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的地理位置-北接廣州南臨深圳,離香港不到兩小時路程,虎門港直通珠海澳門。這地理位置太NB了。出來賣的說到底是個服務業,服務業要紅火,就一個原則--地點。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況且廣州深圳這種大城市,不論什麼都查的比較嚴,東莞地理上沾著廣深的光而天高皇帝遠,這是其一。
其二,這個很少被人提到過,我生活過的地方比較多,所以感受比較深刻, 就是氣候問題。 你想想,黑龍江佳木斯它能成性都嗎,小姐穿的暴露點冬天那還不凍死。東莞一年到頭冷不了幾天,適合這種需要視覺刺激的行業。古語有云飽暖生淫慾,東莞吃好喝好天氣好!東南亞性行業發達,大抵如此。以前有長輩分析說為什麼北方人習慣吃飯早點,而廣東人天黑了才出來晃悠,除了文化之外,和氣候有很大關係,廣東氣候潮熱,最適合這種大家晚上出來的這種夜幕行業。(阿姆斯特丹不暖和,但他們那邊有很多人為的外部因素促成了這個行業,暫且不表,請自行學習。)
說完天然因素,就得分析一下社會因素,兩點--第一是妞源,第二是客源。
先說妞源- 東莞是世界工廠,早些年間每年來東莞打工的新廠妹以十萬計,出來做性服務的數不勝數。在機械化生產不那麼現代的時候,很多細活需要大量手巧心細好管理的女工,可是工廠做工辛苦報酬也低,一些頗有姿色的妹子難免就棄暗投明了。回到地理方面,廣東周邊就是湖南江西廣西這些窮地界,再往內陸點還有四川云南貴州,這都是出美女的地方啊。以湖南為例,人口大省=妞大省=靚妞大省(重慶分出去以後,現在廣東本身常住人口也全國第一了,廣東還是有一些窮地方的,這些地方過來東莞的也不少),而且湘妹子的外型那都是剛剛的。另外,甚至很多東南亞的同胞們也過來賺RMB。
再說客源- 說東莞是台灣殖民地毫不為過。光是世界大鞋廠全部被台灣人和韓國人控制,而台灣人的好色是出了名的,韓國人更不用說了。至於近在咫尺的香港現在可以忽略不提了,一個內蒙的旅遊團過來就頂好幾個香港了。 至於廣東本地男人,通常是比較家庭型的,但無奈兜裡錢實在是太多了。廣東人喜歡實際的感官享受(想想廣東人最愛幹嘛),又沒有北方爺們們每天遛鳥養魚招貓逗狗種種2B愛好,難免出去消消費。工廠裡大量荷爾蒙過剩的年輕屌絲們就更不用說了-什麼?消費太高?這你不用擔心,花五百有五百的玩法,花五千有五千的玩法。不光是工廠的搞體力勞動兄弟們,就算是別的行業,北京有北漂,東莞有莞漂,出門在外漂的總是男孩子多一些,這個階層的人,男女數量嚴重失衡,所以。。。
最後就是政治因素,開始已經說了,北上廣深這種對外窗口型城市,國家不可能放手不管的。所以經濟發達的東莞就算是性產業特區了,中國人擅長搞特區世界聞名,再深入就不說了。第一國事不想談,第二咱們普通人知道的也太少。
為什麼美帝能成霸權,當然和美國位置優越,土壤肥沃,資源豐富分不開,種種因素需綜合考慮。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東莞在社會大浪潮中能脫穎而出成了性都,不是一句需求大就能概括了的。
原文作者為MFI金融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江勛、研究員熊婷婷、助理研究員張檬。作者授權華爾街見聞網站發表。本文有所刪節。
周四,歐洲央行宣布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隔夜存款利率、隔夜貸款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將於10月啟動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計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此,MFI金融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江勛帶領的研究團隊評論稱:
1、 德拉吉的再降息是對6月1日負利率行動的延續,但是明顯超出市場預期,歐洲已經意識到曠日持久的地緣沖突包圍下,本已疲軟的經濟修複能力弱之又弱。
2、歐洲央行的行動無助於解決問題,商業銀行信貸體系“被挾持,相當於逼良為娼,但過夜費卻被管制”,傳統儲蓄-信貸模型失效。
3、在缺乏外部刺激(如與中國開放雙邊投資市場)的條件下,歐元區經濟逐漸陷入混沌狀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形成負反饋,相互抵消。
4、 全球從未出現過的金融局面:有三種融資套利貨幣,美元、日元、歐元,美元的融資套利份額被歐元擠壓,美元中期升值早已確立。但是歐洲美元沒有回歸美國本土。全球風險資產缺口非常大。
在中國打開套利資本之門,美聯儲打開美國長期國債套利口子之前,歐美股市仍有上漲空間,但失去融資美元支持,歐洲股市可能只能靠歐洲央行苦苦支撐。在大趨勢上,新興市場資產再重估浪潮繼續。
5、歐洲加入第三輪全球性刺激浪潮中,美國經濟本輪複蘇進入加速、高潮階段,大概率明年見頂。
6、中國當局要趁此機會,做多A股,分散風險。中國央行仍要致力於降低貨幣及債券市場無風險利率,辦法是進一步去影子銀行化(包括銀行間市場開放給地產)。本輪小牛市,不能過度用經濟基本面解釋。尤其不能用固定資產投資模型解釋。
7、全球主要經濟體拼改革速度。但是歐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歐元越來越外溢,而歐洲越來越封閉。沒有外部空間拓展,就不會有內部結構改革。坦白講,我們不知道歐洲要往哪里去。
