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Google、亞馬遜、阿里巴巴都搶當你的快遞員? 今天,你收包裹沒?

2016-03-21 TCW

清晨5:12

新竹物流北區三重營業所60萬件貨物準備開始清晨的旅行,它們從輸送帶不停往前跑,作業人員的雙手也沒停過。

早晨9:30

4個小時又18分鐘後,廠區空蕩、一件不留;60萬包裹大軍,搭上150輛貨車,12小時內,即將出現全國你、我家門口。

「叮咚!」你在網路上買的紅酒,SD(Sales Driver,即司機)在一小時內送上門了,並把你上回送洗的衣物一併送來。他的貨車因為在你家樓下怠速超過五分鐘,他接到公司系統發出的提醒簡訊,跟你道別後快速離去。

你細細品嘗還保持十八度C的紅酒,你可能不知道,這瓶進口紅酒從出了海關,就被送到一座酒窖級的倉庫,全程控溫在十二度至十八度C,並由專人負責看管,西裝筆挺的SD可是受過紅酒專業訓練,才能替你送貨。

科技大咖攻古老生意Google配送生鮮,Uber跑腿送精品

這不是未來想像,而是今天在世界各地發生的送貨最前線。從三千多年前驛站、鏢局的發明,物流,這個和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古老行業,正在發生前所未見的劇烈革命變化。

首先,科技巨頭搶著當你的快遞員。Google在二〇一五年九月進軍生鮮配送市場,在舊金山等地和大型超市Whole Foods及Costco合作,讓你不只搜尋用它,採買食物也找它。

而在全球到處引燃戰火的線上叫車服務優步(Uber),不只載人,也打算載貨,雖然它早在二〇二一年起每年七月大玩「全球冰淇淋日」,為用戶送上冰淇淋,但優步竟將這個行銷噱頭化為新事業。媒體報導,它已經和多家奢侈品業者洽談合作,計畫讓自己變身精品快遞員。

在中國,物流業界近年最大手筆的投資,是人民幣三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的菜鳥物流平台,投資團隊以電商阿里巴巴為首,計畫打造中國最大的「地網」。錢,主要拿來在中國兩千座城市蓋現代化倉儲。

不讓「外行人」專美於前,國際快遞業者D H L創新「取貨地點」,和富豪(Volvo)、奧迪(Audi)汽車展開合作,讓快遞員透過汽車衛星定位資訊,將貨直接送到你的後車箱,這項服務已經在全球二十個國家上路。

兩年前,無人機送貨還是新話題,如今,這項新科技已經成為物流業者的「基本配備」。中國最大快遞業者順豐速運的無人機,早已經一天升空上千次,沒有研發或是測試的人,代表你已經Out。

這行不再又髒又危險

新體質:高薪、高技術、高要求

從圈外到行業內,各類玩家都湧入物流業,搶著為你我服務「最後一哩路」,亞馬遜(Amazon)甚至因此和合作十多年的快遞公司優比速(UPS)撕破臉,決定把價值十億美元的生意拿回來自己做。

因為,這個一般人認知為「三K產業」(高度骯髒、高度危險:高度辛苦)的行業,其實早已經改頭換面,隱藏著你想像不到的甜蜜商機。根據全球物流市場統計資料庫統計,至二〇一四年,全球總產值九兆一千六百億美元,這相當於美國聯邦政府預算三倍。

在台灣,你以為「兆元」產業只有半導體和光電?錯!根據交通部與經濟部統計,二〇一四年,倉儲及運輸業的生產總值高達一兆七千八百一十五億元,年增率一〇.五%;比起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它更吸金。同年,其海外投資年增率成長一三九%,到中國投資年增率也有七四%。

「它現在有新三高:局薪資、高技術、高要求,」新竹物流流通事業群總經理李正義為物流業平反。打開求職網站,物流司機的月薪普遍從五萬元起跳,在新竹物流二干五百名司機裡,具業務任務、百萬年薪等級的約有一百九十人!

催生這波物流革命,翻轉行業「三高」定義的人,則是你、我,以及服務你我的電子商務。

想一想,你是不是每天在逛購物網站?算一算,宅配司機一星期敲你家門幾次?

