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錢有閒無後顧之憂地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要做好退休金、醫療保險與信託的三重保障,即使目前薪資普通不高,你也可以從容享受退休生活。 五十三歲的劉耀鴻與四十五歲的太太姜心蕙,兩人共同在桃園濟世功德協進會任職,從事社會福利與公益活動的推廣。步入熟齡階段的他們,膝下無子且收入不豐。在理財規畫師的協助下,他們如何打造出一個物質無虞的退休生活,值得許多準退休族參考。 劉耀鴻夫妻家庭年收入合計約九十萬元。儘管兩人收入不高,但太太對於房地產投資頗有心得,原本在桃園也有兩戶房產市值約一千五百萬元,最近他們賣掉一間房子,手上有了四二○萬元的現金。另外一四四萬元現金則分別配置在儲蓄險、股票與基金上。 表面上看來生活無虞,但膝下無子的兩人,隨著先生打算六十歲退休(還有七年),兩人擔心退休後收入銳減,不禁產生危機感。尤其兩人無兒女,特別擔心退休安 養照護的保障。姜心蕙說:「我們退休後的想像很簡單,就是每人每月有三萬元的生活費,每年還有六萬元的旅遊預算,老了病了,有足夠的醫療保障,不再為錢煩 惱。」參與籌畫濟世功德協進會「託老所」等社福計畫的姜心蕙很感慨地說:「我們接觸過很多老人,協助他們安養的問題,看到他們子女不是無力奉養、就是嫌麻 煩互相推託,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不管你有沒有小孩,關於退休安養計畫,還是靠自己最實在。」 保障一:保終身長看險 選擇身故「不退回」 保費較便宜基於這樣的危機意識,讓他們夫妻每年的保險金支出,就花了三十幾萬元,占了家庭收入的三成左右。其中,光是儲蓄險就有三張,占了每年保費支出的 一半左右,年繳逾十萬元的保費。而他們也因常辦公益活動與退休規畫講座,有了「退休安養信託」觀念。 即使做了種種準備,兩夫妻仍懷有深深的惶恐,擔心目前的家庭理財狀況,是否能符合他們未來對退休生活的期待? 「針對退休規畫,許多人往往壽險、儲蓄險買太多,醫療保障卻不足。」暉捷財務規劃顧問總經理、亦是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信維點出劉耀鴻夫婦的盲點。 他指出,大多數的人買儲蓄險做退休理財規畫,最大的功能只是「強迫儲蓄」而已,年利率還追不上平均每年二%的通膨率。問題是,屆臨退休的族群,主要問題不在用強迫儲蓄解決收支問題,關鍵在於須找投資報酬率較高標的,彌補資金不夠的缺口。 針對劉耀鴻夫妻的案例,黃信維建議,他們可將兩張儲蓄型保單解除,把火力集中在保障型的保險。除了原本的住院醫療險,可強化重大疾病、殘扶險與長期看護醫療險(長看險)。 以終身型長看險來說,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投保人身故後「可以領回保費」,其年繳保費較高,適合預算充裕的人;另一種是身故後「無法領回保費」,年繳保費較前者便宜一半,適合預算有限、只求保障的投保人。 以一位三十歲男性購買終身型的長看險為例,一張二十年期,保額兩萬元,「身故可領回總保額的一.○六倍」的保單,年繳保費二萬二八六○元,比「身故無法領回的保單」年繳一萬一九四○元,多出一萬九二○元。 以這對夫妻為例,他會建議先生與與太太分別投保每月三萬元給付的終身長看險,但因兩人年齡偏高,兩人每年保費估計約十二萬元。 保障二:規畫「安養信託」若老年失智 由第三方支付花費膝下無子的兩人可著手規畫「安養信託」。 黃信維解釋,所謂的「退休金安養信託」,是年老如果失智,可用信託的方式,由第三方支付退休後花費。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種「長期看護保險金安養信託」。萬一夫妻同時失能,可由原先設定的「信託監察人」 協助指示做保單理賠。以這對夫妻為例,他們將信託監察人設為所任職的濟世功德協進會,即使同時發生失能,也能同時受到保險金的保障,而通常這些信託的門檻 僅十萬元,且到銀行設定的費用只要三千元,每次執行酌收理賠金額的千分之五至單次五百元不等的手續費,如此一來既方便又有保障。 保障三:不動產變現投資 找報酬五%標的 60歲存夠退休金至於退休金怎麼存才夠?黃信維分析,假設太太的預定餘命為八十五歲、先生為八十歲,目前太太離退休年齡還有十五年,先生離退休年齡還有七 年,若想達到夫妻兩人每月三萬元的退休計畫,經過每年二%的通膨率計算,總計需要一八二一萬元才夠。若扣掉夫妻領到往生的勞保年金總計七三四萬元,尚有近 一千一百萬元的缺口。 因此他建議,夫妻存款共約四百多萬元,可賣出手上的投資用不動產,清償貸款後挪出二百萬元,使夫妻共有六一八萬元可做投資。只要為這筆六一八萬元找到年報酬率五%的穩健標的,進行單筆或定期定額投資,兩人六十歲時,就可存到足夠的退休金。 「想有錢有閒、無後顧之憂享受退休生活,沒有想像中難!」做好退休理財規畫的姜心蕙說,終於放下心中大石頭,現在,他們夫妻更重視養生,對退休生活不再煩惱,而是滿心期待。 