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恐怖的半新股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028889
  滿以為去年十月起證監會收緊了對上市保薦人的監管之後,新股的質素應該有所改善,卻原來情況似乎沒有好轉,半新股又再頻頻出事。

  雲遊(484)上市不足半年,即交出一份全年虧損4.69億元的成績表;上市約兩個月的首隻夜場股MAGNUM(2080)亦發出了盈警;另一同期上市的老恆和(2226)更慘,竟被指造假而要暫時停牌,整個半新股市場頓時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難怪今年首季上市的新股,有八成要跌破上市價了。

  原來,今年至今上市超額認購倍數越多的,表現反而越差勁;超額認購3559倍的夜場股MAGNUM昨天收1.05元,較之其上市價的1.5元低了30%,較之其上市之後最高價的3.21元更低了67.2%;

  超額認購2188倍的惠生(1340)昨天收1.77元,較之其上市價的2.05元低了13%,較之其上市之後最高價的2.32元則低了23.7%,殺傷力較之MAGNUM為少;

  超額認購1126倍的米格(1247)更慘,昨天收1.53元,較之其上市價的2.28元低了33%,較之其上市之後的最高價的3.46元更低了55.8%;

  至於超額1045倍的老恆和昨天收7.68元,雖然較之其上市價的7.15元仍然有7.4%的進賬,可是在被指造假的謠言困擾之下昨天暫時停了牌,日後復牌之後的股價表現確是難以預料。

  自去年十月至今,共有八十多隻新股爭相上市,當中至少有三十五隻已經跌破上市價,佔比高逾40%,到底還有多少沙沙石石夾於其間呢?看來在選擇投資於這些近半年來才上市的半新股真的是要步步為營,以免踩中地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1

說史140423強權侵略與恐怖主義 (2之1)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4/23/%E8%AA%AA%E5%8F%B2140423%E5%BC%B7%E6%AC%8A%E4%BE%B5%E7%95%A5%E8%88%87%E6%81%90%E6%80%96%E4%B8%BB%E7%BE%A9-2%E4%B9%8B1/

說史140423

強權侵略與恐怖主義 (上篇)

—- 沙巴、蘇祿、摩洛蘭、菲律賓和 馬來西亞的各自表述

朝日執筆

 

菲律賓地區由於地形分散、島嶼眾多,所以自古以來都不是一個統一政權。 今天的菲律賓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超過八十個民族。 而且,與我泱泱中華不同,俗稱「菲律賓語」的「他加祿語Tagalog」(嚴格來說,兩者並不完全等價,其關係約莫相當於我國的「普通話」和「北京話」)雖號稱第一大語言,但以之為母語的國民,大約只有全國人口的三成。 分離主義向來是多民族國家的一大困擾,雖然有八成國民信奉的天主教可以作為某種形式的維繫,但這種維繫對於非天主教徒,特別是同樣信奉「一神教」的穆斯林,顯然就不太有效了。

本年四月二日晚,一名中國籍女遊客及一名菲律賓籍女侍應生在馬來西亞 沙巴州,被七名武裝分子脅持擄走,犯案者據說是著名的「恐怖組織」—- 來自南菲律賓的「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 各位大概還記得去年底十一月,有一對台灣夫婦也同樣遇到據說也是阿布沙耶夫的襲擊,男的被殺,女的被劫走(她還是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周美菁的同班同學)。 地點也是馬來西亞的沙巴州。

相對上面的兩碟小菜,阿布沙耶夫之前吃的「茶飯」更大。 2000年他們將二十一名來自德法馬菲等多國的遊客,從沙巴的 巴丹島脅持到菲律賓,並在4月18日菲律賓總統 埃斯特拉達生日的那天,將兩名菲律賓人質的頭顱砍下,以作「贈慶」。

上述的各次事件都發生在沙巴,這當然不是一個巧合。 早幾天 朝日看某「是是但但」的電視台新聞時,報道似乎也注意到「沙巴」這個關鍵詞, 特別說明「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對沙巴存在主權爭議」,幾句後則將「阿布沙耶夫」形容為「激進民族主義恐怖分子」。 這報道實在令人震驚— 我指的是其「是但」的程度!不知是真心誤會抑或無意誤導,反正報道就讓人認為「阿布沙耶夫」是為了從馬來西亞手取回屬於菲律賓的「神聖領土」,因而多次發動恐襲— 這當然是錯誤的!

事實是「阿布沙耶夫」固然是「激進民族主義者」,他們不同意馬來西亞對沙巴的主權,也是事實。不過,他們同時也不認為沙巴是菲律賓的領土。因為沙巴,以及整個菲律賓的南部,都是屬於「摩洛人」的!

