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到火車都沒有的偏鄉 蓋歐風店面賣麵包

2014-02-03  TCW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哇!」「好大!」「好漂亮!」各種讚嘆聲不絕於耳,這個超過半人高、裝飾精巧、用掉六十公斤麵粉和薑粉的大型薑餅屋,十年前在雲林縣極為罕見,幾家報社記者聞風而來,寫下標題為「夢幻薑餅屋」的報導。

「直到那個月,才開始出現七、八萬元的利潤,」位在崙背鄉的千巧谷烘焙工坊老闆黃吉雄回憶。十年前,他辭去台中連鎖餅店的西點部門主管職務,來到姊夫家所在的鄉下創業開麵包店,前半年每個月都虧損,他一直熬到當年耶誕節慶,決定最後一搏,用超大薑餅屋吸引人潮,不成功就打包回台中老家。

這個製造驚奇的策略,果然打開知名度。十年下來,黃吉雄在崙背鄉和麥寮鄉兩個店面的年營收合計超過八千萬元,毛利率近三成,每天要製作超過三千個麵包。

超吸睛!把都市麵包店搬到崙背打造歐風店面、美眉店員和薑餅屋

當初黃吉雄抱著「不把鄉下當成鄉下來經營」的想法,把都市風格麵包店帶進崙背鄉這個常住人口不到兩萬人,沒有火車站,耕地面積占八四%的農牧之鄉。他砸下三百萬元,打造復古歐風木門、白色石板牆柱、明亮黃色燈光,及穿著公主制服的年輕美眉店員,果然一開店就很吸睛。

然而,剛開始當地人看到這麼「高級」的店,總在外頭觀望而不敢進去,後來有農民鼓起勇氣踏入,還會先把雨鞋脫在店門口。也有原料供應商篤定他做不久,拒絕把貨載來這鄉下地方。

直到巨型薑餅屋打開知名度,吸引人們因好奇而來。接連三、四年,他的薑餅屋越做越大,每年都成為地方上的熱門話題。但不能一年只做一次生意,他創造長期客流量的策略是「上下通吃」。

考量鄉下人口少,不能只抓一種客層,因此產品多元,從傳統習俗「天公生」要拜的壽桃,到客製化的特殊設計蛋糕,樣樣來。「就算壽桃也要做得比別家好吃,」以品質換取略高一點的價格認同。如今千巧谷每天出爐的品項已達上百種,他和太太細心觀察、控管每款麵包的銷售情況,以每天存貨保持在五%內為目標。

崙背店站穩之後,他遇到第一次成長瓶頸。此時他已開店五年,每月獲利約二十萬元,但因承租的店面空間有限,無法容納更多客人,也無法裝設更先進的機器來降低人工成本,於是有了開分店的想法。

「我要蓋出全雲林最漂亮的店!」他在鄰近的麥寮鄉買地自建樓房,裝潢完工初期,當地人還以為是要開婚紗店。

一開幕,果然創造話題、引來人流,讓投入三千萬元資金的壓力獲得紓解。但營收增加,利潤成長卻未如預期。再次遇到瓶頸的黃吉雄,這回藉著開發在地新產品,第三度用話題行銷,讓客層跨越了地理限制。

超吸金!特色伴手禮一炮而紅外地客慕名下鄉買蛋糕,淨利破百萬

「大家只記得第一位登陸月球的阿姆斯壯,不記得第二個。」黃吉雄說,崙背是台灣前三大酪農專區之一,他決定要善用在地的鮮奶,加重比例調進傳統的乳酪蛋糕配方中,做出有特色的伴手禮創始店。就像大家到台中就會想到太陽餅,他也要讓千巧谷的鮮奶乳酪蛋糕,成為流傳百年的崙背名產。

恰巧此時,胡瓜主持的《周五八點黨》節目製作團隊,從網友部落格看到推薦圖文,前來採訪,並且介紹特色伴手禮。節目播出隔天,出現了戲劇化進展。

一般麵包店在週末時多半生意較清淡,黃吉雄一家便養成每週末出遊的習慣,那個週六他也照常開車載小孩去玩,「半路上接到電話,跟我說店裡突然來了很多人,都指名要買伴手禮,應付不來。」於是他趕忙折返店裡壓陣。鮮奶系列伴手禮一炮而紅,週末來的外地消費者反而成為千巧谷最大客源,跟著上衝。

「他確實有在鄉下做出亮點,」雲林縣麵包店數規模最大的世唯烘焙坊老闆江慶銘說,雖然其他業者也會做在地化產品,但黃吉雄用心研發,「質感有做出來。」

「做我們這行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才有無限的商機,」黃吉雄不但會做糕點,還會「幫麵包穿漂亮衣服」,包括穀倉、乳牛等特殊造型的包裝盒,多達十六種,雖然包裝材料成本約占每款售價的一成,但銷售量衝高後就划得來。

如今,黃吉雄又在積極打造下一個話題——觀光牧場。意識到熱銷品已經出現仿冒競爭,「我想要拉高門檻,讓人家追不上,」企圖以多角化經營策略,從食品製造業邁向觀光服務業,能否再創高峰,端看他如何烘出熱度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