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病逝

1 : GS(14)@2015-03-24 08:21:45





■李光耀 資料圖片



【李光耀逝世】憑着一手創造威權資本主義,將彈丸之地新加坡打造成金融強國而被發展中國家奉為治國圭臬的李光耀,昨晨病逝,享年九十一歲。新加坡全國哀悼七日,數百人湧到總統府獻花。李光耀長子、總理李顯龍發表講話,讚揚父親為國家貢獻一生,發言期間一度激動哽咽。今年適逢新加坡建國五十周年,可惜「國父」無緣與民眾同慶,留下遺憾。


新加坡總理公署昨清晨發公告,稱建國總理李光耀在凌晨三時十八分逝世。李光耀是在上月五日因嚴重肺炎,入住新加坡中央醫院,當局延至上月二十八日才公佈消息,指他病情有好轉,但要用機器幫助呼吸。到上周二,總理公署連續六日發公告指他病情持續惡化,外界都有心理準備迎接壞消息。李顯龍在昨晨八時透過電視廣播,先後用馬來語、華語和英語講話,宣佈李光耀死訊,其間他一直神情肅穆,只有在用華語講話時顯得激動,一度哽咽。



全國哀悼七日

李顯龍感謝各界在李光耀留院期間表示的慰問,指這反映李光耀「地位無可替代」。他盛讚李光耀為新加坡獨立而奮鬥,「領導新加坡從第三世界晉升第一世界」、打造出民眾自豪的國家。他援引李光耀說過的話──「最終我得到了甚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甚麼?我的生活」──指李光耀為國家奉獻一生,致力團結人民,激發大家自力更生;「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讓新加坡繼續繁榮穩定」。國父離世,新加坡宣佈昨天起至周日,連續七天定為為全國哀悼日,所有政府建築下半旗。李光耀家人在昨日和今日兩天,於總理官邸為李光耀守靈。到明天,靈柩明天會由炮架車移送國會大樓停放,一連四天(至周六)供公眾瞻仰。當局並宣佈周日下午二時將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學文化中心,為李光耀舉行國葬,接着在萬禮火化場舉行私人火葬儀式。骨灰安置暫未見透露,但預料會按照李光耀亡妻柯玉芝遺願,夫婦倆骨灰合葬。




周日舉行國葬

在李光耀的威權資本主義治下,新加坡由匱乏的蕞爾小島打造成政治穩定、經濟蓬勃的金融中心,但在其家長式管治下,犧牲了人權和言論自由,備受西方社會批評。不過,隨着這個亞洲最後一位強人逝世,新加坡人都傷心哀悼他離世,預計多國領袖均會出席周日舉行的國葬,南韓總統朴槿惠率先表明參加;央視報道亦指中國領導人會出席,但未提確實名字。另外,新加坡總統府和國會大樓昨天起均在大門前放置弔唁冊和弔唁板,供民眾簽名和留言悼念。不少新加坡人昨天一早就去到總統府獻花;當李光耀遺體下午一時前移送到達總理府時,不少人顯得悲痛,掩面啜泣,有人高呼:「李先生,李先生!」新加坡全國亦設立十八個悼念點,包括設有「演說者角落」的芳林公園。該處是新加坡唯一供民眾合法集會示威的地方,當局昨午突宣佈撤回准許公眾在公園自由集會的條例,未有說明結束有關安排日期。總統陳慶炎給李顯龍發唁電慰問,讚揚李光耀打造了唯才是用和多元文化的新加坡,貢獻深遠。前總理吳作棟亦在社交網facebook貼文表示哀悼,讚李光耀是「無私的領袖」,「一生致力建設新加坡,給我們留下不朽的遺產」。法新社/中新社/新加坡《聯合早報》「最終我得到了甚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甚麼?我的生活。」──談自己和新加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29

