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棋局:歐洲問題陸續有來

1 : GS(14)@2016-12-07 07:38:54

■意大利憲法改革公投遭否決,總理倫齊(左)宣佈辭職。 資料圖片





意大利憲法改革公投及奧地利總統選舉結果已出爐,前者被否決,後者由左翼參選人范德貝倫勝出。意大利問題較重要,先用一段話簡括意大利政治制度。意大利係兩院制,參議院同眾議院權力均等,所以出現一個情況,就係參眾兩院長期講唔掂數。由1945年開始,意大利已經換咗60屆政府,幾乎係一年換一次。今次憲法改革重點只有一個,就係削參議院嘅權,令政府運作可以更暢順。今次公投反映民眾對呢個政府嘅厭惡度有幾高,舉例,如果女友成日哦你,即係仍想你改;如果有日開始唔哦,其實已費事理你。所以今次公投其實係彰顯民眾仲想唔想呢個政府改一改做落去,結果否決,即係話你都唔使改,唔該自己執包袱。總理倫齊好明白,已宣佈辭職。公投被否決衍生嘅問題係銀行爛賬點搞,意大利銀行有3,600億歐元壞賬,佔成個歐元區33%。倫齊辭職後政府進入真空狀態,籌組臨時聯合政府唔易,搞得成咪又一樣講唔掂數。政局不穩,投資人就怯。全球最古老嘅西雅那銀行亦係意大利第三大銀行。原本公投後要同摩根大通、米蘭投行傾融資計劃,執筆時可能仲傾緊,若因公投否決傾唔掂,《華爾街日報》認為問題會快速擴散。意大利公投只係頭盤,如無意外意大利會提前選舉,右翼政黨五星運動已講明若上台會搞脫歐;跟住輪到法國,已經唔係左定右嘅問題,而將會係右翼還是極右翼上台嘅問題。現代貨幣系統背後係債務,爭人錢最好係唔使還。當越欠越多,原本銀紙價值應該下跌。要保持不跌,一係將銀紙同有價值嘅嘢結合,如70年代美元同石油結合;一係他國貨幣更衰,本國貨幣存在即合理。美元強唔係相信特朗普重振雄風,而係預期其他國家更麻煩。
Mr. Tregunter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6/198560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63

博聞社:跨境動作陸續有來

1 : GS(14)@2017-02-02 02:30:34

【本報訊】銅鑼灣書店李波事件餘波未了,又爆肖建華被內地當局挾回去事件。海外博聞社引消息稱,內地當局明知相關做法或令香港社會對當局有情緒,但仍要動作,目的要阻絕香港成為違法避風港;而相關「跨境動作」會陸續有來。


肖或「電視認罪」闢謠


報道指,在本港未就《基本法》23條立法前提下,當局認為有必要通過一些行動,斷絕某些人將香港當成違法避風港的念頭,更絕不允許本港因此成為顛覆內地和對內地進行顏色革命的基地。所謂一國兩制,「一國在前,兩制在後」。報道指出,當局為本次行動作精密部署,惟仍遭媒體曝光,更未料香港警方會如實交代所知案情,令到媒體挖出更多內幕,惹來香港社會再度譁然。相關部門前晚漏夜開會商討對策,未來或又如法炮制,讓肖出面闢謠或「電視認罪」等。報道又指,當局在借助黑勢力抓捕肖建華時,刻意選擇在年三十這個媒體最易鬆懈和忽略的時間落手,更經本港口岸的「合法」方式返回內地,未料精密部署仍惹麻煩。但當局堅持認為此動作無礙貫徹一國兩制。■記者曾昭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1/199144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83

官媒暗示封殺陸續有來

1 : GS(14)@2017-03-03 00:59:19

封殺K-Pop、禁韓劇,南韓部署薩德系統後,引來中國一波波報復,暗箭明槍全面封殺其發展空間。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昨引述美國網媒報道,中國有40多種制裁南韓的方法,讓南韓人生活變得困難之餘,亦令其無計可施,有關報道意味中國封殺南韓陸續有來。美國網媒石英網(Quartz)近日報道稱,薩德爭端令中韓關係降到冰點,首當其衝就是南韓娛樂業。中國是南韓影視作品和流行音樂最大的海外市場,在限韓令下當局拒絕南韓明星在中國演出,以至禁止上映有南韓明星演出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中國打擊目標還有旅遊業、汽車業和化妝品。報道引述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崔大偉指:「韓國經濟與中國深深地交織在一起,而且又做了中國不喜歡的事情,除了承受打擊之外,韓國無計可施。」《環球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2/19944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49

