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曉佳﹕彤叔女婿悶聲發大財

1 : GS(14)@2016-12-01 07:52:02

【明報專訊】投資者很多時會透過長期監察上市公司執行董事在市場買賣股份的動向,捕捉投資「靈感」,反而對公司非執行董事動向較少留意。遇上上市公司違規,才會對非執行董事及獨立非執行董事有否「跳船」較為上心。不過,這些低調的非執董的一舉一動,其實有時對投資啟示更大。

就以鄭裕彤女婿、亦即新世界發展(0017)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杜惠愷為例,上半年不斷掃入新世界股份、下半年沽出部分股份,如果大家走漏眼,就平白失掉大好投資機會。

鮮有接受外界訪問

杜惠愷一向作風低調,在新世界及周大福一系公司,並不起眼。他較為人所知,充其量是已故鄭裕彤的女婿及鄭家純的妹夫,他很少接受外界訪問。筆者還記得,能夠真正和他談上幾句,是多年前在灣仔運動場舉行的新創建員工運動會,當時只是談談新創建(0659)業務。及至2009年他涉足內地A股星美聯合,擬將新世界中國業務注入,開始施展大動作,才較為人認識。

鄭裕彤長子鄭家純施展財技,借上早年購入太平洋港口的上市地位,在2003年一次過將原先獨立上市的新世界基建,併合建築、機電、運輸及服務部門,重組成新創建。其後新創建借助服務部門的穩定現金流大幅減債,變成健康的公司。經過6、7年休養生息後,新創建即有一項毫不起眼的動作,由杜惠愷為首的豐盛創建以8.85億元接收部分服務部門,當中包括機電及新世界保險業務。

新創建原有的服務部門,更因此拆分,清潔部門在原有管理層接手後,變成創業板上市公司寶聯(8201)。新創建的業務,因此一拆三。

杜惠愷由始至終,沿用家族營運豐盛珠寶的「豐盛」名義,打造新事業,並且以豐盛創建定名,繼承新創建部分業務,儼如迷你版的新創建,並且與鄭家純再度拍檔。他將機電業務以豐盛機電(0331)名義分拆上市,至昨日市值達到11.48億元,已比他10年前從新創建接手該業務時增值。若以豐盛創建實益持有豐盛機電47.25%股權而言,其攤分市值達5.42億元。

大玩分拆 打造迷你新創建

在大玩分拆大計實現投資價值之外,杜惠愷在過去一年積極在新世界發展買賣股份,由今年1月18日起至7月6日止,密密收集新世界股票多達1.02億股,增持股權1.09%,前後出資6.27億元,入貨價每股才6.12元。他更自9月22日起,持續出貨至11月7日,前後減持4421.3萬股,套現4.38億元,相當於套回買入股份成本的七成,平均每股出貨價為9.91元。按已套現股份計,每股賺取差價3.79元,即每股大賺62%。他手上餘下的6671.6萬股,若按新世界市價8.64元計,價值仍達5.76億元。

一買一賣新世界 勁賺六成

雖然在鄭裕彤出殯設靈時,杜惠愷只是靜靜地步進靈堂,與一眾穿著白色孝福的鄭家成員分開進場,避過了傳媒的注視。但是正因為他的低調作風,他在市場捕捉買賣的機會,才會來得神不知鬼不覺。上一代人在投資上的低調實幹作風,雖然未必為這一代投資者青睞,但是最少進可攻、退可守,真正做到悶聲發大財。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49&issue=20161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26

李曉佳﹕劉士余的悲哀

1 : GS(14)@2016-12-08 08:00:52

【明報專訊】今年2月才走馬上任的中證監主席劉士余,過去外界對其評價是擁有儒家氣度,善於平衡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EQ高,但這位謙謙君子上周六一反常態,脫稿痛批保險資金「野蠻舉牌」,表面上是對近年來險資入市造成例如萬科股權爭奪、南玻A高層出走,以及恒大人壽快沽快買等股市亂象的不滿,但更深一層,其實是這位善於平衡協調的人,對中國金融監管制度根本上缺陷下的無奈哀嗚。

猶記得今年3月兩會,一行三會超級記者會上,中保監主席項俊波曾經說過「險資舉牌愈多,劉主席應該高興」,但顯而易見劉主席現在並不高興。雖然過去兩日中保監針對前海人壽及恒大人壽這兩間常常舉牌的險資進行了監管,貌似配合劉士余說話而行動,但其實在險資「野蠻舉牌」這指控上,中證監與中保監有著微妙的不同態度。

