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Tipping Point和爆升股的特質 渾水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0/27/tippingpoint/

剛剛上星期六,我應邀出席了一個股票分享會。我甚不喜出席公開場合,一來我只愛寫字,不喜歡露面;二來不想害人,股票要的知識面很廣,我總不能裝托大;三來我自大,確信自己有料,有料就賺街外錢,不必圍內多作分享。不過朋友之義,盛情難卻,人數90多個,不算多,人多我反而不自然。

 

由於我現在投身研究股票的時間比較多,也喜歡觸類旁通多讀不同類型的書,當時在分享會中我用了Tipping Point的理論去解釋爆升股的其中一種套路。由於我比較擅長殼股、財技股,所以今次的推理就從這類股作入手,不談其他有實業的基金股、指數股。

 

Tipping Point是一本marketing類的書。我是念社會科學出身,社會科學的推論是建基於Karl Popper的科學否定論,對假說、推論的validity有特定的要求。我是有點看不起marketing這學科對世事的解釋力和預測力,所以我沒有在這學問做太深入的研究。不過這本書是寫得幾深入淺出,過往我也借用了其理論去解釋佔領運動的爆炸性。

 

這個理論分三部分:The Law of the few, The stickiness factor和The Power of Context。而在The Law of the few入面提到一個大趨勢中,有三類舉足輕重的角色,分別是Connector, Mavens和Salesman。

 

The Law of the few中的Mavens可以理解為股市的幕後人、莊家團隊,他們是掌握最多資訊,最清楚股票、公司本身的人,所以可以運用不同財技去「做起」一隻股票。Salesman可以理解是財演、分析員、收到風的人、或者在這隻股票贏過錢的人。因為贏過錢,所以才會容易推介比其他人。Connector就是魚,就是街客,是整個局中負責提供流動性的角色,有適量流動性才有機會炒起隻股票。這三個角色不是mutually exclusive,這裡說的只是一個理論雛型。

 

The stickiness factor就是所講的股票質地,可能係夠乾身、市值相對殼價有拆讓、實力強大的莊家、厲害業務;又或者是一個升得好靚的pattern。股票這東西的經驗觀察是:股價越升,投機性需求越大,也越容易引人入局。

 

The Power of Context就是我之前《捕捉下一條魚》文中講的理念,一筆超強勁的資金、也可以是一個大牛市或一個宏觀好勁的消息如滬港通等。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雛型。一個局或一條橋段是比這個雛型更精密、更複雜,但這不失為一個簡單易明的入門方法。因此,我平時的功課就是研究過往一些股票的手法,這才是學習的正確態度。

 

講座後有朋友問我:就算找出這類股票?如何定止賺?唉!這真是千古最Generic、最直接也最難答的問題。這是講實戰講經驗的技巧也講個別股票的布局,很難一概而論。

 

不同派別的投資者自有不同的出入trading rule,可能是RSI, MACD等技術指標超過某個數就止賺。按我這派的玩法,這些rules是很大情況不適用的,因為我們玩的股票「人為」因素大,也沒足夠流通量。名家前輩教我的方法是分段走,越升就慢慢退場,這個做法安全但我沒有用過。我是會看盤路走,所以我走貨是可以走一個星期的。當然,也有一些so called的財技因素去定止賺,就好像139的那一份通告,宣布用錢買279某個數量的股份。宏觀來看,139這隻股票當時已經易了手,279是前殼主的其中一隻殼。因此,那一份通告很可能是交收殼價的對數方式,對完數後,那隻股票的故事自然就終結了。如果我當時有持貨,看到這個通告當然走為上著,看透這招就足以賺盡不錯的升幅同時避免之後那個瘋狂跌幅。

 

渾水: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