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和中國互聯網的愛恨情仇 鄒玲nancy
http://xueqiu.com/1051674281/28921066這是我最近寫的關於紅杉中國的有趣故事。最近兩天最火的一個男人,大家應該都看到了,就是創辦了貝寶、spacex和特斯拉三家公司的「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硅谷傳奇風投公司紅杉美國是馬斯克的投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紅杉中國其實也跟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興起和衰落有直接關係,下面這個故事,就是講述中國互聯網公司歷史上最著名的失敗和成功,是怎麼跟紅杉發生關聯的。
將時鐘調回9年前,剛剛獲得了投資的周鴻禕去紅杉中國辦公室開會。「隔壁是幾個做校園網絡的創業者,你去看一看怎麼樣。」應沈南鵬之請,周鴻禕走進了隔壁的房間。
他看到了幾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帶頭一個,寬腦門大眼睛,一副學生打扮,對他的出現出乎意料地冷淡,「眼睛幾乎就長在了天花板上」,周鴻禕回憶,他所痛恨的「海歸派」的傲慢,就寫在這個年輕人臉上。「這個團隊不行,太牛逼哄哄的了,根本不像是來融資的。」周鴻禕告訴紅杉當時的團隊,「不接地氣。」
那個「眼睛長在天花板上」的創業者,便是當時「校內網」的創始人王興。關於這件事,王興的記憶是這樣的,2005年12月18日,他清楚地記得這個時間,那是正式發佈「校內網」後一個星期。早晨十點,他被一個電話吵醒,讓他們準備去紅杉辦公室「聊一下」。來不及做準備的王興臨時做了個計劃書,卻在出租車上弄丟了,到了辦公室要了一張紙重新手寫。正在他們惴惴不安之際,門開了,一個人探著腦袋看了一看,然後就走了。「事後回想起來,那就是周鴻禕。」王興說,「可能是周鴻禕覺得我們對他沒有像見到明星一樣興奮。」
這一判斷或許只是個小插曲,不過確實紅杉拒絕了這群「傲慢的年輕人」,而是在周鴻禕的建議下,投資了他們的競爭對手——佔座網,但不久慘遭失敗。
有趣的是,類似場景也曾在紅杉美國辦公室上演過。2006年,Facebook創始人,22歲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前來討論他的古怪副業Wirehog。他不僅開會遲到,而且穿著睡褲,這讓美國紅杉的合夥人們感到很惱火。因此,紅杉資本犯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失誤——錯過了扎克伯格。
不過,扎克伯格雖然沒有從紅杉資本融資成功,卻因為最後贏得了加速合夥公司(Accel Partners)的投資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而這筆交易最終為後者帶來了大約300倍的回報,王興採用類似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架構的「校內網」就遠沒有這麼幸運。
遭到紅杉拒絕以後,王興也被所有VC拒絕,校內網最終以很低價格賣給了千橡互動的陳一舟,這就是今天「人人網」的前身。王興與沈南鵬的緣分並沒有斷絕,2010年10月,他創立的美團網獲得了紅杉中國2000萬美元投資。
「在王興當年自己沒有被證明之前,表現出的高傲是很危險的。」周鴻禕說。他現在也是一位天使投資人,曾多次強調一條投資界的金律:「投資就是投人。」
投資者與創業者的關係,總是行走在微妙的平衡木上,下面的故事,就發生在他們之間。
現在,我們先請出在上文中指點江山的周鴻禕,彼時他也在等待資本的青睞。
他與沈南鵬的友誼,是從他離開雅虎中國去IDG投資時開始的。周鴻禕將3721賣給雅虎以後,短暫出任雅虎中國區總裁,後來又離開雅虎去了IDG。因為IDG投資了沈南鵬創立的攜程,周與沈因此而相識。「因為都有創業的經歷,我們之間更多是平輩論交。」有一次,參加完一個人民大會堂的活動以後,周鴻禕和沈南鵬都在冒雨等車,沈南鵬告訴周鴻禕,自己現在開始做投資了,並請求他「無論你做什麼公司,或者投資什麼公司,一定要告訴我」。周鴻禕以為那不過就是客套話而已,隨後幾個月中,沈南鵬幾乎每隔幾天就打來電話,並詢問他進展,「他是一個對賺錢特別有感覺的人」。
2006年1月,紅杉資本向奇虎360投資600萬美元,當時每股50美分,在2006年11月第二輪投資中注資100萬美元,每股66美分。迄今為止,紅杉中國合夥人沈南鵬仍然在360持有9.48%的股份,為第一大機構投資人。按照奇虎今天的股價(截至發稿日,奇虎股價為90.84美元,而紅杉從未減持過奇虎的股票),周鴻禕就是沈南鵬發現的第一個「點石成金」的賽手。
「投資有個簡單的法則,就是投資要投人,其實團隊和人靠譜,方向並不是那麼重要的。」在回憶起當年紅杉對奇虎投資時,周鴻禕對本刊記者如此評價。