憂炒槓桿無王管 殃及小股民

就在劉士余表態之後,中證監旗下《中國證券報》以頭版文章重申,「野蠻舉牌」資金來路不當,舉牌概念股過份炒作,有損市場穩定,文章從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去重申監管的重要性;同日,中保監旗下《中國保險報》卻強調,險資投資期長、策略穩健,為穩定資本市場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法律沒有禁止險資舉牌,險資投資股票比例也未超過限制的30%上限,險資舉牌亦符合國際市場慣例,屬合規合法。

事實上,無論險資舉牌是惡意收購還是善意收購,內地法律均沒明文禁止,但中證監顧慮原因,是擔心險資拿市民的錢做槓桿,一旦爆煲再掀股災,百姓與股民同遭殃;惟中保監角度是保險產品有沒違規,如沒違規,險資便合法,便可作投資用途。

金融活動增多 暴露灰色地帶

之所以導致兩大監管部門各有想法,正正是中國資本市場日趨成熟下,跨行業金融愈多,愈暴露監管灰色地帶。其實《中國證券報》的文章已點出「野蠻舉牌」真正暴露的背後問題,就是應該加快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形成統一監管去彌補漏洞,以適應金融行業的混業趨勢,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一行三會監管制度力不從心

早在去年股災時金融分業監管的漏洞已受到關注,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也顯得極為重要。及後寶能系舉牌萬科動用了300多億元人民幣,當時甚至驚動到中證監會同中銀監及中保監去核實研判,但銀、證、保只能在各自可監管範圍下進行檢視,最後得出了一個未發現有嚴重不法行為的結果。事件再突顯,現時「一行三會」監管體制面對信息不互通不協調,一旦涉及橫跨「一行三會」的局面,監管便力不從心。

劉士余的喊話,正正反映出就算他協調能力再好,權限之下也無法扭轉弊端。而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樓梯響了近一年,至今連初步框架輪廓都未有,也難怪他要急了。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38&issue=201612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677

李曉佳﹕容不下負評的電影夢

1 : GS(14)@2016-12-22 08:08:28

【明報專訊】電影《長城》成為內地網民近日熱議的話題之一,但原因既非奇幻的劇情,亦非電影的特效製作,更不是因為由荷李活影星麥迪文領銜的演員陣容,而是針對一位「咒罵」導演的影評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口誅筆伐。在這場「罵戰」的參與者中,也包括了電影的投資者之一,即近年高調融資的樂視影業。

一切事出一名網名為「褻瀆電影」的網絡獨立影評人,在內地微博上發布一條頗受爭議的微博,內容僅五個字「張藝謀已死」,再加三支「蠟燭」的表情符號。而曾三度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的張藝謀,正是電影《長城》的導演。雖然這名影評人隨後又刊出一篇博文解釋,稱其實指張藝謀的藝術生涯已因商業因素趨勢而終結,但仍有不少網民與網絡大V(即KOL),甚至是張藝謀的妻子,都對其展開攻擊,指摘其不顧電影工作者辛勞,惡意攻擊導演,斥其缺乏職業素養。但最誇張的,還要數向這影評人發出官方「警告信」的樂視影業。

以法律要脅影評人 有失風度

樂視影業稱,「褻瀆電影」嚴重侵犯張藝謀的名譽權,主觀人身攻擊意圖十分明顯,近乎誹謗及詛咒,要求完全刪除相關文章,並連續刊登30日致歉函,否則將訴諸法律。有趣的是,素有「國社」之稱、常代表官方意見的新華社亦在此後不久刊發另一篇獨立影評人文章,將網絡上對《長城》的一些負面影評劃歸為「刻意唱反調」,並稱《長城》是帶旺內地新年賀歲檔期的重頭戲,批評這齣電影的做法「不可取」。

一名獨立影評人的個人博文,竟遭公司以機構名義對其發出警告,有人認為是針對影評人「不恰當」的措辭做出的危機公關,亦有說法稱是因《長城》票房收入對捉襟見肘的樂視很重要,故不希望「節外生枝」。但無論是為顧及聲譽還是想替生意「護航」,如此以法律要脅,都有欠風度。

中國的電影產業在商業力量的驅使下於近年不斷擴張,根據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2015年全球票房數據,中國電影票房達68億美元,按年增長49%,以第二名身分佔全球票房總額17.75%,佔亞洲票房逾一半,較第三名更高出近50億美元。包括萬達、阿里、樂視等諸多財團均高調投資影片、技術乃至院線,更希望將中國從「電影大國」打造成「電影強國」。樂視影視首席執行官張昭亦在早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中國與荷李活的差距,在於缺乏健全的商業體系。

