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雷大舉收購對沖基金公司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245 David Rubenstein是凱雷的創始人及聯席CEO,他正引導公司致力於向投資者提供更多定製服務。
據《紐約時報》報導 ,凱雷集團於週二表示將收購一家獨立的對沖基金企業——多元化全球資產管理公司(Diversified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此舉使凱雷的業務擴展至槓桿收購(核心業務)之外的領域。 根據公司和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協議顯示,凱雷將預付3千萬美元,另外7千萬美元將根據經營狀況於未來七年內付清。
週二發佈的聲明稱,多元化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處理著高達67億美元資產,同時將成為凱雷處理對沖基金業務的新平台。
該項交易將於2014年2月完成 。
在凱雷宣佈收購的第二天,它已經在美國籌集到了針對槓槓收購業務的130億美元基金。該公司仍然在向傳統私募股權之外的領域進軍。
在DealBook最近的投資大會上,Rubenstein表示,目前15%的員工位於中國,同時公司正在嘗試新型的商業模式。
在所有已上市的私募股權公司當中,凱雷發展態勢迅猛,通過收購措施將其他資金管理公司的資產併入。本月,凱雷收購了一家全球房地產投資公司Metropolitan Real Estate。在2011年,凱雷還收購了一家位於阿姆斯特丹私募股權公司AlpInvest Partners。
【趨勢】谷歌大舉進軍機器人領域:收購七家機器人公司,安卓之父擔任項目負責人!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8/56954.html當安迪魯賓將Android項目的領導權移交給桑達爾皮猜(Sundar Pichai)時,業內人士就開始猜測魯賓下一步會去做什麼。現在答案出來了:機器人。
魯賓週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負責的機器人項目是谷歌長期Moonshot項目中的核心內容之一,無人汽車和谷歌眼鏡也是Moonshot中的項目。
魯賓稱:「與其他的moonshot項目一樣,你必須將時間因素也考慮進來。我們需要足夠長的準備時間和10年的長遠規劃。」
為了啟動機器人項目,谷歌已經收購了7家機器人公司,但是至少現在這個項目的範圍還比較有限,主要集中在機器人製造上面。
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Larry Page)對魯賓的工作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佩奇在Google+上發帖稱:「魯賓負責的上一個項目是Android,一開始只是一個瘋狂的想法,但是最終卻在全球數億人的口袋裡裝了一台超級電腦。現在談機器人項目的成敗還為時尚早,但我已經等不及了。」
現在製造行業經常需要用到機器人,比如讓機器人去銲接汽車框架和精確安裝擋風玻璃等。亞馬遜週日宣佈它計劃利用直升機來送貨,這表明技術自動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谷歌其他的moonshot項目一樣,機器人項目也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從硅谷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來看,美國科技行業的發展是從硬件起步的,之後才逐漸轉移到軟件領域,但是谷歌是一家同時擁有硬件和軟件業務的公司,它建立了自己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生產摩托羅拉手機,也編寫自己的軟件。當機器人行業的軟件和硬件都還不太成熟的時候,由谷歌這樣一家軟硬兼通的公司來開疆闢土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谷歌收購的幾家機器人公司包括:由東京大學以前的一個機器人研發團隊創辦的Schaft、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卡車裝卸機器人的初創公司Industrial Perception、生產機器人控制器的Meka、機械臂廠商Redwood Robotics、另一家機械臂廠商Bot & Dolly、兄弟公司Autofuss以及生產汽車動力腳輪的Holomni。
利用機器人來組裝電子產品、包裝產品以及在倉庫中轉運產品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率。當然,機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就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從生產線上撤下來,他們必須去尋找其他的工作。這也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副作用之一。
顯然,谷歌的志向絕非僅僅是利用機器人去製造、包裝和運輸產品。谷歌應該會以一種新的方式來使用機器人技術,它希望機器人技術能夠與搜索、Android和無人汽車一樣,對消費者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響。或許有朝一日谷歌的機器人能夠走出工廠和倉庫,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大展拳腳。
美俄分別大舉軍演 隔烏克蘭本月“開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56