後李光耀時代 防政治不穩人民求變勢開放公民社會

1 : GS(14)@2015-03-24 08:22:05





■李光耀(左)悉心栽培長子李顯龍(右)接班。美聯社


【李光耀逝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成功將一個蕞爾小島打造成東南亞經濟最繁榮、政治最穩定的國家,但隨着他逝世,新加坡沒有這位政治家坐鎮會發生甚麼變化?分析認為新加坡早已悄悄為沒有李光耀的日子作了準備,隨着經濟狀況變化及更多元的政治環境,李光耀部份治國理念和風格或漸變得不同時宜,需尋求改變。



李光耀二○一一年辭任內閣資政,正式退出政壇,新加坡人過去四年已首嚐政府內沒有李光耀的日子。而自他兒子李顯龍二○○四年從吳作棟手上接過總理一職後,執政人民行動黨威望大不如前,在二○○六年和二○一一年大選中都讓反對黨在國會取得議席,其中在二○一一年大選人民行動黨更只取得60%支持率,是獨立以來成績最差的一次,加上貧富懸殊,前年爆發騷亂,都顯示民眾求變之心殷切。




不盲目追求高增長

李光耀在九年前大選後曾宣稱:「請不要以為你能改變政府,年輕人就是不明白這個。」反映了李光耀的大家長心態,也未能把握新一代國民的脈搏。惟李顯龍明白到,國民對各類民生問題,例如房屋和交通成本日高、大量外勞湧入和貧富懸殊日漸嚴重,越來越不滿,政府必須有所回應,故此既承諾不再盲目追求高經濟增長目標,並尋求更好方法跟中、低收入民眾分享經濟成果;此外,李顯龍政府又致力為國家擺脫守舊形象,重新打造成文化和商業大都會。香港人去年在雨傘運動中爭取直選的抗爭行動,李顯龍政府看在眼裏,令當局可能在後李光耀時代願意給予公民社會一些空間,以紓緩民眾不滿情緒,避免出現政治不穩。新加坡經濟學家楊林強(譯音)說:「隨着經濟狀況變化及更多元的政治環境,李光耀部份治國理念和風格或漸變得不同時宜。」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亦認為,毫無疑問,人民行動黨曾是李光耀的政治平台,而他在一九五九至一九九○年任總理期間,令人民行動黨等同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惟李光耀的治國模式可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淡化,但「李光耀已經為國家打好了基礎,問題是現在的領導人能否鞏固它」。觀察家普遍認為李光耀逝世應該不會對新加坡社會帶來太大震盪,但預料執政人民行動黨仍會繼續採取務實政策,而「正是李光耀賦予新加坡的那套務實世界觀,令人民行動黨明白,要生存,就要改變」,即使改變速度緩慢。


■李顯龍公佈父親死訊時神情哀傷。美聯社

「李顯龍繼續強勢領導」

對於李顯龍失去父親這個大靠山後能否壓得住場,有獨立經濟學家有信心,「李顯龍能繼續強勢領導人民行動黨,並繼續集中處理經濟上的重要事務。」不過,李光耀生前說過,若李顯龍不達標,寧願他不做,否則他只會有辱家聲。美國《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英國廣播公司「在受到敬愛與受到敬畏兩者之間,我一向認為馬基雅弗利(十六世紀意大利政治哲學家Niccolo Machiavelli)是對的。如果沒人怕我,我就沒價值了。」──談身為領導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80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31

「沒李光耀沒今天的我們」最後致敬 星民眾排隊獻花

1 : GS(14)@2015-03-24 08:22:47





【李光耀逝世】李光耀的健康雖早在上周初已開始惡化,但不少新加坡人仍對他的離世感到「難以接受」,為他致以最後敬意及祝福,「這是我們能為他做最後的事」。



■《蘋果》記者 新加坡直擊


新加坡各地將陸續開放近二十個社區場所讓公眾悼念李光耀,但不少民眾仍專程來到他離世的中央醫院,送上束束鮮花與自製小禮物。四十六歲羅斯林娜帶着兩個女兒前來悼念,坦言「沒有李光耀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六十四歲主婦賴思淵更形容李光耀是她的偶像,「他幹了很多偉大事情,根本沒有他的壞話要說……他造福了我、我的家人與每位新加坡人,我的孩子聽着他的故事成長,孫兒也是。他的最大成就是從零開始打造出今時今日的新加坡」。


