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碰巧遇到一個朋友,非常巧,曾經在大學裡在同一時間段住在同一個宿舍樓(不是同系,當時不認識),同樣因為遭遇911以後的納指崩盤,從意氣風發到失意潦倒,負債纍纍。
他的經歷很傳奇,因為去美國短期出差,偶遇一個創始公司的創始人,相見雖短但是想談甚歡。結果回國後意外收到了來自美國的很有誠意的offer,邀請加盟一起創業。於是他去了美國,然後公司上市,上市當日他的期權就翻了7倍多,出任公司總架構師,一年飛行累計50萬英里,跑遍全球各地,26歲坐擁數千萬美元的資產。他自己說當時只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人,自信空前。
我的經歷和他有些類似,只不過是在國內。某次業界會議上認識了一個朋友,被邀請一起創業,兩年年之內營業額過億,每個月飛行距離繞地球一圈。後來賣了公司,還繼續創業,從0開始,5個月拿到第一輪投資,緊接著第二輪投資意向基本談定。
然後納指就崩盤了。
他的經歷是,股票全砸手裡了,當時他在美國還通過槓槓,炒了一大批股票,全是互聯網股,後來包括他自己公司的股票,都一路狂瀉,他最多的一天,一天之內斬倉50萬美金,點sell的鍵手指都快點斷了。最後的結果是,他賣光自己的一切,還負債10萬美金,當時他的朋友都勸他直接回國得了,反正美國佬無法到中國追債。但是他繼續留在了美國,後來入職大公司,打工掙錢,陸續還清了欠債,最後回國。現在在國內某巨頭外企擔任合夥人級別的管理職位。
我遭遇的是,投資人倒閉,合同上確認陸續到位的投資款嘎然而止,但是公司的現金支出已經隨著擴張急速拉高,我不得已花光了手上的錢,還四處問朋友舉債,最後不得不公司關門,負債百萬。後來開始努力打工,還錢,最終還完了。
關於我當時的感想和經歷,大約在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這個答案中大略說過一些。
總得來說,和他聊下來,大家都差不多,無非是痛不欲生,每天在自我麻醉和自我反省中反覆煎熬,竭力想去抓住一些哪怕微不足道的精神支撐。
但是說句老實話說,除非自己真正經歷過這些,否則這樣的體會是不可能通過言傳所體會到的。至多給大家聊做一些談資和故事。
未曾經歷過的,是無法真正體會當時的心境和狀態的。而經歷過的,恐怕以後看待生活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聊到最後,我們都同意,這樣的觔斗,恐怕也是一件幸事,因為畢竟發生在我們年輕的歲月裡。如果是中老年的時候再栽一個這樣個觔斗,恐怕是很難從坑裡再爬起來了。
近日,惠譽稱中國信貸泡沫為現代世界史上前所未有,並發出警告稱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已經失控,因為借貸者難以展期短期債務,系統面臨的壓力在不斷上升。
惠譽給出的數據論證「很恐怖」:
自雷曼倒閉以來,中國的信貸總額從9萬億美元上升至23萬億美元,在短短5年中複製了整個美國的商業銀行系統的規模。
中國的信貸佔GDP比率在五年內從75%上升至200%,而美國次貸危機及日本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裂前的該比值大約為40%。
詳細報導可參見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惠譽:中國信貸泡沫為現代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 影子銀行系統已失控
BI彙總了4張圖表來對中國目前的信貸「泡沫」進行闡釋。
