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俞敏洪:現在不管什麽項目我都拼命投,差點投了余佳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0/151607.shtml

1369703013581

新東方董事長  俞敏洪

我不知道自己怎麽弄的就成了青年創業導師。發現這個背後的一個含義就是你已經老了,自己創不了業了,只能告訴別人怎麽創業。我們過去二三十年的經歷給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可能起反作用,不一定能指導大家。但是不管什麽時代,我們想成功、出色,想為自己多賺錢,順便把事業做得轟轟烈烈的心態是不會變的。尤其是在坐的男生。

男人沒有中庸選擇

這次去非洲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男生好孤獨。因為每個走散的動物,從羚羊到野牛到獅子,我突然發現全是公的,幾乎沒有母的。因為大自然為了物種的健康發展,公的動物之間永遠是競爭的,一只取勝的公的可以帶一群母的。在這一群中間,另外的公的生下成年的小的,公的一定會被趕出去,被趕出去別的群眾不接受,只能單獨地孤獨地生活。

男人也是這樣。男人沒有中庸的選擇,中庸選擇的男人,一輩子都是被人視而不見的男人。人類取勝的方法很多,男人要找到一個點,至少在一群人之間是老大的。我發現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我想說,其實人生沒有別的選擇,你必須在某個地方出色。我們創業的過程,其實就是為了讓自己出色的過程。我並不是說女孩子就不要奮鬥了。女孩子的奮鬥可能不像男的一樣,非要在某個領域出色才能引人矚目,才能把自信建立起來,可能稍微緩和一點。但是現在這個時代男的自己都養不活,怎麽養活你,所以女孩子也要自立自強。

現在面對一個時代,大家都特別不容易的一個時代。其實人生是一個你不得不奮鬥的過程,應該是這麽一個結論。因為現在大家看我的話,應該算是一個成功者,你就是什麽都不幹也可以。但是我發現我什麽都不幹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人做事情很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比如說我現在不幹新東方,新東方現在發展得還不錯,今年可能20%的增長,教育領域這麽激烈的情況下,新東方的地盤是20個億了。要保持這個過程是挺難的,你們創業的知道,要從客戶那里掏出一分錢這個難度有多大是吧。即使這樣,假如說新東方倒閉了,大家馬上明白這是你做垮的。因為這個企業是你創立的,最後你把它做到這個狀態,做沒了。就是它跟你個人的成敗生死連在一起了。現在為什麽做創投呢?其實有一點點逃避的意思,我想新東方早晚都會有問題,但是在它有問題以前說不定我已經轉型了。比如說(我成了)中國創業投資最有眼光的投資者。

所以現在不管是什麽項目我都拼命投,哪怕占0.1%我也投。如果騰訊、阿里巴巴他們小的時候,我占了0.1%。大家不會問我占了多少,大家會說我是阿里巴巴的投資者。可是我沒有眼光。我也跟特別成功的投資家們聊天,問“你們怎麽投這個項目”,發現基本上不是眼光的問題,基本上是撞大運的能力。尤其是天使投資人,比如說看趨勢,這個商業是不是符合趨勢,有沒有競爭力,看這個人本身到底是不是具備創業和發展的核心能力。

那麽也會看最後調動資源的能力,有多少資源給你配置。我現在做創投一年不到,其實我真正投資已經四五年時間。原來是我給別人錢,比如李開複的創新工廠,我還是LP,但是李開複他們投什麽項目根本不告訴我,一點參與感都沒有。現在做洪泰,我覺得很有參與感,這個項目我說投就投,我說不投,你即使用色來誘惑我也不投。我有這種感覺在里面就很好。

我發現這里面其實對我來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於自己目前狀態的分析認可以後,重新定位的問題。我現在自己做一個創業項目真的不太容易做出來了,尤其是跟高科技相關的,盡管有很多資源,但你沒有年輕人的腦袋,和做某個事情的敏感能力。所以我決定現在動用我的資源,為年輕人服務。一個是錢的資源,不僅僅是我個人的錢,我個人的錢幾個項目就沒有了。周圍的朋友都相信我,我說我瞎投了,他們說沒關系你就瞎投去吧。一個是社會資源。包括各種企業家資源,政府資源,還有品牌資源,這些都是社會資源,能幫助年輕人一點,就幫助年輕人一點。再一個就是真正在一起幹事的人脈資源,我們做洪泰基金,王勝江叫我們做洪泰空間,都是互相的資源的結合。一起來幫助年輕人把事情一點點做成。年輕人做事情會失敗,對我們來說是常態。

坦率地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做事情,某種意義上失敗是常態,成功是在不斷地積累下不斷地努力的結果,不斷地改變自己的風格、為人處事等。而且有時候可能是,你抓的前面的商業機會可能不是真正的商業機會,要經過後來的篩選。創業的過程像我們做創業投資的過程,有兩個項目活下來就一定賺錢,這個比例是20%就能掙錢。只要活下來就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值。所以我們願意投入,然後進行輔導,讓盡可能多的人成功。如果不成功,你這個人合適,你做新項目我們再繼續給你投。

徐小平剛開始投聚美優品,就是這樣投出來的。第一個項目失敗了,後來做第二個項目——聚美優品。我記得陳歐跟徐老師說,那我把你原來投資的錢在新的投資中增加一點股份吧,後來徐小平還追加了一點錢。我覺得這個人人品不錯,所以你願意做新公司,我們會跟你合作。所以我說創業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所以有時候開玩笑說,我做新東方一次就成功了,這件事情對我極其不利。因為你做成功了,就抓住這個不放,你身邊的很多機會你都不會在意,到現在為止我還在做新東方。那為什麽我還要做創投?因為這樣我會關註到別的機會和新的發展。否則的話,你一心在新東方,新的眼界就越來越少。新東方到現在還算成功,但是要轉型做別的事情,這是我的感覺。

所有人都覺得新東方估值2500億

再回過頭來說,馬雲之所以能做到阿里巴巴,是因為他前面幾次創業都不太成功。阿里巴巴是馬雲做的第五個公司,馬雲跟我條件比較相似,我們都是英語出身的,高考三年。我考北大,他到杭州師範學院,從長相到智商都是有差距的。馬雲因為創業的不斷摸索,有了更敏感的商業嗅覺,更加不怕失敗,更加不斷地拓展自己的邊界。所以他最後終於發現,用互聯網的方式為商家服務,這是一個出路。他剛開始做這個事情也是一個模糊的形式,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成功。馬雲只要覺得大概能夠做,給人講的時候,會有一個很大的激情,告訴別人是非成不可的事情。

不管是天貓、淘寶、支付寶,都是後來出現的商業模式。最初做了一個簡單的模式,後來到香港上市的時候,估值是200億港幣。這是為什麽馬雲後來要從香港退市,並且把之前所有的打包在一起到美國上市,最後達到兩千億美元的估值。200億港幣相當於30億美金。阿里巴巴到香港上市都不如新東方高,但是現在新東方還是50億美金,所以商業模式是一個不斷走高的過程。所以新東方這幾年看著馬雲都眼紅了,我就老在琢磨怎麽樣把50億變成500億。後來我發現,我的生意腦袋不如馬雲,其次是教育領域比較特殊,這是完全個性化的服務,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提供的教育模式。所以形成了典型的人與人之間必須深度的接觸。這個定義一旦出現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

說到教育領域,到現在為止,至少兩年時間,已經說過要顛覆新東方的有100多家,沒說過的在心里想過的估計有好幾千家了。教育領域是比較複雜的領域,我不斷地鼓勵大家進入教育領域進行探索,凡是我覺得這個領域比較有新意的,我都會去投資。新東方和我個人、洪泰基金投資的教育公司大概有100多家了,其中20家沒了。但是我還在投,因為我想這里面可能會出現未來真正的教育的顛覆者。因為後來我發現新東方要自我顛覆幾乎沒有太大的可能性,一個大公司的自我顛覆意味著,你要把所有在公司里面的既得利益者顛覆掉。

我現在做的其實是某種意義上再次創業,另類突破的概念。一個人發展的過程是不斷地顛覆自己的過程,不斷地創新的過程。所以我現在講新東方怎麽樣從50億美金的公司變成500億美金的公司。有人說俞老師簡單,你從美國退市,到中國上市,最後你變成差不多500億了。我算了一下真的是這樣。我曾經動過這樣的腦子,在中國上市的教育公司全通教育的市值,股災之後跌到最低點,依然能夠到市盈率100倍到200倍。新東方在美國的市盈率只有17倍,你變成170倍,就變成500億美金了。新東方到中國上市,所有人都覺得估值2500億人民幣。後來我發現用這種資本的手段自以為自己很值錢,好像不太對。雖然新東方想回來中國上市,我覺得主體還是要在美國,在美國如果真從50億到500億美金。那個是大牛,那個時候我再拿回來就是5000億了。人就是不斷挑戰自己,推動發展,這個過程可能有成功有失敗。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一點點積累進步,一點點成長,這個東西非常非常重要。