收支僅勉強平衡 對退休深感焦慮 —— 劉耀鴻夫妻現金流量表項目 男方 女方 年度總計 每月平均收入 工作收入 4萬 3.5萬 90萬 7.5萬年終獎金 4萬 3.5萬 7.5萬 6,300 理財性收入 1.5萬 1,200 小計 8萬 7萬 99萬 8.25萬支出 飲食 21.6萬 1.8萬服裝 1.5萬 1,250 居住費用(水、電、瓦斯、管理費) 2.8萬 2,300 日常雜支 3,000 3.6萬 3,000 交通 900 4,500 6.5萬 5,400 娛樂 12萬 1萬 保障型保險費 14.4萬 房屋貸款 23.7萬 稅金 (含房屋稅與地價稅) 8.7萬 小計 94.8萬 年度 結餘 4.2萬 劉耀鴻夫妻資產負債表 資產 項目 金額 占總資產比重(%)現金 427 18.02 儲蓄險 33.4 1.40 股票市值 14.9 0.63 基金市值 96.2 4.06 投資房產市值 858 36.40 自用房產市值 775 32.72 事業資產 18.9 0.79 債權 125 5.27 自用汽車 20 0.84 總計 2368.4 100 負債 項目 金額 占總資產 比重(%) 投資房地產 貸款 188.5 7.97 自用房地產 負債 122.3 5.16 其他 7.8 0.32 總計 318.6 13.5 註:總資產=資產+負債 資料來源:黃信維 整理:林心怡 準退休族 如何60歲前存夠養老金?—— 劉耀鴻夫妻理財規畫建議Step1強化保障型保險比重原本夫妻倆的儲蓄型保險比率偏高,建議減少,並加強保障型保險,讓退休恐面臨的醫療風險,無後顧之憂。 單位:萬元 年度支出 規畫前 規畫後 可用生活費 41 72 房貸利息 26.65 ─保障型保險 14.35 26.35 儲蓄型保險 12.6 ─總計 94.6 98.35 Step2挑報酬率5%標的假設太太預定餘命為85歲、先生為80歲,太太45歲離60歲退休還有15年,先生53歲離退休還有7年,若想夫妻退休後每月 可用3萬元,尋找年報酬率5%標的即能完成。 太太 先生 退休預計月支出 3 3 退休實際月支出 (加計2%通膨率) 4.04 3.45 應準備退休金 1072 749 勞保給付額 412 322 不足額缺口 660 427 新增標的預期報酬率 5% 5% 單筆投資金額 317 304 每月定期定額金額 2.46 4.25 撰文 / 林心怡 |
北韓給人的印象是經濟不振、糧食不足,但是根據《東洋經濟週刊》記者在當地的觀察發現,政府對農業擴大投資,加上改革生產的制度,讓北韓人民的餐桌開始豐富而且多樣化。 「這裡是我國近代農業,尤 其是溫室農業的前線基 地。」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的技師長趟燦表自豪地說道。此地位於距離平壤中心約三十分鐘車程處。
一踏進農場內的典型溫 室,會看到裡面種滿了白菜。 白菜很水嫩,就像日本超市店頭賣的那樣。二〇一四年六月,北韓最高領導人暨第一書記金正恩來到當地指導,為既有的農場加設三十公頃的溫室。除白菜外,這農場還栽培了番茄、小黃瓜等作物。
自從金正恩政權正式上路 的一二年以來,北韓的經濟就漸有斬獲。其中一項成果是糧食的供給狀況改善,而主因是占北韓GDP兩成強的農業生產一直在向上提升。
採分組管理經營農業 今年九月下旬,記者走訪當地,發現在前述的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裡,每棟溫室都有它的「分組」,實施「田地負責人責任制」。 一三年起,北韓開始實施田地負責人責任制。原本的作法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分派十至二十五人左右作業(分組管理制),現在改為在組的架構下,再細分化為個人或二至三人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負責人,藉以經營農業。
這可以解決團隊集體投入 農業時責任不清的問題,收成後,也會依照每位農場人員的工作狀況與成果分配農作物。 這可說是一套足以激起務農者的幹勁、促成增產的制度。趙技師長說:「實施後,總收成增加了三至四成。」 水耕溫室產量增三成 離開農場後,記者又造訪同樣位於平壤郊外的平壤蔬菜科學研究所。此地於〇七年為既有農場增設水耕栽培的研究設施,於一二年又增建大規模溫室。栽培面積據稱為四十萬平方公尺,規模甚大。
和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 一樣,溫室內有小黃瓜、番茄、辣椒等,全都結實纍纍。 溫室內也試種了取自他國的種子,也種了日本產的蔬菜。該研究所為生產單位,農場人員都在設施內部忙碌地工作著。
記者詢問田地負 責人制度,水耕溫室 栽培研究室室長深正 赫很自豪於成果,「產量增加三成。」回國後,記者把 這兩個設施的照片與
影片交給日本農業專 家觀看,判定這兩個 單位的作物栽培都很 順利。「作物看不出缺少水分或營養不足。