■香港首富李嘉誠(右)及幼子李澤楷(左)昨親到新加坡送別李光耀。

犧牲民主換繁榮

市民吳先生說,今年八月是新加坡建國五十周年,遺憾李光耀未能親身見證。國會工作人員佈置展版,讓市民寫上心意,大多數留言都讚揚李光耀為新加坡帶來的貢獻,願他安息。直至晚上,仍持續有近五十市民在外排隊等候獻花及寫心意卡。據新加坡傳媒報道,李嘉誠及兒子李澤楷已赴當地出席李光耀私人追思會。李光耀窮畢生精力將新加坡打造成最繁榮的東南亞國家,區內各國的新加坡人團體都認為,全靠李光耀令他們備受尊重。泰國新加坡俱樂部主席羅賓.羅(Robin Loh)坦言,「我們在海外生活的人,清楚感受到人們如何對待新加坡人,都要歸功李光耀先生」;緬甸新加坡協會主席安德魯.陳(Andrew Tan)亦說:「新加坡每事每物都可見李光耀的影響力,基建、法律等。來到緬甸就會欣賞他給予我們的一切。」不過靠犧牲民主自由換來的繁榮安穩,始終是李光耀一生中最大爭議。博客Alex Au直言「他創立了一套絕對不自由、違反民主的系統,他的逝世不代表這一切會煙消雲散,我們仍要努力去將其擊破。」廿九歲青年艾薩則認為李氏「從動盪中為新加坡打造一套體制,他最大特點在於鐵一般的意志,愛他也好、恨他也好,他就是將任務完成了」。「你問大家,他們想要甚麼?擁有自由寫社論的權利嗎?他們要的是房子、醫藥、工作、學校。」──談民主



網民洗版

‧英國網民John Nicholson 「希望李光耀可轉世並在英國工作,令英國重上正軌,並吸引外流的人才回歸。」‧美國網民BigGuy 「李光耀是個成功又仁慈的獨裁者,他並未如多數獨裁者般傷害國家和人民。」‧美國網民Elliot Podwill 「李光耀永遠為新加坡規劃未來,不似美國政客般在離任後對社會撒手不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6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35

李光耀促對外開放 支持武力鎮壓六四中共拜師 學習新加坡模式

1 : GS(14)@2015-03-24 08:22:59





■鄧小平(右)一九七八年底訪新加坡,李光耀親自接機。新華社


【李光耀逝世】李光耀與北京關係非同尋常。儘管新加坡是東南亞最後與北京建交的國家,但李光耀與毛澤東到習近平五代中共領導人都交往密切,尤其是李是鄧小平搞改革開放的導師,由於李的建議獲鄧接納,才有今日中國之成就。中共視「新加坡模式」為學習榜樣,更視李為中國改革開放恩公,加上李拒絕西方政治制度,在六四屠城事件公開支持中共武力鎮壓,北京對李光耀更感恩備至。



新加坡是一九九○年十月三日才與中國建交的,不但遲於東盟各國,甚至大大遲於美國。但北京領導人與李光耀的私下交流早已開始。一九七六年五月李首次訪華,當時毛澤東已年老體弱,極少見客,但仍安排見李;至今三十九年來,李共訪華三十三次,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均有交情;尤其是李與鄧的交往,更對中國影響深遠。


