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統計局:2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略有回落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064

3月18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持平的城市個數增加,漲幅略有回落。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價格上漲的有69個城市,65個城市同比漲幅回落,比1月份增加了28個,最高漲幅為18.7%,最低漲幅為1.8%。而二手住宅同比價格上漲的也是69個城市,漲幅回落的城市有58個,比1月份增加了31個,最高漲幅為15.9%,最低漲幅為0.4%。

統計局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持平的城市有9個,上漲的城市由上個月的62個縮減至57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7%,最低為下降0.2%。

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69個。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8.7%,最低為下降4.1%。

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5個,持平的城市有9個,上漲的城市由上月的48個縮減至46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1%,最低為下降0.9%。

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69個。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5.9%,最低為下降8.8%。

北上廣深漲幅趨緩

近幾個月,北上廣深漲幅最為明顯,持續突破同比漲幅達20%。

2月份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北上廣深四地的房價依然堅挺,但漲幅略微趨緩的態勢,四地房價漲幅均未超兩成。北京環比漲幅0.3%,同比漲幅15.5%,分別比1月份收窄0.2%和3.3%;上海環比漲幅0.4%,同比漲幅18.7%,分別收窄0.1%和2.2%;廣州環比漲幅0.5%,同比漲幅15.9%,分別收窄0.2%和3%;深圳環比漲幅0.3%,同比漲幅15.9%,分別收窄0.1%和2.3%。

從二手房住宅價格來看,北京環比漲幅不變,同比漲幅15.9%,分別比1月份上漲0.1%和減少2.5%;上海環比漲幅為0.6%,同比漲幅為12.1%;分別上漲0.5%和減少1.1%;廣州環比漲幅為0.3%,同比漲幅為11.4%,分別減少0.7%和1.5%;深圳環比漲幅為0.8%,同比漲幅為14.5%,環比漲幅不變,同比漲幅減少0.7%。

網易財經消息,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2月份是傳統淡季,各大房企的推盤力度、購房者的購房力度等都不會太大,房價難以出現較高的漲勢。此外降價潮也對此有影響。

而2月份因樓盤降價而引起轟動的杭州,雖然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變化尚不明朗,但二手房住宅已受到衝擊,其中環比繼續下降,降幅為0.4%,同比漲幅為1.7%,比1月份收窄8.3%。

廈門環比漲幅連續兩月全國居首

數據顯示,2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漲幅最高的城市是廈門,漲幅0.7%。而1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漲幅最高的城市也是廈門,漲幅為1.2%。在同比價格上,廈門也上漲較快,上月同比上漲15.0%,1月同比上漲1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71

管理實務(25):大中細公司用人之道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20787

restructuring

一間公司重視人還是制度,撇除一些個人的主觀作風因素,應該是和公司規模和歷史幾耐有關。

以球隊為例,細球會,就係黎黎去去 12-3 個人,得一兩個後備。中型球會,就係有 17-8 個人,都勉強夠人踢,但可能集中係後場同龍門,反而前鋒就無替補,一傷就入唔到波,就是資源錯配的例子。大球會,就係養25-6 人,太多冗員,唔知出乜人好。

十個八個人的小型公司,最大的優勢是靈活性,同時亦沒有更多資源去維持制度,與期用制度去管理,倒不如打士氣 ,很多在創業初期的公司都是如此,缺點是太過受人主道,結果去到某一個規模以上,就要開始著手制度化。

有番咁上下大的中型公司,已經有一定的資源,同時也引入一定的人手,開始有一些勤機制,例如會計部、人事部這些非營業部份,去支持前變去打仗。由於涉及的人和資源眾多,就要使用制度式管理,同時也要著重公司有限的資源,如何得以充份的運用。始終尚未去到大公司級數,支付不起資源浪費,重點應該擺係resource allocation,即資源是否擺係最重要的地方。

大公司,如上千人,制度化亦已經深植,即是科層組織,分工精細,以及會有個龐大的後勤部門,同時有一定歷史,所面對的不是資源問題,而是龐大的組織造成效率及靈活性下降。直白一點講,多年來公司已積落不少山頭,重點變成如何再將公司架構簡單化,適應市場轉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69

宋家瑜讓VMware大中華區營收 六年翻20倍 用兩招狠砸微軟的台灣囝仔


2014-09-08  TWM  
 

 

