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高頻交易先驅關閉所創公司,整個行業經歷減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232

NYtimes: 一家由花旗集團前管理人員成立,運作不到兩年的高頻交易公司宣佈關閉,預示著高頻交易行業正在經歷減速。

該家名為Eladian Partners的公司在2011年由兩位高頻交易先驅:Steve Swanson和Peter Kent成立。它隨後發展成了員工超過50名,在紐約、倫敦和南加州有辦公室的專業股票和ETF買賣機構。

公司的發言人確認公司由於「市場環境的原因」而關閉。

高頻交易公司在上個十年中統治了美國的股市交易。其通過複雜的電腦程序在頭寸間出入,賺取細小的價差。最近這類公司受到了監管者和政治家們的審查,認為這種交易手法使高頻交易和傳統投資相比更有優勢。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高頻交易(又被稱作為電子做市商)的市場正在萎縮。原因是在過去四年中,全球股市交投量不斷穩步減少。與此同時,跟上快速發展科技的需求也不再如此迫切。

股票經紀公司Rosenblatt Securities估計,高頻交易公司今年從美國股市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要比去年低35%,比創下行業最高記錄的2009年低74%。

另一家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主席Doug Cifu週二稱:「Eladian的失敗勾勒出做市商公司要在如今的市場條件下成功有多麼困難。」

Eladian的兩位創始人沒有對關閉公司的決定發表評論。

Mr. Swanson和Mr. Kent都參與了業界主要公司Automated Trading Desk的創立,2007年花旗用6.8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使其成為了銀行交易的核心部分。他們兩人繼續留在花旗,並與2010年離開不久後就創立了Eladian。

在官網上,公司寫道:「在如今的市場中交易,需要出色的天賦和經驗,配上超群的技巧,和獨特、革新的操作方式。Eladian Partners是一家跨國跨資產交易公司,擁有最尖端的科技和最複雜的數量交易策略。」

週二晚些時候,公司的網站已經關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02

高頻交易先驅關閉所創公司,整個行業經歷減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232

NYtimes: 一家由花旗集團前管理人員成立,運作不到兩年的高頻交易公司宣佈關閉,預示著高頻交易行業正在經歷減速。

該家名為Eladian Partners的公司在2011年由兩位高頻交易先驅:Steve Swanson和Peter Kent成立。它隨後發展成了員工超過50名,在紐約、倫敦和南加州有辦公室的專業股票和ETF買賣機構。

公司的發言人確認公司由於「市場環境的原因」而關閉。

高頻交易公司在上個十年中統治了美國的股市交易。其通過複雜的電腦程序在頭寸間出入,賺取細小的價差。最近這類公司受到了監管者和政治家們的審查,認為這種交易手法使高頻交易和傳統投資相比更有優勢。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高頻交易(又被稱作為電子做市商)的市場正在萎縮。原因是在過去四年中,全球股市交投量不斷穩步減少。與此同時,跟上快速發展科技的需求也不再如此迫切。

股票經紀公司Rosenblatt Securities估計,高頻交易公司今年從美國股市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要比去年低35%,比創下行業最高記錄的2009年低74%。

另一家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主席Doug Cifu週二稱:「Eladian的失敗勾勒出做市商公司要在如今的市場條件下成功有多麼困難。」

Eladian的兩位創始人沒有對關閉公司的決定發表評論。

Mr. Swanson和Mr. Kent都參與了業界主要公司Automated Trading Desk的創立,2007年花旗用6.8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使其成為了銀行交易的核心部分。他們兩人繼續留在花旗,並與2010年離開不久後就創立了Eladian。

在官網上,公司寫道:「在如今的市場中交易,需要出色的天賦和經驗,配上超群的技巧,和獨特、革新的操作方式。Eladian Partners是一家跨國跨資產交易公司,擁有最尖端的科技和最複雜的數量交易策略。」

週二晚些時候,公司的網站已經關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32

台灣先驅》出走台大 自掏一億元投入冷門領域 蘇怡寧 專注基因醫學二十年的孤獨路


2013-07-01  TWM
 
 

 

去年以前,他是人人稱羨的台大醫師,是擁有崇高學術地位的台大醫學院副教授。

然而,一份公文、一個對理想的堅持,讓他決定出走台大,拿出一億元資本額,投入基因醫學。他是禾馨婦產科執行長,蘇怡寧。

撰文‧賴筱凡

在台北車站附近,一家開業才半年的婦產科,名聲卻快速在台北傳開。負責看診的是他──禾馨婦產科執行長蘇怡寧。許多媽媽認識蘇怡寧,是因為他在台大醫院婦產科一待就是十九個年頭,找他做產檢、高危險妊娠的媽媽,不計其數;但最讓蘇怡寧聞名全球的,是他一頭栽入就不回頭的基因醫學。

去年十一月,蘇怡寧醫療團隊的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技術,還讓紀錄片權威的Discovery頻道找上門來拍攝。然而,風光的背後,是他累積二十年的努力,「基因醫學這條路,在台灣,真的很苦。」蘇怡寧嘴角漾起的那抹微笑,再苦澀不過。

說起台灣基因醫學,多半都會談到蘇怡寧,他在台大基因醫學部改制第二年就成為主治醫師,在中研院分子生物所攻讀博士班的論文,做的也是與基因遺傳相關研究,還一手創建台大基因醫學部的分子遺傳實驗室。可是,除了蘇怡寧之外,其他深耕基因遺傳領域的醫師,屈指可數。