最早奇虎選擇的方向是「社區聚合搜索」,這被周鴻禕形容為「搜索2.0」:用戶在論壇BBS問的最多的問題是什麼,把問題與答案找出來,變成一個「問答搜索」,當時外有谷歌,內有百度,沈南鵬其實不知道什麼叫「搜索2.0」,他更多依賴對周鴻禕的瞭解。「我們對搜索2.0將信將疑,但你不得不承認,周鴻禕是一個對產品思考很深的人,就是那種自己就是產品經理的人。」沈南鵬認為在中國,「如果賽道和人一定要選一樣的話,人比賽道重要,一個好的創業者應該會選到一個好的賽道,他會知道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是能夠做大,即使可能第一把選錯了,第二把他也會回到正確的賽道中去。」
奇虎曾多次改道,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早期它除了想過要做「搜索2.0」,還嘗試過另外一個方向,模式類似後來的「大眾點評」。當時周鴻禕想把所有的餐館都連起來,做一個搜索聚合,其中也包括優惠券與打折服務,這個業務聽起來像下一個「點評+團購」,就是將線下消費需求聚合到線上。但在考察了一圈之後,周鴻禕判斷這個方向必然要投入大量線下力量,也需要一家家地談商家服務,於是最終放棄,而沈南鵬與周鴻禕溝通多次以後,對這個方向卻非常感興趣,因為有過攜程「鼠標+水泥」的創業經歷,沈南鵬深知互聯網與大眾消費領域結合產生的巨大能量,周鴻禕放棄的「賽道」,變成沈南鵬的下注對象,沿著這個方向搜索,後來發現了「大眾點評」。
2003年創立「大眾點評」時,張濤已人近中年,在美國呆了十年,讀書-工作-MBA,最終完成回國創業所需的原始積累。最開始,張濤很孤獨。正如周鴻禕的判斷一樣,他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做線下推廣,在互聯網公司和餐飲公司來說,大眾點評都不是同類。2005年web2.0概念風起云湧,張濤需要無數次用PPT向困惑的投資人解釋什麼叫「web2.0」。
沈南鵬和張濤一樣都是上海人,用張濤的話說,「都是一個圈子」。2006年4月,紅杉投資首輪100萬美金投資,成為大眾點評首輪的融資方,並且是唯一一個。這時,紅杉投資已開始有了「賽道」的概念,但更多還是依賴「熟人」資源。
對於一個剛剛創立的新基金來說,依賴於「熟人」圈子投資是一條捷徑。但即使投對了人,怎樣幫助創業者在面臨誘惑和壓力時仍然行駛在正確的「賽道」上最好辦法,或許是和創業者一起「出發」。
2008年奧運會,周鴻禕和沈南鵬搞到了兩張跳水的門票,兩個老男人坐在水立方看台上百無聊賴地看比賽。坐在看台最高處,心事重重的周鴻禕和除了工作沒有任何愛好的沈南鵬看著別人「撲通、撲通」往池子裡跳,沒有心思欣賞比賽,卻在激烈爭辯360的未來。
「我想做免費殺毒。」周鴻禕對沈南鵬說。沈南鵬很驚訝,在周回憶中,他表示強烈的不解。
「現在你賣殺毒軟件還是有收入的,再整一整到兩個億的收入,到兩個億的收入,就能上市了。」沈說。
「但這件事是沒有未來的,可能做到兩個億也沒有未來,殺毒未來就不是一個生意,反正我不來摧毀,也有別人來摧毀。」周鴻禕如是說。
這時,周鴻禕經歷了360創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型,而紅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這一年,360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方向,但已開始在做收費殺毒軟件。「一開始是做社區搜索,但這個概念在B輪融資已經很困難,後來還是失敗了。」沈南鵬回憶。而當時周鴻禕正與金山打一場著名的「免費殺毒」戰役,目標是干掉所有收費的「殺毒」工具。不過周鴻禕還沒有考慮把「免費殺毒」作為360的核心方向,但紅杉中國基金另一位合夥人周逵跑過來跟他說,這個方向很有意思。而周鴻禕回應他說,「這個方向沒什麼商業前途,我就是出口氣,得罪人,也沒什麼商業價值。」
當時周鴻禕已經跟紅杉中國的團隊中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了,他跟計越已是十幾年老相識,每次去上海,周鴻禕都會找計越聊聊對TMT行業的一些看法,聽他講最近投資的項目,而周逵,他起初沒太重視。
「剛開始見周逵的時候,覺得周逵貌不驚人,又總是微笑,感覺是一副老好人的樣子,後來發現他很厲害。」
周鴻禕說:「剛開始見周逵的時候,覺得周逵貌不驚人,又總是微笑,感覺是一副老好人的樣子,後來發現他很厲害。
第一次,周鴻禕沒有理會周逵,第二次,周逵又一次鄭重地跟周鴻禕提出,「這件事,肯定很有前途,是不是應該考慮把它單獨拿出來獨立運作?」這一次,周鴻禕認真想了想,並決定把所有其它方向都放棄了,專心做安全軟件。
跳水看台上討論之後,沈南鵬還是尊重了周鴻禕的意見。2008年7月,周鴻禕宣佈360首推永久免費殺毒軟件,此戰讓360殺毒軟件在後來幾乎壟斷了市場。
如今,「免費」已經成為互聯網非常普及的一個概念,甚至變成第一代互聯網方法論的基石,但沒有紅杉在關鍵時刻的推動,不知老周是否有勇氣邁出這一步。
