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是怎樣的經歷和感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156.html

昨天碰巧遇到一個朋友,非常巧,曾經在大學裡在同一時間段住在同一個宿舍樓(不是同系,當時不認識),同樣因為遭遇911以後的納指崩盤,從意氣風發到失意潦倒,負債纍纍。

他的經歷很傳奇,因為去美國短期出差,偶遇一個創始公司的創始人,相見雖短但是想談甚歡。結果回國後意外收到了來自美國的很有誠意的offer,邀請加盟一起創業。於是他去了美國,然後公司上市,上市當日他的期權就翻了7倍多,出任公司總架構師,一年飛行累計50萬英里,跑遍全球各地,26歲坐擁數千萬美元的資產。他自己說當時只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人,自信空前。

我的經歷和他有些類似,只不過是在國內。某次業界會議上認識了一個朋友,被邀請一起創業,兩年年之內營業額過億,每個月飛行距離繞地球一圈。後來賣了公司,還繼續創業,從0開始,5個月拿到第一輪投資,緊接著第二輪投資意向基本談定。

然後納指就崩盤了。

他的經歷是,股票全砸手裡了,當時他在美國還通過槓槓,炒了一大批股票,全是互聯網股,後來包括他自己公司的股票,都一路狂瀉,他最多的一天,一天之內斬倉50萬美金,點sell的鍵手指都快點斷了。最後的結果是,他賣光自己的一切,還負債10萬美金,當時他的朋友都勸他直接回國得了,反正美國佬無法到中國追債。但是他繼續留在了美國,後來入職大公司,打工掙錢,陸續還清了欠債,最後回國。現在在國內某巨頭外企擔任合夥人級別的管理職位。

我遭遇的是,投資人倒閉,合同上確認陸續到位的投資款嘎然而止,但是公司的現金支出已經隨著擴張急速拉高,我不得已花光了手上的錢,還四處問朋友舉債,最後不得不公司關門,負債百萬。後來開始努力打工,還錢,最終還完了。

關於我當時的感想和經歷,大約在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這個答案中大略說過一些。

總得來說,和他聊下來,大家都差不多,無非是痛不欲生,每天在自我麻醉和自我反省中反覆煎熬,竭力想去抓住一些哪怕微不足道的精神支撐。

但是說句老實話說,除非自己真正經歷過這些,否則這樣的體會是不可能通過言傳所體會到的。至多給大家聊做一些談資和故事。

未曾經歷過的,是無法真正體會當時的心境和狀態的。而經歷過的,恐怕以後看待生活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聊到最後,我們都同意,這樣的觔斗,恐怕也是一件幸事,因為畢竟發生在我們年輕的歲月裡。如果是中老年的時候再栽一個這樣個觔斗,恐怕是很難從坑裡再爬起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10

四圖解析中國「前所未有的」信貸泡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820

近日,惠譽稱中國信貸泡沫為現代世界史上前所未有,並發出警告稱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已經失控,因為借貸者難以展期短期債務,系統面臨的壓力在不斷上升。

惠譽給出的數據論證「很恐怖」:

自雷曼倒閉以來,中國的信貸總額從9萬億美元上升至23萬億美元,在短短5年中複製了整個美國的商業銀行系統的規模。

中國的信貸佔GDP比率在五年內從75%上升至200%,而美國次貸危機及日本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裂前的該比值大約為40%。

詳細報導可參見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惠譽:中國信貸泡沫為現代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 影子銀行系統已失控

BI彙總了4張圖表來對中國目前的信貸「泡沫」進行闡釋。

首先,越來越多的信貸增長,卻得出了越來越慢的經濟增長。下圖對比了中國名義GDP、總信貸和銀行貸款的走勢:

其次,理財產品問題也不容忽視。在中國,理財產品非常受歡迎,這是由各種各樣的風險資產做主體的零售產品,這些產品作為正常投資或儲蓄的替代選項,少了很多保障。

而中國監管部門對於理財產品的嚴厲打擊使得2013年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放緩。但惠譽高級董事朱夏蓮表示,這些產品依然會對銀行部門造成風險,因為其規模非常大。

下圖為惠譽對中國理財產品規模進行的估算:

第三,理財產品發行種類如今已經飆升至115種:

最後,最近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上漲,這個指標被視為是衡量中國信貸市場流動性的有效指標。簡言之,SHIBOR的上漲顯示出了流動性趨緊的狀況。