六年前,VMware在大中華區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外商;六年後,它業績翻二十倍,成了微軟、思科都得顧忌三分的對手。背後的關鍵推手,是一位沒有留洋學歷的台灣囝仔,只靠自己赤手空拳打天下的VMware大中華區總裁宋家瑜。

撰文‧何佩珊

有一個人花三年時間,就讓公司營收成長十倍;不到六年翻二十倍,原本在亞太市場敬陪末座的大中華區,成為亞太區營收貢獻度最高的區域。如今在中國,VMware已與微軟等軟體大廠齊名,而這個讓全球虛擬化軟體龍頭VMware在大中華區從小兵變大將的關鍵推手,是他——VMware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宋家瑜。

在各家外商的大中華區總裁這個位置上,越來越少見台灣人的身影,宋家瑜就是僅存的少數。一位沒喝過洋墨水的大中華區總裁,大學念的也不是理工,但宋家瑜的成績單卻比誰都亮眼,還在剛落幕的VMworld年度大會上,被自家老闆VMware執行長Pat Gelsinger點名,說他是現今中國科技產業中最好的領導者。

到底宋家瑜有什麼本事,能打敗一票頂著高學歷的大中華區總裁,還讓老闆押寶他?

宋家瑜的父親是曾任文化大學校長的知名歷史學家宋晞,母親則曾任︽中央日報︾主編,說他在文史氣息濃厚的書香世家長大,一點也不為過。一九八○年,宋家瑜從台大經濟系畢業後,父母原本以為他會出國留學,謀得教職過一生,沒想到宋家瑜卻走了一條他們料想不到的路。

IBM老臣﹁大轉彎﹂

掌管千人變四十人

那時,宋家瑜剛當完兵,正好碰上IBM在台灣迅速擴張的時期,身邊幾個同學都往IBM報到,激起他「不如也試試看的念頭」,意外走入科技領域,一待就是二十六個年頭。

宋家瑜從基層銷售做起,第一年就拿下新人獎。爾後他在IBM集團一路爬升,做到大中華區副總裁。但大半輩子都貢獻在IBM的宋家瑜,居然選在五十歲時,做了一個跌破眾人眼鏡的選擇。

○八年,宋家瑜毅然地從百年老店IBM轉戰成立不過十年的VMware,他掌管的大中華區員工數,從超過千人剩下四十人。宋家瑜怎麼會做這個決定?「過去,我一直在IBM的光環底下做事,有很好的資源,如果換一個平台,是不是也可以做出好成績?」這是宋家瑜對自己的疑問。

最後是VMware創辦人黛安.葛林的一句話,讓他下定決心。「當時我問她,你們到底想在中國做什麼?」黛安.葛林很誠懇地說:「○七年,我來過中國兩次,這兩次讓我有很深的信念,那就是中國會是將來VMware最重要的市場,我希望你可以幫VMware開啟中國這個未來。」有趣的是,面試時,黛安.葛林沒要宋家瑜訂業績目標,倒是宋家瑜自己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擬好計畫書,送到黛安.葛林面前。「我的目標就是要把大中華區的營收,從不到一千萬美元,四年內成長十倍,挑戰一億美元!」對一家員工不過四十人,且沒沒無聞的小公司來說,宋家瑜訂這樣的高標,自然被評為「太過積極」。而宋家瑜也從上班的第一天起,深刻體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那是他剛進VMware不久的事了,「同事帶我參加經銷商高階主管會議,一進會場竟然發現,九○%以上的人我都不認識。」這對當時在大中華區耕耘已達十五年的宋家瑜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打擊。

原來,當時VMware的知名度不高,只能吸引中小型夥伴,甚至「有很多人還不會念我們公司的名字。」這些人自然不是過去宋家瑜熟知的大廠。

為了打開VMware在中國的知名度,宋家瑜擬定兩大策略:一是要抓住有影響力的夥伴;二是讓VMware扎根中國。

兩招創新打法

破除中國採購法緊箍咒

要打中國市場,大家都知道必須拿下指標性大客戶,但多數人卻輕忽了通路布局。多數外商認為,即使中國再大,只要抓住前一百家系統整合商︵SI,System Integration︶就夠了。但宋家瑜清楚中國生態的特殊性,「你知道中國有多少SI嗎?至少幾萬家,若把小型的也算進來,則是幾十萬家。」當多數外商選定北京、上海、廣東集中火力,宋家瑜卻前進二、三線城市布局,「這些本地SI才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他說,迄今VMware在中國三十個城市有據點,也是影響力能迅速拓展的關鍵。