「投資人最大的挑戰,就是你能否成為創業者中間的一員,或者類似他們的一員。」沈南鵬總結說,「這要求你對產業要有很深的理解。到今天,我們不能說我們比周鴻禕更懂安全,比王興更懂團購,這是瞎扯。」他將企業家比作開車的人,而自己是坐在副駕駛看地圖的,「理解一個公司是幫助一個公司的根本前提,我們會提醒他們哪裡會堵車,哪裡有障礙物,但最終開車的還是他們自己。」
「對於一個VC、PE來講,紅杉根本上的優勢在哪裡,跟公共基金比,跟外面的對沖基金比優勢在哪裡?」沈南鵬自稱,紅杉期限更長,能讓人更長遠的看問題,能夠跟企業家走在一起。「我們一直和企業家說我希望你是百年老店的締造者,當我們今天只有五年的時候,我們怎麼能夠有能力跟人家說百年老店,因為你自己是五年老店,人家是百年老店,當你的基金是12年的時候,其實你跟他之間在利益上的趨同點是非常非常高的。」
在吉姆·戈茨在Facebook收購WhatsApp的交易中,可以很鮮明地看到這一點——投資人如何與企業家建立「最信任的夥伴」關係以及它怎樣發揮作用。「在說服WhatsApp創始人簡·庫姆接受與Facebook的交易中,吉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和企業之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互信,這非常不容易。到今天,紅杉資本是WhatsApp唯一的投資人,他們甚至形成了一種類似『綁定』的關係。」沈南鵬透露說,也正是戈茨最後說服了簡·庫姆,最終同意了該交易,而這為美國紅杉帶來了4000倍的回報。「我們正在學習建立跟企業家的這種互動和關係,讓他們信服紅杉是最好的一個夥伴。」
怎麼讓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建立信任?最重要的一個基礎是,「你必須理解它,你得用創業者語言和他們交流。」沈南鵬說。
早期投資唯品會時,唯品會並不像現在這樣廣受關注,反而因為土氣的頁面和被稱之為「清理下水道」的商業模式讓大部分投資人不看好。其創始人沈亞認為,紅杉真正懂「唯品會」。當時,唯品會並不像傳統電商網站一樣設置搜索頁面,這一點也經常被投資人拿來質疑,但發掘了唯品會項目的紅杉中國董事總經理劉星從一開始就沒有問,他很快理解了唯品會的商業模式。「今天我還經常碰到一些投資人問我為什麼唯品會不設搜索,我們都是當笑話聽的。」沈亞笑言。
沈亞第一次跟紅杉接觸時,開出的價格紅杉認為「太貴了」,遂拒絕。幾個月後,劉星聽說DCM接受了他們的報價。「不行,那我們得再談談。」
他立刻趕往廣州,與沈亞敲定了第一輪融資的方案,2010年11月,紅杉和DCM共同向唯品會投資2000萬美元,時隔一年後,紅杉向唯品會追加了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唯品會估值就達到了5億美金,而這在大部分VC看來已經非常貴了,「第二輪我們估值更高,他們繼續追,不讓任何一家進來,我覺得他們當年就是說也看好這個苗子,對他來講一定會賺錢。」沈亞告訴《中國企業家》雜誌。
類似擦肩而過後再次牽手的例子還有幾樁,2008到2009年本來紅杉可以以極低價格進入京東商城,但他們沒有進入。雖然那時他們早已開始在電商佈局,卻沒發掘到這匹最大黑馬。但紅杉懂得「及時修正」,2011年紅杉資本聯合DST等四家基金,向京東商城注資約10億美元,雖然這個價格比之前的機會昂貴了許多。
另有一個案例是紅杉中國對500彩票網的投資。一位投資行業人士透露,在成立紅杉中國前,沈南鵬曾以個人名義投資過500彩票網,但後來與IDG一起全部退出了。當時,沈以3000萬的價格賣掉了自己持有的10%的股份。然而在500彩票網上市前夜,紅杉又花費比當年高3倍的價格投資了500彩票網。如今500彩票網已經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及時追回」的紅杉資本仍然大賺。
2012年3月,創立僅三年多的唯品會赴美上市,創造了電商網站最快上市紀錄。一開始,沈亞並不願意這麼早上市,而紅杉認為上市能夠幫唯品會迅速在供應商和顧客中間建立品牌,說服了沈亞。事實證明,這是對的,雖然他們低估了「大勢」。
「路演以後,我們發現市場遠遠不如我們所預判的受歡迎。」劉星說。紅杉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劉星在路演當天飛去紐約,早上七點鐘的航班,大概四點鐘他還在電話上,跟一個潛在購買者通電話,說服他購買唯品會。唯品會IPO當天便破發,被媒體稱之為「流血上市」,而紅杉則為了力挺唯品會股價,聯合唯品會另外一個投資方DCM共同追加了2000萬美元融資。
劉星印象最深刻的,是看著唯品會上市時股價「飛流直下 」,但同時接到了很多唯品會供應商發來的祝賀短信,簡直「熱淚盈眶」
劉星後來發現,雖然當時唯品會股價表現不好讓他倍感失落,但作為第一家電商上市公司,在品牌效應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員工和供應商不知道什麼叫『流血上市』。」劉星印象最深刻的,是看著唯品會上市時股價「飛流直下」,但同時接到了很多唯品會供應商發來的祝賀短信,簡直「熱淚盈眶」。
