原來得到港府跨境資助,因其賬目顯示不少項目例如在內地搞的中英文及技能培訓等,獲公帑資助共逾千萬元。四叔一家向來跟副總理劉延東關係友好,劉出任統戰部部長時,李家傑是統戰部管理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八年,四叔和李家傑同獲清華大學頒授名譽校董,獲劉設宴祝賀。李家傑前年以新家園協會監事會主席的身份訪京,亦獲劉接見,足以反映他的人脈關係不遜於其他富二代。 中策組秘密民調明益自己友 李家傑高調向鍾庭耀發炮,有「左王」之稱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以及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隨即合奏和應,形容港大民調不科學,被利用作政治包裝。不過,本刊綜合獲得的文件及民調機構負責人爆料,中策組每週委託機構進行的秘密民調更具爭議,不但規定不能向受訪者披露由中策組委託,問題又具誘導性等。綜合各方消息,今年中標的機構正是邵善波曾任總裁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該中心現任總裁則是張志剛。本刊獲得兩份文件,發出日期分別是一二年五月及一三年十二月,頁首標明RESTRICTED TENDER(侷限性投標),根據政府的招標規定,只有受邀機構才能獲得標書。內容則顯示中央政策組邀請民調機構入標,提供電話意見調查服務,但並無講明訪問的議題或題目。 突改變招標條件 兩份標書最大的分別是,前者的服務期限為半年,並將民意調查分為經濟、社會及公共政策三個範疇,標書列明每個範疇均設有獨立合約,受邀機構可選擇只入標某一範疇或全部入標,換言之,中策組的秘密民調每年共分為六份標書。但自梁振英上任特首、中政組改由邵善波出任首席顧問後,秘密民調的招標條件卻大幅改變。另一份招標文件顯示,民調服務期限由半年改為一年,今年三月一日生效,且不再劃分民調範疇,亦即過往由最多六個民調機構負責民調,改為單一機構全部負責。消息人士稱,今年包攬中策組所有秘密民調的,正是由梁振英創辦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旗下有間香港民意調查中心嘅公司,專門負責做民調,但佢哋規模細,接咗中策組嘅合約之後,惟有外判部分民調工作俾坊間嘅私人公司做,講到明要簽保密協議。」就在這敏感時刻,本刊上月廿四日便拍得邵善波、張志剛、中策組全職顧問王卓祺及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晚上約七時於中環「陸羽茶室」飯局,四人前後腳步入餐廳,個多小時後又先後離開,非常神秘。雖然中策組每年耗近九千萬公帑,但本刊向中策組查詢中標機構的身份及合約價格等問題,中策組卻拒絕回覆。本週一記者到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位於中環中銀大廈辦公室,向中心總裁張志剛查詢是否中標,張未有承認或否認:「我哋唔會答我哋啲client嘅嘢。」有曾參與中策組秘密民調的學者踢爆,政府設計的問卷非常不科學,要求亦非常離譜。「佢要求唔可以向市民披露民調受中策組委託,但佢設計嘅問題又有引導性,結果市民打去大學投訴,但校方唔可以披露受政府委託,試過好多次食死貓。」事實上,中策組民調偏頗早有前科,三年前便爆出該組委託中大做民調,其中一條問「財政司長曾俊華應否就預算案引起爭議而辭職下台?」,又曾問「李柱銘是否漢奸?」、「陳方安生是否忽然民主?」等。該學者指中策組自行制定問卷內容,不容許受託機構修改,收集的數據又規定不可以作學術研究,版權全屬於中策組,學術機構淪為如直銷公司的電話中心,故多間大學都拒絕入標。 違民調公開原則 被點名批評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言人兼助理總監彭嘉麗承認,曾收到中策組不定期的電郵邀請投標,但該中心從未入標。她解釋該中心接受委託前有多項條件,包括完成民調後須公佈結果,設計問題及撰寫報告時須有百分百自主權,以及調查完成後與委託人共同擁有資料的版權,「不過(中策組的)tender內容同我哋嘅service policy有明顯conflict。」她又指自去年七月書面拒絕中策組申請後,再無收到招標通知。曾踢爆中策組就「李柱銘是否漢奸?」等問題進行民調的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中策組有明益自己友之嫌:「如果係搵一啲智囊去做民調,我就覺得好危險,因為社會對佢哋嘅信任都好低,或者特別要將金錢利益輸送俾佢。」他又認為政府應對外公佈相關資料,作為最起碼的監察。 | ||||||