一位媽媽的無助讓他投入基因醫學台灣之於基因遺傳醫學,就像是一片沙漠,但蘇怡寧毅然投入,還一做就是二十年,原因來自一位無助的媽媽。這位媽媽與前夫生了一個小孩,罹患裘馨氏肌肉萎縮症,這是一種性聯遺傳隱性疾病,帶有這個基因的男嬰才會發病,約莫三歲時開始不良於行,最多只能活到二十歲。

「她會離婚,就是因為婆婆指責她,『就是你家帶有這種病』。」蘇怡寧說,她就像是背負十字架的無助媽媽,當她再婚,步入新的家庭,「她不敢讓再婚的夫家知道她帶有這種基因;儘管他們催著她生小孩,她也不敢生,因為她知道,有五○%的機率會再生出患有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的小孩。」這是一個十年前的故事,「當時,我們已經知道是基因造成這項疾病的遺傳,可是我們卻無法幫她什麼。」這場衝擊對蘇怡寧之大,「你會覺得,身為一個醫師,為何我們什麼忙都幫不上?」但無助媽媽的故事,最後有一個快樂結局,靠的不是醫學科技力量,而是上天的恩賜──「最後她生了一個女兒,即使是帶基因者,也不會發病。」不過,這場震撼教育,奠定了蘇怡寧走向基因醫學這條路。

「真的走進這條路,才知道困難好多啊!」蘇怡寧笑得無奈。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被稱為「傳統四大科」,壓力大、風險大、工時長、糾紛多,幾乎所有醫學生都迴避,其中又以婦產科的人力最缺乏。「以前在台大,一年可以新進七、八位婦產科醫師,現在剩下三、四位,願意投入基因遺傳領域的,幾乎沒有。」蘇怡寧坦言。

台灣基因醫學不只人才荒,連資源也枯竭。「原因很簡單,這不是一個賺錢的部門。」於是,當蘇怡寧只有自己一個人,加上兩位國科會計畫的助理,他草創的分子遺傳實驗室就這麼開始了。

儘管基因醫學在婦產科裡是冷門領域,「可是,我很確定我們要走這條路,帶著我指導的研究生,沒助理就自掏腰包請助理,沒資源就想辦法寫計畫找錢,訓練、做實驗都自己一步一步來。」從只有一位主治醫師、兩位助理的實驗室,十年過去,也壯大成為三十人的醫療團隊。

一份省電的公文讓他決心出走台大問他這過程中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應該是『救命寶寶』的成功吧。」蘇怡寧說,這是二十年來最大的里程碑。

二○○六年,全世界都在做胚胎著床前的基因診斷,蘇怡寧與團隊也投入兩年多,靠著基因檢測的高準確度,成功為一位帶有地中海型貧血基因的媽媽,產下健康寶寶,並將骨髓移植給患有地中海型貧血重病的哥哥。美滿結局的背後,蘇怡寧笑了,「我也懷疑過自己,萬一出錯了怎麼辦?」但救命寶寶的成功,讓蘇怡寧堅信,基因醫學這條路,絕對是一條康莊大道。

然而,一切就在去年有了改變。「我是一個喜歡做研究、教學生的人,所以這二十年來,從來沒想過會離開台大醫院。」在黑框眼鏡背後,蘇怡寧的眼神轉而沉重。他以為,學風自由、鼓勵研究是台大醫院身為教學醫院龍頭的宗旨,但一份要求醫師在平日晚上十點後關空調的公文,卻讓蘇怡寧難以接受。對此,台大醫院解釋,為配合節能減碳政策,假日除醫療作業區,會關閉中央空調;但為兼顧研究需求,會先調查假日有研究需求者,加裝可自行調節的空調設備。

蘇怡寧與家人商量後,拿出一億元做初期資本,重新成立慧智基因檢測實驗室,還額外開立禾馨婦產科診所做諮詢。「台灣基因醫學根本不是顯學,如果我們再不做,就幾乎沒人做了。」為了推廣基因醫學,他旗下實驗室還巡迴全台演講,讓更多婦產科醫師重新認識基因醫學。

從台大出走後,有不少人來找過蘇怡寧,像鴻海集團旗下的康聯生技。然而,蘇怡寧不急,旗下基因檢測實驗室與診所才剛站穩腳步,開業半年就開始賺錢;第二步他要進階做生殖醫學。「我們要證明,基因醫學這條路,有朝一日會是新顯學。」

蘇怡寧

出生:1968年

現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執行長經歷:台大醫學院附設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07

【敗局】LBS先驅變先烈:最後一家公司街旁轉型做社交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1/57042.html
還有人在手機上「簽到」嗎?現在的用戶都是在微博、微信上刷存在感。這使得兩年前很火的手機地理簽到應用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於位置的服務)獨立模式徹底破滅了。玩轉四方、切客、開開和嘀咕陸續黯然退場,中國最早做LBS簽到、後來也是僅剩的一家專注LBS簽到的公司街旁,也終於轉型做社交應用了。曾經被認為是下一個SNS引爆點的LBS應用在中國完成了階段性使命。
 
