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能說上司的壞話嗎?

2015-07-06  TWM

休息時跟三兩同事說說上司的壞話,是沉悶上班生活之紓壓必需,但可別天真地相信旁人的口風都很緊,萬一傳到主管耳裡,就有可能變成黑名單。

上司的壞話,是上班族最佳的下酒菜,每晚在東京新橋、有樂町、八重洲等車站附近的居酒屋,許多上班族就著燒鳥、生魚片等小酌,最不可欠缺的是上司的壞話,此起彼落,都在說「部長的指示朝三暮四!」「課長不肯負責!他原本就是這種人!」越說越熱,尤其還有心直口快的同事批判得很過癮,這時你要不要「參一腳」?

尤其三杯下肚,還有什麼話說不出來?像是「那傢伙整天看報,什麼也不會,還裝個樣子,不知道臭屁什麼,只有抱怨不輸人!」「個子小又胖成那樣,他自己都無法管理自己,還想管理別人!」即使不是真的那麼討厭上司,但興致一來什麼都會說出口,或旁人搧風,最後連未必想說的詛咒都說出來,像是「看他那樣子,不要多久,頭髮就沒了!」「看他多會居功、搶功,一定不得好死!」等等。

說壞話的人藉此發散焦慮、積怨或企圖破壞別人,說話時充滿戲劇張力,非常精采,眉飛色舞,格外吸引人, OL一起說上司壞話,午休時間根本不夠用呢!昨天大家剛罵過新來的女同事賣騷鑽營,今天罵罵那個愚蠢而標準不一的部長,明天罵假公濟私的課長,後天也還有假開明而真昏庸的社長的壞話等著,公司簡直是壞話百貨店,許多OL認為罵公司或上司,不算壞話!不說不僅不痛快,甚至都想辭職呢!

像覺得上司能力不如自己,說他壞話可以享受些優越感,或是覺得上司對自己評價不公平,又無法當面說,滿懷悲憤,要不說也很難!而且跟同事的連帶感、安心感,也往往是靠說上司壞話培養,此外也藉此跟同事交換公司許多人事情報;但所有的職場管理學都教人千萬別說上司的壞話,說上司壞話的人,出不了頭,到底上司的壞話能不能說呢?

的確,人的嘴巴是天下最開放的,別相信哪個人的口風很緊,越是不能傳出去的話,傳得越快,最後必然傳到上司耳裡,還被加油添醋,風險實在太大了;若非真的知心好友,最好還是專心當聽眾,或反問說:「我的上司也好不到哪裡去,該怎麼辦才好?」別直接跟著說壞話,把風險降到最低,較不必擔心受怕。

另一方面,只要當主管,就註定是不討好的夾心餅乾,要覺悟自己鐵會被部下背後說幾句;日本俗話說:「自己不在的時候,不知道會被怎麼說!」誰都可能說自己的壞話,被說什麼壞話都不足為奇,雖有專家說:「若總有人愛在背後說你壞話,別急於討回公道,先檢討自己!」我覺得那是聖人才做得到的,但要是天下沒人說自己壞話的話,一定是自己過度諂媚、沒個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28

希拉里“掐架”贏了特朗普?女王能說,但不走心

“霸氣女王vs任性土豪”的組合吸引了美國上億民眾的註意力——當地時間9月26日晚9時,美國11月大選前的三場終極電視辯論開鑼。

和四年前一樣,美國總統選舉的首場辯論在霍夫斯特拉大學舉行。當晚,紐約長島的霍夫斯特拉大學,校園里燈火通明,除了總統辯論會場,校園里還設了露天場地,轉播論戰實況。

作為美國大選辯論史上第一次 “雌雄對決”,單從近兩個小時的舌戰表現來說,希拉里駕輕就熟、頭腦冷靜,是“高高在上的政壇女王”;盡管特朗普跳脫了常人思維、占得先機,在對陣中仍顯得生澀,難免淪為“女王”的陪跑者。

然而,美國民眾真的關心他們說什麽?霍夫斯特拉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吳靜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除非一方在辯論中犯了大錯,美國的(大選)辯論影響力不大,搖擺選民可能會向其中一方靠近,“但這次,很多獨立選民恐怕並不會做出多大改變”。西方媒體形容,希拉里是“現代歷史上排名第二的不受歡迎政黨候選人”,不過,誰讓特朗普排名第一呢?