大多數公司死在C輪

從創業本身來說,幾個要點要註意。第一個要點是我特別看重的,所有的創業者打的都是概念,實際上,你一定要把背後的一整套的大邏輯想清楚,就是我做這件事情,從商業模式上最終能不能走通。因為有的時候,有可能會走不通。比如說現在在教育行業中間,有幾個軟件APP,背後都是1億5千萬的用戶,但是最後怎麽變現?我們常常說可以變現,但是在有些領域確實比較困難。所以這個大邏輯要想通,一定要找這個領域的專家來問。現在有人問,說俞老師最後用戶數可以到1000萬人,自然會有賺錢的機會。我說不行,你得想你假如有了做什麽。那個時候時代變了,人家花錢的模式不一樣。盡管可以狂想,我覺得一開始想清楚更好一點。這是從你一開始做起,不管什麽模式,最後能讓這個公司長續發展的唯一辦法——就是你的收入和利潤是不是實實在在的。

第二個,最怕的是創業一下子拿到錢以後,覺得我有錢了的這種感覺。其實離有錢遠得很。大多數公司是死在C輪的,到了C輪以後發現每個月的花費上千萬。後來看商業模式的時候,突然不看好了,覺得不值那麽多錢,最後投資人就猶豫了。一個公司每個月要花幾千萬的時候,要縮小到幾百萬,難度很大的。員工補助就是幾千萬。我在三年前投的一家公司,A輪進去的,到B輪的時候估值3億美金,到C輪突然發現上不去了。大家都在猶豫。我們所有的股東一起都覺得沒有辦法,不管怎麽樣就是要裁員,先把非主營業務和非核心業務裁掉。光裁幾百個員工就打了很多場官司。如果理性的話,錢可以多花幾年。

我給大家的建議,就算你拿到投資者的錢,也要理性的花錢。有時候說我們要花錢搶占市場,不然最後就完蛋了,這個聽起來有道理,但是實際上如果你真的做好模式、好商品的話,這個市場不會丟的。如果你做爛東西,最後沒有辦法,占一點市場就是一點。小米做到今天,是因為雷軍對質量典型地一絲不茍。小米不管是電視還是手環,那些東西能帶來多少收入,還是單品打天下,追求極致比快速搶占市場更重要。

第三個要點對大家特別重要的,是我們的團隊。反正我現在處理最多的就是創業者的團隊問題。團隊主要的矛盾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誰也搞不清楚誰作主,這個團隊是有問題的。一定要有個頭,大家可以參與決策,但是民主集中制一定要有。還有一個方面是團隊打架,剛開始的時候,股份分配差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有的人投入精力大,有的人出的主意多,有的人投的錢拿股份之後參與的少,最後大家慢慢不平衡了。有人說我這麽累,而有些人什麽都不幹,拿得錢都差不多。最後就不對頭了。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問題,要麽一方主動提出來,我這個不如你努力,把我的股份給你一些,這樣可以大家一起發展。要麽大家一起來討論我們之間怎麽弄。這個事情不去解決不行,再大度都不行。

我告訴大家要進行動態設計。什麽叫動態設計,如果你們拿30%的股權做這個。第二年設計出來一個方案,我們30%的股權中間,我們每年要增發30%。比如說現在有1千萬股,每年增發300萬股。增發給誰,最主要的核心是到年底評判誰出的力氣多。如果結果認可是我俞敏洪多,大家評判一下是不是300萬給我,這樣我在公司就提升到了50%,我願意繼續幹下去。這個討論的過程真的特重要。到現在為止,大家幹活不平衡最後散夥的,我看了很多。關鍵是最後還有互相拆臺,出去的那波人出去創業的時候,非要把前面的那波人整死的感覺。徐小平他們出去非要把我整死的話,那就不好了。他們真這樣幹的話,大家最後就很難受了。實際上大家分頭幹的話,背後一起鼓勵和支持就感覺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方面大家要記住,在投資者進入的時候,一定要給管理層再次設定未來發展空間的股權。假如說你是一個創始人,占了100%。我進來投資了,你占30%,未來我們涉及到一個問題,你們團隊的成員股份怎麽來。如果你給管理團隊一起分配,有的創始人說我80%,再拿出15%給未來的團隊,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因為這樣可以支撐兩三年。也有創始人說,我們必須這樣,你看上的是我這個人,我們共同找團隊,我們能不能共同稀釋出15%的股份來給團隊,也有投資人會答應。但是一上來就要說好,不說好就怕投資者和創始人有矛盾了,基本上是兩敗俱傷。第一個是投資者有矛盾了,創始人後續拿到資金的可能會很小。因為投資界是相通的,大家會打聽。如果我說你一點誠信沒有,就沒有人投你了。但你把公司玩沒了,投資者是沒有辦法的,我們沒有辦法把你追回來。找投資者,有時候不是光看錢,有時候錢少一點,你知道這個投資者對你有幫助。像我這樣的人,我對錢不太在乎。我願意幫助你,我不太計較。

新東方差點投了余佳文

每個人都有個性缺陷,你犯點毛病很正常。在新東方跟我幹的人,我都能容忍。斤斤計較的投資者要特別小心,因為我也看過不少的創業者最後跟投資者打架,這是非常重要的。把這幾個關系理好以後,最後,無論如何,如果你想要創業,你得是第一把手,最後要變成領袖人物,就是一定要在這個公司說話算數,為這個公司制定理想、目標、價值觀。如果沒有這些指導的話,只是說跟著我幹,你們以後可以變成億萬富翁。這個不管用,有時候有負面影響。余佳文不是這個概念嗎?當時新東方是很想投的。但就是他一句話,我告訴新東方投資團說我們不要投了,再看兩年。這一句話就是,“我明年一定要拿出一個億的紅利,讓我們的團隊進行分配,讓他們開心一把。”我覺得這個不太靠譜,吹牛的感覺。

你要考慮投資者的心情。我給你那麽多錢,賺錢以後自己先分掉,公司怎麽發展?一個連商業模式都沒有的創業公司,第二年拿一億紅利分配,這個從商業上看,馬雲、馬化騰都不敢說。超級課程表跟新東方的業務上還是有點關系,而且余佳文這個腦子和感覺還是不錯的。沒想到,周鴻祎首先發難了,周是他的天使投資人,說這個不太對,說話不算數啊。

我不是說余佳文不好,投資者一定要該鼓勵的鼓勵,方式要對。你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團隊感覺到你耍他們,在創業的時候,只要人與人有任何一點不對勁的時候,就要聊天喝茶,把心里的話說出來。不能老是避著,有意見不說忍著,這樣絕對不行。你沒有發現,吵架的夫妻生活得更好。因為大家有話就直說,你沒有發現從來不吵架的夫妻離婚率更厲害。我不是鼓勵團隊吵架,但你作為第一領導人,要有坦誠和直接的風格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俞敏洪,編輯周路平,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338

一個94後創業者的自白:來北京創業三個月,我差點餓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5/1129/153000.shtml

導讀 : 在這個浮躁年代,年輕是資本但不代表全部。“聽風就是雨”、指著噱頭創業並非正途,到頭來只是一場虛幻。

i黑馬 麻策 11月29日報道

本文主角陳揚斐在創業的路途上遭遇2次挫敗,第二次的夢想破滅讓這個1994年出生的大男孩窮困潦倒。“我就是一匹野馬,沒有人能抓的住。”如他所說,大多數90後都天不怕地不怕,但這也正是90後的弱點,太過自信。

陳揚斐並沒有光鮮亮麗的學歷,讀完了初中,他懷著對互聯網的興趣又去學了兩年計算機。然後,只身從江西老家來到上海闖蕩,打過零工、混過工地。兩年後,他回到江西跟一個朋友一起做了一個二手房中介,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上海+互聯網”是他的夢想。於是,他再次開始了魔都闖蕩。這次是做了一個水果O2O項目。模式很簡單。通過整合線下水果店鋪聚合用戶,提供免費的水果配送平臺。“3個月組建了一支40人的地推團隊”。但因為運營方面不成熟,加上一些私人原因,這個項目最終只堅持了6個月。

他後來如此描述,“找了兩個合夥人,無限暢想,互相稱對方CEO、董事長、總經理,各種吹牛逼,喝得爛醉如泥”。

“有人說,你這個項目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上海創業氣氛不濃,市場不太行。”聽了一番雞湯,陳揚斐產生了去北京創業的念頭。也湊巧,他此時遇到了後來的合夥人(陳揚斐稱其為師傅)。陳揚斐便帶著所有的積蓄和4張額度近50萬的信用卡,隨師傅進京。

這一次是做一個影視相關項目,采用“影視+團購”的形式。“我師傅有北影資源,項目模式就是在電影上映前,把劇本放出來讓用戶參與劇本創作,然後在電影推出之後,靠賣門票和電影道具(周邊)實現盈利。”陳揚斐向i黑馬介紹。

