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合國特別報告人承認該組織行動導致海地霍亂疫情爆發

據《紐約時報》報道稱,聯合國特別報告人向該組織秘書長潘基文的辦公室提交文件稱,聯合國行動是導致數千人死亡的海地霍亂疫情的爆發原因。

該報消息稱,8月8日提交給潘基文的秘密報告中直接確認,海地疫情“只因聯合國的行動而爆發”。報道指出,該文件是獨立的專家結論,聯合國高層可能駁回該論斷。然而,聯合國秘書長助理法爾漢•哈克本周已經承認“與疫情的初始爆發有關系”。

據世界衛生組織消息,2010年霍亂疫情席卷了共計約70萬海地人,至少8400人死亡。當地居民認為,聯合國派往該國擔任維和人員的尼泊爾軍人是疾病來源,但聯合國一直拒絕負責。

據英國《衛報》6月5日報道,今年3月,5位聯合國特別報告員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他們表示,聯合國拒絕為海地霍亂負責的行為將毀壞聯合國的聲譽。對此,聯合國副秘書長簡•埃利亞松寫信回應尖銳批評,他表示:“潘基文秘書長和我都致力於確保人權組織履行其義務。”盡管他沒有提及為災難負責這一問題,但 他表示,願意進一步討論為飽受霍亂折磨的人民和地區提供更多的幫助。他甚至承諾會根據需求對資源進行調整或擴大。

報道稱,迄今為止,過去十年里,聯合國承諾為海地提供消滅霍亂的資金只有承諾總金額的18%。健康專家表示,聯合國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63

死傷驚人!颶風“馬修”致海地死亡人數升至1000人

據路透社援引海地政府消息報道稱,颶風“馬修”已造成海地死亡人數上升至1000人。

據俄衛星新聞網報道,此前有消息稱,海地因集體埋葬而爆發的霍亂造成13人死亡。政府宣布為那些遭自然災害肆虐的死者舉國致哀三天。該國原定於周日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但是因颶風席卷,選舉被無限期推遲。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承諾將在10月12日前宣布新的選舉日期。

據悉,颶風“馬修”侵襲海地時的最大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30公里。海地南部城鎮和漁村災情最為嚴重。救援機構說,大灣省最大城市熱雷米(Jeremie)在強颶風“馬修”的重創下,幾乎被“夷為平地”,“約80%的建築物倒塌,所有電話通訊和電力供應中斷。居民食物和資金告急”。

圖為颶風過後海地一片狼藉(圖:CNN)

10月6日,在海地萊凱市,一位婦女站在被颶風摧毀的樹林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68

東涌填海地 主題公園改住宅 新增公私營房屋四六比 多住15萬人

1 : GS(14)@2013-05-22 14:58: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522/news/ec_gok1.htm




東西擴新市鎮 擬各增一港鐵站

發展局建議,日後東涌東將發展成住宅及商業混合區,按照兩個不同方案,可提供3.3萬至3.8萬個住宅單位,分別容納13.8萬至15.4萬人。其中住宅單位較少的方案,會較覑重發展經濟,提供多達484萬呎樓面面積的商業用地,以及在南部興建有350個泊位的遊艇停泊處。至於東涌西則會發展為低密度住宅區,預計興建1.5萬個單位。

料2021年完成填海 5年內供應單位

發展局指出,若要落實發展,要在東涌東面及西面亦即大蠔灣及東涌灣附近分別填海120公頃及14公頃,當局預計2021年完成填海,之後3至5年開始有住宅單位供應。當局今日起就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諮詢公眾兩個月。

發展局發言人又承認,東涌灣屬生態敏感地區,附近有馬蹄蟹及盧文氏樹蛙等生物活躍,但認為目前填海範圍屬可接受範圍,亦會避開泥灘及紅樹林。當局又會興建把第三條跑道的環境影響納入考慮。

WWF憂填海擾白海豚

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東涌西的填海規模減少,做法可取,但認為研究未有針對中華白海豚於東涌東海域分佈作研究,難以瞭解白海豚於附近海域晚間出沒數據。基金會又認為,於東涌東及小蠔灣填海,工程躉船及其他船經常穿梭於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往來施工地點,或會對該處的中華白海豚帶來更多騷擾。

由迪士尼樂園和昂坪360等景點組成的大嶼山發展聯盟回應表示,歡迎政府發展大嶼山,該聯盟會研究有關計劃。
2 : GS(14)@2013-05-22 14:59:35

http://www.tung-chung.hk/tung-ch ... output_20130520.pdf
文件
3 : Sunny^_^(11601)@2013-05-22 15:38:28

政府要考慮埋就業問題...

