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房地產利潤下滑 李嘉誠歐洲掃貨購入資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822

李嘉誠表示有興趣在收購歐洲資產來擴大在當地電訊市場佔有份額,香港房地產銷售放緩令香港首富的核心資產長江實業集團盈利能力受損。

李嘉誠在昨天的財報聲明說,未來長江實業將繼續受到香港政府打壓房地產的衝擊。長江實業是香港第二大房地產開發商,今年上半年盈利下滑了13%。

李嘉誠的另一家公司和記黃埔上半年淨利潤增長23%,主要受到電廠和能源部門投資以及愛海外電訊市場投資的提振。

在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和香港對房地產打壓之際,李嘉誠正收益於在歐洲和加拿大資產收購。和記黃埔正考慮退出香港本地連鎖零售商ParknShop,而同時正購入Telefonica SA在愛爾蘭的資產。

李嘉誠還在財報中說,和記黃埔的3G業務子公司3 Group將「將擴大市場份額」。其能源部門正在中國南海開發一個天然氣項目,和加拿大的一個油砂項目。

李嘉誠還報告支付了9.437以歐元購買了AVR Afvalverwerking BV,以加強其在歐洲廢品處理資產。

和記黃埔報告在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淨利潤增長至124億港元,高於去年同期101億港元的水平。

李嘉誠說:「監管層方面的不確定性仍是2013年下半年的挑戰,全球主要經濟體正表現出企穩回升的信號」。

但是李嘉誠在香港本地業務卻受到了困擾。上半年長江實業淨利潤下降至134億港元,而去年同期為154億港元。

Redford Securities證券副董事Ka Kei Lam說:「在香港的利潤增長潛力是相當有限,如果他的公司未來要增加其每股盈利和派息,投資海外市場將是更好的選擇」。via 彭博

香港政府徵收額外的交易稅,收緊按揭貸款背景下,長江實業及其競爭對手今年銷售的物業數跌至近5年來最低。為了彌補銷售放緩衝擊,李嘉誠一直試圖通過剝離包括酒店和商場在內的資產。

今年上半年長江實業來自房產銷售的盈利,從去年同期的60億港元下跌至38億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74

油價大跌 中石油赴南美“掃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01

201409160856050025

趁著全球油價大跌,中國不遠萬里開赴拉丁美洲購買原油。

中石油稱,因為價格實惠,首次購買了哥倫比亞的原油。彭博社指出,這筆交易顯示從中東到拉美的產油國都在通過尋求亞洲客戶支撐石油銷售。

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2014年9月份,中國自沙特阿拉伯進口原油474萬噸,同比下降2.7%;自哥倫比亞進口同比上漲389.6%。其中,供應自哥倫比亞的原油價格平均價格在94.56美元/桶,而來自沙特的價格為102.30美元。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隨著美國石油產量創下近30年新高,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至了2010年以來的新低。與此同時,沙特、伊朗和伊拉克等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量最大的幾個國家卻打起了價格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彭博社報道稱,數量龐大(觸及9個月高點)的巨型郵輪正在源源不斷的駛向中國港口,暗示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正在利用低油價囤積原油。海事情報與刊物Fairplay的數據顯示上周六當天就有80艘平均運能為200萬桶原油的巨型郵輪駛向中國,而過去兩年平均每天向中國運油的郵輪數量僅為63艘。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 今年前8個月中國累計進口原油2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4%,進口均價為每噸4796元,下跌0.8%。大宗商品信息提供商普氏能源資訊最新發布的對中國政府數據的分析顯示,中國石油需求在8月份達到一年來最高增長率。8月份石油需求為4119萬噸,即平均974萬桶/天,同比上升3.7%。

Energy Aspects公司能有分析師 Virendra Chauhan在電話中告訴彭博社:

中國會尋找盡可能的最便宜的原油,無論來自哪里。我預計,會有更多的原油流向中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39

買買買:原油市場瘋狂買家中國繼續歐洲掃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98

交易員周二表示,中國在原油市場的掃貨行動還在繼續:過去幾天中國從歐洲市場購買了大約250000噸的汽油及汽油調和物。同時中國還購入了335000噸11月到貨的石腦油和柴油。