希拉里低開高走,特朗普多次中計

當晚辯論開始的形勢,似乎被特朗普一度占了上風。

在前半段大約25分鐘的時間里,特朗普打斷希拉里至少20次,從她30年從政但政績平平,到她支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貿易協議,特朗普將希拉里描述成一個“狂熱的監管主義者、熱衷加稅分子,把美國的工作送到墨西哥和中國的糟糕政客”。

而這之後形勢立即出現了轉折。在特朗普指責希拉里使用私人郵件處理公務後,希拉里顯然早有準備,立即坦然承認這是“無心之失”。一句“我為此道歉”之後,希拉里輕描淡寫地拆解了當晚特朗普擲來的最大炸彈。

然後“女王”化守為攻,她攻擊特朗普拒絕公布報稅信息,暗示他可能掩飾了重要信息;她攻擊特朗普拒絕支付藍領工人工資,是一個冷漠唯利是圖的商人;她批評特朗普大搞陰謀論,5年多的時間里一直捕風捉影大談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總統奧巴馬不是在美國出生;她批評特朗普歧視女性,總把女人和豬與狗等動物聯系在一起。

不誇張地說,希拉里下一個誘餌,特朗普就去叼一個誘餌,希拉里再下一個誘餌,特朗普就又去叼那個誘餌,這樣的局面幾乎存在了後半場大概1個小時的時間。

“特朗普還說自己性格比希拉里好,更是讓人笑掉大牙”。隨著辯論進入後半段,特朗普似乎又開始采取直覺式的應對了:他一次次地打斷希拉里,嘴里說著“不對”、“錯了”,然而又給不出具體的反駁。

舉個例子,在受到希拉里指責他可能沒有交納個人所得稅後,特朗普給出了輕蔑的回答——“那是因為我聰明啊。”

魚兒咬鉤到這個份兒上,簡直不忍直視。“不交稅的人可能是有小聰明,但他公開承認了就是不聰明了。”一位政治分析人士這樣評論道。

學生自稱“獨立黨”:我誰也不愛

霍夫斯特拉大學名不見經傳,恐怕並不為中國人熟悉,不過大名鼎鼎的金融“龐式騙局”制造者麥道夫就是這個學校畢業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會場里擠滿了數百名學生。學生們大多是生平第一次擁有投票權(美國憲法規定年滿18歲才能投票),所以對這次辯論尤其重視。

19歲的霍夫斯特拉大學大二學生喬恩·艾侖還事先做了一些準備。“我做了總統辯論的研究後,對總統辯論失去了興趣。我覺得希拉里非常腐敗,而特朗普的政策又太沒有預見性。我不喜歡他們的任何一個人。”

艾侖自稱獨立黨人,說自己最關心“免費高等教育”議題,對槍支管理也有要求。

“槍支管理很重要。我們要有一定的控制。例如,在澳大利亞,你不能買全自動的武器。我覺得美國也應該考慮相類似的政策。”艾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定要說兩位總統候選人誰更傾向於嚴格的槍支管理,我覺得是特朗普。”

然而,讓艾侖失望的是,兩位總統候選人在辯論時都沒有怎麽涉及禁槍。而且艾侖沒註意到的是,事實和觀念往往有很大的區別。

兩位總統候選人中,希拉里才是嚴格要求控槍的。她曾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將不再買槍支遊說者的賬,“讓恐怖分子、家暴分子和其他暴力罪犯等拿不到槍。這包括詳盡的背景審查等,不讓槍支落入錯誤的人手中”。

而特朗普則是堅定不移的擁槍者,他說民主黨禁槍是“愚蠢的主意”。

另一位來自紐約上州的新聞系大四學生普萊絲則告訴記者,自己是希拉里的“鐵桿”,她支持希拉里的各項政策,包括同性戀結婚、全民醫保等。“我對今天的議題討論什麽不感興趣,我就是來給希拉里精神支持的。”她告訴記者。