 

這個故事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講起了。話說唐朝與西亞開通了「海上絲路」,阿拉伯人東來中土絡繹不絕。 東南亞是其必經之地,於是在今日印支半島及南洋諸島就逐漸興起了不少商業重鎮。 人口聚居自然形成聚落和王國,在阿拉伯商人的影響下,這些地區相繼出現了伊斯蘭化的政權。

參照中國史書記載,洪武二十三年(AD1390),一支信奉伊斯蘭教的 蘇門答臘移民(今天我們稱此族群為「米蘭加保人Minangkabau」或「巴東人Padang」)在以今日菲律賓西南部 蘇祿群島為中心的地區,建立了「蘇祿蘇丹國」。

明成祖遣 鄭和下西洋威鎮萬邦,永樂十五年(1417)蘇祿東王聯同另外二王及其親屬朝覲天朝,並得以晉見永樂大帝。 一行人在中土勾留數年,好食好住,樂不思蜀,最後東王在返國途中病逝中土。 成祖命將蘇祿東王以親王禮葬於山東德州,並派人護送其長子回國繼承蘇丹王位,而其餘諸子及隨扈則從此定居中國,是為今日山東德州回民族群的源起。

卻說這個蘇祿國得到大明冊封,國勢日盛,不久即將今日菲律賓南半部納入其控制之中。 1658蘇祿蘇丹派兵西進協助 汶萊蘇丹國「平定內亂」,汶萊蘇丹遂割讓沙巴及婆羅洲東北部以為「謝禮」。 蘇祿國勢到達頂峰,領有今日的蘇祿群島和今日菲律賓的西南地區外,兼有巴拉望島、沙巴及砂撈越,將整個「蘇祿海」變成內湖。

不過,蘇祿並未能將勢力伸向東北,即今日的菲律賓「本土」,因為那裏早已另有強權。 早於永樂三年(1405),鄭和下西洋巡經「南琉球」(即今日的菲律賓),奉成祖詔封當地華裔領袖 許柴佬(福建晉江人)為呂宋總督,總攬該地軍政大權,並任職長達二十年之久。 由於有大明的背書,許氏政權成為區域強權,即使明朝在「第七艦隊」之後沒有再派「天國上使」巡海,此政權仍保有相當勢力。

至於南部的地區,阿拉伯商人 薩伊德早在1450已在今日的「棉蘭老島Mindanao」一帶建立起穆斯林政權,及後又派生出多個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蘇丹國。 除此以外,還有立足 爪哇的跨域強權「滿者伯夷Madjapahit」,手臂亦足以伸到菲律賓。是故蘇祿國勢雖說是「史上頂峰」,但其實也不過是自保有餘,稱霸不足。

 

歐洲人的到來改變了菲律賓群島的格局。 麥哲倫在環繞地球的航行中經過這裏,結果死於與土著的衝突之中。 西班牙人則於十六世紀已經「發現」此地,並以當時的王子「菲利浦Filip」親王(即後來的 菲利浦二世)之名,將這一大片島嶼命名為「菲律賓Las Filipinas」。他們覺得深膚色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著(包括整個南島語族群),與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和北非一帶的「摩爾人Moor」極為相似,故稱這些土著為「摩爾人」,後來音轉為「摩洛人Moro」,而他們所在的土地則稱為「摩洛蘭Moroland」(後來專指棉蘭老島和蘇祿)。

西班牙人在1565佔領 宿霧,1571北上佔領 呂宋島,並建立 馬尼拉城。1595西班牙宣佈馬尼拉為菲律賓的「首都」,正式開始殖民統治。*** 不過,當時他們控制的區域其實只包括 呂宋和「米沙鄢群島(米沙鄢語:Kabisay-an)」,或譯為「維薩亞斯群島(英語:Visayas)」,而不包括棉蘭老島和蘇祿。(今天的菲律賓分為三大區域,大抵就是北方的呂宋、中部的米沙鄢和南部的棉蘭老。)正如在他們的老家一樣,與穆斯林「摩爾人」南北對峙。

 

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大力宣揚天主教,摧毁土著的伊斯蘭文化。 據記載,馬尼拉地區附近曾建有多座宏偉的清真寺,今日當然都已蕩然無存。 穆斯林在此期間曾爆發多次起義,但均被血腥鎮壓,失敗告終。 最後,中北部的穆斯林或改宗天主教,或被殺害,或被迫遷往南方,天主教成為西班牙控制區內的唯一信仰。

