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至50歲的互聯網大佬:知天命之年,他們在幹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16/149188.html
黑馬說:他們是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人,他們用輝煌的過去鑒證了互聯網幾個時代的發展。而今,他們已然是互聯網大佬,他們也已經年逾50歲甚至超過了50歲。如果是普通人,這個年齡的人已經可以開始他們的晚年安逸生活。
但是他們不行,曾經改變某個行業的他們有其繼續經營企業的使命,他們自然希望其開創的基業能夠百年長青,所以,他們“與眾不同”。已經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們,是否已經知道自己的“天命”?
文/王吉偉
編輯/王吉偉
出生於62-67年的他們都因互聯網成就一份霸業。早年成名的他們,到現在,仍舊有一些人在兢兢業業經營自己的企業,有的則已退居幕後運籌帷幄,還有的因無奈退出前東家另立門戶,有的則幾十年如一日的打工卻混的風聲水起。正是他們豐富而精彩的人生,構成了現在互聯網大佬獨有的“50歲現象”。
已經50歲的互聯網老兵們,繼續戰鬥還是解甲歸田?唐駿控制港澳咨詢公司,從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變成了老板;史玉柱被彭小峰拉去再戰新能源;朱駿離開足球圈再戰網遊;沈寂了十幾年的新浪總編輯陳彤加盟小米成為了副總裁。50歲的他們,並沒有閑著。筆者盤點10個互聯網大佬的“50歲現象”,更多的還是想讓大家了解他們的過去與現在,朋友們共仰之、勵之、勉之、學之。
港澳資訊董事長兼CEO:唐駿
唐駿,1962年6月27日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現年53歲,中國的著名職業經理人,曾留學日本和美國,有“打工皇帝”之稱。他本科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後前往日本名古屋大學深造。1994年加入微軟公司美國總部,先後擔任微軟全球技術中心總經理,微軟中國公司總裁。
2004年出任中國最大的互動娛樂公司盛大網絡公司總裁,並幫助盛大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被華爾街譽為中國資本的第一人。2008年以“十億“身價轉會新華都集團出任總裁兼CEO。2013年1月28日,唐駿通過個人微博向外界宣布卸任新華都,專註港澳資訊,任董事長兼CEO。雖然唐駿是個“打工皇帝”,他的經歷容易讓人想到周星馳主演的《乞丐皇帝方世玉》,一個另類的主宰。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90年,赴美創業,先後創辦了3家公司。
-
1994年,加入微軟公司。
-
1997年,時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高級經理,回國籌建上海微軟,任總經理。
-
2002年,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
-
2004年,以微軟中國榮譽總裁身份從微軟退休,並以260多萬股股票期權出任盛大網絡公司總裁。
-
2008年4月15日,正式加盟新華都集團,接替集團創始人陳發樹出任集團總裁兼CEO。
-
2008年12月,新華都以1億人民幣收購港澳資訊51.7%股份,唐駿兼任港澳資訊董事長。
-
2010年1月25日,港澳資訊以總計約2500萬美元的總價收購千尋網絡、聯遊網絡、弘揚科技、勝龍團隊等4家IT公司。
-
2010年1月28日,斥資3200萬美元入股上海奔騰電工有限公司。
-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財富500富人榜”,新華都集團以270億元資產排名第十。
-
2013年1月28日,唐駿辭去新華都總裁職務,成為“港澳資訊”控股股東。
巨人網絡公司董事會主席:史玉柱
史玉柱,1962年9月15日生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商人、企業家,現年53歲。1992年創辦珠海巨人科技集團。1994投資保健品“腦黃金”,1997年在江蘇等地推出保健品“腦白金”。2 012年,在《財富》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十二位。2013年4月9日,辭去CEO一職。有意思的是,史玉柱的微博昵稱是“大閑人史玉柱”,但他真的是閑人嗎?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91年,成立巨人公司,推出M-6403。
-
1994年年初,巨人大廈動工,計劃3年完工,同年當選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
-
1996年,巨人大廈資金告急,保健品業務因資金“抽血”過量,迅速盛極而衰。
-
1999年,成立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00年,再度創業,開展“腦白金”業務。
-
2004年11月18日,上海征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史玉柱任董事長。
-
2006年7月26日,註冊名為“Eddi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的公司,控制上海征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權,憑《征途》殺入遊戲領域,獲得成功。
-
2007年11月1日,巨人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美國紐紐交所上市,總市值達到42億美元,成為當時在美國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民營企業,史玉柱的身價突破500億元。
-
2008年10月28日,巨人投資公司正式開辟在保健品、銀行投資、網遊之後的第四戰場保健酒市場,世界第一款功能名酒五糧液黃金酒誕生。
-
2013年4月9日,辭去CEO一職,繼續保留巨人網絡公司董事會主席的職務。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馬雲,1964年9月10日生,杭州人,祖籍浙江嵊州(原嵊縣)谷來鎮,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支付寶創始人。現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杭州師範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院長、TNC(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菜鳥網絡董事長等職務。
2013年5月10日,馬雲卸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福布斯2014中國富豪馬雲以195億美元身家名列第一,《2014胡潤慈善榜》馬雲以145億元捐贈額成為“2014大中華區最慷慨的慈善家”。IT史料記載,馬雲於某日開始封神,神壇之下,盡是馬雲信徒,註定阿里生態圈會成為超級“神態圈”。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95年4月,創辦“中國黃頁”,三年時間賺到了500萬元。
-
1997年,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網站。
-
1999年3月,創辦阿里巴巴網站。
-
1999年10月-2000年1月,獲國際風險資金2500萬美元投入,開始培育國內電子商務市場並構建電子商務平臺。
-
2003年開始,先後創辦阿里巴巴、淘寶網、支付寶、阿里媽媽、天貓、一淘網、阿里雲等國內電子商務知名品牌,進一步完善阿里的電子商務體系。
-
2005年8月11日,雅虎投資10億美元於阿里巴巴,雅虎入股阿里30%股份,同時成為阿里旗下網站。
-
2013年5月10日,馬雲卸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
-
2013年5月28日,成立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並同時啟動中國智能骨幹網項目建設,馬雲擔任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當時市值超2300億美元,成全球第二大互聯互聯網公司。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
張朝陽,1964年10月31日出生在陜西西安,現年51歲。1996年8月手持風險資金,回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公司於1998年正式推出其品牌網站搜狐網,同時更名為搜狐公司。現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2015年1月9日,張朝陽的新浪微博ID 搜狐charles通過了認證,通過微博,公布了兩個重磅消息:一個是搜狐的SNS沒有做起來(搜狐放棄做微博業務);一個是宣布搜狐2015年的大事是門戶改革。搜狐的“互聯網黃埔軍校”不是白給的,這與朝陽哥的管理方式有絕對的關系,牛逼的就在於他是造就互聯網大佬的大佬。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94年任MIT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
-
1995年底回國任美國ISI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
-
1996年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
-
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更名為搜狐公司。
-
2000年7月1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
-
2002年7月17日,搜狐打破中國互聯網的僵局,實現贏利。
-
2003年,胡潤2003年中國IT富豪五十強中張朝陽亦名列三甲。
-
2004年8月31日,當選為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會副理事長。
當當網創始人兼聯合總裁:李國慶
李國慶,1964年10月1日出生與北京,現年51歲,當當網創始人、聯合總裁、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副會長。1999年,國內著名出版機構科文公司吸收美國IDG、老虎基金、日本軟銀等著名風險基金,創辦了當當網。當當網以年增長率100%的速度發展,註冊用戶4000萬,占中國網上零售用戶數的40%,年銷售額12億元。
李國慶目前為當當網的首席大股東,當當網在美國上市後,股價低迷。李國慶曾放出豪言:“當當要跌破16,我就找驢踢我的腦袋”。面對早已跌破16的底線,李國慶多少會有些尷尬。不可否認的是,他憑一張“李大嘴”獨步天下,十年前就在做的圖書行業重度垂直,現在才被互聯網重視,圖書出版界無人能出其左右。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93年,創辦“北京科文經貿總公司”,任總經理、總裁至今。
-
1995年,在美國創辦“科文實業集團”並任董事長。
-
1996年,在香港創辦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
1997年,成立北京科文國略信息技術公司及北京科文書業信息技術公司。
-
1999年11月,與妻子俞渝共同創辦當當網上書店,任聯合總裁。
-
2000年7月,當選中國書刊發行行業協會非國有委員會主任。
-
2005年1月,當選中國書刊發行行業協會副會長。
-
2010年12月8日,帶領當當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是中國第一家完全基於線上業務、在美國上市的B2C網上商城。
新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曹國偉
曹國偉,1965年7月生於上海,現年50歲,為新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1999年9月加入新浪,先後任主管財務的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總裁等職,2012年8月,擔任新浪董事長。在將新浪打造成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媒體和網絡廣告平臺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2009年8月,推出新浪微博,到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成為風靡全國的互聯網產品,註冊用戶超越5000萬。2011年2底,新浪微博註冊用戶超越1億。2012年二季度,新浪微博註冊用戶3.68億。在世人都唱衰微博的情況下,他們不斷的創新與融合,找到個合適的盈利模式,能造就上個10年廣告市場先鋒,就能引領這個時代的“數據流”市場。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99 年9月加入新浪,擔任主管財務的副總裁。
-
2000到2001年,推動下符合中國廣告主需求的“分時段、全流量”模式,受到廣告主和客戶的肯定,為新浪在互聯網廣告市場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基礎。
-
2003年,帶領新浪完成兩次並購(訊龍和網興),使新浪在無線市場後來居上。
-
2006年5月,起擔任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
2009年8月28日,上線新浪微博。
-
2009年12月23日,獲2009央視年度經濟人物。
-
2012年8月31日,擔任新浪董事長。
優酷網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古永鏘
古永鏘,出生於1966,現年49歲,現任職務優酷網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曾經是搜狐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他對於搜狐的發展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後來他選擇了離職,重新回到國內互聯網界,創辦了視頻網站優酷,利用其十幾年職業生涯積累起來的強大資源,使優酷獲得了迅速發展,一年之間便成為國內視頻網站的代表。能把視頻做成行業內“大哥大”,這不是偶然,優酷長期的耕耘、探索及實幹,造就了它的必然。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89年至1992年,在國際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貝恩(Bain)公司任職。
-
1993年在國際知名企業寶潔國際香港公司任職。
-
1994年至1999年,就職於風險投資公司富國集團擔任副總裁。
-
1999年3月加盟搜狐公司,時任搜狐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
2002年,榮任搜狐公司首席運營官。
-
2003年,協助搜狐完成收購17173。
-
2004年,榮任搜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
2005年11月,創辦合一網絡,啟動資金3百萬美元。
-
2006年6月21日,合一網絡宣布優酷網公測開始,定位為用戶視頻分享服務平臺,古永鏘擔任優酷網CEO兼首席運營官。
-
2012年3月11日,優酷網與土豆網宣布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並,成立優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城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駿
朱駿,1966年10月出生於上海,現年49歲,第九城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前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投資人。1998年,以50萬美元資金在香港註冊了名為“Gamenow”的外資公司,在中國創建了虛擬社區GameNow.net(後更名為“第九城市”),成為開創中國虛擬社區的第一人。2004年,第九城市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NASDAQ:NCTY),募集資金超過1億美元。
2007年,朱駿個人收購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開始了俱樂部運營。2014年朱駿出讓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重新回歸第九城市。同年第九城市子公司Red 5 Studios 獲得東方明珠旗下子公司2700萬美元投資,並以1.6億美金與System Link公司達成協議,後者獨家獲得九城旗下網絡遊戲《Firefall》(火瀑)未來五年在中國發行及運營權。System Link是九城和奇虎360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魔獸世界》真正成全了了九城,遊戲才是它的成長基因,2014重歸遊戲,這是新的開始。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98年,創建虛擬社區GameNow.net(後更名為“第九城市”),成為開創中國虛擬社區的第一人。
-
2000年,創建第九城市計算機技術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
2002年,在中國發行運營由韓國遊戲《奇跡》(MU),進軍網絡遊戲行業。
-
2004年,第九城市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募集資金超過1億美元。
-
2005年,《魔獸世界》正式在中國上線運營,一度達到最高在線超過120萬人的成績。
-
2007年,朱駿個人收購國資背景的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
-
2008-2011年,收購及入股多家國外遊戲公司。
-
2012年,獲得美國遊戲《行星邊際2》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運營權。
-
2013年,獨立開發的大型多人在線射擊角色扮演遊戲Firefall在北美及歐洲進行公開測試。
-
2014年1月,朱駿出讓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宣布回歸第九城市,專註於互聯網業務發展。
點擊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王誌東
王誌東,1967年廣東省東莞虎門,現年48歲,新浪網創始人,點擊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臺的一手締造者。先後創辦了新天地信息技術研究所、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曾領導新浪成為全球最大中文門戶並在NASDAQ成功上市。
2001年底創建點擊科技,在國內首創協同應用理念,帶領點擊團隊,融合軟件、互聯網和通訊三個領域的前沿技術,開發出新一代網絡通訊平臺“競開即時通訊平臺”。作為一個產品狂人,王誌東造就了太多的“第一個”,離開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主要經歷時間軸:
-
1989年,進入北大方正集團,獨立研制出國內第一個實用化Window3.0。
-
1992年4月創辦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獨立研制成功"中文之星"中文平臺軟件。
-
1993年12月,創辦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任總經理。
-
1997年,為四通利方公司引入650萬美元的國際風險投資。
-
1998年12月,四通在線完成了與美國華淵資訊的合並,創建新浪網,任四通利方與新浪網總裁兼CEO。
-
2000年4月14日,帶領新浪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
2001年6月4日,王誌東從新浪辭職。
-
2001年12月,創辦北京點擊科技有限公司,面向企業信息化和電子政務領域,開發並推出“競開協同應用平臺”。
-
2006年,開發出lava-lava即時通訊工具。
-
2010年11月23日,Lava遊戲網正式上線試運行。
-
2011年,點擊科技線下產品與360合作進行全面開放。
小米公司副總裁:陳彤
陳彤,河南開封人,1967年生,現年48歲。於1997年參與新浪子公司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屬的利方在線網站的初創工作,1998年3月正式加入公司,並擔任新浪執行副總裁、新浪網總編輯。
陳彤擁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北京理工大學通訊學碩士學位,以及北京工業大學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2014年10月22從新浪公司離職,2014年11月4日,加盟小米公司,任副總裁,負責內容投資和內容運營。“老沈”這個花名在業界是活化石一樣的存在,兢兢業業十幾年,讓新浪內容成為行業之最。小米是新的啟程,換個環境,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主要經歷時間軸: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和立場。