讓創業者信任投資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經接受過紅杉投資的博雅互動創始人張偉,在對《中國企業家》的採訪中直言不諱地表示,「在中國投資人大部分被創業者視為銀行,除了錢,他們並不想從你這兒獲得別的,但作為創業者,你拿那筆錢只是一個手段,真正目的是要看背後有什麼資源。」
沈南鵬曾經思考過,「幫助一個企業和不幫助一個企業中間,投完與企業一起花時間和坐等收益中間,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差別?」他拿這個問題去請教過美國紅杉時,對方回答,「你可能不會產生50%的差別,但你至少能產生20%到30%的差別。」
而紅杉對於創業者「30%」增值體現在哪裡?周逵認為,主要是幫忙找人、優化企業管理機制和如何衝刺IPO。紅杉內部有一個3人獵頭團隊,專門幫助紅杉被投企業尋找高管,尤其是CFO。類似例子比比皆是,唯品會、樂蜂網和鄉村基的CFO都是紅杉幫忙找來的。
「企業初創期往往特別節省,他們甚至捨不得花100萬獵頭費去找一個合適的高管。」沈南鵬說,而此時紅杉便會提供協助。比如在唯品會,劉星參與了所有VP級別以上高管的面試,甚至一個職位會面試好幾個人,同一個人面試多輪。擔任唯品會董事期間,他每個月都要飛往廣州參加經營會議,還不包括面試和董事會」。甚至有時候,還要幫忙空降兵融入到企業當中。
博雅互動創始人張偉對《中國企業家》透露,因為紅杉資本加入,並且一開始就以上市公司要求去約束公司的經營流程,「整個公司的IPO進程提早了至少半年。」在紅杉進來以後,博雅也創造了一個高增長奇蹟,2010年張偉與紅杉第一次接觸時,估值不過才300萬美元,紅杉投資100萬美元。2013年11月,博雅互動登陸港交所,此前公開發售部分獲得超額認購831倍,凍結資金860億港元,成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上的「新股王」,目前市值約74億港元。但如果不是紅杉堅持,博雅上市窗口起碼要推後半年,「預計CFO也得要晚一年才請,但他們進來以後就立刻幫我找到了CFO,大大加速了IPO的進程。」張偉也因此從「屌絲」躋身「十億富豪」俱樂部。
在紅杉的投資項目中,最受爭議的便是「麥考林」。一是因為麥考林是紅杉中國基金第一個控股收購(buy-out,即買斷式收購)項目。而在其它投資項目中,紅杉中國大多是小股東。二是麥考林上市後不久便遭遇集體訴訟,股價大跌近六成。「麥考林的項目是因為紅杉可能有點急於求成,所以拔苗助長了。」一位紅杉投資企業的CFO如此評價。
而在談到麥考林的項目時,沈南鵬也首次做出了回應,「麥考林是我們看到它有一條產品線叫目錄營銷,我們認為目錄營銷產生了很好的客戶基礎。那麼這樣一家公司是不是轉型做電商會比別人來得更加成功?何況我們在美國、德國看到了這樣的案例。這個轉型的故事最後沒有成功,但我們起碼應該去嘗試。」
雖然麥考林這個項目沒取得預期的成功,但是,「投資人很難不去犯錯」。沈南鵬感慨道,「我們跟美國紅杉的團隊交流,說我們投了20個項目,只有一個失誤,他們會大驚失色,並認為你沒有冒足夠大的風險。」
剛剛搬遷完兩個月的美團新辦公室顯得凌亂而充滿活力,在辦公室隨處可見的液晶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美團的交易額和註冊用戶數,以及每天不同時段成交量的變化趨勢。王興和美團的所有高管一樣,沒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甚至連個玻璃隔斷都沒有,他就坐在最靠裡面的角落裡,淹沒在人群之中。
「足足四年,距離我們與紅杉的第一次見面,到最終拿到融資。」王興說,在美團上線十天左右,他就接到了來自紅杉的電話。「我做了三個公司,紅杉都有接觸,這已經是和紅杉的第三次見面。」這次跟美團見面的是紅杉資本的另一合夥人孫謙。而在沈南鵬記憶中,這一次見到的王興與第一次相比已脫胎換骨。
「不是所有人第二次創業一定能夠成功,但是有一些人能夠從這個當中學到很多東西。而他顯然收穫很多。」沈南鵬在採訪中特意提起王興在最近一次採訪中的觀點——當所有數據放在大家面前時其實大家失誤率是不會那麼高。「這也是投資的準則。」沈南鵬說。
坐在我們對面的王興,在經歷過兩次創業失敗後,傲氣消失,或者說隱藏了,流露出的是冷靜與自省。「前兩次紅杉沒有投我們,確實有我們做的不好的地方。」
紅杉中國也和被投企業一起在進化。「紅杉基金現在已經不止是單單一個基金了,它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一個平台。」華興資本包凡認為,「從最早期項目到晚期項目,他們基本上都做。尤其是早期項目源上,他們也有很多合作夥伴。在下游整個投行這個圈子裡面,也有很多跟他合作很緊密的合作夥伴。」
假如梳理紅杉這兩年的投資案例,你會發現,與之前單兵作戰不同,紅杉中國基金像串起項鏈上的珍珠一樣,將這些「BAT」三巨頭以外的公司,打造成一支彪悍而精準的奇兵。「在未來互聯網甚至包括整個新經濟領域發生什麼事情,紅杉作為一個平台,肯定會分很大的一杯羹在裡頭。」包凡評價道。