「電影強國」 先要有健全商業體系

遺憾的是,張昭這名想要搭建中國電影產業的職業經理人卻忘了,負面影評本就是電影產業無可避免的商業風險之一。若影評本身無關痛癢,企業實無需大驚小怪;若影評措辭誹謗,大可直接發出律師信對簿公堂。但企業本身不是法官,「誹謗」的定義不由企業說了算,憑藉社會地位及輿論壓力,對個體發布「威脅式」的警告,這樣的做法,才顯得太不專業。

開放市場 負評是無可避免的風險

如果樂視影業不願承認公關失誤,那就只能說,這間無論是在融資還是營銷方面都大事製造輿論的公司,其實隱藏著一顆易碎的「玻璃心」。沒有一個包容的心態,連一句刺耳的話都聽不進去,那麼中國電影業的「強國之夢」,將會永遠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至於新華社的「維穩影評」,以及中國電影票房爆發背後的國產爛片橫行、企業盲目燒錢,乃至廣電總局對於外國電影嚴格的審查制度,這些制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更為複雜的因素,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37&issue=20161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27

李曉佳﹕資金沒着落 國企不務正業

1 : GS(14)@2017-01-05 08:11:51

【明報專訊】中國神華(1088)昨日股價收報15.12元,升3.3%,為表現最佳藍籌,但帶動神華上揚的原因並非公司業務盈喜或行業傳出利好消息,而是公司前日宣布,在上月與多家銀行訂立理財協議,共斥352.5億元(人民幣‧下同)購買了一批保本型委託理財產品。

再簡單翻查一下紀錄,過去半年,包括中國中車(1766)、熊貓電子(0553)、廈門港務(3378)、紫金礦業(2899)等多家上市公司亦有類似的投資動作,其中紫金礦業撥出用作購買理財產品的閒置資金達到30億元,佔其市值4%。

A股情况則更誇張,據內地統計,截至去年12月8日,共有711家A股上市公司以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累計金額達到6326.88億元,而2015年同期,只有599家上市公司共斥4930.88億元進行相關投資,兩項數據按年分別增長19%及28%。

去年711家A股6326億購理財產品

上市公司用「閒錢」買理財產品過去幾年均有出現,部分公司更出現理財收益高於正常業務的情况,被批評不務正業,但去年上市公司買理財產品有上升趨勢,反映的問題已非不務正業,更多是內地供給側改革之下出現的資源錯配現象。

首先,融資難問題去年繼續困擾着內地企業,尤其民企仍然面對融資成本高昂,雖然中央三申五令金融機構要給予中小企經濟支持,借貸要向實體經濟傾斜,但考慮到整體經濟層面、銀行自身壞帳風險等因素,銀行仍然傾向於給予國企融資支持,結果形成民企無錢可借,資金緊張,像中車及神華等國企反而資金滿溢,甚至有「閒錢」買理財產品。

另一方面,多數上市公司對於用「閒錢」買理財產品的原因都很單一,就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獲得更多投資回報。逆轉思考,即是企業就算有「閒錢」都不願投放到與主業相關的投資,就連國企都對生產意欲低迷,這一方面反映企業對內地經濟增長信心有限,另一方面在中央力促去產能改革之下,例如神華,就算有意擴產也受限,何况煤價低迷,在愈生產愈虧損之下,難免企業寧願將資金買理財產品,也好過投入實務之中。

中小企借錢難 國企荷包滿瀉

再者,即使內部欠投資機會,過去內地企業也能於海外尋找具投資回報價值的項目,惟人民幣去年受壓,外儲流失嚴重,外管局對企業海外投資的匯兌行為有所收緊,就連國企海外投資也受到更嚴格外匯管制。當連海外投資也受限,企業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能考慮的選擇便更少。

部分國企理財收入更勝本業

但愈多企業有閒錢買理財產品,對銀行而言其實愈受惠。在盈利空間收縮,表外業務受更嚴監管之下,銀行業務發展面對一定的困難,去年初內地樓市爆升,貸款向地產傾斜,但年中之後中央再度調控樓市,房貸再度受壓;此外,企業經營困難及去產能任務,也令銀行呆壞帳風險增加,但同時受中央提出「脫虛還實」要求,銀行不得不將貸款集中在實體經濟之上,形成了矛盾。然而,當貸款投向國企,國企因此增加了「閒錢」,並將「閒錢」用來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等於資金轉了一圈還是回到銀行手上,且合法合規地可以用作金融投資。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30&issue=201701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24