首先,越來越多的信貸增長,卻得出了越來越慢的經濟增長。下圖對比了中國名義GDP、總信貸和銀行貸款的走勢:
其次,理財產品問題也不容忽視。在中國,理財產品非常受歡迎,這是由各種各樣的風險資產做主體的零售產品,這些產品作為正常投資或儲蓄的替代選項,少了很多保障。
而中國監管部門對於理財產品的嚴厲打擊使得2013年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放緩。但惠譽高級董事朱夏蓮表示,這些產品依然會對銀行部門造成風險,因為其規模非常大。
下圖為惠譽對中國理財產品規模進行的估算:
第三,理財產品發行種類如今已經飆升至115種:
最後,最近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上漲,這個指標被視為是衡量中國信貸市場流動性的有效指標。簡言之,SHIBOR的上漲顯示出了流動性趨緊的狀況。
這些圖表顯示出了中國信貸泡沫的膨脹和流動性趨緊的現象。
| ||||||
撰文‧鄭閔聲 編按:一篇香港部落客踢爆胖達人麵包含香精的網誌,一天之內吸引超過二十萬人次點閱,讓台灣媒體跟進報導,迫使胖達人公開道歉並同意退費。本名李冠集的部落客Keith,在︽今周刊︾越洋電話專訪中,細數製作麵包的歷程,以及揭發真相後不為人知的龐大壓力。 雖然我的手法不專業,但我以前也做過馬卡龍、燉飯、奶酪,從沒有一次差別這麼大。」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李冠集告白,試做胖達人麵包讓他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挫敗,「不管怎麼試,烤出來的麵包,就是幾乎沒有一點香味。」揭發胖達人香精事件的部落客李冠集今年三十歲,是香港頗具名氣的古箏演奏家。 六月初,胖達人麵包風光進軍香港。由於港媒事前已大幅報導這家高檔烘焙店在台灣瘋狂熱銷,打從開幕第一天,胖達人位在旺角的店面就擠滿饕客。 看見誇張的人潮,李冠集的第一反應是:「真的有好吃到這麼誇張嗎?」然而,咬下玫瑰蔓越莓口味麵包的瞬間,問題有了答案:「香味不但濃,而且半小時都不會散。」「這是香港從來沒有的麵包!」 試做數十次做不出的氣味 幾滴人工香精就搞定 一試成主顧的李冠集,每周平均到胖達人消費港幣三、四百元,還在臉書上推薦好友嘗鮮。由於平常就有做菜習慣,他索性自行購買材料,打算在家揣摩胖達人麵包的獨特風味。正是這個念頭,意外揭開胖達人商品「不能說的祕密」。 一開始,就像他所說的,「一點香味都沒有。」為找出失敗原因,李冠集首先放棄麵包機,改用手工揉麵,同時四處尋覓餡料食材、祕方,試做不下數十次,卻沒有一次成功。 其中,實驗次數最多的藍莓餡,「我就用過新鮮藍莓、冷凍藍莓、藍莓汁、藍莓乾、藍莓果泥等材料。」成品卻始終令人失望,李冠集說,無論用再怎麼天然、高級的材料,「做出來的麵包沒香味就是沒香味,下的量再多也一樣。」八月初,實驗再次失敗的李冠集,心裡浮現一個不願深究的想法。當天,他在臉書發文:「胖達人的麵包這麼香,是不是加了人工香精?」休息幾天後,李冠集決定打起精神進行最後一次實驗。 首先,他將三十毫升要價三十港元的「天然」香精,整罐倒進麵團裡,烤出來的麵包依舊「乏味」。他接著對另一塊麵團滴下幾滴「人工」香精,「奇蹟」發生了,送進烤箱裡的麵包,還沒出爐就已香氣四溢,「連我的家人都闖進廚房興奮地問,是什麼東西這麼香,可以吃了嗎?」李冠集只冷冷地回答:「不能吃,加工的。」八月十七日,李冠集致電香港胖達人,詢問麵包是否摻有人工香精;店經理卻全盤否認,宣稱風味皆來自天然。 李冠集追問:「蔓越莓餡料用什麼做的?」店家回答「果乾。」「果乾只有甜味沒有香氣,香味怎麼來!」「用酒泡過。」經理解釋。