這些圖表顯示出了中國信貸泡沫的膨脹和流動性趨緊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60

專訪踢爆胖達人的香港音樂家李冠集細談實驗經過 試做胖達人 讓我經歷前所未有的挫敗

2013-09-02  TWM  
 

 

撰文‧鄭閔聲

編按:一篇香港部落客踢爆胖達人麵包含香精的網誌,一天之內吸引超過二十萬人次點閱,讓台灣媒體跟進報導,迫使胖達人公開道歉並同意退費。本名李冠集的部落客Keith,在︽今周刊︾越洋電話專訪中,細數製作麵包的歷程,以及揭發真相後不為人知的龐大壓力。

雖然我的手法不專業,但我以前也做過馬卡龍、燉飯、奶酪,從沒有一次差別這麼大。」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李冠集告白,試做胖達人麵包讓他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挫敗,「不管怎麼試,烤出來的麵包,就是幾乎沒有一點香味。」揭發胖達人香精事件的部落客李冠集今年三十歲,是香港頗具名氣的古箏演奏家。

六月初,胖達人麵包風光進軍香港。由於港媒事前已大幅報導這家高檔烘焙店在台灣瘋狂熱銷,打從開幕第一天,胖達人位在旺角的店面就擠滿饕客。

看見誇張的人潮,李冠集的第一反應是:「真的有好吃到這麼誇張嗎?」然而,咬下玫瑰蔓越莓口味麵包的瞬間,問題有了答案:「香味不但濃,而且半小時都不會散。」「這是香港從來沒有的麵包!」

試做數十次做不出的氣味

幾滴人工香精就搞定

一試成主顧的李冠集,每周平均到胖達人消費港幣三、四百元,還在臉書上推薦好友嘗鮮。由於平常就有做菜習慣,他索性自行購買材料,打算在家揣摩胖達人麵包的獨特風味。正是這個念頭,意外揭開胖達人商品「不能說的祕密」。

一開始,就像他所說的,「一點香味都沒有。」為找出失敗原因,李冠集首先放棄麵包機,改用手工揉麵,同時四處尋覓餡料食材、祕方,試做不下數十次,卻沒有一次成功。

其中,實驗次數最多的藍莓餡,「我就用過新鮮藍莓、冷凍藍莓、藍莓汁、藍莓乾、藍莓果泥等材料。」成品卻始終令人失望,李冠集說,無論用再怎麼天然、高級的材料,「做出來的麵包沒香味就是沒香味,下的量再多也一樣。」八月初,實驗再次失敗的李冠集,心裡浮現一個不願深究的想法。當天,他在臉書發文:「胖達人的麵包這麼香,是不是加了人工香精?」休息幾天後,李冠集決定打起精神進行最後一次實驗。

首先,他將三十毫升要價三十港元的「天然」香精,整罐倒進麵團裡,烤出來的麵包依舊「乏味」。他接著對另一塊麵團滴下幾滴「人工」香精,「奇蹟」發生了,送進烤箱裡的麵包,還沒出爐就已香氣四溢,「連我的家人都闖進廚房興奮地問,是什麼東西這麼香,可以吃了嗎?」李冠集只冷冷地回答:「不能吃,加工的。」八月十七日,李冠集致電香港胖達人,詢問麵包是否摻有人工香精;店經理卻全盤否認,宣稱風味皆來自天然。

李冠集追問:「蔓越莓餡料用什麼做的?」店家回答「果乾。」「果乾只有甜味沒有香氣,香味怎麼來!」「用酒泡過。」經理解釋。但李提高音量質疑:「這我也試過,還是不會有香味,你就承認吧!」店家這才改口:「是總公司教我說的,製作流程我不清楚。」李冠集要求店經理找麵包師傅弄清楚有無添加人工香精,對方才坦承「加了香精,但是食品用的。」李冠集認為,麵包既然加了香精,就不該以「天然無添加」欺騙消費者,一氣之下,在部落格發表了《嚴重譴責香精麵包「胖達人手感烘焙」》,原以為只有幾百人看見的文章,點閱數竟然在一天內就超過二十萬人次。

網路發表文章揭露真相

卻遭員工家屬恐嚇

文章刊出後不久,雖獲不少正面回應,卻也有人指控李冠集無中生有,正反雙方隨即在網上大打筆戰,胖達人也發表聲明揚言提告,並宣稱已備份蒐證李冠集所有言論,讓他承受極大壓力。