交易員表示,至少7艘40000噸以上的遊輪被用於向中國運輸汽油、芳烴和重整油。參與購買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及他們旗下的子公司。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經報道中國借到新加坡從阿曼和阿聯酋大量購買原油,而中國對於原油市場的購買已經成為中東和歐洲市場油價的關鍵支撐。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受到中國今年1月所執行的生物柴油消費稅影響,此前進口的大幅降低導致中國市場混合燃料的供給已經面臨不足。

而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今年前8個月中國累計進口原油2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4%,進口均價為每噸4796元,下跌0.8%。大宗商品信息提供商普氏能源資訊最新發布針對中國政府數據的分析顯示,中國石油需求在8月份達到一年來最高增長率。8月份石油需求為4119萬噸,即平均974萬桶/天,同比上升3.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03

OPEC死磕頁巖油 中國油市掃貨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04

在上周四OPEC宣布維持產能不變之後,布倫特原油自今年6月以來已經下跌超過41%。在此期間中國不斷利用油價下跌囤積原油。

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中國第三季度在原油市場上瘋狂掃貨。而Energy Aspects Ltd估計,中國在2015年的原油進口量可能會達到70萬桶/日。這超過了花旗集團對於2015年原油市場每天總需求預期的一半。

野村證券原油及天然氣駐香港主管Gordon Kwan向彭博社表示,“現在是利用低油價囤積原油儲備的黃金時刻。OPEC的決定對於中國來說將是一個大利好。”

今年過去9個月,中國原油進口量大增8.3%,達到了46萬桶/日,為2010年以來最快增速水平。根據IEA的調查,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目前中國的原油戰略儲備為30天的進口規模,而中國政府希望在2020年將儲備擴大至100天的進口規模。按照過去幾個月的進口量,100天的進口規模大約在5.7億桶。

CLSA石油及天然氣亞洲主管Simon Powell向彭博表示,“中國正在利用低油價擴大原油戰略貯備。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還將維持這種做法。”

華爾街見聞10月曾報道,在原油價格大跌之際,大量巨型油輪正在源源不斷駛向中國港口,引發了市場對於中國抄底原油的猜測。

上周四OPEC會後宣布確認將石油產出維持在3000萬桶/日的目標不變,並表示已做好準備應對市場波動,將觀測油市供需。隨後油價出現大幅下跌,過去一周內美原油下跌超過10%。

法國興業銀行認為OPEC的決定是順勢而為。即便油價維持在90美元/桶,沙特和OPEC在原油市場的利潤也會因為銷售量而下降。價格貴並不代表利潤就高,減產的後果將是美國頁巖油公司擴大在石油市場的占有率,並最終取代OPEC。OPEC的決定就是放棄眼前利益,為長遠的市場占有率戰爭打下基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78

全球掃貨停不下來 “土豪”安邦購入一家比利時銀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70

 近來動作頻頻的安邦保險集團不僅在國內舉牌金融機構,在海外市場也忙著“掃貨”。16日安邦宣布以2.19億歐元的價格並購德爾塔·勞埃德比利時銀行。

這是安邦繼收購比利時百年保險公司FIDEA之後,又一次100%股權收購比利時金融機構。

德爾塔·勞埃德比利時銀行是荷蘭保險機公司德爾塔勞埃德集團( Delta Lloyd NV)的子公司,管理的資產約為77億歐元,主要服務於中高端客戶,其在全球有55個分支,客戶規模約17萬。

該銀行的CEO Niek Hoek稱,這筆交易預計在2015年完成。

今年10月6日,安邦以19.5億美元(約12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從希爾頓手中接盤久負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此舉引發極大關註。

而安邦更令人註目的舉動是頻繁舉牌國內金融機構。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安邦在舉牌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後數度增持,目前其持有招商銀行A股的持股比例由10.18%升至11.04%,持有民生銀行A股持股量由5.00%升至7.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69

安邦擬購韓國第八大人壽險公司 繼續在地產、金融領域掃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2771.html

安邦擬購韓國第八大人壽險公司 繼續在地產、金融領域掃貨

一財網 孫汝祥 楊芮 2015-02-05 13:52:00

安邦全球掃貨的步伐仍在前行。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安邦已經與韓國東洋人壽保險的最大股東Vogo Investment簽訂備忘錄,將以約10.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東洋人壽57.5%股權。東洋人壽是韓國第八大人壽險企業。

