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變革是永恆的主線----中國股市未來幾年的趨勢判斷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mvgu.html

如果我們足夠尊重市場,那麼就應該從市場的現實表現中探尋發展的脈絡和蹤跡,而不是從簡單的估值角度出發,埋怨市場的無效和失真,因為估值是一個滯後的表達,它的參考意義是相對的,絕對的判斷依據從來都不是估值第一,或者技術分析第一,而是發展第一,估值和技術分析是可以量化的,發展不可以,證券投資難在哪裡?難就難在最核心的東西不可量化,所以那些技術分析,那些基本面數據分析,根本就實實在在的測不準原理,最多是相對接近,99%的人為之窮盡精力,以為捧到了聖盃,其實多數是無用功,對對錯錯,時對時錯,一部分人正加負大於零,一部分人正加負等於零,更多的人正加負小於零。

 

把握資本市場的密鑰不在市場本身,而在市場之外,實際上就是對發展趨勢的把握,這個趨勢,小到產業發展,技術進展,大到經濟週期和社會發展;所以看市場,應該儘可能的遠,儘可能的高,證券市場的設計,短期看是順人性的,長期則是反人性的,白話說就是你最喜歡什麼,什麼最能吸引你,什麼就能立即呈現,所以多數人一開始很容易就進入了,很容易就嘗到一點甜頭了,並樂此不疲,操勞不斷,但這基本是情緒主導的,理性很弱勢,幾乎毫無定性,人們被市場操練的像膝跳反映那麼機械,小到散戶,大到一些機構,都是如此,因此中短期市場行為成為資本市場的主流,無數投資個體的短期市場行為,造就資本市場的波動,就像完成一幅工筆畫的過程,每一個細小的線條,無數個密密麻麻的組成,隨著不斷的積累,終於讓人們看清了輪廓,看清了容貌,看清了神情,機會還是凶險,最終才大白天下;

 

巴菲特說:股票市場的作用是一個重新配置資源的中心,資金通過這個中心從頻繁買賣十分活躍的短線交易者轉移到耐心持有的長期投資者口袋裡。

這句話的確是說出了投資致勝的最核心,所以現在看股評,看到什麼主力、大資金、拉升、出貨,進貨之類的話,實在覺得可笑之極,股評需要收視率,所以要貼近觀眾,但是往往一個小時的股評節目,有價值的信息不會超過三分鐘。

 

儘管如此,股評還是要看的,關鍵在於該怎麼看,高度一致性的東西就要反著看,經驗表明,對那些太過共振的東西,大體上反著看,贏的概率很高。最近股評裡面,高度一致性的意見就是:2014年會很糟糕,春季行情是重要的吃飯行情,錯過了,今年的機會也就過去了。這個意見泛泛的很有代表性,很多論壇股神大V也是持此觀點,行情到三月,或者樂觀點到四月,如此等等。

 

從2013年開始,全球各主要資本市場,在美國股市的引領下,開始進入到一輪明顯的牛市,就靜態的經濟基本面而言,這波牛市,尤其是美國屢破歷史新高的牛市有點令人費解,但是資本市場的敏感度從來都是100%的準確,它表明了未來經濟總體上一定有重大產業變革事件發生,事實上,就美國而言,能源產業的重置、金融產業的肅清與整合、電動汽車的逐步現實化、移動互聯引發的大範圍產業變革,都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顛覆預期,而且其內生力和派生力都無以復加、前無古人的大,這個牛市,不僅實在,而且將會長久持續,它的影響力巨大,因此有能力帶領全球股市的預期走向積極。

 

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第二的中國,在這次變革面前有點步調紊亂,可亂雖亂,跟隨的腳步並未停止,代表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創業板就跟進的非常積極,態勢好過龍頭大哥納斯達克,中小板也還不錯,走出一個紮實的底部突破來,唯有主板沒有跟進;個中緣由我曾以《中國股市的效率》《從籌碼到股權》兩篇文章嘗試分析,只是這兩文的觀察角度相對靜態,所以不能做趨勢性判斷的依據,如果把觀察線拉長,更為動態的看問題,或許會有助於趨勢性的判斷。

 

首先美國這次是一個超長週期的大牛市,納斯達克中長期必將創出歷史新高,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是對美國產業發展和變革近二十年的走勢判斷以及美國多年運作下的地緣政治的積累成果,本文就不展開細述,只說結論,中國的創業板由於業務相似度和國情強烈需求的經濟轉型預期,以及逐步開閘的新股上市(主要是創業板)等因素,足以支撐其在大趨勢上跟進納斯達克的步伐;中小板和創業板有互補效應,總體步伐也會逐步跟進創業板;而中國一直病懨無力的主板市場最終也將會被帶動起來,目前,或許正在轉折點區域;這個節奏,大體是我對中國資本市場今後的一個總體趨勢判斷。

 

當前的實體經濟數據,不論是CPI、PPI、GDP增速還是什麼克強指數,都不具很強的參考意義,轉型時期,本來這些數據就是弱參考,因為它能反映現實,卻不是反映預期的強勢數據,這是轉型所特有的狀態;而中國經濟的轉型,並不是新經濟所能完全代表的,新經濟只要給點陽光,自己及就燦爛了,因為它本來就是非常充分的市場化;更重要的是那些老舊勢力的傳統經濟能不能順利完成轉型,這才是轉型的攻堅戰,是需要動用外力的,也是所謂十八大改革最核心的部分,股市表現的盛與衰,就是這個改革的直觀寫照,如果主板向1600乃至1400發展下去,那就是直接宣告習李新政三年不鳴,直接死掉,也別指望一鳴驚人了;同時也是向世界宣告,中國的銀行體系,淨資產之下有風險,淨資產再腰斬,還是有風險,如果國家金融體系重鎮在還未接受變革之前就死翹翹了,那十八大、十九大都別開了,早點結束拜拜算了;

 

傳統勢力和體制的改變是漫長而充滿了折磨體驗的,中國資本市場的二十多年就是一個典型的驗證,過程是:為國企解困(純粹的奪民利益)----股權分置改革(與民讓利)----中小板開市(資本市場不再為國企獨佔)----重量級國企央企大面積上市(與民讓利後的對沖,再次奪利)----創業板開市(充分鼓勵創業),總體上看,這個過程是一個進步的過程,也是破冰之旅,只是傳統或既得利益勢力很強勢,把持國民經濟重要資源卻又低效率,在實體經濟中部分核心人員獲益很大;但在資本市場上整體產業卻逐漸遁形,因為資本市場是未來的預言師,超長期的萎靡不振,無視與之相配的所謂較好投資數據,就是宣告未來的死亡信息,不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用腳投票,漫長跌勢,把它們的主要代表打到淨資產下,實體經濟中,新產業的蓬勃發展又在蠶食他們的壟斷地盤,兩廂夾擊,迫使傳統頑固勢力必須做出抉擇,不改變等崩潰利益歸零,重新洗牌,還是主動求變,學會妥協,答案應該是比較明確的,市場經濟的優勢就是它有能力讓各方自然達成最優化選擇,這是計劃經濟完全的盲點,如果市場經濟沒有這樣的必殺技,整個世界的經濟體系也不可能在經歷半個世紀的冷戰相持後,以一方幾乎全面的崩塌而告終,中國的央企國企其實骨子裡還是計劃經濟模式,效率低下是必然的,無非是受益於壟斷,和整體國民經濟的大踏步上位,這個過程中,它沒有產生領航型產業的真正實力,禁絕於自由競爭的市場之外,至今居然還是政黨力量主導企業管理,所以發展到今天,成為整體經濟再上一層樓的滯後元素,而那些在自由經濟海洋裡遨遊出來的產業,不過是十年左右的時間,其實力和影響力居然已經達到完全可以與之相持競爭的程度,銀行業好,兩桶油業務也好,如果沒有政策阻力,騰訊百度和阿里這樣的新經濟大鱷想要染指相關業務的的話,破局幾乎易如反掌,而且長期看是沒有力量能遏制的,除非你不要發展,所以當天平傾斜到整個體系利益都受到威脅的時候,求變的需求自然就產生了。

 

自去年以來,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國企改革試點的運行,到最近國企央企最大的代表兩桶油的異動,都是一個逐漸求變的綱領性表達,現在的問題不在你要不要變上面,變是必然的,怎麼變才是關注點,所以上週的兩油盤中漲停,意義絕不同於以往,按照慣性的所謂市場操控思維是要誤讀的,現在就像清末,如果光緒時代皇庭真心願意變革,學習英倫積極主動接受君主立憲制,接受公車上書,不殺六君子,或許也就不至於走到後面完全崩潰流亡的地步,實際上,六君子的意見和主張,在其身亡後都被清廷採納,可惜大勢已去,時機不可復現;

 

如果我們整理整個中國經濟改革的大線條,就會看的很清楚,什麼在進,什麼在退,期間的反覆和曲折又是什麼,《從籌碼到股權》一文中列舉的數字說明,不斷在進的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這就是趨勢,異常強勁的,資本市場已經給了很好的展現;主板市場要涅磐重生的核心就在如何求變,不再是外在的給幾個銅板的股權分置改革,而是內生體制上的變化,引入民營經濟成分,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淡化黨政力量在企業經營權上的介入程度,還企業一個純粹的市場運作環境,這必將是習李新政在未來十年要積極推進的核心,這樣去做,無非是順勢而為,因為民智已經真正開啟,誰會放棄這種順水推舟就能揚名立萬的機會呢?