一則來自台灣台北市中山區的臉書訊息,更讓李冠集近乎崩潰。疑似胖達人員工家屬的女子以反諷口吻寫到:「恭喜你,你要紅了,胖達人非常注重聲譽,未來將『告訴你』他們真的沒用任何香精…散播不實謠言毀壞商譽的賠償,你可要撐住呀……。你真是個好心腸的人,只是可能難得到你想要的平靜了,殘念。」「那時好像有東西從肩膀重壓下來,我像泄了氣一樣,站也站不穩。」態度一直沉穩有禮的李冠集,在談起遭恐嚇的經歷,情緒出現明顯波動,「我氣得全身發抖,我只是想告訴消費者實話,為什麼恐嚇我?」為求自保,李冠集隔天帶著錄影機前往胖達人店面,要求業者面對鏡頭證明麵包摻了香精,但這次店經理選擇沉默,僅強調「一律由總公司回應。」悻悻然離開的李冠集回憶,「回家的路上,我每走幾步就要擦一次淚,不只一次想過,乾脆把文章刪掉算了。」緊繃的情緒,直到胖達人二十三日公開道歉才稍稍舒緩。當天,李冠集也在部落格上寫下了《給每一位台灣人的信》,感謝台灣網友與媒體,為還原事件真相所做的努力;他也在信中坦承,短短幾天內,不知道流過多少次淚。

訪談當天,胖達人已停業三天,且須賠償詐欺所得。李冠集說,事件發展至此,他只想盡快擺脫一個多禮拜的「重壓」生活,回歸平靜。被問到是否將持續關注胖達人的補償措施,他卻像突然回過神來:「那當然,胖達人除了消費者以外,還欠我個人一個道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1

成熟市場是長期持有的基礎

來源: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7124302

近幾年,就長期持有好公司這一策略,二元做了一定思考,一部分歷程參考在發達國家的遊歷。一個結論與雪友探討,即“成熟市場是長期持有的基礎”,好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市場環境的配合。成熟市場的標誌是用戶對於品牌的長期忠誠度已經建立。從這個角度,中國內地市場就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就消費品而言,歐美常見的祖孫三代同用一個品牌的現象在內地根本無法想象。經濟的極速發展,品牌如同城頭變幻的大王旗,這個還沒有搞清楚,那個就迅速侵入。競爭的激烈與百年企業觀念的缺乏,急功近利,乃至用戶的價格敏感等等,都是品牌無法與用戶建立忠誠度的原因。企業與市場的互動是否會反身影響企業的內在?我想經營過企業的雪友都有共同的答案,堅持自己的路,說似容易但在中國很難執行。原因在於中國內地用戶需求變化的頻繁,這有同質化或它擇產品短期爆棚,科技爆發的原因,更有體制運行規律的參照缺失等。這都是發達國家在塑造品牌的時代所沒有碰到的巨大障礙,中國內地的企業不僅要面對多層級的市場需求,努力不被新技術顛覆,還要面對難以預料的有形之手。於此,在中國內地投資好企業並長期持有,從市場環境很難支撐。想想價值投資者朗朗上口的$貴州茅臺(SH600519)$ ,被顛覆的不就是體制變革下的需求變化嗎?又例如眾多銀行,估值難以走高的原因不就在於有形之手的難以預料。又曾經的$國美電器(00493)$ 被互聯網拉下馬。在中國內地,好公司可能是有時間符號的,長期持有是有環境條件的,也許時間是最好的朋友。它沈澱不僅是忠誠,還有對於忠誠的企業和用戶的共同努力!@Pune的碎片哥 @釋老毛 @天天靜心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094

一千二百位成功者都有的好習慣

2014-02-03  TCW
 
 

 

回顧過去一年,你每天處在同一個人際圈,做自己擅長的事,用相同方法解決問題,日子穩當順利?還是,經歷了不一樣的事情,帶來內心的惶恐與不安全感?