權威人士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表示,根據深化改革小組2014年深化改革工作計劃,多項涉及到國資領域改革的意見今年必須出臺。
該人士表示,目前國企深化改革意見已經報給深化改革小組,如果各方沒有什麽意見,國資委是希望越快越好,今年年底前出臺應該是問題不大的。
在配套細則方面,該人士稱,包括發改委牽頭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意見,財政部牽頭的國有資本預算、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意見,國資委牽頭的國企分類改革意見目前都已成型,正在進行討論和征求各方意見。
業內人士指出,指導改革的大方案出臺後,改革和投資高潮將很快形成,積累很久的矛盾將迎刃而解,蓄積很長的動力會集中爆發。改革將出現全面開花的局面,在混合所有制、資本經營公司、職工持股等問題上會出現很大突破。
權威人士介紹,有關意見或方案包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施方案、界定不同中央企業功能的方案、中央企業布局和結構調整方案、國有企業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此外,還有完善中央企業分類考核、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及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等。
目前,關於國資改革指導意見的出臺時間尚不清楚。9月3日,《金陵晚報》報道稱,由國資委體改中心編寫、原定於今年9月出臺的國資國企改革綱領性方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與《關於完善公有制實現形式的指導意見》,今年將不會出爐,國資委內部最新口徑是“延後至明年由中央深改小組出臺”。
對國資改革國家版方案延遲出臺的原因,國資委內部解釋為還有許多內容“尚需修改”。至於何時出臺,國資委人士稱目前內部尚無法清晰地確定。
而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目標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十二五”期間將央企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比例再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到2020年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將達30%。國資改革國家版方案,就是要確保實現這一目標。
月12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IPO或最早於9月19日完成。此次IPO規模預計至少達到210億美元,這將超越兩年前的Facebook,為科技企業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IPO活動。
阿里巴巴IPO趕在了2014這繁忙的一年里。而隨著科技板史上最浩大的一次IPO的完成,美國資本市場也開始迎來秋季IPO的高潮。
在2014年里成功實現IPO的企業事實上迄今並不都給出了豐厚回報。一些分析師認為,在較廣大的市場里,尤其是生物科技領域,泡沫的跡象正在形成。
據佛羅里達大學金融系教授傑·瑞特(Jay Ritter)表示,來自仍處於虧損中企業的IPO在今年達到了14年來的新高。
而當前好壞不一的金融數據亦可能會對年末將要上市的一些大企業,如GoDaddy、Virgin America以及Shake Shack等產生消極影響。
目前為止,共有188家企業在今年成功上市。但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股價卻正以低於IPO發行價的價格交易。新發行的股票在交易的前三個月里平均會上漲19%,但相比2013年和2012年,這一漲幅分別為36%和23%。
“除了像阿里巴巴這樣已經成熟的企業,很多新上市的公司都存在過分炒作跡象,且除了在交易首日外都表現不佳。似乎這些企業的估值已達到一個自己都無法承受的水平。”Greenwich基金經理凱思琳·史密斯(Kathleen Smith)表示。
生物醫藥公司MediWound Ltd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該公司股價自首個交易後便一路狂跌約60%。
而今年最大的失敗可能是《糖果粉碎傳奇》遊戲開發商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 Plc,該公司股價也是自今年3月上市以來,連續累計下跌超29%。
“還記得幾年前每一個人都在玩《憤怒的小鳥》嗎?那已感覺像是1998年的事情了。這些作品都是有一個生命周期的,你需要有新內容的東西來時刻填充它。”Forward基金首席投資官吉姆·奧唐納(Jim O'Donnell)表示。
包括快餐連鎖店Potbelly Corp在內的一些於去年底上市的企業,其股價也都在今年出現了大跌。其中Potbelly的股價如今就較首日收盤價格累計下跌了超60%。
鑒於最近幾個月一些高知名度企業十分平庸的IPO表現,一些分析師開始擔心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已達到一個不可持續的水平。