■一九七六年李光耀(右)首次訪華,獲毛澤東會見。新華社

奉行「韜光養晦」政策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鄧小平出訪新加坡,是他文革後復出掌權首度出訪,其時中國剛從文革走出,經濟臨崩盤、內外交困。鄧小平對李光耀慨嘆中國形勢嚴峻,需要很長時間恢復;李則對鄧大表寬慰,稱中國「很快會比新加坡更好」,並大膽地向鄧提出兩大建議:一是中國要對外開放,吸引外資;二是中共必須停止對外輸出革命。其時毛澤東剛死不久,中共依然奉行毛指示精神充當「世界革命中心」,到處煽風點火支持東南亞共產黨武裝奪權,出錢出力幫當地土共造反。鄧對李的建議十分在意,反問「你要我怎麼做?」李直接指出,中國應停止馬來西亞共產黨和印尼共產黨在華南的電台廣播(當時馬共和印共反政府電台設在中國華南);停止對共產黨游擊隊的支持。李光耀後來憶稱,儘管鄧比他大二十歲,但仍欣然採納其意見,稱鄧是「我從未見過願意放棄一己之見的共產黨領袖」。回國後不到兩個月,中共舉行歷史性十一屆三中全會,會上鄧小平作出兩項重要決定:一是全面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二是停止輸出革命,外交奉行「韜光養晦」政策。鄧此舉得罪了外國共產黨,卻為中共贏得喘息機會及國際讚譽。



派大量官員赴新加坡學習


此後鄧小平又多次在黨內指示「拜新加坡為師」,「學習新加坡模式」,實際是羨慕新加坡在民主口號下一黨專政。根據鄧指示,中共每年都派大量官員赴新加坡學習、培訓,包括八十年代初時任國家外資委副主任的江澤民,也曾到新加坡學習兩周,專學招商引資。過去二十多年來,新加坡一直是中共培訓高級官員的重要基地。李光耀鼓動中共開放,卻為北京拒絕政治改革鎮壓異見辯護,尤其是公開支持北京當局一九八九年對天安門學運的屠城鎮壓,認為中國經濟有今日成就歸功於當局鎮壓。李光耀還是最早預言中國經濟將超過美國的人,他同時認為中國不會出現西方式民主制度;他毫不掩飾對中共新領導人習近平的讚美,稱習「胸襟廣闊」,形容習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級數」的人物。《李光耀回憶錄》/中共黨史資料



擺放痰罐迎鄧小平

【點滴】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李光耀因曾見北京人民大會堂擺放痰罐,特地安排了一個藍白色瓷痰罐擺在鄧座位旁。雖然新加坡總統府規定冷氣房裏不準抽煙,但還是為鄧小平擺放煙灰缸。李說:「這都是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而準備。」但鄧卻因尊重李光耀,全程不吐痰不吸煙。



訪台用代號為保密

【點滴】李光耀前後出訪台灣二十多次,每次為保密都用「高賓XX號」或「高朋XX號」代碼,免曝光招北京抗議。早年新加坡軍隊在台受訓每年達一萬人次,因北京一再拉攏新加坡,現減至二、三千人。台灣早年曾透過新加坡向俄國購買肩射導彈,因消息提前曝光胎死腹中。



「中國不會成為一個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國家,否則就會崩潰。對此,我相當肯定,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明白這一點。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形式的革命以做到西方式民主,那你就錯了。」──談中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7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37

點解香港冇李光耀?學者分析香港輸在起跑點

1 : GS(14)@2015-03-24 08:33:22









帶領新加坡走向獨立,令新加坡成為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病逝,他的管治手段被批評為專制獨裁,但亦有人讚揚他能有效管治國家。專研國際關係的中大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接受《壹錘定音》訪問,分析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逝世後對新加坡影響。新加坡和香港是全球罕有的繁榮地區,兩地有不少共通點,包括土地面積少、均是中西文化交匯、有較大自主性而非一般城市等,不少人將兩地加以比較。然而,沈旭暉則認為兩地的情況並不相同,香港亦難有李光耀般人才。其中最主要的分別是,新加坡是獨立國家,政府若認為需要作出重大改變,他們絕對有能力做到;但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成為了特別行政區,很多政策不能自行決定。最明顯的例子是上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得票減少,他們隨即進行調查,發現失去支持的主因是新加坡人對新移民政策不滿,政府便隨即收緊移民政策;但香港根本不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移民政策。沈旭暉亦提到李光耀的外交手腕厲害,在建國獨立初期,面對內憂外患,須應付共產黨,又要訓練軍隊,後來又以「平衡政策」處理對中國及美國的關係,令新加坡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如想了解李光耀昔日的政治手腕及其逝世的影響,馬上看足本重溫!足本重溫連結:
http://bit.ly/18STG6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80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47