郭樹清:將統一監管資管業務 分析:混業監管料陸續有來

1 : GS(14)@2017-03-04 00:21:33

【明報專訊】針對內地資產管理業務政出多門,監管不一亂象,上任才3天的中銀監主席郭樹清昨透露,三大金融監管部門正研究統一標準,共同管理資管業務。學者認為,這是個當務之急的重任,相信中央已有共識,不再容許野蠻人、大鱷利用監管漏洞為所欲為。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北京報道

郭樹清在記者會表示,目前內地包括銀行、信託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都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由於監管部門不一,法律規章不一,令監管規定也不一,結果導致部分資金脫實向虛。從銀行業角度,這亦屬於「影子銀行」中的理財業務。

提高產品透明度 治「影子銀行」

郭樹清透露,中銀監正就資管業務研究一個與中證監、中保監共同監管的辦法,估計會先將基本標準統一,提高資管產品透明度,對銀行業而言也能使「影子銀行」去掉「影子」。雖然三會有共識共同管理資管業務,但並未代表三會藉此改革架構,進行合併,郭樹清也否認自己會主導三會合併,笑指這是謠傳。

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正面對深度變化,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資管行業膨脹,涉及多種行業,郭樹清要處理這亂象,實在是重任。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一些領域銀、證、保只從各自職責去監管的話,有些金融產品似乎沒問題,但正如郭樹清所說,部分交叉金融產品是跨市場,層層架構,底層資產深不見底,資金最終流向無人知曉;此前證監管不了險資野蠻人便是例子。但從前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要加快建立監管協調機制、做好制度監管漏洞排查工作、釋出監管協調已是當務之急的信號,相信共管資管業務只是第一步,其他混業監管也會陸續有來。

成立債委會 是處理「殭屍企業」妙法

另外,對於處理債轉股,郭樹清強調只有兩句話,「一是市場化,一是法制化」,中銀監不會有指標計劃,完全交給涉事各方自願談判,但絕對禁止扭虧無望的「殭屍企業」進行債轉股。郭樹清又透露,現在市場化債轉股已簽協議的有40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落實的有400多億元。

至於如何處理「殭屍企業」,郭樹清指以其工作經歷,成立債委會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他以自己在山東任省長期間,有一家肥礦集團要債務重組,債委會就發揮了很好作用,最後達成一個各方都比較滿意的結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86&issue=201703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97

太極傳人挑機:讓他有來無回

1 : GS(14)@2017-05-21 13:16:06

「那是他(徐曉冬)無知。冷兵器時代,有多少太極高手馳騁疆場,立下赫赫戰功,歷史都有記載,只是進入火藥槍炮時代,太極拳在戰爭搏擊的作用才變得不重要,怎能以這個說太極拳沒有搏擊能力?!」《蘋果》記者抵達中國太極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家族理事會陳一華會長對徐曉冬口出狂言,感到十分不滿。


發源地全村千人習拳

陳家溝也被稱作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距河南省會鄭州約200公里,村中有500多戶共3,000人,有上百家拳館,村中太極產業多樣化,連髮廊都取名「太極理髮」,據稱全村有上千人習拳,上至七、八十歲老翁,下至剛讀小學的稚童;有400多個教拳老師。徐曉冬曾點名挑戰陳式太極拳第12代傳人王占海,陳一華會長代表陳家溝對徐曉冬挑機太極一事強烈鄙視,稱陳氏太極自明朝洪武年間陳家始祖陳卜的第九世孫陳王廷創立以來,幾百年來曾遭到無數人挑戰,但沒有一個打得過陳氏太極。陳家溝拳師王長江是陳氏太極拳第九代主要傳人王雁之孫,自小跟祖父習拳,他被公認為陳家溝最有實力、卻隱而不露的拳師之一。王怒斥徐曉冬「太猖狂」,王稱,為陳氏太極拳聲譽,如有必要「我可親自上場,不管是曉冬還是曉西,我讓他有來無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1/200282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50