如果是後者,而非陷於前者的舒適圈(Comfort zone),那麼,恭喜你,正踏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因為根據《富比世》(Forbes)雜誌過去六年來,針對一千二百位企業執行長、政治菁英等各領域的成功者所做的調查顯示,跨出舒適圈,接納不一樣的新經驗,是這群頂尖人士,共同擁有的最重要好習慣之一。

暢銷書《發現我的天才》作者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在市調機構蓋洛普擔任資深顧問,曾主持一項長達二十五年、針對八萬名經理人的大規模訪談,結果明確指出,具備打破成規的勇氣、不依循傳統管理智慧,是傑出經理人最重要的特質。

確實,跨出舒適圈,將面對未知與新的壓力源,但心理學研究已證明,適度的焦慮狀態下,通常帶來較佳的行為表現,甚至成功者所追求的顛峰狀態。

佐伯格〉每天要認識臉書以外的人

身價估計近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億元)、去年光慈善捐款金額,就超過十億美元的臉書(Facebook)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過去五年來,便每年都為自己,設定做一件跨出舒適圈的不一樣事情,當作該年度自我挑戰的目標。

二○一一年,他只吃自己親手殺死的動物,在廚師的指導下,殺死人生中的第一隻雞、豬和山羊,甚至因此引發動物保護團體的關切,成為網路上辯論的熱門話題。至於去年,佐伯格則嘗試與更多人面對面接觸,挑戰的目標就是「每天都要認識臉書以外的人」,而不只是發表演說或對觀眾揮揮手而已。

外界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些不一樣的事?佐伯格解釋,這些挑戰都讓他有更不一樣的視角,「做一整年,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例如,決定只吃自己殺的動物那一年,他變得更常吃蔬菜,並且學到很多關於永續農業與動物飼養的事情。

教宗〉捨權力象徵,衣著平民化

用新鮮、有趣的角度看事情,跨出舒適圈,有時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共鳴。

今年三月就職,首位來自南美洲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不但打破教會的傳統守舊,用九種語言在推特(Twitter)發祈禱文,吸引千萬教徒上網追蹤,他更勇於捨棄傳統象徵教宗權力的紅色皮鞋、鍍金十字架,改以樸素的平民化穿著面對群眾,被美國《君子》(Esquire)雜誌,評選為「二○一三年最佳衣著男士」。

《君子》表示,這是相當「不傳統」的選擇,「但是教宗簡樸的穿著風格,象徵天主教新的開始與新的希望。」

馬雲〉親筆作畫,網拍捐出去

此外,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去年也是因為做了一件不一樣的事,帶給自己超高人氣。

去年十一月,他在網路聊天室宣布,如果有超過十萬粉絲捧場,他就創作一幅「馬體墨寶」拍賣,並將所得捐做公益。一個月後,他不但兌現這張支票,這幅被網友調侃像是煎餅菓子的畫作,竟在淘寶網,經過六十三次加價,以人民幣二百四十二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萬元)賣出。雖有評論認為,此舉只是行銷噱頭,馬雲也自我調侃:「畫不在於怎麼畫,而在於怎麼賣。」但毫無疑問,馬雲大筆一揮,便坐收高人氣成功,可說進行了一次和粉絲互動的成功行銷實驗。

蔡明忠〉離開董事長椅,路跑21公里

而也唯有跨出舒適圈,才有機會發掘自己無窮的潛力。

去年十二月,五十七歲的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下場參加路跑比賽,跑完全長二十一公里的半馬拉松,成為國內第一個突破自我體能限制,抵達路跑終點站的龍頭企業老闆。讓外界見識到,企業經營者展現在商場之外,更為強韌的意志力。

不一樣的事,不必要很偉大,重點是打破自己的習慣、挑戰自己的心態或性格,甚至只是來點過去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都可以讓自己「變大」(經驗、眼界、勇氣、自信增加)。在嶄新的未來一年,也和這些中外成功者一樣,大膽跨出舒適圈,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發現一個更棒的自己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36

到火車都沒有的偏鄉 蓋歐風店面賣麵包

2014-02-03  TCW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哇!」「好大!」「好漂亮!」各種讚嘆聲不絕於耳,這個超過半人高、裝飾精巧、用掉六十公斤麵粉和薑粉的大型薑餅屋,十年前在雲林縣極為罕見,幾家報社記者聞風而來,寫下標題為「夢幻薑餅屋」的報導。

「直到那個月,才開始出現七、八萬元的利潤,」位在崙背鄉的千巧谷烘焙工坊老闆黃吉雄回憶。十年前,他辭去台中連鎖餅店的西點部門主管職務,來到姊夫家所在的鄉下創業開麵包店,前半年每個月都虧損,他一直熬到當年耶誕節慶,決定最後一搏,用超大薑餅屋吸引人潮,不成功就打包回台中老家。