大量仍在虧損但完成上市的企業是來自生物科技板塊。投資者接受這些企業參差不齊的財務數據,並希望能從中獲取豐厚的回報。
雖然一些投資者的押註最終豐收,例如UltraGenyx Pharmaceutical的股價迄今較IPO時上漲了超176%,但其他投資者就沒有那麽好運了。2014年表現最差的IPO股票里,每五支就有三支為生物科技股。
“投資者看到這些公司既沒有營收也沒有利潤,但寄希望於某一天這家公司的某個醫藥產品獲得批準銷售,又或者公司被整體收購了。”InvestorPlace.com編輯傑夫·里弗斯(Jeff Reeves)表示。
即使排除生物科技板塊,IPO如今仍看起來很貴——報價相比2001年到2013年的平均水平基本高出50%以上,即使某家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平均銷售額已從1.873億美元下降到了1.362億美元。
有專家表示,股市表現持續大好,以及標普500指數在上個月首次突破2000點,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當前的風險偏好選擇。同時美聯儲(FED)仍將利率維持在極低水平,投資者也只能在更多未經測試的公司上尋求增長。
“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將基於經濟大環境。如果他們認為FED將繼續保持寬松,他們也就會更傾向於在IPO市場中冒險。”Gryphon Financial Partners首席執行官喬爾·古思(Joel Guth)表示。
然而,也還是有些跡象表明投資者在變得謹慎。今年第二季度,股價在首個交易日里的平均漲幅表現為9.2%。而在此之前的三個季度里,這一平均漲幅表現為20%左右。
這可能意味著在余下幾個月里將要實現IPO的公司,如 Dave & Buster's Entertainment和LendingClub等,將會面臨更多的質疑。
“當估值處在一個幾年來的最高水平,某個時候,市場就會出現回調。”瑞特表示。
(編輯:羅懿)
南方周末實習生楊國要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何籽制圖)
為了增加冬蟲夏草的分量,業界往往添加重金屬粉末——最早采用重金屬二氧化鉬,後來用鉛粉,甚至用水銀註射,最厲害的是浸泡含澱粉和一些特殊配方的液體。
市場上不少帶有蟲草元素的產品更打著壯陽、“喜馬拉雅偉哥”的旗號,“很多東西加的就是偉哥”。
淺黃或褐黃色、整齊的蟲體和子座、過渡處深淺不均、個頭碩大……乍一看,手上的“小物件”,跟真正的高檔冬蟲夏草幾乎毫無分別。
但這些品相更佳的冬蟲夏草,其真實身份卻是被加工企業收購加工後挑出來的贗品——它們由玉米粉、面粉、石膏等加工壓模而成,大小和色澤整齊一致。
“即使是我們,如果不仔細看,有時也會走眼。”此前從事冬蟲夏草制品加工的青海高德威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劉建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近年,用澱粉、可塑劑,甚至膠泥等化學原料,按冬蟲夏草的模子加工成的假蟲草,除了零售端,在批發市場已比較罕見,現在業內開始改用其他外觀類似的蟲草假冒。
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此前警示說,主要分布在湖南、安徽、廣西等地的亞香棒蟲草,主要分布在貴州、雲南、四川等地的涼山蟲草、地蠶、蛹蟲草、白僵蠶,這幾年成了新寵。這些假冬蟲夏草,外觀和真正的冬蟲夏草幾乎難以辨別,但價格卻有天壤之別。
不過,這些冒充物的性質卻截然不同。根據此前的醫學實踐,長期服用這些蟲草不但起不到滋補作用,甚至會產生頭暈、嘔吐、心悸等副作用。
相比之下,廢草的加工已算有良心,而有蟲無草或有草無蟲的冬蟲夏草,幾乎等於廢品。一些不法商人為了暴利,開發出了一套完整的工藝——通過膠水、澱粉等粘劑,將真蟲體套接、粘接到人工加工的假子座;或者真子座套接、粘接假蟲體的蟲草,混入好的蟲草。
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會長拉加才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前協會曾對西寧幾大交易地的蟲草店進行調研。在向青海省工商局提出的建議中,他提到了諸多造假手段:
“用竹簽穿接、用502膠水粘接成‘整蟲草’;將粗粉條、面條塞進秕蟲草中;用雙氧水、明礬、硫磺、紅花水等加工保鮮增大染色……”
“‘收購-加工-銷售’的黑產業鏈已經形成。”拉加才旦在給青海省工商局的建議中警示道。
“造假目的主要是為了增重。”拉加才旦說。在貴比黃金的誘惑之下,為了增加冬蟲夏草的分量,商販往里邊添加重金屬粉末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研究了幾十年冬蟲夏草的沈南英教授曾親眼見過加工過程。最早用的是灰顏色的重金屬二氧化鉬。“800元一瓶的二氧化鉬,用膠水倒一點塗在蟲草銜接處。”一般大蟲草約0.3克一根,價格最高可達七八十元,只要塗一點,就增重一倍。
“每公斤蟲草如果有一兩摻假,就是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暴利。”一位蟲草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沈南英指出,後來業界開始用鉛粉,甚至用水銀註射增重。一位冬蟲夏草加工企業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更厲害的是浸泡。由於幹蟲草體內本被寄生細菌淘空,浸泡含澱粉和一些特殊配方的液體可以讓那些半溶解的物質附著在蟲草體內的中空結構,泡完後幹燥處理,重量大大增加。