雖然溫室面積比日本 大,病蟲害的發生機率較高,但北韓的氣候比日本寒冷,因此就算面積廣,或許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產量仍未達自給自足 由於社會主義國家瓦解,以及洪水等天然災害,一九九〇年代後半的北韓,甚至發生饑荒。或許因為這樣,現在大家都還有「北韓等於經濟不振、糧食出問題」的印象。 現在的北韓,雖然主食稻米與玉米的生產(穀物生產)趨向增加,但仍末到達據信為自給自足水準的五五〇萬至六〇〇萬噸水準的穀物生產量。 朝鮮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工業經營室長朴成哲分析道,「一三年的穀物生產量為五六六萬噸(精穀基準),一四年由於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比一三年減少一些。」今年生產量,估計會和前年同一水準。 另一方面,一〇年以來,除了穀物產量復甦外,北韓也正式進口加工食品或由國家自己生產。首都平壤等地的飲食生活改善不少,市民的喜好也開始多樣化。 「穀物生產量一日一超過四〇〇萬噸,北韓就不會有人餓死。」韓國國民大學教授鄭昌鉉指出。雖然國家提供的配給減少,但減少的量,可透過市場供給替代。近一到兩年,市場的糧食價格很穩定,「這是糧食普及的證據。」鄭昌鉉說。
政府擴大投資農業基礎建 設,還開始推動田地負責人責任制等制度改革。這樣的模範案例已漸漸拓展到全北韓,只是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確切的成果。 |
財富是一種祝福?還是一種詛咒?對第五十屆金鐘獎教育文化類節目得主劉國同而言,曾經兩者皆是。 為了擺脫詛咒、追求幸福,他砸下數千萬元資金為記錄台灣生態盡一份心。 而兒子短短四個字的簡訊,讓他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這是一場令在場觀眾專注到幾乎要屏住呼吸的紀錄片首映會。一隻名字讓你感到陌生的蝴蝶——翠灰蝶,蘊藏不可思議的生命律動與哀愁命運,讓觀眾動容不已。放映結束後,紀錄片的導演、攝影,甚至配音員(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賀陳旦),皆獲得了在場觀眾如雷掌聲。 他討厭搞環保 卻拍出生態紀錄片 拿下金鐘獎這部片敲響去年第五十屆金鐘,獲得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的《迷霧森林裡的活寶石》,背後的推手,就是製作人劉國同。 如果沒有劉國同的熱情、資金,以及堅持,就無法喚醒台灣大眾對翠灰蝶、貓頭鷹、黑翅鳶等物種的珍惜;更會錯失台灣傑出的生態影像工作者如導演江國賓這樣的人,竟能以低成本,拍出媲美探索頻道(Discovery)與國家地理頻道的作品。 「去年得金鐘獎上台領獎,我的酒肉朋友在電視看到我,紛紛『虧』我說,像我這種『咖』,怎會跟金鐘獎扯上邊,而且還是拍生態紀錄片得獎!」劉國同瞇著眼睛笑著說。 似乎在抗辯什麼似的,他接著說:「我討厭搞生態、搞環保,擺出一副犧牲奉獻的苦行僧模樣。我更怕得獎後,別人會把我當成環保苦行僧。因為,我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人!」的確,劉國同不是他口中討厭的「環保苦行僧」,甚至,人生中還有一段時間,一度浪擲大筆金錢在酒店,過著糜爛的日子。 劉國同家裡原本開一家小型紡織工廠,大學聯考考上文化大學戲劇系,他自陳,不是對戲劇感興趣,只是因為分數只能填上這個志願。畢業後,考進當時的老三台之一台視,扛起攝影機當起攝影記者。 「我跑過好長一陣子國會新聞,老三台時代,立委很巴結電視台記者,連對攝影記者也是禮遇有加。吃飯、喝酒、上酒家,我都有份,也因此染上抽菸、嚼檳榔、喝酒種種惡習。」劉國同坦白地說道。 或許是喜歡到處趴趴走,在台視期間,劉國同製作了《台灣生態筆記》這個節目;二○○五年,又在緯來電視台擔任顧問,找了文大戲劇系的學弟江國賓,一同合作製作了《台灣生態部落格》。這兩個節目,點起了劉國同心中對記錄台灣生態之美的火花,但他強調:「只是很小的火花啦!」為什麼只是很小的「火花」?因為,同一期間,一把財富的熊熊烈火,光耀炫目到讓劉國同的雙眼難以睜開。 沉迷金錢遊戲 投資房、股市 靠運氣成億萬富豪任職台視時,對股票投資就有涉獵的他,一直都是聽信友人提供的「明牌」操作,幾年下來大體呈現賺少賠多局面。○五年從台視退休後,手上有了一筆退休金,加上繼承家族的一些錢,他再度聽信友人,重押一檔「明牌」──伍豐科技。沒想到,伍豐搭上博弈概念股熱潮,股價一度狂漲至最高的一千多元。劉國同在五百至六百元獲利出場,靠著這檔股票,讓他嘗到了「億」萬富翁的滋味。 在伍豐嘗到甜頭後,劉國同想乘勝追擊,追逐其他股票,卻一一摃龜。虧了二、三千萬元後,他想通了一件事:「伍豐賺到錢,根本是走狗屎運,夜路走多不小心撞到財神爺,不是我很厲害。」於是他把剩下的錢,出於保本初衷轉往房地產,沒想到碰上台北市房地產大漲浪頭,轉手了一間豪宅,又「不小心」賺回了好幾千萬元。 