紅杉搭建了一個「企業和企業間的合作平台」,比如每年被投企業CEO聚會,和TMT行業大會,被投資企業CEO們都會尋找未來潛在合作機會。最近樂蜂和唯品會的合作,就是沈亞和李靜在CEO年會上認識的。
在投資的公司越來越多以後,紅杉可以開始做更多的「排列組合」。紅杉最近投資的「中通速遞」等三家物流公司,就可能會跟它投資的金融類的公司合作。最近,易居宣佈將聯手新浪、紅杉資本及云鋒基金,成立一家專業從事「有抵押(房產抵押)」的金融服務公司,可從側面反映出紅杉整合資源的思路。
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是,紅杉中國能否投出下一個「Google」,或者下一個「Facebook」。「谷歌之所以強大,不是因為紅杉投資了他們,而紅杉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能投進去谷歌。」第四次創業的王興依然認為,「創業者才是更重要的那個。」
德俄關系到了最危險關頭:普京和默克爾的愛恨情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770

在共產主義東德長大的默克爾對普京的蘇維埃歷史知之甚深,而克格勃出身,曾在德工作多年的普京對默克爾的民主德國同樣了解。
但這種個人層面的熟悉並無法阻止德俄兩國的關系降至冷戰後的冰點。上個月,默克爾在馬航MH17墜機後轉而支持歐盟對俄羅斯進行強硬制裁,意味著柏林和莫斯科長達數十年的合作關系從此終結。正如德國雜誌《明鏡》所說:“MH17的墜毀同時也是德俄關系的墜毀。”
歐盟委員會外事關系的資深成員Jesef Janning評論說:“這對柏林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兩國關系將開啟一段新的時代。”
在此次危機中,德國史無前例地扮演者領軍的角色。在過去六個月中,默克爾與普京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電話聯系,兩人至少通了30次電話。
二戰後,德國一直在國際政治事務中保持低調。但隨著其經濟實力的增長,德國在過去25年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斷上升。在此前的南斯拉夫和阿富汗戰爭中,主導權一直掌握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盟友手中。
但這一次,鑒於其與俄羅斯長期以來的政治紐帶和廣泛的經濟關系,柏林成為西方處理烏克蘭事件的主導者。
在此次烏克蘭事件中,默克爾喜歡采用歐元區內部慣用的協商方式。盡管她私下里向奧巴馬抱怨普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在公開場合,她還是盡可能地維護德國的利益,確保西方的回應不被美國所主宰,因為她害怕那樣會加劇沖突。
在過去的幾次制裁中,默克爾不斷地表示協商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即便在MH17墜毀之後,她仍然表示:“這些時間再次向我們表明,我們需要通過政治的解決問題。”
默克爾本可以一直走中間路線,盡力利用德國的影響力,在美國、波蘭和英國等鷹派和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鴿派之間尋求平衡。
但MH17的墜機事件讓她陷入了困境。該事件不僅震驚了世界,也震驚了德國。親俄武裝事故現場抽煙、甚至搶劫屍體的行為讓公眾的輿論非常憤怒。於是,德國和歐盟在對俄羅斯實施強硬制裁上達成了共識。
不過,這種共識可能不會維持太久。歐盟內部對具體的執行上存在分歧,比如許多德國人就抱怨說,法國與俄羅斯的12億歐元的軍艦合同依然有效。
自冷戰期間推出“東方政策”以來,德國就一直是俄羅斯在西方國家中最親密的朋友。德國領導人始終和克里姆林宮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並修建了大量的天然氣管線。德國的外交官們總是對這一政策津津樂道,尤其是該政策促成了最後兩德的輕松統一。
與俄羅斯的緊密關系為德國帶來了商業利益。德國成了西方國家中對俄羅斯最大的出口國,該國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以來俄羅斯供應。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曾力挺Nordstream管道建設,該管道是俄羅斯Gazprom天然氣公司穿越波羅的海的一條頗具爭議的管道。2005年卸任之後,施羅德成了Nordstream管道的總裁。今年他在聖彼得堡舉辦了奢華的70歲宴會,主辦方就是Gazprom,普京也親自出席。