  街旁在2013年7月推出5.0版本,新版本通過場景、圈人、貼紙等功能凸顯其社交屬性,而傳統的結合簽到模式則幾乎被隱藏起來,原有的LBS數據被丟給10月份街旁推出的美食細分LBS應用Pick。對於資深用戶來說,街旁的轉型充滿訣別味道。「我一切的大學生活都在街旁上。」街旁ID叫作「大太陽」的女孩是街旁在2010年成立最初的80萬個用戶之一。她在武漢工作,曾經對手機簽到上癮,每隔2分鐘就會刷一次街旁,「但今天的街旁就像一座鬼城。」
 
  街旁創始人劉大衛曾經想要做中國版的Foursquare,而今想讓街旁成為介於微博和微信之間的第三條出口。他對《商業週刊/中文版》說,「怎麼樣更好地分享、記錄、聯繫?現在有微博,有微信,但這兩個中間可能還有第三個模式,這就是街旁想要做的事。」
 
  截至2013年11月,街旁擁有超過500萬名註冊用戶,包括星巴克、LV、Burberry等9000餘家合作商家,月活躍用戶比率為36%。與電子商務網站暖島一樣,街旁也是HTC董事長王雪紅投資的「我在信息技術(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的孵化項目。
 
  美國社交定位網站Foursquare從2009年上線至今,LBS應用紛紛倒下。「Foursquare也在迅速衰落」,天使灣創投副總裁子皮說,「無論是它的簽到服務、遊戲機制,還是商家優惠,都還迷戀於LBS本身。」截至目前,作為移動互聯網LBS的鼻祖級公司,Foursquare僅擁有3000萬用戶、150萬商戶。
 
  艾瑞諮詢行業分析師沈歲認為,純粹LBS公司獨木難支,但LBS作為移動應用的標配服務開始呈現出轉向O2O的趨勢。SNS網站如微博、人人網、陌陌等均配備LBS功能,微信「附近的人」通過LBS聯繫陌生人,陌陌深度嵌入LBS,讓你和意趣相投的人走到一起;大眾點評網、攜程網,包括那些打車App等都提供LBS接入。艾瑞諮詢顯示,2012年底中國手機位置服務用戶規模接近5.1億,移動互聯網用戶6.06億,LBS用戶滲透率創下歷史最高值84.2%。
 
  「很多街旁的用戶都換用Path之類的替代品了。」劉大衛說。在街旁新的版本裡,16個基於用戶數據分析得出的場景標籤廣泛出現在用戶界面上,「工作」、「唱K」、「吃飯」、「買醉」、「旅行」、「血拼」等;但新的導航欄和廣播、Tag、發照片等功能與微博、豆瓣等十分相似。「我們還沒有完全找到新用戶使用街旁的最大意義和核心價值在哪裡,這可能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LBS是一種技術模式,而不是商業模式。」中國電信應用工廠市場總監董燾說,「早先LBS概念被大量提及,是因為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整個市場無法找到它和傳統互聯網的差異化,而在技術層面上,最顯而易見的部分就是,移動互聯網是有位置的。」
 
  樂幫市場總監羅儒紫告訴《商業週刊/中文版》,「LBS是一個偽概念,它就像一輛車的安全氣囊,而非引擎,雖然每車必備,但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一年半之前,主打LBS懸賞互助的App樂幫獲得天使灣的投資,「那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想做一個LBS應用出來。」在樂幫上,你可以懸賞10塊錢請順道的陌生人幫你買一份報紙,或者懸賞30塊錢請附近的女孩一起喝咖啡,「但中國人習慣熟人圈子,對陌生人缺乏信任感,也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董燾判斷說,LBS將不會被當作一個單獨的單元被提及,而是會融入到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概念中。互聯網時代走向移動化,純粹依靠提供位置服務的產品(地圖、導航等)紛紛免費,LBS成為服務性的標配。互聯網巨頭已經把LBS整合入各自服務中。2012年10月,百度分拆百度地圖,成立LBS事業部,從百度地圖、定位、云存儲等功能上整合LBS;淘寶從「地圖搜」到「本地生活」,還收購了高德地圖;騰訊聲稱打造「開放」的LBS,11月微信提供騰訊地圖API接口,開始向第三方微信公眾賬號提供一套基於地理位置的綜合解決方案。
 
  而街旁這家中國最後的LBS公司,主動拋棄LBS,向SNS展開雙臂。「其實街旁也可以繼續做LBS,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量、更好的技術、更好的數據,以LBS為基礎還是會有機會,甚至是更為保險的機會,可以做成一個好的中型公司。這更加安全,但還不是街旁最大的機會。」劉大衛說。這個在硅谷長大的美籍華人,盼望成為年輕版的張小龍、王志東,與微信、微博分庭抗禮。
 
  總之 LBS作為單獨服務在中國窮途末路,最後一家LBS服務商街旁艱難轉型做起社交,而各大互聯網巨頭則無一不把LBS當作移動標配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459