萬萬沒想到,這也是他“噩夢”的開始。“在北京3個月,所有的開支都是我出的,賠了將近30萬進去。賬號還有20多萬的債務。”一張看不見摸不著的餅,讓陳揚斐傾註了全部的精力和財力,“差點餓死在北京”。後來,因為和投資方在占股比例和防稀釋條款方面存在爭議,即將到手的200萬融資也化為泡影。最終陳揚斐選擇退出。

“一個是累了,一個是和他(指上文提到的“師傅”)有些地方很難相處。”陳揚斐又一次回到了上海,在北京的3個月經歷,不堪回首。

“還是上海這邊好,起碼現實。”陳揚斐覺得,在上海星巴克也不會有超過3個人討論移動互聯網創業,而在北京一家沙縣小吃店里就有好幾個人聊著市場、融資和投資人。

“年輕確實是資本,但不能這麽浪費。”現在的陳揚斐只想冷靜冷靜,好好沈澱一下。

以下為陳揚斐(個人微信號:961932920)的反思:

不要把90後這個標簽當成創業的資本,不要把所有希望放在融資上,那些來自XXX公司的高管並不能幫助你什麽,還有就是要找個認可你的投資人。

90後最大的弱點

其實大多數90後都是天不怕地不怕,但這也是我們90後的弱點,太過於自信。其實自信在創業中是非常好的雞湯,但是一旦碰到某些在市場上摸滾打爬多年的80後老油條,我們只要默默敬仰的份。我就是和一個認識不到一星期80後合夥人,聽他說了幾天的雞湯,看他畫的大餅,以及那全球最創新的idea,帶著我所有的積蓄,以及4張額度將近50萬的信用卡來到北京,可三個月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差點餓死在北京。

創業時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90後

對於90後這個標簽,在互聯網這個圈內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各種吊炸天的90後拿到XXX融資。所以起初,當時為了能炒作,我師傅就就推薦我為CEO,而他作為幕後推手,只為把我推向風口浪尖。可以說是為了名氣,不如說是為了炒作。

曾經為了那個夢想的藍圖,全程由我那個合夥人來出方案,共招了5名90後,加起來共7個人,全都是持股免薪,每個人都身兼數職,缺一不可。我們拿著一個90後創業團隊的戰旗,走向了創業的戰場。可最後才發現,90後這個標簽就和馬戲團的小醜一樣,關註你,只是因為你好玩。

融資不是希望

融資並不是萬能的,不融資也是萬萬不能的。但是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融資上。不要認為融資了,就能招更優秀的人,因為在下一秒,那個優秀人就會離你而去,選擇另一家公司。不要認為融資了,就能扭轉戰局,因為在下一秒,你的競爭對手就會超過你。不要認為融資是希望,假設在你預計內沒有完成融資怎麽辦?假設沒錢挖那些大牛怎麽辦?假設沒錢去和競爭對手競爭怎辦?困難只要一個,而方法卻有無數個,並不是把所有困難都放在融資後。

真正專註的並不是融資,也不要在快沒錢的時候去融資,因為那些你以為可以融資的資本會在你急需融資的情況下一分不值。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能夠存活,能長久活下去才是成功。

不要認為大公司的高管都很牛叉

不要認為來自拿到X輪融資的公司,已經上市的XXX公司的高管認為很牛叉。因為他的那些能力在一個創業公司不一定行得通,雖然可以和人家介紹,你公司的C什麽O來自XXX公司,但這些都“然並卵”,不是所有高管在創業型公司都能有強勁的執行力來從0到1的。每個人都有它的價值,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創業公司發揮。反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在創業公司喝幾碗雞湯,一口氣跑完42公里馬拉松都不是事!

一定要找認可你的投資人

當時在我們產品快出來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投資人,當時我們還並沒有估值,當時溝通後願意投我們200萬,而且只要我們百分之20的股權。幾經討論後,我們接受了這筆投資,當時在我們這個階段能拿到融資的可謂少之又少。然而,就這麽一個融資讓我一無所有。

我依稀的還記得,當時我們都做好下一步打算,預算雖然緊張,但足夠我們存活個大半年,在這段期間只要能轉型,實現盈利就可以。沒錯,當我們這群90後和一個80後還在享受這種融資後喜悅的時候,投資人撤資了。在投資人電話都不接我的情況下,算了下財務,公司賬戶已經負債20萬。

其實我是想寫那個帶我去北京創業的師傅,不過現在我想已經沒有必要了,我非常感謝我的那個80後合夥人,他讓我知道了90後能做什麽,90後這個標簽能帶來多大的影響。所以,既然我將來再創業,我也不會把90後作為一個標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98

卡森:差點成為少年殺人犯的“天才之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481

(梁淑怡/圖)

奧巴馬在臺上7年,美國的種族問題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有沖突加劇的趨勢。弗格森、巴爾的摩等地方出現的由種族因素引起的大規模騷亂,使得美國的種族關系進入一個新的緊張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出生於黑人貧民窟的卡森成為許多共和黨人心目中希望的象征。

2015年11月底民調:卡森在共和黨內支持率為22.2%。競選口號:“康複、激勵、重生”。

在2015年的金秋到來時,共和黨參選人里面在民調中緊追特朗普的是本·卡森。他們兩人得到的支持率都在百分之二十多,相加起來等於共和黨選民的一半。

從很多方面說,卡森與特朗普無論從經歷還是個性上都冰炭不同爐——特朗普是來自富裕家庭的白人,卡森是來自貧窮家庭的黑人;特朗普粗聲大氣地誰都要冒犯,卡森慢聲細語地令人感到親切;特朗普行事張揚,卡森為人低調。但是,無論是黨內大佬還是基本選民,卡森對共和黨人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從拿彈簧刀到持手術刀

在第一次電視辯論中,主持人讓每個候選人都談談各自的特長。輪到卡森時,他笑著說:他是在辯論中唯一沒有說過自己過去做過什麽其他候選人沒做過的事情的,所以他要談一下。“我是唯一用手術分開過連體嬰兒的人,唯一給母腹中的胎兒動過手術的人,唯一切除過半個大腦的人。不過你要是去華盛頓的話,你就會知道有人在我之前就做過了。”後面這句拿首都政界的腦殘現象開涮的話贏得了滿場觀眾的捧腹大笑。

這位曾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兒童腦神經外科醫生有著極為傳奇的人生經歷。今年64歲的卡森,出生於汽車城底特律市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他母親與他那個當汽車工人的父親結婚時只有13歲,連字都不認得幾個,根本不知道如何閱讀。在卡森8歲的時候,母親發現父親原來另外還有妻子兒女,於是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丈夫。為了撫養卡森和他的哥哥,當母親的在外給人家做清潔,同時打幾份工。雖然窮得叮當響,可是這位單身母親卻非常有誌氣,每天監督她的孩子讀書,同時自己也在當傭人的地方讓主人教她認字,最後竟然也能看書了。

在卡森14歲的時候,他差點就成了少年殺人犯。那次他與同學爭吵,一氣之下拿起一把彈簧刀向對方的肚子捅過去。一瞬間,所有人都驚呆了。不幸之中的萬幸,刀子捅到了皮帶的鋼扣上折斷了。被自己的行為嚇得六神無主的卡森顫抖著跑回家,發誓從此要控制情緒。在這以後,原本脾氣暴躁的卡森換了個人,直到成長為一個能夠做世界上最複雜手術的外科醫生,在醫療史上創造了多個奇跡。2008年,布什總統授予卡森以平民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總統自由勛章。

1992年,卡森出版了他的自傳《天才之手》(Gifted Hands)。2009年,好萊塢將其拍成電影。扮演卡森的是著名演員小古博·古丁。

本來與政治沒有多少關系的卡森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卷入了政治的中心。2013年,奧巴馬總統按照慣例,舉行每年一次的國家早餐祈禱會。卡森被邀請到會進行主講。他站在講臺上沒有看講稿說了25分鐘。他在講話中嚴厲地批評了美國社會中“政治正確”的傾向以及奧巴馬政府提高福利的政策。“我們國家的債務已經達到了16500億美元。看看我們的稅法,複雜成那個樣子,沒人有辦法遵守。”卡森批評道。他甚至以醫生的身份批評奧巴馬的醫療改革政策。卡森警告說,美國的道德和價值標準正在下滑,如果繼續下去,這個國家就會步古羅馬的後塵。

當時,離卡森只有大約三米的奧巴馬總統看上去好不尷尬,而共和黨人卻像是聽到了福音。對於共和黨人來說,卡森是傳統的美國夢的化身,更是共和黨價值觀念理想的代言人。

在這次講話之後,共和黨許多基層選民自發推動起“卡森當總統”的運動。根據卡森自己的說法,他是被這個由成千上萬的選民參加的運動所推動才投入競選的。

醫人者能否醫國?