《第一財經日報》2月5日上午就該消息向安邦求證,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複。

近來,安邦在國內外頻頻收購金融、地產類資產。在國內,2015年1月23日和1月26日,安邦合計斥資51.1億元兩度增持民生銀行,合計持股比例升至22.51%。這也是今年以來,安邦對民生銀行的第五次增持,第一大股東的地位越來越穩。2014年12月31日,安邦以均價16.271元增持了招商銀行A股1.78434億股,至此安邦持股比例上升至13.11%。此外,通過多次增持,安邦目前已是金融街、金地集團兩家上市房企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20%、15%。

在全球,去年10月,安邦以19.5億美元的價格從希爾頓手中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同年10月、12月,安邦又相繼宣布100%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

據報道,在1月末的安邦哈佛大學2015校園招聘會現場,安邦董事長吳小暉稱:“大家將聽到我們在歐洲、亞洲、大洋洲、非洲都會有不同的項目陸續宣布,這些項目我們跟蹤了很久,我們都是經歷了戀愛準備進入婚姻的禮堂。”

吳小暉說,安邦在選擇國際的投資項目上有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個是多方共贏,第二個原則是系統的穩定性。首先,收購企業之後一般都會保留管理層,因為他們了解客戶、市場、競爭對手、當地的環境。其次,所有的收購都是友好的收購,只要有利益相關者反對安邦就堅決不會介入。

編輯:孫汝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79

滬港通系列之:H股、B股“掃貨清單”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25

滬港通系列之:H股、B股“掃貨清單”
作者:秦培景/陳樂天/楊昕/劉方

背景介紹

滬港通機構南向交易開閘。自2015年3月27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之後,恒生中國企業H股指數已飆漲16%,恒生指數4月9日至11日連續三天成交量超過2000億港幣,港股通單日額度4月9日、10日連續兩個交易日用完,港幣匯率觸及強方兌換保證使得金管局僅三天內就註入162.75億美元壓低港幣。

B股相對A股長期折價,估值窪地投資機會顯現。 沈寂已久的 B 股市場也在 2015 年 4 月 10 日迎來一波牛市行情, 87 只股票全線漲停,滬深 B 指分別上漲了 9.06% 、 6.27% 。在估值窪地稀缺的市場背景下, B 股價格可能進一步向 A 股收斂。

掘金港股、B股投資機會,自下而上篩選“掃貨清單”。基於“免費期權”策略、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對相應A股的建議,篩選具備投資價值的港股、B股系列“掃貨清單”;本報告暫定每周更新,敬請關註。

投資要點

基於“免費期權”策略與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對相應A股的建議,基於下述兩個原則精選10只H股和5只B股股票池: 1 )對應 A 股評級為買入 / 增持; 2 ) H 股 /B 股可提供高於 A 股的 Alpha 或者折價率盡可能大。推薦 H股:安徽皖通高速公路,中國神華,第一拖拉機股份,中國北車,中國南車,金隅股份,中國中鐵,東方電氣,兗州煤業股份,大連港;B股:老鳳祥B、錦投B股、錦江B股、粵照明B、國新B股。

免費期權”策略:持有同時具有高折價、高股息率特征的H股(或B股),“免費期權”的價值不依賴於折價率的立即收斂。在折價暫時不收斂的情況下,高股息不但長期能持續提供高於A股的Alpha,而且能通過再投入不斷攤低成本。長期來看,“免費期權”策略進可攻退可守,在各種可能發生情景下皆可穩坐釣魚臺:

1)無論折價是否收斂,投資者通過AH(或AB)股息率差別獲得長期持續累積的Alpha。簡單例子:A股股息率5%,H股七折,則AH股息率差別為2.1%;

2)如折價逐漸收斂,期權價值實現,獲得額外驚喜。簡單例子:七折的H股若5年時間完成收斂,則獲得每年7.4%的額外Alpha;

3)即使折價一直保持,因為期間可利用股息繼續低價買入攤低成本,最終實現收斂時驚喜也不低。簡單例子:5%股息率,H股10元,A股折算港幣15元。若H股一直保持10元的低迷價格,1股通過股息再投入5年後可積累到1.25股,到時發生折價收斂的話可收獲6.25元而不只是5元。