李曉佳﹕長和澳洲併購鬥智不鬥力

1 : GS(14)@2017-02-03 01:59:28

【明報專訊】李嘉誠父子為首的長和(0001)、長實(1113)外闖多年,雖然偶有失蹄,在英國合併O2及在澳洲併購電網Ausgrid遇阻,但古諺有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最終在合併意大利電訊業務取得成果,收購澳洲基建業務Duet亦有進展。這證明要在國際併購市場「搵食」,尤其在事事講求「規矩」的已發展國家,要先了解對手,然後運用智慧尋求適度彈性及進退有據,才有望成功,既不可硬碰,亦不能夠獨沽一味鬥出高價。

長和系在外國畢竟是以外地人身分做生意,難免要在較弱的競爭形勢下求存。它在英國及意大利的電訊業都敬陪末席,3英國及3意大利的活躍流動電訊用戶約915.7萬及952.7萬人,分別在兩國的流動電訊業界排名第四,市場佔有率分別只有10%及11%。

以外地人身分做生意 弱勢求存

長和併O2觸礁之後,推進3意大利與VimpelCom旗下的Wind合併。在芸芸歐洲電訊業市場中,意大利規模相對較細,例如3意大利在去年6月底中期的EBITDA(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增長至只有1.35億歐元(約11.3億港元),Wind去年上半年同期EBITDA亦只有7.8億歐元(約65.33億港元)。反而英國規模最小的3英國EBITDA半年已有3億至4億英鎊(約29.3億至39.13億港元),可見意大利電訊業規模確較小,併購對歐盟來說沒那麼敏感。

知己知彼 取易不取難

更重要是,與3意大利合併的交易對手VimpelCom負債高,淨負債相對經調整EBITDA比率持續增加,到去年第三季達1.9倍,在短短一年內增加0.6倍。這解釋為何3意大利規模遠比Wind小,仍然可以穩佔合併後公司50%股權,並且令3意大利由最細的電訊商,一躍成為意大利最大電訊商。這正好好演繹,做生意不能純硬攻,而是要知己知彼,懂得變陣,做到「取易不取難」。

李嘉誠父子領導的長建(1038)去年併購估值最少100億澳元(588.7億港元)的澳洲公家電網Ausgrid不果,澳洲政府基於國家安全為由,拒絕國家電網收購。基於同一原因,澳洲政府亦不得不同時拒絕長建的收購。長建事後只說,澳洲政府的公布背後實有難言之隱,這個回應可堪玩味。

出價或是否壟斷 非最重要因素

事隔4個多月後,長建變陣聯同長實及電能(0006),以74億澳元(即424億港元),收購澳洲以商業信託形式上市的能源資產營運商Duet集團,收購方只有長實為首一個財團,並很快獲得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通過,只待其餘交收手續及外資投資審查委員會通過。長實及長建若完成收購Duet,在維多利亞省便控制了3間氣體分銷商中的兩間,亦控制了5個電力分銷商中的3個。事件反映由始至終澳洲當局未拒長建於門外,出價高低或是否壟斷市場,亦非最重要考慮因素。在海外打滾多年的李嘉誠,知道併購成敗關鍵所在,今次併購Duet,應該很快可水到渠成。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16&issue=201702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25

李曉佳﹕跌倒再爬起 郭樹清二度進京

1 : GS(14)@2017-03-03 00:43:27

【明報專訊】位於北京金融大街甲15號的中國銀監會,距離位於金融大街19號的中國證監會不足400米,但這400米,郭樹清卻用了5年半才走完。因為2011年底接替尚福林任中證監主席的郭樹清,上任506日後,於2013年3月意外地「外放」山東任省長,雖然過去兩年曾有傳他會調返中央,從已逾退休之齡的周小川手上接下人行行長一職,至上星期,郭樹清真的回來了,不過不是去人行,而是去中銀監,且巧合地前任正好又是尚福林。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的這個任命,再一次令郭樹清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炙手可熱的焦點人物,也令筆者想到2012年兩會。當年郭樹清剛履新不久,當他準備從人民大會堂北門離開,卻立即被以百計記者蜂擁包圍,數不盡的攝影機、照相機、錄音筆及手機全部「塞」到他臉上,寸步難行之下,驚動到大會人員要撥開人群,再護着郭樹清低頭拔足向門口狂奔,就在混亂之間,郭樹清跣了腳,幸有大會人員摻扶,才不至摔到五體投地。

看到這一幕,有記者說:是否股市要跌?但有記者卻在想,是否郭樹清的仕途生變?