隨著時日推移,西班牙亦不斷試圖將魔爪伸向南方。 面對歐洲人的入侵,棉蘭老和蘇祿的穆斯林政權頑強抵抗,縱然難免不時要向侵略者讓步,但卻一直保持著獨立的國體。 西班牙直到被迫離開菲律賓的那一天,也未能將南部成功納入「菲律賓」的版圖。

為了抵抗西班牙,蘇祿王曾於 雍正四年(1726)入朝謁見世宗皇帝,乾隆十八年(1753)更上《請奉納版圖表文》,希望清廷能將蘇祿的土地、丁戶,全部納入中國版圖,成為中國「自古以來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以求大國庇蔭。 只是當時的乾隆大帝奉行「大陸主義」,未有答允蘇祿老蘇丹的「懇切願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84

說史140429強權侵略與恐怖主義 (2之2)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4/29/%E8%AA%AA%E5%8F%B2140429%E5%BC%B7%E6%AC%8A%E4%BE%B5%E7%95%A5%E8%88%87%E6%81%90%E6%80%96%E4%B8%BB%E7%BE%A9-2%E4%B9%8B2/

說史140429

強權侵略與恐怖主義 (下篇)

—- 沙巴、蘇祿、摩洛蘭、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各自表述

朝日執筆

 

踏入十八世紀,新崛起的「強國人」也來了。 176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欲向 蘇祿蘇丹租島以建貨棧,但最終未能成事。 英國人遂轉而向 汶萊蘇丹索要沙巴西面的 納閩島,再借勢控制沙巴及北婆羅州。 蘇祿蘇丹在感受到英國人強大的同時,心忖既然求助天朝無果,何不靠攏這個新出現的強權?

為行「招虎驅狼」之計,蘇祿蘇丹於1878與英國簽訂了關於沙巴和北婆羅州的協議。不過,老奸巨猾的英國耍了手段,在蘇祿語的文本協議中,使用的是「padjak」一詞,這個字同意兼具「租」、「稅」之意;但在英語文本中,則是蘇祿將北婆羅州「割讓」予英國,英國則向蘇祿蘇丹繳付該地區的「代稅錢」。非常有趣的是這份協議直到今天仍然「生效」—-儘管締約雙方對協議的理解有所不同。

二戰後英國勢力逐步撤出東南亞,沙巴在1963加入 馬來西亞聯邦,自此馬來西亞遵循英國之故事,每年其駐菲律賓大使館都會向蘇祿蘇丹的後裔(雖然已經失去統治權,但這個蘇祿的「無地王族」至今仍然維繫著,就正如韓國的李氏王族一樣。)支付5300令吉(約12,700港元),「蘇祿蘇丹」認為這筆款項是「租金」,但馬方則稱這點錢僅是一種「saguhati(約相當於英語consolation,慰問金?)或「Goodwill」(小小心意?)。

無論是租也好,割也好,反正1878英國就正式控制了沙巴。1885英國和西班牙簽訂了「馬德里議定書Madrid Protocol of 1885」(其實簽署的還有德國,但與本故事關係不大。)按照協議,英國承認西班牙在蘇祿群島的主權,西班牙則放棄沙巴及北婆羅州的權利。三年後,沙巴及北婆羅州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896菲律賓爆發著名的「卡迪普南Katipunan大起義」,革命浪潮風起雲湧,席卷全國,更於1898宣佈獨立,史稱「第一共和」。同年的1898,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失敗。根據雙方在巴黎簽訂的和約,西班牙須退出南美洲及太平洋島嶼,美國以二千萬美元向西班牙買下「菲律賓」的主權。不過 “邪惡的”西班牙人,卻在權利轉讓條約中,把他們從來都沒曾佔領過的摩洛蘭一併劃給美國!

美國人接收菲律賓後,迅速平定呂宋的局面,但拿著「地契」的他們,經過多番戰鬥,始終還是沒能佔領南部地區。美國人無奈最後只能與南部的穆斯林簽訂條約,摩洛人承認美國對該地的「主權」,而美國則承諾不踏足南方,讓摩洛人在南方實行「自治」,「主權換治權」。

當然,美國人這個所謂的協議,不過是「權宜之計」,只是在尋找吞併南方的機會。他們煽動不同土著族群的內訌,此之謂「以夷制夷」,向來是殖民統治者的慣常手段。

1903已經站穩陣腳的美國,以其當年「西部大開發」的理念,頒布《菲律賓土地法》,宣稱南部不在美國控制的地區為「非法土地」,規定北方的「美國屬土公民」(天主教徒)搬入南部,即可佔有十六公頃土地,而南部的穆斯林每戶名下土地不得超過八公頃。翌年,美國宣布與南部穆斯林的條約作廢。1919「拓荒者」可在南部獲得的免費土地增至二十四公頃。