若果處理不善,東涌會變下一個天水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41

海地災民撈漂浮物吃 屍骸無人理

1 : GS(14)@2016-10-10 00:43:45

在海地風聲嘯嘯的街道上,有屍體陷於泥濘中多日無人移走,災區斷水斷糧只能自生自滅,瀰漫着死寂氣氛。倖存者目睹家園毀於一旦,想起災後生活無處容身,不禁茫然哀道:「我們失去了賴以為生的一切。」「海地政府呢?我們快餓死了!」西南部災民前日斷水斷糧後,見救援物資遲遲未至,都遷怒於當局的災後工作。港口城市萊凱有大批災民四處尋找乾淨食水,又打撈海上漂浮物找果腹之物,教師拉蓋爾說:「情況很惡劣,災情奪去了我們本來就微弱的收入,我們餓透了。」未有政府支援,民眾惟有自發救災,協助婦孺度過被洪水沖毀的道路,以及搶修受損民房等。萊凱災民奧斯尼說:「我已經不眠不休忙了兩日,有民房被沖走或天花被毀,這裏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我們要互相幫助。」有災民稱自己「失去了一切」,呼籲人們振作重建家園。多處地方官員指,災後大批農作物被毀,井口亦混入了海水,急需食物與清水。萊凱一所公共醫院有大批醫護人員因為避災而未有上班,令災情更加嚴峻,亦有孕婦因醫護人員短缺,無法如期剖腹分娩。泛美洲衞生組織警告,災情恐令霍亂病疫情進一步惡化。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8/197946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165

災區缺物資 糧食受污染「馬修」海地奪877命 爆霍亂

1 : GS(14)@2016-10-10 04:28:19

颶風「馬修」(Matthew)上周肆虐加勒比海,在海地奪去近900人性命;其後吹襲美國佛羅里達、喬治亞、南北卡羅來納四州,造成至少5死,140萬戶停電,約300萬民眾被下令疏散。颶風昨雖減弱兩級至一級,但人們不敢掉以輕心,南卡羅來納州州長黑利直言「現在是時候要祈禱」。



「那風暴是這裏發生過最恐怖的事。」海地南部城鎮熱雷米(Jeremie)一位與三名女兒及外孫同住的居民在狂風暴雨過後重返家園,赫見屋頂已不知所終,她所有家當都被水深及腰的海水浸濕,她用來在市場販賣的米和糖也被沖走。另一位23歲的兩子之母在房屋被毀後逃到表親家中暫住,她說:「我們只剩下丁點兒食物,我很擔心。」有救災人員稱在附近的山區發現82人罹難。



■海地西南的萊凱,民眾爭相拿取救援食糧。 美聯社

美國5死 百萬戶停電

當地民防部門公佈死亡數字約470人,但稱由於災區通訊中斷,當局無法掌握準確災情。路透社根據各地官員提供的資料,推算至少877人在風災中死亡。全國逾6萬人住在庇護中心,至少35萬災民仍待救援,但由於水浸,救援人員難以將糧食和物資送到偏遠災區,至少7人疑因進食沾了污水的食物,感染霍亂致死,泛美衞生組織亦對霍亂疫情作警告。「馬修」前日掠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帶來強風及滂沱大雨,110萬人住所停電、高樓大廈不斷搖晃、狂風暴潮毀了不少沿岸馬路,甘迺迪太空中心的屋頂亦被損毀;至少5人因與颶風相關的意外致死,包括兩名女子被塌樹壓死、一人因心臟病發而死、一對夫婦在車庫啟動發電機時吸入一氧化碳身亡。「馬修」之後接近沿海岸北上,掠過喬治亞州後昨逼近南卡州,晚上料接近北卡州。國家颶風中心昨表示,「馬修」風速雖然減弱至每小時135公里,但仍會帶來「威脅性命的洪水」,預料在今日仍會維持在颶風的級數。在喬治亞州,預計降雨量達36厘米,6縣合共約50萬人被下令疏散。泰碧島居民托德拒絕疏散令,與朋友躲在一座已停電的三層高公寓,他形容當地情況有點緊張,「我們見到一棵灌木被吹起」。南卡州雖然已將30萬重災區居民疏散,但州長黑利認為「還不足夠」,她預計災情會繼續轉差,不少沿岸島嶼將被淹沒。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9/19795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262

潘基文睹海地災民搶聯國物資

1 : GS(14)@2016-10-17 08:09:19

加勒比海窮國海地風災後大混亂,嚴重缺水缺糧。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前天訪問南部災區萊凱,在他乘坐的直升機降落前,約100名災民向聯合國救援物資車隊擲石和搶掠,被警方與聯國維和部隊用催淚彈驅散。


「明白災民憤怒」

潘基文表示他目擊搶掠一幕,指他「明白災民的不耐煩和憤怒」,強調會盡全力盡快將救援物資送給災民,他又對國際社會救助海地反應未如理想表示「失望」,指部份國家或有「賑災疲勞」,但海地災情之慘「超越形容」。海地本月初受四級颶風「馬修」(Matthew)吹襲,約1,000死,140萬人受災,其中逾17.5萬人喪失家園,災區並爆發霍亂。聯合國指需要籌1.2億美元(9.4億港元)救助海地,但暫只籌得12%款項。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7/198032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