但李提高音量質疑:「這我也試過,還是不會有香味,你就承認吧!」店家這才改口:「是總公司教我說的,製作流程我不清楚。」李冠集要求店經理找麵包師傅弄清楚有無添加人工香精,對方才坦承「加了香精,但是食品用的。」李冠集認為,麵包既然加了香精,就不該以「天然無添加」欺騙消費者,一氣之下,在部落格發表了《嚴重譴責香精麵包「胖達人手感烘焙」》,原以為只有幾百人看見的文章,點閱數竟然在一天內就超過二十萬人次。 網路發表文章揭露真相 卻遭員工家屬恐嚇 文章刊出後不久,雖獲不少正面回應,卻也有人指控李冠集無中生有,正反雙方隨即在網上大打筆戰,胖達人也發表聲明揚言提告,並宣稱已備份蒐證李冠集所有言論,讓他承受極大壓力。 一則來自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的臉書訊息,更讓李冠集近乎崩潰。疑似胖達人員工家屬的女子以反諷口吻寫到:「恭喜你,你要紅了,胖達人非常注重聲譽,未來將『告訴你』他們真的沒用任何香精…散播不實謠言毀壞商譽的賠償,你可要撐住呀……。你真是個好心腸的人,只是可能難得到你想要的平靜了,殘念。」「那時好像有東西從肩膀重壓下來,我像泄了氣一樣,站也站不穩。」態度一直沉穩有禮的李冠集,在談起遭恐嚇的經歷,情緒出現明顯波動,「我氣得全身發抖,我只是想告訴消費者實話,為什麼恐嚇我?」為求自保,李冠集隔天帶著錄影機前往胖達人店面,要求業者面對鏡頭證明麵包摻了香精,但這次店經理選擇沉默,僅強調「一律由總公司回應。」悻悻然離開的李冠集回憶,「回家的路上,我每走幾步就要擦一次淚,不只一次想過,乾脆把文章刪掉算了。」緊繃的情緒,直到胖達人二十三日公開道歉才稍稍舒緩。當天,李冠集也在部落格上寫下了《給每一位台灣人的信》,感謝台灣網友與媒體,為還原事件真相所做的努力;他也在信中坦承,短短幾天內,不知道流過多少次淚。 訪談當天,胖達人已停業三天,且須賠償詐欺所得。李冠集說,事件發展至此,他只想盡快擺脫一個多禮拜的「重壓」生活,回歸平靜。被問到是否將持續關注胖達人的補償措施,他卻像突然回過神來:「那當然,胖達人除了消費者以外,還欠我個人一個道歉。」 |
| ||||||
回顧過去一年,你每天處在同一個人際圈,做自己擅長的事,用相同方法解決問題,日子穩當順利?還是,經歷了不一樣的事情,帶來內心的惶恐與不安全感? 如果是後者,而非陷於前者的舒適圈(Comfort zone),那麼,恭喜你,正踏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因為根據《富比世》(Forbes)雜誌過去六年來,針對一千二百位企業執行長、政治菁英等各領域的成功者所做的調查顯示,跨出舒適圈,接納不一樣的新經驗,是這群頂尖人士,共同擁有的最重要好習慣之一。 暢銷書《發現我的天才》作者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在市調機構蓋洛普擔任資深顧問,曾主持一項長達二十五年、針對八萬名經理人的大規模訪談,結果明確指出,具備打破成規的勇氣、不依循傳統管理智慧,是傑出經理人最重要的特質。 確實,跨出舒適圈,將面對未知與新的壓力源,但心理學研究已證明,適度的焦慮狀態下,通常帶來較佳的行為表現,甚至成功者所追求的顛峰狀態。 佐伯格〉每天要認識臉書以外的人 身價估計近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億元)、去年光慈善捐款金額,就超過十億美元的臉書(Facebook)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過去五年來,便每年都為自己,設定做一件跨出舒適圈的不一樣事情,當作該年度自我挑戰的目標。 