搜索頁面改版,“廣告狂人”谷歌要幹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4/154382.shtml
導讀 : 彼得·蒂爾就表示,企業競爭的最高形態就是兩個字——壟斷。
當科技媒體們的長槍短炮對準MWC上那些新奇之物時,谷歌對搜索廣告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改版的新聞,很容易彌散在一片歡愉氣氛之中。嗯,谷歌改變了桌面版搜索界面的廣告布局,右側廣告被取消,轉而在搜索結果上方展示4條廣告,底部展示3條廣告——換句話說, 用戶只能在廣告頁面更下側的位置,看到自己正在尋找的信息。谷歌也表示,此次調整將在全球範圍內完成,並將影響所有語言的網站。
這並非意外之舉,過去一年,谷歌一直在對搜索廣告進行優化。在這個月初Alphabet發布財報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就有分析師向谷歌高管詢問:“谷歌網站未來的增長點在哪里?看起來似乎更可能是改善用戶體驗,增加廣告主投資回報,而不會是增加廣告量。”——但至少現在看來,改善用戶體驗尚且存疑,增加廣告主投入倒有可能是真的。
一次出於商業需求的改版
直覺上便知,取消右側廣告位,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手機端搜索頁面的寬度問題,取消右側廣告位之後,桌面版搜索界面將會與手機端很相似。當然,將廣告位“置頂”的做法無疑會讓瞬間彈出的廣告更為惹眼,可以想象,尤其是4個頂部廣告位,絕佳的位置勢必將成為廣告商的必爭之地,DigitasLBi搜索營銷高級副總裁施萊亞·庫沙里就表示:“由於我們需要更積極地競爭最上方的4個廣告位,因此每點擊成本將會上漲。”
谷歌方面也表示,取消右側廣告是出於商業需求的考量,他們也將據此繼續改進廣告布局,在為用戶提供準確搜索結果同時充分照顧廣告投放商們的利益。事實上,據媒體報道,雖說邊欄AdWords廣告被移除,但這也為谷歌的產品目錄廣告(Product Listing Ads)留出了更多空間,谷歌也會在某些商業價值頗高的搜索請求——譬如汽車保險和酒店等搜索頁面的頂部增加額外的第四條廣告。
可以肯定,對於那些不差錢的廣告主和廣告公司來說,谷歌改版算得上是好消息,畢竟廣告信息能在第一時間映入眼簾。但更為確定的是,在當廣告這種擁有漫長歷史的媒介尚未完全演化為“有用的信息”之前,谷歌此舉對用戶而言可不算友善,畢竟突如其來的廣告會破壞搜索體驗——要知道,尤其是包括標題文字,網頁鏈接及其他描述的4條置頂廣告,將會占用大量屏幕空間。我看了下,就連微博上一些中國的谷歌粉絲也對改版並不買賬——“這樣做不好吧”占據了主流聲音。
廣告:谷歌的基石
其實一切無需多言,廣告本就是谷歌商業模式的基石。
如你所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月初發布了架構調整之後的首份財報(成立母公司Alphabet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財務上明確區分谷歌部門和其他研發部門,以免讓後者賭註未來的虧損影響公司整體的市值)。Alphabet去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213億美元,凈利潤49.2億美元——其中谷歌廣告收入190.8億美元,同比上漲17%。
所以,谷歌算得上是母體Alphabet的“提款機”或者是“築夢基金”,包括搜索,廣告,安卓等業務在內,全年營收達到745.4億美元,運營利潤234.3億美元。其他業務,包括聚光燈下的無人駕駛汽車,高空熱氣球等在內的實驗性項目全年營業收入為4.48億美元,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Nest和谷歌光纖服務Fiber等,而其他業務部分,全年運營虧損35.7億美元,比2014年虧損的19億美元增加接近1倍。
另外,在一個言必稱流量分散,搜索引擎不再重要的移動時代,憑借沈澱多年的用戶數,谷歌廣告業務也並未衰退。據eMarketer的報告顯示,到2017年,谷歌依舊將占據移動廣告市場營收32.4%的份額,是第二名Facebook的2倍——頗值一提的是,這個占比在2013年是37.7%和14.4%,變化之細微超出了不少人預期。
其實某種程度上,廣告作為現階段整個市場環境的“剛需”,其成為搜索巨頭最為仰仗的盈利方式實屬正常——而由於谷歌的“壟斷”屬性,甚至增加了廣告的必然性。就像一位國外學者所言:“盡管廣告業從整體上看是一個零和博弈,但其形式會從印刷刊物逐漸朝廣播,電視以及數字化的形式轉變,因此我們看到數字化廣告行業取得了顯著增長。但數字化廣告行業也受制於聚合理論(Aggregation Theory),而這個理論的關鍵恰好是‘贏家通吃’的模式,因此作為‘王者’的 Facebook 和 Google 理所當然可以領取所有的獎勵。”
嗯,贏家通吃的另一個名字也許即是自然性壟斷,彼得·蒂爾就表示,企業競爭的最高形態就是兩個字——壟斷。
不久之前,美國科技博客Stratechary.com一篇文章就非常精彩地道出了谷歌的某種本質:“任何公司想要被潛在的客戶與顧客發現,都無可選擇地只能服從這家搜索公司的指揮棒——不管是清理可疑的SEO,讓他們的網頁更加移動友好,或者適應‘移動頁面加速’項目要求。一些出版商時不時糾集起來試圖挑戰這個搜索巨人的影響力,結果短短幾周內就發現流量成大坑,只好又‘爬’回來了。現實是:大多數人通過谷歌發現大多數網頁——這意味著谷歌得以對網上發號施令——然後可以賣最貴的廣告出去。”
嗯,盡管你可以頗為高冷地表示“廣告只是工業時代商業的一個幸運”,但這也許就是現階段搜索巨頭的唯一命運——用廣告換取未來。某些時候,它可能犧牲了用戶體驗,甚至在這樣一個數據與隱私糾纏不清的時代轉捩點,還可能因營銷廣告而伴隨著社會資本的階段性下降,你知道,人們對谷歌“不作惡”的質疑從未間斷。
這背後邏輯很好理解,對於曾在歷史中誕生的互聯網巨頭而言,沒有人可以揮刀自宮。至少在現階段,最好的變現方式還是廣告(谷歌,百度),電商(亞馬遜,京東)以及遊戲(暴雪,騰訊)。所以,在賭註未來的同時(這個當然重要),深耕已經成熟的商業模式,發掘新的潛力,找到一個平衡點,也許才是真正成熟的表現。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李北辰,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專訪郎永淳:離開《新聞聯播》後,這大半年我在幹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812/158114.shtml
專訪郎永淳:離開《新聞聯播》後,這大半年我在幹什麽?
吳丹
以前的工作,光環是被授予的。現在是自己給自己賦予,你就變成你自己了。
上個月,出版人張立憲《個人已經破產,靠還沒倒閉的行業活著》一文在短時間內達到十幾萬閱讀量,文中探討的“個人與平臺”的關系,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數以萬計的個人因平臺不再具有決定性優勢而紛紛找尋新機遇的現象引發大量共鳴,其中獲得6000多點贊,排名第一的評論是:個人之獨立,才是真的強大。
幸或不幸,媒體屬於他們討論中的一行。
今天文章的主角,是中央電視臺原《新聞聯播》的播音員郎永淳。他於去年底辭去了央視的職務,加入了互聯網公司“找鋼網”。
郎永淳加入央視20年,是中國人每晚七點的熟悉面孔,也是《新聞30分》里親切的男主持,但大眾對其個人,則知之甚少。網絡的信息這樣描述他:江蘇人,大學學醫科針灸,後轉行進入媒體,20年前進入央視,10年前開始播《新聞聯播》。為何離開央視,加入找鋼網?網上流傳的統一說法是“家庭和財務原因。”
但從今年1月至今,找鋼網和郎永淳怎麽走到一起的,加入找鋼網之後他又做了些什麽?知道的人並不多。
8月9日,創業家&i黑馬在找鋼網位於北辰世紀中心的辦公室見到了郎永淳,當時,他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忙著收拾什麽,見到似乎是記者來了,顯得很客氣,要同事招呼著“進去會議室坐”。
郎永淳對記者“終於見到真人了”的開場白反應略為平淡,當然,這在采訪中也找到了緣由,“我去和鋼廠談,他們都是說,‘好不容易見到真人了,那肯定要喝一杯’。”采訪開始的話題圍繞著我們的行當,“媒體現在怎麽樣?”
接著,我們對自媒體、UGC、羅輯思維、央視1套和2套主持人的特點等討論了15分鐘左右。
“媒體想做成一個大平臺,很難。”談著談著,他就提前回答了記者肚子里裝著的問題,為什麽不接著幹媒體?
在接下來的近兩小時采訪中,郎永淳也一直興頭頗高,其中數“宏觀經濟”、“鋼鐵行業現狀”、“找鋼網的過去和現在”等話題談鋒最健,盡管在回答有關胖貓創投(註:找鋼網的投資業務)所投企業估值的問題時,他偶爾要看一下資料,但提到鋼鐵的產量數據,行業增長數據,增長率等問題時,他表現出了非凡的記憶力,一口氣說了一連串數據。這或許與他之前的工作有些關系,10年的新聞直播經驗。“有時候6點58分了還可能換頭條,那種壓力常人無法想象。”