 

胡溫十年,是房地產的十年,到了中後期房地產的財富效應令人瘋狂,整個社會除了資本市場和一些電子產品是降價的,幾乎全部商品都完成了價格飛漲,好在,歷史經驗表明,最終資本市場是不會錯過這場價格盛宴的,一旦其財富效應被激發起來,它的膨脹力乃至泡沫化程度都是空前的,當前中國經過了十年的財富增長和積累,資金總量巨大,一方面房地產被推高再推高,另一方面真正具有長效財富增值能力的資本市場卻冷寂一旁,今天從創業板開始逐漸推暖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外部資本市場的全面激活也將不斷加強人們的心理暗示,況且時至今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態勢下,資產價格的上升效應早晚會傳導,在總體經濟發展趨勢向上,政治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繁榮也是會傳染的,一旦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開始擴大和深化,在目前中國資金潮的規模下,推升資本市場向上的能量,是絕對充裕的,就是這個平衡點突破何時發生的問題了。

創業板是引領這個變局的引線和主導,它將貫穿整個牛市被引爆的全程,早就沒有二八了,因為二的陣營不再具備其應有的實力,除非變革,變革成功,也就進入到八的行列中,也就開始了新的估值歷程,資本市場自然也就有了新的動力和引擎,中國經濟的格局和政治體制,雖有高效率,但這個效率是雙刃劍,發展快和破壞力大是一樣的強,而且它沒有自我更新和升級的內生力,正常市場經濟下,發展與回撤是並存的,發展產生新的經濟元素,回撤消滅過剩產能,但是中國模式顯然不能容忍回撤,這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死亡的公司,死亡的股票,都將在未來的變革中出現,也會儘可能的接近真正的市場經濟模式。

 

如果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有足夠深的認識,就會承認最代表中國文化的符號就是長城,也會理解,你一個處處設立圍牆,講究藩籬置障的體系,最終一定會敗給那種完全開放,自由表達,自由競爭的體系,因為差異性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開放,自由和競爭是從差異性這個寶藏中淘金的必備利器,它是人類創造和進步的不懈源泉,任何有損於人們去獲得這三把利器的文化和體制都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中國資本市場作為一面小小的鏡子,最終會為這個進程繪出它的曲折上升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07

高盛:人民幣兌美元未來幾年面臨貶值壓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41

yuan-vs-dollar1

高盛經濟學家崔歷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美國進入加息軌道,強勢美元期來臨,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是未來幾年的趨勢。

近來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美元連續走牛,昨美元指數升至85.737,創2010年7月以來最高,延續連續11周走高的強勢。多個對美貨幣對走軟。

昨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下跌0.38%至6.1501,此為今年3月20日以來的最大跌幅。

過去中國經常帳項目順差占到GDP的10%,但現在只占到2%,服務業逆差近年來不斷擴大,經常項目順差預計將繼續縮小。

今年二季度中國的資本項目再現逆差,當季度跨境資金呈現出偏流出的壓力。8月FDI跌至四年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74

宋衛平殺回綠城 員工尷尬:這幾年都是這麽動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07/874466.html

2014年最大房地產收購案或提前宣告失敗,但宋孫兩人的對手戲遠遠沒有結束

沒人會想到,春天還去意已決的宋衛平,隨即在秋天殺了個“回馬槍”。

這一戲劇性的反轉發生在5日。

當日,宋衛平通過媒體證實將回歸綠城,並給出了三點理由:質量問題遭到大量投訴;諸多業主對失去宋衛平的綠城表示擔憂;雙方做事有諸多不同。

比宋衛平回歸更讓人意外的,是孫宏斌的平靜放手:知情人士透露,在價格上,孫並沒有過多為難,只是在原有交易價格的基礎上“適當溢價”。

至此,2014年最大房地產收購案或提前宣告失敗,但宋孫兩人的對手戲遠遠沒有結束。宋衛平的“回馬槍”堪稱商戰經典,孫宏斌的理性則超越一場商戰的範疇。

正如孫宏斌在微博中所感嘆:“年紀大了點後,希望多做些雙贏的事,少做些一贏一輸的事,不做雙輸的事。”

“兄弟式”的聯手

融創中國[0.00%]董事長孫宏斌與綠城中國[-1.21%]董事長宋衛平兩人的這場對手戲,是從今年5月揭幕的。

5月22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發布公告,融創中國以62.98億港元代價收購綠城中國(03900.HK)24.313%股份。扣減2.84億港元的派息,融創中國實際支付金額為60.14億港元。雙方交易的最後截止時間是2014年12月底。

如果交易完成,融創中國持有的綠城中國股份與九龍倉並列為第一大股東,宋衛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壽柏年等成為第三大股東。

各方消息顯示,鑒於宋孫二人此前的交情,使得雙方就收購的細節談判頗為順暢,甚至未設置必要的違約責任條款。

當時宋衛平和孫宏斌可謂惺惺相惜,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力撐對方。孫宏斌曾在當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宋總的這種信任、這種選擇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宋衛平也毫不吝嗇地稱贊,孫宏斌是一個理想的接班人。

很快,7月,孫宏斌以及其率領的融創管理團隊接管了綠城的日常運營管理,綠城在香港舉行的201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也是孫宏斌以嘉賓身份出席,並且介紹了綠城未來的經營計劃。

即將失敗的交易

如果故事按照既定劇本走下去,那麽多年以後,這次交易足以成為經典為人膜拜,但現實沒有如果。

事實上,這樁買賣從一開始就面臨質疑和困境。

今年8月,有消息顯示,香港證監會質疑融創中國和宋衛平屬於一致行動人,需要按照香港法律進行全面收購。據估算,如果全面收購將涉及資金超過200億港元,外界曾因此懷疑此事將阻止孫宏斌收購綠城的計劃。當時,孫宏斌曾回應稱“不會放棄收購綠城”。

此後,10月底,有消息從藍城(宋衛平離開綠城後創立的新公司)傳出,宋將重新拿回綠城,哪怕為此多支付80億港元的交易對價。

直到11月5日,宋衛平將傳言證實。

宋衛平稱,自己決意回歸有三點原因:首先是他本人接到大量業主投訴,主要是質量問題,比如青島項目;再次,諸多業主對失去宋衛平的綠城表示擔憂。第三,雙方(融、綠,或孫、宋)在做事和考慮問題方面,有諸多不同之處。

也許背負著當年賣掉順馳時的難舍情結,孫宏斌在同意宋衛平拿回綠城股權這件事的表現上,比外界預料的更加灑脫和大度,雖然他曾經豪言壯語地宣稱“絕對不會放棄收購綠城”。

據知情人士透露,宋衛平在決定重新買回綠城股權之後,與孫宏斌進行過幾輪談判,便獲得其同意,並且在價格上並沒有設置較高門檻,只是在原有交易價格的基礎上“適當溢價”,付款條件也相對寬松。

孫宏斌始終未就放棄綠城作任何公開回應,僅在其個人微博中略帶感慨地寫道:“年輕的時候爭強好勝,曾經贏得暢快淋漓,也曾輸得一塌糊塗,但是我不後悔。年紀大了點後,希望多做些雙贏的事,少做些一贏一輸的事,不做雙輸的事。實在做不到,就保護你的員工的權益,保護股東們的利益,保護家人的平安幸福,支持你的朋友們。不做好人,不做壞人,做人。”

截至目前,無論融創中國還是綠城中國,兩家公司官方均未就最新的交易發布正式公告。

變了的綠城

盡管涉及融創與綠城的收購並未真正完結,但前後近5個月的時間里,綠城中國這個中國豪宅開發商內部卻已經悄然發生了許多變化。

知情人士透露,融創團隊自從7月進駐杭州後,給外界最大的感覺是在營銷上的“賣力”和“靈活”。

一個頗有趣的案例是,當樓盤廣告無法進入某個富人雲集的批發市場時,融創營銷人員換上清一色的聯邦快遞服裝,將樓盤宣傳資料發到該市場的客戶手中。

淩厲的營銷手段立刻體現在了綠城三季度銷售數據上。

數據顯示,綠城今年上半年總共賣了305億港元。但融創接手以後的第三季度,實現銷售352億港元,回款235億港元。

新的管理團隊還就人事等運營進行了調整。孫宏斌接手後,出任綠城總經理的田強在日前的一封內部信中披露,新的管理團隊到來後進行了許多整改,對不合理的開發節奏和支付堅決調整,對之前積累下來的對公司經營有重大影響和風險的涉及近30個項目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突擊解決。