調研機構東方線上告訴我們,台灣已經有五.六%的人不再踏進實體店鋪,而是完全在網路上購物。露天市集董事長詹宏志也說,台灣電商占整體零售比率已達二%。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資料指出,二〇一五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達一兆八干億美元,今年可望突破兩兆美元。其中,我們所在的亞洲是電商爆發力最強的地區,光是中國,每天生產的快遞包裹量在四千五百萬至五千萬個,堪稱「包裹製造機」。

這麼龐大的貨物量,養大順豐這家本土中國快遞業者,去年七月,傳出將購買二十五台波音貨機。中國航空業近年最大手筆的訂單,不是出自民航機業者,而是物流業者,加上順豐既有的十九架飛機,它的自有機隊將擴增到四十四架,無愧它「中國FedEx」封號。

千萬別小看包裹的力量,它還促使台灣最老牌貨物公司——新竹物流轉型,把七十多年的經營重心,從企業客戶(2B)轉移到個人散戶(2C),從二〇一三年起至今,送到消費者門口的貨物量從零上升到五成。貨物的流動、移轉,背後代表的是思變的人心。

「這波消費流通的革命,關鍵在於消費者取得商品的方向改變了,」桂冠食品總經理王正明說。從運送冰塊起家,台灣冷凍食品始祖兼龍頭的桂冠,也參與了這場革命。

桂冠的戰鬥位置叫作冷鏈物流,也是這場物流革命的新戰場。你可能已經發現,生鮮電商近年來異軍突起,二〇一五年下半年,就有兩家主打一小時到貨的外資業者搶進台灣市場,更別提傳統電商如PChome、量販店等,通通加入供應商行列。

以前,你在網路買衣服、鞋子、包包;現在,你買冰淇淋、水餃、新鮮青菜、水產,你會比以往多付三成五至四成的運費。但你不知道,為了把冰淇淋送到你家的過程中,沒有一絲融化,背後是物流業者十億元起跳的投資。

戰場越廣越大

生鮮宅配夯,桂冠砸1/4營收布局

我們造訪了由桂冠子公司好食在運營的低溫物流中心,這座北台灣最新、最大的低溫倉庫,斥資十億元打造,擁有一萬三干個冷凍儲位、二千二百個冷藏儲位,存放上千款產品。倉管人員穿著連身雪衣,在零下二十二度的環境,忙著出貨寒流時節熱銷的火鍋料、巧克力、薯條等。

「如果有一個地方比台積電工廠更怕停電,就是這裡了!」王正明和好食在總經理王少平帶著我們參觀這座低溫倉庫的心臟:一組專業滑雪場專用的壓縮機和發電機,「電費,一個月一百八十萬元,」王少平算給我們聽。

比起常溫物流,冷鏈物流的投資巨大,其後續的使用成本與管理費更驚人。王少平拿冷凍貨車為例,為了保持全程低溫,不得熄火,光是油費就比常溫車多出四成,可是同樣噸數的貨車,冷凍車的裝載量僅是常溫車的一半。

儘管投資金額不菲,但看好未來五年低溫食品的需求,將以每年五%至七%成長,桂冠年營業額約四十億元,卻一口氣投下四分之一營收布局冷鏈物流,正是看好這場革命能帶來的誘人投資報酬率。想賺錢,更重要的是擄獲消費者的心,這也是這場物流革命,各大玩家競逐的終極目標。

「最後一哩路,最容易出錯,但做得好,你會贏得消費者信任,」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秘書長王亮說。

技術越來越猛

倉儲保全e化,監測系統教開車

我們已經習慣睡前下訂單,一覺起來包裹送上門的日子,如果不滿意,我們還能當場退貨。

這個消費行為,已經牽動物流產業從上游港口到下游宅配運輸,全都動起來把自己升級為科技公司。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等名詞,不論我們走到產業鏈的哪一位置,它們都如影相隨。

一個陰雨的午後,我們造訪位永聯物流共和國位於瑞芳的台北園區。

永聯在這片五十公頃土地上,砸下六十億元蓋現代化倉儲,服務的是美國第一大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快時尚業者H&M、酩悅香檳等精品級客戶(詳見一〇〇頁)。

台大土木系教授康仕仲的研發團隊,專精於工程視覺化技術、建築資訊模型《BIM》以及工程自動化等專長,在永聯物流總經理張建泰的邀請下,成為永聯的協作夥伴行列。

打開電腦,康仕仲點開門禁監控系統告訴我,剛剛我們才一起造訪的紅酒專倉,有一扇門沒有關好,「紅酒需要十八度C至二十四度C的恆溫保存,一扇門沒關好,都可能影響控溫。」永聯在這座紅酒倉的空調、各大門等出風口,都安裝感應器,並且全部連網,讓康仕仲可以坐在遠離倉庫數百公尺遠的辦公室,打一通電話給倉管人員,請他們把門關好。