現在的郎永淳,不再按照臺本練稿子,凡事要親力親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當好螺絲釘變成了操作好整個機器的運轉。他在找鋼網和創始人王東討論戰略,負責一系列公共事務的搭建,協助找鋼國際,胖貓創投等業務的推進,胖貓創投等業務的推進,做新媒體業務、行業大數據聯盟等,也和鋼廠老板喝酒,北京上海兩頭跑,向外界告知:找鋼網是什麽,在幹什麽。
“我是找鋼網的一個‘流量入口’。”他對創業家&i黑馬半開玩笑地說道。和預想中的新聞聯播主持人不一樣,郎永淳講話算得上直接。“希望自己能把胖貓這件事‘帶出來’——最後簽字的不是我。”
此外,郎永淳用了很大篇幅談“找鋼網得以成立的邏輯”:打破中間環節,讓原來的行業信息透明化。
他似乎也以此回答:我為什麽加入找鋼網?
郎永淳看準了,產業互聯網,是未來。
這是他人生路上的第二次主動選擇,一起來看看他選擇這項事業的原因,以及他打算用自身優勢做些什麽。
這一次,他被媒體播報。
以下為郎永淳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整理:
我這麽看“找鋼”這件事兒
胖貓創投原來叫胖貓工場,一年前開始做投資業務,那時候我還沒有介入。我是今年一月份正式加盟的找鋼網。
有資料顯示,2015年B2B的交易規模達到了12萬億元,且數據還在穩步增長。因此我們認為,B2B創業項目在五年內絕對有很大的機會。胖貓創投主要關註領域是企業級服務:B2B電商,SAAS, 雲計算,工業4.0等這四個方面,還是跟我們自身熟悉的模式相關。找鋼網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已經做了四年探索,無論是從模式、技術還是在雲電商的打造上,各方面都有了一個範例,所以希望把這些經驗輸出,做一些投資,也讓類似項目少走彎路、避開坑。
去年6月份到現在一共投了九個項目,去年最早的項目叫找油網,今年應該能夠完成B輪融資。胖貓創投不單純追求財務回報,主要是一種戰略思考。
我認為,未來產業互聯網的機會很大,傳統制造業升級換代帶來很大想象空間。
互聯網是去中心化的,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對制造業而言,下一步的升級轉型一定會有挑戰,這種挑戰來自於如何在經濟周期和產業周期的起伏波動中跳舞。從業者會思考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找到市場,讓自己的生產方式符合未來趨勢,進而實現定制化生產和銷售。
我們看到黑色金屬這塊兒,在高點的時候占GDP的14.6%,低點時,是9.6%。鋼鐵作為工業的基礎,它的產業規模很大,上面所說的挑戰,鋼鐵行業一定會是最早體現出來的,只要經濟長期處在低迷狀態,對於鋼鐵行業而言,它肯定要陣痛,不只痛苦幾個月,而可能是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於是找鋼網應運而生。
鋼鐵行業的交易流通環節此前多達9個,少則5個,今天可能就是3個了。從鋼廠,到電商平臺,再到次終端(創業家&i黑馬註:次終端相當於是一個服務商),最後是終端用戶。未來一定會達到無限驅近於只有兩個環節。
找鋼網在四年的發展中,曾面臨一次戰略的選擇。那就是,撮合量上來了之後,平臺到底收不收費?最後還是忍住了,確定了撮合永遠不收費,一直就這麽扛了下來。最後就證明,這四年的免費撮合是符合市場操作特點的,撮合最終成為了一個流量入口:買賣鋼材到找鋼網。而起步於兩年前的找鋼商城則相當於是京東模式。
在未來,國際化會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布局,2015年5月18日找鋼網成立了韓國分公司,因為中國的鋼材出口,第一大目的地就是韓國,占到整個出口總額的10%。然後是東盟,約占35%。