總體而言,融創試圖通過“降庫存、輕資產”的運作,使得綠城旗下積壓的資產盡量流動起來,以加速資產周轉率。但或許正是這樣的運營觸動了極為看重產品品質的宋衛平的底線。接近宋衛平的知情人士稱,降低綠城的產品標準是他無法接受的現實。

尷尬的員工

當綠城控制權即將重新回到宋衛平手中時,許多利益關聯者的心情也相當複雜。

首先是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表明了對於文化情結濃厚且運營記錄不佳的宋衛平的回歸的擔憂。

11月5、6日兩個交易日內,綠城股價合計下跌超過5%,尤其是6日盤中最大跌幅一度逼近5.72%。

更加尷尬的是短時間經歷兩任老板交替的綠城員工。一位綠城內部人士以“這幾年都是這麽動蕩”來表達自己的無奈。

宋衛平當時離開綠城時,一部分員工隨他去了新創立的藍城,更多人選擇了留下。如今,無論當初離開或是留下的人員,又將面臨新的抉擇。

有消息顯示,跟隨宋衛平多年的元老、綠城中國常務副主席及行政總裁壽柏年將因為宋的回歸而離開綠城,這使得綠城內部許多現任高管的去留問題成為關註焦點。

另外,宋衛平創立的藍城將何去何從,目前一樣不得而知。在藍城創立之初,宋曾信心百倍地計劃再度運作一個上市公司,但隨著他本人重新回到綠城履新,其對藍城的運營目標是否發生改變,藍城的管理團隊和員工會不會回到綠城,這些都是他不得不厘清的問題。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宋衛平的回歸,已經改變了的綠城,是回到過去,還是按照現有思路繼續向前?

十字路口的抉擇,只有宋衛平自己知道。

原文鏈接: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107/13256137_0.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23

幾年失敗股票反思回憶錄(二) 為什麼賺不到錢? 元衛南

來源: http://xueqiu.com/2227798650/34730930

      $萬科A(SZ000002)$   $保利地產(SH600048)$ $中國平安(SH601318)$  $中信證券(SH600030)$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貴州茅臺(SH600519)$  $五糧液(SZ000858)$ 在研究虧損達交易的同時,也要註意這幾年沒有賺到錢,應該想想為什麽沒賺到錢?
             每年的11月開始,我都在準備次年的交易主打股。
           2012年初是指定的002635按潔科技,在1月20日春節前24.7元多全倉90多萬元買進,春節後第一天大盤暴跌,該股當時漲幅4%左右,想做個短差,就在25.7元左右賺了+4%賣出。結果002635安潔科技2012年全年翻了100%,在12月初大小指數反彈前真是一個逆勢牛股。
              2012年底擬定是次年操作601222林洋電子,但無意中轉入0921海信科龍,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股票,在連續漲停暴漲前買進。但又是在初期想做個短差,賺了百分之幾就喪失後面2013年初50%的漲幅。
            2013年初正式進入操作601222林洋電子的戰鬥,結果又是在一個大盤下跌該股漲幅4%的交易日,想做個短差,從此全部丟失後面的漲幅。該股在2013年下跌的上海主板,上漲150%。
               2013年中期主打0921海信科龍,算是接受了全面的教訓,開始敢於大膽持股,做了兩波7.8-9.05元、8.41-9.1元,合計獲利+25%左右。但是丟失了後面的9-13.5元50%的漲幅。
                 2014年其實我的主打股是600028中國石化,因為感覺大盤股要補漲了,價格低,業績好。又是想做個短差,結果丟失。該股全年漲幅62%。由於融資資金200%進入,可以獲利120%。
              2月底最關鍵的生死未知之際,還是選擇了200%倉位做多601992金魚股份。那還真是全年的價位低點,又是做了短差,2月底到年底漲幅100%。融資資金進入,可以獲利+200%。
             決戰開始之際,為了寧靜心神,3月11日200%倉位吃進60000浦發銀行,基本又是全年最低點。又是做個短差跑丟了全部籌碼。3月中旬到年底漲幅100%,融資資金進入獲利+200%。
             到了五六月,其實心里有感覺了,就選擇了600970中材國際。 6月中旬在對沖五糧液做空,6.9元100%自有資金全部買進。還是害怕,全部跑掉,到年底漲幅100%。
              如果按照操作計劃一步步進行,能有後期的執行力,那麽這幾年的股市操作應該是牛熊通吃,成績相當好--不僅能獲利,還能避免後面隨意選股的虧損--主打股丟失後,全部是隨即選股,基本上輔選股後來證明絕大多數虧損。
             但為什麽最終都沒能賺錢呢?
                (1)性格當中確實存在“格局小”因素。
            生活中也是如此,沒想到如此深刻的帶到股市中來。總是想做短差,多獲取一塊利潤,想把全部的漲跌幅都吃完。還有就是資金量大些,能做個百分之一二的小短差也能滿足經常賺錢的欲望。而超強主力的操作水平是一流的,並不是按照一般主力漲一段跌一段的模式,經常說連續暴漲洗盤。所以只要我真正選到了好股票,按照“漲一些就賣出等待回落再次買進”的思路,是肯定會在上漲初期就丟失的。反應了自己性格中貪小便宜、只顧眼前蠅頭小利就敢冒險、貪小失大的缺陷。
               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些大的舉措和行為,在當時看都是對的,合適的,但放寬眼界1-2年,就會發現我都是無法忍受一段時間的打壓低潮,而自毀。不能吃一點虧,雖然不想賺別人便宜,可無法做到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而暫時吃小虧。這就是性格中的“缺乏大局觀,格局小”。要是能不計較一些中間的回落、漲跌,牛股是可以捂住的,是可以獲取最大利潤的。
           (2)次要因素也是性格中缺乏真正的自信。
            這幾年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太多,股市十幾年遭遇的陷阱和天災人禍太多,所以總是習慣有點利潤就跑,不相信任何股票,也不很相信自己。總是在想“萬一要是我分析錯了怎麽辦”。事實上本人的做多選股基本是從基本面出發,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畢竟十幾年交易經驗,如果是價格低,基本上是能選到好股票的。
               關於這個分析,有保留。因為總是自信的人必然會有一個大的失誤,信心飽滿固然可以帶來收益,也會有高風險。
            一個吃虧太多、從來沒有真正成功的人,是很難建立起自信心的。
             (3)交易理論中“缺口必補”的影響。
           缺口必補理論利弊其實早就有所察覺,所以用在大盤指數分析更多些,個股少些,但是事實證明我的幾個大股票戰役的突然結束都是結束在“個股缺口必補”。 0921海信科龍在2013年11月的缺口直到2014年4月才回補,近期沒有殺盡地產股也主要是因為降息缺口沒有回補。早在2005年上一波牛市我的第一個不應該錯誤,就是2005年大牛股002028思源電氣啟動前的缺口沒有回補,2009年的保利地產也是因為缺口未補始終不敢介入。
            對於這個理論,如果行情可以確定強勢,現在我的理解是也許行情末期回補,或者幹脆忍受回補帶來的可能損失。
            (4)技術分析基本功不紮實。
             這一點是茅臺03網友今天給我的觀察意見。對於很多牛股的走勢,我確實存在分析過粗,不能精確掌握的缺陷,什麽地方能有大的回落、什麽時候主升,存在較大的判斷偏差。
            (5)對股市的認知仍然不夠。
          雖然炒股十幾年,但是每次牛熊輪換都是關註我上一次吃虧的地方,而每次上個缺陷彌補後又會出現新的問題。例如2009-2014年,這次我的總體判斷熊市,在2014年前沒有很大的錯誤。但是其中的一個特征是我以前沒意識到的,就是--除了熊市最危險的時段,很多時候是有很多股票值得操作的,並非一味的一跌就跌到底。實際上除了2011年、2012年前九個月,2010、2013年是有較多獲利機會的。指數和個股的背離再013年分離的相當嚴重,而我還是沿用上一個熊市中指數主導的思維,所以也就不敢持有股票,總是想著在指數的最低點才敢操作股票。
           這也就是2010-2013年連續四年最容易賺錢的一季度我總是虧損的原因,2014年一季度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前幾天魚鷹兄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就是我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明明就是優質個股的持有,我搞成了還要結合大盤指數、經濟基本面、個股技術面等複雜的綜合分析。
            (6)嚴重的害怕失敗心理。
             這個心理和我的性格中很多地方極為矛盾,我謹慎到了極點,一點失敗都不敢擔當,而隨著資金量的增長,一兩個百分點的損失會讓我立刻計算少了多少輛自行車、少了多少饅頭、少了幾個月的花銷。有的時候也知道股票跌下去之後還能漲上來,最終也能賺錢,但就是不想忍受期間的下跌,不敢主動買套,總是想再等等跌倒最低點一定買進。
             自己的股票交易只要跌幅大一點,就會超過10萬元,我就難受的神魂顛倒、痛不欲生,給自己造成很大精神痛苦。所以,我後期不敢買進、不敢持股。
            這個問題已經意識到了,所以我認為自己必須要發生一個大的虧損、幾次大的失敗,才可能讓自己陷入不怕虧損、殺紅眼的狀態,才可能正常的操作交易。
              我已經七八年無法突破100萬元操作瓶頸,三番五次陷落在100萬元的附近出現大的潰退。
            我的心態和承受能力始終停留在60萬元操作極限。
             以上對自己幾年來操作中拿不住股票、賺不到錢的心態分析,是從我自己的角度研究。希望大家能從旁觀者角度指出我這些問題分析的不足之處,以及大家的看法。表示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53