經過殖民者的「苦心經營」,摩洛蘭的穆斯林人口雖然仍佔多數,但比例已大幅下降。在實力此消彼長之下,美國終於成功控制了南部的 棉蘭老和蘇祿。

 

二戰結束後,美國宣布放棄海外殖民政策,菲律賓得以獨立。正如二戰後對琉球和釣魚台的 “邪惡”處理手法一樣,美國在將主權讓渡菲律賓政府之時,無視南部穆斯林的強烈反對和國際上「正義之士」的呼籲,竟將摩洛蘭一併劃歸菲律賓政府統轄。 於是棉蘭老成了菲律賓三大政區之一,而蘇祿則成了菲國的一省。情況就如美國結束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後,把本來長期獨立成國的琉球(沖繩),以及與中國有明顯主權爭議的釣魚列島一併「歸還」日本一樣。

 

上面就是沙巴、蘇祿、摩洛蘭、菲律賓之間主權爭議的歷史大概。面對美國和菲律賓政府橫蠻無理,南部的摩洛人當然不會甘心土地就此被強佔,他們之中有不少志士,一直尋求「重頭收拾舊山河」的機會。

1969菲律賓大學講師 努˙密斯華里Nur Misuari(陶蘇格語:Nūr Miswāri),領導成立了武裝組織「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MNLF),主張勇武抗爭,以建立民族國家為目標。及後組織逐漸轉趨溫和,引起少壯派不滿。

1978伊斯蘭教經師 哈閃Hashim Salamat與57名MNLF的少壯派,另行成立宗教色彩更濃厚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MILF),以建立伊斯蘭國家為目標。該組織迅速發展成菲國境內最大的游擊隊,並持續與菲律賓政府軍在棉蘭老和蘇祿等南部地區進行武裝鬥爭。不過,經過十餘年的戰鬥,MILF亦如MNLF一樣逐漸變得「溫和」。

 

1991曾在利比亞接受軍事訓練,並到阿富汗參與過抗擊蘇聯「聖戰」的摩洛人簡查拉尼Abdurajak Abubakar Janjalani領導成立原教旨恐怖主義組織「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意為「持劍者」,組織成員高峰時達四千人。 該組織行事辣手,在菲律賓南部及沙巴東部離島,不斷發動綁票、爆炸、槍擊、燒教堂等恐怖主義活動,自成立至今已造成過百平民死亡。本文開首說的就是這個組織。然而,自從創辦人簡查拉尼及其胞弟卡扎菲先後戰死殉教後,阿布沙耶夫似乎逐漸變成一個缺乏理念,一味殺人越貨,擄人勒索的暴力犯罪組織,倒也看不出什麼建國理想和宏圖了。

自從阿布沙耶夫成立以來,一枝獨秀,「聲威遠播」,至於MNLF與MILF則越趨「溫和」、「務實」、「理性」,而菲律賓政府亦傾向與這兩個組織「有商有量」。(當然,也有人認為此二組織其實與阿布沙耶夫在「扯貓尾」,分唱「紅白臉」。)1996菲律賓在棉蘭老島西部(包括蘇祿)成立「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Autonomous Region in Muslim Mindanao」(ARMM),MNLF被「收編」,自動過渡成為該自治區的政府。而MILF亦終於在2012與菲律賓政府簽訂停火框架協議,菲律賓政府原則上同意讓該組織在南部成立一個新的政治實體。

 

至於曾經風光一時的蘇祿王室,則還有「搞作」。嚴格而言,蘇祿王室從來沒有放棄過蘇祿的主權。故此,今天這個「爛船還有三斤釘」的王族,仍然堅持他們的「蘇祿王國」才是蘇祿的合法政權。他們尚組織有朝廷和政府,並有自己的軍隊—「蘇祿王家軍」,一支數百人的僱傭兵團。

上面提過,「蘇祿王國」的領土除了蘇祿群島以外,還包括「租借出去」的「沙巴」。 故此「收復沙巴」也是「蘇祿王國」的一大宏願。 最近的一次「大型行動」就是發生在去年二月的「拿篤事件」。

2013年2月12日現任蘇祿蘇丹的王儲親率近二百名「蘇祿軍」,持當年的「租地契約」登陸沙巴索還土地。蘇祿軍與馬來西亞警備部隊,在拿篤鎮外百餘里的甘榜丹道Kampung Tanduo對峙半個月後爆發衝突,互有傷亡。戰況越趨激烈,及後馬來西亞軍方出動空中轟炸,而欲前往支援的蘇祿軍支持者則受阻於馬尼拉政府。 戰鬥結果蘇祿軍死傷過半,倉皇撤退,馬方亦有數名軍警死亡。 這應該是近十年以來,涉及菲律賓南部分離主義造成最嚴重傷亡的流血衝突。衝突同時亦造成數千平民流離失所。