腦神經外科醫生卡森的政治立場並不比特朗普溫和,但是在說話方式上卻完全是特朗普的反面。民調專家查爾斯·庫克說,卡森的支持者中婦女比較多,經濟狀況也要好一些。筆者近日到弗吉尼亞州北部的勞頓縣去參加卡森的一次集會,到場的幾千人中有許多帶著孩子的中產階級婦女。

筆者還註意到,雖然卡森本人是黑人,可是到會支持者中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的人數並不多,仍然是以白人為主。在筆者身旁的一位拉美裔移民,手中捧著卡森的自傳《天才之手》,在卡森出場時激動得熱淚盈眶。一問之下才知道,十多年前卡森用手術刀挽救了他兒子的生命。

相對特朗普來說,卡森的演講給聽眾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特朗普說到哪里就算哪里,一味煽動臺下的情感;卡森同樣沒有講稿,說話慢聲細氣,在大講臺上幾乎是喃喃私語。但他講得有條有理,記錄下來就是一篇漂亮的文章。他著重訴諸支持者的理性而不是感性。

對於共和黨人來說,卡森的吸引力是很明顯的。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以來,共和黨在種族問題上被民主黨打得擡不起頭。在貧窮的黑人社區中,政府發放的福利越來越高,卻使得那些社區陷入了永久性的依賴。同時,福利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貧窮社區中家庭結構的解體,因為婚姻與穩定的家庭有可能導致福利的喪失與收入的下降。而家庭結構的解體卻又直接促成了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納稅人的負擔不斷增加,可是那些社區卻日益陷入貧困與犯罪的惡性循環中。

共和黨歷來主張削減政府、減少社會福利。但是這些年來,任何改革社會福利制度的企圖都被貼上了“種族主義”標簽,讓共和黨在公眾輿論上經常處於下風。少數族裔特別是黑人選民一面倒地傾向於民主黨。在2008年總統大選中,黑人的選票93%投給了奧巴馬。甚至許多共和黨的上層和知識分子也倒戈。筆者曾經問過在里根政府中擔任過顧問的一位共和黨外交問題專家,為什麽會捐款、投票給奧巴馬。他回答說,盡管他不贊同奧巴馬的意識形態,但是他希望美國能選出一位黑人總統,以緩解歷史上積累下來的種族問題。

奧巴馬在臺上7年,美國的種族問題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有沖突加劇的趨勢。弗格森、巴爾的摩等地方出現的由種族因素引起的大規模騷亂,使得美國的種族關系進入一個新的緊張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出生於黑人貧民窟的卡森成為許多共和黨人心目中希望的象征。

在勞頓縣的演講中,卡森說的一番話最受歡迎:“窮人也有自尊。他們並不需要別人可憐,不需要別人為他們提供一切。他們只需要機會。”他提到他那貧窮但教給孩子們自尊自愛、努力讀書的母親,“我母親要計算每一分錢,都要用到恰當的地方。如果她是財政部長的話,美國的財政狀況絕對不會這麽糟糕!”

他說的另外一番話也使全場掌聲雷動:“政府不應該向人民大量征稅。大家工作都是為了給自己掙錢,沒有人專門想要去養政府!”卡森批評美國政府大量印鈔票,用這種方式來變相剝奪人民。他還指責奧巴馬全民醫保法案在坑害消費者。

顯然,哪怕是在共和黨的保守派中,卡森也是保守的。一位曾經競選過當地學區董事的共和黨中年婦女對筆者說,卡森並不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但是他讓我感到共和黨有希望。”這大概能代表多數卡森支持者的看法。

特朗普與卡森這兩位非正常候選人如今是共和黨2016年總統大選提名競爭中的領跑者。但是他們在這場持久戰中能堅持到最後嗎?參照往年的情況,在這期間領先的候選人——比如2008年的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2012年比薩餅連鎖店老板赫爾曼·凱恩——都沒有後勁。共和黨選民這次是否也會像以往那樣,先去和卡森、特朗普“談談戀愛”,到了投票時卻“轉嫁他人”呢?面對今年的情況,連最有經驗的競選分析家現在也不敢隨意公開作預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30

停車場差點不能續租

話說止凡以前很少用車,所以一直都把座駕泊到較遠的停車場,這是一個公屋停車場,因此每個月都省下幾百元,反正一星期都只是用車一兩次,由我屋苑步行十多分鐘才到這停車場也不是大問題。

自住屋苑也有停車場,車位全是大業主擁有,只可以租,不可以買,正因為這樣,加上自己的用車習慣,橫豎都是租,所以一直都無打算了解自住屋苑停車場的租務狀況。直至小朋友出世之後,希望用車時能方便一點,加上近期上班多了用車,所以就希望到自住屋苑租下車位。

於上年年中問問屋苑管理,誰知她們的回覆是可以替我先作登記,預計排期要兩年多時間才會輪到我。嘩,原來不是有錢就可以搞定的,車位不出售,只能租用,屋苑內所有車位都早已有租客,每個月就只有十個八個租戶退租,而等候冊中有200多人,因此即使付錢租車位也要等兩年多。

無辦法,只好繼續租用公屋停車場吧。其實,我租這些公屋停車場的優先權是頗低的,因為這些公屋停車場會優先租給公屋相關住戶,公屋戶籍或一起居住公屋的人士都會有較高優先權,停車場內的車位會先讓這批公屋相關住戶租下車位,若還有空置車位的話,才到我們這群「街客」。

而且,這並不是只要你租下了而不退租的話,就自然可以續租約的。這些停車場需要每年抽籤一次,即是無論你過往一直租用了多少年也好,到一年完結之後,你的車位還是會先被收回,重新抽籤,能否續租就靠你的運氣了。

之前幾年,這些公屋停車場都不是太多人爭的,所以雖然話我們這批「街客」的優先權差不多是最低的,但仍頗肯定能獲得租車位權的,有時甚至還會有一些「吉」位無人租,所以一直都很少太擔心車位問題,每年交申請表格就可以了。

今年這個公屋停車場的情況可不同了,消息得知這個停車場今年的申請者眾多,所以我們這批「街客」的命中率可能非常之低。照計算,有優先權的公屋相關住戶租下車位後,只餘下的車位可能要三四個「街客」爭一個位。

當上年年尾得知這消息之後,心中不時在盤算,想的是如果一旦不獲租,將如何是好呢?原來這問題實在不容易解決,因為這問題,我預先走訪了一些附近的停車場,距離居所還要再遠一點,但要成功租下更難,不是沒有車位就是車位只租給該屋苑住戶。

無法子,差不多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要到再遠一點的露天停車場以日泊方式租車位。租金成本頗高,既不方便,又要座駕日曬雨淋,其實非常不願。另一個就是抹車服務,本來在公屋停車場中,很方便地找到這類抹車服務,但當需要泊到露天停車場處,這又如何安排呢?這又令我更苦惱。本來駕車為方便,有小朋友就更加需要,但如果泊車地點作了這些安排,這是否本末倒置呢?這一刻,我就想把車賣掉算了。

想來想去,發現在香港地,單是泊車問題也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當然,如果有錢到不得了的話,請個司機廿四小時看管座駕都還可以,連到中環也不用擔心泊車問題,不少「老闆車」也是如此。但作為小市民一名,不可能有錢至這個程度的話,實在有一種無能為力之感。

後來,公屋停車場的抽籤結果出來了,得知今年獲得續租。嘩,實在開心到跳起,心煩了一個多月後,知道這一年不用煩了,有如中了六合彩一樣。其實,租用這個公屋停車場這個操作,每年都如此,已經很多年了,但今年就特別開心,亦非常珍惜。

這故事得到的啟示,首先是錢不是萬能。第二是當擁有時不會覺得其珍貴,但當思考將會失去時方懂得珍惜。寫到這裡,記得有一個有趣故事,非常類似,內容大概如下。

智者問年青人願意賣一雙手給他嗎?價錢是一千萬,年青人不願意。智者又問年青人願意賣一雙腳給他嗎?價錢是兩千萬,年青人又不願意。智者再問年青人願意賣一雙眼睛給他嗎?價錢是一億,年青人更不願意。智者問年青人是否覺得自己很有錢嗎?年青人不覺得,智者指年青人其實已經有過億身家了,因為今天他支體雙目健全,身體健康,這是拿過億也換不回來的富有。

大家嘗試不時想想,身邊有什麼一直擁有著,你一直不以為然,但假設有一天失去它、他或她時,你會怎樣。幸福不是必然的,多想想,你會更珍惜你所擁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47

從差點死掉到營收過2億,他終於摸到了素質教育創業的門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323/154826.shtml

導讀 : 2012年6月,在6位阿里老將的帶動下,鋼琴教學品牌星空琴行正式成立。

     i黑馬 王亞奇 3月23日報道

互聯網+深度變革各行各業的當下,兒童在線教育市場不斷升溫。其中,藝術教育O2O模式更是以傳統數字教育難以企及的速度改變著教育市場的格局。由星空琴行全面升級為素質教育開放平臺的“星空創聯”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從最初的差點死掉到現在的營收超過2億,周楷程終於摸到了素質教育創業的門道。