原審計署高官揭秘數據造假:過去幾年搞太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26

中國經濟數據真實性長期以來備受關註,今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表示,過去幾年中國經濟數據造假嚴重,這種情況在去年得到了遏制,但造假仍然存在。

央廣網,董大勝在今天的小組會議上引述一位地方官員的話稱:“過去幾年搞得有些太高了,現在一下降下來就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我們要逐年消化。”

董大勝稱,和前幾年相比,去年的經濟數據相對真實一點,更加接近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

他表示:“過去幾年,有些地方的形式主義和浮誇主義是比較嚴重的,很多數字有水分。通過去年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以及中央的巡視檢查、審計署的審計,經濟指標不真實的情況得到了控制。”

他指出,中國造假的經濟數據包括GDP增速、財政收入、信貸數據、進出口數據等。有些地方財政虛收虛增、有些地方收過頭稅的,也有些地方買稅。

去年,中國GDP增速下滑至7.4%,創24年來新低。但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經濟總量超過歐盟所有國家的總和、是日本的二倍、印度的五倍。

中國的貿易數據一直存在一定水分。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截至去年1月,中國方面的出口數據和外國方面從中國進口的數據出現了很大的偏差,這或許意味著中國的貿易數據存在虛假成分。

20140730china

2013年開始,中國貿易數據就時常被籠罩在造假的陰影中。政府對數據造假、虛假貿易的嚴打,已經開始起到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數據出現了很大波動,甚至有出口負增長的情況出現。

一年過去了,嚴打之後,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貿易數據不吻合的情況仍然存在。此前,一些出口商用虛假發票來逃避買入外匯的限制,造成了許多虛假貿易,從而導致中國貿易數據虛高。

今年6月,內地和香港方面的數據仍然有偏差,在中國對香港出口這一項數據上,內地數據是香港的1.31倍。這就造成了64億美元的偏差。

這樣的偏差也為許多統計制造了困難,比如,全球需求變化對於中國經濟究竟有何影響,不同的數據衡量出的結果不同,難以得到真實的答案。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誌浩表示,“(貿易數據)仍然有些神秘,從比例來看,用虛假發票詐騙的現象仍然存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15

照這思路改,藥企得過幾年苦日子 唯心所現

http://xueqiu.com/9585384906/38037786這是醫療領域的打土豪分田地,革你的命,還要分你的錢給醫院和患者,建立醫改新格局。 上升到總理的話,那就是「藥價降下來,醫療要上去,醫保要保住」。藥改是醫改的第一紅利。

雷霆萬鈞打土豪,醫改未來藥企慘淡

藥品招標信息網 飛鳥

儘管網上通知很少,但安徽各地已經很低調地用實際行動將帶量採購快速開展起來。據悉,安徽將在4月1日前執行帶量採購結果,其進展之迅速,勢如雷霆萬鈞。各位小夥伴,你可準備好了?

1、透過迷霧:安徽為什麼要帶量採購?

按《安徽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精神,安徽將以「轉變機制」為核心,牢牢把握「患者就醫負擔不增加、醫務人員收入不減少」兩個原則,認真做好「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推行藥品聯合帶量採購等」三個同步,以藥品零差率銷售為突破口,全面開展藥品和耗材帶量採購工作。

所以,你看明白沒?要在上面兩個原則下完成醫改。俗話說,國家醫保負擔這麼重,老百姓看病這麼難這麼貴,醫生那麼黑(抱歉這麼引用),改革要首先從哪兒下刀?砍醫生?醫生給撂挑子了怎麼辦,衛生事業誰挑擔子幹活兒?想在保障醫生和醫院積極性的前提下完成醫改,那就得先從藥企下刀。

這些天,大家都在抱怨「醫改」為何變為「藥改」。那筆者告訴你,藥改是醫改的紅利來源和第一驅動力。只有把藥價砍到死,沒錢給醫生回扣,這樣才能減輕醫保支出和負擔,實現藥佔比降低15%的目標。只有財政富裕了,才能有充足的錢來補貼醫院,提高診療費用和醫生待遇。降低藥價,提升診療,這是國家期望的改革目標。上升到總理的話,那就是「藥價降下來,醫療要上去,醫保要保住」。

但實現醫改轉型,帶量採購就是個「很實際」但也很猥瑣的做法。一方面利用醫院天然的壟斷力,通過帶量採購、議價談判來降低藥價,一方面用藥企降價讓利的錢在醫改轉型期去養醫院和醫生,以減少政府財政開支,降低醫保負擔。最終徹底扭轉藥品費用和診療費用的天平,藥價降低,老百姓費用不增加,醫生收入不減少,讓代理商沒空間給回扣,讓醫生安心做醫療,何樂不為之?

所以說,這是醫療領域的打土豪分田地,革你的命,還要分你的錢給醫院和患者,建立醫改新格局;這是新時期醫改工作中黨的統一戰線、密切聯繫群眾、科學發展觀的智慧結晶。

2、眺眼未來:安徽醫改是什麼新格局?

1)  取消藥品加成,全面零差率


從4月1日起,安徽將取消公立醫院15%的藥品加成,全面實行零差率,相當於給老百姓降價讓利15%。
2)  向企業和商業議價,平均降價15%-20%
通過此次公立醫院帶量採購,要平均降低藥品價格15%-20%。初步判斷銷量前30-50的產品單獨向生產企業議價,其他產品打包向商業議價。前30-50的國產藥要求80扣,進口90扣,不帶量打包向商業議價的品種也要求80扣,可謂無論是否「量大」都要降價。儘管可能分質量層次,但在醫保支付改革的利益驅動下,唯低價者成交的可能性更大,最終將實現藥品耗材收入佔比降低到40%以下的目標。
3)  降低醫用設備檢查價格10%
省屬醫院CT、磁共振、超聲檢查價格在現行基礎上降低10%。如磁共振平掃每部位由390元降為351元,單次多層CT平掃每部位由200元降為180元。
4)  提高醫療服務價格
提高長期偏低手術、治療、護理及部分中醫服務類價格。根據技術含量和複雜程度,省屬醫院治療價格提高20%,一、二類手術價格提高35%,三、四類手術價格提高50%。如四類手術異體腎臟移植術每次由1200元提到1800元。同時,完善診察費項目價格。診察費設西醫診察費和中醫辨證論治,掛號費、病歷納入診察費。城市公立醫院設立普通、專家和知名專家門診診察費。省屬醫院普通、專家和知名專家西醫門診診察費分別為10元、20元和50元。中醫辨證論治相應上浮3元。
實行分級定價,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應保持10%-20%的差價。市、縣屬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下放到市級管理,具體價格不得高於省級公立醫院同類價格水平。
5)  病人的負擔不加重,醫保蛋糕重新分割
經調查,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後,省立醫院門診次均費用由每次279.8元降到273.1元,住院次均費用由16074元降到16008元,達到患者負擔不增加的目的。(其實在本鳥看來,患者享受的診療費用降低才幾塊錢到幾十塊,與醫院帶量採購二次議價的偉大成果相比,真是毛毛雨了。)
為方便患者,繼續保留便民門診,對單純購藥及慢性病病人定期檢查等不需提供新的治療方案的,每次診察費為1元。為不增加患者負擔,調整後的醫療服務價格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對精神類、傳染類等專科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後,同級財政部門適當增加補助,以保障正常運轉。
在上述改革目標實現後,我們將會看到:

■  零差率讓利百姓,二次議價向廠家索紅利,以藥補醫隱形化;
■  藥品招標演變為省級技術標和限價,地市商務標帶量採購的新型雙信封形式。
■  醫護人員有望告別「灰色收入」,靠「獎金」和「手藝」吃飯;
■  藥價大幅壓低,少降價意味著出局;
■  代理商生存空間縮緊,四大批發商圈地控盤;
■  打土豪建新局,對某些藥企來說醫改紅利時代徹底終結;
■  大部分藥品的生命週期急劇縮短,結局慘淡。


本鳥認為,安徽只是個現狀的典型代表。面對慘淡的結局,我們能說什麼呢?