這個製造驚奇的策略,果然打開知名度。十年下來,黃吉雄在崙背鄉和麥寮鄉兩個店面的年營收合計超過八千萬元,毛利率近三成,每天要製作超過三千個麵包。

超吸睛!把都市麵包店搬到崙背打造歐風店面、美眉店員和薑餅屋

當初黃吉雄抱著「不把鄉下當成鄉下來經營」的想法,把都市風格麵包店帶進崙背鄉這個常住人口不到兩萬人,沒有火車站,耕地面積占八四%的農牧之鄉。他砸下三百萬元,打造復古歐風木門、白色石板牆柱、明亮黃色燈光,及穿著公主制服的年輕美眉店員,果然一開店就很吸睛。

然而,剛開始當地人看到這麼「高級」的店,總在外頭觀望而不敢進去,後來有農民鼓起勇氣踏入,還會先把雨鞋脫在店門口。也有原料供應商篤定他做不久,拒絕把貨載來這鄉下地方。

直到巨型薑餅屋打開知名度,吸引人們因好奇而來。接連三、四年,他的薑餅屋越做越大,每年都成為地方上的熱門話題。但不能一年只做一次生意,他創造長期客流量的策略是「上下通吃」。

考量鄉下人口少,不能只抓一種客層,因此產品多元,從傳統習俗「天公生」要拜的壽桃,到客製化的特殊設計蛋糕,樣樣來。「就算壽桃也要做得比別家好吃,」以品質換取略高一點的價格認同。如今千巧谷每天出爐的品項已達上百種,他和太太細心觀察、控管每款麵包的銷售情況,以每天存貨保持在五%內為目標。

崙背店站穩之後,他遇到第一次成長瓶頸。此時他已開店五年,每月獲利約二十萬元,但因承租的店面空間有限,無法容納更多客人,也無法裝設更先進的機器來降低人工成本,於是有了開分店的想法。

「我要蓋出全雲林最漂亮的店!」他在鄰近的麥寮鄉買地自建樓房,裝潢完工初期,當地人還以為是要開婚紗店。

一開幕,果然創造話題、引來人流,讓投入三千萬元資金的壓力獲得紓解。但營收增加,利潤成長卻未如預期。再次遇到瓶頸的黃吉雄,這回藉著開發在地新產品,第三度用話題行銷,讓客層跨越了地理限制。

超吸金!特色伴手禮一炮而紅外地客慕名下鄉買蛋糕,淨利破百萬

「大家只記得第一位登陸月球的阿姆斯壯,不記得第二個。」黃吉雄說,崙背是台灣前三大酪農專區之一,他決定要善用在地的鮮奶,加重比例調進傳統的乳酪蛋糕配方中,做出有特色的伴手禮創始店。就像大家到台中就會想到太陽餅,他也要讓千巧谷的鮮奶乳酪蛋糕,成為流傳百年的崙背名產。

恰巧此時,胡瓜主持的《周五八點黨》節目製作團隊,從網友部落格看到推薦圖文,前來採訪,並且介紹特色伴手禮。節目播出隔天,出現了戲劇化進展。

一般麵包店在週末時多半生意較清淡,黃吉雄一家便養成每週末出遊的習慣,那個週六他也照常開車載小孩去玩,「半路上接到電話,跟我說店裡突然來了很多人,都指名要買伴手禮,應付不來。」於是他趕忙折返店裡壓陣。鮮奶系列伴手禮一炮而紅,週末來的外地消費者反而成為千巧谷最大客源,跟著上衝。

「他確實有在鄉下做出亮點,」雲林縣麵包店數規模最大的世唯烘焙坊老闆江慶銘說,雖然其他業者也會做在地化產品,但黃吉雄用心研發,「質感有做出來。」

「做我們這行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才有無限的商機,」黃吉雄不但會做糕點,還會「幫麵包穿漂亮衣服」,包括穀倉、乳牛等特殊造型的包裝盒,多達十六種,雖然包裝材料成本約占每款售價的一成,但銷售量衝高後就划得來。

如今,黃吉雄又在積極打造下一個話題——觀光牧場。意識到熱銷品已經出現仿冒競爭,「我想要拉高門檻,讓人家追不上,」企圖以多角化經營策略,從食品製造業邁向觀光服務業,能否再創高峰,端看他如何烘出熱度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40