“免費期權”策略收益回顧:我們在4月3日外發的《港股通四大交易對策:免費期權、風口補漲、成長擴散、跟隨外資》的報告中,基於“免費期權”策略篩選的AH股Alpha值排名前19位的港股通股票,截止到4月13號累計收益率達25.7%。

結合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對相應A股的建議,我們匯總了目前兩地上市的股票中,中信證券買入/增持評級A股所對應的H股、B股標的池。



資料來源:Wind,中信證券研究部;註:折價率定義為H股價格與相應A股(折算為港幣)的比率,Alpha為H股股息率減A股股息率


資料來源:Wind,中信證券研究部;註:折價率定義為B股價格與相應A股(折算為港幣/美元)的比率,Alpha為B股股息率減A股股息率,其中老鳳祥B、錦投B股、錦江B股、國新B股對應以美元計價,粵照明B對應以港幣計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49

高盛:H股調整正常 千億外資隨時入場掃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07

高盛:H股調整正常 千億外資隨時入場掃貨
作者:祁月


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師劉勁津表示,過去多年,海外投資者在投資配置上一直低配中國股票,但中國股市這波大漲讓很多人措手不及,“明顯押錯註”。中國股市正經歷一個估值重估的故事,預計短期內海外投資者對H股的需求將提升。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港股昨日跟隨A股回吐,跌幅逾2.6%。高盛認為,港股近期漲幅過急,調整屬正常;由於外資持中資股的倉位偏低,短線追貨壓力甚大,大市回調將成吸納良機,隨時有千億元外資趁著股價相對便宜湧入香港“執平貨”。

高盛估計,若新興市場基金將持倉最低的單一行業,從“輕倉”調升至“與市場同步”,將觸發約260億美元(約2028億港元)資金流入。

劉勁津表示,在近期舉行的逾百場投資會議上接觸的歐美機構投資者中,大部分都表示對中資股的評級為輕倉。但面對過去1個月H股累計上漲20%,他們的“壓力及痛楚都很高,”普遍的問題是如何布局。

截止3月底,全球主要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倉位配置均較低。據資金流向研究機構EPFR數據,數家外資基金對中國股市的倉位落後了1.4%至6%,這對基金來說有補倉的壓力。今年以來,只有20%至30%的環球投資者表現超過基準股指,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比例。

劉勁津表示,從中期角度看,中國股市正在進行估值重組的過程,除了中國流動性有利於股市、對估值提升帶來支持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對於改革的預期為正面。

一直以來,美國和歐洲和投資者對中國改革一直半信半疑,但過去幾個月,我們看到內地很多改革政策的速度和力度較市場想象要快、要大,所以慢慢影響整個市場估值,這個改革對於未來估值進一步重估是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石。

劉勁津還表示,中國的流動性會持續向好,目前國內的實際利率仍舊偏高,未來不論是貸款利率還是存款準備金率都還有下調的空間。中國會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從當前到第三季末,貸款利率仍有50點下調空間,而第三及第四季,可能每季降準50至75點。相信充裕的流動性將為股市帶來支持。

對於市場關於H股或存泡沫的說法,劉勁津表示,美股市盈率約18倍,德國約19倍,日本也達17至18倍。相反,H股僅12倍,A股也只是16倍。(編輯註:截止6日11:20,上證綜指靜態市盈率為23.55,深證成指靜態市盈率為71.16。)從風險回報角度來看,中港股市相當有吸引力,

H股的估值仍然合適,12倍市盈率,怎說也說不成是一個泡沫。

此外,他還認為,一旦A股可以被納入MSCI指數,未來這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關鍵的一步。目前離岸人民幣的投資渠道有限,只能投資流動性並不高的點心債市場,如果股市能夠開通,就意味著人民幣有更多的投資渠道,同時這對A股市場也非常有利。

對於想要在中國布局的投資者,高盛建議從三方面著手,第一是從在岸投資者角度出發,關註一些A股H股溢價折價股票、中小板股票以及只在本土上市的中國公司;第二是可以從海外的互惠基金中,挑選倉位還比較低的基金;第三是具有合理盈利和估值的藍籌股,比如在香港上市的銀行股等等。

(來自華爾街見聞)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52

中信證券H股、B股“掃貨清單”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00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6 11:32 編輯