縮表前夕 金管局再抽資400億 拆息抽高 業界料陸續有來

1 : GS(14)@2017-09-25 04:10:53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縮表前夕,金管局再從市場抽資,增發400億元外匯基金票據,帶動港匯昨日一度升穿7.8水平,重回強方水平。這次抽走流動性,市場的反應較上次更大,昨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全線抽升,美元兌港元遠期的拆讓下跌,反映市場預期港美息差將收窄。分析均認為,金管局正引導拆息向上,預料抽資將成為常態,年底前陸續有來。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是次增發票據的規模與8月9日宣布的那一次相同,而且同樣分5階段進行,逐次增發80億元。是次增發後,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將在10月24日減至1800億元。金管局於2014及2015年因港匯走強而多次注資,使銀行體系總結餘一度大增至4260億元。而連同今次,2015年至今共增發10次票據,令總結餘回到2014年7月「接錢」期間的水平。

市場反應較上月抽資時大

金管局強調,增發票據因銀行體系流動資金充裕,使銀行對票據的需求增加,強調增發不會對流動資金狀况及利率水平造成任何重大影響。但市場反應較上一次敏感,港匯從昨早低位7.817,大幅抽升至最高7.7964,至昨晚在7.804至7.805之間徘徊。1個月港元拆息由周一0.42厘水平升至0.4725厘,達到今年2月以來高位,但與美息之間的差距仍達到0.76厘之多。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認為,上一次增發票據即將在今天(周三)完成,金管局即宣布下一輪增發,反映在美聯儲縮表前夕,金管局亦希望響應收緊流動性的做法,積極管理市場對息口的預期,因此預料增發票據會成為常態。

金管局一向定期發行外匯基金票據,雖然息率較低,以昨日投標的3個月期票據為例,平均接納息率為0.36厘,比拆息水平更低。不過,銀行如出現流動性問題,可憑所持有的票據在金管局的貼現窗借取隔夜港元資金,票據亦符合《巴塞爾協定三》對優質流動資產的定義,有助提升流動性覆蓋比率,故金管局表示市場對此有龐大需求。

不過,高盛資深中國經濟分析師鄧敏強在報告中指出,即使今次增發將令銀行體系結餘減至1800億元,這仍然是很充裕的水平,故預計短時期的拆息將維持低位,金管局亦會有更多輪增發。儘管近兩次增發都令港匯大幅反彈,但他預期港匯最終亦會向7.85水平進發,因為港美息差實在太闊,金管局增發票據只會暫緩港匯下跌的趨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16&issue=201709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387

李小加冀新經濟股陸續有來

1 : GS(14)@2017-10-01 20:11:12

【明報專訊】號稱「金融科技股」的眾安在綫(6060)成功掛牌,港交所(0388)總裁李小加昨日稱是開創先河,期望未來吸引更多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

除李小加外、港交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上市部營運總裁許淑嫺均有出席上市儀式,李小加指希望眾安來港上市能成功開先河,形容其上市令人感到「振奮」,稱其為「久違了」的IPO,而之後會有更多新經濟公司來港,又指將確保香港市場維持競爭力,提供更多選擇,期望未來在市場架構上能有所發展,並能在數月內見突破,以吸引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科企,同時保持公司質量。

專為新經濟企業而設的創新板諮詢上月中旬結束,李小加表示希望盡快有結果,而被問到在港推行實名制的進展,李小加稱證監會正與中證監商討,未有消息可透露。

陳勁:發展初期 續增加資金投入

此外,眾安首席行政官陳勁表示,對於會否加強與「三馬」旗下業務之間的合作,他指將與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聯繫,業務開展時獲得股東支持,亦相信對方認同眾安理念及團隊,他未有回應公司何時盈利,表示公司仍在發展初期,但指會增加對市場的投入。眾安昨日高開16%,陳勁表示對股價表現感到滿意,反映投資者對公司支持。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32&issue=2017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00