用硫磺熏蒸來保存冬蟲夏草,也一度成了業內公開的手段,這導致蟲草中硫、汞的大量超標。事實上,重金屬超標一直是行業內人士希望共同捂住的秘密,而其中隱藏最深的是砷超標。
冬蟲夏草是一種菌類生物,而菌類是自然界吸附重金屬能力最強的生物。由於特殊的礦物環境,不少蟲草的砷含量特別高,有時甚至超標二三十倍。
“這也正是冬蟲夏草為何被剔除出藥食同源目錄,禁止作為普通食品食用的原因之一。”上述企業主說。
原草不安全,而形形色色的冬蟲夏草加工產品也問題重重。市場上,帶有蟲草元素的產品屢見不鮮,其中不少更打著壯陽、“喜馬拉雅偉哥”的旗號。
“我們一直懷疑市場上部分含片的蟲草制品有複方成分。”拉加才旦表示。雖然拉加才旦沒有指出具體的企業和添加成分,但號稱“中國冬蟲夏草之父”的沈南英教授,卻對此直言不諱,“很多東西加的就是偉哥。”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前,他在山東接觸過一家出口蟲草酒的企業,一直宣稱有祖傳秘方。但有次按照其方法,調試許久卻得不到效果。最後他才被私下告知,此前的產品有效是因為加了偉哥。
讀書劄記141106
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掌門執筆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2011) 福山Francis Fukuyama
這是一部雄心萬丈的著作的上卷,意圖縱攬古今,窮究人類社會之本源,從史前史以迄法國大革命,據說在美國好評如潮。 未出版的下卷會從大革命一直講到現今,特別關註非西方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受到西方制度的牽引,最後解說當代世界的政治發展。 由是觀之,下卷才是奧義所在。
福山,Hungtinton之高足也,成名甚早, 其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1992)當年洛陽紙貴,風靡一時。作者自言繼承先師比較政治學餘緒, 而滿懷邁越前賢之壯誌.
1973年世上151個國家之中只有45個(約三成)是自由民主國家, 但是到了世紀末,約有120個國家(約六成)實行民主制, Hungtinton稱之為「第三波民主化」. 可惜好景不長,本世紀頭十年出現了「政治衰退」潮, 約1/5第三波國家走上回頭路,不是回歸威權主義, 就是民主制度遭到嚴重侵蝕. 作者舉
〈楔子〉巴布亞新畿內亞為例.
巴國擁有超過900種互不通用的語言,幾乎佔世界現存語種的1/6. 其社會按“分支世系制segmentary lineage”組成部落, 每個部落的成員都系出同一祖先,即都是血緣親屬, 人數少者數十,多者數千. 這些群體在當地稱作“一語部落wantok”, 意為操同一種語言的人群.
一語部落接受「大佬」的指揮領導,而與鄰部作生存競爭. 大佬由族人信任的人擔任,但非世襲, 以其人分配資源(豬肉和貝殼貨幣等物) 的能力為推選基準. 大佬不易做,覬覦者眾, 一旦沒法籌集可供分派的資源,就有可能被逐下臺.
上世紀末葉,澳洲許其獨立, 行英式多黨制,選舉議會成員. 惟其國民仍舊自視為部落民,並無國家觀念, 選舉之時,完全不會在意政綱,只看候選人是否屬於同族.更有甚者,當選的議員事必竭盡全力, 將國家資源轉移作所屬部落的福利用途. 這在外國看來是政治腐敗的明証; 但從內部觀點來看,議員們不正在做好“大佬”的份內工作嗎?
新瓶舊酒,醉人者是酒不是瓶, 政治衰退不過是舊酒未能調適新瓶而矣. 所以,欲知政治之虛實,必須從歷史入手. 以下是作者對政治秩序起源諸家學說的梳理和質疑.
〈自然狀態〉
自有人類就有社會衝突,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既群居又競爭的動物. 社會之所以建立秩序,事必出於生活之需要. 古典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主張人類天生是政治動物;三位早期現代哲學家則反之, 提出社會只是一種手段, 使人類得以實現個人能力無法做到的生活境況. 既然如此,理論上即有需要探討社會出現之前,人類的生活狀況如何?此種設想中的境況稱為「自然狀態」.
霍布斯在《利維坦Leviathan》中把自然狀態描述為充滿暴力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人類為了脫離險境,同意放棄部分自由,以換取生命保障. 國家,也就是利維坦(傳說中大海怪的名字),以「社會契約」的形式執行此一承諾, 創造和平秩序來保障生命權.***
洛克《政府論次篇》的自然狀態溫和得多, 人類在意的是生產而不是打鬥, 需要保障的主要是財產權.*** 人民交出部分權利以保障財產權和剩餘的權利, 國家是“必要之惡”, 所以“愈小愈好”. 此說的偉大之處是看到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衝突,****成為現代自由民主制度之濫觴.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描述的自然狀態又有所不同, 人民膽小而溫馴,為物質欲望所驅動而過活, 因為社會複雜化而遭受有力者的奴役. 這一觀點下開馬克思思想的源頭,十分利害.