有人問:
「一顆藥品成本只有50美分,為什麼要賣500美元?」
「因為那是第二顆,第一顆的成本是50億美元」

$海正藥業(SH600267)$ $恆瑞醫藥(SH600276)$ $紅日藥業(SZ300026)$ $康緣藥業(SH600557)$ $益佰製藥(SH600594)$ $以嶺藥業(SZ002603)$ $信立泰(SZ002294)$ $康恩貝(SH600572)$ $譽衡藥業(SZ002437)$ $爾康製藥(SZ300267)$$上海凱寶(SZ300039)$ $天士力(SH600535)$ $雙鷺藥業(SZ0020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89

老董告白》當政府沒對策、對手都跑到中國找機會 蔡篤恭:如果我們不結盟,力成沒幾年也會消失!

2015-11-09  TWM

在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放話要台灣政府開放的敏感時刻,力成董事長蔡篤恭成為台灣半導體廠引資紫光 的第一人。他說,「如果這件事我們不做,力成沒幾年也會消失。」今天做這件事情可能會被罵得一塌糊塗。」十月三十日下午四點,在走進證交所記者室召開重大 訊息前,力成董事長蔡篤恭已做好可能遭受輿論攻擊的準備。但最終堅持走上這個舞台,或許是他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力成原來對紅色供應鏈是不害怕的。」蔡篤恭說。身為全球最大記憶體封測廠,力成手握全球前幾大記憶體廠訂單,加上在先進製程的技術領先,都不是陸廠三、 兩天可追上的。然而,蔡篤恭自信的語氣中,卻參雜著無奈,因為快速崛起的紫光整合的不只有中國供應鏈,也積極參股海外公司, 進行策略聯盟。「這對我們就有很大的影響了。」畢竟,「台灣已經沒有記憶體產業。」他說。然而力成卻有高達九成營收來自記憶體封裝測試,除了主要客戶東芝 和美光分別在日本和美國;半導體產業龍頭英特爾則不只在中國大連設廠,也與紫光結盟。此外,紫光近期藉由投資硬碟大廠威騰,間接買下Flash記憶體大廠 新帝(SanDisk)。「我們客人在做結盟的動作,如果我們固守在那裡,最後也是被淘汰。」他很清楚,紫光將是影響客戶動向的關鍵變數。

把握機會,就怕DRAM歷史重演縱使這幾年蔡篤恭花費極大力氣與客戶們建立穩固關係,但終究形勢比人強,如今在記憶體產業裡,紫光既有野心,又有資金, 「如果我們不及早加入,我相信我們的競爭對手一定會想辦法切進去。」他直言,「在DRAM那時候,因為我們沒有很積極,政府最後也沒有下決心幫忙,所以 DRAM消失。如果這件事(指與紫光結盟)我們不做,我認為力成沒幾年也會消失掉。」在他看來,這是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回頭的關鍵時刻,而他最不希望看到 的,就是歷史重演。

反過來說,若能成功與紫光策略聯盟,不僅有利於鞏固客戶,力成也有機會在過去著墨較少的中國市場,取得較高的市占率。而紫光帶來的一九四億元資金,也將成為力成布局先進製程及擴大產能的強大動能。所以力成不但要做,還要比別人更早一步。

不是紫光過來,是我們去敲門當然,他完全理解外界對這項決策的擔憂,以及在情感面造成的衝擊。「對整個產業的經營者,心裡是非常矛盾的。」但他強調,自己 比誰都愛台灣,之所以做下這個決定,就是因為他相信,這才是對台灣最好的作法。「當你把錢拉到別的地方去,其實你是不能控制的,但別人的錢拿到台灣來,是 在我們控制底下。」他苦笑:「如果錢拿到別的地方你也怕,拿到你口袋你也怕,那就不知道要怎麼做了。」而蔡篤恭不認為紫光入股的意圖是為了竊取技術。實際 上,不同於輿論指向紫光兵臨城下,逼迫力成打開大門,這次主動去敲門的人,其實是力成。

就在數個月前,因為銳迪科的牽線,蔡篤恭主動提議要到北京與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會面。「我本來是想推我們大陸廠跟他們結盟,但大陸廠大家都是做不好才要跟人家結盟嘛,所以他就對這個沒什麼興趣。」然而這場會面,在趙偉國看到力成的財務報表後,起了化學變化。

蔡篤恭記得,趙偉國當下表示:「台灣的PE(本益比)只有十二到十三倍,但在大陸大概有五十、六十倍。」也就是說,若紫光能取得力成二五%的股份,就可以 將力成的獲利合併到紫光的財務報表,在中國股市的高PE帶動下,紫光股價可望走揚,對於資金的募集也就更容易。

「我講這個是沒人相信的,大家都把它放大成兩岸關係。」他急切又無奈地表示:「事實上發展是這樣起來的。」而且力成也不是過去以來,唯一一個去北京敲紫光 大門的人。「其實台灣所有競爭對手都去了。」蔡篤恭說,「這不是我想不想的問題,這是生存!」事實上,力成今年業績能夠頻創高峰,靠的就是二○○七年以 來,寧願犧牲利潤也要做的未來投資。

相同道理,如果用兩年後的眼光來看今天的決策,蔡篤恭有絕對自信:「你們一定會說,那個DK(蔡篤恭的英文名)眼光很好!」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52

“前些年求升遷,近幾年求穩定” “迷信”官員迷什麽、信什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181

“說官員迷信,不如說他們迷戀權力,與正統的宗教信仰無關。”(東方IC/圖)

“謝清純每到所謂的觀音生日,他必一天吃齋。到後來,每天出行都要算一卦,看看往什麽方向走吉利。”

有學者調查顯示,“76.53%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不相信迷信現象,23.47%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或迷信行為。”

“說官員迷信,不如說他們迷戀權力,與正統的宗教信仰無關。”

2016年1月以來,中紀委通報多名官員組織或參加迷信活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程萍近期一個調查報告顯示,“本次調查中有76.53%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不相信迷信現象,23.47%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或迷信行為。”

講迷信、信風水,在中國官員群體中已不再是個別人的問題。

官員迷信將以違紀論處

“自從信佛後,只看佛書,每年必到四大佛教名山拜一遍,每到所謂的觀音‘生日’,他必一天吃齋,甚至到後來,每天出行都要算一卦,看看往什麽方向走‘吉利’。”2016年4月28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已落馬的湖南省株洲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清純時稱。

謝清純的這種迷信程度,被紀檢監察部門認為是“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與謝清純有相同“愛好”的官員,還大有人在。4月21日,中紀委通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原副主任、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原副主任龔清概被“雙開”,中間就提到龔清概“搞迷信活動”。4月18日落馬的廣東省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省長劉誌庚被通報,同樣存在“長期搞迷信活動”。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以來中紀委通報的存在參與迷信活動的落馬官員還有太原市陽曲縣委原書記呂榮、遼寧省營口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思福、廈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棟梁、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鄧崎琳等人。

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定:組織迷信活動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參加迷信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過去,“組織、參加迷信活動”並未被列入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之中,但這類官員並不少。

2013年,紀委調查組對江西省安遠縣原縣委書記鄺光華采取強制措施後,依程序檢查其隨身物品時,竟發現其身上“求神避邪”的符、錢類東西有六七樣之多。

2013年7月8日,原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劉誌軍受賄、濫用職權案一審宣判,劉誌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根據檢方的起訴書,劉誌軍長期在家燒香拜佛,還在辦公室里布置了“靠山石”。一些項目的開工竣工,劉誌軍都會請“大師”來選擇黃道吉日。

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2014年4月29日被“雙開”。在中紀委的通報中,就有“濫用職權進行封建迷信活動,造成國家財政資金巨額損失”的表述。

南方周末2014年5月曾報道,李春城落馬之後,青城山一位姓高的風水師因牽涉李案,也被調查。李春城還與一位名叫曹永正的“大師”交往密切。

2014年5月被紀委立案調查的廣東河源市原科技局局長黃翀胤迷信風水,分別在河源市連平縣陂頭鎮、惠州市博羅縣大壩鎮建造風水屋以及河源市區長鴻花園的居所專門設一間風水室,以求官運亨通。

2015年11月落馬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原黨組成員、副主席白雪山主政吳中市期間,擔心影響風水,在吳中市政府大樓及其配套工程建設中,經常檢查工地、改動圖紙。其中,廣場的噴泉至少改建過3次。每次噴泉剛剛建成噴水,他都說很好。而後沒過幾天,他就要求拆了重建。

部分官員“基本科學素質” 偏低

各種關於官員迷信的信息,在官員們落馬前一般在坊間流傳。

湖北省一位廳級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就他觀察,“官員迷信現象似乎並不普遍,都是經過媒體報道才知道一些官員信迷信。迷信是比較隱私的一件事,一般情況下彼此不會講。”

山西一名地級市市委書記曾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因交通需要,該市市委門前的路由過去的雙向行駛改為了單向行駛。有官員私下向他建議,其前兩任市委書記都當了省委常委,他接任後改路破壞了風水,最好把路改回雙向。

他說,他並不信,但有些官員信。那麽,到底有多少官員迷信呢?