來毛估估一下TCL應該有的市值 小石頭2007

http://xueqiu.com/6615553088/28603576
$TCL集團(SZ000100)$拿了那麼久,我對TCL的滯漲的情況愈發糊塗。
來毛估估一下TCL應該有的市值,靜態的看一下今天的TCL到底值多少錢。
查看原圖多媒體、通訊和通力電子都是港股上市的公司,假設港股是有效地,市值查出來乘以相應的持股比例和匯率就好。
華星光電
華星光電的估值較為困難,因為國內沒有完全的可比公司,畢竟與@京東方 的業務還是有很多區別。但是假使使用市盈率法,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55.31億元,盈利22.62億元。按10倍市盈率,也是226.2億,保守給200億市值,8.84倍市盈率。
家電集團
家電集團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93.23億元,同比增長21.52%,實現淨利潤1.18億元,連續三年保持高於行業的增長速度。
按照0.65倍市銷率為93*0.65等於60.45億,按照10倍市盈率估值為1.18*10=11.8億,考慮到家電板塊連續三年的增長速度在30%左右,在增長階段淨利率偏低是普遍現象,因此我最終給家電板塊30億估值。可對比主營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的美菱電器,2013年收入101億,淨利潤2.76億,其市值45億。
其他業務給與20億市值不算多,加上集團下可以共用很多銷售渠道、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整合各業務的情況,給與20億的整合能力估值。

合計是310億,減去增發的30億和現在市值216億,至少有64億即30%的空間,市場為什麼看不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274

【創業問答精選】為什麼有的人不再用人人網了?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50
首先我覺得,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人人把人人農場取消了,當時最多時好像有過億人在玩這個遊戲??(數字不確定)?結果4年半人人把農場關了,感覺人人沒有把自己的社交遊戲搬到移動端就是一個錯誤。還有感覺人人很長一段時間需要的網速不小,而大部分人都拿手機上人人,連的一般是校內網,而人人經常校內的網速刷不出來,09年的時候就算了,我感覺這個問題是最近才解決的比較好的·。當時還有人吐槽說人人升級改版一版比一版差,不知道陳一舟的PM去哪兒了。

感覺人人的用戶體驗也不怎麼樣,就先說說底下的人氣之星吧,我覺得這玩意就類似微博的大V,是這個學校訪問量比較高的人,但是我說你就不能把這個東西放左邊欄或者用一些其他的辦法嗎?每次想看底部的人氣之星就自動刷新新鮮事,刷到底部也沒來得及點到人氣之星,這個功能完全廢了。還有人人日誌也是一個問題,光打字還好,但是有時候的問題就在我想放表格的時候,有時候還要加一些背景色,但是經常無法直接粘上去,用那個日誌轉化效果也一般,還特別慢。人人的好友推送我也不想說什麼,推送校友的就算了,你拿殭屍號推薦給我是什麼意思?還有有些莫名其妙的人加我,他們也不是賣東西的,天天分享一些搞笑視頻或者圖片,我一直懷疑他們是人人網派來的臥底。人人的時間軸我也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現在進別人的主頁看時間軸相當不習慣。感覺現在還值得稱道的應用就是語音相冊,但人人網還沒挖掘到這塊業務的盈利點。

感覺現在人人唯一在信息上有優勢的就是一是實名社交。二是有學校名稱 ,有的人還會寫上自己的專業名稱,我覺得人人錯過了社交遊戲這塊現在恐怕只有做在線教育了,但是我也反對你投資童哲這種從各種地方抄來的視頻辦的什麼xx大學,你的錢這麼好得到啊,誰沒事花錢來買你的VIP或者什麼圖標啊,沒一個好看的值得拿錢買的。現在新的一波MOOC出來了,在線教育也開始火起來了,就看人人能不能用手中的數據把握好這塊了。

感覺當年人人的數據優勢還是挺大的:從這個人的頭像照片和他發的狀態、照片以及分享的日誌很容易判斷出他是什麼類型偏好哪類物品的消費者,而且信息真實度極高,對應實名也很準,有的人還會主動留下手機號,對那些頭像比較好看的,給她推薦一些化妝品或衣服;對天天說這個隊打那個隊的,推薦一些球鞋或者球衣信息;關注那種什麼什麼證書網站的,給他推薦一些教育培訓班、那些找實習的去給他推薦一些大學生就業網站之類的。人人錯過了很多機會,感覺有點辜負孫正義的投資。