二○一一年,他只吃自己親手殺死的動物,在廚師的指導下,殺死人生中的第一隻雞、豬和山羊,甚至因此引發動物保護團體的關切,成為網路上辯論的熱門話題。至於去年,佐伯格則嘗試與更多人面對面接觸,挑戰的目標就是「每天都要認識臉書以外的人」,而不只是發表演說或對觀眾揮揮手而已。 外界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些不一樣的事?佐伯格解釋,這些挑戰都讓他有更不一樣的視角,「做一整年,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例如,決定只吃自己殺的動物那一年,他變得更常吃蔬菜,並且學到很多關於永續農業與動物飼養的事情。 教宗〉捨權力象徵,衣著平民化 用新鮮、有趣的角度看事情,跨出舒適圈,有時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共鳴。 今年三月就職,首位來自南美洲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不但打破教會的傳統守舊,用九種語言在推特(Twitter)發祈禱文,吸引千萬教徒上網追蹤,他更勇於捨棄傳統象徵教宗權力的紅色皮鞋、鍍金十字架,改以樸素的平民化穿著面對群眾,被美國《君子》(Esquire)雜誌,評選為「二○一三年最佳衣著男士」。 《君子》表示,這是相當「不傳統」的選擇,「但是教宗簡樸的穿著風格,象徵天主教新的開始與新的希望。」 馬雲〉親筆作畫,網拍捐出去 此外,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去年也是因為做了一件不一樣的事,帶給自己超高人氣。 去年十一月,他在網路聊天室宣布,如果有超過十萬粉絲捧場,他就創作一幅「馬體墨寶」拍賣,並將所得捐做公益。一個月後,他不但兌現這張支票,這幅被網友調侃像是煎餅菓子的畫作,竟在淘寶網,經過六十三次加價,以人民幣二百四十二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萬元)賣出。雖有評論認為,此舉只是行銷噱頭,馬雲也自我調侃:「畫不在於怎麼畫,而在於怎麼賣。」但毫無疑問,馬雲大筆一揮,便坐收高人氣成功,可說進行了一次和粉絲互動的成功行銷實驗。 蔡明忠〉離開董事長椅,路跑21公里 而也唯有跨出舒適圈,才有機會發掘自己無窮的潛力。 去年十二月,五十七歲的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下場參加路跑比賽,跑完全長二十一公里的半馬拉松,成為國內第一個突破自我體能限制,抵達路跑終點站的龍頭企業老闆。讓外界見識到,企業經營者展現在商場之外,更為強韌的意志力。 不一樣的事,不必要很偉大,重點是打破自己的習慣、挑戰自己的心態或性格,甚至只是來點過去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都可以讓自己「變大」(經驗、眼界、勇氣、自信增加)。在嶄新的未來一年,也和這些中外成功者一樣,大膽跨出舒適圈,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發現一個更棒的自己吧! |