2007年,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程萍曾發布“中國縣處級公務員科學素養調查報告”,稱“過半縣處級官員都相信迷信”,曾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程萍當時以東中西部地區的1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副省級城市的900名縣處級官員為樣本,得出結論:52.4%的縣處級官員相信求簽、相面、星座預測和周公解夢4種迷信的做法。

2014年10至11月,長期關註官員迷信現象的程萍重新做了一次針對官員科學素養問題的調查研究,發現官員迷信的現象比前幾年“有一些好轉”。

在這個題為《“十三五”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發展規劃研究》的調研報告中,程萍透露這次調查的樣本是300名廳處級官員,調查方式是問卷調查,最後288人提交了調查問卷,277份問卷有效,其中廳級公務員占73.29%;縣處級占20.94%。

“結果顯示,76.53%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不相信迷信現象,23.47%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或迷信行為。”程萍在調查報告中稱,2006年縣處級公務員不相信迷信現象的只有47.6%,這一次比例提高了28.93個百分點。

那麽,迷信的官員信的是哪些呢?

程萍的調查發現,“我國領導幹部和公務員自稱相信‘相面’的人數比例為第一,占12.63%;相信‘求簽’的人數比例居第二,為7.58%;相信‘星座預測’的人數比例第三,為6.14%;相信‘周公解夢’的人數比例為第四,占5.05%;相信‘電腦算命’的為1.80%。”

報告中的另一項數據顯示,“我國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人數比例僅為16.97%”。值得註意的是,這份研究報告的300名樣本官員中,95.3%的人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就占到了40.07%。

程萍和官員打交道的機會不少。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時候和官員們一起開會,期間會組織一些考察,有些官員知道我是做這個研究的,會避開我,要到寺廟里去拜上幾拜。”

貪汙腐敗和迷信有因果關系

迷信,在每個官員那里都有不同的訴求。

2014年11月,福建省龍巖市旅遊局原副局長範甲榮因涉嫌貪汙受賄幾百萬元,剛被組織調查時卻大聲嘆息:“在寺廟求簽說我有一個坎,果不其然!”

臨汾市紀委處級官員汪俊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臨汾市原文物局局長常引根在“雙規”期間還要算日子、講風水,在特殊的日子拒絕接受紀委談話,“他信風水,陰歷初一、十五就不配合問話。他說,‘這幾天我什麽都不會說,過了這幾天我什麽都說。”

一位長期在中部某省會城市活動的“風水大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官員向他討求風水的現象非常普遍,他的客戶中有20%左右是各色官員。

“大師”介紹,曾有一位官員因挑選別墅房有求於他,“大師”在實地“勘測”時,發現官員挑選的別墅門前,一個尚未安裝的指示牌橫放在地上。“大師”認為這是不好的兆頭,勸這位官員不要購買這套別墅。於是,這位官員購買了另一套本來沒看中的別墅。

采訪時,“大師”反複強調,“我認為風水並不是迷信。”這位“大師”還自稱他是眾多政府、企業的風水、用人甄別、事件決策顧問。

南京玄奘寺方丈釋傳真曾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他與多名已經落馬的南京官員都打過交道。南京一名副市長的女兒結婚,就是找他選的日子。

“大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官員相信風水由來已久,只不過“這幾年多了些”,需求也有所變化,“前些年是求升遷,近年是求穩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認為,“高壓反腐讓腐敗官員有種恐懼感,不知道紀委掌不掌握他的材料。”

在程萍看來,貪汙腐敗和迷信有因果關系。“對腐敗官員來說,由於國家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安全就成了他們在獲得非法物質利益時的另一個主要訴求。腐敗官員有很強的僥幸心理,也就有很強的迷信動機,希望神秘力量能為自己所用,使自己逃脫懲處。”

“說官員迷信, 不如說他們迷戀權力”

2015年9月接受調查的遼寧省撫順市原市長欒慶偉,曾寫自悔書對迷信“大師”進行自我反省。

遼寧省紀委向媒體透露,2007年開始,欒慶偉見過的幾個“大師”都說他的命很好,一生官運亨通。2015年開始,欒慶偉聽到調查他的傳言,在接受調查前幾天還和一個著名的“大師”見面。“大師”告訴他:“有驚無險,沒有任何問題。”分手後,“大師”還發信息告訴他:“確實沒有問題,不是為了安慰你才這麽說的。”

落馬後,欒慶偉在悔過書中寫道:“難道這叫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嗎?這叫真的有驚無險嗎?現在看來,搞封建迷信,相信大師是何等愚蠢!”

“迷信,就是傻子遇到騙子的結果。”欒慶偉說。

2013年10月底,河北省大名縣原縣委書記邊飛被調查。清點隨身物品時,3個小紅布包引起了審查人員的註意。拆開紅布包,里面是畫著符咒的黃紙,仔細辨認,依稀認出“蒲誌安永久絕敗”“保佑邊飛化惡呈祥”等字句。

《中國紀檢監察報》曾報道,蒲誌安曾任永年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曾4次送給邊飛4張銀行卡,共計45萬元。2011年底,蒲誌安因其他違紀問題被調查。邊飛擔心被牽連出來,便找“高人”給他念咒畫符保佑。

任建明認為,很多官員迷信的動機是預測升遷,由於人事信息敏感,組織紀律要求又很高,這些官員求助於八卦、鬼神的動機就很大。

任建明的判斷,與太原龍泉寺住持恒峰接近。恒峰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一些官員迷信,反映了官場上的不確定性。”

程萍在與官員打交道的過程中也發現,“在有些地方和部門,權錢交易使得正氣受到壓抑,一些官員痛感不能把握自己的前途。‘幹得好,不如吹得好’等官場潛規則暗地起作用。一些官員產生沈重的迷茫感,把升遷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

“說官員迷信,不如說他們迷戀權力,與正統的宗教信仰無關。”恒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79

10個片子8個虧,國產動畫電影離原力覺醒還要幾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30/157762.shtml

10個片子8個虧,國產動畫電影離原力覺醒還要幾年?
常皓靖 常皓靖

10個片子8個虧,國產動畫電影離原力覺醒還要幾年?

10個片子8個虧,國產動畫電影離原力覺醒還要幾年?

文丨常皓靖

編輯丨吳丹

不管你是認為《大魚海棠》畫面“美哭了”,還是認為劇情“蠢哭了”,截止到7月28日,它已經獲得了5.5億的票房,讓4000位眾籌者賺得盆滿缽滿。

爭議帶來的不僅是票房和單個片子的熱度,更引發了人們對國產動畫電影空前的關註和討論:有人分析其榨幹了情懷後該走向哪里,有人分析其在制作和敘事層面有哪些阻礙,還有人提出了中國動畫會在幾年後趕超日美的大膽設想。

資料顯示,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的數量和票房年年攀升。2012年共有33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接下來的三年分別有26部、28部和37部;2012年,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為4.05億元,而接下來的三年分別是5.81億元、11億、40余億,呈指數級的增長態勢。

那麽,國產動畫電影是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現狀又如何呢?

從低幼到成人

國產動畫電影雖然是在近幾年才逐漸熱起來的,但是早在1926年就有了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後來又有《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哪咤鬧海》等出現,中國動畫曾無比地輝煌過。

期間取得成就的主要是電視動畫,動畫電影的發展則非常緩慢。

一直到2009年,中國的動畫電影才開始呈現井噴式的發展勢態。

這一時期的動畫電影,主要是《喜羊羊》、《熊出沒》等面向4-14歲兒童的低幼類題材。這兩部影片票房表現都不俗,《喜羊羊》系列自2009年面世,至今共制作了7部影片,其中有4部票房過億。《熊出沒》系列自2010年面世,至今共制作了4部影片,有3部突破了2億元的大關。

12

這類面向低齡兒童的電影,往往是由家長帶著孩子去看的,靠“一拖二”、“二拖三”的方式盈利。電影院里往往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但成年人有時會睡著。

後來也曾有人嘗試過成人電影,但是鎩羽而歸。於勝軍就是其中一個,他曾推出過迎合成人口味的動畫電影《我是狼》。但這部被操盤者認為技術和明星陣容都一流、投資千萬的影片卻以207萬的票房慘淡收官。其後來又拍攝了的面向低幼兒童的影片《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票房超過了7000萬。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或許在那個年代,中國的大人們還都認為,小孩子才要看動畫片。

的確,要打動已具備獨立審美的成人談何容易?他們大多並不認可“動畫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已”的說法,而且覺得“動畫=幼稚化”。