| ||||||
紮根香港逾半世紀、擁有多間上市公司的龍頭央企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因貪腐上週正式受中紀委扣查落馬,代表習近平打貪清剿異己行動殺到香港。在山東出生的宋林居港近三十年,早已取得香港身份證,在本港政商界遍佈網絡,更早在梁振英競選特首前,為梁鋪路打通紅色資本人脈,之後獲得多個公職並成功大舉投地。今次宋林落馬,埋錯堆的梁振英可能被北京打老虎火頭燒埋身,連任隨時無運行。本刊調查發現,宋林六年前坐上華潤第一把交椅後,大搞金融投資,旗下的私募基金原來是個坐擁過百億元的神秘金庫,卻由一名申報住公屋的男子出任董事,更揭出大堆不知名海外註冊公司,資金流向卻是個謎。而這個金庫在薄熙來當紅時,大力投資重慶房地產。與此同時,宋林又孖住與周永康兒子稔熟的太子黨進行枱底交易。宋林因搭上薄、周兩隻大老虎而被一鋪清袋,更連環揭露一班太子黨勾結中港政商界醜聞。 復活節假期過後,受宋林落馬消息拖累,市值近三千五百億元的五隻華潤繫上市股份全線大幅下挫,其中華潤電力(836)跌幅更近一成。宋林事件令牛頭角小股民怨聲載道,而中環人則關注這間成立七十五年的央企巨頭換帥,背後折射出的政經人脈震動,如何波及添馬艦官場。今次宋林被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帶頭調查而落馬,他是繼董建華年代、二○○三年中銀香港劉金寶案之後,被北京整頓的最高級駐港央企領導。王岐山落手的導火線是《經濟參考報》記者王文志,上週二首次公開宋林與情婦楊麗娟,穿著情侶裝坐在床上的「床照」。王文志繼去年七月指控宋林以逾百億元人民幣,高價收購山西多個礦場,以致約五十億國有資產流失之後,他今次再度實名舉報宋林包養江蘇籍、三十六歲的情婦楊麗娟,並指控宋林利用楊麗娟收受賄賂和洗黑錢,以楊麗娟及其親屬名義,在境內外持有超過十億元資產,在蘇州、常州、上海、香港等地都有大量豪宅。 王文志又大爆,宋林以不正當手段,安排楊麗娟先後到投資銀行瑞信及瑞銀工作。巧合的是,楊麗娟在哪一間投行任職,華潤系就給予哪一間投行生意。○九年八月起,楊麗娟在瑞信任職,入職一個月後,華潤水泥(1313)在香港集資六十四億元上市,瑞信是兩間保薦和包銷的投行之一,若以集資額的百分之二點五作佣金計算,瑞信即可袋八千萬元。一○年九月,瑞信獨家代理華潤燃氣(1193)配股,佣金八百多萬元。到一二年六月,楊麗娟轉任瑞銀執董,負責湊國企大客。去年五月,華潤電力曾計劃收購華潤燃氣,當時瑞銀便擔任潤氣財務顧問,如收購落實,瑞銀的顧問費將十分和味,估計近千萬元,不過交易最終被否決,瑞銀見財化水。三個月後,華潤創業(291)與英國Tesco籌組合資公司,瑞銀又擔任財務顧問之一,估計瑞銀淨袋約一千萬元。現時楊麗娟仍在瑞銀工作,有報導指瑞銀會對楊麗娟展開內部調查,該行發言人對本刊指不作回應。王文志爆料翌日,宋林曾出聲明反擊指遭人惡意中傷,但一日後中紀委便宣佈展開調查,據悉宋林上週三晚在深圳被帶走,正式落馬。 爆料記者現居港 除了王文志,另一位爆料記者、《山西晚報》前記者李建軍目前身在香港,他接受本刊訪問說,楊麗娟是宋林過去式情婦,現已沒有來往,「好幾年時間了,被他(宋林)老婆發現,好像兩人大吵一頓之後,他老婆就帶著孩子去了美國。後來宋林不跟楊麗娟來往,楊麗娟也結婚嫁人了。」李建軍指,去年在港跟蹤宋林,亦發現宋林正與一名模特兒來往,但不清楚具體情況。而宋林妻子姓什名誰卻十分神秘,兩大「猛料」記者都無披露。中紀委和國資委去年七月在王文志首次舉報後,曾經迅速介入處理事件,但一直沒有公佈調查結果,其間宋林亦有公開露面。今年二月,宋林率領華潤代表團訪問廣西,拜會中聯辦前主任、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本月初,他又訪問廣東,獲身兼廣東省委書記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胡春華接見,令人以為宋林被舉報事件告一段落,怎料十多日後來個反高潮。 出招打貪裡應外合 李建軍說:「香港記者以為宋林沒事,還替我擔心。你看他今年兩會那麼瘦,他心理壓力很大。去年國家審計局派六十多人調查華潤,宋林一直很焦急想拿結果,但審計局一直秘而不宣,宋林一直焦急。」