而胖貓金融和胖貓物流也都起步了,且有較快的成長速度。
今年的1到6月份,找鋼網已經實現了全公司層面的盈利。初步證明,對一個B2B公司而言,我們用四年的時間已經把模式基本跑通,公司盈利,讓我們相信這個模式是可行的。
實現盈利,這也證明了三件事:首先這是一個有可能成功的事兒;第二,這對傳統行業來講,是一個有意義的改造;第三,它會是一個大趨勢,我們看到了未來B2B行業的增長。
我在找鋼網主要幹什麽?
我現在的精力主要是這幾塊,一個是我熟悉的公共體系建設:GR(政府關系)、PR、品牌,公益等;第二塊是戰略部分,著眼於政策研究、業務拓展;第三塊是胖貓創投。我是胖貓創投的合夥人,找鋼網聯合創始人饒慧鋼是業務負責人。我可能會做一個“流量入口”,投錢的GP是饒慧鋼。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公開活動,見到更多的創業者,再投出一些“找”系列。我們投了很多“找”的項目,如找油,找五金,好工品,找玻璃,匯燈網、找磚車(瓷磚)等等。
找油網是在胖貓創投的第一個天使項目。創始人呂健幹過加油站,他找過來,剛開始希望什麽油都做,後來王東(創業家&i黑馬註:找鋼網創始人)就跟他說:你先找一個最痛點,在一個區域先開始做,像當年找鋼一樣,立足上海,再戰長三角。可以在上海先做,並且先只做柴油,然後再逐漸擴展。一定是針紮得越準,成功的機率才越大,紮深紮準了之後,再四處晃動幾下,你的地盤就出來了。
對於GR、PR、品牌、公益等,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團隊,我不會投入太多時間去管理,而是激發團隊每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正確做事。我就是年初開過一次會,布置上半年的目標任務,先把制度、渠道、矩陣給建設好。
內容生產有時要導流到電商,找鋼網電商已經起來了,下一步可以去做更多內容的服務。我希望能聯合上遊,即鋼廠來做一些內容服務,比如新媒體聯盟。此外還有一系列線上線下具黏性的活動,比如去策劃鋼鐵頭條,最美鋼廠評比,圍棋大賽等等。下一步沒準我們還要做這種“鋼鐵是如何煉成的”直播。我們希望和鋼廠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我也會協同王東,做戰略上的考量。研究我們的天花板在哪里、增量市場在哪里、持續盈利能力靠什麽。去年,不管是銷售額還是交易量,我們都是行業第一。我們去年做撮合和商城加在一起的交易量是3200萬噸。按照冶金規劃院的統計,市場上所有的鋼鐵電商加在一起是1.3億噸,估計未來會增長到三億噸,這其中我們的市場份額會是多少?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政府關系層面,我們需要有很多的溝通。比如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金融監管部門等等,相當於是找鋼網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得去打交道,要去跟他們報告找鋼網的價值,B2B的價值,B2B可以複制的可能性等。
比如,B2B平臺將來也得要電子發票,如何推動更便捷的通關和第三方支付平臺,都是我的工作。在發票方面,B2B還沒有像B2C那樣有電子稅票,紙質發票帶來了高成本與環保壓力。另外,鋼鐵電商交易采用的是公對公轉賬的方式,第三方支付現在是依賴銀行的,但它周末沒有公對公轉賬,大宗商品電商的交易就耽誤了兩天時間。
這些都是我的一部分工作。找鋼網如果先跑出來了,把這些事像“趟雷”一樣趟出來了,我們之後投的項目再跑的時候一定順當一些。
我現在會抓住各種機會,把我們遇到的難題向相關領導或專家匯報。
個人的思考與轉變: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主動選擇
在媒體二十年,進了舒適區。工作輕車熟路,體會了短時間的高強高壓,但整體算下來仍很舒適。以前是“一個坑好幾個蘿蔔”,大家相互幫襯。現在是“一個蘿蔔好幾個坑”,有太多事要去做。但面對各種新情況,有誰會告訴我,該怎麽做?處在完全不舒適的一個地帶了,挑戰挺大。考驗的也是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體力。
媒體我做了多年,如果再換,肯定需要一種不同的生命體驗。我原來是學醫的,感謝時代和命運的安排,讓我能進入到媒體行業,幹了20年。對播音員而言,播《新聞聯播》已經是到頂峰了,某種程度也相當於是舒適區。挑戰自我的可能是外部的風,從產業互聯網的角度來講,這是一個大的風口。信息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已經都被人家做完了。
很早之前接觸過鋼鐵行業,但我到鋼廠去其實很少。1996年我被分配到電視臺後,有個制度要求我們必須有到基層去鍛煉的經歷,我當時是在濟南電視臺,還有一個小分隊是在濟南鋼鐵廠電視臺,1996年濟南鋼鐵廠的集體婚禮就是我主持的。我對鋼廠有一個粗淺了解。
如何保持學習能力?我1995年去的《新聞30分》,在電視臺的這20年從來沒有停止過到外面去采訪,我應該算是播音員里面接觸社會、做采訪最多的人之一。現在加入找鋼網,需要了解的東西很多,就去跟行業頂尖的專家聊,同時和運營的同事多溝通,把握大方向,也了解如何操作。
當主播的壓力和現在壓力不一樣,那種壓力大得多。那是你在半小時內,完全不能出錯的壓力。稿子到你這兒,就剩最後一道完成的工序了,你要做的,就是高質量的完成。那種心理壓力沒幹過的人能以體會。有時候快7點了,頭條還沒來,或者要換稿子。
以前是不用你考慮——考慮多了還容易出錯,就在螺絲釘的位置上幹好自己就行了,整體的機器怎麽運轉的,不需要去考慮。現在你要考慮整個機器了。
以前也有好多人疑問,為什麽你離開央視。但實際上這都是個人的選擇,需要自己去判斷。當然,大部分疑問的還是“沈默的大多數”,你也沒有必要去跟所有人解釋一遍。就自己去做。
現在是,沒人給你規定要幹什麽。畢竟是一個新行業,會有來自學習、適應、成長等方面的壓力。
現在的生活有哪些變化?我覺得第一,生活不像原來那麽規律了,第二,沒有太多鍛煉時間,成天飛,第三,確實上半年學習的時間花了很多,應酬也比以前多。
以前的工作,光環是被授予的。現在是自己給自己賦權,你就變成你自己了。如果說我還有一個夢想沒有完成的話,那就是醫學。希望未來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領域做點什麽。
我人生第一次主動選擇是離開中醫學院,進入北京廣播學院。原因是針灸行業發展受到市場沖擊。再次求學後我的命運之路到底是什麽?我根本不知道。可能是到一個廣播臺,又或者是一個電視臺。從沒想過會到中央電視臺去播新聞,陰差陽錯地趕上了新聞改革這麽一個好時機,讓我一下子進入到中央臺,命太好了,又參與了新聞30分的創辦。一路走過來,又到新聞聯播。
現在是我人生的第二次主動選擇。趁著自己還能折騰。
附“央視創業幫”名單
段暄