周凱琪:以興趣為主聚集的社交網絡的興起,和以線下人際關係網絡化為主的校友錄的沒落,基本上是同時發生的

我隨便放個地圖炮,大家包涵一下:樓上所有的答案都沒有說到核心問題上。

人人網和所有其他的社交網站,軟件的最大不同點在什麼地方?在人人網獨一無二的人際關係形成系統——人人的人際關係是基於同學關係的

你們隨便回想一下,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各位,尤其是混知乎的各位,你們想想你們的中學同學的QQ群,你們想想你們家裡的那些QQ群裡面發的東西。你就會發現,其實那些東西你們根本不看。

中國的UGC很特別,真正具有產出內容的能力的人,和信息分辨能力較強的人是高度重合的。於是這些人會彼此互相接近,然後形成高質量的社群。知乎,豆瓣,果殼。。。。

而基於原有的社會關係裡建構出來的人際關係,往往都生活在一起,比如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小區,或者是同一個爺爺。這些生活在一起的人,實際上精神生活嚴重不同。大家在現實裡又都比較內斂,所以你很可能不知道你身邊這個溫文爾雅的人,持有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到網上之後,現實生活中這些東西的區隔完全被打碎了。大家按照興趣開始聚集,於是有比較強的內容產生能力的群體會自動抱團。而內容產生能力不強的人,其在社交媒體上擴展人脈的能力也相對較差。久而久之,就是牛逼人都不和他們玩了,每天看到的信息都是來自信息運營者提供的中醫養生,星座血型。然後這些人看多了之後就迅速的流失了。

所以大家可以感受的到,以興趣為主聚集的社交網絡的興起,和以線下人際關係網絡化為主的校友錄的沒落,基本上是同時發生的。

一方面是和同學幾年不聯繫,一聯繫就發現他已經變成這樣了,一方面是和自己圈子裡的人天天混在一起,然後偶爾發現大家還有許多共同的朋友,然後感嘆世界真他媽小。

微博,微信,知乎,豆瓣,的用戶,基本上都是自發的選擇要和這樣的人建立社交關係。而校內的很大一部分社交關係建立是來自共同的班級和學校。

這樣的東西隨著時間逐步沒落,幾乎是必然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56

新持有的悶股之一 $中華汽車(00026)$ 特點 Ten-Bagger

http://xueqiu.com/8493390925/30516241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中華巴士或中巴、縮寫CMB,港交所:0026)成立於1924年,是香港一間房地產發展商,是由顏成坤及其友人創立,現由顏成坤女兒顏潔齡出任董事局主席及監理。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亦曾經是香港一間專利巴士公司,但其專營權於1998年初被香港政府強行公開招標。最終其專營權於1998年9月1日凌晨零時結束,旗下88條路線交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有限公司(新巴)接手經營。

顏成坤被譽為「香港巴士之父」

1.現金充裕,每股現金約56元 無任何借貸
2.派息穩定,近4年保持每年2.3元
3.業務簡單主要收租
4.管理層十分保守
5.潛力項目:一、柴灣道興建三幢附有商舖之住宅樓宇
                二、因港鐵南港島線,將和香港仔黃竹坑和太古地產合作建甲級辦公樓
今天收市價 NAV:156元 PB:0.4 息率:3.68%
風險不高的投資,上升爆發力不大
這股很簡單,用定期存款心態持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09

新持有的悶股之二 $大昌集團(00088)$ 特點 Ten-Bagger

http://xueqiu.com/8493390925/30517190
新持有的悶股之二
$大昌集團(00088)$ 特點
1.現金充裕,每股現金約3.2元
2.折讓大,計及喜來登酒店投資以權益法入賬 NAV:15.81元
3.派息穩定:近4年都是0.3元
4.收租物業:屯門柏麗廣場、持有35%的喜來登酒店、發展項目淺水灣地及French Valley Airport Center
5.待售物業:賓吉道3號洋房,根據價單約值19億元
6.市場消息指出,大昌集團(00088)計劃放售沙田石門新都廣場,將以全層形式分拆出售。據悉,項目已活化成一幢商廈,發展商計劃於第四季推售,物業共有20層,每層樓面約15611方呎,以意向呎價約6000元計,每層售價約9300萬元,項目市值18億元。

今天收市價 PB:0.4 息率:4.7%
相比$中華汽車(00026)$ 息率會高點,風險亦高點
持有原因是折讓和派息穩定 @LeoLa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