李建軍又指,中紀委在近日才發功,是因沒有人手,「他們一個部門才三十多人,去年要處理周永康的事,根本沒時間查宋林。」習近平上台後高調反貪,大多是親自打老虎,但今次處理宋林手法卻不同,先由兩名記者在微博實名舉報,再由中央調查。其中王文志任職《經濟參考報》,為中共喉舌新華社旗下的報章,背後明顯有「可靠線人」放料,並默許向外發佈消息,手法顯示中央想先製造輿論壓力,再深入調查。不少人以為李建軍與王文志是同一夥,但李建軍聲稱不認識王文志,也不知大家的消息來源是否同一人,「我和王文志一次都沒見過。去年《蘋果日報》那篇報導後,我的線人都不敢向我提供線索了。」自去年七月來港後,李建軍稱,怕回內地會被報復,一直留在香港。去年他曾指希望成立沽空機構,調查違規上市公司,但至今未成事,「這個我不著急,現在想先讀書,讀什麼不便透露,應該不會在香港讀,香港太令我失望了。」其去向十分神秘。 陳雲女婿扶植上位 今次事件主角、五十一歲的宋林,一九八五年大學畢業後來港加入華潤當見習生,之後逐步攀升,○四年他接替過檔中糧集團的寧高寧出任集團總經理。而扶植宋林上位者,是中共元老陳雲的女婿、華潤前董事長陳新華,他曾評價宋林:「思考敏捷、工作勤奮、做事有激情,他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都給我留下了好印象。」華潤內部的人曾形容,宋林沒有寧高寧的霸氣,較低調「務實」、不慍不火,陳新華○五年曾說過:「我們希望同事都是紮紮實實做事,無所謂低調不低調,事實上宋林也在華潤及華創幹了十八年,經驗十分豐富。」華潤三十年代是由陳雲與周恩來兩大中共元老牽頭創辦,陳新華以陳雲家族第二代脈絡,○一年從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職位,調任執掌華潤,○八年陳新華退休時交棒予當時僅四十五歲的宋林,令宋林成為首個非財金官員系統出身的華潤一哥,陳新華一度拍心口對這位「少帥」很有信心。 但宋林坐正後,隨即露出真面目,大舉清除舊部,連恩師陳新華的秘書及一眾老部下都無面俾全數炒魷,七年間解僱十個部門經理以建立個人馬房。宋林當權即食碗麵反碗底,李建軍說:「陳新華老提拔他,但後來他背叛陳新華,內情我不知道。我也曾經懷疑陳新華的人在背後起作用,向他秘書發過短訊,想約陳新華,但他反應很冷淡。」落馬後,宋林被揭以他為首的華潤高層,一餐飯豪食一百五十萬元、出差又要坐包機等,揮霍無度與上任前「紮實」的作風南轅北轍。戴金絲眼鏡外表斯文的宋林,早拿了香港身份證,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也識講帶大陸腔的英文。他上月還接受《大公報》專訪,以香港仔包裝自己,說自己來港廿八年,「香港就是我的第一故鄉。」他憶述早年在元朗上水一帶為華潤物色地皮建油站時,與黑道交鋒,又要跟原居民討價還價。他說:「陀地很麻煩的,但現在想來也很有意思,最終我與新界民眾打成一片,成了好朋友。」他又聲言在香港學會了市場化運作規律、尊重法治精神、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諷刺的是,他這番力挽狂瀾的最後自白,話口未完就因貪腐被北京整頓。六年前,宋林當上華潤最高話事人後,即四出併購。提起華潤,香港人最熟悉其零售業務,一○年六月,華潤創業以高價三億三千萬元,向其士泛亞(508。現稱鼎億集團)收購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八成股權,現在港有一百二十五間分店並正積極打入大陸市場。此外,又開了五間酒窖voi_la!、大開便利店VanGO、又為華潤萬家超市,換上搶眼黃招牌兼改了英文名Vanguard(英文意指先鋒,也近似廣東話「萬家」的發音)。 搞百億私募基金 宋林任內最重要的改革,是帶領華潤踩入金融業並進軍國際,透過成立「華潤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開拓新業務,包括:「珠海華潤銀行」、「華潤資產」整理集團數十家企業合共一百億元資產重組,而最值得留意的,是宋林任內為華潤搞了一個名為「漢威資本管理」(Harvest Capital Partners)的百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唔使公開投資表現,買乜都得,方便太子黨轉數嘛。」一基金經理表示。宋林是漢威資本的董事,但他在公司註冊處的記錄卻十分神秘,用大陸身份證而非香港身份證登記,有別於他註冊華潤系公司的做法。