歷史教室(13):古代圖解學先驅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8743
圖解學喺台灣同日本都好流行,喺誠品書店直情有一列書架專用講圖解有關的知識,不過係香港呢門東西就無乜人提起,相關書籍都欠奉,可能香港人開會多過做野,日日睇唔少presentation,覺得呢門係一個普通野,學左又唔會升職加人工所以唔會專注。依家資訊泛濫,係互聯網求其打個關鍵字都可以搵到大量相關資訊,同時又因為量太多而睇唔切或者會浪費好多時間去了解消化,圖解學就係針對呢個弊端,用簡單的圖畫同埋清晰的流程圖去將複雜的東西表達出來,避免各人因咬文嚼字所帶來的誤會同爭坳。圖解學既然係講緊將所有野圖像化表達出來,在中國古代重文輕武的社會,相信更加不入流,學識幾多絕對同識幾多字有好大關聯,同時也令到好多用文字難以表達的技術只能以人傳人的形式,即師徒制,去流傳開去,結果就因為師傅永遠留一手令到傳下來的知識越來越少,要麼消失,要麼老作。凡事總有例外,明朝就有一位人兄因為生於亂世,親眼見盡政治腐敗同埋學風敗壞,於是就逆主流而行,專心實學。佢就係被英國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的主編)的科學家宋應星。宋應星前後寫過多本著作,包括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天工開物》等,另外仲有兩本已經失傳的《畫音歸正》和《厄言十種》。當中最出名的就係於崇幀十年(1637年)初刊的《天工開物》,呢本《天工開物》後來在17世紀末傳入日本,19世紀廣傳於歐洲。仲要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許多國家重視,有「技術百科全書」的稱號。天工開物《天工開物》書名概念來自「巧奪天工」同「開物成務」呢兩句成語,呢度順便上一堂中文堂,學下成語。巧奪天工指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埋精堪技藝去生產一些勝過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開物成務指要辦好一件事就要掌握事物的規律。兩句成語併埋一齊意思就指只要提高人類的知識技能,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再加上辛勤勞動,就可以生產製造各樣生活所需品,仲要靚過天然生產的。《天工開物》分為上中下三編合共十八卷,上編主要講衣食方面的生產技術同經驗,中編就著重各種日用品,下編就最高層次,除左講五金采冶,兵器同火藥之外,仲有製曲、釀酒、珠寶玉料採琢等技術。唔好以為幾百年前寫的東西就係舊技術,書中記載左好多生產技術,到今時今日仍有沿用的。至於書內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搜尋一下互聯網,有大量相關記載。全書精采之處就係呢度,三編十八卷入面一共有123幅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筆者從維基百科網站轉載了書中其中三幅插圖同大家分享下,有圖有真相,並不是現代的網民專利,古代也很重視的。 Making_Paper1Making_Paper2Making_Paper3

歷史教室(13):古代圖解學先驅 | 筆與誌評 noTcomment

圖解學喺台灣同日本都好流行,喺誠品書店直情有一列書架專用講圖解有關的知識,不過係香港呢門東西就無乜人提起,相關書籍都欠奉,可能香港人開會多過做野,日日睇唔少presentation,覺得呢門係一個普通野,學左又唔會升職加人工所以唔會專注。

依家資訊泛濫,係互聯網求其打個關鍵字都可以搵到大量相關資訊,同時又因為量太多而睇唔切或者會浪費好多時間去了解消化,圖解學就係針對呢個弊端,用簡單的圖畫同埋清晰的流程圖去將複雜的東西表達出來,避免各人因咬文嚼字所帶來的誤會同爭坳。

圖解學既然係講緊將所有野圖像化表達出來,在中國古代重文輕武的社會,相信更加不入流,學識幾多絕對同識幾多字有好大關聯,同時也令到好多用文字難以表達的技術只能以人傳人的形式,即師徒制,去流傳開去,結果就因為師傅永遠留一手令到傳下來的知識越來越少,要麼消失,要麼老作。

凡事總有例外,明朝就有一位人兄因為生於亂世,親眼見盡政治腐敗同埋學風敗壞,於是就逆主流而行,專心實學。佢就係被英國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的主編)的科學家宋應星。

宋應星前後寫過多本著作,包括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天工開物》等,另外仲有兩本已經失傳的《畫音歸正》和《厄言十種》。當中最出名的就係於崇幀十年(1637年)初刊的《天工開物》,呢本《天工開物》後來在17世紀末傳入日本,19世紀廣傳於歐洲。仲要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許多國家重視,有「技術百科全書」的稱號。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書名概念來自「巧奪天工」同「開物成務」呢兩句成語,呢度順便上一堂中文堂,學下成語。

巧奪天工指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埋精堪技藝去生產一些勝過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

開物成務指要辦好一件事就要掌握事物的規律。

兩句成語併埋一齊意思就指只要提高人類的知識技能,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再加上辛勤勞動,就可以生產製造各樣生活所需品,仲要靚過天然生產的。

《天工開物》分為上中下三編合共十八卷,上編主要講衣食方面的生產技術同經驗,中編就著重各種日用品,下編就最高層次,除左講五金采冶,兵器同火藥之外,仲有製曲、釀酒、珠寶玉料採琢等技術。唔好以為幾百年前寫的東西就係舊技術,書中記載左好多生產技術,到今時今日仍有沿用的。

至於書內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搜尋一下互聯網,有大量相關記載。

全書精采之處就係呢度,三編十八卷入面一共有123幅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筆者從維基百科網站轉載了書中其中三幅插圖同大家分享下,有圖有真相,並不是現代的網民專利,古代也很重視的。

 