烏克蘭政府軍打擊東部分裂武裝出現轉折、烏方指責俄羅斯軍事幹預之際,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和俄羅斯相繼決定本月舉行大規模軍演,西方與俄羅斯的文明“武鬥”即將開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京時間今日下午,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透露,俄軍戰略導彈部隊將在本月進行有關遠程核武器的大演練。預計將有4000余名俄羅斯現役軍人和約400支技術部隊參與,其中包括航空技術部隊。
路透等西方媒體認為,俄方在本周威爾士舉行北約峰會以前發布上述軍演消息,其指向意義明顯。預計北約會在威爾士峰會上同意成立一支上千人的全新快速反應部隊。
今日稍早,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本月的軍演從16日持續到26日,地點接近烏克蘭與波蘭的邊境,將有200名美國軍人以及1110名來自烏克蘭、阿塞拜疆、英國、加拿大、德國、波蘭、挪威、羅馬尼亞、西班牙等國的人員。
美國也在將坦克和600名士兵派往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參與10月的聯合軍事演習,替換輕型裝備的傘兵。
近來烏克蘭的局勢出現戲劇性的逆轉,政府軍在東部地區與分裂分子的激戰中受挫,而此前政府軍接近攻下東部重鎮。
上周華爾街見聞援引《華盛頓郵報》消息稱,為增加應對烏克蘭危機的北約軍力,英國等七個北約組織成員國將組建至少萬人的遠征軍。
不過,普京上周五就在講話中警告:
“我們的夥伴應該清楚,最好不要觸犯俄羅斯。我認為,目前沒有誰想要和俄羅斯展開某種大規模沖突。”
“我想提醒大家,俄羅斯是世界上一大核武強國。”
意大利媒體稱,前日普京還在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通話時宣稱:
“如果我想做的話,俄軍能在兩周內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
前日烏克蘭國防部長Valeriy Galetey表示,烏方的軍事目標發生轉變,從鏟除東部分裂勢力變為抵禦俄羅斯可能廣泛入侵。他警告,歐洲面臨二戰來最嚴重沖突。俄方要的不只是親俄派占領地區,而是試圖進攻烏方其它地區。
昨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出席威爾士峰會的行程中臨時增加了中轉地,到訪愛沙尼亞。他在當地發表講話,安撫面臨烏克蘭危機威脅的波羅的海國家,重申北約對盟友的軍事安全承諾。
白宮的歐洲事務高級主管Charles Kupchan透露,與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三個北約成員國的總統會晤期間,奧巴馬正告俄羅斯
“想都別想在愛沙尼亞或是波羅的海的任何地區使用你們擾亂烏克蘭的那套手法。”
日本股市反彈的秘密:央行大舉出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49

日本央行正在加強其作為本國股市“主力隊員”的地位,通過交易所上市基金(ETF)不斷吃進大量股票,此舉推升其持有股票總市值高達7萬億日元(約合636億美元)。
日經新聞9月23日報道稱,通過ETF,日本央行在8月購進了價值1236億日元的股票,為今年以來的最大單月購買量。至此,該行已通過這種方式在本國股市走弱之際連續六次出手。
若股市下挫,日本央行計劃再買進價值100億—200億日元的股票。不過,由於本月日本股市出現反彈,因此日本央行也遲遲未能入場。

如此持續支持股市,也使得日本央行持有的個股和ETF形式持有的股票總值從3月末的6.15萬億日元增加到如今的7萬億日元左右。
上述股票資產在日本股市約480萬億日元總市值中的占比為1.5%。這意味著日本央行可能超越日本最大的私營企業日本生命保險(Nippon Life Insurance)成為全日本股票持有量第二高的機構。持股最多的是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其資產規模為21萬億日元。
日本央行力挺股市的行動並非是近年才開始的。早在2010年,該行就開始從銀行直接購買股權,以達到穩定本國金融系統的目的。通過ETF購買股票則始於2010年,這是為了阻止股市深度下跌。目前,日本央行沒有直接購買個股,而是在去年4月祭出史無前例的超級貨幣寬松政策之後對ETF的購買量翻倍至1萬億日元。
不過,鑒於股價可能大幅波動將對銀行資產質量造成損害,一國央行購買股票和ETF的行為是不同尋常的。而日本央行大舉出手影響股價,也可能傷害資產配置和金融市場發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債收益率之謎:到底是誰在大舉買入美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90
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大跌恐怕是今年最讓投資者感到意外的行情了。在美聯儲逐漸減少資產購買、美國經濟加速回升、2015年加息的預期之下,作為避險資產的美債可能沒那麽有吸引力了,收益率應該提高才是。
更何況,作為美債的第二大持有者(美聯儲第一),中國最近已經減持了美債,其他央行對美債的需求似乎也在減弱,例如俄羅斯,為保衛本國貨幣,俄羅斯似乎賣了不少美債。在過去四周,美聯儲替他國央行代持的國債數額已經減少了485億美元。
既然大買家們都在減持,收益率又不可避免地會走高,那到底是誰在買美債?
這背後的一大需求來自美國的銀行。
來自聖路易斯聯儲的圖表顯示了去年以來美國的商業銀行持有的除MBS外的國債與機構債券,在2013年,銀行大多都是空頭,但在過去12個月,銀行卻在持續大規模的買入,其規模已經超過了1450億美元。