傳播學專家:講什麽不重要

特朗普在辯論中攻擊美國主流媒體是希拉里的好朋友。但其實,美國主流媒體對希拉里的負面報道非常多,包括郵件門、桑德斯、TPP政見等,而針對特朗普的卻很少。而特朗普在輿論宣傳方面可是高手,辯論結束後,他特地帶著家人到媒體中心看望媒體,希拉里則沒有出現。

與此同時,兩大黨都派出了VIP大佬接受記者采訪。紐約市前市長朱利安尼一出場就對希拉里“狂轟濫炸”:“我知道她不懂法律,她就不應該裝作自己是律師。”

“在一些領域,美國做得很好,例如在太空產品方面,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希拉里還會在其他的制造業方面努力。”美國空軍退休準將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s)告訴記者。

代表長島中部的眾議員彼得·金(Peter King)卻沒有實質的東西可分享。“特朗普將推廣更多更有效的貿易協定。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談判協定自然不在話下。”彼得·金說。

首場辯論過半時,民調已顯示希拉里表現更好。市場對此亦極為敏感。辯論開始後約一小時,墨西哥比索曾升逾1%,創下3周來最大漲幅。

盡管如此,希拉里在辯論中的表現稱不上完美。《華盛頓郵報》政治記者的評論是,“她看起來精心排練過”。很多時候,她表現得太過理性,沒有“走心”。

霍夫斯特拉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杜德克(Carolyn Dudek)告訴記者,雖然雙方表現都不怎麽令人滿意,但明顯希拉里更勝一籌。

其實,專家早就開始研究辯論賽對人心理的影響。吳靜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技術上來講,往往總統辯論只是加強支持者對該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度,對反對者的觸動往往不大。

“總體表現沒有出乎大家預期。希拉里深入事實,但是在具體表達方面沒有更加形象。特朗普還是非常咄咄逼人,在政策方面卻沒有具體的內容。”吳靜思告訴記者。

吳靜思還認為,對於特朗普,部分選民可能不怎麽滿意,因為他沒有抓住希拉里的“郵件門”事件大做文章。

“美國的辯論一向對普通民眾的影響不大,中間的搖擺選民會對其中一方靠近,但這次,很多獨立選民恐怕並不會做出多大改變。”吳靜思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45

俞永福:回顧UC的文化,所有人都能說NO,但只有一人可以說YES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7/160713.shtml

俞永福:回顧UC的文化,所有人都能說NO,但只有一人可以說YES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俞永福:回顧UC的文化,所有人都能說NO,但只有一人可以說YES

UC有一號位的決策文化,是「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個人都可以說NO,但是一定要有一個人說Yes,這個人是那個業務方向上的一號位。

本文系投資人說(微信ID:toua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從投資人到創業者 

我是屬於比較少見的從投資人轉做了創業者。投資人為什麽很少創業呢?因為,在岸上的時候,你已經西裝革履了,沒有幾個人願意脫下來,跳到水里去遊泳。

我2006年辭職創業的時候,自己還是聯想投資(註:後改名君聯資本)的副總裁,年薪過百萬。而開始創業後,每個月我只有幾千塊錢的生活費了,所以試想有幾個投資人願意過這種苦日子?

反過來,很多創業者成功之後,去做了投資人,一方面因為他對企業有很深的理解,自己也有很多資金的積累;另一方面也說明創業是個苦日子,一旦能上了岸,也就不願意再下海。

但在美國互聯網行業,亞馬遜CEO貝索斯就是這樣一位「少數派」,從投資人轉做創業者,並且如今還做得很成功,甚至大家都已經忘記了他是做投資出身的,所以貝索斯是我個人學習的榜樣。

那我為什麽選擇了創業?

第一個原因,主要是源於30歲男人的躁動。到了這個階段,我就在想自己的下一個十年,我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是什麽。

第二個原因,我看到未來的中國是不缺投資人的,中國的未來缺兩種人:創業家和企業家。這個社會要進步,最重要的推動力是企業,企業強則國家強。所以我是希望去創業的。

找到合夥人

最開始見到何小鵬和梁捷是在聯想做投資的時候,他們那時候是兩個創始人。兩個人遞出來的名片,到今天我還將其作為自己的珍藏和紀念。

這個名片最有特點的是什麽?兩個人都是副總經理,你想投資這件事情肯定是跟老大談,你跟老二談沒用,所以我就問總經理是誰,他們的回答其實讓我對這個團隊有很深的看法。

第一段話很聰明,他說其實我們兩個人為什麽是副總經理呢,因為當有客戶問一些非常難的問題時,他們會說回去再跟老大商量商量。這很聰明,如果你印的名片是CEO,那客戶就說你是老大,你需要當場表個態。