當貨物離開倉庫,現代的物流業貨車司機,則化身為高科技保鑣,不只要注意行車安全、還要依規定調控許多細節。研華車載電腦事業開發了一套智慧物流系統,在貨車安裝了一套監測系統,每一顆輪胎也裝上了感應測,當司機在上坡應該換檔卻沒換,或是偏栘車道,電腦就會提醒他。研華這套智慧物流系統,正在改變物流運輸鏈上最難控制的變數:人。如今,它被安裝在歐洲、美、澳等國的各種卡車、農耕車、倉庫叉車等,全球市占第三名。

物流革命,還包括把氣象預測跟包裹運送結合。

在全球最大線上週年慶購物節阿里巴巴雙十一,透過與中國氣象局合作,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斥資人民幣三千億元打造的菜鳥物流大大發揮威力。

玩家越玩越大

阿里巴巴預測天氣抓路況、UPS發射衛星

菜鳥物流將氣候條件和包裹量結合,產出一份天氣對物流的影響報告,哪一條道路有積雪、哪一條道路起大霧,提前七十二小時預警,菜鳥再將這些訊息分享給合作的快遞公司,讓他們提早規畫路線,以便順利將雙十一一天內產生的四億六千萬個包裹,在未來七天至十天完全發貨送達。

為了掌握最後一哩路的路況,物流業界的玩家無所不用其極,優比速每年至少花費十億美元投資IT,包括一顆優比速專屬的人造衛星,以便它可以蒐集全球近五十個運營國家的資訊,確保航空與陸地運輸順利。

這場革命,是資本戰,也是科技戰,還是一場資源整合戰。我們看到,亞馬遜即使和優比速鬧翻,它仍然要和航空業者合作租用貨機:永聯打造了一座超完美的現代化倉儲,而它缺乏終端運輸車隊,所以又必須和黑貓宅急便、嘉里大榮等運輸業者合作,做為它手腳的延伸,才能觸碰到終端消費者。

隨著革命煙硝味變濃,整合戰已經跨出傳統物流業了,我們看到,汽車業者、網路業者、零售業者等,通通加入戰局了,這局,越玩越大。

誰會在這種物流革命勝出?是傳統物流大亨,還是半路殺出的外行人?勝負尚未揭曉,但毫無疑問的,你我是最大贏家,動動手指頭,竟然就掀起物流產業有如蝴蝶效應的變革。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4

車聯網、特斯拉,改變全球車廠戰局 日產買三菱 搶當「千萬輛俱樂部」

2016-07-04  TCW

在三菱造假風波後,日產火速買下該公司股權,除了補強技術,也是為了因應IT時代轉型需要,未來車市,正走向「千萬輛」和「兩百萬輛」兩極發展。

三菱汽車油耗數據造假問

題,日產汽車快速救援,以二千三百七十三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七百六十二億元)買進其三四%股權,納入集團版圖。

為什麼日產要追求擴大規

模?《日經Business》採訪小組與理特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D.Little Japan)針對二〇一五年及二〇〇五年全球汽車銷售數據,分析汽車大廠的市場規模與收益性,發現各車廠正朝向爭取世界籠頭寶座的「一千萬輛俱樂部」,或聚焦特定市場、著重小規模高收益的「兩百萬輛俱樂部」這兩極化發展。

前者有豐田汽車、福斯汽車等;後者則有富士重工業、馬自達及寶馬(BMW)等。中型規模的車廠中,除了在中國和新興市場快速成長的現代汽車,以及為了改善財務而解除和馬自達資本合作的福特,其餘營業利益率都很低迷。

千萬俱樂部:

銷量夠大,才有本錢搞研發日產閃電救援三菱的動作,市場解讀為日產與同聯盟的雷諾(Renault)想要聯手擠進一千萬輛俱樂部。

為什麼是一千萬輛?在戴姆勒和克萊斯勒合併、雷諾入主日產等全球汽車產業大風吹的一九九〇年代,當時決定生死存亡的條件是「四百萬輛」。

其實門檻提高的理由很清

楚,一九九〇年全球汽車銷售量為四千三百萬輛,二〇一五年估已突破九千萬輛,先進國家市場成長雖然趨緩,但是過去比重不到一成的新興國家市場,現在已超過五成。

不過,想在中國、東協及南美等成長中的市場提高市占率可不簡單,不僅各有市場特性,環保規定也都不同,所以光是要增加車種與引擎類別,就必須挹注更多的研發經費。

能夠推動全方位技術開發的銷售門檻就是二千萬輛」。

唯有同時擁有多品牌,才能有完整的產品線,也才能靠規模

經濟提升研發與生產

的效率。達到這個條件的企業,才能在全球擴張市占率,無畏特定市場的波動,享有穩定的收益。

豐田計畫在二〇一七

年度,全球銷售目標要達到一千零十五萬輛,

雖然該公司社長豐田

章男不斷強調「不追求

擴大規模」,卻同時與馬自達合作,又將大發汽車納為子公司,積極與其他公司結盟。

由於環保意識抬頭,

車市有快速移往電動

車的趨勢,豐田汽車已

宣布將在二〇五〇年以

前,將燃油汽車比重降為零。

用於電動車的電池

與馬達,和傳統的汽車零組件相比,更能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一千萬輛表示全球市占率約八%至一〇%。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三星和蘋果稱霸,電視市場則有三星與LG 分占鼇頭,他們分別有大約八%王二五%的市占率:相較之下汽車業雖然不容易像電子業一般形成寡占市場,但今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今年三月特斯拉(Tesla)發表了首款大量生產的電動車Model 3,隨後又與松下電器(Panasonic)合作,成立大型電池工廠「Gigafactory」,充分表現出稱霸市場的企圖心。

兩百萬俱樂部:

提高附加價值,品牌才有力另一方面,「兩百萬輛俱樂部」則繼續採取專注於特定領域以提升附加價值的策略。

例如富士重工業開發了可減少追撞的行車安全輔助系統EyeSight,馬自達的環保柴油引擎技術以及寶馬和賓士等,在在都凸顯了獨特的品牌力。

但是理特管理顧問公司合夥人鈴木裕人表示:「不隨各市場特性推出限定商品,只以單一產品線銷售全球的話,極限就是兩百萬輛。」同時也很難獨立研發生產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車,必須委託其他規模較大的車廠。因此雖然

三菱爆發油耗數據造假事

件,由於其在亞洲市場的銷售頗有所獲,日產還是願意將其納入版圖。

過去汽車產業首重規模

經濟,致力在零組件和原

材料方面降低採購成本、

提升開發能力,但是今後產業生態將大大改變。

根據英國市調公司

SBD報告,到了二〇二〇年,全球聯網汽車的

規模將是二〇一五年的三

倍,達八千四百九十萬輛。一旦汽車可連線上網,IT產業的應用機會也隨即增加,全球IT大廠當然不可能忽視這個成長市場。

新競爭門檻:車聯網

與IT廠合作,共尋出路諾基亞(Nokia)旗下的地圖服務公司Here,全球市占率第一,當二〇一五年四月,諾基亞宣布出售Here時,眾多IT 大廠紛紛摩拳擦掌準備收購。

臉書、優步(Uber)、百度等無不企圖讓自家企業的服務內容能與車聯網沾上邊,以期推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服務。

但是同年八月,該公司被德國汽車聯盟(奧迪、寶馬、戴姆勒)收購,根據寶馬的高層表示,寧願與競爭對手合作也要買下Here的理由就是「為了不讓Here落入非汽車業者的手中,更不可以讓Here離開歐洲。」Here的收購案,凸顯汽車業者與IT業者的正面對立。然而對立是無益的,想爭奪車聯網市場,提供硬體的車廠與提供軟體服務的IT業者必須相互合作才行。終於,近半年來這種合作關係越來越明顯。

例如今年一月福特與亞馬遜(Amazon)宣布合作,通用汽車也發表將出資五億美元投資叫車軟體服務公司Lyft;豐田則宣布擴大與微軟合作,成立Toyota Connected事業,保管並分析從汽車蒐集到的數據。緊接著五月份,Google宣布與飛雅特克萊斯勒(FCA)集團合作,福斯則注資以色列的叫車服務公司Gett,豐田與優步合作等,各種新夥伴關係應運而生。

IT企業著眼的,是汽車大廠銷售規模,以及之後顧客駕車產生的大數據,所以叫車服務龍頭優步會與「一千萬輛俱樂部」的豐田合作,可想而知。

此外,也有生力軍準備奇襲。例如中國上海汽車集團在四月宣布與阿里巴巴合作,準備進軍自動駕駛汽車市場。雖然中國汽車業在硬體技術上位處劣勢,但只要獲得本國大型IT企業的加持,相信也能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與叫車服務的普及,不買車的消費者將急增,汽車業的經營模式也將大幅改變。究竟車廠會變成賣硬體給IT企業的承包商?還是蛻變為提供嶄新服務的業者?不久的將來將見分曉。(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59