專家論勢:印度改革利好 升級或陸續有來

1 : GS(14)@2017-12-18 04:10:00

印度在上月中收到了一份早來的聖誕禮物。在11月17日,穆迪出乎市場意料把印度的主權評級從Baa3上調至Baa2。這是其自2004年以來首次上調印度的評級。隨着評級上調,展望也從正面調整至穩定。目前,穆迪對印度的評級比惠譽和標普高一級。雖然投資者對升級期待已久,而主要的資產類別(例如貨幣、債券和股票)亦已在溢價反映相關因素。不過,升級的時機仍然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尤其是由於當地近期一些數據較引人關注,包括經常賬赤字增加、通脹從低位回升,以及商品及服務稅實施對增長和政府收入的影響等。穆迪上調評級的決定是由於印度總理莫迪自2014年5月份上台以來,政府改革取得持續進展。當地政府推行結構性改革,着重為經濟規範化,提高政府機構運作透明度,保持財政和貨幣政策審慎。商品及服務稅的實施和具爭議性的廢鈔措施旨在於長線擴大稅基,從而有助政府降低稅率,並將資金用於公共基礎設施、醫療和教育。此外,當地向外資開放行業(例如國防和鐵路)也具有突破性的意義。在10月份,政府宣佈向公營銀行注資320億美元,以解決資產質素和資本充足問題。此亟需的資本重組措施規模(相當於2017-2018年GDP的1.3%)明顯大於政府之前的承諾,亦多於過去十年向公營銀行注入資本的總額。由此可見,升級是建基於過去三年半來改革方面的進展。儘管印度距離改革目標還有漫漫長路,但穆迪的行動可算是投下了信任的一票,對印度的改革過程作出肯定。這亦印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看好印度的觀點。在世界銀行近期公佈的營商便利排行榜上,印度躍升了30位,雖然在190個國家中的總排名仍只是排第100,但成就仍然值得讚揚。若印度能繼續實現其增長潛力,並堅持進行財政整頓,那麼其排名將有望進一步上升。與此同時,我們亦拭目以待其他評級機構會否跟隨穆迪上調印度的評級。這些主要評級機構的認可,將有望顯著提高印度對全球投資者資金流的吸引力。
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Hong Kong) Limited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投資附帶風險,過去的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本文件只提供一般性資料,文件內所載的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被視為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Hong Kong) Limited滙豐環球投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滙豐環球投資管理」)的促銷或建議。滙豐環球投資管理及滙豐集團對任何依賴本文而引致的損失概不負責。有意投資者應就個別投資項目的適合程度或其他因素尋求獨立的意見。本文件內的資料乃取自滙豐環球投資管理合理地相信為可靠的來源。然而,無論明示或暗示,滙豐環球投資管理概不會就該等資料的準確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擔保或陳述。譚慧敏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高級市場策略師
Tag:譚慧敏,印度,主權評級,穆迪,莫迪,_mt_投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3/202427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473

中資港土地市場頻插旗 收地方式不再局限 分析﹕搶地陸續有來

1 : GS(14)@2018-01-02 00:04:48

【明報專訊】回顧本港賣地市場,上半年由中資獨領風騷,全年共推出9幅住宅地,單是中資已奪得5幅,加上港鐵(0066)黃竹坑站第一期物業發展項目,合計以逾500億港元資金攻港搶地(詳見表)。有別於去年初人民幣貶值誘發中資海外投資潮,分析預測境外資金成本低、港地價仍較內地廉宜,項目利潤有保證等多項因素下,來年中資將繼續搶地。

今年中資搶地潮,需自原來不為港人熟悉的海航說起。海航在2016年11月起不足半年內,以合共逾272億元連奪4幅啟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36萬元「天價」,谷高地價,甚至形成「麵粉貴過麵包」情况,亦帶動當時部分新盤封盤加價、二手反價,成為樓市另一推動力。

海航高價搶地揭開序幕

其後,多宗高價中資買地交易陸續出現,包括龍光(3380)及合景泰富(1813)聯手奪得鴨脷洲利南道住宅地,作價逾168億元,打破20年前由小西灣地王所創下紀錄,每呎樓面地價2.2萬元,較鄰近中海外(0688)新盤南區.左岸2012年3月中標價1.1萬元貴1倍,逼近當區新盤「麵包價」。事隔4天後,港鐵黃竹坑站第一期物業發展項目開標,亦被中資平安不動產伙路勁(1098)奪得,一向土地資源稀缺的港島,短時間內接連被中資攻下。

小西灣20年地王紀錄遭打破

不過,隨着下半年內地對海航、復星、萬達等在海外進行多項大型併購的明星企業進行資金排查,其中海航更屢傳為啟德地皮所做的過橋貸不獲續貸。下半年港商扳回一城,包括信置(0083)、中資世茂房地產(0813)等合組財團以172.88億元投得長沙灣興華街西新住宅地王;由嘉里(0683)、信置投得港鐵黃竹坑站第二期項目等。