 

若干年前有中國外交官到訪菲律賓,席間「拋書包」說起山東的「蘇祿王墓」,並以此引證中國與菲律賓「自古以來的友誼」云云,朝日當時覺得這位外交官員實在幽默。只是不知道一直不承認自己是菲律賓一部分的「蘇祿遺民」,聽到這番說話之時,到底是何感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97

和馬航墜機同樣意外:恐怖組織占領敘利亞所有油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87

(上圖來自法新社,圖中ISIL戰士在奪取伊拉克北部省份Salahuddin的一個據點後亮出旗幟。) 當全球媒體都在關註馬航MH17客機墜毀於俄烏邊境時,脫胎於基地組織的中東恐怖組織ISIL已經獲得重大勝利。相關敘利亞觀察組織估計,截至上周末,ISIL已占領敘利亞35%的國土,控制幾乎所有的敘利亞油田與天然氣田。 ISIL全稱“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又名“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簡稱ISIS。顧名思義,這個以伊斯蘭遜尼派激進分子為主的組織野心絕不僅限於敘利亞,而是企圖建立從敘利亞的地中海岸到伊拉克的極端伊斯蘭教國家。 前兩個月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多次提到,ISIL在伊拉克北部地區連克數鎮,戰火一度燒到距伊首都巴格達僅13公里處。由於擔憂伊拉克戰亂升級幹擾國際石油供應,6月下旬布倫特原油一度漲至每桶115美元。 上周五,ISIL贏得最大的勝利,奪下了位於敘利亞東部Deir el-Zour的該國最大油田。Deir el-Zour是敘利亞主要產油區,毗鄰敘利亞Homs省和伊拉克。對ISIL來說,攻占這一地區是複興古伊斯蘭帝國的必要步驟。 總部設在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SOHR)稱,占領Homs省的Shaar天然氣田以來,ISIL的武裝分子殺害了270名敘利亞政府軍戰士、當地保安和氣田的工作人員。這是ISIL在敘利亞挑起沖突一年以來最大的反政府軍事行動。 SOHR稱,270名遇害者之中,11人是平民,大部分是ISIL的俘虜。在ISIL占領氣田後,他們被處以槍決。該氣田還有將近100人下落不明。次日敘利亞政府軍發起反擊,40名ISIL武裝分子喪生。 據阿拉伯電視臺Al-Arabiya報道,敘利亞官方並未承認上述ISIL殺戮事件,但政府的支持者公布了死難者的圖片,稱ISIL犯下“大屠殺”的罪行。 另一方面,正如研究與分析國防和外交事務的非盈利智庫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下圖所示,ISIL仍控制伊拉克北部和鄰近敘利亞的一些城鎮,包括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 上圖黑色圓形代表ISIL控制區,紅色圓形代表ISIL與伊拉克政府激烈爭奪地區。如圖所示,巴格達附近正處於爭奪地帶。 目前伊拉克國內希望美國援助的呼聲越來越高。彭博昨日報道提到,伊拉克駐美國大使Lukman Faily呼籲美國發出空襲ISIL的警告,因為伊拉克人已經在懷疑美方是否還願意支持伊方反抗ISIL。 Faily稱,伊拉克選擇美國作為優先的戰略合作夥伴,已購買超過100億美元的美軍裝備,並計劃再買幾十億美元裝備。他還隱晦地威脅美國: “如果近期美國不會給予更大的支持,其他國家會介入,填補空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17

伊拉克庫爾德取得重大戰果 奪回恐怖組織占據要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078

在美軍空襲的幫助下,伊拉克庫爾德地方武裝上周日發起反攻,取得重大戰果。伊拉克軍官18日稱,庫爾德地方武裝與伊拉克政府軍已奪回戰略要地摩蘇爾水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幾周,反政府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L)的武裝分子奪取了伊拉克多個城鎮、油田和摩蘇爾水壩。摩蘇爾水壩是伊拉克最大的水壩。控制它意味著,恐怖組織有能力切斷伊拉克北部地區的水電供應,甚至開閘放水,淹沒多個城市。這對伊拉克政府和民眾是極大威脅。