大讀世界 脫歐發酵 英人搶當外國人

2016-07-25  TCW

英國脫歐結果公布前,「取得愛爾蘭護照」關鍵字搜尋量大增,公布後詢問入籍德國、匈牙利等也激增。

英國人申請入籍他國,必須證明自己的祖先來自相關國家,才有機會成功入籍。

歐盟公民可在28個成員國內,自由居住和遷徙,且可以不受額外限制,在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創業。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最近包括德國、匈牙利以及波蘭在內的歐盟國家,接獲的英國人入籍詢問大增,因為許多英國人希望確保自己可以在歐洲大陸生活和工作。

因為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視相關談判的結果而定,英國人或許將失去在歐盟國家自由遷徙的權利,除非他們能取得某個歐盟成員國的公民權。

愛爾蘭護照申請表缺貨!

德國、匈牙利詢問數激增十倍

在六月二十三日的脫歐公投之前,愛爾蘭外交部對《金融時報》表示,來自英國(包括此愛爾蘭)的護照初次申請個案略有增加。不過愛爾蘭外交部也表示,根據截至當時的趨勢,二〇二八年估計僅有約四千名英國居民申請愛爾蘭護照,而且無法斷定英國脫歐是否為他們提出申請的原因。

但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申請愛爾蘭護照的英國人似乎激增。根據Google Trends統計,在英國脫歐結果還沒公布前,「取得愛爾蘭護照」的關鍵字搜尋量就已經大增,脫歐後,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市中心的一問郵局,愛爾蘭護照申請表還出現缺貨狀況。

此外,自三週前的脫歐公投以來,英國人詢問入籍德國的個案也激增至之前的十倍。德國駐倫敦大使館表示,公投結果公布以來,他們每天接獲兩百王二百五十次入籍德國的詢問,之前一個月每天平均只有二十至二十五次。

匈牙利領事館自公投以來也接獲一百五十次入籍詢問,但在此之前,今年僅接獲不到十次詢問。

瑞典移民局表示,英國人的入籍申請個案從之前每週平均二十個,增至公投之後兩週間的三百一十六個。在此期間,倫敦的波蘭領事館則接獲三百五十次入籍詢問,但在二〇一五年,英國人正武申請入籍波蘭的個案只有一百個。

英國人申請入籍其他國家的成功機會很難說:他們必須證明自己的祖先來自相關國家,才有機會成功入籍。

德國大使館表示,英國人要入籍德國,必須有一個德國父親或母親。「有些申請人顯然不符合資格,但我們沒有確切的數字。」發言人華特(Norman Walter)稱。

非傳統強國也熱門!

英人考慮保加利亞,使館超意外

其他國家的入籍條件較寬鬆。例如義大利便會為能證明至少一位祖父母是義大利人的外國人提供公民權。義大利駐英國的大使館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接獲約五百個電子郵件詢問。

「許多家庭因為二戰,從義大利遷到英國,然後盡力隱瞞他們的義大利人身分。他們只說英語,有些人甚至改了姓名,」發言人魯伊斯(Francesco Ruiz)說。「但現在許多英國人似乎重新發現了自己的義大利根源。如果不是因為英國脫歐公投,這些人多數永遠不會申請入籍義大利。」

祖父或祖母在愛爾蘭出生的人都有資格申請愛爾蘭護照,但該國外長呼籲人們不要急著申請,因為這可能讓該國相關部門應付不來。

歐盟公民可以在歐盟二十八個成員國自由居住和遷徒,而且可以不受額外限制,在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創業。

雖然所有歐盟公民在歐盟境內部有相同的權利,但不是所有歐盟國家的護照都享有在國際自由活動的相同權利。

分析師對德國和瑞典護照的評價最高,因為它們享有對最多國家的免簽證權利;與此相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護照則最差。

但這並未阻止英國人詢問如何取得保加利亞護照。自六月二十四日以來,該國駐倫敦大使館接獲十五次入籍詢問。

一名發言人表示:「我們通常不會接獲這種詢問,因此這對我們來說是新鮮事。」

若不是英國脫歐公投,這些人多數永遠不會申請入籍義大利。

撰文者默滕斯Rick Merten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94

搞定吳辜蔡家族 蔡辰洋搶當飯店霸主

1 : GS(14)@2010-12-05 16:07:0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98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