第二段話,意思是他們兩位是產品技術研發出身,在企業經營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並不擅長,所以未來他們需要再找一個合作夥伴。你想一想,我們中國的創業者天生有一個特點,都有官癮。當你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麽?我以後找一個副總,能力強就行了,沒有人會想給自己找個老大。這很現實。

所以當我看到他們的時候,我覺得小鵬、梁捷這叫有大智慧。而且公司只有十一二個人,這麽小的公司,就能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真不容易。技術型創業的團隊在中國發展明顯會有天花板,到一兩百人,收入發展到一兩千萬,再也做不大了,為什麽?企業的創始人本身成為了企業經營管理的瓶頸,而且突破不了

建立決策文化

其實,從班子的決策機制、決策文化,就能看出來一家公司是不是真正的合夥制,並不是你的組織架構上說是合夥制就行了。

公司決策文化要避免兩種傾向:

第一種傾向是「Nobody Can Say No」,這是家族企業,就一個老板

第二種傾向是「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看起來很民主,大家圍在一個桌子,所有人都討論問題,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但「Nobody Can Say Yes」其實是對公司最大的挑戰,因為創業公司在面對市場變化的時候,必須要快速做決定,不做決定就是在等死

UC有一號位的決策文化,是「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個人都可以說NO,但是一定要有一個人說Yes,這個人是那個業務方向上的一號位

比如在整個UC里面,有關公司的戰略決策、企業文化方面,永福在一號位上,我的搭檔都可以給永福提建議、提意見,但最後一定要讓永福拍板做決定;產品方面小鵬在一號位上,所有人可以給他提意見,但是一定要讓他做決定。為什麽這樣做?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一號位的同誌是花了最長的時間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的信息量也是最全面的,所以應該由他做決定

第二個原因,每次犯錯就是在交學費,交學費應該給誰交?也給一號位的同誌交學費,因為你不可能代理他的位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應該讓一號位的同學去花費這個學習的成本

當然一個企業里面光有決策文化還不夠,還要有成長文化:就是腦子必須跟身子一起成長。我們說企業在成長過程當中是頭、腳、腰三個重要環節,但是大部分情況是看到隊伍很大,但是高管還是那幾個人,身子長大了,頭沒有長大。

除此之外,還要有創新文化,大家經常講創新,創新的土壤是什麽?是平等。當沒有等級的時候,你就不會壓抑創新。反過來講永福當年為什麽在公司里禁止叫總呢?我說我也別裝,大家別給我構成很大的壓力,叫「俞總」那自己就不能犯錯誤,而且「俞總」說任何一句話都要對。其實我每天都在犯錯誤,創業如果怕犯錯誤就很難做決定了。

國際化心得

UC是一個非常註重國際化發展的公司,國際化的問題實際上是非常複雜的、要不斷嘗試。在國際化中,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產品放到本地發燒友最集中的地方,如果反饋不好,我們就會放棄那塊市場。如果產品不被接受,落地打品牌、要牌照、建渠道等工作都等於零

此外,我們還重點研究一些標桿企業。中國的公司海外發展最成功的是華為。我們研究過華為的兩次國際化,第一次國際化是先向西打,先發展美國市場,最後輸了;第二次國際化是先向東打,先做發展中國家再做發達國家,最後贏了。

這是因為在發達國家,存在很多有色眼鏡的問題。所以中國的公司國際化第一步要把自己從一個Chinese company變成Global company,這一關非常重要。

所以當初我們的路徑是從印度開始的,當時我想著若能在中國有三億用戶,在印度再增加些用戶,那就太棒了。整個亞洲的移動互聯網比美國發達,所以我們先把人數撐大了,變成了Global company,再到美國去開拓市場。

創業者最常犯的錯

在這些年的觀察中,我發現創業者經常會犯這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在選專業方向上缺乏長遠考慮