漢威資本的董事名單,包括多名華潤金融控股高層,但當中卻有一名神秘「公屋男」陳代堅,他申報住址是將軍澳寶林邨,記者兩次到該單位拍門都無人應,鄰居說甚少見人出入。記者再深入調查,發現陳代堅在二○○五年以廿二萬元向房屋署購入該公屋單位,他亦同時持有將軍澳中產屋苑蔚藍灣畔物業。連同漢威資本在內,陳代堅合共是八間公司董事,而這些不知名公司(例如:鵬遠投資、尚正投資、領程投資等)的登記地址,與漢威資本一樣,都是灣仔華潤大廈三十七樓,除了陳代堅,董事名單中一律都有華潤金融控股董事長蔣偉。而這些公司的股東,都是查不出底蘊的離岸公司。漢威資本目前管理五個房地產基金,規模達十八億美元(約一百四十億港元),其中集資目標近四十億的商場基金,包括深國投商用置業的零售項目,而深國投的股東包括美資巨頭私募基金黑石集團(The Blackstone Group)、凱雷投資集團(The Carlyle Group),有傳深國投正鋪路來港上市。 搭上兩隻大老虎 除了孖住美資金融名牌,漢威資本另一項注目投資,是擲廿七億元的國際地產基金項目,當中有百分之四十三的物業都押注在重慶,而這個基金是在二○○七年起動,即薄熙來出任重慶市委書記期間。而華潤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華潤置地(1109)在重慶亦擁有多達一百八十七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土地儲備,土儲之多冠絕各省市。另外,華潤燃氣亦有入股重慶燃氣,並投資重慶能源項目,可見宋林執掌華潤時,全線睇好重慶。二○一一年,薄熙來唱紅打黑聲勢一時無兩,宋林更遠赴重慶拜會當時的「薄左王」。今次宋林落馬早有先兆,由於宋林後台是陳雲女婿,亦被解讀為習近平劍指創辦華潤的陳雲家族。陳雲與薄熙來父親薄一波是戰友。薄、陳兩家的密切關係更一度延至第三代,陳元女兒陳曉丹,曾與薄熙來兒子薄瓜瓜拍拖。薄熙來落馬後,陳雲兒子陳元去年四月,以國家開發銀行行長身份,不避嫌拜祭薄一波,之後也離任國開行行長職務。宋林不只搭上薄熙來,原來他與另一隻正被整頓的大老虎、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盟友亦有淵源。今次宋林被內地記者指控收購山西金業煤礦涉貪腐,是透過與山西聯盛集團合組公司出手,合資公司背後牽線人是賀錦濤,他是與周永康同期出任政治局常委的賀國強長子。有指賀錦濤與周永康兒子周斌(濱)稔熟,兩人都活躍山西,賀錦濤去年在國際金融市場「響朵」,皆因他在習近平主政後不久,以首個太子黨身份成立私募基金Nepoch Capital,全球集資二億美元,但資金流向極其神秘,更有人質疑當中是否涉及華潤資金。 宋林幫梁振英搭線 宋林捲入薄熙來、周永康兩大虎穴而落馬,事件揭露一眾太子黨的爛攤子之餘,以香港為基地的華潤混賬,亦扯到梁振英身上。梁振英由部署選特首至今,都得不到以李嘉誠為首的商界大孖沙真心舉腳支持,他唯有借助靠山董建華的人脈搭上一眾紅色資本家,而宋林是其中一個有份替梁振英搭線鋪路上位的關鍵人物。由於宋林與梁振英關係千絲萬縷,政壇耳語宋林落馬,或觸發梁振英被北京調查,影響他的連任部署。宋林和梁振英都是山東人,早在○五年他們便一同在香港濟南聯誼總會做「領導」,縱然兩個都並非真正濟南鄉里(宋是乳山人、梁是威海人)。宋林當上華潤總經理正等候更上一層樓之際,梁振英○六年任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宋林獲委任加入校董會,嶺大刊物《嶺南人》介紹他有個英文名Charley Song,內文提及宋曾任機電署屬下氣體安全諮詢委員會成員,卻沒有舉足輕重的公職。同期獲委任的校董會成員,還有鄧淑德、紀文鳳兩大當紮梁粉。宋林做校董後,隨即識做地由他的華潤慈善基金設立「嶺南大學華潤獎學金」,捐出五百萬元,資助內地偏遠地區學生到嶺大修讀學士。梁振英當選後,去年華潤又與梁曾執掌的城市大學合作,資助內地少數民族學生來港。今年《施政報告》建議加強中港青年交流,宋林即時接波指華潤在大陸有四十二萬個崗位,可供香港青年北上實習。 獲公職投靚地 宋林是中共黨員,十八大時循香港工委途徑「升呢」香港黨代表。他一直是中資企業大本營「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的核心成員,無獨有偶,十年前劉金寶被捕前,也是這個會的會長。這個中資俱樂部旗艦身負重要的統戰任務,並具有選特首的入場券,兩年前中企協會的三票提名及埋門十六張選委票,全數投予梁振英。