中信證券H股、B股“掃貨清單”
來源:中信證券研究部

本期的“掃貨清單”仍以“免費期權”、“風口補漲”為主,繼續關註B股轉股的“賺錢效應”,並結合中信證券研究部行業分析師的建議進行篩選;同時,業績披露高峰期,尋找有“業績加分”的個股成為本期配置的主旋律。基於下述六個原則精選10只H股和5只B股股票池:1)H股/B股可提供高於A股的Alpha(基於“免費期權”策略,詳見附錄說明)或者折價率盡可能大;2)對應A股處於風口,H股/B股有望補漲;3)對應A股評級為“買入”/“增持”;4)針對B股,關註“轉股預期”對相應個股帶來的價值重估(基於B股“賺錢效應”策略,詳見附錄說明);5)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近期關註的H 股;6)公司業績靚麗提供股價向上動力。本期精選H股:大連港、中國光大銀行、金隅股份、海通證券、長城汽車、中滔環保、遠東宏信、招商銀行、海螺創業、東江環保;本期B股:粵電力B、南玻B、錦江B、寶信B、小天鵝B。

“風口補漲”策略。本期重點關註兩條主線下H股/B股的“跟漲”:1)“價值窪地”的補漲潛力:在A股市場繼續上行的過程中,“價值窪地”的風險收益比相對較優,重點關註前期漲幅較少,估值較低的汽車、家電;2)政策催生A股熱門板塊: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穩增長信號,展望本周:“一帶一路”主題持續火爆、京津冀藍圖浮現將重回風口、特許經營與PPP 模式支撐穩增長,重點關註交運、環保等板塊。

“業績加分”策略:業績披露高峰期,市場對盈利性與成長性的敏感度逐漸提升;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業績能否支撐相應的估值成為了投資者關註的重要因素。擁抱主題風口熱門板塊和進行折溢價套利之余,選擇具備“業績加分”特征的個股有助於獲取更高的投資彈性。具體而言:依據業績披露情況選股可依據下述三個標準:1)一季度業績靚麗超市場預期;2)歷史盈利增長保持穩健;3)當前估值水平低於行業整體平均水平且未來盈利增長潛力足以支撐其估值修複。

本報告一般包括9 張精選股票列表,方便投資者快速索引。表1:“掃貨清單”之精選H股(10 只);表2:“掃貨清單”之精選B 股(5只);表3“免費期權”策略排名前20只H股標的;表4:“免費期權”策略排名前10只B股標的;表5中信證券研究部推薦H 股標的池(2015年3月至今);表6:中信證券研究部“買入”評級A股所對應H 股標的池(按折價率排序);表7:中信證券研究部“增持”評級A股所對應H股標的池(按折價率排序);表8:中信證券研究部“買入”評級A股所對應B股標的池(按折價率排序);表9:中信證券研究部“增持”評級A股所對應B股標的池(按折價率排序)。

“掃貨清單”收益回顧:上期港股、B股系列“掃貨清單”股票組合(10只H股,5只B股)在4 個交易日內,H股組合絕對收益率為0.71%,相對恒生國企指數超額收益率為1.11%;B股組合絕對收益率為5.43%,相對上證B指超額收益率為3.83%。自我們2015 年4 月13日推出“掃貨清單”以來,截止至2015年4月30日的14日交易日內,H股累計絕對收益率為2.02%,B股組合累計絕對收益率25.67%。



















附錄1:選股策略說明

“免費期權”策略:在AH股(或AB股)折價收斂套利交易中,我們認為不應只單獨考慮折價率大小。結合高股息率提供的持續現金流更能增強交易的性價比。持有同時具有高折價、高股息率特征的H股(或B股),“免費期權”的價值不依賴於折價率的立即收斂。在折價暫時不收斂的情況下,高股息不但長期能持續提供高於A股的Alpha,而且能通過再投入不斷攤低成本。長期來看,“免費期權”策略進可攻退可守,在各種可能發生情景下皆可穩坐釣魚臺:

1)無論折價是否收斂,投資者通過AH(或AB)股息率差別獲得長期持續累積的Alpha。簡單例子:A股股息率5%,H股七折,則AH股息率差別為2.1%;

2)如折價逐漸收斂,期權價值實現,獲得額外驚喜。簡單例子:七折的H 股若5年時間完成收斂,則獲得每年7.4%的額外Alpha;