【街頭直擊】李光耀逝世 港人最Buy佢房屋政策

1 : GS(14)@2015-03-24 08:34:13









香港與新加坡經常互相較勁,不過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剛病逝,不知香港人如何看待這位新加坡國父呢?《壹錘定音》記者就此走到街頭,訪問市民看法。有受訪市民讚許李光耀是一個具有能力、敢於在「異鄉」走自己的模式,嘗試改變一個地方;亦有市民認為他有點獨裁等;有幾位市民指出,李光耀生前定下的制度完善,即使他離世以後,也不會對新加坡構成影響。同時,不少受訪市民欣賞新加坡的房屋政策,令當地人得以享受高質素生活︰「整個國家的福利良好,所以人民安居樂業,我也嚮往新加坡的生活,起碼他們不用擔心住屋問題。」其實,當年新加坡政府在房屋政策上,參考了香港的模式,希望國民能夠改善居住環境。因此新加坡的「組屋」等同香港的公屋,發展至今,全國已有85%居民住組屋,當中95%為自置業主,只有5%是租客。基本上,不少「組屋」千餘呎單位,擁有三房兩廳,任何新加坡公民都享有權利租住。對於正煩惱住屋問題的香港人,仍然是望塵莫及,只有羨慕的份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80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48

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病逝

1 : GS(14)@2015-03-26 00:32:35





■李光耀 資料圖片



【李光耀逝世】憑着一手創造威權資本主義,將彈丸之地新加坡打造成金融強國而被發展中國家奉為治國圭臬的李光耀,昨晨病逝,享年九十一歲。新加坡全國哀悼七日,數百人湧到總統府獻花。李光耀長子、總理李顯龍發表講話,讚揚父親為國家貢獻一生,發言期間一度激動哽咽。今年適逢新加坡建國五十周年,可惜「國父」無緣與民眾同慶,留下遺憾。


新加坡總理公署昨清晨發公告,稱建國總理李光耀在凌晨三時十八分逝世。李光耀是在上月五日因嚴重肺炎,入住新加坡中央醫院,當局延至上月二十八日才公佈消息,指他病情有好轉,但要用機器幫助呼吸。到上周二,總理公署連續六日發公告指他病情持續惡化,外界都有心理準備迎接壞消息。李顯龍在昨晨八時透過電視廣播,先後用馬來語、華語和英語講話,宣佈李光耀死訊,其間他一直神情肅穆,只有在用華語講話時顯得激動,一度哽咽。



全國哀悼七日

李顯龍感謝各界在李光耀留院期間表示的慰問,指這反映李光耀「地位無可替代」。他盛讚李光耀為新加坡獨立而奮鬥,「領導新加坡從第三世界晉升第一世界」、打造出民眾自豪的國家。他援引李光耀說過的話──「最終我得到了甚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甚麼?我的生活」──指李光耀為國家奉獻一生,致力團結人民,激發大家自力更生;「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讓新加坡繼續繁榮穩定」。國父離世,新加坡宣佈昨天起至周日,連續七天定為為全國哀悼日,所有政府建築下半旗。李光耀家人在昨日和今日兩天,於總理官邸為李光耀守靈。到明天,靈柩明天會由炮架車移送國會大樓停放,一連四天(至周六)供公眾瞻仰。當局並宣佈周日下午二時將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學文化中心,為李光耀舉行國葬,接着在萬禮火化場舉行私人火葬儀式。骨灰安置暫未見透露,但預料會按照李光耀亡妻柯玉芝遺願,夫婦倆骨灰合葬。