Making_Paper1

Making_Paper2

Making_Paper3

圖解學喺台灣同日本都好流行,喺誠品書店直情有一列書架專用講圖解有關的知識,不過係香港呢門東西就無乜人提起,相關書籍都欠奉,可能香港人開會多過做野,日日睇唔少presentation,覺得呢門係一個普通野,學左又唔會升職加人工所以唔會專注。依家資訊泛濫,係互聯網求其打個關鍵字都可以搵到大量相關資訊,同時又因為量太多而睇唔切或者會浪費好多時間去了解消化,圖解學就係針對呢個弊端,用簡單的圖畫同埋清晰的流程圖去將複雜的東西表達出來,避免各人因咬文嚼字所帶來的誤會同爭坳。圖解學既然係講緊將所有野圖像化表達出來,在中國古代重文輕武的社會,相信更加不入流,學識幾多絕對同識幾多字有好大關聯,同時也令到好多用文字難以表達的技術只能以人傳人的形式,即師徒制,去流傳開去,結果就因為師傅永遠留一手令到傳下來的知識越來越少,要麼消失,要麼老作。凡事總有例外,明朝就有一位人兄因為生於亂世,親眼見盡政治腐敗同埋學風敗壞,於是就逆主流而行,專心實學。佢就係被英國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狄德羅」(百科全書的主編)的科學家宋應星。宋應星前後寫過多本著作,包括有《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天工開物》等,另外仲有兩本已經失傳的《畫音歸正》和《厄言十種》。當中最出名的就係於崇幀十年(1637年)初刊的《天工開物》,呢本《天工開物》後來在17世紀末傳入日本,19世紀廣傳於歐洲。仲要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許多國家重視,有「技術百科全書」的稱號。天工開物《天工開物》書名概念來自「巧奪天工」同「開物成務」呢兩句成語,呢度順便上一堂中文堂,學下成語。巧奪天工指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埋精堪技藝去生產一些勝過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開物成務指要辦好一件事就要掌握事物的規律。兩句成語併埋一齊意思就指只要提高人類的知識技能,清楚事物發展的規律,再加上辛勤勞動,就可以生產製造各樣生活所需品,仲要靚過天然生產的。《天工開物》分為上中下三編合共十八卷,上編主要講衣食方面的生產技術同經驗,中編就著重各種日用品,下編就最高層次,除左講五金采冶,兵器同火藥之外,仲有製曲、釀酒、珠寶玉料採琢等技術。唔好以為幾百年前寫的東西就係舊技術,書中記載左好多生產技術,到今時今日仍有沿用的。至於書內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搜尋一下互聯網,有大量相關記載。全書精采之處就係呢度,三編十八卷入面一共有123幅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筆者從維基百科網站轉載了書中其中三幅插圖同大家分享下,有圖有真相,並不是現代的網民專利,古代也很重視的。 Making_Paper1Making_Paper2Making_Paper3

歷史教室(13):古代圖解學先驅 | 筆與誌評 noTcomme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62

服飾行業:先驅者的再次革命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407/t20140717_613434.htm

  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1.85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7.8%。服飾作為網購渠道的核心品類,自然也搭上了高速增長的快車。2008-2012年,中國服飾網購市場規模從181億元升至3189億元,預計2013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佔整體網購市場的比重超過25%。據Euromonitor測算,2013年服飾網絡渠道滲透率在15-20%。

  中國服裝電子商務發展始於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發大大刺激了居民的網購需求。2005年PPG開創B2C模式,2008年4月綜合性B2C平台淘寶商城創立(2012年更名為天貓),本土B2C交易正式起跑。2009年後,傳統服裝企業逐漸涉足電商渠道,如七匹狼、報喜鳥、羅萊家紡、富安娜等或借助第三方電商平台、以直營店形式開設電商旗艦店,或如百麗等建立自主B2C交易平台等,服裝B2C交易規模迅速擴大,且其佔網購整體交易規模的比重也穩步上升。

  2013年是服飾企業試水O2O元年,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在O2O創新上有了實質性的推進。A股服飾企業中,探路者、美邦服飾、富安娜等走在了前面。O2O概念也為服飾企業股價插上了翅膀,過去一年紡織服裝指數整體跑贏滬深300指數,相對漲幅達21%(附圖)。

  不過,本土傳統品牌企業希望借力O2O東風,仍面臨著幾大問題:首先,網購價格低廉、性價比高,對於服飾網絡渠道快速崛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至今,近50%的用戶考慮網購消費的第一因素仍然是價格因素,但也正因如此,整個行業的發展也陷入了線上線下各自為營、線下被動的高價與犧牲利潤的線上低價惡性循環中。其次,綜合電商平台掌握話語權,競爭品牌繁多且分散。此外,純電商服飾品牌輕資產化,而傳統品牌卻具有相對高的庫存率,且自身供應鏈管理水平稍嫌不足。

  作為電子商務先驅者的服飾行業,需要再次的創新革命,在借鑑海外品牌成功經驗的同時,制定符合本土企業的O2O戰略,打通線上線下、實現商品與價格融合,梳理利益分配機制、協調直營與加盟利益,並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

  本土品牌試水O2O

  目前,中國互聯、移動互聯渠道的主角仍是綜合類平台及新興純電商服飾品牌,多數傳統品牌服飾企業對O2O的本質、重要性尚認識不足。即便最近兩年傳統企業電商渠道銷售佔比快速提升,但多成為清理渠道庫存的工具。