誤打誤撞開琴行

初次見到星空創聯創始人周楷程是在他的辦公室,一身深色休閑裝,簡單而幹練。但說話語速極快的周楷程似乎很難讓人把他和教育聯系起來。

他曾在阿里負責B2B業務,6年間折騰了8個城市,逐漸看到了天花板。“如果繼續工作還不如在阿里,畢竟層級和職級都在那里,想有更大的超越也不太可能。”思來想去,周楷程決定來北京創業。

時值2012年初,一向敢想敢幹的周楷程拉著阿里的其他5位老戰友開始盤算創業之路。他們想做一家上市公司,但做鋼琴項目完全出於偶然,當時創始團隊中於錚的夫人是做琴行的。在周楷程看來,藝術培訓領域,鋼琴教育是最強的剛需,高客單價、高毛利,雖然不存在巨大的爆發量,但每年2000多萬孩子在學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傳統的鋼琴教育缺少品牌服務和連鎖機構,基本都是各自為戰,區域代理的限制導致琴行只能在當地發展,難以建立統一的客戶服務標準。此外,學習鋼琴是一種線下體驗,相對窄眾且學習周期長,京東、天貓等巨頭也不會切入,這讓周楷程一行人看到了機會。

2012年6月,在6位阿里老將的帶動下,鋼琴教學品牌星空琴行正式成立。

三年三次抉擇

星空琴行最初的模型是做一個平臺,在周楷程看來,很多開琴行的很懂鋼琴,卻不懂運營。中國有5萬多個琴行,有幾千個跟星空琴行合作,一兩千個每個月從星空琴行拿一臺琴,這件事就幹成了。

2012年拿到王嘯天使投資的周楷程,開始通過天貓、美團等電商渠道給傳統琴行導用戶。但實際情況卻並沒有如周楷程所想。“我們對廠家沒有話語權,琴行對老師沒有控制權,買什麽琴是由老師決定的,招哪個學生也是由老師決定的。所以我們項目的第一個模型是失敗的。”周楷程說。

此後,星空琴行開了兩家體驗店,當時天使投資基本花得差不多了,公司的運營全靠門店銷售來維持。也是在這時候,周楷程迎來了新的問題:要不要做一對一上門。當時家長要孩子在店里學才交學費,店長也支持先收錢讓公司活下來,但周楷程思索再三,還是決定做上門服務。

“在店教學,公司就變成了傳統教育機構,會把現有的商業模式拖毀。”周楷程十分決絕。確定了上門的發展方向之後,公司正式從平臺模式轉向了創新性琴行。

星空琴行培訓的對象分為成人和兒童。對於成人教學,星空琴行開發了一套自主約課體系,大家可以按各自的時間上課,兒童則是一對一上門,這樣不僅解決了坪效限制問題,房租可以讓利於老師,家長和孩子也不用在把時間浪費在路上。

對於這一不同的教學模式,周楷程表示,成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社交化,會組織大量的活動大家玩起來;兒童始終是教學的問題,鋼琴是需要每天練的,家里必須有琴,也就具備了上門教學的基礎。目前,星空創聯80%營收來自兒童,20%來自成年人。

2015年伊始,星空琴行由連鎖琴行轉為O2O素質教育移動平臺,課程體系也從鋼琴培訓拓展到舞蹈、國畫等更多素質教育課程。在周楷程看來,當時琴行已經步入正軌,隨著慣性的發展,成為市場第一已經沒有懸念了,成立新的素質教育平臺是自然而然的結果。這次抉擇並不是轉型,而是順其自然的。

周楷程的第三次抉擇發生在 2015年9月,當時剛剛拿到C輪2000萬美元融資的星空琴行正式上線了“藍姐姐”平臺,並開放獨立運營。星空琴行從素質教育自營平臺成為素質教育的開放平臺。

“藍姐姐平臺建立的初衷是基於星空琴行互聯網+的需求,希望進一步優化課程預約、會員系統、教師派單和精品課程展示等。”周楷程說到,但是在做這件事期間周楷程發現,向第三方開放是一個自然存在的需求。

目前,藍姐姐平臺集課程體驗、平臺預約、課程管理、商城精選、會員活動等於一身,平臺上線之初就吸引了眾多一線知名品牌如樂高,優貝樂等的入駐。

對於這幾次轉變,如今已經在做天使投資的周楷程坦言,很多項目都要經過無數次轉折或升級,關鍵是團隊能不能轉型,能不能堅持下去,只要那個圈子你能去改變它,就不要糾結。

創業沒有過不去的坎

三年間,星空琴行完成了三輪融資,並在2015年9月正式升級為星空創聯。目前星空創聯旗下主要業務分為六藝星空、千藝千學、藍姐姐三個獨立板塊。六藝星空由創始團隊中的核心人員主導鋼琴相關業務,目前覆蓋一二線共計21個城市,50多家門店 。千藝千學主要自營舞蹈、繪畫等鋼琴之外的其他藝術培訓。2015年9月上線的藍姐姐則是泛人群的興趣教育開放平臺。

在提到創業的艱難之處時,周楷程猶豫了很久,最終並沒有給出答案。“以前租的辦公地點三天斷水兩天斷電,沒有供應商,沒有商場願意讓品牌進,但是現在來看,沒什麽是過不去的困難,真的過不去就倒下了。”

星空創聯已經站穩腳跟,但是未來素質教育市場如何演化,仍然值得觀察。周楷程解釋到:做電商可以扶持商家打爆款產品,但素質教育不能打爆款,只能是一個穩步上升的過程;第二,素質教育是以人來驅動的,很難建立一對一的標準,行業的發展相對受限;第三,目前很多如瘋狂老師、輕輕家教等都是從相對標準的K12教育切入的,但這種搭一個平臺撮合兩端的方式,信任度相對較低。這個市場需要更多的創新模式推動才能產生大的變革。

星空琴行即是K12教育之外的另一種創新模式,其主要基於全國的線下門店,聯動所有的商家。目前,星空琴行在全國有60~70家門店,但門店只銷售鋼琴,包括老師調度等都可以在系統內完成集中控制。

周楷程透露,目前星空創聯的營收超過2億元。其中,六藝星空主要依靠培訓分成和鋼琴銷售盈利,藍姐姐則是以廣告費、服務費等增值服務為主。

2016年,星空創聯將實現三條線獨立發展。“星空創聯的基本思路是用星空琴行把一二線城市占掉,然後其他團隊用加盟加批發的形式占領三四線的城市。同時,六藝星空明年爭取突破10個億流水,先在2017年上市,千藝千學目標在一個億流水左右,藍姐姐剛剛起步,希望明年實現20萬付費會員,一個億流水。”周楷程說。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六藝星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創始人:周楷程 (黑馬營11期學員)

所屬行業:兒童素質教育O2O

融資進度:2015年6月完成嘉禦基金、順為基金、藍馳創投等2000萬美元C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23

一個95後創業者的自白:創業失敗,差點露宿街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6/0331/154982.shtml

導讀 : 一位年輕的95後,他太急躁,又患得患失。

i黑馬 麻策 3月31日報道  

徐振江,這位1996年出生的年輕創業者,今年剛剛20歲。雖然在去年底他的藝術品電商項目遭遇困境,以致資金鏈出現問題,團隊也從三十多人陡減至七八個,甚至最後只剩兩個人。

但他及時剎車,抓住了最後一根稻草——轉型。

現在他正為自己的藝術品項目轉型日夜忙碌。這是一次自我拯救的“大手術”,要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撮合直接交易,砍掉中間商;搭建專屬藝術家的聚集地;盤活“閑置”的藝術家去授課教學。還要進行團隊大換血。

當然,這個目標很遙遠,他們決定先找一個小突破口,再慢慢外延,並不斷督促自己:切莫操之過急。

操之過急,這對於徐來講是血的教訓。18歲那年,他第一次為年少輕狂、輕率魯莽買單。代價是50萬人民幣。

2014年初,剛入大學校門的徐決定休學創業。他針對學生群體“洗衣難”的問題,推出了一款洗衣O2O產品,叫“9塊洗”。

顧名思義,9塊錢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袋洗衣服務,通常每個袋子可以裝進3-5件衣物。

想法產生之後,他立刻組建了一支4人的團隊。通過調研發現,學生群體的真實接受度在20%~30%。這完全達到了他們的預期,“哪怕10%,也夠我們吃了”。

之後又去拉攏洗衣廠,走一遍流程下來,每袋成本基本控制在5塊錢以內,4塊錢凈利。隨後,他迅速組建了客服和學生代理,團隊逼近20人。“刨去吃飯、員工福利、辦公場地所有費用,一單下來也就能賺2塊錢左右。”

為了快速推進項目,徐開始到處找投資。期間,他跟一個對校園項目感興趣的投資人達成協議,投資500萬出讓15%股權。限制條件是根據項目進展分批打款。“先給你20萬把房子租了、把人員工資發了,再給你20萬打打前期市場……”