1995年加盟央視。曾長期主持《天下足球》等知名足球節目,也是央視多年來各項足球比賽的主力解說員。
2015年12月22日,王思聰投資的“香蕉計劃”宣布,足球名嘴段暄正式加盟“香蕉計劃”,出任香蕉計劃體育CEO。此消息一出,也意味著段暄正式告別就職20年的央視。
武卿

武卿在央視最早做的是一檔叫《公益行動》的公益紀錄片節目,之後加盟《焦點訪談》做調查記者。
2015年9月11日發表文章透露,將從央視辭職創業,具體創業項目和投資方未公布,目前可知的是其合夥人名為解晶。
郎永淳

1995年進入央視,開始主持午間節目《新聞30分》。2011年9月開始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擔任主播。
2015年9月2日,郎永淳從央視離職。2016年1月,找鋼網CEO王東確認,郎永淳已入職找鋼網,擔任找鋼網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
張泉靈

張泉靈在1997年考入央視國際部,並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2000年任新版《東方時空》主持人,及焦點訪談等欄目主持人。
2015年7月上旬,張泉靈確認從央視離職。張泉靈目前已進入創業投資領域,與獵豹CEO傅盛戰隊合作,擔任紫牛基金合夥人。
劉建宏
1996年3月底,到央視體育欄目《足球之夜》工作,解說世界杯、歐洲杯的足球重大賽事,同時還主持2008年、2012年奧運會報道。
2014年8月6日,劉建宏離開央視,出任樂視體育首席內容官。2015年,劉建宏和黃健翔搭檔主持由樂視體育播出的體育節目《超級比賽日》。
王濤