自然狀態理論與其說是歷史敘述, 倒不如說是揭示人性和推論政治行為的工具,是一種比喻.**** 三家之論有一共通之處:視自然狀態下的人為獨立隔離的個體, 而社會則是“非自然的”, 衍生出來的.***** 盧梭說得精彩:“性是自然的,但家庭卻不是.” 人類社會隨著歷史進程發展出來,人與人互相妥協,從而放棄自然的自由.這裡隱藏著極深沈的“個人主義”前設, 是西方文化的內核.
作者認為無論三大家的理論何等創意和精妙,卻是錯誤的!他把原始個人主義的前設名之為「霍布斯謬誤」:人類一開始時各行其是, 在發展的較後階段才進入社會. 因為人們作出理性推論,社會合作是達到個人目標的最佳方法.*******
這謬誤卻成為自由主義政治學和古典經濟學的基石, 美國獨立宣言的支柱.
〈社會形成〉
亞里士多德反而是對的, 証諸歷史,逐漸發展出來的是個人主義, 而不是社會性.**** 社會古遠,不知其源,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隔離時期, 因此, 社會才是“自然的”. 而所謂“社會形成”只能是“社會複雜化和結構化”的意思.
所有社會都曾經歷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組織的階段, 後來才逐漸複雜化,發展出國家制度和非人格化管理方式. 人類學家Elman Service發明了四階段分類法:族團、部落、酋邦和國家,成為學界共識。 族團和部落社會以親屬關係為基礎,成員之間相對平等;酋邦和國家則等級分明,以領土為基礎來行使權力。
「族團」是“狩獵採集”生產方式社會的組織形式, 由若幹個流浪家庭集結而成.這種類似靈長目的生活方式,在農業革命之前的數萬年是主流形態.***
族團社會不存在私人財產, 由於沒有儲存技術,採獵所得必須直接分享, 道德規則不是針對侵吞行為, 而是針對吝嗇行為.*** 社會內部高度平等,沒有永久領袖,沒有等級制度. 差異僅在性別分工, 男人打獵, 女人採集.
族團社會以核心家庭為單位而建立, 按父系中心行外婚制. 族外通婚有減輕族際衝突的作用, 群體之間有關資源和領土的爭執可通過交換婦女獲得解決.***
由於空間廣闊,生活方式習於流動,領土爭執不會激烈, 劣勢者遁走,不會發生持續戰爭. 但這一切,定居生活開始之時便會改變.
讀書劄記141106
政治秩序的起源(一)自然狀態 與 社會形成
掌門執筆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2011) 福山Francis Fukuyama
這是一部雄心萬丈的著作的上卷,意圖縱攬古今,窮究人類社會之本源,從史前史以迄法國大革命,據說在美國好評如潮。 未出版的下卷會從大革命一直講到現今,特別關註非西方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受到西方制度的牽引,最後解說當代世界的政治發展。 由是觀之,下卷才是奧義所在。
福山,Hungtinton之高足也,成名甚早, 其著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1992)當年洛陽紙貴,風靡一時。作者自言繼承先師比較政治學餘緒, 而滿懷邁越前賢之壯誌.
1973年世上151個國家之中只有45個(約三成)是自由民主國家, 但是到了世紀末,約有120個國家(約六成)實行民主制, Hungtinton稱之為「第三波民主化」. 可惜好景不長,本世紀頭十年出現了「政治衰退」潮, 約1/5第三波國家走上回頭路,不是回歸威權主義, 就是民主制度遭到嚴重侵蝕. 作者舉
〈楔子〉巴布亞新畿內亞為例.
巴國擁有超過900種互不通用的語言,幾乎佔世界現存語種的1/6. 其社會按“分支世系制segmentary lineage”組成部落, 每個部落的成員都系出同一祖先,即都是血緣親屬, 人數少者數十,多者數千. 這些群體在當地稱作“一語部落wantok”, 意為操同一種語言的人群.
一語部落接受「大佬」的指揮領導,而與鄰部作生存競爭. 大佬由族人信任的人擔任,但非世襲, 以其人分配資源(豬肉和貝殼貨幣等物) 的能力為推選基準. 大佬不易做,覬覦者眾, 一旦沒法籌集可供分派的資源,就有可能被逐下臺.
上世紀末葉,澳洲許其獨立, 行英式多黨制,選舉議會成員. 惟其國民仍舊自視為部落民,並無國家觀念, 選舉之時,完全不會在意政綱,只看候選人是否屬於同族.更有甚者,當選的議員事必竭盡全力, 將國家資源轉移作所屬部落的福利用途. 這在外國看來是政治腐敗的明証; 但從內部觀點來看,議員們不正在做好“大佬”的份內工作嗎?
新瓶舊酒,醉人者是酒不是瓶, 政治衰退不過是舊酒未能調適新瓶而矣. 所以,欲知政治之虛實,必須從歷史入手. 以下是作者對政治秩序起源諸家學說的梳理和質疑.
〈自然狀態〉
自有人類就有社會衝突,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既群居又競爭的動物. 社會之所以建立秩序,事必出於生活之需要. 古典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主張人類天生是政治動物;三位早期現代哲學家則反之, 提出社會只是一種手段, 使人類得以實現個人能力無法做到的生活境況. 既然如此,理論上即有需要探討社會出現之前,人類的生活狀況如何?此種設想中的境況稱為「自然狀態」.