周日舉行國葬

在李光耀的威權資本主義治下,新加坡由匱乏的蕞爾小島打造成政治穩定、經濟蓬勃的金融中心,但在其家長式管治下,犧牲了人權和言論自由,備受西方社會批評。不過,隨着這個亞洲最後一位強人逝世,新加坡人都傷心哀悼他離世,預計多國領袖均會出席周日舉行的國葬,南韓總統朴槿惠率先表明參加;央視報道亦指中國領導人會出席,但未提確實名字。另外,新加坡總統府和國會大樓昨天起均在大門前放置弔唁冊和弔唁板,供民眾簽名和留言悼念。不少新加坡人昨天一早就去到總統府獻花;當李光耀遺體下午一時前移送到達總理府時,不少人顯得悲痛,掩面啜泣,有人高呼:「李先生,李先生!」新加坡全國亦設立十八個悼念點,包括設有「演說者角落」的芳林公園。該處是新加坡唯一供民眾合法集會示威的地方,當局昨午突宣佈撤回准許公眾在公園自由集會的條例,未有說明結束有關安排日期。總統陳慶炎給李顯龍發唁電慰問,讚揚李光耀打造了唯才是用和多元文化的新加坡,貢獻深遠。前總理吳作棟亦在社交網facebook貼文表示哀悼,讚李光耀是「無私的領袖」,「一生致力建設新加坡,給我們留下不朽的遺產」。法新社/中新社/新加坡《聯合早報》「最終我得到了甚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甚麼?我的生活。」──談自己和新加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63

後李光耀時代 防政治不穩人民求變勢開放公民社會

1 : GS(14)@2015-03-26 00:32:42





■李光耀(左)悉心栽培長子李顯龍(右)接班。美聯社


【李光耀逝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成功將一個蕞爾小島打造成東南亞經濟最繁榮、政治最穩定的國家,但隨着他逝世,新加坡沒有這位政治家坐鎮會發生甚麼變化?分析認為新加坡早已悄悄為沒有李光耀的日子作了準備,隨着經濟狀況變化及更多元的政治環境,李光耀部份治國理念和風格或漸變得不同時宜,需尋求改變。



李光耀二○一一年辭任內閣資政,正式退出政壇,新加坡人過去四年已首嚐政府內沒有李光耀的日子。而自他兒子李顯龍二○○四年從吳作棟手上接過總理一職後,執政人民行動黨威望大不如前,在二○○六年和二○一一年大選中都讓反對黨在國會取得議席,其中在二○一一年大選人民行動黨更只取得60%支持率,是獨立以來成績最差的一次,加上貧富懸殊,前年爆發騷亂,都顯示民眾求變之心殷切。




不盲目追求高增長

李光耀在九年前大選後曾宣稱:「請不要以為你能改變政府,年輕人就是不明白這個。」反映了李光耀的大家長心態,也未能把握新一代國民的脈搏。惟李顯龍明白到,國民對各類民生問題,例如房屋和交通成本日高、大量外勞湧入和貧富懸殊日漸嚴重,越來越不滿,政府必須有所回應,故此既承諾不再盲目追求高經濟增長目標,並尋求更好方法跟中、低收入民眾分享經濟成果;此外,李顯龍政府又致力為國家擺脫守舊形象,重新打造成文化和商業大都會。香港人去年在雨傘運動中爭取直選的抗爭行動,李顯龍政府看在眼裏,令當局可能在後李光耀時代願意給予公民社會一些空間,以紓緩民眾不滿情緒,避免出現政治不穩。新加坡經濟學家楊林強(譯音)說:「隨着經濟狀況變化及更多元的政治環境,李光耀部份治國理念和風格或漸變得不同時宜。」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亦認為,毫無疑問,人民行動黨曾是李光耀的政治平台,而他在一九五九至一九九○年任總理期間,令人民行動黨等同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惟李光耀的治國模式可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淡化,但「李光耀已經為國家打好了基礎,問題是現在的領導人能否鞏固它」。觀察家普遍認為李光耀逝世應該不會對新加坡社會帶來太大震盪,但預料執政人民行動黨仍會繼續採取務實政策,而「正是李光耀賦予新加坡的那套務實世界觀,令人民行動黨明白,要生存,就要改變」,即使改變速度緩慢。