錢陸陸續續進賬,定額是500萬。當時,他只有18歲,一個想法和一個PPT(商業計劃書)。

拿了錢之後,他欲望極速膨脹。並開始不斷招客服電銷,團隊也從小民居遷往CBD,購置了富余的桌椅電腦,月開銷達到了10萬。“我當時的想法是3個月之內團隊必須達到50人。”徐對i黑馬回憶。

2014年下半年,e袋洗發力瘋狂鋪市場。徐感受到了壓力和恐懼:自己的團隊沒有那麽大的能力去與之抗衡,以e袋洗的體量,只要簡單的模式複制就可以把自己吃掉。他認為這是一個已經看得到結果的戰爭,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能力。

“他們總會有吃掉我的一天,但是我們不可能從學生市場做那麽大,然後再介入到社會市場。”同年8月,徐跟投資人溝通,主動終止了項目,投資人也隨之撤資。

“我太追求速度了,包括後來的投資人讓我慢一點做事情,但還是感覺停不下來,好像明天就能賺很多錢或者明天就要虧很多錢似的。”

他太急躁,又患得患失。

“這兩年里,都是投資人花錢給我買的經驗,真的是拿錢砸出來的經驗。我反複提醒自己慢一點,但性格還是太急了。”徐振江對i黑馬說。

以下為徐振江口述:

我是一名95後,和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一樣,從小享受著新中國改革的微薄紅利。這使得我在兒時便可以接觸到計算機,了解到信息產業中崛起的一代牛X企業家。

這些人影響著我的夢想。那時我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顆要做一番大事業的種子。

你在一線城市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類似新聞:一個知名CEO講述從地下室出租屋開始創業,歷經辛酸苦悶、一路坎坷,最後公司成功上市。從此迎取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巔峰,過上了高富帥的生活。

然而,就是這麽一個現在看來啼笑皆非的理由,讓我踏上了創業的道路。

創業狗很容易被自己感動。在創業的路途中,“天哪!我是在追逐內心的夢想”、“我在埋頭苦幹呢”,甚至也可以很傲嬌的給世人說“I have a dream!”。但哪怕是傳說,我依然堅信自己會成為我所向往的那個人。

創業之初我自信爆棚,認為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天下無雙,簡直360度無死角,怎麽看怎麽牛X。自嗨得不行。現在回頭來看,是Too Young Too Simple,醉得不行。如今,我在兩次創業經歷的基礎上,深刻感覺到了創業路上竟是坑。

夢碎第一章

2014年初,正讀大一的我選擇休學創業,開始真正的北漂生活。那時候O2O剛剛興起,資本市場大量投資公司開始湧入。我也認定這個市場存在著巨大機會,便憑著激情和熱度投入了創業大軍。

當時做的項目是洗衣市場的電商平臺,叫“9塊洗”。和大多數初創企業一樣,創業同時也要兼顧生活。我們團隊從1500元一個月租金的通州區,輾轉到離國貿不遠的CBD,在這之前還住過地下室,也算為了夢想一路奔波。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我們像所有北漂青年一樣,承受著夢想的重量。

我在微博發了無數私信,商業計劃書幾乎投遍了北京各個大風險投資公司的郵箱。我去上海見了天使投資人薛蠻子,也去過了李開複老師成立的創新工場。期間,我們拿過一筆500萬的個人天使投資。

從一開始孕育出理念,到展開業務鏈,再到逐漸完善為大學生提供服務的電商平臺,起初還算順利。但隨著競爭對手的大量出現,我們的業務規模嚴重降低。

當得知競爭對手獲得千萬級美元融資,並迅速鋪遍整個洗衣市場的時候,我提出停止項目。因為我為資金壓力和未來市場問題而感到害怕,加上自己經驗不足,繼續做下去最後還是會走到關門大吉這一步!

結束後,有媒體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提到我們的項目,後來也接受了門戶網站的專訪,當時滿是心酸。雖然那時18歲的我,年少輕狂,但初衷還是想做好這個項目。

這次創業經歷把我從夢想世界扔進了現實。此前我看各類創業節目,總覺得創業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後來明白,靠簡單的幾頁商業計劃書就想打動投資人其實沒那麽簡單。

創業當中我認識了很多人,有創業者,有投資人,還有各行各業的精英。在跟他們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們提出的問題視角普遍具有前瞻性,能夠提前看到項目問題的存在。創業者應該多與行業內頂尖的人接觸,聽取他們的意見,接受他們的質疑,對於一個初創企業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也不要盲目的相信權威,盡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要獨立思考,又要綜合其它維度的建議。想必很多創業者會和我持有同樣的觀點。也許你們也都曾經歷過以下我所遇到過的坑:

1. 創業準備不足。(人才是硬傷,一定要找能跟你經歷磨難、共度風雨的合夥人)

2. 禁不住誘惑。(看到有利可圖就盲目擴張,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

3. 在錯誤的方向上死扛。(創業者容易陷得太深,但千萬別任性,你的錯誤會由整個團隊來買單)

4. 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是電視里騙人的話)

5. 害怕失敗、恐慌失敗

6. 不專註(業務太雜) 

重新起航

之後,我又做了藝術品社交一直到今天。其實這個故事更精彩,我們吹著過不了多久就能估值10億的牛B,幹著各種苦逼的活,也許正是因為我們這種打雞血的狀態才讓我們持續到了今天。

標簽 9塊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92

料理“身後事”都成連鎖,它如今市值40億美元!10年前差點“死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5/155032.shtml

導讀 : SCI的崛起不禁讓人追問,生命的最後階段也變成商業服務的過程,這合適嗎?

今天

是清明假期的第二天

你們都玩兒的怎麽樣呢?

黑馬哥依然在默默的加班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

是寄托對親人哀思之時

那麽今天

黑馬哥要給你們

講一個比較沈重的話題

 

話題的主角

是一家來自於美國的“身後關懷”行業

說白了就是殯葬業

它就是全美大名鼎鼎的——SCI

SCI是一家葬禮連鎖企業

全稱為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

 

SCI是一只巨型的“巨無霸”

在北美經營1800多家殯儀館和墓地

20000多名員工

市值40億美元

區域防腐中心

是SCI的商業模式

每一具遺體都要運到這里

做防腐措施後

才會運到殯儀館

而這道工序

很多家屬並不知情

但SCI這樣做會省下大筆開支

SCI的收費標準高於其它獨立企業

據數據顯示,全美範圍

SCI收費標準平均3396美元

比獨立企業高出30%

 

當下

全美殯葬業年規模達到160億美元

共有25000家企業

其中大部分為家族企業

而SCI的介入

該行業正在進入整合期

 

說到SCI

不得不說說他過往的成長經歷

這家企業的創始人

名叫羅伯特·沃特里普

究竟為何會經營這門生意

原因是因為“子承父業”

 

1940年以前

沃特里普的父親

在休斯頓經營殯儀館

而他正是在這里長大

所以他經歷了一切

1960年後

沃特里普20多歲

他便開始收購競爭對手

這種手法他稱為“群聚”

 

1970年

他讓公司成為

全美首家上市殯葬連鎖企業

SCI最終在15個國家建立業務

包括英國、阿根廷、澳大利亞

1990年

金融界註意到了這個行業

由此爆發了殯儀館競購戰

這使得SCI欠下

40億美元債務

導致SCI

連續3年虧損

最後為了生存

其不得不賣掉大部分資產

而後

轉眼到了2006年

SCI時來運轉

業務再度騰飛

經歷了起起伏伏

沃特里普積累了大量財富

他擁有大片牧場

 

而兩任布什總統都是沃特里普的朋友

並曾接受他的財務支持

自從艾森豪威爾以來

SCI參與了每一位總統的葬禮

SCI非常樂意展示它最精華的墓園區

這處墓園建於1936年

43年前被SCI買下

至今沿用原來主人之名

“不論逝者出身貴賤,我們都會盡責地指導他們做出恰當的選擇。很多客戶預約時對價格不是那麽在意。”

“針對成套服務的市場推廣,SCI有一種高度集中式的銷售文化。”

在Everest所列最昂貴的殯儀館中

有73家屬於SCI所有

 

據J.D.Power & Associates市場調查顯示

有95%的SCI客戶

願意向自己的親友推薦SCI

但葬禮消費者聯盟所稱

他們接到針對SCI的投訴超過對手

而SCI公關負責人麗薩·馬歇爾的回答

則十分驕傲自大

“似乎沒什麽好奇怪的,因為我們是最大的,承辦的葬禮最多”。

馬歇爾的回應並不能平息

聯盟執行董事斯洛克姆的不滿

他儼然已將批評SCI變成第二職業

2009年

加州法院接到集體訴訟

稱十多年來

SCI的墓地管理員為將逝者擠進更多墳墓

不惜損壞現有墓穴

而有證據顯示

SCI對顧客遺體表現不敬

還試圖掩蓋過失

這一案件的律師阿維納蒂曾說

“這個案子會讓SCI破產”

 