這背後的動機是什麽?
金融博客Marc to Market給出的解釋非常有意思——這僅僅是因為,銀行的錢太多了。
目前,銀行的存款增速超過貸款。截至今年9月,銀行的存款規模達到了創記錄的約10.4萬億美元,存款與貸款的差額也創新高。儲戶將錢存到銀行,但銀行卻不放貸,家庭並未再度舉債,標普500公司的收入節節攀升,但是債務負擔為克林頓時期來最低水平。
例如赫芬頓郵報的這張圖表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案例。摩根大通最近剛剛公布了三季度財報,超額存款(藍色柱狀)是2010年的兩倍多,存貸比(紅色曲線)持續走低。三季度摩根大通每一美元的存款借出了56美分。

其他銀行的比率稍微高一些,花旗每一美元的存款借出了67美分,富國是76美分,美銀是80美分,這三家銀行的超額存款總計達到7660億美元,此外摩根大通一家就有5900億美元。
這部分超額存款屬於金融系統中流動性非常高的一部分資產,大約一半被用來購買美債,考慮到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銀行賺取了所有的收益。
除此以外,還有另一個因素鼓勵銀行持有更多國債。那就是年初生效的流動性新規,規定要求銀行持有更多流動性更高的高品質資產。根據報道,美聯儲預計銀行可能需要再融1000億美元以達到2.5萬億美元的基本要求。
德銀:跨境並購資金大舉流入美國 助推美元上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45
德意誌銀行(Deutsche Bank)昨日發布最新跨境並購(M&A)資金流動信息。該行指出一般來說,資金流入意味著對該國貨幣構成提振,反之亦然。
美國是資金流入的最大受益國,年內迄今資金凈流入美國的規模達320億美元,而2013年美國資金凈流出460億美元。
相反,歐元區最近三個月經歷的嚴重的資金外流,目前資金流出量為330億美元。
最近三個月,英國吸引了39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但是年內迄今仍錄得資金凈流出84億美元。
截至目前日本資金凈流出380億美元,超出了2013年全年的資金凈流出量350億美元。近三個月日本資金凈流出量為8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十月末的報告中曾指出,最近投資組合資金流出歐洲、流入美國,造成歐元下跌、美元上漲。從長期來看,總體外國直接投資(FDI)對外匯市場趨勢的影響更為持久,但跨境並購資金流向是FDI的領先指標。
大摩認為,這些長期資本的流入意味著美國正在成為一個投資目的地,而美元正在成為一種資產貨幣,而不是過去的融資貨幣。
大摩認為美國增長前景的改善以及低能源成本成為吸引投資流入的主要因素。加上已經出現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投資流入將繼續支持美元中長期走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儲局悄悄大舉購銅以支撐銅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09

在銅價處於多年低位之時,國儲局可能一直在悄悄地大舉買入,防止銅價創新低。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交易商和分析師稱,國儲局自1月以來已經購買了大約50萬噸銅,力度空前,其在每噸6500美元附近的價位為銅價提供支撐。
自2012年年初以來,因全球最大銅消費國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銅價一路下跌。今年3月14日,銅價觸及6386美元的四年低點。
上述報道提到,國儲局大多是在這天之後買入的。銅價自那以後開始走高,但中國隨後對青島港交易商涉嫌用銅等金屬作為抵押品進行騙貸一事進行調查,使價格再次受到沖擊。然而交易員稱,國儲局買盤之後使銅價在6500美元/噸獲得支撐。
花旗的金屬研究負責人David Wilson對其提到,在3-4月份時,國儲局曾購買了23萬噸銅。
現在LME三個月期銅報價在6700美元附近,今年已經跌了8.5%,從2012年算起已經跌了20%。
海關數據還顯示,10月中國銅進口飆升至40萬噸。但目前尚不清楚國儲局購入的數量是否包含在海關數據之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暴跌50%後 對沖基金大舉抄底原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81
美油自今年高點暴跌了50%,不少對沖基金已經開始進場抄底。
根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截止12月16日的一周,WTI的凈多倉增加了14%,這是今年2月來的最大增幅。
這三周來,基金經理的原油凈多倉已經增加了34%,期間油價因為OPEC堅持不減產持續下跌。
多頭們的樂觀情緒還反映在追蹤油價的ETF上,這些ETF本月吸引的資金規模達到四年來新高。
彭博引述英國策略能源與經濟研究的總裁Michael Lynch評價稱,
人們開始感覺到,油價不僅已經觸了底,而且可能反彈。但實際上基本面並沒有改變。
在CFTC統計的當周,WTI跌了12%至55.93美元,並一度觸及53.60美元的5年低位。
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此前稱,要沙特和OPEC放棄市場份額很困難,石油市場“暫時的”不穩定主要是由全球經濟放緩引起。
在昨天的會議上,他表示,“原油市場將會得到修複”。卡塔爾的能源部長還提到,“我們正處於一個暫時的調整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李嘉誠大舉進軍航空業 豪購中航國際近10%股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31