華爾街見聞曾在《德俄關系的縮影:默克爾已經11天不理普京了》一文中提到,過去幾年來,默克爾和普京都一直致力於改善兩國的關系。默克爾是一個務實的總理,她並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對普京冷眼相待,這是人們對她的誤解。默克爾新政府去年底的通過的一項合作協議呼籲“與俄羅斯保持對話和廣泛合作”, 並強調“歐洲的安全是與俄羅斯一起,而不是與之對抗”。
普京的魅力攻勢始於2001年,他上臺後的第二年就在德國議會發表演講。他操著在克格勃時期學到的流利德語,贏得了一陣陣掌聲和歡呼。
莫斯科親克里姆林宮電臺評論員Sergei Dorenko表示,普京對德國的態度在很多方面都和俄國沙皇很像:向德國學習現代化經濟、管理和技術。相比之下,和美國的關系就無關緊要了。
但自2012年再次當選以來,普京此前與西方合作的意願被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所取代。普京如今的首要任務,是重振莫斯科對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前蘇聯國家的影響力。
隨著此次危機的不斷加重,德國的合作意願也逐漸消退,對俄羅斯的不信任也在加深。歐盟智囊機構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CFR)的Janning表示:“支持俄羅斯的人幾乎已經無話可說了。”
在被問及柏林是否有可能修複與俄羅斯的關系式,默克爾基民盟的外交政策發言人Philipp Missfelder表示:“是的,但前提是莫斯科要先改變其政策。”
德國企業的處境也很為難。最開始,各大公司領導人都遊說政府不要進行嚴厲制裁。為德國公司代言東歐利益的遊說組織東部委員會表示,制裁俄羅斯將導致德國損失2.5萬個就業崗位。但在MH17事件之後,該委員會的反對立場開始有所軟化。
當然,從歐洲內部而言,這一次的沖突加強了德國的領導地位。英國智庫歐洲改革中心主任Charles Grant表示,歐債危機期間,德國是歐盟經濟政策上毋庸置疑的領袖,但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英、法依然能與其平起平坐。但在烏克蘭危機中,德國已經坐穩了頭把交椅。
對於美國來說,烏克蘭危機爆發正值斯諾登曝光美國“竊聽門”,德國人對於美國竊聽默克爾電話而憤怒不已。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微機上采取聯合一致的立場。在德國人看來,這是加強與美國聯盟的一個機會,默克爾上個月表示,與美國“保持緊密合作非常重要”,比如在伊朗等國際問題上。
不過,如今的西方聯盟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動輒訴諸武力。此次烏克蘭危機中,經濟制裁成了西方的主要手段。而且與美國一貫的強硬態度不同,德國一直采取“小心翼翼的”外交政策。
盡管普京在墜機事件中的表現讓默克爾很失望,但默克爾依然沒有放棄。兩天前,就在俄羅斯陳兵邊境,北約擔心烏克蘭可能遭到入侵的時候,默克爾與普京再度通了電話,就烏克蘭局勢做了溝通。這次對話後,俄羅斯昨天宣布軍事演習結束,主動緩解緊張局面,不能不說默克爾的策略起到了一定效果。
此次烏克蘭事件或許是個試金石,默克爾這種小心翼翼,穿梭於各方之間尋求平衡的外交策略對於普京是否能成功,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本文內容整理自英國《金融時報》文章《German diplomacy: Dominant by default》及華爾街見聞文章《德俄關系的縮影:默克爾已經11天不理普京了》)
基金恩怨情仇考(1):投資圈里的基友關系和生態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11/155121.shtml
導讀 : 越是早期的基金,越獨立;越是晚期的基金,越需要跟投或者合投。
股權投資作為一個行業,快二十年前在中國出現並迅速系統性得發展。根據IT桔子的記錄,最早的一筆股權投資是IDG在1999年6月參與搜房的A輪投資。基金雖然是凝結了一堆高度聰明人的組織,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各基金之間難免像人或者團體一樣,形成複雜的社會關系。這些社會關系里面,註定有交易,買賣和合投。註定有競爭,為了項目撕逼不止。註定有繁衍,從老基金離開創立新基金。註定有基情,聯袂而走紅毯……
投資圈號稱“貴圈”,向來封閉,於是這些恩怨情仇只能在坊間小範圍流傳,從來沒人做科學而理性的研究。然而考慮到投資圈實在和人類社會太像了,組織、關系、網絡等等核心元素完全具備。於是按捺不住沖動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Network Graphing等等)來剖析這個行業。
其實這種研究方法可以運用到各類組織,比如:恐怖組織、政黨組織。但是考慮到又有數據又得罪得起的組織,只能先拿基金開刀了。