  2013年,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在借鑑海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朝著O2O方向有了實質性的推進。A股服飾企業探路者、美邦服飾、富安娜等走在了前面。

  洋品牌啟示:線上線下共贏

  海外服飾行業發展呈現多元均衡的格局,這是因為當電商出現時,服飾行業的成熟度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同時市場銷售份額集中度較高,品牌企業掌握話語權。

  以美國為例,從1831年第一家男裝工廠在美國出現,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基於互聯網的商務模式興起,截至2012年,美國服飾行業線上網絡渠道交易規模已達333.62億美元,滲透率9.2%。美國前十大服飾網站中,各類渠道平台均佔有一席之地。同時,2012年前十大服裝公司銷售收入集中度達到19.2%,市場集中度較高。

  來到O2O時代,日本的優衣庫、丹麥的綾致集團是較早試水O2O的品牌,美國的GAP線上銷售經驗豐富,2013年6月開始在美國市場試水O2O,線上線下融合是洋品牌O2O發展模式的突出特點(附表)。

  探路者:服飾+在線旅遊的跨界O2O

  探路者是國內最大的戶外用品企業之一,其戶外服裝及鞋等裝備在過去7年都保持著超過30%的增長率,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4.4億元。但隨著越來越多國內外戶外品牌的進入,行業競爭加劇,探路者收入增長速度開始下滑。

  為此,其開始從單一的戶外產品提供商向「商品+服務」戶外旅行綜合服務提供商轉變。2013年,先後戰略投資新加坡上市公司Asiatravel(持股21.22%)和綠野網(最終將可能間接持股55.67%)等,完成了初步轉變。

  綠野網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戶外旅行活動網站,據探路者披露,2013年綠野網擁有300萬註冊用戶,綠野活動參與者超過40萬人次。從服飾到在線旅遊,雖然兩個行業存在一定相關度,但跨界幅度也不算小,反映了管理者的互聯網思維在線下戶外店+線上戶外網的結合下,綠野網的盈利模式為戶外旅遊代理及展示平台,為消費者提供擔保支付、旅行保險、產品推薦的一體化服務。

  探路者計劃把全國的1600家門店打造成為綠野的大本營,在今年的門店升級改造中,探路者把門店功能從銷售轉化為綜合服務,開闢專區供綠野的領隊互動交流和出發地驢友們集結。當然,線下實體店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其他銷售和服務,最終與線上戶外旅行信息、戶外社區交流及金融服務等一站式的綜合服務形成閉環,不斷增強用戶的黏性,實現戶外活動服務提供商、戶外愛好者和戶外旅行綜合服務平台的三方共贏。

  而新加坡上市企業Asiatravel的旅行產品服務已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等17 個國家和地區,可提供14 種主要貨幣的在線支付,探路者本次投資的目的是吸取其在戶外旅行服務方面的經驗和後台信息技術優勢,拓展海外旅行服務市場,加快其戶外出行服務平台戰略的實施進程。

  國內戶外用品人均銷售額不到歐盟的 1/30,同時,參與戶外活動人群比例也很低,隨著個性化深度體驗式旅行的發展,潛在戶外消費人群增長潛力巨大但不可忽略的是國內外戶外品牌林立的競爭態勢,在天貓中搜尋戶外用品,僅衝鋒衣就有多達200個品牌。儘管探路者「探路者+綠野+Asiatrave」的多品牌策略已制定,但如何借助其O2O模式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應是下一步公司管理層關注的重點。探路者目前市盈率26倍,總市值7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25

美國頁巖油先驅:石油供應過剩?別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58

石油,頁巖油,大宗商品,油價,美國

目前國際油價逼近兩年來最低位,美國石油業開采頁巖油的先驅之一、Contiental Resources公司首席執行官Harold Hamm近日表示不會減產。與一位業界大佬Boone Pickens將油價下跌歸咎於產油商不停開采的觀點相反,他認為石油“市場根本沒有供過於求”,不應聽信市場炒作。

美國石油大亨Boone Pickens一直看跌石油。本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他說油價的問題是能源企業開采過多,誰都不願首先停下來。除非石油企業停止開采,否則油價不會反彈。 

本周二早盤,美國WTI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80美元,為2012年夏初以來首次。當日接受CNBC采訪時,Hamm再次提到原油價格跌至多年低位的主因。他不同意油價大跌源於供應過剩的觀點,認為主要源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最近承諾會維持生產水平。

Hamm稱,包括委內瑞拉、阿根廷、美國阿拉斯加州在內的多個地區都在減少石油供應,供應唯一會增加的地區是美國陸上產油區。他還自稱不會減產,即使采取行動也不會限制油井生產,只會削減計劃新開采的鉆井。Hamm說:

“我們看到,有人預計明年可能見到(供應過剩)。老實說,我不相信會發生。”

Contiental Resources是首批開發美國北達科州頁巖油的公司。該司在達科他州采掘的地區與德州南部的Eagle Ford以及德州西部的Permian Basin均屬美國新興石油工業的中心地帶。Hamm持有該司68%的股份,價值約136億美元。

本月中旬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Hamm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面對近來油價下跌,美國的頁巖油生產商可能削減資本支出,不過承受力已增強。所有這類公司都在重新評估開采計劃,部分公司已決定減少開采,如果2012年出現這種情形,或許頁巖油行業會發生危機,但今天不會。