梁當選後,宋林便得到前所未有的太平紳士、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兩大公職銜頭。去年六月樑上任一週年前夕出訪紐約,宋林與恆隆陳啟宗、中金行政總裁朱鎔基兒子朱雲來,三個大老闆與梁振英一同出埠參與中美企業高峰會,可見宋林在梁眼中,和他的金主地位一樣舉足輕重。宋林獲得公職的同時,華潤的關連公司在梁任內亦藉機大展拳腳。華潤是萬科置業的大股東,梁振英上任後,萬科在香港投得多塊土地,最觸目是今年一月與梁粉地產商新世界成立合資公司,以三十四億元投得荃灣西站附近臨海地,每呎樓面地價高達五千零八十八元。本月初亦以八億六千萬元奪灣仔聯發街舊樓項目。 失中聯辦靠山 宋林墮馬前,中聯辦亦發生「地震」。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二月被踢出局,據悉中聯辦內部有一批官員近日被撤換。宋林與彭清華年代的前朝中聯辦關係密切,中企協會網頁可見多張宋林與前朝西環幹部合照,卻找不到與現任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的留影。宋林墮馬與西環換人,顯示牽涉派系鬥爭的中南海打貪行動已燒至香港,政商界聞到燶味都心知風暴殺到。有傳在香港大搞私募基金博裕投資的江澤民孫子江志成、被揭搭上週永康的李小琳,還有賀國強、賈慶林、令計劃,以及經常與梁振英搞內交的胡春華等一眾前朝胡錦濤重臣,近日都被《路透社》及《亞洲週刊》等傳媒翻舊賬,他們被傳已在「習近平的名單」上。 廉署已開檔案 政界消息亦透露,首批獲梁振英委任公職的中資大老闆,已被中紀委盯上或將受查。而早前獲委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的全國政協委員方方,近日離開摩根大通亞洲區投資銀行副主席崗位。方方與曾做梁振英競選近身的共青團美女陳冉一樣,都是香港華菁會成員,他離職原因未明,而美國證監會今年初起,調查摩根大通等多間投資銀行,聘用中共太子黨員是否涉嫌行賄。梁振英埋大陸權貴堆,無可避免捲入內地派系鬥爭,一旦有人被整治,梁亦不能倖免。「根據內地官場潛規則,與反腐目標人物關係密切嘅人,都要向阿爺交代,檢討、搞過關,相信CY都唔例外。」消息人士稱,若北京對其解釋存疑,梁振英毋須奢想連任。中國問題評論員林和立分析,習近平打老虎打至香港才剛開始,梁振英與大陸富商的密切關係,或將變成他的負資產。宋林去年出任廉政公署道德發展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他曾用英文和普通話拍片聲言:「我深信在商界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們能夠將道德推廣和發展帶領到一個新的領域。」如今他這番話變得極其諷刺。據悉,宋林被實名舉報後,廉署已開了他和其情婦的檔案,究其向特首負責的廉署如何處理這燙手山芋,其執法公正性令香港法治再受考驗。隨著北京浪接浪的派系打貪行動來臨,梁振英如何被北京發落的連場好戲,勢將陸續上演。 華潤一哥曾做嶺大校董 宋林一九六三年在山東乳山出生,在上海名校同濟大學固體力學學士畢業,八五年加入華潤,翌年起駐港當見習生,由低做起之後扶搖直上。九八年,他獲委任為華潤集團董事,○四年出任總經理,○八年四十五歲當上「華潤一哥」董事長。宋林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並出任東亞銀行(中國)非執董、吉利汽車(175)的獨立非執董。他在梁振英出任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時,○六至○九年曾任嶺大校董,落馬前為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廉政公署道德發展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太平紳士。 私募基金監管寬鬆 私募基金是透過非公開模式募集資金,主要針對少數機構投資者,或專業大戶投資者。有別於共同基金和退休金基金等,私募基金不可透過廣告來宣傳,而且入場費不低,投資者的個人資產至少要有八百萬元,機構淨資產亦至少要有四千萬元。另外,基金發起人或管理人必須持有基金百分之三至五股份,一旦虧損,管理人的股份要先被用來賠償投資者。