以下部分將是枯燥的研究數據及研究方法介紹,為了防止大家都跑了,先上圖。各種細節大家移步到(文圖|數據報告制作專家)自行把玩,這個鏈接是動態做出的網頁,方便大家隨時查看任何基金和其他基金的互動關系。

1、基礎數據
通過爬蟲獲取IT桔子和36Kr公布的所有從1999年開始到2015年4月所有的股權投資案例,包括:時間、被投企業、投資金額和參與基金等等。
2、研究方法及基本模型
使用Network Graphing及關系矩陣的算法,研究各個基金之間的兩兩關系。
任意一個基金作為元素,以投資次數作為狀態函數。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元素的函數可以加入投資金額作為變量。在此次研究中共有1,328支基金,剔除所有投資次數小於10次的基金,剩下274支基金。
任意兩個基金在同一個公司的聯合投資(co-invest)的次數,作為函數。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元素間的關系,可以更複雜得考慮:在同一個公司上的投資是Co-invest,還是Follow,還是Lead等不同的三種關系。
目前的函數設置:
f(x,x) = 基金x的投資次數
f(x,y) = f(y,x) = 基金x和基金y在同一項目的同一輪合投的次數
未來的函數設置:
考慮投資的先後關系,金額等等。
介意時間和篇幅有限,本期只討論用投資次數和聯合投資次數作為變量的情況。下幾期會加入更多緯度的考量。
3、研究目的
美國的數據工作者及一些學者,曾利用Network的一些算法剖析恐怖組織的內部結構,找出幕後人物和關鍵節點。本系列也試圖畫出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的網絡結構圖,嘗試:
找出整個行業的關鍵“人物”找出一些隱秘的關系找出配對的好基友找出團結緊密的幫派分析投資風格……(總之,用處很多)
4、結果
根據上面的關系圖,很容易發現的基友關系及生態鏈(黃色線為1-10次共同投資,紅色線為10-15次共同投資,藍色線為大於15次共同投資)。其實信息和內幕非常多,大家可以自行玩耍和解析。我只能很淺地來解釋部分如下。
“險峰-真格-經緯-紅杉”四大基金構成的鐵矩陣,清晰的藍線構成了矩形的四條邊,以及圍繞這個鐵矩陣的若幹基金,比如斯坦福裙帶關系引入了DCM、BAI、創新工場和金沙江等的緊密合作。
“IDG-晨興”構成的盟友,以及圍繞這對盟友關系的小夥伴們。有和IDG走得很近的,包括:高榕(創始人來自於IDG,看來和老東家的利益關系處理得不錯)、GGV、北極光、啟明、華創等等。也有和晨興走得很近的,包括:小米、順為等,大概都是因為雷軍的各種關系。
“BAT+高瓴+新天域+淡馬錫+DST+Tiger”大玩家生態群,這些都是口袋深厚的超級大玩家,幾乎和所有的中早期合作,但從不固定在某幾家,幾乎是遍地撒網。他們之間合作並不多,但是因為交叉投資的關系,“DST-騰訊”以及“Hillhouse-騰訊”的關系更加緊密。大玩家里面,相對而言騰訊玩得最開,和許多基金和公司戰投(比如:摯信以及京東等)都有非常良好的合作關系,中間的持股關系和高層私交功不可沒。同時,“高瓴-紅杉”的關系很密切,或許和兩位大佬之間共同的耶魯血緣有關。
孤獨的好基友系列:英諾-北軟,華映-825新媒體,梅花-安芙蘭,梅花-明勢(基金的創始合夥人暗藏中學校友關系等等),他們兩兩配對來往緊密,和他人關系不多,靜靜地做美男子。
將一些多余的線條簡化後(剔除合投次數小於5的關系線條),關系圖如下。

以上是基於Networking的觀察,以下是一些基於矩陣的統計。
以下圖表使用平均跟投頻率作為指標,分別列出最依賴跟投和最不依賴跟投的基金排行榜。
平均跟投頻率為n(x),為基金x參與的投資中跟投的總次數與總投資次數的比值。
即

結論比較直接:越是早期的基金,越獨立;越是晚期的基金,越需要跟投或者合投(包括:前幾輪基金在新一輪中的追投)。但是如果按基金的早中晚期來分別排行,這個榜單就會更有價值,就能看出基金的各種風格。


以下圖表使用貢獻指數C(x)作為指標,來衡量對行業貢獻最大的基金。該值越大,證明該基金在其他基金的投資事業中越重要。
貢獻指數C(x),為基金x的合投項目占其他基金總項目的份額%的均值。
則


(未完待續,用數據能挖出的內幕太多,估計要寫上好多期)
註1:所有的數據及原始圖表請到http://wentu.io/publish#a10a8868bb0df890,密碼請關註“數據冰山”的微信公眾號之後,發送“密碼”即可獲得。
微信公眾號:數據冰山
知乎專欄:數據冰山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數據冰山,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陳法蓉 梁佩瑚 爆27年恩怨 朱潔儀再揭港姐情仇
1 :
GS(14)@2016-10-05 05:32:092016-09-21 EW
近日港姐新聞仲好睇過無綫的連續劇!
繼今屆冠軍馮盈盈於網上爆粗,上屆冠軍麥明詩與男友林作鬧分手後,連幾位二十多年前的港姐亦忽然被翻舊帳!