王濤在央視一直為編導身份,因擔任競技遊戲《實況足球》多個版本的中文解說配音而出名。之後負責《天下足球》《爆笑體育》等多個板塊的配音工作。
2014 年 4 月,王濤正式從央視離職,開始全職做他的公司——北半球傳媒。其創辦的網絡視頻欄目有《足球各種嘿》、《翻轉巴西》,並將上線「騷客」App,希望在電商、球迷文化以及 UGC 視頻等方面做一些嘗試。
王凱

2005年開始任央視經濟頻道《財富故事會》欄目主持人。2009年9月初,由於馬斌照片事件,央視二套《第一時間》的《馬斌讀報》欄目改名為《讀報時間》,主持人則換成了王凱。
2013年3月14日,王凱在微博上宣布辭職。2013年7月19日,發布《凱子曰》納賢公告,正式踏入自媒體脫口秀之列。同年10月1日,專門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正式成立。
馬東

2001年進入央視擔任《挑戰主持人》制片人、總導演、主持人,2011年擔任春晚總導演。
2013年,在離開央視之後,馬東先是加盟了愛奇藝,擔任首席內容官一職。2015年10月,馬東宣布離職愛奇藝,自己創辦的米未傳媒宣布成立。米未傳媒將是以內容為主導的互聯網公司,節目制作將是米未傳媒的重點。
王利芬

畢業後,供職於央視。曾在《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欄目中任記者和編導。2000年任《對話》總制片人兼主持人。2003年創辦《經濟信息聯播》《全球資訊榜》《第一時間》。2006年,創辦《贏在中國》,後創辦《我們》,任總制片人兼主持人。
2010年3月17日,王利芬在博客上證實辭職央視,創辦以創業為主題的原創視頻網站優米網。
羅振宇

羅振宇,歷任央視《商務電視》、《經濟與法》、《對話》欄目的制片人。2008年從央視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曾擔任《決戰商場》、《中國經營者》、《領航客》等電視節目主持人;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
2012年,與申音合作打造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2014年5月,羅振宇和申音分家,宣布獨立運營《羅輯思維》。
黃健翔

1994年,受聘於央視體育部,從事體育節目解說、主持工作。2006年德國世界杯因1/8決賽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的激情解說引起廣泛關註和議論,同年11月離開央視。之後輾轉數家地方臺主持體育、娛樂欄目,並參演電影、電視劇。
2015年4月,黃健翔與白強及斯內德合夥創立足球培訓O2O項目“動吧”,引進荷蘭 “線上 + 線下” 的青少年足球教學體系,與中小學和足球俱樂合作為青少年提供足球教育,獲得550萬融資。
[本文作者吳丹,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郎永淳
創業
贊(...)
分享到:
都在喊創新,究竟政府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620