本周華爾街見聞文章用以下圖表展示了華爾街集體看空石油的形勢。繼美銀、巴克萊、德銀、花旗本月下調油價預期後,以看多石油聞名業內的高盛本周也轉向,預計明年第二季度布倫特原油跌至80美元/桶,較當前水平再跌10%。高盛報告稱美國的頁巖油創造了“石油新秩序”,預計其影響將超過OPEC。

OPEC,石油,頁巖油,WTI,布倫特,美國

高盛還預計,一些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明年會減產,那樣明年下半年和後年的每桶布倫特油價就會分別穩定在85美元和90美元,預計每桶WTI油價同期分別為70美元和80美元。但如果美國並未減產,或者減少規模不及預期,油價可能不會那麽穩定,甚至會跌至更低水平。若油價跌破高盛這一預期水平,地緣政治局勢會更複雜。

OPEC,石油,頁巖油,WTI,布倫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40

帶動低價天然氣的頁岩油先驅

2016-03-14  TCW

「沒有天然氣,就沒有現代生活。」美國第二大能源公司切沙皮克(Chesapeake)創辦人麥克倫登(Aubrey McClendon)曾如是說,這位頁岩油開採先驅日前因車禍身亡,他一生也是天然氣「飛入尋常百姓家」縮影。

麥克倫登一九五九年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市,他叔公曾當過州長,妻子凱薩琳(KathleenUptopm Byrns )是美國著名家電惠而浦(Whirlpool)創辦人的孫女。他最初是從「土地經理人」(landman)起家—代表油氣公司與地主簽署合約,在其上開採油氣。後來他創辦切沙皮克,向眾人募資開採土地,若挖出油氣則大家分紅,當起所謂的「野貓探勘者」(wildcatter)。麥克倫登的目標是買下那些尚未落入油氣大廠的土地,若挖到油氣就將其高價售出,全盛時期他曾一度擁有十萬英畝土地,是全美最大地主之一。二OO七年他向同為杜克大學校友的伊得斯(Ralph Eads III)透露,自己已悄悄買下美國南部數十萬公頃土地的租賃權,但開採資金需數十億美元,伊得斯最後為他及多家企業募來二百八十億美元。

麥克倫登亦是開採頁岩油氣的先驅,他堅持用水力裂解法及水平鉆孔開採,遭環保團體批評,《富比世》稱他為「最魯莽的億萬富豪」。其他企業也跟進開採頁岩油氣,產量大增使天然氣價格近來創十七年新低,切沙皮克業績也一落千丈,股價從高峰期超過六十五美元跌至如今約五美元。

他後來也被控以公司資產進行個人貸款,在二O三一年辭去切沙皮克執行長,不過又創辦一家新能源公司「美國能源夥伴」《A E P》,繼續探勘油氣,不過官司仍不放過他,最近一起是今年三月初美國司法部宣布,將調查過去他在切沙皮克聯合操縱油氣探勘價格,若罪名成立,他將面臨十年牢獄之災,他否認這些指控,不過隔天即車禍身亡。

儘管不乏爭議,但麥克倫登的貢獻卻長留人心,著名投資大鱷伊坎(Carl Icahn)表示「他是我共事過最優秀的人之一。」麥克倫登生前和妻子曾捐出七千五百萬美元做慈善,他還買下一支N B A球隊進駐奧克拉荷馬市,在他死後,當地市民自發性的赴其住所悼念。

但麥克倫登更大的貢獻,卻是大量生產天然氣使其成為廉價品,讓無數窮人在寒冬中也用得起暖氣。《紐約時報》引述美國休士頓大學教授赫爾斯(Edward HirS)的研究,天然氣價格走低,對美國經濟帶來一年一千億美元的好處。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說:「我從沒聽說哪個為公眾利益做生意的人做過多少好事。」為了營利做生意的麥克倫登,卻比大多數宣稱為公眾服務的人帶來更大公眾利益,這正是他畢生最佳註解。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197

董事長李東生自曝TCL國際化曲折:差一點當了先烈 還好咬牙堅持成為先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3/1097343.html

 

李東生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供圖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姚治宇

“我們差一點當了先烈了,但是我們咬牙挺住了,最後成了先驅。”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辦的中國綠公司年會上,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李東生慨嘆道。

TCL成立於1981年,前身為中國首批13家合資企業之一,在21世紀的第一個5年,曾風頭無兩。李東生回憶開啟中國經濟全球化的2003年,TCL並購湯姆遜的彩電業務以及阿卡的手機業務,“當年我們還是非常風光的”。

但好勢頭沒能持久。“第一個吃螃蟹的,容易被螃蟹咬到”,TCL在國際化戰略實施不久便遭遇挑戰,僅2005年的虧損就超過了其2002至2004年3年的利潤之和,至今仍被商學院作為不成功的案例。

李東生總結那段經歷時認為,當初的嘗試並非完敗,“TCL的跨過並購在戰略上是成功的,在戰術犯了一些錯誤,整體是成功的,TCL過去15年的成長足以證明這一點。”

以TCL坎坷的國際化歷程做例,李東生認為,中國企業競爭力在國際化過程中快速提高,從來料加工、跨國並購再到品牌推廣,中國企業的產品逐步擺脫低質低價,走上了技術支撐的道路。