霍布斯在《利維坦Leviathan》中把自然狀態描述為充滿暴力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人類為了脫離險境,同意放棄部分自由,以換取生命保障. 國家,也就是利維坦(傳說中大海怪的名字),以「社會契約」的形式執行此一承諾, 創造和平秩序來保障生命權.***
洛克《政府論次篇》的自然狀態溫和得多, 人類在意的是生產而不是打鬥, 需要保障的主要是財產權.*** 人民交出部分權利以保障財產權和剩餘的權利, 國家是“必要之惡”, 所以“愈小愈好”. 此說的偉大之處是看到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衝突,****成為現代自由民主制度之濫觴.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描述的自然狀態又有所不同, 人民膽小而溫馴,為物質欲望所驅動而過活, 因為社會複雜化而遭受有力者的奴役. 這一觀點下開馬克思思想的源頭,十分利害.
自然狀態理論與其說是歷史敘述, 倒不如說是揭示人性和推論政治行為的工具,是一種比喻.**** 三家之論有一共通之處:視自然狀態下的人為獨立隔離的個體, 而社會則是“非自然的”, 衍生出來的.***** 盧梭說得精彩:“性是自然的,但家庭卻不是.” 人類社會隨著歷史進程發展出來,人與人互相妥協,從而放棄自然的自由.這裡隱藏著極深沈的“個人主義”前設, 是西方文化的內核.
作者認為無論三大家的理論何等創意和精妙,卻是錯誤的!他把原始個人主義的前設名之為「霍布斯謬誤」:人類一開始時各行其是, 在發展的較後階段才進入社會. 因為人們作出理性推論,社會合作是達到個人目標的最佳方法.*******
這謬誤卻成為自由主義政治學和古典經濟學的基石, 美國獨立宣言的支柱.
〈社會形成〉
亞里士多德反而是對的, 証諸歷史,逐漸發展出來的是個人主義, 而不是社會性.**** 社會古遠,不知其源,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隔離時期, 因此, 社會才是“自然的”. 而所謂“社會形成”只能是“社會複雜化和結構化”的意思.
所有社會都曾經歷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組織的階段, 後來才逐漸複雜化,發展出國家制度和非人格化管理方式. 人類學家Elman Service發明了四階段分類法:族團、部落、酋邦和國家,成為學界共識。 族團和部落社會以親屬關係為基礎,成員之間相對平等;酋邦和國家則等級分明,以領土為基礎來行使權力。
「族團」是“狩獵採集”生產方式社會的組織形式, 由若幹個流浪家庭集結而成.這種類似靈長目的生活方式,在農業革命之前的數萬年是主流形態.***
族團社會不存在私人財產, 由於沒有儲存技術,採獵所得必須直接分享, 道德規則不是針對侵吞行為, 而是針對吝嗇行為.*** 社會內部高度平等,沒有永久領袖,沒有等級制度. 差異僅在性別分工, 男人打獵, 女人採集.
族團社會以核心家庭為單位而建立, 按父系中心行外婚制. 族外通婚有減輕族際衝突的作用, 群體之間有關資源和領土的爭執可通過交換婦女獲得解決.***
由於空間廣闊,生活方式習於流動,領土爭執不會激烈, 劣勢者遁走,不會發生持續戰爭. 但這一切,定居生活開始之時便會改變.
徹底搞懂石油石化產業鏈:石化產品價格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我國有三個期貨品種屬於石化產品。一是上海交易所的燃料油;二是鄭州商品交易所的PTA;三是大連商品交易所的LLDPE。在這三個品種之中,燃料油屬於石油產品(簡稱油品),而PTA和LLDPE屬於化工產品。由於油品的煉制不存在所謂的“中間體”,且國內具有成熟的現貨交易市場,因而價格的形成過程較為簡單。在我國,盡管大部分油品仍由發改委定價,但石腦油和燃料油已經采取了市場定價的方式。鑒於煉油企業處於產業鏈的上端,因而油品的價格形成也具有某些壟斷特征,地方小型煉廠往往處於不利的地位。 石油石化行業的地位和作用 石油石化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它為國民經濟的運行提供能源和基礎原材料,許多國家都對該領域高度關註。而原油位於石化產業鏈的源頭,在全球能源消費中占很大比例。如在2004年前後,歐洲和亞洲約為32%,中東地區高達53%,中南美洲約44%,非洲約41%,北美約40%。2008年,全球每天消費原油大約為8600萬桶。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費國是美國、中國和日本。石化行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以1999年至2003年的平均值計算,中國石化行業工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4.4%,工業增加值占約16%,總資產占比約13%,產品銷售收入占比超過14%,而石化行業工業增加值約占GDP的4%。 石化行業的地位不僅體現在其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上,也體現在其對整個國民經濟提供的基礎性作用上,其基礎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1.為生產和生活提供能源。根據IEA的數據:2005年,在中國的一次能源總需求中,石油占18.8%,是除煤炭以外最大的能源資源。我們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石腦油、燃料油等都是石油的下遊產品。2.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原材料。石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物質,也是化工行業的重要原料。從上遊的石腦油,到中遊的各類中間體,以及下遊的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等,都是石化產業的重要原材料或者產品。化工領域是個巨大的行業,其產品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產品,下至服裝和生活日用品,無一沒有化工原料油的身影。3.支持與促進農業發展。