■李顯龍公佈父親死訊時神情哀傷。美聯社

「李顯龍繼續強勢領導」

對於李顯龍失去父親這個大靠山後能否壓得住場,有獨立經濟學家有信心,「李顯龍能繼續強勢領導人民行動黨,並繼續集中處理經濟上的重要事務。」不過,李光耀生前說過,若李顯龍不達標,寧願他不做,否則他只會有辱家聲。美國《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英國廣播公司「在受到敬愛與受到敬畏兩者之間,我一向認為馬基雅弗利(十六世紀意大利政治哲學家Niccolo Machiavelli)是對的。如果沒人怕我,我就沒價值了。」──談身為領導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80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65

「沒李光耀沒今天的我們」最後致敬 星民眾排隊獻花

1 : GS(14)@2015-03-26 00:32:55





【李光耀逝世】李光耀的健康雖早在上周初已開始惡化,但不少新加坡人仍對他的離世感到「難以接受」,為他致以最後敬意及祝福,「這是我們能為他做最後的事」。



■《蘋果》記者 新加坡直擊


新加坡各地將陸續開放近二十個社區場所讓公眾悼念李光耀,但不少民眾仍專程來到他離世的中央醫院,送上束束鮮花與自製小禮物。四十六歲羅斯林娜帶着兩個女兒前來悼念,坦言「沒有李光耀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六十四歲主婦賴思淵更形容李光耀是她的偶像,「他幹了很多偉大事情,根本沒有他的壞話要說……他造福了我、我的家人與每位新加坡人,我的孩子聽着他的故事成長,孫兒也是。他的最大成就是從零開始打造出今時今日的新加坡」。


■香港首富李嘉誠(右)及幼子李澤楷(左)昨親到新加坡送別李光耀。

犧牲民主換繁榮

市民吳先生說,今年八月是新加坡建國五十周年,遺憾李光耀未能親身見證。國會工作人員佈置展版,讓市民寫上心意,大多數留言都讚揚李光耀為新加坡帶來的貢獻,願他安息。直至晚上,仍持續有近五十市民在外排隊等候獻花及寫心意卡。據新加坡傳媒報道,李嘉誠及兒子李澤楷已赴當地出席李光耀私人追思會。李光耀窮畢生精力將新加坡打造成最繁榮的東南亞國家,區內各國的新加坡人團體都認為,全靠李光耀令他們備受尊重。泰國新加坡俱樂部主席羅賓.羅(Robin Loh)坦言,「我們在海外生活的人,清楚感受到人們如何對待新加坡人,都要歸功李光耀先生」;緬甸新加坡協會主席安德魯.陳(Andrew Tan)亦說:「新加坡每事每物都可見李光耀的影響力,基建、法律等。來到緬甸就會欣賞他給予我們的一切。」不過靠犧牲民主自由換來的繁榮安穩,始終是李光耀一生中最大爭議。博客Alex Au直言「他創立了一套絕對不自由、違反民主的系統,他的逝世不代表這一切會煙消雲散,我們仍要努力去將其擊破。」廿九歲青年艾薩則認為李氏「從動盪中為新加坡打造一套體制,他最大特點在於鐵一般的意志,愛他也好、恨他也好,他就是將任務完成了」。「你問大家,他們想要甚麼?擁有自由寫社論的權利嗎?他們要的是房子、醫藥、工作、學校。」──談民主



網民洗版

‧英國網民John Nicholson 「希望李光耀可轉世並在英國工作,令英國重上正軌,並吸引外流的人才回歸。」‧美國網民BigGuy 「李光耀是個成功又仁慈的獨裁者,他並未如多數獨裁者般傷害國家和人民。」‧美國網民Elliot Podwill 「李光耀永遠為新加坡規劃未來,不似美國政客般在離任後對社會撒手不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6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69

李光耀促對外開放 支持武力鎮壓六四中共拜師 學習新加坡模式

1 : GS(14)@2015-03-26 00:33:04





■鄧小平(右)一九七八年底訪新加坡,李光耀親自接機。新華社


【李光耀逝世】李光耀與北京關係非同尋常。儘管新加坡是東南亞最後與北京建交的國家,但李光耀與毛澤東到習近平五代中共領導人都交往密切,尤其是李是鄧小平搞改革開放的導師,由於李的建議獲鄧接納,才有今日中國之成就。中共視「新加坡模式」為學習榜樣,更視李為中國改革開放恩公,加上李拒絕西方政治制度,在六四屠城事件公開支持中共武力鎮壓,北京對李光耀更感恩備至。