原本就對酒店流連忘返的劉國同,在股市、房市滾錢,糊里糊塗地賺得大筆鈔票,這下子更讓他有恃無恐地浪擲千金,愈陷愈深而難以自拔。 「那段日子,坦白說,就是酒色財氣,隔天起床,總是頭疼欲裂、內心空虛悔恨不已,我討厭墮落的自己,更害怕兒子會討厭這樣的爸爸。」 圓生態記錄夢想 連互動不熱絡兒子都傳訊打氣欲望之火逐漸燃盡後,此時,之前那個單純喜歡拍攝生態之美的小火花,在心中又劈哩啪啦地點燃起來。「我○八年成立生態主張數位影像公司,拍攝紀錄片,一開始是想讓自己擺脫那種酒色財氣的糜爛生活,真的沒有遠大抱負。」他澄清道。 「當我愈來愈專注地栽入那個世界,等待上百個小時,就為了一個蟲卵的孵化;開車奔馳數十小時,就為了觀看一隻貓頭鷹的身影。簡單,卻很充實。」說得一派輕鬆的劉國同,心裡卻逐漸築起一個大夢:「環境與生態不該僅止於關懷!環境與生態值得做,更重要的是這與我們的『國力厚植』息息相關。因為人文、美學與科學教育的基礎,皆來自對各種生物的細膩觀察,未來也可能是科技與文創產業的重要養分!」「江導(江國賓)對我說,歐美先進國家就是因為從小重視生態教育,國家與企業願意花大筆資源,投入在動植物與生態的研究與記錄,才有培養優秀科學家、工程師與藝術家的沃土,這讓我覺得我現在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與劉國同已經合作三支生態紀錄片的江國賓則說:「相對於許多大企業家,劉董的財力其實有限;但他討厭別人用悲憫的眼光看待搞環保、搞生態的人,他想把這搞成一個產業。 你說這是野心,但也是一種夢想吧。」劉國同倒是對自己現在所做的事定位很清楚。他說,他現在有兩個事業:一個是保育事業(指生態紀錄片製作),另一個是保健事業。後者指的是他掛名當負責人的元又興公司,主要是代理醫療器材以及開發血液檢測技術。「一個是救動物,一個是救人,但兩家公司共同點是:燒錢燒到我要軟腳了。」劉國同說。 花了這麼多錢,從事有意義的事,他說:「近來最幸福的事,應該是拿到金鐘獎的那一晚,與我互動向來不熱絡的兒子,傳了四個字簡訊給我:『爸還不賴。』」這四個字,儘管所費不貲,應該是任何一個五十五歲的中年男子,也是一個爸爸,看了都會很幸福的四個字吧! 劉國同幸福小錦囊 來自最愛的人的肯定與尊重,是最窩心的幸福。 做公益是做美好的自己,而不是當苦行僧。 財富可能是詛咒,也可能是祝福,完全取決你的態度。 撰文 / 謝富旭 |
狼人殺app遊戲為什麽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項目?
來源 | 金沙江創投(ID:GSR-Ventures)
文 |
德州撲克的玩法和風險投資真的很像,這可能是我之前愛上德州撲克的真正原因:
1、玩好的起手牌,AA、AK、KK等,就好像我們投資要找到最好的團隊和項目,所以我自己一年差不多也最多投資兩到三個項目,2015年的映客、2016年的ofo、2017年的狼人殺;
2、要下註一個很好的賠率或者隱含賠率,就好像我們要投資一個巨大的市場,投中一個超級獨角獸,獲得巨大的回報,事實上大部分優秀風投基金的收益實際上也主要來自於少數的幾個超級大項目;
3、從階段來講,起手牌下註像天使、Flop像A輪,轉牌C輪,河牌像PreIPO,亮牌就是退出了,但肯定有一方會虧損;
4、下註要有紀律性,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一直保持理性思考。
但是大概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戒掉”了德州,原因後面我來說,當然“戒掉”並不是說再不玩兒了,而是我打牌的頻率從一周一次,降低到一年一兩次,所以今天遇到合適的場合和朋友想玩,我其實也會參與,我是一個比較隨意的人,凡事不絕對,作為一個朋友娛樂活動,德州撲克還是不錯的,但,千萬不能太高頻率地打牌。
從2012年,我就開始學習打德州撲克,那時候德州撲克還不算很熱,其實我完全是個人喜歡開始打的,最早都不是跟朋友打,主要是在線上打,其實就是上國外的撲克網站,我主要在pokerstar上打。
我在pokerstar上打牌的時間有一年,斷斷續續地。當然在pokerstar之前也在博雅德州撲克遊戲上練了練手,博雅是玩金幣,不涉及現金,我變學邊玩,在博雅上沒有買過金幣,用系統送的金幣到後來我贏了差不多4000多萬的金幣(可惜不能換成真錢!),後來那個賬號我也搞丟了。
在博雅上的成功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在pokerstar上也能達到,於是我第一次在pokerstar上充了300美金玩(我還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在網絡撲克室我是不會花很多錢的),這300美金我通過打錦標賽和現金局,不到一個月,我的資產增長到3500美金,盈利超過十倍,我記得那個時間是2013年春節前,現金局我從最開始的10美金買入打到了50美金買入。