在農業領域,除農機動力需使用燃料之外,化肥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此外,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石油石化產業鏈的構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化工產品的整個加工工業,包括原油和天然氣的開采行業和油品的銷售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通常可以將石油石化產業分為:石油開采業、石油煉制業、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業等。 “石油開采”指的是將原油和天然氣從地下采出的過程,並將原油和天然氣分離。“石油煉制”指的是將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腦油、重油等油品的過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和石化中間品加工成石化中間品的過程。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將石化中間品加工成制品的過程。“化肥行業”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合成為化肥的過程。每個過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點。具體分類和特點如下: 石油工業包括全球的勘探、開采、煉制、運輸(通常利用油輪和管道運輸)和油品銷售等。石油也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包括醫藥品、熔劑、化肥和塑料等。該行業通常被分為三個主要部份:上遊、中遊、下遊。通常將中遊納入下遊之內。 石油石化產業鏈 石油領域的上遊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氣的尋找、采收和生產,被稱為勘探和生產領域。還包括尋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氣田,和鉆井等工作,以及後續開采原油和收取天然氣等油井的運營工作。 下遊領域包括石油煉廠、化工廠、石化產品的分配和銷售環節,以及天然氣銷售企業等。下遊行業涉及數千種油品和化工產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瀝青、潤滑劑、合成橡膠、塑料、化肥、防凍劑、殺蟲劑、醫藥品、天然氣和丙烷等。 石化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為了便於研究價格的形成和傳導過程,本文根據價格形成和傳導的特點,按照石油產品(簡稱油品)和化工產品兩大類進行分析。 1.價格傳導的過程 鑒於化工領域廣泛存在著“中間體”,而國內又缺少交易“中間體”的現貨市場。因而我國石化終端產品的價格形成過程較為複雜,往往受到上遊價格壟斷的影響。 產業鏈圖顯示了石化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其產業鏈末端產品的價格經由各自產業鏈的加工環節傳導形成。如圖所示:石油餾分(主要是輕質油)通過烴類裂解,或裂解氣餾分可制取乙烯、聚乙烯、丁二烯等烯烴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烴。芳烴亦可來自石油輕餾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輕餾分和天然氣經蒸汽轉化、重油經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氣,進而生產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三烯三烴經與無機產品反應可獲得“中間體”,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內酰胺、對二甲苯等,也就是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品的原料。 通常價格的形成主要受兩種因素主導:一是消費拉動,二是成本推動。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價格傳導的過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費拉動型 在消費拉動的情況下,受下遊需求增長的影響,價格開始上漲。此時,該加工環節的邊際利潤也隨之增長,進而拉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中重複,直至傳導至產業鏈的源頭石腦油(或者天然氣)。這一過程有時也會在某一環節受到阻礙,特別是在產能遠遠大於產量或者需求的環節。 (B)成本推動型 在成本推動的情況下,產業鏈源頭原材料價格首先上漲,其結果要求將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轉嫁到該加工環節的產品價格之中。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重複,直至傳導至產業鏈末端的終端產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動不如需求的拉動那麽順利。由於產業鏈中下一環節的阻礙,而無法完成價格傳導過程,致使該加工環節的邊際利潤降低,甚至處於虧損狀態。事實上,上遊價格的向下傳導,必須得到下遊產品消費市場的消化。一旦價格超過了消費者願意接受的程度,該產品將面臨積壓的命運,價格根本無法繼續傳導。結果該產品不得不虧損銷售,生產企業必須承擔虧損的現實,直到價格能夠向下傳導為止。 (C)消費萎縮 與上述兩種情況相反的是,消費萎縮和成本下降時的傳導過程。當消費萎縮時產品開始積壓,企業開始減產,導致該加工環節的原材料價格下降。這一過程逐漸向上遊傳導,最終迫使產業鏈源頭產品價格回落。這一過程有時會在某一環節減弱,因為該上遊產品有可能是其他產業鏈的上遊,只要該產業鏈的整體需求沒有充分的下降。 (D)成本下降 對於下遊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潤,還可以降低產品價格,擴大市場。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個傳導過程中,加工企業卻很難應對。面對不斷降價的原材料,無論以何種價格買入,企業都要面臨虧損。這就導致了另外一種局面,企業寧可停產也不願意生產。當然,為了保住重要的客戶資源,大多數大型企業不得不繼續虧本生產。 我們還可以將上遊原材料價格與下遊產品價格進行對比,找出價格運動的相關性。從以往產業鏈上產品價格的年均變化趨勢來看,石腦油價格的變化與原油價格的變化總體一致,相關度在產業鏈中最高。