一年後,中央宣布郭樹清調任山東省,就任中證監主席僅506天,是任期最短的主席,其繼任者為肖鋼。

當年傳觸動利益者 黯然離開中證監

再一年後的兩會,郭樹清仍然是媒體焦點,被問最多的問題是,從郭主席到郭省長有什麼感受。這次,他可以邊行邊回答這個問題。再過一年的兩會,郭樹清在筆者身邊,輕輕鬆鬆地進入人民大會堂,會關注他的,主要已是山東省內媒體。去年,郭樹清在兩會上表示,自己已不知股價,只知菜價。

其實當年郭樹清外放山東,市場傳言甚多,有說由於他在中證監力推改革,打擊內幕交易、嚴查IPO、老鼠倉,觸動了部分重要人士利益所致;也有說是中央領導欲增加他的地方管治經驗,好讓日後更上一層樓。

改革雷厲風行 新崗位令人期待

有趣的是,早在郭樹清調派山東前一個月,有一份秘密錄音在網上曝光,內容大意指高層有意考慮更換郭樹清,只要更換了,IPO就可以恢復。錄音內的其中一把聲音據稱是內地私募大佬徐翔;這位「大佬」今年1月卻因內幕交易、操控市場罪被判入獄5年半。

但無論上述傳言是真是假,二度進京的郭樹清今年已年屆61歲,以內地法定退休年齡65歲而言,仕途再上一層樓似乎比較困難。不過,他在中證監500多日推出70多項新政,平均一星期一舉措的雷厲風行,在山東期間力推山東省金融改革,還有在中證監之前任建行(0939)董事長,推動海外上市。以郭樹清在證、銀與地方經驗兼備,每一職務都與改革有關,相信他在中銀監的一舉一動將令人拭目以待。

周小川退休 易綱接替呼聲高

今日,上任不足一星期的郭樹清急不及待舉行記者會談改革,除顯示他對內銀的熟悉,更令人期待他將會怎樣大刀闊斧處理內銀八大風險。

另一方面,計及周日已舉行記者會的中證監,一行三會只剩下人行及中保監最有可能在兩會時才開記者會,這兩大金融部門的人事變動,尤其早逾退休之年的人行行長周小川,其繼任人誰屬也備受關注,在盛傳接任的郭樹清已明確去向之下,目前最有可能是人行內部升遷,由副行長易綱上位。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61&issue=20170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18

李曉佳﹕國泰伺機瘦身 砸破鐵飯碗

1 : GS(14)@2017-03-23 06:11:31

【明報專訊】人生七十古來稀,香港人熟悉的國泰航空(0293)今年都七十有一,少不免會予人老化印象。最新發展顯示企業的最高話事人決定要動大手術,避免這家老化中的企業走向窮途。

國泰上周公布去年蝕5.8億元,業績之差確超乎想像。不過,誠如《明報》專欄作家者張兆聰兄所說,若扣除燃油對冲虧損的85億元,國泰其實仍是一家每年賺幾十億的企業。而且公司自2015年中以來已停止再做燃油對冲,今年國際油價很大機會維持每桶40至60美元之間,國泰在燃油對冲的虧損只會按年減少,若一切不變,國泰今年絕對有能力重拾數以十億元計的盈利。

管理人員開支狠劈三成

但國泰的最高話事人仍然堅決要出手,而且首先捱刀的是一班坐在香港總部的管理階層。國泰現時在香港共有2.6萬名僱員,經理級以上大大話話都有600至700人。上星期,國泰管理層在員工大會上透露,今年6月底前要把管理人手開支狠劈三成。減開支不外乎兩個途徑,一是減薪,二是裁員。筆者估計,國泰未必會減薪,反而會乘着業績見紅的機會,精簡本來已變得臃腫的架構,幾百位香港高管,部分要「人頭落地」,看來已在所難免。

除了行政總裁朱國樑及營運總裁何杲(Rupert Hogg)之外,原來國泰還有10名業務董事,分管10個不同部門。早前已有消息指國泰將會把航空服務、航務及工程三大部門合併,成為一個專門負責航班營運的部門,單是這一點,10名董事級人馬隨時已有人冇得留低。然後下面的層層架構,看來也要「de-layering(減少層級)」了。國泰一直表示,今次架構檢討,是要令到公司面對行業轉變及突發事件時,可以更快作出反應。600至700名經理級人員若真的減三分之一,應該可以減省不少審批程序。

現有服務追不上客戶期望

最經典的事件當然是大美人李嘉欣一家去年聖誕滯留札榥機場,在社交平台炮轟國泰辦事不力,令出入高檔酒店的家人要過有如在「難民營」的日子。國泰重組目標之一是多利用大數據,筆者希望這不會僅僅是一個口號,對一家賣服務的企業來說,應在三五年前已知道大數據的重要。大酒店(0045)亦早已利用大數據紀錄所有客戶的喜好。若bell boy開門時已能喊出你的名字,是何等的貼心。一場大風雪,不會是殺到埋身才知道的,怎樣可以結合各個航點的資訊,第一時間通知客戶,免得他們帶着全副滑雪武裝,到頭來要改在東京降落,被「原機遣返」,這是對一家Premium Carrier(高檔航空公司)的合理期望。