原告律師阿維納蒂則認為

這家公司需要的不是收購

而是好好清理一下公司內部

目前

SCI計劃將旗下服務機構

增至2100多家

並計劃將新奧爾良地區的

一家同行劃至門下

並購完成後

SCI的業務量將增加九分之一

市場占有率超過60%

美國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飽受高度商業化的磨煉

SCI的崛起不禁讓人追問

生命的最後階段也變成商業服務的過程

這合適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16

新財富首席分析師薛蓓蓓談離職:這行讓我聰明到差點忘記了善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2/157338.shtml

新財富首席分析師薛蓓蓓談離職:這行讓我聰明到差點忘記了善良
薛蓓蓓 薛蓓蓓

新財富首席分析師薛蓓蓓談離職:這行讓我聰明到差點忘記了善良

在這個錢生錢的領域,我們看過了太多的紅塵繁華,到了最後,小鮮肉熬成老司機,錢不過數字而已,夢想與成長才是值得堅守的東西。

黑馬說

周末,華泰證券社會服務業首席分析師薛蓓蓓在朋友圈寫了封離職信告別資本圈,很多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永遠要比,24小時要比,和別人比,和自己比,買方要比排名比凈值,賣方要拼研究拼速度,最近還開始拼起顏值來,卻總是在這一輪輪比拼中失去了冷靜、也可能失去風度和格局。”

薛蓓蓓說,她去上海交大講課的時候,有小朋友們問,“這份工作,怎樣才能工作和生活平衡呢?”  她的評價就是 :“不需要平衡,你沒有生活的。”  一句話戳中了很多金融人士的痛點。

而現在,這位首席分析師終於選擇要離開資本圈了,她說:“ 在這個錢生錢的領域,我們看過了太多的紅塵繁華,到了最後,小鮮肉熬成老司機,錢不過數字而已,夢想與成長才是值得堅守的東西。”  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的夢想,還關註自己的成長呢?

最後,黑馬哥借分享此文,給每一個還沒有忘記夢想,一直在成長的創業者們。

文|薛蓓蓓

大概每一個80後在小時候都會被灌輸一個夢想,男孩子通常想當科學家,女孩子則會選擇做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隨著時光流逝,人慢慢長大,這些夢想在無盡的競爭和比較中漸漸被遺棄,取而代之的是出人頭地和功成名就…現實逼仄,容不下做夢的空間。

可是什麽能讓人撐過永不停歇的加班、熬夜和出差?或許大多數人選擇證券行業是為了實現財富自由,可又有多少人在自由之後轉身離開?

在這個錢生錢的領域,我們看過了太多的紅塵繁華,到了最後,小鮮肉熬成老司機,錢不過數字而已,夢想與成長才是值得堅守的東西。

66

“如果你愛他,請送他來做投研,因為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請送他來做投研,因為這里是地獄”。

前不久和康曉陽總在深圳喝茶,我懷揣著對大佬的敬仰和好奇,問了一個無比八卦的問題,“當年怎麽會想起做投資?”  他說,“當時看了一本書講華爾街的投資內幕,最聰明的人都會通過資本運籌帷幄影響這個世界,覺得男人當如是挑戰自己,所以就進來了”。

是啊,這是一個從開始,就籠著光環和神秘感的行業。初入時大抵每個人都會有著莫名的優越感吧,前十大名校的層層選拔、90%以上的碩博比例、要求外表要求靈氣要求勤奮要求情商要求溝通能力,90後的小朋友可以對著上市公司高管指點江山,當然還有傳說中的牛市財務自由…

可是呆久了,偶爾會厭倦。大量無休止重複性的勞動,24小時隨時保持在線的狀態,攢夠了所有航空公司的金卡,看不到頭的忙碌。去上海交大講課的時候,小朋友們問,“這份工作,怎樣才能工作和生活平衡呢?”“不需要平衡,你沒有生活的。”

入這行後,我的穿衣風格就改成了混搭,從夏天的背心、加開衫、加打底褲、加西裝外套、加大衣,可以一路穿到冬季,足以省下每年換季時整理衣櫥的時間;6年除了煮泡面廚房幾乎沒開過火(阿姨最喜歡這個);京滬之間一個半小時的飛機,上去半個小時睡覺,中間半個小時寫報告,下去的半個小時讀書,可以確保下飛機之後依舊神采奕奕,能夠把飛機上錯過的電話在回市區的一個小時內全部回複完。

67

我猜,這應該是每一個首席最正常不過的狀態。當效率用到極致之後,你發現限制自己的,遠不是時間,而是精力。不由感慨,精力充沛真心是天賦,人和人,大約是不同的。

但這些還不夠,最難熬的,是永遠要比,24小時要比,和別人比,和自己比,買方要比排名比凈值,賣方要拼研究拼速度,最近還開始拼起顏值來,都是百里挑一出來的大概稱得上精英的人,卻總是在這一輪輪比拼中失去了冷靜、也可能失去風度和格局。

這種厭惡在去年參評新財富時達到了頂峰,我深知不論來年是否還在這行,那都是告別賽,恨不得打出了手里所有的牌,瘋狂路演、錄節目、接受采訪、組織調研、電話會議、出報告,除了排名,看不到任何思考和成長

在父親走的最初兩天,其實是有猶豫的,我不願意以這樣的方式來影響結果,但節骨眼上一個星期的消失,需要給不接電話不回信息一個合理的解釋,在發朋友圈前的最後一秒,還有人提醒,一定會有人覺得你在博同情,要想好了。可排名不只是我的,也是團隊一年的奮鬥成果,更是公司資源的投放,身在其位,職業精神總歸要有的。

果不其然,直到很久之後還有朋友跟我講,那段時間甚至誤解了你,我說沒事,這行離人性太近,總是不吝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別人一切行為的動機,無秘更是加劇了這種戾氣。企業轉型是為了做股價,股東增持就是不想股價漲,股東減持就是套現看空公司,公司為基金經理宣傳的軟文就是裝逼,賣方朋友圈發自拍就是搏出位,曬航班信息就是裝可憐,我們太聰明,聰明到忘記了,善良是一種選擇。

雖然選擇離開,雖然有著諸多吐槽,但二級市場於我,卻是自家的母校一般,容不得外人說他一點不好,縱然這里生態惡劣/過度競爭,但其它行業不曾有過的壓力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加速折舊的另一面是加速成長,研究觀的進步必然以世界觀的成熟為基礎。相比於表面光鮮靚麗的生活,心智的成長或許更令我感到愉悅,這份成就感是這麽多年來能夠堅持下來的重要動力之一。

此前在公司內部做了一次有關研究方法的分享,題目叫《研究三路向》,我把它當作是自己的告別演出。如果非要把那一個半小時的發言濃縮到一句話里,也許是“所有術的機緣巧合,背後都是道的理所當然”。後來他們把文字版紀要的題目改成了《投資與研究都是孤獨的修行》,我想自己還是貪戀人世的喧鬧和繁華,所以不能再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於是這個節點上選擇懸崖勒馬,及時抽身。

68

很久之前就有不少人猜我要走,有猜去友商的,也有猜去投行的,但直到5月份塵埃落定之前,很少人會想到我不止是離開華泰,而是徹底離開資本這個圈子。華泰於我是夢開始的地方,之所以要走,只因它不是我實現夢想的歸宿。這話對很多人說過,但大家可能覺得只是場面上的說辭,畢竟沖著公司高管和股權激勵跳槽才更符合常識。

但其實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入行第一天我就想好了今天的離開,因為這條實現財富自由的捷徑於我而言不過是曲線救國的彎道。我的野心有點大,企業內部按部就班的晉升不足以在我人生精力最充沛的年華獲得實踐夢想的資格。

《天道》里丁元英說中國人缺乏強勢文化,可我認為我們只是少了一點點自信,上百年來的師夷長技讓我們忘卻了自己的傳統文化曾照耀過人類的文明。能夠流傳千年而不斷生機的東西是不會過時的,誠然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加以修正,但內里的魂並不改變。宗教可以因為現世的需要而被重新詮釋,文化也可以。

我們身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中華之崛起不再只是救亡年代的一句口號,我們需要一個與經濟神話相匹配的文化奇跡。恭逢盛世是一代人的幸運,但同時也意味著一份責任,它虛無縹緲,但總要有人去做。而我,願意去試試。

當看到了窮遊Q-home的設計靈感,看到他們怎樣在清邁、京都等一系列的城市中央,魔法般的創造了充滿溫度的廚房,大家把吃飯升級成有儀式感的終生難忘的體驗後,我知道,這是一次再好不過實現夢想的機會,前路漫漫,上下求索。

回想過去6年的從業經歷,從入行時在營業部給大媽們辦了一年的開戶,到後來加入華泰聯合證券鋼鐵組潛心修煉,熬過了整合後的兩年動蕩,13年轉而覆蓋旅遊行業,16年再次轉型/在31歲的當口加盟窮遊…在A股市場,賣方分析師是碗青春飯,轉型買方當個基金經理或者是找一家公司當一名高管是每一個研究員在成為首席後追求的歸宿。