也就是說,其裂解差價相對穩定。此外,從原油到PTA的整個產業鏈,價格傳導有如下規律: 原油-石腦油 (加工費區間:35—50美元/噸) 石腦油-MX (加工費區間:50—60美元/噸) MX-PX? 加工費區間:80—100美元/噸) PX-PTA (加工費區間:150—170美元/噸) 事實上,將原料和產品之間的差價與上述加工費區間對比,我們可以了解某一環節的盈利狀況和所處的環境。一旦某一環節出現扭曲,該環節或許就是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 2.價格傳導的特點 石化產業價格傳導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A)時間滯後性。通常產業鏈越長,滯後的時間也較長。 (B)過濾短期小幅波動。由於具有滯後性,一些短期和小幅波動還沒有來得及向下傳導,價格就已經發生變化,因而短期波動得以過濾。 (C)傳導過程可能被阻斷。當產業鏈中某一環節的供需關系處於極端狀態時,該環節供需關系本身上升為影響價格的主導因素,因而價格傳導被阻斷。 (D)價格壟斷性。由於國內缺少交易石化“中間體”的市場,因而其價格具有壟斷性。越是靠近產業鏈上端的企業,其價格壟斷性越強。 (E)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進口依存度較高的“中間體”,其定價常常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進口依存度越高,受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越大。 3.油品價格的形成 在我國,除石腦油和燃料油外,其油品的價格仍然由“發改委統一定價”,采用區間定價的原則。即只有當國際油價波動超過一定幅度時,才會進行調整。因此這些油品的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的聯動性並不太大,且滯後的時間很長。但我國的石腦油和燃料油已率先采用了“市場定價機制”。可以設想,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的油品價格形成機制將最終采用由市場定價的方法。 在市場定價的環境下,油品價格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和加工環節邊際利潤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受產品供需關系的影響。除了生產成本之外,我國的油品價格往往受進口成本的影響,特別是亞洲市場價格的影響,尤其是在國內需求缺口較大的情況下。例如,我國黃埔市場的燃料油(180CST)價格,主要受新加坡市場價格的影響;而我國的石腦油價格則主要受日本市場價格的影響。 在亞洲的油品市場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新加坡市場。亞洲地區特別是遠東地區的成品油定價基本上都要參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場價格,而“普氏”(PLATTS)的油品報價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普氏(PLATTS)公開市場是指每天下午5:00-5:30在公開報價系統(PAGE190)上進行公開現貨交易的市場,每天公布的報價是15天以後交貨的價格,實際交割一般在15-30天之內進行。 4.裂解差價與價格傳導 與化工產業不同,由於不存在所謂的石化“中間體”,油品的價格均由交易油品的市場決定(我國沒有交易石化中間體的現貨市場)。一般來說,油品成本應該包括生產原材料和輔料,以及加工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或者說,油品價格由“原材料成本”+“邊際利潤”構成。通常,我們使用“裂解差價”的概念,描述某一油品的市場價格與原油的市場價格之差。 在油品市場上,裂解差價是衡量企業盈利狀況的一種指標,也是市場供需關系的一種反應。當裂解差價走高時,煉廠的利潤擴大。意味著:或者油品價格上漲,或者原油價格下降,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其結果是煉廠利潤增加。當裂解差價走低時,意味著:或者油品價格下跌,或者原油價格上漲。這種價差的變化,通常暗示著價格的未來走向。 影響價格的其他因素 1.季節性影響 季節性主要是指隨著季節的交替而產生的需求量不同的情況,石化終端產品的季節性消費情況直接帶動上遊石化產品的產銷變動,從而進一步引發價格的相應波動,形成一定的季節性交替。在石化產業鏈中,還有一些環節具有季節性特點,包括原油等。 2.相關商品價格走勢 由於相關商品價格價格具有較強的替代作用,其價格變動也直接影響到石化產品價格走勢,如PTA和棉花,由於其都是紡織品的直接上遊原料,所以它們之間具體較強的替代作用,價格走勢也具有一定的聯動性。 3.人民幣匯率變化 人民幣匯率變化直接影響到石化中間體及上下遊產品的進出口價格,將直接影響到該系列商品的進出口競爭力情況。如對PTA而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人民幣升值降低紡織品的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按美金計價的進口PX價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應的報價上升。 4.國家宏觀政策法規對價格的影響 國家宏觀政策法規對價格的影響主要包括進口關稅、出口退稅以及國家產業政策取向等等。進口關稅直接影響到進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稅反應在出品商品在國外的競爭力情況,而國家產業政策取向則直接影響到某個產業或領域在未來的發展狀況,對未來產品的供需情況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關況具有較強的聯動作用。 總之,石化產業鏈較為複雜,且各品種具有各自的特點。如PTA與紡織品市場密切相關,而LLDPE與農膜市場密切相關。這就導致了各個品種還有自己的運行規律,盡管原油價格的影響完全相同。鑒於我國的農業生產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有限,因而LLDPE領先於原油價格恢複上行,這就是一個“減緩、阻斷、甚至逆轉原油走勢”的典型案例。(來自撲克投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