政府對這些私募基金的監管比較寬鬆,訊息披露要求亦低得多,基金運作較靈活。在香港,出名的私募基金有黑石,前財爺梁錦松曾出任其大中華區主席。 地下黨員基地 華潤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業務包括金融、地產、基建、醫藥、零售、消費品等範疇,是香港頭號老牌紅色財團,一九三八年由周恩來、陳雲在香港成立,最初名為「聯和行」,負責向全世界華僑募集抗日物資,再運回大陸。四八年改名「華潤公司」,「華」即中華、「潤」則取自毛澤東的字「潤之」。解放後,周恩來為穩定供港鮮肉價格及數量,下令中國對外貿易部,授權五豐行作為在港的獨家代理,八三年起隸屬華潤集團至今。華潤在港擔起統戰重任,不單透過物資供應支配港人,更被指是工商線地下黨員基地,八十年代的新華社社長許家屯,也是統領地下黨的港澳工委書記,他經常在灣仔華潤大廈接見貴賓(例如:星雲大師),中秋翌日他又到華潤頂樓追月。八十年代初中共部署收回香港,中共為發放香港回歸明天會更好的訊息,由華潤出頭,孖住李嘉誠一同與港英政府談判發展天水圍,八二年成立的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華潤佔51%、李嘉誠佔49%,用了十多年時間開發,其後華潤才逐步退股。李嘉誠與華潤近年仍有合作,和黃一一年以五十七億元向華潤收購其持有的香港國際碼頭及深圳鹽田港股份。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解密資料庫顯示,和黃旗下的離岸公司Splendid Century Limited,華潤是其中一名股東。 | ||||||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今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開展“滬港通”相關工作,中央政府支持該項目,予以重視,香港應珍視這種支持。
上周日,在市場原本預期的“滬港通”開通日前一日,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各方已經就實施“滬港通”做好技術準備,但並未獲取啟動的相關批準,因此並無實施“滬港通”的確切日期。至此,政府推遲啟動“滬港通”的傳聞被正式坐實。
上周六,《香港商報》援引接近內地監管層的匿名人士消息指出,受“占中”影響,原已準備多時的“滬港通”將難以如期於本月27日開通,且原定於周六當天舉行的滬港通開通彩排儀式也已被取消。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中港兩地近半年未曾公布滬港通確實的開通日期,市場一直估計27日為熱門開通日。報道引述北京最新權威消息披露,中央對目前香港的“占中”局勢感到擔憂,因此滬港通的開通將會推遲,暫無開通時間表。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回應稱,“滬港通”不是有與無的問題,而是時間的問題,市場系統及運營準備已經充足,開通對兩地有重大戰略意義。李小加認為,占中活動越久,代價越大。
上周末人民網采訪的資深人士則是表示,“滬港通”屬於國家既定政策,不可能無限期推遲。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也認為 “滬港通”推出是早晚的事情,投資者無需多慮。
德意誌銀行昨日報告下調了港交所的目標價和香港貨幣市場日均成交額,預計今年開通“滬港通”的可能性很小,保守預計將於明年獲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從香港特首梁振英今天的發言中或許可以推斷,APEC會議結束前,“滬港通”幾乎不太有可能啟動。
香港特首梁振英周二表示,將於APEC會議期間,在北京和中央政府討論滬港通啟動時間。滬港通對香港很重要希望能很快得以啟動。香港將向中央政府尋求對滬港通的支持。
今年北京APEC會議時間是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這或許意味著APEC會議結束之前啟動滬港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本周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三大財金官員將出訪北京。雖這只是每年定期拜訪,業界仍期待得到更多滬港通消息。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香港的證券監管部門已經批準“滬港通”項目,上海證券交易所也稱完成了項目啟動的準備工作,現在只等內地監管部門的批準。