管治哲學保守 廉航反超前

說穿了,國泰這家英資大企業,其實都幾有香港政府的習氣,管理層大部分是太古「紅褲仔」出身,畢業於名牌大學,加入太古做見習經理,扶搖直上。每做一個決定反覆思量,寧落後於人也不要做錯。但今時今日,這種管理哲學已變成綁手綁腳的絆腳石。亞洲區廉航市場崛起,特別是香港人最愛的日本,已被Hong Kong Express及Peach攻陷。國泰若不思變,只會愈來愈被港人唾棄。6月底前向高層開刀後,下半年國泰又準備精簡中層主管級、後勤及地勤部門人手。裁員之聲料陸續有來。

過去幾十年,大學畢業加入太古系就有如獲取錄做政府AO(政務主任)一樣光榮。但老企業要求存,這種「鐵飯碗」概念都不得不打破了。國泰如此,香港其他曾經風光的大企業,可能都要細心思量。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67&issue=201703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95

李曉佳﹕必買雄安樓 誓嫁雄安人

1 : GS(14)@2017-04-06 07:31:08

【明報專訊】前陣子看到一個內地徵婚廣告,男方來自鄉下縣城,想找個大城市的老婆,但要求女方家境好,婚後須和公婆同住等等條件而遭到網民嘲笑。對於這種出身縣鄉農村又想找個城市老婆的男人,內地有個稱呼,叫「鳳凰男」。

但筆者可以告訴大家,「鳳凰男」也並非一無是處,最重要還是要看「產地」。筆者敢保證,只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就算50歲鰥夫也能找個20歲美眉當老婆,一是戶籍屬雄縣、安新或容城三者之一;二是在當地有樓或有地便可。

有當地戶籍 「鳳凰男」也可飛上枝頭

原因很簡單,因為雄縣、安新及容城,就是國家「千年大計」之下的雄安新區,一個這幾日輿論熱議、概念熱炒,一夜之間鄉村變寶地的地方。就在國務院的一紙通文落下後,立即惹來大批投資者湧入,熱鬧情况堪比「北上廣深」,有指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公布當日,雄縣所有警員銷假以應付進縣人流,外省車輛在大街小巷穿行,最高峰時一個小時內發生20多宗交通意外。

大家都知道,一夜之間「遊客」如鯽,為的就是及早在這3個縣城置業,等待樓價升值,或政府收地改建獲取巨額補償,不過今次政府也有先見之明,懶得管你買樓是用來炒的還是自住的,一刀切將所有樓盤交易暫停。

雖然樓市被封印,但對於當地一些行業而言還是有點受惠,以酒店業為例,由於進城者眾,有指雄縣的酒店賓館也變得奇貨可居,80元(人民幣,下同)一晚的小旅館一夜之間加價至220元,3000元的別墅酒店同樣客滿,當地漢庭連鎖酒店原本100多元的客房,升到688元一晚,大賺一筆。

凡與雄安有關 無不雞犬升天

更有趣是,挾「雄安」之名而水漲船高的,還有一批「xiongan.com」、「xiongan.cn」、「xiongan.net」等網名,雖然未知真確性如何,但在內地一個網名交易平台,「xiongan.com」叫價高達176.4萬元的消息,已足夠惹來大量網民談論。

然而看似商機處處的背後,「雄安新區」的進展,除了一紙公文就只有一紙公文,這種中國粗放式的發展,間接造就不少光怪陸離現象;例如為免投機過熱,雄縣、安新及容城不單凍結樓宇買賣,還暫停了很多涉及民生的公務。除了禁止地產商起樓,村鎮居民的在建村屋也被叫停。為免與日後國家規劃有衝突,一些原已簽訂的地方發展項目也要暫緩,等待進一步處理,例如內地上市的華夏幸福通告,其在雄縣的產業新城項目,便因「可能存政策變動,帶來重大不確定性風險」,總之就是要求大家「坐定定」,什麼也不要做。

禁戶籍變更 結婚復婚一律停辦

買樓必買雄安樓,但政府禁令不准買,那麼要嫁誓嫁雄安人總該不成問題,可惜據內地媒體最新報道,棋高一着的部門,為防止大家利用結婚、離婚、復婚等方式企圖得到戶籍、房產或拆遷賠償的好處,繼凍結買樓之後,再凍結所有涉及戶籍變更、產權變更等公務,由於戶籍變更沒法辦理,所以結婚、離婚、復婚等手續也無法進行。換句話說,除了投胎以外,你想搖身一變雄安人,門都沒有!