能在而立之初就做到這一點,感慨自己無比幸運,好像每一步都踩對了節奏,一點時間都不浪費。

但佛說人生八苦,其一謂之“求不得”,追名逐利的到頭來兩手空空,心無雜念的反倒能成就一番事業——所謂無心插柳,看似巧合,規律而已。當然,要在一個高度不確定的市場里追求成功,運氣是核心競爭力。但運氣這種隨機變量一不受主觀能動性的影響,二來服從正態分布/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很公平,所以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就像一位前輩說的那樣:人若無名,專心練劍。

關於運氣,我個人更願意理解為有人願意幫你,畢竟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這六年一路走來,想要感謝的人太多,很難面面俱到。感謝趙老師的招我進華泰聯合,感謝靂哥的諄諄教導,感謝曉丹總的另眼相看,感謝魚老師的大力提攜,感謝小梅姐和徐姐多年來的悉心照顧,感謝老聯合、老華泰和新華泰小夥伴們一起並肩作戰的歲月;最後的最後,感謝陸博的理解與支持,得知我離職的決定後仍然一如既往的給予我們團隊照顧和指導。

與眾信的結緣是我職業生涯迄今為止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馮總的提點遠不止領路人這麽簡單,很多次我都惶恐於能和他之間進行如此平等的對話…

當然,對旅遊圈所有的大佬們都必須要說一聲謝謝,謝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這個年輕團隊的支持和指導,也希望我離開之後你們能夠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們,謝謝!

在30歲出頭的當口轉換跑道,內心的糾結和忐忑遠不像外表看來那麽雲淡風輕,於我而言,從資本到實業、從二級到一級,都是極大的挑戰。的確有不少好友和尊重的前輩,一再勸我深思熟慮/繼續留在資本市場,因著左邊是一條可以看到更高風景、贏得更多掌聲的道路,而右邊,註定了要沈下去、踏踏實實地陷入最怕的細節之中。也許若幹年後回頭來看,就社會對成功的定義而言,這不是一個最明智的選擇。

但夢想比成功的誘惑更大,這是一次再好不過的機會,所以還要感謝窮遊團隊/我的那些未來搭檔們,是你們打造了一個如此美妙的平臺可以讓人看到夢想的曙光,也是你們的鼓勵與包容讓我相信,這樣的轉換前路並不荊棘。

所以,比起一個成功的人,我更願意做一個堅持的人,僅以此文,獻給所有擁有並堅持夢想的人。

以上,如是。

2016.7.7日寫於馬賽

資本圈 成功 離職 夢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02

新加坡也成恐襲目標 差點遭火箭彈攻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8月5日,印度尼西亞警方逮捕了6名計劃襲擊新加坡的伊斯蘭極端分子。印尼警方一位發言人在雅加達表示,這幾名年齡19歲至46歲的恐怖嫌犯在距離新加派南部邊境不遠的印度尼西亞巴淡島被抓獲。

據印尼警方提供的消息,被逮捕的嫌犯計劃從巴淡島向新加坡賓海灣地區發射火箭彈。新加坡的這個繁華的度假聖地座落著很多豪華酒店、購物中心和賭場。根據警方調查,該恐怖小組的頭目名叫拉赫馬特·德瓦(Gigih Rahmat Dewa)。據印尼當局公布的消息,該嫌犯曾在敘利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參加戰鬥。

新加坡政府表示,已經獲悉恐怖分子襲擊新加坡的計劃,並與印度尼西亞當局進行了合作。新加坡已經加強了安全防範措施。被逮捕的6名嫌疑人估計與宣布效忠"伊斯蘭國"的印尼傳教士巴倫·納伊姆(Bahrun Naim)有聯系。納伊姆涉嫌參與了今年一月發生在雅加達市中心的一起攻擊事件。估計是"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襲擊了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多個目標,共導致8人喪生,其中包括4名襲擊者。

迄今新加坡沒有發生過任何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攻擊事件,被視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58

航太股寶一》十年豪賭轉型,股價一年翻倍 差點破產 卻讓波音引擎沒它不行

2016-08-01  TCW

因無路可退,所以寶一只能賭在未來。即使曾賠掉一個資本額,仍大膽轉型,十年撐起製程認證,成為航太產業最關鍵的螺絲釘。

航太業無疑是台灣未來五年最亮眼的產業之一。

寶一,以上半年營收年增一六.六%而言,則是航太四雄(漢翔、千附、晟田、寶一)中最亮眼的一家。

當你坐在飛機機艙內等待起飛,機身旁的引擎轟隆作響。你可能不知道,其中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多來自台灣的寶一科技,它為波音、空中巴士的飛機設計並製造引擎零組件,並直接供貨給全球三大引擎廠的供應商,客戶包括法國斯奈克瑪(Snecma)、美國奇異(GE)及普惠(P&W)等公司。

「寶一在航太產業供應鏈的位置,就像是很小的螺絲釘,卻是居於心臟般的重要位置,」經濟部航空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組長簡志維說。

在引擎零組件市場獨占鼇頭的寶一,自二○一五年掛牌以來,股價已漲逾一倍。

原本,這僅是間瀕臨破產的企業。

求生存,卻挑最難的路砸上億做隨時會賠的生意

時間回到二??五年。九一一事件後,航空公司業績全面下滑,寶一不到五年就虧光一個資本額,因連年虧損瀕臨破產窘境。

「會接下寶一科技,其實是不得不救,」寶一副總經理胡淑賢回憶。在危急存亡之際,當時經營電子業的曾煥明(編按:今年六月逝世),只是扮演單純的出資者,以個人名義提供擔保,替寶一向銀行借款週轉,最後因身為連帶保證人,才接手寶一董事長職務,意外從電子業轉入航太業。

走投無路下,曾煥明讓寶一做出財務重整,也決心讓公司轉型。

當時,寶一雖有薄鈑加工的專門技術,可將一片薄薄的金屬,高溫銲接、彎曲打造成飛機引擎的零組件,但其製造的產品多達三百種以上,每件都仰賴人工費時打造,成本不易降低,胡淑賢說,這是寶一長期無法獲利的主因。更糟的是,少量多樣,讓它難以專注品質,不利於打進國外原廠。

「飛機上載著幾百條人命,這不能開玩笑的。」台灣檢驗科技公司經理靳思平說,航太業是對零組件要求門檻最高的業種,連小小螺絲釘都必須符合認證規範。

為讓寶一轉型,曾煥明決定走一條最難、也是最花錢的路,,精簡產品線,並接受國際原廠的少量試製訂單。所謂的試製,代表前期必須大量投資設備,但原廠不保證會下單。

「掙扎期長達十年,」與寶一合作超過二十年的升越科技總經理劉季芳描?,這場不保證回收的投資有多險峻。

例如,製造引擎葉片需要以五軸銑床加工,「一台銑床的價格,就超過新台幣兩千萬元,」估計要將廠房設備全數備齊,至少斥資上億。這對好不容易損益兩平的寶一而言,根本是豪賭。

求升級,卻土法煉鋼拿到原廠訂單後淨利翻倍

不想放棄任何生存機會,買不起新設備,工廠老師傅們就不斷嘗試,最後找到改良現有設備的方法,發展新製程,以節省成本。曾也找了歐華、永儲兩大創投挹注資金,曾煥明寧願退位為第二大單一股東。越挫越勇之下,該公司逐步累積特殊製程的各項認證,得到原廠信任後,「訂單就源源不絕的來了。」

攤開財報,寶一對於機器設備的投資,從二?一?年的三億五千萬元,到二?一三年的五億八千萬元,三年增加六五%;以二?一三年為例,投資金額是當年淨利的十三倍,因此壓低獲利表現。

當時,其他零組件業者如晟田、千附,因為分別有食品、鞋業的本業收入來養,而且,發展航太的路上,多是依靠大廠漢翔釋出的訂單生存,根本不會輕易冒著倒閉的風險,來做此嘗試。

寶一,因為無路可走,只能孤注一擲在未來。

如今,成敗論英雄,一名不願具名的競爭對手高層說,「寶一的這一步轉得很快。」

寶一不屬於漢翔供應鏈,營收只是後者的三%,卻有本事成為漢翔外,國內另一家拿下斯奈克瑪新一代引擎零組件的共同開發商,比其他同業提前拿到訂單,預計明年量產。法人估計,寶一目前產能滿載,以今年上半年的淨利為例,已是去年同期的兩倍。簡志維分析,這一步,代表國內民營業者,已經具備量產新一代引擎的技術。

抓準趨勢,敢拚在同業之先提前投產,是寶一能夠從一間小工廠,翻身成為航太資優生的關鍵因素。他估計,寶一著手開發的新一代引擎,訂單能見度已排至二?二?年底。

你的布局長遠,取決於願意替未來冒多大的險,這,就是寶一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

寶一科技

成立:1974年

董事長:曾國浩

主要業務:航太引擎零組件研發及製造

成績單:今年上半年營收5.26億元、第1季淨利2,936萬元

撰文者林淑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