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瑞信推進控股瑞信方正,將加速在華招兵買馬

中國金融再開放加速。8月31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瑞士信貸(下稱“瑞信”)正在與合資券商瑞信方正的中方股東方正證券,以及監管部門溝通提升持股比例一事,擬由33%提至51%,且未來不排除進一步增持。

同時,瑞信也將為中國內地的私人銀行業務和合資券商加速招兵買馬。

8月31日,瑞信集團CEO譚天忠(Tidjane Thiam)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過去兩三年,瑞信在經歷艱辛的重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現在底子清理完畢,資本金充實、風險敞口下降、盈利回升,可以在希望拓展的領域開始加大投資力度。增持在華合資券商股份是瑞信計劃的一部分。”

2018年上半年,瑞信在亞太地區實現凈收入19億瑞郎,同比增長10%;經調節後的稅前利潤同比大漲近52%,經調節的資本回報率為20%。譚天忠也表示,將繼續聚焦亞太市場的財富管理業務,同時將鞏固“企業家銀行”(entrepreneur bank)的優勢。

增持合資券商進行時

此前,瑞銀、野村證券和摩根大通相繼宣布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擬持股51%。這意味著,外資將控股合資券商而不只是參股。相關規定也提及,51%的比例在三年後將不再設限,不乏外資表示獨資的意願。

今年6月,方正證券公告,瑞信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單方面向瑞士方正證券增資,增資完成後持股比例由33%提高到51%,瑞信成為瑞信方正的控股股東。 而方正證券放棄此次增資權,持股比例由增資前的66.7%降低至49%,不再控股瑞信方正,可以解決瑞信方正與民族證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

“至於何時完成對於合資券商的增持,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因為這涉及到和雙方(方正證券與監管機構)的溝通,”但譚天忠也對記者表示,瑞信的三年重組已經出現成效,有能力和意願加碼對目標市場的投資,中國市場是重要的一環。

也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眾多合資券商而言,增持事宜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如何談妥價格、如何與監管溝通、如何規劃未來的業務、招聘人才等都是需要考量的重點,並非一蹴而就。

即使有觀點認為短期加碼中國業務可能會稀釋外資銀行的ROE,但譚天忠並不擔憂,他認為拓展中國業務關鍵在於招募本土人才。

“如果相信中國的潛力,那麽這就是未來四五十年的事情,不可能將視野局限在一兩個季度。即使資本金也不是限制企業的絕對枷鎖,關鍵在於‘人’,”他稱,第一要務是先建設本土團隊,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來開拓中國市場;其次就是和”人“緊密合作,用他們對於中國機遇的深刻理解來拓展業務。

譚天忠也表示,未來不排除在51%的基礎上進一步增持,但目前的優先事項仍是51%的控股權。但他也並不心急,“走得好、走得快,我永遠選擇前者。不論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符合政府和監管層的規定。”

聚焦財富管理業務

譚天忠掌舵瑞信已滿三年,大刀闊斧的重組計劃也使瑞信獲得動力。這家瑞士第二大銀行今年第二季度利潤增長78%,達到3.03億瑞郎(約3.12億美元),財富管理業務也是其最大的增長點。譚天忠也因此被Euromoney評為2018年年度銀行家。

早年,在低利率、監管要求、危機後巨額罰款、資本金不足等重壓下,瑞信股價一度在2016年跌至近30年新低。2016年瑞信凈虧損24.38億瑞郎,這主要因為當年美國司法部因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夕違規出售抵押資產,而向其開出了52.8億美元的罰單。

“資本金不足、風險敞口最高、利潤增長停滯,這絕對是最不利的組合,這一情況下,根本無法擴展業務,”譚天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此,此後的重組計劃旨在充實資本金(通過增發逾40%的股份)、削減風險敞口、降低成本和風險、增長營收,“雖然此後一段時間,股價仍在下跌,但現在銀行更加安全,安全了就可以擴大投入。”

瑞信的重組計劃正式公布於2015年10月,當時震撼了市場,譚天忠新官上任,重組計劃大幅削減了此前瑞信主力的市場交易業務,加強了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因為財富管理的確能穿越周期、創造持續的收入。

譚天忠也表示,下一步也要繼續拓展亞太地區的財富管理業務,聚焦中國市場機遇。2018年上半年,瑞信在亞太地區實現凈收入19億瑞郎,同比增長10%,經調解後的稅前利潤同比大漲近52%,經調節的資本回報率為20%,同比上漲6個百分點。

其中,財富管理及相關業務持續表現亮眼,經調節的上半年稅前利潤為4.64億瑞郎,同比上漲15%, 私人銀行部分凈收入同比上漲6%。管理資產規模在2018年二季度突破了創紀錄的2060億瑞郎,新增資產96億瑞郎,即代表年化增速為10%。