第二招,要扎根中國。宋家瑜打出「Power by VMware」策略,直接找上中國品牌浪潮、聯想等,讓他們以VMware的技術平台為基礎,開發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過去,由於擔心智慧財產權被盜用,多數軟體廠商耕耘中國市場時,都不願意將技術平台提供給中國業者做開發。可是,宋家瑜卻不這麼想,「到一個國家就要尊重一個國家。」對他來說,VMware比IBM、微軟這些老大哥們都更年輕、敢衝,也沒有全球政策一條鞭執行的阻礙,所以,只要他確定方向,很快就得到總部支持。「我很難想像這樣的事情可以在IBM或其他公司做。」VMware台灣區總經理陳學智說,「這樣的合作模式,前兩年是看不到產出貢獻的。」在外人看來,可能會覺得VMware在為他人作嫁,但到了這兩年,「Power by VMware」的價值完全被凸顯。

近年,中國政府為了支持本土企業,端出新採購法壓縮外商生存空間,不是下令禁用相關軟硬體,就是要求減少使用比率,像是微軟、IBM,這兩年紛紛踢到鐵板。但同為美商的VMware卻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們的經營理念從來就不是『VMware在中國』,而是『中國的威睿』。」宋家瑜說,VMware是真正本土化的外商。所以,當新採購法限縮外商生存空間時,VMware幾乎不受波及,甚至近期再拿下中國電信的混合雲合作案。

動得比別人早

帶領團隊衝年營收六十億元宋家瑜其實是個看得比別人遠、動得比別人早的人。宋家瑜說,百米賽跑裡,你早一步做,你的起跑線就可以比別人前進二十米,等別人以為一百米快到時,你已經把一百米的比賽拉成五百米,讓對手苦苦追趕,卻永遠都追不到。

陳學智舉例,那次是台灣團隊拿到一筆大案子,希望中國團隊支援,碰巧中國團隊正忙於混合雲的工作。兩相比較,台灣的大案子能即時地貢獻營收,混合雲的打底工作卻是短期內看不到收益的投資。

面對資源分配的兩難,宋家瑜告訴陳學智,以公司長遠趨勢布局來看,哪個效益大?最後,他成功說服了陳學智,把資源保留在混合雲的案子裡。

這樣的宋家瑜,多數時候被質疑太積極、走得太快,就像他才上任就訂出營收破億的高標。他說:「你可以保守,但市場不會保守,如果你假設市場保守,那空間就會先被別人拿走。」宋家瑜在IBM的老長官、IBM前大中華區董事長周偉焜曾經說過,「你在中國做外商公司,最好就是做第一位,而且永遠要領先,一旦不是領先,就會變得非常被動,更重要的是,客戶、夥伴喜歡和領先的人工作。」宋家瑜不只給底下的人清楚方向,也耐心回應各種質疑,再加上充分授權。VMware台灣區副總經理林松源說,「他給我們有人在背後挺你的安心感!」自然大家可以全力衝刺。如今VMware大中華區團隊已經從四十人成長到四百人,營收也從不到千萬美元成長二十倍,到近兩億美元,成為各大廠商敬畏的對手。

誰說外商主管都得要喝過洋墨水?宋家瑜穩紮穩打的實力,也可以成為替VMware拚出年營收六十億元的超級戰將!

宋家瑜

出生:1958年

現職:VMware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經歷:IBM大中華區UNIX伺服器事業部總經理;IBM大中華區軟體集團總經理;IBM軟體集團銷售副總裁;IBM大中華區副總裁

學歷:台灣大學經濟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女與微軟、IBM平起平坐,VMware憑什麼?