而《大聖歸來》做到了,這也是中國第一部接近全家歡題材的作品。

22

在《大聖歸來》里,曾經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一蹶不振,在江流兒的鼓勵下重新振作,與山妖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戰。影片最終收獲了9.5億的票房,豆瓣和時光網的網友分別打出了8.1和8.3分的高分,可謂實現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但也有聲音說這部影片被過譽了,一來它的好“全靠同行襯托”,二來影片還是在消費《西遊記》,不過是個“舊瓶裝新酒的把戲”。

但無論如何,《大聖歸來》讓業界相信觀眾願意為國產動畫電影掏錢了,也讓觀眾對下一部國產動畫電影的質量產生了信心。《大聖歸來》的後續效應,使大家對國產動畫電影一度滿懷期待,以致另一部看起來打了情懷牌的《大魚海棠》上映時,大眾的期待值已經很高。

如很多人料想的那樣,《大魚海棠》首日排片占比22.5%,票房3天破2億元大關。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其最後在豆瓣和時光網都僅有6.6分,口碑也呈兩極分化的態勢:喜歡的人認為畫面“美到哭”,不喜歡的人則會覺得“電影最重要的應該是故事”,也會直言“看得我尷尬癥都犯了”。

“國產動畫電影大部分賠錢”

《大聖歸來》之前,融資究竟有多難?《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曾表示,籌拍這部電影的8年中,有一半時間是在找投資。《龍之谷》執行導演高嵩曾表示,首期融資的100萬元只夠做前期策劃,苦熬了4個月做出樣片後才拿到部分追加資金。《大魚海棠》導演梁旋曾表示,從樣片制作完畢到拿到投資用了五年,期間團隊只能靠接商業項目來養活。

而融資困難的原因,大抵是因為中國動畫產業制作周期長、工業化水平低、回報不確定等因素造成的。

《大聖歸來》是國產動畫電影的分水嶺,此前無人問津,此後熱錢紮堆。它無疑給國產動畫電影打了一針強心劑,增強的不僅是創作者、消費者、院線的信心,更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現在,有的動畫公司僅憑一張設計圖就能拿到數千萬元的投資。而除了資本層面,院線、視頻網站對動畫的扶持力度也在增加,今年備案的動畫電影、獲得投資的動畫公司也前所未有地多:僅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中旬,廣電總局就公布了184部動畫電影的立項備案。

有人認為,現在的國產動畫電影,就像2012年底的國產電影市場,正迎來一個 拐點。這個拐點里,有機遇,有挑戰,更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有一組數據驗證了這一言論: 2015年上映了43部國產動畫電影,總票房超過了20.54億元人民幣,已經與進口動畫電影的票房相差無幾。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動畫電影票房突破了30億元,預計今年出品完成的國產動畫電影將突破70部。

然而,數量和票房的增加,就意味著投資回報率高嗎?

“國產動畫電影大部分賠錢。”曾負責《小門神》、《大聖歸來》部分宣發的皮皮互娛創始人楊光對創業家&i黑馬說道。

在國產動畫電影領域,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前期大手筆投資,但卻賠得血本無歸的案例:《小門神》投資1.3億,票房僅為7867萬;《昆塔盒子總動員》投資1億元,票房僅為1483萬;《藏獒多吉》投資6000萬,票房148萬;《魔比斯環》投資1.3億,票房92萬;還有前段時間的《搖滾藏獒》,制作用時6年,投入了3.3億,最後僅有3947萬的票房。(據網絡公開數據)

據楊光所說,國產動畫電影的制作成本大概在1000萬至6000萬之間。由此推算,大概會有80%的國產動畫電影賺不到錢。“投入成本不建議太大,投資回報率比票房絕對值更重要。”

他認為不存在更賣座的電影,動畫應該多去滿足垂直人群、垂直文化的需求,還例舉了《熊出沒》和《十萬個冷笑話》的例子:低幼動畫電影市場一年總盤子是5個億,《熊出沒》可以獨攬3億;《十萬個冷笑話》以吐槽、惡搞、無厘頭的風格,和其他國產動畫電影區別開了,最終斬獲1.2億元的票房,投資回報率高達500%。

動畫爆發,還要多久?

美國和日本動畫產業發展較早,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已有夢工廠、迪士尼、皮克斯等超級企業,一般會用4到5年時間來制作一部動畫大電影。拿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為例,它的每個鏡頭都是前期讓100個分鏡師去畫,然後從中選最好的作為最終鏡頭,最終的制作時間花費了五年。在日本,宮崎駿導演的動畫傳播甚廣,吉蔔力工作室的素材通常選擇但不受限於日本文化。此外,日本也已成功打造了《名偵探柯南》、《櫻桃小丸子》,以及正在上映的《哆啦A夢》系列。

有評論稱,如果把美國、日本的動畫電影市場比作30歲青壯年,那麽中國市場還處在5歲,屬於童年期——但不排除會有幾個天才兒童的靈光乍現。他們會說,中國雖然已有《秦時明月》、《魁拔》、《大魚海棠》等制作精良的動畫片,但是離《瘋狂動物城》還有好幾個《大聖歸來》。

23

從這個角度來說,第一就是輸在了起跑線。

其實從選題素材角度來說,和大電影一樣,中國動畫片的取材寶庫也是用之不竭的中國古典文化,而從這幾年上映的熱門動畫片里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中的許多都加入了中國傳統元素。比如《大魚海棠》里的福建土樓、蒼茫雲海、層巒梯田,《大聖歸來》里的猴子、昆曲、秦腔,《小門神》里的門神、土地爺、八仙等神仙。。

中國浩瀚的文化寶庫,給動畫片的選題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有水墨、工筆、寫意,民間皮影、剪紙、戲劇等傳統元素,以及《水滸傳》、《封神榜》等傳統素材。但重要的是,怎樣把古今結合,拍出符合現代價值觀,更有意思的成人動畫片?

中國豐富的文化寶庫也吸引了美國人的註意,在中國動畫產業還不發達的昨天,一部結合了兩個中國元素“功夫”和“熊貓”的動畫片《功夫熊貓》竟是由美國人拍出來的,還好,第三部終於是中美合拍。

而在拍攝技巧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動畫團隊從美國日本取經,吸收先進經驗。不過話說回來,中國觀眾想看的,難道真的是模仿得越來越逼真的“中式吉蔔力”、“中國味兒迪士尼”?恐怕更期待的,是中國動畫電影本身的創新和進化。這才是中國動畫能走向世界的核心:最民族,最世界。所謂的“文化輸出”,不就是這個意思麽。

又或許,最終的問題不是國產動畫電影缺什麽的問題,而是產業鏈尚不健全,且還沒把講故事的能力解決好。拿《大魚海棠》來說,雖然梁旋和張春的本意是想表現出“責任與守護的故事”,但是很多網友看完之後吐槽“等了12年,等來了一個三角戀的故事”……相比之下,宮崎駿手下的少女形象,千尋、騎掃把的小魔女,則個個靈活生動。

或許,我們要多給國產動畫電影一點耐心。畢竟,這個產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投了國內近一半優秀動畫制作公司的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認為,動畫影片目前只占到了中國電影票房不到10%,未來幾年將占到15%。他還做出了大膽的預測,“2017年動畫市場會比較悲觀,但到2019年有可能達到一個歷史上新高峰。”

無論高峰是否會在2019年出現,我們都希望,這一天不會到來得太晚——而那個時代,將會是中國動畫從業者們奉獻給家長和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國產動畫 大魚海棠 大聖歸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08

朱江洪:離開格力這幾年

編者按:

提起格力,不能不讓人想到董明珠。從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到入股珠海銀隆,董明珠最近動作不斷,也熱點不斷。然而在董明珠成為關註焦點的同時,卻很少有人註意到格力背後的這樣一個人。他是格力電器的創始人,他為“千億級”的格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是朱江洪。2015年的10月,朱江洪曾接受過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自2012年年中辭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以後,他仍然“退而不休”。

 

格力電器創始人、原董事長朱江洪於2015年10月13日下午現身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梁球鋸堂,依然目光炯炯、聲如洪鐘。2000多人的禮堂內座無虛席,還有從深圳、中山等地趕來的企業主,專程來聆聽這位花20年打造出格力的前輩“布道”。

主持人在開場白中對其贊譽有加,向來嚴謹的朱江洪卻幽默地說,“剛才主持人對我吹捧了一番,有點像開追悼會一樣,我先鞠一躬,以免大家待會兒聽煩了,向我扔皮鞋”,引發場內笑聲陣陣。

“退而不休”

自2012年年中辭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以後,朱江洪一直很低調。退休後,他幹了什麽呢?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朱江洪坦言,“退休之後,本來應該過非常幸福、自娛自樂的生活,但是想安靜又不行,所以陸續接了幾個職務”。

目前,朱江洪有三件份“義務工作”——中國家電協會技術顧問、中國暖通品牌企業聯盟委員會會長、廣東省企業品牌建設促進會會長。

“我跟中國家電協會的領導熟,技術顧問不好推。暖通是指中央空調,我過去一直在做,聯盟委員會找了我很多次,我推了三次還是推不掉。廣東品牌促進會,我也推了好幾次推不掉,原來說只掛個名,到頭來,什麽事都找你。”