此外,“企業家銀行”仍是瑞信堅持的戰略,即為企業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在融資、並購、戰略策劃方面。例如阿里巴巴、滴滴、神舟專車等中國企業都是瑞信的客戶,瑞信也是阿里巴巴2014年美國上市時的主承銷商 。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16

奇妙電視招兵開台 鵬哥試咪杜汶澤住家菜 挑機鼎爺

1 : GS(14)@2017-01-09 08:11:23

■杜汶澤識飲識食又識煮,將為奇妙電視主持節目《杜汶澤食住上》教煮餸。互聯網圖片



【電視風雲】亞視去年「熄機」,免費電視ViuTV接棒,不讓無綫一台獨大。今年5月中將再掀起一股電視風雲,有線寬頻旗下的免費電視奇妙電視(77台)啟播,為了令觀眾有新鮮感,奇妙電視吼準李家鼎近日主持的無綫節目《阿爺廚房》受歡迎,馬上邀請「小杜大廚」杜汶澤教煮餸挑機,同時盧海鵬會親到的士台試咪。



有線寬頻旗下的免費電視奇妙電視將於今年5月中開台,近日招兵買馬做準備,秘密武器有廚藝了得的杜汶澤教煮餸,以及盧海鵬到的士台試咪。奇妙電視到時會24小時高清播放,並主打「合家歡」節目,希望吸納一家大細觀眾黐實螢幕。


公開家傳秘方

阿澤一向會搞家宴招呼好友,朋友都稱他是「小杜大廚」,阿澤將於月底開拍一連13集的《杜汶澤食住上》為開台響頭炮,他昨在電話中說:「我每集教一味餸,總之係我拿手菜,同大家分享吓。」是否如李家鼎的《阿爺廚房》?阿澤謙虛說:「當然無法同鼎爺比較,佢高深莫測,我呢啲係師奶仔,點同佢比?」阿澤還會碌人情卡邀好友撐場,他搞笑說:「咪我喺娛樂圈僅餘嘅朋友,好似鄭中基、鄧麗欣同薛凱琪。」問阿澤正菜會有甚麼?他說:「我煮西餐多,拿手有24小時慢煮牛肋骨、薯茸同麵包布甸,仲會煮番外母生前家傳秘方,外母最叻燉元蹄。」他謂還會有一環節評劣食,他說:「我會搜羅城中劣食,希望大家唔好中伏。」



【鼎爺熱潮】■李家鼎在節目《阿爺廚房》技驚四座,觀眾大讚有料到。資料圖片

■有線寬頻旗下的奇妙電視5月中啟播,執行董事張家龍稱該台會主打合家歡節目。資料圖片


碧兒捐窿尋寶

鵬哥則與前新聞主播趙海珠和林小珍主持實況節目《放試》作真人測試,包括如何作出雙重標準、貪小便宜和愛投訴等不同體驗,鵬哥更會被安排到的士台試咪。而廖碧兒、河國榮和李尚正將主持《香港有寶證》,發掘鮮為人知的香港寶物。廖碧兒近日為ViuTV拍劇集《瑪嘉烈與大衛系列前度》,現轉頭又助奇妙電視做節目,食盡兩家茶禮,不過奇妙電視和ViuTV對藝人自由度較大,不如無綫綁死藝人。廖碧兒昨表示:「我鍾意拍劇,又鍾意主持,唔同平台見到我,係我2017年好開始,呢次奇妙電視新節目係介紹香港一啲大家少見地方同人才。」對於又有免費新台供觀眾選擇,河國榮昨說:「應該啦,多啲選擇,每間電視可以勤力啲拍好嘢。」此外,奇妙電視亦重視旅遊及資訊節目,將邀李司棋與女兒葉子青到東非拍攝《帶阿媽去旅行》;黎燕珊和被喻為「史上最美麗女主播」的曾美華拍住主持《潮拜傲媽》,節目將邀城中媽咪分享教子女心得。採訪:魯吉、楊定


【闖的士台】■盧海鵬會為奇妙電視新節目《放試》到的士台大玩「試咪」。

【發掘寶物】■河國榮與自由身的廖碧兒合作主持新節目,介紹香港的寶物。

【媽媽心聲】■同為人母的黎燕珊與主播曾美華於新節目《朝拜傲媽》訪問一班叻媽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09/198906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24

外資基金招兵 攻中國債市

1 : GS(14)@2017-03-04 10:09:52

【明報專訊】環球基金公司正押注價值56.3萬億元人民幣(約63.4萬億港元)的中國債市即將走向國際舞台,在中國招兵買馬準備開拓相關業務。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曾表示,相信人民幣債券納入環球指數將於今年成事,該公司已在中國增聘人手從事信用研究(Credit Research)。Invesco也認為中國債市可望在12個月內納入主要指數,正準備在中國擴展相關業務。