從上周五晚開始,美國對伊斯蘭國發動最新一輪空襲,並於上周日調派戰機和無人機,並首次投入轟炸機,攻擊庫爾德地方首府埃爾比勒和摩蘇爾水壩附近的伊斯蘭國武裝駐地,支援伊拉克地方軍隊。

到周日下午,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已從水壩附近的據點和他們占領的Tal Keif鎮撤離。據伊拉克官方新聞通訊社報道,至少3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美國周日的空襲中負傷。

伊拉克北部自治區庫爾德的官員向路透、BBC等西方媒體透露,庫爾德地方軍隊已奪回水壩周邊大部分區域,未全部奪回水壩,還在竭力排雷和清除誘殺裝置,可能耗時數小時。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庫爾德地方武裝發言人Holgurt Hikmet稱,地面部隊已奪回摩蘇爾水壩周邊約80%的地區。

8月18日晚些時候,除了聲明已奪回摩蘇爾水壩,伊軍方發言人Lt-Gen Qassim Atta接受伊國家電視臺采訪時還表示,軍方此次行動得到了聯合空軍巡邏的支持。但他並未明確提到是否有任何美國空襲。

但BBC報道稱,上述軍方言論無法立即得到證實,伊斯蘭國相關的一個Twitter賬號說,摩蘇爾水壩還在他們控制中。

以下地圖來自《華爾街日報》。

伊拉克, ISIL, 恐怖組織, 石油,美國

以下為本月7日被伊斯蘭國占據的摩蘇爾水壩。圖片來自美聯社。

伊拉克, ISIL, 恐怖組織, 石油,美國

庫爾德地方軍在美國空襲幫助下發起反攻。圖片來自美聯社。

伊拉克, ISIL, 恐怖組織, 石油,美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69

恐怖主義的危險變化 ISIL和基地組織有何不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444

2014年,伊斯蘭極端運動正變得更具野心也更危險。(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這一威脅對美國的長期威脅,但對於美國在中東、甚至是歐洲的盟友來說是一個更直接的威脅。伊斯蘭極端運動危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土耳其、埃及、俄羅斯和伊朗。

好消息是,伊斯蘭極端組織ISIL的行動中,就藏著解決問題的種子。

正是因為其目標是如此長遠,一個國際聯盟將與其對抗。美國政府可能會勸服中東地區國家,統一對ISIL進行抵抗。這正在成為奧巴馬總統面臨的一大挑戰。他周一承諾將長期努力,與“關鍵合作夥伴”合作,反擊ISIL。

雖然ISIL通過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奪取領土獲得了許多關註,但是,它的戰略與先前的伊斯蘭極端主義運動有本質上的區別。

基地組織專註於通過個人恐怖襲擊來削弱西方,重塑伊斯蘭世界。而ISIL則更進了一步。它已經發展出了奪取領土的軍事組織能力,就像一個戰爭中的國家一樣。基地組織從未擁有這種能力。

今年6月,ISIL宣布在其控制的伊拉克和敘利亞領土上創建一個新的哈里發(伊斯蘭國家)。它還開始在全球招募穆斯林參與其中。其特別呼籲軍官、工程師和醫生搬到哈里發,加入他們的戰鬥。

簡而言之,ISIL不是一個神秘的恐怖組織。相反,它是一個希望得到全世界關註和廣泛海外穆斯林支持的“國家”。

不需要猜測ISIL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麽。它大膽宣布其目標、戰術和宗教依據。如果你想獲取更多的信息,可以看他們之前兩版制作精美的雜誌。雜誌在夏天出版,並有網絡英語版。

雜誌的首刊在ISIL宣布建立哈里發後出版。內容包含ISIL領導人Abu Bakeal-Baghdadi的講話。講話中,他定義了該組織的雄心以及敵人。他說,世界已經分成了兩大陣營。一大陣營是穆斯林。另一陣營是猶太人的及其盟友。

為免有人懷疑ISIL的廣闊雄心,在最新版的雜誌中,ISIL引用了一個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教義:

你會入侵阿拉伯半島,真主將使您能夠征服它。然後,您將入侵波斯,真主將使您能夠征服它。然後,您將入侵羅馬,真主將使您能夠征服它。

ISIL的敵人包括伊朗和基地組織的領導人、華盛頓的“十字軍”和領導土耳其的“世俗者”。

現在,ISIL的野心遠遠超過其有限的軍事能力。不過,美國官員擔心,運動將產生兩個更直接的恐怖威脅。

首先,ISIL正在招募那些可以輕松回到美國開展恐怖活動。第二,其他極端主義組織,尤其是基地組織,可能會受壓加大行動力度,以表明他們依然存在。

那世界應該做什麽?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Zbigniew Brzezinski提供了一個簡潔的方法:他說,區域內的兩個大國該介入維護自己了。他的意思是埃及、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伊朗都面臨著威脅。這將超越他們之間的分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84