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春節期間我到同學家做客,小飲了幾杯,回到家上網打現金局,在50美金的級別兩個小時輸了6個買入,喝酒讓我情緒控制很差,我反而跳到100美金買入的級別,結果,當晚3500美金輸了2500美金;不幸還在發生,第二天我繼續打100美金買入的現金局,情緒控制不好,再加上下風期,很快剩下的1000美金也輸完了。後來我又在pokerstar上充錢打過幾次,最終都是贏一段時間,然後短期把之前積累的盈利全部輸掉。我只能說其實我在資產控制和情緒控制上做得並不好,而且很差。
但更重要的是告訴我一個道理,打德州撲克,一晚上你可能會贏1萬美金,但你輸的時候可以一晚上輸到10倍甚至20倍之前的盈利。所以後來我線下跟朋友打德州時候經常跟朋友說,打德州小額局輸錢其實是好事,為什麽呢?這樣你肯定就不會去打更大的局了,也不會沈迷於這遊戲。
到2014、15年,德州撲克徹底在中國火起來了,金融圈、投資圈、遊戲圈、創業圈尤其。我參加線下德州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幾乎每個星期都有線下局,最高峰期一個星期甚至能打兩三局,這其實也認識很多做投資創業的朋友,現在關系也很好。
整體來看,我線下打德州的勝率遠遠高於pokerstar。其實線下大多數時間德州策略並不難,如果你想保持高勝率大多數情況下你只要做到手緊,拿好牌再出手就好,原因是因為線下的朋友局大家玩得都比較隨意,而且新手也很多,緊手玩家通常最後都是盈利的。我有時候故意打得比較松,當然這種情況輸贏可能五五開,我主要是不想讓人在牌桌認為我太緊手、太計較,搞得我來打牌就是為了贏錢似的。這如果從職業德州撲克手來看,肯定是沒有紀律性的表現,但從交朋友的角度,我覺得這個跟同行打牌能更好的活躍氣氛,打牌是次要的,交朋友更重要。
到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我斷然“戒掉”了德州撲克,為什麽呢?
1、首先,德州撲克經常在晚上打,熬夜太多,晚上7、8點開始的牌局基本都得玩到半夜2、3點,長此以往,對身體沒好處,戒掉德州撲克以後,我養成了每周健身房健身的習慣;
2、其次,打德州撲克無論輸贏其實都不好,贏了錢對我的經濟其實並沒什麽幫助,但輸錢的人還是會心里不高興的(沒人打牌想輸),同樣如果我輸了,我也不會覺得有什麽愉悅感;
3、其三,我們的朋友德州局,打得時間長了,會發現,有些人逐漸不參加,為什麽呢?其實德州撲克技術性還是很強的,對技術、情緒、耐性要求都很高,有些人玩德州其實是經常輸的,人家經常輸為啥一直要玩這個呢。
說起德州,我覺得可以給創業者提一些建議,我覺得創業者萬不可沈迷德州,尤其建議創業者不要跟投資人打德州:
創業者跟投資人打德州,如果你贏了投資人,投資人會覺得你天天打牌,可能會耽誤創業(要理解人性);如果投資人贏了你,投資人會覺得你德州打得這麽差,怎麽看都不像個聰明人。我這里說的有些調侃,不見得肯定對,但個中真意,大家可以自己判斷。
既然這麽多人打德州,就會有創業項目做德州,在2015年作為德州迷的我就關註到了這類項目,德州撲克App,可以通過微信拉熟人打德州,平臺不涉及賭博,通過虛擬幣來計分。當時考慮過,覺得德州撲克App在政策監管上有不確定性,而且用戶規模很難做到超級大(像今天王者榮耀、狼人殺這樣的),後來沒有投資。當然,現在看來,德州撲克App還是一個不錯的賺錢的生意,用戶量也還不錯。
雖然德州撲克App沒投,但這里出現了一個邏輯,就是社交遊戲,通過App把原來線下的遊戲搬到線上。想一想,為什麽最早我玩德州只能玩pokerstar?因為我線下組局都很難,德州局基本至少要5、6人才能成局,而在線德州撲克app解決的問題就是讓大家線上玩德州脫離了地域的限制,而且由於有了微信大家實時在線,拉朋友進房間玩德州撲克變得很方便。其實這種app的用戶增長是跟社交產品一樣的,如果它的用戶量夠大的話。
在德州撲克App興起的時候,其實另外一個創業項目2016年也興起了,那就是麻將App,運作的邏輯跟德州撲克App一樣,但這個公司離我們很遠,都是四川、重慶、湖南三四線城市打麻將的人在玩,這家公司很快就實現盈利,成立8個月後2016年底直接以20億現金的價格買給了上市公司昆侖萬維(昆侖萬維老板周亞輝眼光非常獨到,他也是映客、狼人殺的A+輪投資方),它就是閑來麻將,這次收購參與者中映客也是出資方,斥資1億人民幣。其實我本來有機會在2016年國慶節發現在這個項目,但我稍不留意錯過,萬分可惜。去年國慶節我回了重慶老家,在叔叔家其實就看到叔叔在手機上打麻將,但我以為是QQ麻將,就沒細問;其實那個時候我叔叔玩的就是閑來麻將。
錯失閑來之後,我就開始思考,還有沒有把傳統遊戲放到線上玩的機會呢?鬥地主、雙扣等等,都早就有了。昆侖萬維收購閑來是去年12月中旬,我也是那個時候才知道閑來做到那麽大的。
知道這事情後的一個月我都在想還有沒有新機會,說實話,靠自己想還真的不容易。事情就是這樣的,得來全不費工夫,元旦節前最後一天上班,下午一個公司同事跟我聊天說,他最近玩了一個app,線上狼人殺,還挺好玩。我一聽,啊,機會來了啊,這不就是閑來麻將之後另外一個可以做成線上遊戲的品類嗎?