忽發奇想,既然雄安新區貴為千年大計,國家又力推二胎政策,難保有居民把心一橫,努力造人,如此一來,雄安概念受害者,隨時是一眾避孕套生產商。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74&issue=201704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38

李曉佳﹕eMPF無了期的等待

1 : GS(14)@2017-04-13 22:33:49

【明報專訊】積金局籌備經年的預設投資計劃(俗稱懶人基金)終在4月初面世,到底有多少打工仔把錢放入這個計劃,仍有待分曉。另一個積金局講了很多年的大計,eMPF(中央電子平台)還未知幾時才可推出,一日未有eMPF,打工仔仍然要平白多交無謂的行政費用。

特首梁振英今年初在施政報告中,除了提出他的強積金對冲方案之外,亦談到積金局下一個工作目標,是建立「積金易」,即是eMPF,或叫中央電子平台,說這個平台可以將強積金行政程序標準化、簡化、自動化,進一步降低成本等云云。跟着新任財爺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說,財庫局將成立工作小組,專責研究制訂eMPF。筆者當時聽到還要搞工作小組,真的無名火起。eMPF這東西早在2012年底、政府找安永檢討強積金制度時,已經提出要搞,因為強積金共有18個供應商,每個都有一套管理系統,養着一班人,極度浪費資源。打工仔由一家供應商轉到另一家供應商,要經過極繁複的手續,供應商之間又要文書來往,猶如活在石器時代一樣。

18衙門養18隊人 打工仔白交行政費

講了4年多,eMPF仍然沒蹤影。有業界人士稱,最重要的問題是不知道誰可以包辦這個平台。據知,積金局就對自己孭上身「耍手擰頭」,因為積金局覺得這不是他們的強項,公營機構不可能比私營機構更有成本效益。而且積金局認為,日後推出的eMPF應該受到積金局監管,積金局沒理由既做球證又落場踢波。

供應商各有盤算 統一平台難度高

這樣問題就來了,積金局不搞eMPF,有哪家私人機構可以搞呢?最有能力的,莫過於現時已各自有自己系統的18個供應商,但若果由其中一家,例如由市場份額最大的匯豐來搞,其他供應商又會否服氣。有業界人士稱,有心經營的供應商,在過去10多年不斷投資在自己的管理系統,亦請了一班同事,突然要將這些工作交出來給積金局指定的eMPF平台營運商,當中涉及很多利益問題。若說由所有供應商、或最大幾個供應商,一齊組成財團來搞eMPF,供應商各有盤算,怎樣釐定自己付出的東西值多少錢?爭拗時間肯定很長。若找一家從沒有涉足的機構來搞eMPF,一切從頭學起,成本又有多高?現有供應商又如何面對整合系統及裁員的問題?

強積金原罪太多 叫打工仔沮喪

問題實在非常複雜。根據安永2012年的報告,當時強積金基金的平均總收費為1.74%,其中行政費便佔0.75個百分點。四年半後,強積金的平均總收費為1.56%,積金局沒有提供行政費佔比多少,相信距離0.75個百分點也不太遠。一日eMPF未能推出,打工仔的血汗供款便要繼續因為18個供應商,有18個衙門,要養18隊人而繼續支付昂貴的行政費。另外,有了eMPF,打工仔才可把僱主供款轉到自己心儀的積金供應商,落實「全自由行」。沒有eMPF,談「全自由行」仍只是空中樓閣。

財庫局的發言人早前答傳媒問題時說,要成立eMPF工作小組,是因為政府不會低估實施eMPF的複雜性及所需要的時間。一言蔽之,強積金這東西17年前推出時,原罪實在太多,現在要一項一項等贖罪,實在叫幾百萬名打工仔沮喪。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32&issue=201704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39

李曉佳:《人民的名義》 哪有健康人

1 : GS(14)@2017-04-22 10:13:36

【明報專訊】以娛樂文化來說,中國大陸生氣蓬勃,香港望塵莫及。湖南衛視現象級「反貪」神劇《人民的名義》,開播24天,微信朋友圈仍然時時刷屏,幾位貪官的同款眼鏡、水杯也迅速在淘寶打開了銷路。更突破的是,男性觀眾加入追劇黨,並成為主力。此劇中並沒有一個偶像人物,也許腐敗的生態中,難以生產出合情合理的健康人。