淺藍色暗格子襯衫、深藍色休閑褲在身的朱江洪,顯得更精瘦一些,但仍然神采奕奕。“每年有不少活動,暖通聯盟一年3~4次活動,品牌促進會也是一年3~4次活動,每次活動都參加,就花了大部分時間了。其他時間,除了外出旅遊,就是在家里寫書,寫自傳。”

朱江洪告訴本報記者,他的自傳寫到了第11章,已經發表了8章。

“做這些工作也好,認識了很多新的企業和企業大佬,了解行業情況,學習了不少東西。參加工作,對自己是促進,也是發揮自己余熱的一種方式。”朱江洪說。

對2012年的換屆退休,朱江洪爽脆表示:“不可惜!我那時已經67歲,並且一再推遲退休,總不能等到跑不動的時候再退吧。現在還可以去自駕遊。”他剛剛去了一趟甘肅、青海,還翻越了祁連山。

順德容桂總商會會長孫誌恒回憶說,他27年前就認識朱江洪。當時朱江洪是珠海冠雄塑膠廠的廠長,冠雄幫順德的華寶空調器廠做大型的註塑件,華寶與春蘭是那時國內空調業的龍頭。“我看著格力成長”,孫誌恒回憶說,朱江洪是由珠海市從廣西百色聘請回來的珠海本土出去的大學生。後來,珠海工業公司下屬的“海利”空調廠經營不善,政府決定由冠雄接管合並海利,朱江洪創立了格力品牌,並把格力空調推向市場。在朱江洪兢兢業業的經營下,格力花20年就成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生產企業,並反過來帶動了順威精密、華聲電器等一批順德的空調配件廠同步快速成長。在孫誌恒看來,朱江洪是從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全能型”企業家。

艱難“造血”

談及“互聯網+時代如何打造傳統企業的品牌競爭力”這個話題,朱江洪提醒說,“現在不提互聯網,好像沒水平、沒檔次。前一段時間,互聯網被提得太高了,好像一提互聯網什麽都能解決一樣。但是,企業最終的根本是產品,產品的根本是質量,要把根本做好。”

他進一步闡述說,談到品牌,大家馬上想到的是廣告、策劃、推廣、定位、銷售。“但品牌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一點一滴慢慢創建起來的,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創新和質量提高。而質量提高,也要靠科技創新。所以,打造品牌,一定要以科技創新為主導。”

格力就是一個例子。

上世紀90年代初,格力空調銷售人員的收入遠高於科研人員,所以連一些技術尖子也吵著要去做銷售員。但朱江洪認為,銷售固然重要,研發、生產出好產品更重要。所以,他在1996年進行改革,大幅調低銷售人員提成的比例。這下“捅了馬蜂窩”,大部分銷售人員集體跳槽到了中山匯豐空調,並憑著對市場的熟悉,揚言三年內打敗格力。

“當時,我的壓力很大,有一種眾叛親離的感覺,最煩惱的時候到海邊靜坐,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但是,朱江洪看準了的事情,就決不回頭,“我不相信,好的東西沒人要”。

“我覺得,產品與廣告的關系,像一幅山水畫。只有虛實結合,才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所以,我加大力度搞科研,把公司財力、物力、人力向科技創新傾斜,大會、小會強調科技的重要性,要求幹部做科技人員的貼心人。”朱江洪回憶說。

格力的科技創新就是從那時開始,因為銷售人員少了,格力更專註於科技創新,把產品一步一步推向科技和質量的新高度。朱江洪深有感觸地說:“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就拉不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企業只有死路一條。作為一個制造企業,說一千道一萬,第一你必須有產品,第二產品必須要好,否則消費者怎麽會願意掏錢買你的東西。”

大約在2002年,重慶一個客商要訂購300多臺變頻一拖多的中央空調。當時,格力沒有這款產品,但礙於全國空調老大的面子,去投標了,結果還中了。怎麽辦?格力從日本訂購了產品,把商標、包裝、說明書一換,變成格力的產品,交貨。但這件事情,一下子讓格力虧損了100多萬元。

第二年,朱江洪帶領一班技術骨幹到日本買技術,心里盤算可能要花2億~3億元。他興高采烈地去跟日本三菱談,沒想到,對方封得死死的,覺得格力是異想天開。最後,對方說,“這個技術我花了六年才得到,而且這個產品還在中國賣,如果賣給你,我是競爭不過你的。”朱江洪想想也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好東西,過去國內引進的也多是二流技術。

受到刺激之後,朱江洪回到國內,馬上組織技術骨幹開會,說“這個技術一定要攻下來,不惜代價,搞砸了是我的責任,搞成功了是你們的功勞”。格力的科技人員沒有辜負重托,夜以繼日,搞出了“一拖四”變頻空調多聯機,不久還做出了“一拖八”、“一拖十”。

嘗到了科技創新甜頭的格力繼續加大投入,每年花大量資金購買實驗設備、建實驗室、擴充技術部門。格力之所以有今天,銷售做得好雖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朱江洪認為,科技創新才是根本。而把格力大批銷售精英挖走的匯豐空調後來也關門大吉了。

“我有職業病”

現在有人說,市場很平淡,消費者不願買產品。“錯了!購買力隨時都有,主要是你沒有科技創新,沒有深入解剖影響產品質量的技術因素,拿不出讓消費者耳目一新的產品。那麽打造品牌,肯定是空談。”朱江洪說。

朱江洪總結出格力創新的“三部曲”——觀察、靈感、實驗。

他解釋說,所謂觀察,是對事物進行深入而不是表面的察看,從中了解事物之間的本質和內在的聯系。“你不能只看到這個問題,還要聯想到另一個問題。喬布斯說,什麽是創新,創新就是把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

靈感,是我們把事物觀察完了後,進行聯想。一定要把觀察到的事物,在腦袋中反複思考,甚至胡思亂想。世界上所有法律,只是不準胡作非為,但沒說不準胡思亂想。愛因斯坦說過,思考、思考、再思考,他就是依靠這個成為科學家的。

實驗,為了把設想變為現實,就要多做實驗。在這期間,可能會碰到很多困難,但是一定要排除萬難。在朱江洪看來,“成功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傻子,一種是瘋子。傻子是不怕吃虧、做別人不願做的傻事,瘋子是願意做別人想做又不敢做的‘瘋癲’事,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難也一往無前。喬布斯、愛因斯坦、馬雲就是這樣的瘋子。”

格力創造的自動智能化霜技術,在朱江洪看來,就是“創新三部曲”的體現。2005年,朱江洪到洛陽進行市場調研。有一個經銷商說,“你的空調制熱不咋地”。

“我仔細觀察,發現空調制熱與安裝的地點有關,安裝在幹燥的地方制熱好,濕氣重的地方就容易結霜、影響制熱效果,而全世界的空調都設計為定時化霜,開機一小時化霜十分鐘,這十分鐘不制熱。我當時就產生靈感,中國這麽大,南北東西氣候不同,定時化霜不合理,所以一定要智能化霜。”回來後,朱江洪給技術人員提出要求——有霜即化,無霜不化,多霜多化,少霜少化。格力的技術人員最後攻克了這個難題,並在德國獲得專利金獎。

1992年,朱江洪和同事到美國驗收空調“兩器”的沖床。格力與當時的行業龍頭春蘭相比,櫃機銷量相差很遠,春蘭一年賣30多萬臺,格力一年才1000多臺。如何出奇制勝,是朱江洪一直在琢磨的問題。在洛杉磯機場,他看見一個五光十色的售賣可口可樂的櫃子。當時,他便靈機一動,由此聯想到了做一款燈箱櫃機。結果格力燈箱櫃機1994年一炮而紅,兩年賣了100多萬臺,供不應求,還打敗了春蘭。

“我這個人有職業病,看到什麽東西,都會想空調能否設計成這樣子。”1999年,朱江洪到德國出差,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要七小時,他無聊便翻看一本雜誌,一張圖片吸引了他的目光。參考那張圖片,格力後來設計出了一款超薄型的U型空調,利潤可觀。

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其實朱江洪在任時,是格力最大的“產品經理”。正是這種產品至上、打造精品的理念,為如今“千億級”的格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2015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的收入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下滑,一些經銷商也在微信里吐苦水,質疑“格力還有沒有遵循原來的方針政策”。朱江洪坦言:“企業文化就是領導的文化,滲透著‘一把手’的氣息。如果一把手變化,原來的企業文化也可能會隨之變化。作為創立者,我不好評論,只能由市場、由消費者來評價,大家拭目以待。”

他告訴本報記者,他將通過自傳的形式把自己的經驗、體會寫出來,希望制造企業看後能有所啟發,改變過去不好的狀況,使中國企業慢慢也成長為世界一流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