我很快研究了下這個app,這個app還是帶視頻的,同時我把市場上狼人殺app都看一遍,最後我沒有投資我同事給我說的那個,而是投資了以音頻玩法切入市場的上海假面狼人殺App,而且我投資狼人殺的TS還是大年初幾那幾天談的,那幾天我一邊在海南自駕遊,一邊在電話里跟狼人殺團隊溝通TS細節。
狼人殺app遊戲為什麽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項目呢?
首先,線下狼人殺遊戲就是一個生命周期很長的遊戲,類似於麻將、鬥地主。搬到線上,狼人殺也會比其他一般網絡遊戲生命周期長。我自己玩狼人殺遊戲的時間已經長達14年,2003年我在中山大學讀大三,當年我參加了中山大學校辯論隊為期5個月的封閉式集訓,我們當時是為了準備2003年的CCTV國際大專辯論賽(2002年中山大學辯論隊獲得了國內冠軍),後來我們也奪冠了,現在奇葩說的大紅人馬薇薇、邱晨都是我當時中大辯論隊的隊友。在封閉集訓期間,我們有十個隊員,三個教練,我們平時最主要的娛樂活動就是殺人遊戲(狼人殺最早期的那種玩法),當然我玩得只能算一般,但是很喜歡。後來讀研究生,畢業工作,同學、朋友、同事聚會的時候,有十幾個人一起的話,時不時定期也會玩。但玩的頻率不高主要就是因為組局麻煩,要十個人在一起才能玩,組局難度很大。線上狼人殺遊戲可以很方便的讓大家組局,朋友之間也可以,陌生人也可以,甚至很多人把玩狼人殺當做陌生人社交的手段,狼人殺app里面男女玩家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
其次,狼人殺app遊戲的機制跟德州撲克app很像,通過社交傳播,微信拉朋友一起玩,獲取用戶非常快,但同時狼人殺遊戲參與的玩家會大於德州撲克,其用戶量的空間比較大。有一點判斷是非常清楚的,德州撲克的屬性決定其必須有一定博彩的屬性用戶才喜歡玩,但對於大多數人,一旦涉及可能輸錢,很多人就不玩了。這和線下一樣,博彩總會有人賠錢,正常人都是輸幾次就不玩了。當然也有一直輸一直玩的人,這種人是少數,我們把他叫做“魚”!
其三,我們投資的狼人殺app選擇以音頻切入,同時玩法比別的app更簡單,這直接導致他能獲取最大的用戶量,同時還可以把很多小白玩家通過簡單的玩法培養出來。當時也有人認為視頻玩法機會更大,但通過思考我否定了。這主要是考慮到玩狼人殺的絕大部分用戶的場景主要是在家里、宿舍,沙發上、床上,對於很多女性用戶並不願意暴露自己的一些隱私而帶來不便;同時,視頻玩法在目前的帶寬下,卡頓有時候還比較嚴重,而且耗費流量(針對非wifi玩家)。從後面的發展看,我們投資的狼人殺目前用戶量、日活一直排在行業第一,我們的判斷是對的。但將來,並不排除產品會不斷更新,推出視頻等新的玩法。
其四,狼人殺app的盈利模式很清楚,這里就不詳述,大家可以自己下載我們的狼人殺app研究,請認準前面圖里面的logo。
狼人殺app遊戲為什麽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項目?