《人民的名義》可以說是了解今日中國的必修教材。一個「反貪」故事將這些年新聞裏不斷出現的巨貪、離奇死亡、中央巡視組、非法信貸、土地財政、釘子戶這些關鍵詞都串聯了起來,而劇中大膽的台詞更有種大快人心的感覺,比如「現在老百姓對幹部的感覺,就是無官不貪」、「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幹壞事,現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幹好事。」

故事開篇,是檢察官入屋調查某處級幹部趙德漢,這位衣着樸素、樣貌憨厚的「老農民」正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裏吃即食麵。然而,隨後曝光的秘密別墅裏,牀板下、雪櫃裏,全是一紮一紮的現金。此人原型是國家能源局煤炭處長魏鵬遠,案發時家中搜出2億元現金,重1.15噸,檢查院從當地銀行調去16台點鈔機清點,當場燒壞了4台。

巨貪離奇死亡案全不避諱

「被死亡」也是內地網絡近年的熱門詞彙。劇集對此並不避諱,劇中反貪局長陳海,被一宗酒後駕駛撞成植物人,而負責調查此案的公安廳長祁同偉,正是幕後黑手;山水集團財務處長劉慶祝,因為掌握大量貪官收錢的證據,旅遊時「被死」於心梗,立即火化,死無對證。

故事的核心「一一六」事件,與時下熱門話題息息相關。首先是製衣工廠「大風廠」得益於城市開發,地價一夜之間破10億元,這是以樓市泡沫推進地方經濟的典型;其次,「大風廠」老闆蔡成功被貪官設局投資煤礦失利,欠下高利貸,這與時下民企接連爆煲十分相似,早年錢多四處擴張,投資非本業,一旦「水源」枯竭,就走投無路;下一步情節是,「大風廠」以全部股權抵押,從山水集團取得6000萬元過橋貸款,銀行卻突然斷貸,「大風廠」還錢無門,貪官控股的山水集團以6000萬元取得市值10億元的「大風廠」地皮,這個情節是貪官利用市場斂財的一個經典詮釋。

然而,股權抵押並沒有在股東大會通過,理論上不能作數,當地法院貪官出手:「法律的解釋權在我這裏,我說你有罪,你就有罪。」這句話暴露了當前司法體系人治的弊病;隨後,蔡成功發動工人護廠,工人點火,力抗拆遷隊,這又是觀眾熟悉的釘子戶的故事;涉案銀行副行長被拘留,她說私人沒有貪污,只是提供貸款給企業,收取利息返點,是按慣例操作,也是為銀行員工謀福利。劇情到這裏,與內地銀行近來的「假章」事件以及數十億不翼而飛十分脗合,銀監會任重道遠。

滿口「黨和人民」 主角缺觀眾緣

此劇將各種怪現狀一吐為快,仍能通過審查,無疑體現了決策層的魄力,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然而,處方在哪裏?前路在哪裏?片中沒有答案,只是讓老黨員、老革命回憶當年抗戰的傳統。倡導「紅色」,是否能夠淨化靈魂、淨化黨?落馬的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當年正是以「唱紅打黑」為人熟知。

片中頭號主角,陸毅飾演的「反貪大將」侯亮平似乎並無觀眾緣,他和妻子在家洗衣做飯都如同開黨會,一口一個「黨和人民」。這雖然為本劇通過審查,立下汗馬功勞,卻令觀眾抗拒。劇中「大清官」李達康卻要接地氣得多,此人是政績工程的信奉者,任用擅長阿諛奉承的貪官,動員基建還搞出人命,但因為其清廉,妻子與他形同陌路,朋友也不相往來。片中台詞形容他,太愛惜自己的羽毛,而愛惜羽毛的背後可能就是對權力的追求,對權力的嚮往讓他放下了對金錢的執著。

比起反貪 完善監督制度更重要

求錢是貪官,兩袖清風也沒人緣,「大將」侯亮平的日常完全脫離時代,全劇裏,有沒有一個健康的人?在一個畸形的體系裏,怎樣才能創作出一個正常的人?不妨換一個視角,從第一集巨貪的小官,到心狠手辣的公安廳長,其實並沒有十惡不赦的人。巨貪的小官說「三輩子農民,窮怕了,貪污的錢一分沒捨得花」,讓人動容;而公安廳長隻手遮天,老婆說他「只要可以,連他們村的野狗都要調來當警犬」,這又是一個十分念舊,有情有義的人。要做的,不是單單反貪,而是要創造出一個讓人回歸善良本性的環境,要用完善的制度來監督人,這樣才不讓人裏頭的魔鬼走出來。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17&issue=201704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