新加坡是一九九○年十月三日才與中國建交的,不但遲於東盟各國,甚至大大遲於美國。但北京領導人與李光耀的私下交流早已開始。一九七六年五月李首次訪華,當時毛澤東已年老體弱,極少見客,但仍安排見李;至今三十九年來,李共訪華三十三次,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均有交情;尤其是李與鄧的交往,更對中國影響深遠。


■一九七六年李光耀(右)首次訪華,獲毛澤東會見。新華社

奉行「韜光養晦」政策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鄧小平出訪新加坡,是他文革後復出掌權首度出訪,其時中國剛從文革走出,經濟臨崩盤、內外交困。鄧小平對李光耀慨嘆中國形勢嚴峻,需要很長時間恢復;李則對鄧大表寬慰,稱中國「很快會比新加坡更好」,並大膽地向鄧提出兩大建議:一是中國要對外開放,吸引外資;二是中共必須停止對外輸出革命。其時毛澤東剛死不久,中共依然奉行毛指示精神充當「世界革命中心」,到處煽風點火支持東南亞共產黨武裝奪權,出錢出力幫當地土共造反。鄧對李的建議十分在意,反問「你要我怎麼做?」李直接指出,中國應停止馬來西亞共產黨和印尼共產黨在華南的電台廣播(當時馬共和印共反政府電台設在中國華南);停止對共產黨游擊隊的支持。李光耀後來憶稱,儘管鄧比他大二十歲,但仍欣然採納其意見,稱鄧是「我從未見過願意放棄一己之見的共產黨領袖」。回國後不到兩個月,中共舉行歷史性十一屆三中全會,會上鄧小平作出兩項重要決定:一是全面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二是停止輸出革命,外交奉行「韜光養晦」政策。鄧此舉得罪了外國共產黨,卻為中共贏得喘息機會及國際讚譽。



派大量官員赴新加坡學習


此後鄧小平又多次在黨內指示「拜新加坡為師」,「學習新加坡模式」,實際是羨慕新加坡在民主口號下一黨專政。根據鄧指示,中共每年都派大量官員赴新加坡學習、培訓,包括八十年代初時任國家外資委副主任的江澤民,也曾到新加坡學習兩周,專學招商引資。過去二十多年來,新加坡一直是中共培訓高級官員的重要基地。李光耀鼓動中共開放,卻為北京拒絕政治改革鎮壓異見辯護,尤其是公開支持北京當局一九八九年對天安門學運的屠城鎮壓,認為中國經濟有今日成就歸功於當局鎮壓。李光耀還是最早預言中國經濟將超過美國的人,他同時認為中國不會出現西方式民主制度;他毫不掩飾對中共新領導人習近平的讚美,稱習「胸襟廣闊」,形容習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級數」的人物。《李光耀回憶錄》/中共黨史資料



擺放痰罐迎鄧小平

【點滴】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李光耀因曾見北京人民大會堂擺放痰罐,特地安排了一個藍白色瓷痰罐擺在鄧座位旁。雖然新加坡總統府規定冷氣房裏不準抽煙,但還是為鄧小平擺放煙灰缸。李說:「這都是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而準備。」但鄧卻因尊重李光耀,全程不吐痰不吸煙。



訪台用代號為保密

【點滴】李光耀前後出訪台灣二十多次,每次為保密都用「高賓XX號」或「高朋XX號」代碼,免曝光招北京抗議。早年新加坡軍隊在台受訓每年達一萬人次,因北京一再拉攏新加坡,現減至二、三千人。台灣早年曾透過新加坡向俄國購買肩射導彈,因消息提前曝光胎死腹中。



「中國不會成為一個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國家,否則就會崩潰。對此,我相當肯定,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明白這一點。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形式的革命以做到西方式民主,那你就錯了。」──談中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7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