來源 | 金沙江創投(ID:GSR-Ventures)
文 |
德州撲克的玩法和風險投資真的很像,這可能是我之前愛上德州撲克的真正原因:
1、玩好的起手牌,AA、AK、KK等,就好像我們投資要找到最好的團隊和項目,所以我自己一年差不多也最多投資兩到三個項目,2015年的映客、2016年的ofo、2017年的狼人殺;
2、要下註一個很好的賠率或者隱含賠率,就好像我們要投資一個巨大的市場,投中一個超級獨角獸,獲得巨大的回報,事實上大部分優秀風投基金的收益實際上也主要來自於少數的幾個超級大項目;
3、從階段來講,起手牌下註像天使、Flop像A輪,轉牌C輪,河牌像PreIPO,亮牌就是退出了,但肯定有一方會虧損;
4、下註要有紀律性,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一直保持理性思考。
但是大概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戒掉”了德州,原因後面我來說,當然“戒掉”並不是說再不玩兒了,而是我打牌的頻率從一周一次,降低到一年一兩次,所以今天遇到合適的場合和朋友想玩,我其實也會參與,我是一個比較隨意的人,凡事不絕對,作為一個朋友娛樂活動,德州撲克還是不錯的,但,千萬不能太高頻率地打牌。
從2012年,我就開始學習打德州撲克,那時候德州撲克還不算很熱,其實我完全是個人喜歡開始打的,最早都不是跟朋友打,主要是在線上打,其實就是上國外的撲克網站,我主要在pokerstar上打。
我在pokerstar上打牌的時間有一年,斷斷續續地。當然在pokerstar之前也在博雅德州撲克遊戲上練了練手,博雅是玩金幣,不涉及現金,我變學邊玩,在博雅上沒有買過金幣,用系統送的金幣到後來我贏了差不多4000多萬的金幣(可惜不能換成真錢!),後來那個賬號我也搞丟了。
在博雅上的成功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在pokerstar上也能達到,於是我第一次在pokerstar上充了300美金玩(我還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在網絡撲克室我是不會花很多錢的),這300美金我通過打錦標賽和現金局,不到一個月,我的資產增長到3500美金,盈利超過十倍,我記得那個時間是2013年春節前,現金局我從最開始的10美金買入打到了50美金買入。
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春節期間我到同學家做客,小飲了幾杯,回到家上網打現金局,在50美金的級別兩個小時輸了6個買入,喝酒讓我情緒控制很差,我反而跳到100美金買入的級別,結果,當晚3500美金輸了2500美金;不幸還在發生,第二天我繼續打100美金買入的現金局,情緒控制不好,再加上下風期,很快剩下的1000美金也輸完了。後來我又在pokerstar上充錢打過幾次,最終都是贏一段時間,然後短期把之前積累的盈利全部輸掉。我只能說其實我在資產控制和情緒控制上做得並不好,而且很差。
但更重要的是告訴我一個道理,打德州撲克,一晚上你可能會贏1萬美金,但你輸的時候可以一晚上輸到10倍甚至20倍之前的盈利。所以後來我線下跟朋友打德州時候經常跟朋友說,打德州小額局輸錢其實是好事,為什麽呢?這樣你肯定就不會去打更大的局了,也不會沈迷於這遊戲。
到2014、15年,德州撲克徹底在中國火起來了,金融圈、投資圈、遊戲圈、創業圈尤其。我參加線下德州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幾乎每個星期都有線下局,最高峰期一個星期甚至能打兩三局,這其實也認識很多做投資創業的朋友,現在關系也很好。
整體來看,我線下打德州的勝率遠遠高於pokerstar。其實線下大多數時間德州策略並不難,如果你想保持高勝率大多數情況下你只要做到手緊,拿好牌再出手就好,原因是因為線下的朋友局大家玩得都比較隨意,而且新手也很多,緊手玩家通常最後都是盈利的。我有時候故意打得比較松,當然這種情況輸贏可能五五開,我主要是不想讓人在牌桌認為我太緊手、太計較,搞得我來打牌就是為了贏錢似的。這如果從職業德州撲克手來看,肯定是沒有紀律性的表現,但從交朋友的角度,我覺得這個跟同行打牌能更好的活躍氣氛,打牌是次要的,交朋友更重要。
到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我斷然“戒掉”了德州撲克,為什麽呢?
1、首先,德州撲克經常在晚上打,熬夜太多,晚上7、8點開始的牌局基本都得玩到半夜2、3點,長此以往,對身體沒好處,戒掉德州撲克以後,我養成了每周健身房健身的習慣;
2、其次,打德州撲克無論輸贏其實都不好,贏了錢對我的經濟其實並沒什麽幫助,但輸錢的人還是會心里不高興的(沒人打牌想輸),同樣如果我輸了,我也不會覺得有什麽愉悅感;
3、其三,我們的朋友德州局,打得時間長了,會發現,有些人逐漸不參加,為什麽呢?其實德州撲克技術性還是很強的,對技術、情緒、耐性要求都很高,有些人玩德州其實是經常輸的,人家經常輸為啥一直要玩這個呢。
說起德州,我覺得可以給創業者提一些建議,我覺得創業者萬不可沈迷德州,尤其建議創業者不要跟投資人打德州:
創業者跟投資人打德州,如果你贏了投資人,投資人會覺得你天天打牌,可能會耽誤創業(要理解人性);如果投資人贏了你,投資人會覺得你德州打得這麽差,怎麽看都不像個聰明人。我這里說的有些調侃,不見得肯定對,但個中真意,大家可以自己判斷。
既然這麽多人打德州,就會有創業項目做德州,在2015年作為德州迷的我就關註到了這類項目,德州撲克App,可以通過微信拉熟人打德州,平臺不涉及賭博,通過虛擬幣來計分。當時考慮過,覺得德州撲克App在政策監管上有不確定性,而且用戶規模很難做到超級大(像今天王者榮耀、狼人殺這樣的),後來沒有投資。當然,現在看來,德州撲克App還是一個不錯的賺錢的生意,用戶量也還不錯。
雖然德州撲克App沒投,但這里出現了一個邏輯,就是社交遊戲,通過App把原來線下的遊戲搬到線上。想一想,為什麽最早我玩德州只能玩pokerstar?因為我線下組局都很難,德州局基本至少要5、6人才能成局,而在線德州撲克app解決的問題就是讓大家線上玩德州脫離了地域的限制,而且由於有了微信大家實時在線,拉朋友進房間玩德州撲克變得很方便。其實這種app的用戶增長是跟社交產品一樣的,如果它的用戶量夠大的話。
在德州撲克App興起的時候,其實另外一個創業項目2016年也興起了,那就是麻將App,運作的邏輯跟德州撲克App一樣,但這個公司離我們很遠,都是四川、重慶、湖南三四線城市打麻將的人在玩,這家公司很快就實現盈利,成立8個月後2016年底直接以20億現金的價格買給了上市公司昆侖萬維(昆侖萬維老板周亞輝眼光非常獨到,他也是映客、狼人殺的A+輪投資方),它就是閑來麻將,這次收購參與者中映客也是出資方,斥資1億人民幣。其實我本來有機會在2016年國慶節發現在這個項目,但我稍不留意錯過,萬分可惜。去年國慶節我回了重慶老家,在叔叔家其實就看到叔叔在手機上打麻將,但我以為是QQ麻將,就沒細問;其實那個時候我叔叔玩的就是閑來麻將。
錯失閑來之後,我就開始思考,還有沒有把傳統遊戲放到線上玩的機會呢?鬥地主、雙扣等等,都早就有了。昆侖萬維收購閑來是去年12月中旬,我也是那個時候才知道閑來做到那麽大的。
知道這事情後的一個月我都在想還有沒有新機會,說實話,靠自己想還真的不容易。事情就是這樣的,得來全不費工夫,元旦節前最後一天上班,下午一個公司同事跟我聊天說,他最近玩了一個app,線上狼人殺,還挺好玩。我一聽,啊,機會來了啊,這不就是閑來麻將之後另外一個可以做成線上遊戲的品類嗎?
我很快研究了下這個app,這個app還是帶視頻的,同時我把市場上狼人殺app都看一遍,最後我沒有投資我同事給我說的那個,而是投資了以音頻玩法切入市場的上海假面狼人殺App,而且我投資狼人殺的TS還是大年初幾那幾天談的,那幾天我一邊在海南自駕遊,一邊在電話里跟狼人殺團隊溝通TS細節。
狼人殺app遊戲為什麽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項目呢?
首先,線下狼人殺遊戲就是一個生命周期很長的遊戲,類似於麻將、鬥地主。搬到線上,狼人殺也會比其他一般網絡遊戲生命周期長。我自己玩狼人殺遊戲的時間已經長達14年,2003年我在中山大學讀大三,當年我參加了中山大學校辯論隊為期5個月的封閉式集訓,我們當時是為了準備2003年的CCTV國際大專辯論賽(2002年中山大學辯論隊獲得了國內冠軍),後來我們也奪冠了,現在奇葩說的大紅人馬薇薇、邱晨都是我當時中大辯論隊的隊友。在封閉集訓期間,我們有十個隊員,三個教練,我們平時最主要的娛樂活動就是殺人遊戲(狼人殺最早期的那種玩法),當然我玩得只能算一般,但是很喜歡。後來讀研究生,畢業工作,同學、朋友、同事聚會的時候,有十幾個人一起的話,時不時定期也會玩。但玩的頻率不高主要就是因為組局麻煩,要十個人在一起才能玩,組局難度很大。線上狼人殺遊戲可以很方便的讓大家組局,朋友之間也可以,陌生人也可以,甚至很多人把玩狼人殺當做陌生人社交的手段,狼人殺app里面男女玩家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
其次,狼人殺app遊戲的機制跟德州撲克app很像,通過社交傳播,微信拉朋友一起玩,獲取用戶非常快,但同時狼人殺遊戲參與的玩家會大於德州撲克,其用戶量的空間比較大。有一點判斷是非常清楚的,德州撲克的屬性決定其必須有一定博彩的屬性用戶才喜歡玩,但對於大多數人,一旦涉及可能輸錢,很多人就不玩了。這和線下一樣,博彩總會有人賠錢,正常人都是輸幾次就不玩了。當然也有一直輸一直玩的人,這種人是少數,我們把他叫做“魚”!
其三,我們投資的狼人殺app選擇以音頻切入,同時玩法比別的app更簡單,這直接導致他能獲取最大的用戶量,同時還可以把很多小白玩家通過簡單的玩法培養出來。當時也有人認為視頻玩法機會更大,但通過思考我否定了。這主要是考慮到玩狼人殺的絕大部分用戶的場景主要是在家里、宿舍,沙發上、床上,對於很多女性用戶並不願意暴露自己的一些隱私而帶來不便;同時,視頻玩法在目前的帶寬下,卡頓有時候還比較嚴重,而且耗費流量(針對非wifi玩家)。從後面的發展看,我們投資的狼人殺目前用戶量、日活一直排在行業第一,我們的判斷是對的。但將來,並不排除產品會不斷更新,推出視頻等新的玩法。
其四,狼人殺app的盈利模式很清楚,這里就不詳述,大家可以自己下載我們的狼人殺app研究,請認準前面圖里面的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