法國總統奧朗德呼籲全球聯手對抗恐怖組織ISIL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39

奧朗德呼籲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對抗恐怖組織ISIL,稱不能再以傳統辯論方式幹預,若當初西方國家在敘利亞采取更強硬行動,ISIL就不會發展壯大。昨天,ISIl威脅稱若空襲擊中其激進分子,將血洗美國,並公布了一段殘忍殺害美國記者視頻。

奧朗德表示,需要商討出全球性戰略對抗ISIL,ISIL結構嚴密、資金充足、武器先進,威脅到了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占領了伊拉克和敘利亞許多領土。

奧朗德稱,不能再以傳統辯論方式幹預或是不幹預。對於敘利亞發生的事情,國際社會需承擔極大責任。如果當初西方國家在敘利亞采取更強硬的行動,對於使用化學武器有足夠的反應,那麽ISIL就不會發展壯大,無需面臨獨裁者和恐怖組織間的選擇。

奧朗德證實了法國向伊拉克庫爾德族提供了高端武器裝備,以及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武器。歐美等西方國家表示適度支持敘利亞反對派。過去一年,敘利亞反對派遭到ISIL重擊。法國不僅僅向伊拉克庫爾德族和伊拉克政府軍提供武器,法國是為安全而行動,當前恐怖組織給全球帶來極大威脅。

昨天,ISIl威脅稱如果空襲擊中其激進分子,將襲擊美國人,在聲明中惡狠狠地稱“我們將用鮮血淹沒你們所有人”。此後,ISIL公布了一段將美國記者James Foley斬首的視頻,Foley在視頻中呼籲親友和愛他的人們以及美國政府行動起來,打擊真正的兇手。ISIL威脅稱會殺害另一名記者Steven Sotloff。

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日稱,美方將繼續對伊斯蘭國展開“有限”空襲,敵人已經找上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42

恐怖組織斬殺美國記者 奧巴馬稱將繼續空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64

奧巴馬,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伊拉克,石油

(上圖為奧巴馬本月7日在白宮講話時所攝,圖片來自路透。)

伊斯蘭教極端分子為首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L)昨日公布斬首美國記者視頻,並威脅還將再殺害一名記者,“將用鮮血淹沒你們所有人”。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日稱,美方將繼續對伊斯蘭國展開“有限”空襲。(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稍早,伊斯蘭國公布了一段將美國記者James Foley斬首的視頻,Foley在視頻中呼籲親友和愛他的人們以及美國政府行動起來,打擊真正的兇手。伊斯蘭國此後還威脅會殺害另一名記者Steven Sotloff。

目前美軍的空襲已經有效制止了該組織進犯伊拉克庫爾德地區首府摩蘇爾,並幫助當地武裝奪回戰略要地摩蘇爾水壩。奧巴馬昨日晚些時候表示,美國的有限攻擊策略已經在打擊伊斯蘭國叛亂武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美國正致力於組織國際同盟,支持對伊拉克的人道援助。

奧巴馬在講話中敦促前伊拉克總理Nouri Al-Maliki卸任,以便在新總理Haidar Al-Abadi領導下組建新一任政府班子,穩定伊拉克及其鄰國敘利亞的局勢。

奧巴馬認為,伊拉克的未來取決於成立一個“可信的伊拉克政府”,“他們必須這麽做,因為敵人已經找上門了。”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從上周五開始,美國對伊斯蘭國據點發起新一輪空襲,幫助庫爾德地方武裝上周末發起反攻,成功奪回控制伊拉克北部地區水電供應的伊最大水壩摩蘇爾水壩。

參與奪回水壩的庫爾德地方武裝“自由戰士”(pershmerga)已經擴大了防禦範圍,包括產油區Kirkuk市及當地油田。

但四名美國官員向彭博暗示形勢依然嚴峻。他們認為,收複摩蘇爾水壩不可能產生趁勝追擊的勢頭,激勵伊拉克其他地區一鼓作氣擊潰伊斯蘭國。

下圖是慘遭伊斯蘭國殺害的美國獨立記者James Foley2012年留影。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伊拉克,石油

以下是伊斯蘭國威脅還將斬首另一名美國記者Steven Sotloff的畫面。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伊拉克,石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69

恐怖組織斬首示威震驚西方 歐美準備加大對伊拉克軍事幹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91