1998年在美國加州成立,以虛擬化技術起家。所謂虛擬化,舉例來說,就是可以用兩台伺服器透過虛擬技術,取代原本要20台實體伺服器才能完成的工作。而這些年來VMware已不只將虛擬化技術應用在伺服器上,也逐漸拓展到儲存、網路,發展出愈來愈完整的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可以說是雲端、大數據趨勢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因應趨勢發展,VMware不斷成長壯大,全球知名企業如軟銀、安麗、T-Mobile、中國銀行、台積電等,都是VMware的客戶。目前VMware市值超過400億美元,2013年營收52.1億美元,名列全球前十大軟體公司,並且是當中成長速度第二快的廠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91

去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新房環比跌幅收窄 一線城市成交大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78

統計局今日公布中國去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減少一個,深圳甚至環比上漲1.2%,這也是三個月以來70大中城市中首度出現新房房價上漲。二手房中,上海環比漲幅明顯,二手房房價環比回升的城市達8個。

據統計局測算,房價環比降幅亦繼續收窄。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降幅分別為0.2%和0.3%,均比11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環比降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分別有48和36個;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1個和8個,分別比11月份增加了1個和2個。

去年12月的一大亮點是成交量明顯回升。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環比增長近9%,再創年內新高。12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環比增長均在15%以上,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中:

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6個(前值67個),上漲的城市有1個(前值0個),持平的城市3個(前值為3個)。最高漲幅為1.2%,最低為下降1.3%。

同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8個(前值68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前值2個)。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2.1%,最低為下降10.3%。

一線城市房價反彈明顯。北京12月份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2%;同比下跌2.7%。上海12月份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3%;同比下跌3.7%。深圳12月份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1.2%,同比下降1.3%。

QQ截圖20150118131851

二手房中,去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0個,上漲的城市有8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7%,最低為下降1.8%。

去年12月,北京12月份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2%(上個月為環比上漲0.7%);上海環比上漲0.4%(上個月為環比持平),另有南京、烏魯木齊、南昌、鄭州、廣州、深圳、九江、贛州等城市二手房價環比止跌或回升。 
QQ截圖20150118131919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讀稱,房價環比總體降幅繼續收窄,一線城市成交活躍。總體看,受前期信貸政策調整、央行降息、年底開發商為消化庫存加大推盤力度等多重因素影響,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環比增長近9%,再創年內新高,房價環比降幅亦繼續收窄。據測算,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降幅分別為0.2%和0.3%,均比11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環比降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分別有48和36個;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1個和8個,分別比11月份增加了1個和2個。

  分城市看,房價出現分化狀態。從環比價格變動幅度看,一線城市整體平均上漲,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平均漲幅分別為0.1%和0.4%;二、三線城市房價仍然下降,降幅緩慢收窄。從成交量看,12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環比增長均在15%以上,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46

人多了,要低調 挨了板子的哥大中國學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110

哥大中國學聯被“察看”,辦了十幾年的哥大中國學聯春晚在羊年首度缺席。往年林妙可(圖中)、“奶茶妹妹”章澤天、宋冬野都應邀來參加過。 (CUCSSA供圖/圖)

一名前骨幹成員說,哥大中國學聯從領導到幹事,對學校的規則都不是很重視。“這個組織完全不想去學習美國的遊戲規則,也沒有想要和美國學生增進交流的願望。”他還透露,學聯成員中一些人英語也不怎麽好,和學校打交道溝通不暢。

人數近三千的中國生在哥大仍是一個邊緣化的群體,開放給全校的學生政府里鮮少有中國學生的身影。無論魅力、才能還是領導能力,他們似乎只有在純粹的中國學生平臺才能展現。

解散風波將近一個月後,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哥大中國學聯,或CUCSSA)的官方社團資格又回來了。

2015年4月13日,哥大新聞發言人羅伯特·霍恩斯比(Robert Hornsby)在給南方周末的郵件中稱,學校社團委員會決定暫時恢複哥大中國學聯的社團資格,並指派了東亞語言與文化學院中國語言項目主任劉樂寧作為導師。霍恩斯比表示,目前社團仍處於察看狀態。之後第三天,哥倫比亞大學教務主任約翰·科爾沃茲(John Coatsworth)邀請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章啟月來校,介紹了校方促進中國學聯恢複運行的情況。

2015年3月中旬,哥大中國學聯在網站上公布了社團被校方撤銷資格的消息,隨後官方論壇、微信公號及其網站全部停止更新,線下活動也全面擱淺。哥大給出的理由是:“該組織在受到多次警告後,仍繼續違反學生組織資金及管理條例,致使解散決定無可避免。”

這對哥大中國學生的影響很直接:察看期間禁止大型活動,辦了十幾年的哥大中國學聯春晚在羊年首度缺席;畢業季租房買賣家具的節骨眼上,哥大中國學聯負責維護的論壇不能用了。