我的搭檔梁捷關於這個說了一段話,我覺得極有道理:什麽是專家?你做了20年,你就是專家。在這個專業方向上,最怕的是你做的這個方向、產業,本身沒到10年就Game Over了。你和別人十年之後有巨大的差異,跟你本身所踩的那塊地,是在成長還是在下降有很大的關系。

第二個錯誤:把堅持當做創業者全部的光榮

並購和獨立發展沒有對和錯,不代表你堅持就是光榮,賣掉公司就不是光榮,這沒有對和錯,這僅僅是一個選擇而已。

第三個錯誤:隨意創造用戶需求

在過去太長時間里我跟很多創業夥伴一起交流時候,發現大家經常都非常興奮地討論一個話題,就是創造了一個新的用戶需求。但我每每聽到這樣的交流的時候,心里極其著急。為什麽?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人類發展了這麽長時間,需求是與生俱來的,越是原生的需求越強烈,創造價值的體量越大;而不是哪些人為創造出的需求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中國的創業者現在處於一個過渡階段。從動機上看,一半創業者的原動力還是改善生活、出人頭地。而在矽谷,創業者們更多是出於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要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

這是基礎問題,但我想隨著經濟發展到下一個階段,這些創業者完成第一次財富積累後,他們的心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看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連續創業者。

投資人最常犯的錯

創業者往往將投資人的群體神話了,覺得他們有經驗,每一次談論都很有道理,其實不然。

首先,沒做過企業的投資人對企業的認知是比較膚淺的。舉個例子,2007年我們在投資武漢一家公司時,有人問我,怎麽證明它是中國最好的?我的回答是:我不能證明這一點,但我知道它是最適合我的。

再說招人,投資人總是希望你去招最好的人,創業者其實也想招,但是別人憑啥要來我的公司?實際上投資人可不會去管這些,所以兩者之間有時很難溝通。再簡單點講,比如分享股權,拿5%給員工,投資人願意出嗎?最後還得由公司出。

其次,不夠懂得尊重創業者。這里所說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創業,創業是極其辛苦和寂寞的工作,很多時候人都會犯錯誤,都會有低潮期,投資人也不能因為車的速度慢了一點,就去指責創業者,對他們指手畫腳。其實這很危險,副駕駛搶方向盤,容易車毀人亡。有的投資人甚至有換CEO的舉動,中國不比美國,換CEO基本意味著投資失敗了。

另外,投資人對創業者都比較「摳門」。很多創業者都想加薪,但大多數時候就是個夢想。投資人往往會說,你是創始人,你有那麽多股票,再等幾年上市就好了。

但作為創業者,我對所投公司創始人的加薪要求向來很爽快,因為創業者也是人,投資人都是百萬年薪,創始人月薪想從7000元加到12000元又怎麽了?當然,我也會看這個公司的工資結構。一般而言,創始人的薪水應該處於整個公司的第二梯段,而非最高

從這些年創業和投資經歷,我特別想跟你分享的是,不同企業成功的原因80%以上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如果照樣畫葫蘆,80%以上的可能是不會成功的。

所以當你要真正想成功,必須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而不是沿著那些所謂成功企業、成功人士的路走一遍。反過來,那些失敗的企業或者它們遇到的問題,80%又是相似的。包括企業在經營、成長遇到的各種困惑,當你能夠突破這些問題和陷阱,可能就離成功就更近一步了。

UC企業文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69

語音操控 音箱能說會聽 Amazon Google授權程式 成智能家居中樞

1 : GS(14)@2017-04-22 10:10:28

【明報專訊】音箱的傳統功能只是發聲,最廉宜幾十元也有交易。但自從Amazon首創「智能音箱」,令音箱變成「能說會聽」,可以人性化和智能化地執行用戶的指令,回應用戶的查詢之後,它發揮的角色無可限量。上星期開幕、分別由環球資源和貿易發展局主辦的兩個電子產品展,就不約而同有多家參展商展出智能音箱,希望開拓出一個潛力無限的新市場。

明報記者 薛偉傑

在環球資源主辦的電子產品展中,記者第一次看到了國產智能音箱的示範,「百靈、百靈,播一首劉德華的歌」。只見深圳市金能子精密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喻丹丹向該公司的「火百靈語音智能WiFi音箱」說話,不到幾秒,該音箱播出了劉德華的《忘情水》。