向港發展商挖角 增合作項目

然而,據了解不少中資、內房在港上市多年,已逐漸熟悉本港資本運作,或向本地發展商挖角,收集土儲的方式不再局限於公開招標,變成密密在二手市場吸納或與港資合作。例如碧桂園(2007)今年6月向宏輝(0183)購入九龍城賈炳達道142至154號重建項目,作價6.1億元;9月再以24.41億元,向宏安系購入馬鞍山耀沙路地盤60%權益,又將離岸公司「碧桂園地產(香港)」正式在香港註冊處登記,似要落地生根發展。另一房企雅居樂(3383)亦以4億元購入鄰近太古坊的鰂魚涌英皇道992至998號舊樓。

但分析認為中資在港發展不會停步,聯昌證券香港內地房地產研究主管鄭懷武直言下半年中資看似減速,全因其轉趨低調及下半年招標項目規模較大,中資對「太誇張的項目不太想做或不太易做」,部分缺乏土儲的港資亦進取出價,形成此消彼長的局面。但事實上近年不少中、小型內房均對港市場躍躍欲試,像旭輝(0884)亦與宏安地產合作發展油塘項目。

〔2017經濟回顧系列 (三)〕

明報記者 方楚茵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36&issue=20171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15

何國良:內地利好政策陸續有來 逢跌入場

1 : GS(14)@2018-03-19 05:04:23

【明報專訊】踏入3月,市場因海外貿易政策和內地會議消息,出現了「單跳」情况 ,一日升一日跌。找對節奏的短線投資者,應該錄得不錯的回報,但鏡內外總有兩面,亦聽說有投資者在這種市况中,損耗了手頭上一半的資金。如筆者之前與讀者們分享,市場從去年月月升至今年的拉鋸市况,投資群中自然地會出現更多的正反兩方面意見,在影響市場因素變得多元而複雜後,大家在這段時間,要多思考自己看好/看淡的觀點,避免在決心不足時操作出現進退失據情况。

貿易戰宏觀影響不太大

在貿易戰的預期影響下,市場的投資氣氛亦受到不少影響,交易量出現收縮的情况。跟投資同仁交流,發現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在缺乏明確方向時,就算在建倉,他們的注碼可能只是頂峰的四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但跟他們討論有關貿易戰可能帶來的影響時,我們都有共識﹕相信在近期,貿易戰對宏觀形勢的影響不會太大,從已公布的內容,以靜態分析,實質對GDP增長的影響只在0.2%左右。當然大家亦明白,這種假設其他變量不變的靜態分析,不可以有很高的準確度。但由於事件發展並不明朗,投資者在不確定性和潛在回報兩者要作出選擇,在這種情况下,絕大多數會先選擇迴避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即他們所說的--君子不立危牆下!

但如果大家細心留意,影響市場的力量亦不完全是單邊的。除了來自海外的一方外,來自中國大陸兩會期間的一些消息,仍然可以有效抵消一部分海外負面消息的影響。例如首天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既可以滿足關心經濟增長的投資者(6.5%的預期增幅可叫他們放心),又能為尋找長期持續經濟增長的投資機構,特別是海外投資者,明確道出中國未來這方面的決心。如果報告推出之日並不是碰到美股的調整,轉移了市場的焦點,相信報告內容可以更受媒體注目,並更能改善市場的投資氣氛。筆者相信,隨着會期和內容不斷推進,未來兩周將會有更多有利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方向出台,這可更有效中和已在市場的負面消息。

兩會後把握新機遇 成公司動力契機

而且,進入第二季,上市公司的業績公布期亦同時展開。雖然有說不少好業績已在股市中反映了。但筆者更關心的是公司在兩會後,如何可以持續發展,更好把握新政府/經濟格局下的機遇,將會是下一次上升動力的契機。

從現時盈利增長的共識預期看,中國相關股票的盈利增長約為20%,如果在業績公布後,公司給予投資者的公司未來指引更趨樂觀的話,共識盈利預測將有機會上調,這將有利市場估值重估。在業績的支撐下,也許,在第二季末前,每次突如其來的跌市都有機會是一個入埸的好機會!

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63&issue=20180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