(新華社/圖)
2016年9月11日下午,在深圳舉行的馬洪基金會秋季理事會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與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教授,分別就“清除創新的體制障礙”以及“創新中的企業和政府行為”進行了專題演講。作為市場經濟中“企業家精神”的知名捍衛者,張維迎教授以嚴謹的邏輯與案例分析,論證了在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與“技術進步”兩大功能中,企業家的“套利”和“創新”精神起到了關鍵的驅動作用。相映成趣的是,唐傑教授的演講從創新的“空間分布”展開分析:為什麽在不同時代創新總是集中於少數國家或城市空間內,而沒有形成理論上應該呈現的“均衡分布”。
張維迎:企業家創新有賴於產權保護和法治公平
張維迎認為,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發展中,由於內部體制約束和外部技術落差等原因,企業和企業家基本上是依靠商業和政策性套利模式成長起來的;但在隨著經濟高速增長而接近市場均衡階段後,無論是技術追隨型的商業套利,還是政府支持型的政策性套利空間都已經越來越小。
而在長期依靠套利模式成長起來的市場機制和行為模式慣性下,無論是政府體制還是企業家心態,都更難適應創新型經濟的發展要求。
這是因為創新經濟體系作為一種兼具不確定性和長周期投入的新型增長模式,對產權保護和法治公平的敏感性遠大於套利經營模式;與此同時創新成果對原有市場利益結構的破壞,也會引起既得利益群體的諸多阻礙與反擊。
這些本質上的“利益之爭”,在某些時候會由於社會觀念的誤區而變成制度或政策阻礙。對此張維迎教授以《反壟斷法》為例,指出企業創新形成的差異化競爭力本身就具有“壟斷”性質,而被經濟學家們“搞反了概念”的“反壟斷”,本質上是一種反競爭機制,變成了劣勢企業狙擊創新企業成長的政策武器。對此,張維迎強調壟斷與否並不在於市場中有多少家企業,而在於市場本身是否對外來競爭者開放。
基於“法治公平”的市場創新理念,張維迎教授對當下的產業政策、國企模式以及貨幣刺激等政策均提出了批評,認為這些“差異化政策”正在成為國家創新的“體制障礙”。
唐傑:政府合理行為是為完善市場機制“拾遺補缺”
在對張維迎教授強調“源頭創新”理念表示贊同的同時,唐傑以華為為例,分析指出這家著名通信企業從模仿式跟隨到跨入引領式“源頭創新”的歷程,之所以發生在深圳這個“城市空間”,來自於兩個方面的差別:一是深圳有著比其他城市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機制;二是在這一市場機制形成過程中,“合理的政府行為”。
在其後的討論中,唐傑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在2000年之前,中國手機制造集中在北京三星和天津摩托羅拉兩家企業內;而今天中國10億支手機的生產能力中,有8億在深圳。
而在手機產業“空間轉移”的背後,是企業形態的巨大變化:與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巨頭獨霸手機市場不同的是,今天深圳手機產業鏈遠非華為等數家品牌企業“獨大”,而是有著2000多家分工合作的大、中、小企業共同構成的“產業群”。
“華為不是華為公司,而是‘華為系’,”唐傑教授表示,正是在現代產業體系深度分工和契約合作模式下,大量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得以通過“執行制造標準”的方式,分享著包括華為在內的領導企業強大的研發專利成果,形成了不斷提升和演化的動態產業鏈及創新擴散模式。
唐傑認為,在這一新型的現代產業模式下,深圳政府選擇的“合理行為”就是“補足產業鏈”和完善包括合約執行在內的“市場規則體系”。
比如在手機產業的轉移中,深圳政府做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因為當時手機入網必須通過工信部北京檢測中心的檢驗,而長達三、四個月的送檢過程根本無法滿足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於是深圳市政府向工信部申請成立深圳檢測中心,並以財政補貼等方式為中心提供運營支持。
政策出臺後迅速引發深圳“山寨”手機業向自主品牌轉型,並拉動整個手機產業鏈的升級壯大。“你可以說是產業政策,也可以說是公共政策,”唐傑表示在市場機制轉型過程中,深圳政府正是靠著這種“拾遺補缺”式的點滴積累,形成了今天的產業配套和市場機制比較優勢。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身為經濟學家的唐傑表示,他與張維迎教授對“創新中的政府角色”理解,在“以市場為中心”的邏輯基礎上是一致的。只是一個從右摸——警示過度的政府幹預會帶來“市場失敗”;而另一個從左摸——認為保障市場公平、保護市場競爭的合理政府行為,能為市場機制的完善創造更好的環境。
天貓消費大數據:春節中國人最愛幹什麽
春節,你是帶家人出國遊玩?是走親訪友拜年送禮?還是窩在沙發上吃零食惡補劇集?近日,飛豬、天貓超市、優酷等通過大數據,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雞年春節。
最愛吃什麽
天貓超市數據顯示,與去年春節相比,今年1月21日-2月2日糖果餅幹的成交量上漲49.11%,是春節期間漲幅最大的品類。椰汁、奶糖、肉松餅、薯片、堅果禮盒等零食最受消費者青睞。生鮮領域,車厘子無疑是水果中的“網紅”,速凍水餃的銷售漲幅也十分明顯。
除了全國各地都對糖果零食表現出狂熱外,不同城市對食品的偏好也大不相同,比如成都消費者的堅果消費增長最快,北京消費者最愛買酒水飲料,深圳人對糧油米面的需求有所上漲,天津人則對奶制品情有獨鐘。
由於人口基數龐大,上海和北京仍是訂單量最多的城市。不過,天津、蘇州和南京的消費者在春節期間購物熱情高漲,與平時相比,這三個城市在春節期間訂單占比陡升。
數據顯示,全國購物熱情最高的10個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廣州、蘇州、南京、武漢、成都、深圳。
在最愛吃的零食排名中,椰樹牌椰汁、維他檸檬茶、三只松鼠年貨禮盒、金龍魚盤錦大米、兩口子肉松餅幹、喜之郎果肉果凍、樂事無限薯片、旺旺旺仔牛奶、哇哈哈AD鈣奶、大白兔奶糖等赫然在列。
數據顯示,最受歡迎的生鮮食品有車厘子,蝦仁,砂糖橘,臍橙,榴蓮,奇異果,蘋果,牛肉,新鮮蔬菜,水餃,面食。
愛撩什麽劇
通過優酷大數據可以看到,在整個春節假期,優酷用戶“翻牌”最多的電視劇是《微微一笑很傾城》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作為2016年爆款劇的《微微一笑很傾城》播放量早已超180億,影響力自不必提。大年初三才開始上線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開播僅8集,就與30集的《微微》旗鼓相當,其熱力指數可見一斑。當然,這也離不開福建、湖北、江蘇、上海、四川、浙江6個省市劇迷的熱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以上地區位居假期播放量第一名。
同時,阿里家庭娛樂數據顯示, 互聯網電視用戶每天觀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93分鐘;30歲以下年輕用戶觀看比例高達54%。
綜藝節目方面,人們最喜愛的是《我們的挑戰》,《火星情報局》次之。有趣的是,當其他省份都在追明星真人秀時,《德雲社丙申年封箱慶典 2017》在天津地區播放量居首,看來天津人對相聲確實情有獨鐘。
電影檔中,看得最多的電影是同有範冰冰參演的《絕地逃亡》、《我不是潘金蓮》。動畫片《小豬佩奇》成為春節假期的帶娃神器,《火影忍者》仍然受到廣大漫畫迷的追捧。
與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一直都是春節傳統項目。優酷大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小夥伴最喜歡看的依次是:央視春晚、遼寧春晚、北京春晚。除夕20點到大年初一19點期間24小時播放量TOP榜中,從除夕22點往後,央視春晚播放量穩居第一。但有意思的是,除夕20點-21點這個時間段,遼寧春晚卻躍居首位。
央視春晚中,最受歡迎的節目是沈騰、艾倫的小品《一個女婿半個兒》,播放量達到693萬,次之是陳偉霆、鹿晗對唱歌曲《愛你一萬年》。
最愛去哪兒玩
根據飛豬對春節旅行的數據分析,去海外旅行的人多是“成群結隊”,3-4人一起出行的占比達85%;而國內遊的消費者則熱衷“單槍匹馬”,1-2人結伴去玩的占到了78%。
泰國在境外遊目的地中穩占頭籌,韓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等周邊國家緊隨其後。隨著消費的升級,美國、澳大利亞、迪拜等長線目的地也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常規選擇。
在出國過年這個事兒上,北上廣深人民依然走在前列,杭州、成都、武漢等省會城市也不示弱。值得一提的是,蘇州作為非一線、非省會城市躋身最愛到海外過年的城市排名TOP10。
國內遊最有意思的現象是南北大交換——南方人熱衷於去北方看雪,北方人則流行南下看海曬太陽。
從景點門票預訂熱度來看,春節期間的主題樂園顯然很忙,2016年開園的上海迪士尼更是最熱門樂園。與此同時,靈隱寺、九華山等新年祈福的傳統景點人氣也很高。
在回家過年的春運大潮中,廣州客流量最大。從春運的人群流向也可以看出在大城市拼搏的人群地域屬性,例如廣州,來自重慶、湖南的人比例較高;東北、西北人主要去北京;上海則是中東部省份如湖北、安徽的第一選擇。

幹什麽都上頭條,盤點劉強東“放飛自我”的這幾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8/166823.shtml
幹什麽都上頭條,盤點劉強東“放飛自我”的這幾年
鳳凰科技
來源 | 鳳凰科技(ID:ifeng_tech)
作者 | 品途商業評論
如果要按照性情劃分,企業家可能分為兩種,一種是低調內斂型,一種是放飛自我型。在曝光率較高的幾個企業家中,劉強東無疑屬於後者。
2018年開工頭一天,孝子劉強東就在微頭條發布了一則“尋祖公告”,說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譜。劉強東這一尋祖歸宗的舉動,博盡了眼球,毫無懸念登上媒體頭條。
不止這一次,最近這幾年,劉強東不時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常有驚人話語出口,還引發了各種口水戰,從企業家劉強東變成了網友口中的“東哥”。
他媳婦也在社交媒體狂秀恩愛,一次又一次把東哥推上了頭條。一不小心,東哥成了網紅企業家。
然而記得在前幾年,還很少見東哥出現在公眾面前。
2015年剛跟小天戀愛那陣兒,潘石屹在一公開場合說,“強東這人太害羞,原來我們組織讀書會,結果讀書會前一天晚上,強東來電說不去了。問他原因,他說你看網上全是我和奶茶的事,我說強東你怕啥,誰還沒談過戀愛。”在潘石屹的口中,當時的東哥臉皮還是有些薄的。
關於私生活的事,東哥自己也頗為無奈地回應,“現在偶爾去商場也要上頭條,幹什麽都上頭條,一夜之間喪失了作為普通人的快樂。”
他還強調,自己夫妻二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希望一輩子都能享受做普通人的快樂。
按照東哥的說法,那時的他被上頭條是很不情願的。
卻不知為何,在2015年雙十一前,其愛人主動在社交媒體承認懷孕,東哥也公開示愛稱“我就愛我媳婦”,不光搶了汪峰的頭條,還給自家產品打了個好廣告。在“雙十一”節前搶盡風頭。

這節奏,不光霸占娛樂圈頭條,上不了科技圈頭條也說不過去啊。怪不得有網友戲稱,娶了網紅媳婦,京東連公關都不用請了。
生完孩子後,小天秀恩愛、撒狗糧都是常事兒,尤其今年下半年,她還踏進了時尚圈,高調參加各大時裝周活動。有媒體稱,此舉是為京東進入時尚行業做準備。因為東哥認為,京東要想做好,必須要做好時尚。2017年,東哥不是見品牌商,就是在去見品牌商的路上。