伊拉克, 伊斯蘭國, 恐怖組織, 德國, 奧巴馬

前日伊斯蘭教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L)以公開斬首美國記者的視頻發出屠殺威脅,西方國家做出強烈回應。德國政府打破向戰爭沖突地區輸送軍火的二戰後禁忌,決定向伊拉克政府提供軍援。美國不但繼續空襲,還可能增派部隊開赴巴格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上周五歐盟國家一致同意,允許成員國向盛產石油的伊拉克庫爾德地區提供軍援,法國已采取行動,英國也表示給予支持,德國和意大利稱會考慮加入。本周伊斯蘭國的斬首事件為德國政府掃清了軍援的障礙。

德國政府的軍援決定體現了全歐洲對伊斯蘭國暴行的憤慨,以及德政府制止恐怖組織引發的騷亂滲透歐洲腹地的決心。在德國宣布決定向伊拉克提供軍援幾小時後,意大利國會也批準了對伊軍援。英國和法國政府則是考慮會進一步采取何種行動。

昨日美國戰機和無人機繼續向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發起空襲。一位美國高官向美聯社透露,軍方在權衡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增派一小批美國軍隊的可能性,目前討論增援兵力不超過300人,但國防部的決策者還未最後決定。

迄今為止,除了常規派駐巴格達執行安全協作的100名軍人,伊拉克境內還有約748名美國軍人。上月25日,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投票結果通過了一項議案,禁止奧巴馬未經國會批準向伊拉克派兵,以免使美軍在伊成為持續作戰的力量。

前日伊斯蘭國公布處決美國記者James Foley的視頻,並威脅還將再殺害一名記者,“將用鮮血淹沒你們所有人”。該組織並未就此罷手,還妄圖以人質相威脅。英國《衛報》報道稱,昨日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又在敘利亞北部重鎮Aleppo附近劫持了四名外國人質。現在他們手上的外國人質已有20多人。

法國總統奧朗德昨日呼籲召開國際會議,共商對抗伊斯蘭國。他證實,法國已向伊拉克庫爾德族提供了提供了高端武器裝備,以及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武器。他表示,不能再以傳統的辯論方式幹預,若當初在敘利亞采取更強硬的行動,伊斯蘭國就不會發展壯大。

奧巴馬昨日表示,美方將繼續對伊斯蘭國展開“有限”空襲,美國的有限攻擊策略已經在打擊伊斯蘭國叛亂武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如加派陸軍和海軍兵力,美軍幹預伊拉克的等級可能上升。現在還不清楚是否奧巴馬必須調整向國會通報的決策,以配合這一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99

恐怖組織威脅迫近 美議員稱伊斯蘭國要攻擊“美國大城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275

恐怖組織, 伊斯蘭國, 伊拉克, 基地組織, 本拉登

在美國國防部長公開表示伊斯蘭教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L)威脅超過基地組織後,美國國會發出了積極備戰伊斯蘭國的呼聲。一位議員昨日警告,伊斯蘭國在圖謀“攻擊美國大城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奧克拉荷馬州的共和黨參議員James Inhofe昨日向媒體發出上述警告,表示擔憂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肆虐的伊斯蘭國威脅美國。他敦促奧巴馬采取更積極的政策。

Inhofe說:

我們處在最危險的境地,這是我們身在這個國家從未有過的。

伊斯蘭國是真正卑劣的恐怖分子,連基地組織都怕他們。他們在那兒(伊拉克與敘利亞)太瘋狂。他們在迅速謀劃毀掉一個美國大城市的方法,大家只是還不相信會發生而已。

本月上旬,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提到英國媒體報道,在巴基斯坦發現的本拉登遺書顯示,連基地組織的頭子本拉登生前也忌憚伊斯蘭國,警告伊斯蘭國帶來的危險。

信中本拉登呼籲,基地組織要切斷與ISIL的一切聯系,因為該組織極為兇殘。本拉登認為,ISIL公然不尊重平民的生命,如基地組織還與ISIL有瓜葛,ISIL的行徑可能破壞基地組織的聲譽。

本周伊斯蘭國果然露出兇殘的面目。本周二,伊斯蘭國公布了處決美國記者James Foley的視頻,並威脅還將再殺害一名記者,“將用鮮血淹沒你們所有人”,以此震懾此前援助伊拉克政府的西方國家。

前日,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Chuck Hagel)在新聞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伊斯蘭國的威脅超過了基地組織制造的“9·11”慘案,該組織比此前目睹的所有恐怖組織都兇險。他說:

伊斯蘭國不僅僅是恐怖組織,他們將意識形態與軍事上強大的戰略戰術結合,而且財力雄厚。這遠遠超過我們此前目睹的所有組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