香港首富李嘉誠本月以2.7億港元(約合3500萬美元)入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工業)控股的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國際,代碼HK:00232)。這是李嘉誠大舉進軍航空業的最新動作。上月初他已豪擲約合150億港元(約20億美元)向多方收購45架飛機,還認購了日本三菱旗下公司15架飛機60%的股權。
昨日港交所公布的資料顯示,本月16日上周二,李嘉誠領導的長江實業於場外以每股0.6港元購入中航國際4.5億股,其該個股持倉從無到有,一躍成為持股9.74%的中航國際第二大股東。中航國際上周公布,此次配售至多9億股,約占其已發行股本的16.31%。以此推算,長江實業認購了此次該司一半規模的配股。
中航國際主要從事針織及紡織業務;航空技術相關業務,包括分占從直升機開發、制造及經銷所產生之溢利。今年上半年該司營業額增長1.1倍至3489萬港元,但因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平值虧損9199萬港元,當期股東應占虧損已翻四倍,增至1.35億港元。
昨日,就在港交所公布上述李嘉誠旗下公司入股消息當天,中航國際股價上漲3.3%,收報每股0.62港元。今日中航國際H股一度暴漲42%,盡管此後漲幅收窄至32%,仍創逾六年來漲幅新高。
據中航國際官方網站介紹,該司前身是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成立於1979年1月。目前該司擁有6家上市公司,60個海外機構,資產規模700多億元,累計進出口貿易額逾440億美元。作為航空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該司是中航工業發展國際航空、貿易物流、地產服務和工業投資的大型綜合性平臺。
今年下半年李嘉誠頻頻在航空相關產業出手:8月長江實業向歐洲私募基金TerraFirma旗下擁有100架飛機的飛機租賃公司AWASgroup提出競購;9月路透曝出,長江實業正與三菱商事旗下管理約100架飛機的租賃公司MACP洽談組建合資企業;11月長江實業宣布,8月與GECAS、BOC AVIATION、JSA及MCAP四方達成協議,收購旗下60架商用民航飛機,以及15架飛機的60%股權,以拓展飛機租賃業務。
市場人士認為,飛機租賃與商場收租生意類似,可為長江實業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分析師認為,長江實業涉足可能因為預計經濟將觸底回升,飛機租賃市場彈性會很大,也可能感到買得起飛機的人越來越多,消費人群產生了結構性變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原油市場冰火兩重天:投資者大舉抄底能源類ETF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04
原油價格跌跌不休並未阻擋市場投機者抄底美股能源類公司的熱情。根據彭博的數據顯示,本月超過31.6億美元的資金湧向美股能源公司ETF,規模為今年單月平均水平的四倍。
前一次市場大舉湧入能源公司ETF要追溯到2007年12月,當時油價為91美元/桶。能源類ETF主要持倉包括美孚和斯倫貝榭等知名原油公司。
State Street Corp的ETF研究主管David Mazza向彭博表示,“很明顯,這意味著部分投資者認為原油市場正在接近底部,並在為2015年建立多頭頭寸。”
周一布倫特原油和美原油雙雙刷新多年新低。自今年6月高點以來,油價跌幅達到50%。標普能源類指數自6月高點則下挫27%,不過自12月中以來,反彈已經超過10%。
Oppenheimer & Co能源分析師Fadel Gheit表示,“那些長線投資者——持倉周期2-3年的人認為這是絕好的買入機會。不過未來幾個月市場可能不會很快轉好。”
ETF資金的流向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市場投資者的投機情緒。今年以來,能源類ETF凈流入達到92.8億美元,為2013年全年的三倍之多。
市場分析師也看好能源類公司的前景。根據彭博調查顯示,分析師們認為標普44家能源類公司在未來12個月平均漲幅將達到23%。這一漲幅預期為整個美股板塊第一,兩倍於排名第二的原材料板塊。
能源類最大的EFT XLE本月吸金規模達到了創紀錄的18.5億美元。上一次資金流入XLE規模峰值出現在2007年12月,當時油價為91美元,隨後在次年最高觸及147美元。而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XLE資金流出超過5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