而作為京東時尚品牌拓展顧問身份的章澤天,接連發的一波名媛照,雖不知為東哥帶來了幾個品牌商,但總歸有了上頭條的理由。
東哥也不閑著,2017年,可能是他上頭條最多的一年。眾所周知,東哥懟馬雲由來已久,且不是一次兩次了。
在2017年初的京東年會上,東哥即公開宣布,“京東商城將在5年內超越天貓。”後來,他還在大會上說:京東和我本人一直都是非常的低調和謙虛。這點與他的微博簡介“低調、低調、再低調!”非常吻合。

即便京東多年都處在虧損狀態,但並不妨礙東哥那句“5年後超越阿里”,讓媒體有了可寫的點,京東年會瞬間成為焦點。
到了今年6月份,東哥在一企業家論壇上更加豁的出去,直言“對手是一個非常愛吹牛的人”、“跟騙子有什麽區別”、“說實話,我都替他感到丟人。”

有圖有真相還有視頻,放飛自我到極點的東哥,可能上不了頭條麽?
今年雙十一前,11月6號,東哥再次炮轟對手,對品牌“站隊”做法表示強烈不滿,稱“二選一”是一家公司無能的表現,“任何下三濫的手法都不會贏到最後。”

據了解,在雙十一前,有40多個國內知名服裝品牌官方旗艦店也相繼宣布撤出京東,但在其他電商平臺的店鋪仍會繼續運營。在今年“618”前夕,鄂爾多斯、lily女裝等品牌的官方微博還稱,遭遇京東後臺鎖定庫存。之後,一批服裝家居品牌逃離京東。
難怪東哥會生氣。如此義憤填膺,即使京東在“雙十一”上不了頭條,那都得引發天怒人怨。
直到2017年年底,東哥與馬雲的戰火升級到了高潮。
2017年底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東哥充分發揮其熱搜體質,暗諷馬雲:“中國已經富到了有人說賺幾十億就很難受的時候了,這是這些富豪的恥辱。”

此消息一出,東哥不但成功上了頭條,根據輿情分析,上屆未出席的東哥在這屆大會上熱度大翻身,在數十位大佬中增長最高,翻了近14倍。

怒指馬雲後僅過了半個月,在騰訊京東入股唯品會的當天,東哥不但過來和唯品會創始人和小馬哥合影,又在頭條發動態暗指對手“行業壟斷”

互聯網觀察家劉興亮說這是“反阿里聯盟”,小馬哥還在朋友圈底下回複稱:物極必反。在對抗阿里這條艱難之路上,東哥成功把小馬哥拉下了水。

毫無疑問,這波“反阿里聯盟”照再次成功刷屏。
後來再看到東哥上頭條,就是他在“微頭條”發布的“尋祖公告”、章澤天在元旦秀恩愛的時候了,東哥戴著牛犄角,竟毫無違和感。

現在有些理解他那句嗔怪似的“幹什麽都上頭條”了,可能有個網紅妻子,想不火真的都難。
至於要說東哥到底有多火,當被問到“阿里的對手是誰”這個問題,有些吃瓜群眾的答案不是與其市值4701.56億美元價值相當的亞馬遜,反而是市值619.85億美元、連年虧損的京東時,就知道如今的東哥曝光率究竟有多高了。
[本文作者品途商業評論,鳳凰科技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鳳凰科技(ID:ifeng_tech)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劉強東
阿里巴巴
贊(...)
分享到:
萬達老闆講的野思維真是唔同d,「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1 :
GS(14)@2013-04-22 21:31:21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47346.html
昨日下午(4月21日),在昆明舉行的「綠公司年會」上,來自地產界的企業家對房地產調控、企業自身的經營、行業併購、海外投資等話題作出了回應。
王石:把萬科的速度拉下來是好事
昨日下午,身著灰色西服、戴著黑框眼鏡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主持了一場名為「美麗商業」的論壇,雖然時不時和嘉賓一起哈哈大笑,但回答問題時仍然頗為謹慎。
在被問及遭遇成本上升、政府管控房價時開發商的態度時,王石表示,中國調控影響力大,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企業經營不能有太多不確定性。他說,萬科目前的矛盾在於,製造能力與銷售能力之間有差距,製造趕不上銷售,當房地產瘋狂,土地價格狂飆,開發商在價格上難於把控,而一旦泡沫破滅,萬科也不能倖免。「所以,我贊成調控,把萬科的速度拉下來,也是好事。」王石說。
「房地產商是很容易入獄的,受賄也是很容易判刑的,如果要堅持底線,那還是要繼續堅持。」這一場論壇的主題是「平衡價值與利益」,王石重提了「行賄」的話題,「因為我不行賄,我拿不到好的地,拿到不好的地價格還很貴,但正因為你在市區拿不到地,在郊區拿的地還貴,那你只好在市場上找回來。」
王健林:買香港公司的確是為上市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將成香港上市公司恆力商業地產(00169.HK)控股股東,這是在A股上市遙遙無期的情況下,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近期做出的香港買殼決定。
王健林昨日在會場一改嚴肅本色,主動要求全程站著回答問題,並強調「任何問題都可以問」。對於萬達購買香港公司的最終目的,他笑著說:「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與此前一樣,王健林昨日也強調說,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
他還稱,未來8~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對於業界對其由來已久的資金疑慮,王健林回應說:「在中國,萬達是銀行授信額度最高的國內企業。」
黃怒波:冰島項目最後期限為5月31日
「冰島的項目我們一直在談判,一些協議一直在修改,5月31日如果再不簽協議,這個項目我就再不談了。」 在昆明21日舉行的2013年中國綠公司年會間隙,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告訴記者。黃怒波個人認為,能夠成功簽訂協議的可能性是60%~70%。
黃怒波稱,在過去兩年裡,赴冰島旅遊的中國旅遊者比此前已經增長了1~2倍,這在證明中國出國旅遊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雖然冰島項目未能順利進行,但中坤國際化佈局的戰略並沒有錯。如果冰島的談判最後沒能成功,中坤集團還將繼續考慮在北歐如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等地,以及在美國尋找機會。他表示,雖然北歐目前的經濟環境不景氣,但10年以後,北歐經濟復甦,將擁有巨大的市場機會。
同時,黃怒波也指出,對於海外投資的旅遊地產項目,房地產企業不應該有過高的盈利預期,這是由於歐美地區相關體系更為健全完善。過去10年,中國房地產的暴利式發展是建立在中國廉價的勞工、低價的土地成本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之上。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併購,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政治穩定和雙邊關係,其次是瞭解當地法律法規、勞工制度,並與當地環境、社區融為一體。「中國企業要學習在國際環境中當好孩子。」黃怒波說。
2 :
GS(14)@2013-04-22 21:33:14http://www.sharpdaily.hk/realtim ... 2%E7%82%BA%E4%B9%9C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將成恒力商業(169)控股股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昨出席論壇時,被問及買殼動機時,他表示:「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王健林強調,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他還表示,未來8至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
3 :
GS(14)@2013-04-22 21:33:35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30422/51363651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將成恒力商業(169)控股股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昨出席論壇時,被問及買殼動機時,他表示:「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王健林強調,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他還表示,未來8至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