可聲控點歌問天氣

「百靈、百靈,播張學友的《吻別》。」《忘情水》才播了幾句,喻丹丹又向音箱發出新指令,音箱再次準確地播歌。該公司總經理張佩兒加入示範,不論點播的是張明敏的《我是中國人》,還是京劇,以至調高或調低音量,該音箱都能夠完成任務,但有時可能要重複指令。

張佩兒表示,除了播歌之外,用戶還可以向「火百靈」查詢天氣(如有沒有下雨、PM2.5高低等),叫它講故事、說笑話,以及設定響鬧時間等,全部都可以用語音操控,從而解放雙手做其他事情。它的設計類似近年在美國大賣的Amazon Echo智能音箱產品,兩者的主要分別是,「語音助手」和合作內容供應商不同,支援不同的語言。

至今,「火百靈」已賣出2000多部,主要透過一些經銷商開設在「淘寶」、「天貓」和「京東商城」的網店賣出,零售價為699元人民幣(約790港元)。張佩兒表示,雖然該公司在華強路的批發商場也設有一間小門市,但因為該公司主要都是從事製造、出口和批發業務,並不擅長零售,寧願讓利給經銷商,主要透過它們去賣給消費者。

由於「火百靈」現時這個版本只支援普通話,較難以批量出口外國。但該公司早已取得Amazon的授權,可以使用其「語音助手」Alexa,支援英文的「火百靈」將可在近月推出,出口價為45美元,建議零售價則為88美元(約684港元)或以上。

喻丹丹強調,由於同樣是採用Alexa的技術,所以理論上,Amazon的智能音箱可以做到的功能(例如在美國Amazon網站上購物等),「火百靈」的英文版也可以做到,但其零售價較大眾化。而張佩兒透露,該公司共投入了20多人,用了一年半時間來開發「火百靈」,雖然暫時距離回本還很遠,但中長期來說,對這產品寄予厚望。

多家廠商投產 售價600餘元起

事實上,正在研製智能音箱的內地廠商,並不只一家。記者在貿發局主辦的電子產品展中,就看到至少3家同類廠商。巨大集團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監李家僖表示,該公司現正開發兩款智能音箱,分別取得Amazon和Google的授權,採用兩者的語音助手Alexa和Google Assistant,以歐美為主要市場。

其中,採用Alexa技術的智能音箱將於6月出貨,估計零售價為129至159美元(約1003至1236港元)。而採用Google Assistant技術的智能音箱會於9月出貨,售價未定。李家僖相信,智能音箱必然是未來的潮流。以他所知,Amazon Alexa現時已可支援英文和德文,稍後還會支援日文。

深圳市恒晨電器有限公司音響業務部經理李昭稱,該公司現正研製3款智能音箱,全部取得Amazon的授權,採用其語音助手Alexa,建議零售價分別為79美元(約614港元)、99美元(約770港元)、129美元(約1003港元),全部都可以在6月出貨。

這3款智能音箱全部都是內置兩個揚聲器的(每個功率3W或8W),具備立體聲效果,而且還全部內置了2000mAh或2600mAh的鋰電池,毋須連着電線使用;每次充滿電後,可以連續使用5至6小時,性價比相當吸引。李昭表示,該公司不會以自己的品牌推出產品,全部都是為外國客戶貼牌出貨。

廳房均可放置 行到邊用到邊

深圳萬利威電子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萬明透露,該公司亦正在研製5款智能音箱,分別取得Amazon和Google的授權,採用兩者的「語音助手」Alexa和Google Assistant,將於半年後全部投產,為外國買家貼牌出貨。其中,部分型號更加入了LED枱燈功能,還可以用手機App來隨意調色。以1500部計,每部出口價可低至40至50美元。由於該公司是自行研發智能音箱的模組,故可以控制到模組的成本 ,估計每款只需賣出3萬至5萬部,已可以收回研發成本。

他個人亦相信,Wi-Fi智能音箱應該是未來大勢所趨,因為使用起來確實較方便,而且也可以成為智能家居的中樞。只要將Wi-Fi智能音箱放置在每個廳和每間房,不論用戶身在家中哪一處,都可以用語音操控家電,或者發問及接收資訊,毋須拿着任何裝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13&issue=20170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