另外,德意誌銀行分析師Tracy Yu在上周的報告中預計,“滬港通”今年年底前宣布啟動的可能性很小,保守預計將於明年獲批。因“滬港通”啟動日期存在監管不確定因素,港交所面臨獲利了結風險,也是其主要下行風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問:行政長官梁振英說,如果政府接納占領行動中的學生代表要求,容許公民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香港的貧窮及勞工階層就可能主導全個選舉,結果會是政府政策只會向窮人傾斜。梁振英在禮賓府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指出,在行政長官選舉中的提名委員會,要有廣泛代表性,並非體現在數目上,而是要涉及各個界別,如果只追求數量,政治和政策都會向貧窮人士傾斜.
答:梁振英的話是說給富裕和中上階層聽的。
梁振英的意思是香港選民超過一半收入在中間數以下,估計想說一開普選,財政馬上玩完。中上階層有不少人支持泛民。梁的意思就是香港如果進行不限制提名的普選,中上階層馬上就要被收割(稅收和收入重新分配)。
其實這麽說吧,香港的問題,導致的貧富極端不均,房子貴得要死,靠普選和民主,是沒有希望解決的。
房子貴,原因比較多。比如你要增加環保評估,要增加質量審查,總之一系列的保障法規啥的,都是在增加成本(因為時間上房子建造的速度會慢下來)。這方面成本大概占了房價的40%。
另外一個,就是香港作為中國最頂尖的三個城市(北京和上海),中國這麽多有錢人,都會到香港搞一套房子。這樣的話,香港的房子就是倫敦化、巴黎化、紐約化,你是沒辦法的。啥制度都沒用。比如倫敦,中東有錢人來買一把,俄羅斯寡頭來買一把,中國土財主來買一把,現在啥馬拉西亞和印尼的土財主,也來買一把。
而且普選選出的人,要搞社會主義政策,也要全社會比較左才行。香港目前的民情,估計40歲以上的,大部分還是靠右的,反對歐洲福利社會的。40歲以下,就不知道了,看輿論怎麽忽悠他們。
當然因為中央政府對為民執政,是比較看重的。這種說法當然會讓中央不滿了,現在又不是江朱的中央了。
問:美國是大眾直選候選人,再選總統,也沒有出現窮人總統嘛。香港的中上層這點知識都沒有?
答:美國是黨內選候選人。
在60年代反越戰期間,因為當時民主黨還是內部大佬指定的,引發了年輕人不滿,在費城還是芝加哥的黨代表大會變成了暴力沖突。那之後才改變為黨內初選制度。
不過大家要清楚,美國總統選舉不是一人一票,是選舉人團,所以你可以贏得一人一票的多數,仍然輸掉選舉人團票,戈爾就是這樣輸的。所以你可以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人比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人要更公平。
當然選舉一個總統,要有近億美元的經費,窮人有個屁錢,可以來玩?
而你的錢,不是來自有錢人,也是來自於有錢的專業團體。
據香港信報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商界午餐會時表示,希望“深港通”可以在下半年(second half of the year)開通。
在粵港合作方面,梁振英透露,港府正與廣東商討互惠策略,相信未來數月會有進一步的消息公布。
據彭博社,他還提到,天津、福建和廣東自貿區將在3月份啟動。
路透1月29日援引消息人士稱,港交所預計今年下半年將與深交所開通深港通。這樣的時間安排可能會降低中國被納入一項重要指標股指的幾率。
很多市場觀察人士此前預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滬港通將在6月前擴展到深圳,但聽過當天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簡報的人士稱,現在看來第三季末前開通的可能性更大。
路透當天援引的港交所一發言人表示,兩交易所正進行深港通可行性研究,完成提案後將向有關部門報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