| ||||||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哇!」「好大!」「好漂亮!」各種讚嘆聲不絕於耳,這個超過半人高、裝飾精巧、用掉六十公斤麵粉和薑粉的大型薑餅屋,十年前在雲林縣極為罕見,幾家報社記者聞風而來,寫下標題為「夢幻薑餅屋」的報導。 「直到那個月,才開始出現七、八萬元的利潤,」位在崙背鄉的千巧谷烘焙工坊老闆黃吉雄回憶。十年前,他辭去台中連鎖餅店的西點部門主管職務,來到姊夫家所在的鄉下創業開麵包店,前半年每個月都虧損,他一直熬到當年耶誕節慶,決定最後一搏,用超大薑餅屋吸引人潮,不成功就打包回台中老家。 這個製造驚奇的策略,果然打開知名度。十年下來,黃吉雄在崙背鄉和麥寮鄉兩個店面的年營收合計超過八千萬元,毛利率近三成,每天要製作超過三千個麵包。 超吸睛!把都市麵包店搬到崙背打造歐風店面、美眉店員和薑餅屋 當初黃吉雄抱著「不把鄉下當成鄉下來經營」的想法,把都市風格麵包店帶進崙背鄉這個常住人口不到兩萬人,沒有火車站,耕地面積占八四%的農牧之鄉。他砸下三百萬元,打造復古歐風木門、白色石板牆柱、明亮黃色燈光,及穿著公主制服的年輕美眉店員,果然一開店就很吸睛。 然而,剛開始當地人看到這麼「高級」的店,總在外頭觀望而不敢進去,後來有農民鼓起勇氣踏入,還會先把雨鞋脫在店門口。也有原料供應商篤定他做不久,拒絕把貨載來這鄉下地方。 直到巨型薑餅屋打開知名度,吸引人們因好奇而來。接連三、四年,他的薑餅屋越做越大,每年都成為地方上的熱門話題。但不能一年只做一次生意,他創造長期客流量的策略是「上下通吃」。 考量鄉下人口少,不能只抓一種客層,因此產品多元,從傳統習俗「天公生」要拜的壽桃,到客製化的特殊設計蛋糕,樣樣來。「就算壽桃也要做得比別家好吃,」以品質換取略高一點的價格認同。如今千巧谷每天出爐的品項已達上百種,他和太太細心觀察、控管每款麵包的銷售情況,以每天存貨保持在五%內為目標。 崙背店站穩之後,他遇到第一次成長瓶頸。此時他已開店五年,每月獲利約二十萬元,但因承租的店面空間有限,無法容納更多客人,也無法裝設更先進的機器來降低人工成本,於是有了開分店的想法。 「我要蓋出全雲林最漂亮的店!」他在鄰近的麥寮鄉買地自建樓房,裝潢完工初期,當地人還以為是要開婚紗店。 一開幕,果然創造話題、引來人流,讓投入三千萬元資金的壓力獲得紓解。但營收增加,利潤成長卻未如預期。再次遇到瓶頸的黃吉雄,這回藉著開發在地新產品,第三度用話題行銷,讓客層跨越了地理限制。 超吸金!特色伴手禮一炮而紅外地客慕名下鄉買蛋糕,淨利破百萬 「大家只記得第一位登陸月球的阿姆斯壯,不記得第二個。」黃吉雄說,崙背是台灣前三大酪農專區之一,他決定要善用在地的鮮奶,加重比例調進傳統的乳酪蛋糕配方中,做出有特色的伴手禮創始店。就像大家到台中就會想到太陽餅,他也要讓千巧谷的鮮奶乳酪蛋糕,成為流傳百年的崙背名產。 恰巧此時,胡瓜主持的《周五八點黨》節目製作團隊,從網友部落格看到推薦圖文,前來採訪,並且介紹特色伴手禮。節目播出隔天,出現了戲劇化進展。 一般麵包店在週末時多半生意較清淡,黃吉雄一家便養成每週末出遊的習慣,那個週六他也照常開車載小孩去玩,「半路上接到電話,跟我說店裡突然來了很多人,都指名要買伴手禮,應付不來。」於是他趕忙折返店裡壓陣。鮮奶系列伴手禮一炮而紅,週末來的外地消費者反而成為千巧谷最大客源,跟著上衝。 「他確實有在鄉下做出亮點,」雲林縣麵包店數規模最大的世唯烘焙坊老闆江慶銘說,雖然其他業者也會做在地化產品,但黃吉雄用心研發,「質感有做出來。」 「做我們這行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才有無限的商機,」黃吉雄不但會做糕點,還會「幫麵包穿漂亮衣服」,包括穀倉、乳牛等特殊造型的包裝盒,多達十六種,雖然包裝材料成本約占每款售價的一成,但銷售量衝高後就划得來。 如今,黃吉雄又在積極打造下一個話題——觀光牧場。意識到熱銷品已經出現仿冒競爭,「我想要拉高門檻,讓人家追不上,」企圖以多角化經營策略,從食品製造業邁向觀光服務業,能否再創高峰,端看他如何烘出熱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