位於紐約上西區的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東部一所常春藤名校,出過胡適、馮友蘭等傑出華人校友。近幾年,作為“奶茶妹妹”章澤天和王力宏女友的母校,哥大頻登娛樂版頭條,在中國內地知名度激增。外界的審視和猜測因此接連而至:解散原因是內訌、腐敗,還是哥大在針對不那麽守規矩、人數又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

“學校表示心力交瘁”

哥大中國學聯成立於1996年,是美國最大的以華人學生、學者為主體的非營利組織。目前包括學生和校友在內成員共計兩萬余人。總會成員校涵蓋美國東部三州(紐約州、新澤西州以及康涅狄格州)的33所大學。

“我很震驚,這麽大的一個組織怎麽會被解散?中國學生怎麽辦?”一位加入哥大中國學聯不久的學生說。

學聯官網發布公告前幾個月,解散的消息就在中國學生中傳開了。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權力鬥爭引發內訌。一位學聯高層因與內部人員不和,一封舉報信將學聯的資金和操作問題捅到了學校,造成學聯關閉。南方周末聯系這位哥大在讀博士生,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回應。

多位學聯內部成員證實,這封信確實存在,但這並非哥大暫停學聯社團資格的全部原因。

2014馬年春晚後,哥大負責批準、審核學生社團的委員會與學聯時任主席周小舟、主席團成員以及春晚負責人開會。哥大社團委員會批評了學聯在春晚期間使用學校場地違規的行為,要求學聯暫停舉辦大型活動,進入為期1年的察看狀態。

“學校表示心力交瘁。說你們去年、前年說了都不聽,春晚又出現許多違規現象,只能選擇暫停、察看。”一位參與了此次會議的學聯成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透露,當天宣布這個決定的是校方代表沃爾特·羅德里格斯(Walter Rodrigeuz),他所在的跨學院管理委員會(Interschool Governance Board)專門負責審核、管理哥大中國學聯這類不屬於某一個專業或學院的學生社團。

春晚這類大型活動前,哥大要求承辦組織和社團委員會進行活動審查,召集負責校園安全、餐飲、場地、技術等部門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社團領導,就細節進行敲定。確保一切都符合學校規章制度後,由社團提交報告給委員會審查。

自1996年社團創立,春節晚會就是哥大中國學聯的招牌活動。2006年,時任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發表聲明,把這年的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一)命名為“CUCSSA農歷新年日”。

歷屆春晚從策劃到制作都由哥大在校學生主導,在哥大校區舉行。每年秋季,學聯成立春晚籌備組,向校內和社會招募主持人並征集各類節目。報名者需經過至少兩次選拔,根據導演組的要求進行改進,節目包括歌舞、樂器、語言等,演職人員近200人。

2014年哥倫比亞大學馬年春節晚會吸引了1200名觀眾到場觀看。參加過晚會的明星包括奧運女孩林妙可、“奶茶妹妹”章澤天以及民謠歌手宋冬野。春晚入場票價從20美元至140美元(約合人民幣125-868元)不等。舉辦資金來自於學校撥款、企業贊助和出售門票。學聯一位現任主席團成員表示,雖然學聯很重視來自哥大的撥款,但主要資金來源還是企業贊助。

一位參與過許多大型活動籌辦的前學聯骨幹成員表示,哥大中國學聯在實際操作中沒有遵守和學校約定的規則。比如門口走廊一些地方作為火警緊急通道需要清空,卻擺放了雜物,晚會擅自增加設備,為校外表演嘉賓刷學生卡進入演出場地等等。

春晚的演出場地艾佛烈·勒納大樓(Alfred Lerner Hall)是哥大的學生活動中心,為安全,持學生卡才能進入。非校內人員來參加活動需提前和學生社團登記,社團要向學校提供完整的校外人員名單。將學生卡借給校外人員是明令禁止的。春晚當天有學聯成員以及觀眾違規用學生卡進出,這成為學聯被察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名骨幹成員說,哥大中國學聯從領導到幹事,對學校的規則都不是很重視。“這個組織完全不想去學習美國的遊戲規則,也沒有和美國學生增進交流的願望。”他還透露,學聯成員中一些人英語也不怎麽好,和學校打交道溝通不暢。

自1996年社團創立,春節晚會就是哥大中國學聯的招牌活動。 (CUCSSA供圖/圖)