話說89年港姐季軍梁佩瑚,早前大爆同屆冠軍陳法蓉係大話精,引發陳法蓉與好姊妹蔡少芬及洪欣接連「開火」反擊。
日前一位前港姐再向本刊爆料,指當年陳、梁還發生爭衫事件,又指亞軍朱潔儀和「最上鏡小姐」翁慧德亦「唔妥」陳法蓉。本刊致電朱潔儀查詢,她直指當年佳麗間常明爭暗鬥,還大爆曾遭佳麗陷害。
一班女人齊齊爆seed,恩怨情仇真人騷,真係成地都係花生殼呀!
與梁佩瑚玩撞衫
梁佩瑚早前接受有線電視訪問,大爆27年前同屆港姐冠軍陳法蓉,在參選港姐期間,曾私下替雜誌影相,被揭犯下港姐規條後,先講大話掩飾,繼而扮委屈落淚。
訪問播出後,引起軒然大波,被指是大話精的陳法蓉先在微博還擊,指有人「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天下本無事,奈何多庸人自擾。唉‥‥‥」其好姊妹洪欣亦po文力撐:「這種人,是活得太無聊,想借別人來宣傳自己吧。」陳的另一位好姊妹蔡少芬也po文說:「四個字,不知所謂!」幾位平時謹言慎行的女人,在網上你一言、我一語,隔空開火。
本刊獲一位前港姐爆料,指陳法蓉與梁佩瑚多年來一直有心病,當年一次「撞衫」事件,更令二人積怨加深。「佢哋當年已經唔係咁啱key㗎啦,阿Bel﹙梁佩瑚暱稱﹚心直口快,有嗰句講嗰句,阿Mon﹙陳法蓉暱稱﹚就好勝,乜都鍾意鬥。有次阿Bel着咗條紅色裙出嚟,阿Mon見到猛讚靚,點知阿Mon之後去日本買咗條一色一樣嘅裙,仲要着住出席公開活動,阿Bel知道後咪嬲爆囉!」
與翁慧德面左左
這位前港姐繼續爆料,指除了梁佩瑚公開「唔妥」陳法蓉,同屆的最上鏡小姐翁慧德和亞軍朱潔儀亦與陳法蓉不咬弦。「阿Mon係冠軍,好自然有種氣焰,Wanda﹙翁慧德洋名﹚都頂佢唔順,兩人喺鏡頭前可以笑晒口,好似好friend咁,但鏡頭後就馬上黑面。阿Mon同Donna(朱潔儀洋名)嘅關係亦唔好得去邊,佢哋兩個當選後,被分派到劇組,90年Donna同萬梓良、周海媚等拍攝台慶劇《笑傲在明天》,據知阿Mon知道後,曾經打電話畀Donna,話係自己冇時間接拍,個角色先『彈』咗畀Donna,Donna只係執佢二攤演出,激到Donna紮紮跳。
「仲有單㗎,話說阿Mon同Donna都有髮型贊助,有次Donna 搵髮型師Mark Kim剪頭髮,點知阿Mon收到風又打畀Donna,話:『你(朱潔儀)呢啲乖乖女唔啱佢(Mark Kim)』,Donna一頭霧水,最後發現原來阿Mon鍾意Mark Kim,驚Donna同佢爭。」
朱潔儀被勸退選
本刊致電朱潔儀求證,她只淡淡的說:「嘩!都過咗咁多年,邊記得咁清楚,況且我都唔係記仇嘅人。」但她就自爆參選期間曾遭其他佳麗欺負。
「參加選美活動,預咗佳麗之間會互相競爭,同埋有是非。不過有啲佳麗嘅行為好過份,記得入咗決賽,有幾個佳麗打畀我,話三甲一早內定晒,勸我退選,無謂嘥時間,我梗係唔信啦!又有次喺綵排期間嘅休息時間,有個佳麗食食吓煙,突然叫我幫佢揸住支煙喎,好彩我冇接咋,轉個頭啲評判就出現喺我哋面前,如果我幫佢揸住支煙,真係水洗都唔清呀!不過,所有嘢已成過去,大家既然有緣相識,與其嗌交,不如得閒坐低飲吓茶好過啦!」
本刊亦曾就以上傳聞聯絡陳法蓉和梁佩瑚,陳法蓉助手表示不會再就事件回應,而梁佩瑚則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各自各精采
89年港姐在27年後,人氣突然回升,其實多年來各人都不時有現身社交圈派對,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天地。
冠軍 陳法蓉49歲
曾與倪震、許晉亨及商人朱明拍拖的她,感情依然未有着落,今年七月卸任慧妍雅集會長一職,到西藏拉薩拍攝電影《駐藏大臣》。
亞軍 朱潔儀49歲
仍是單身的她,水墨油畫樣樣皆精,又不時應邀到各地參與畫展,多年來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和社交圈派對,生活悠閒。
季軍 梁佩瑚46歲
當年星路平平,直到2001年轉型做才女,推出超過50本著作。今年四月突然在三亞閃電下嫁蒙古商人郭雲飛,成為人妻。
撰文☆名人組 設計☆蔡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