對於供給側結構改革問題,李東生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重要是通過創新創造新的市場需求,要通過產品技術的創新刺激購買,而不是在原有的重複建設產業基礎上擴大產量。

這也印證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性,李東生也強調,企業要把足夠的資源投入到技術創新當中,“企業領導人一定要有遠見,不能因為當期的業績減少投入。”但另一方面,創新要看到實際的成效,從宏觀上來看,中國的發展很快,“中國企業的PCT已經排到全球第三,”李東生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33

中共八大元老最後一人改革開放先驅 萬里病逝

1 : GS(14)@2015-07-23 00:17:40

「要吃米,找萬里。」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重要支持者之一、六四之後淡出政治舞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委員長萬里,昨因病去世,終年98歲。至此,鄧小平主政時期的「中共八大元老」已全部去世。


微博昨率先爆出萬里於昨天中午12時5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新華社晚間發佈官方訃告,稱其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有關評價與上月14日病逝的另一個全國人大前委員長喬石一模一樣。


■萬里(前排左三)在安徽進行農村改革時,鄧小平(前排左四)給予大力支持。 

同情六四學生 鄧小平震怒

文革後,萬里擔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期間,力挺小崗村改革,實行包產到戶,奏響改革開放先聲。時任四川省委第一書記趙紫陽也同樣支持農村改革,讓農民重獲生產自主權,因此民間流傳兩句話:「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萬里其後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等要職,和趙紫陽也有長期密切關係。


■1989年5月大批學生在北京天安門絕食期間,萬里在北美訪問,圖為他訪問溫哥華。


1989年六四鎮壓前,萬里以全國人大委員長身份出訪加拿大與美國。有傳他出訪期間曾表達同情學生,也有學生呼籲他回國罷免李鵬。據稱,鄧小平因此震怒,要萬里回國時先飛上海。直到萬里發表支持鄧小平的言論四天後,5月31日才獲准回北京。此後他再未發表過與鄧小平、李鵬等人意見相左的觀點。不過萬里在趙紫陽下台之後,並沒有與趙「劃清界限」,甚至私下表示不認同黨對趙的處罰:「趙有甚麼錯!」萬里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期間正值香港過渡時期,他曾接見英國外交大臣赫德,也曾多次會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本報昨日聯絡多名前基本法草委,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表示沒有見過萬里,其他委員截稿時未有回應。


■萬里98歲生日時,家人為他慶祝的照片。

卸任後不擔任名譽職務

1993年3月,萬里退休。不像一些中共領導不甘寂寞,萬里給自己訂了三條規定:不參加剪綵、奠基等公務活動;不再擔任名譽職務;不寫序言不題詞。其長子萬伯翱回憶,父親不止一次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我來說,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就是對當權責任領導的有力支持。」2012年中共舉行十八大之際,《人民日報》的海外版以「改革闖將 壯士暮年」為題歌頌萬里,當中還引用萬里的說話「中國政治體制的一個重要弊病是領導權力過分集中,決策制度不健全」。該文章透露,萬與習近平之父習仲勛情誼深厚,2002年還曾專程往廣東看望病重的習仲勛。海內外一直有中共「八大元老」之稱,其中一個版本的八老是鄧小平、陳雲、彭真、楊尚昆、薄一波、萬里、宋任窮、習仲勛。澎湃網/新華社/《蘋果》記者



萬里小檔案

出生日期:1916年12月1日籍貫:山東東平配偶:邊濤子女:長子萬伯翱、次子萬仲翔、長女萬淑鵬、三子萬季飛、幼子萬曉武孫輩:萬季飛女兒萬熒女(萬寶寶,著名珠寶設計師)學歷: ‧早年在家鄉讀小學、初中 ‧1933年入讀曲阜的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經歷: ‧1940年任中共魯西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冀魯豫二、七、八地委書記 ‧1947年任中共冀魯豫區委委員、秘書長,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財委副主任、經濟部部長、建設局局長。 ‧中共建政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部長 ‧1952年任建築工程部副部長 ‧1956年任城市建設部部長 ‧1958年任北京市副市長 ‧文化大革命前期,萬里失去自由 ‧1973年復出,任北京市委書記 ‧1975年任鐵道部部長,輕工業部第一副部長 ‧1977年任安徽省委書記 ‧1980年任國務院副總理 ‧1982年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1988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93年主動要求退休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中共八大元老

鄧小平 中央軍委主席1904年-1997年(93歲)





陳雲 中紀委第一書記1905年-1995年(90歲)





彭真 全國人大委員長1902年-1997年(95歲)





楊尚昆 國家主席1907年-1998年(91歲)





薄一波 副總理1908年-2007年(99歲)





宋任窮 中央組織部長1909年-2005年(96歲)





萬里 全國人大委員長1916年-2015年(98歲)





習仲勛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13年-2002年(89歲)



註:另一廣傳的八大元老名單包括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彭真、楊尚昆、薄一波、王震、鄧穎超。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網民有話說

‧「微博全是萬里逝世的新聞,但人民網、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竟一條快訊都沒有!元芳你怎麼看?」‧「改革派一個個走了!」‧「如果是趙、萬組合,就不是今天這個局面!」‧「『要吃米,找萬里』,改革開放前就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萬里打橋牌不問政事,一位令人尊敬的好老人啊!」‧「萬里1985年曾預言中國男足,30年後才能衝出亞洲!」資料來源: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6/192215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