3)即使折價一直保持,因為期間可利用股息繼續低價買入攤低成本,最終實現收斂時驚喜也不低。簡單例子:5%股息率,H股10 元,A股折算港幣15 元。若H股一直保持10元的低迷價格,1股通過股息再投入5年後可積累到1.25 股,到時發生折價收斂的話可收獲6.25元而不只是5元。

B 股轉股“賺錢效應”:B股火爆之後頻現轉股,“賺錢效應”值得關註,優選具備轉股預期的個股。4月以來,B股市場出現了異常火爆的現象。新增開戶數呈指數式增長,最近一周環比增長更是高達7倍,增量資金對價值窪地B股的關註持續增加。火爆之後,B股公司轉股開始破題,上周南玻B公布轉股預案之後出現漲停。由於B股轉H股有利於提升交易量、吸引更多增量資金入場,有望帶來價值重估,因而存在“賺錢效應”,轉股預期或成B股的又一風口。具體來看,轉股預期概念股需滿足:1)最近年度凈利潤高於1 億元;2)市值超過10億元港幣;3)目前尚未有H股。

附錄2:“掃貨清單”收益回顧

上期港股、B股系列“掃貨清單”股票組合(10只H股,5只B股)在4個交易日內,H股組合絕對收益率為0.71%,相對恒生國企指數超額收益率為1.11%;B股組合絕對收益率為5.43%,相對上證B指超額收益率為3.83%。自2015年4月13日推出“掃貨清單”以來,截止至2015年4月30日的14日交易日內,H股累計絕對收益率為2.02%,B股組合累計絕對收益率為25.67%。

微信截圖_20150506104329.png (68.57 KB, 下載次數: 1)

微信截圖_20150506104329.png

微信截圖_20150506104340.png (50.59 KB, 下載次數: 0)

微信截圖_20150506104340.p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58

光明食品歐洲掃貨 儲備四家並購標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879.html

光明食品歐洲掃貨 儲備四家並購標的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8-07 17:52:00

對於為何將並購重心放在歐洲,光明食品集團副總裁葛俊傑表示,目前歐洲處於金融危機,歐元貶值,資產價格相對較低,對光明食品集團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並購機會。

8月7日,光明食品集團副總裁葛俊傑在2015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論壇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在完成收購西班牙最大食品分銷商Miquel Alimentació公司100%股權後,光明食品目前已在歐洲儲備了4個並購標的,並將並購目標拓展至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

光明食品集團近期剛剛被披露已經完成收購西班牙最大食品分銷商Miquel Alimentació公司100%股權。葛俊傑透露,雙方已經簽訂收購協議,預計將於今年9月底之前正式完成交割。

光明食品集團的海外並購並沒有放慢腳步。葛俊傑表示,雖然剛剛完成Miquel Alimentació公司的並購,但光明食品集團並不會放慢並購步伐,在歐洲,光明食品集團已經儲備了四家並購標的。對於為何將並購重心放在歐洲,葛俊傑表示,目前歐洲處於金融危機,歐元貶值,資產價格相對較低,對光明食品集團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並購機會。葛俊傑預計,歐元在未來3-5年可能升值,因此此時並購價格還處於合理區間,中國食品業將逐漸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中國品牌、世界制造”,光明食品也擬將自有的品牌搬至西班牙等地去制造,國際化的速度也會加快。

而且,隨著自貿區協定的簽訂和擴大,全球生產要素加速流動,海外低成本的優質產品會大量進入中國。葛俊傑透露,光明食品近年收購的大量企業中,以分銷等主營的公司不少,就是為了加快構建一個全球的分銷、代理、集成的平臺,對接中國產品和市場走出去。

葛俊傑還透露,光明食品集團還將利用在11月召開的2015中國上海國際食品博覽會的平臺,加強中國食品企業和國際的交流和合作,深耕國外市場。

近年來,光明食品集團加快了國際化步伐,發起了大量海外並購。先後收購了英國維它麥,新西蘭信聯乳業、澳洲瑪納森、以色列乳企Tnuva等公司。葛俊傑認為,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速,但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中國企業已逐步從資源導向,轉型到了戰略、軟實力、商業模式轉型導向,“有錢就能國際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