貝萊德﹕人債年內納環球指數

人民銀行官員去年底曾表示,中國將創造條件,讓人民幣債券納入環球指數。把人民幣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摩通和花旗在內的全球主要指數,將吸引全球追求較高收益率的投資者入市。業界亦打算向中國投資者銷售更多產品,不過事前須研究違約風險及這些債券的評級。

獵頭公司Sheffield Haworth稱,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對中國在岸債市的興趣增加,招聘人才是當務之急。貝萊德亞太固定收益產品策略主管Gregor Carle稱,貝萊德已在上海僱用了一些專注於內地債市信用研究的人才。

投資機構還有其他考慮,例如進入新市場後,什麼時候開始取得回報。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稱,加入全球債務指數不是現階段的優先考慮,國家不急於把債市納入MSCI指數;何時納入環球指數仍有很多不確定。不過,上海諮詢公司Z-Ben Advisors表示,外資持倉僅佔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1.4%,有巨大的投資機會。富達國際表示,其在上海的獨資企業已成為首個向中國基金業協會登記註冊的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

(彭博社)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74&issue=20170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666

庫克:AR技術將成主流 蘋果招兵買馬 研AR融入iPhone

1 : GS(14)@2017-03-26 15:04:37

【明報專訊】蘋果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自2011年上任以來,談過很多他感興趣的技術,例如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串流電視等。但似乎沒有其他技術比擴增實境(AR,將虛擬資訊擴增到現實空間)技術更能喚起庫克的興趣。庫克曾表示,AR的發展潛力媲美智能手機,未來人們將「每天都有AR體驗,幾乎就像每天吃三餐,成為生活一部分」。彭博引述了解蘋果計劃的人士稱,蘋果已着手把AR技術引入主流社會,而庫克視此為蘋果主導下一代移動裝置的最佳方式,預期不久將來的iPhone將可融入AR技術。

明報記者 黃展翹

著名蘋果分析師、私募基金公司Loup Ventures 創辦人之一Gene Munster稱,AR裝置勢將取代iPhone,發展AR是蘋果維持增長的唯一途徑。 翻查專利權申請的紀錄,蘋果在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領域的研究已有十多年。兩者存在很大差異。VR是指在完全虛擬世界的體驗,而AR則是對現實世界的補充,其潛在的應用程式也有很大差別。前者主要應用於遊戲,後者則提供地圖、天氣等資訊。

已研究相關技術逾10年

蘋果消息網站MacRumors稱,蘋果盛傳有一個秘密研究部門,來自Oculus、HoloLens、Amazon、3D動畫公司Weta Digital和Lucasfilm等機構的數百名軟、硬件專才,已過檔蘋果,正從事AR和VR研究,探索相關技術如何應用於未來的蘋果產品。據稱,這團隊由來自影音技術巨頭杜比(Dolby)的Mike Rockwell領導。Oculus創辦人之一Jack McCauley稱,Rockwell很聰明,肯定可以將團結各人,令蘋果的AR項目暢順進行。團隊內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曾領導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人機互動中心的電腦科學教授Doug Bowman,是3D界面設計的專家。

OculusHoloLens等專才過檔

蘋果近期收購了多家AR/VR公司,把這些公司的AR/VR團隊羅致旗下。彭博稱,蘋果去年初也從內部抽調最優秀的人才到Rockwell的團隊,包括有份領導Apple Watch團隊的Fletcher Rothkopf和創建THX音效標準的Tomlinson Holman。蘋果之前準備推出智能手表時,也是這樣招兵買馬,並把內部最優秀的人手調到智能手表部門,迹象顯示蘋果正認真準備推出AR產品。

傳開發智能眼鏡

蘋果可應用VR/AR技術的產品有幾十種可能性,從地圖、Snapchat風格的相機濾鏡、各iPhone應用程式的擴增實境界面,到虛擬實境頭戴裝置等。MacRumors稱,鑑於facebook出品的VR頭戴裝置Oculus Rift和微軟智能眼鏡HoloLens等產品獲得市場關注,蘋果受此驅動也在測試自己的頭戴裝置。傳聞蘋果正開發幾款VR頭戴裝置,並製造了幾部原型。據稱,蘋果正在開發的,包括一款像蘋果智能手表一樣,可無線連接iPhone的智能眼鏡,可利用AR技術在鏡片向用家展示「圖像和其他信息」,內容似乎類似Google Glass。

光學公司蔡司(Carl Zeiss)的員工亦曾表示,蘋果與蔡司合作開發包含VR/AR功能的智能眼鏡。但彭博社表示,推出這種眼鏡仍然是很遙遠的事,要克服電池等技術障礙。不過要將AR技術融入iPhone,則可望在不久將來實現。MacRumors稱,蘋果盛傳計劃將AR功能整合到iPhone相機軟件,當中包括面部識別技術,也可能提供類似Snapchat風格的AR濾鏡用於照片及FaceTime。這種AR技術亦可望融入蘋果正研發的汽車項目,作為車載軟件系統的一部分。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78&issue=201703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