我們猜中了接班人

每年3至4月,是學聯主席、常務副主席兩個職位換屆選舉的日子。根據學聯章程,競選人必須是上屆執委會主席團成員,並通過主席團的資格審核。

哥大中國學生中,研究生占60%,遠超過本科生和博士生,但“論資排輩”的參選限制,基本把他們攔在門外。研究生項目大都在一到兩年間。一名研究生即使秋季一入學就加入學聯,來年春季成為主席團成員,等第三年春季有資格競選主席時,他還有不到三個月就要畢業。

因此,學聯主席大都從項目時間較長的博士生中選出。再加上主席團的投票權重高於普通學聯成員,每年的換屆選舉結果很少出現意外,也不見有候選人像美國學生會競選時一樣公開拉票、張貼海報。

“去年、前年的主席我們之前都猜中了,基本上一年前就可以看出誰是接班人,並不民主,”一位學聯內部成員透露,“整個哥大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是這樣選的。”

這成為哥大中國學聯另一個與美國主流規則的不同。由本科華裔學生組成中國學生俱樂部(Chinese Students Club)在章程中規定,所有活躍成員均有資格參與競選。中國學生俱樂部是哥大中國學聯在本科生中的姐妹團體,也是哥大歷史最悠久的中國學生社團。其核心成員都是哥大本科生,且大多是在美國長大的美籍華人。

一些專業性更強的學生組織,例如哥大化學工程師協會和哥大研究生咨詢俱樂部,最多只要求參選人的專業背景,鮮少在參選資格設下限制。一位哥大中國學聯非主席團成員說,學聯的做法體現了對開放競選制度的不信任,不相信主席團成員和其他人競爭能憑經驗和資歷勝出。

所有人進入學聯第一年,都從執委會下設四個部門的普通幹事做起,負責一些基本工作,例如迎賓、制作海報、宣傳活動等等。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聯前成員表示,在學聯內部的升遷基本看資歷,“但是比較有背景的人,比如可以用關系拉到贊助的,就可能往上升”。加入學聯後曾有一位學聯領導私下過問他父母的職業,這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學聯領導的身份吸引力很大。一位前學聯成員說:“中國企業家來紐約,比如王石,首先會聯系CUCSSA而不是校方。對普通背景家庭的學生來說,在學聯當領導是接近中國各界名流精英的好方式。”

從接到錄取通知到企業招聘宣講

經過數月準備,吳謙還是沒能把他發起的活動辦在哥大。吳謙是哥大東亞文化研究系的研究生。他從幾個月前開始策劃,想在哥大開辦一場座談會。事到臨頭,共同承辦的哥大中國學聯卻被解散了。

吳謙高中來美國,如今已是異鄉求學第八個年頭。他在哥大期間多次以個人身份與歷屆學聯合辦活動。在他看來,學聯雖然有錯,但這些年來為中國學生提供情感和生活上的服務,總的來說功大於過。

每年5月初開始,哥大中國學聯會發布《新生指南》,並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舉辦暑期新生見面會,由學聯成員以及哥大校友給中國新生介紹赴美流程、哥大生活學習環境、就業情況,解答疑問。

從接到哥大的錄取通知那一刻起,一名普通中國學生就可以與學聯建立聯系。落地美國,學聯會安排付費接機、幫助新生註冊課程、開銀行卡、辦手機號、新生聚餐等服務。

春晚之外,哥大中國學聯的另一個招牌活動,是2010年開始、每年秋季舉辦的學術活動“中國展望論壇”。論壇利用學聯積累的資源和哥大平臺,邀請中美兩國政治、商業、文化以及媒體界領軍人物,與學生和校友共同探討中國的發展與前景。2014年的論壇吸引到來自美東地區將近八百名學生和校友參加,嘉賓包括哥大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和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徐浩良。

哥大國際學生辦公室的數據顯示,1996年學聯成立時,全校僅有450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2013年中國學生人數將近三千,占全校國際學生的34.5%且仍在上升。學聯服務的群體更大,活動參與者更多,哥大地處紐約,與國內各界交流活動頻繁,學校的制度慢慢跟不上中國學聯的實際需求。

“當二十多個國內知名企業的招聘信息無法得到傳遞,滯留在Career Center(職業發展中心)也只換來一句‘I cannot follow in Chinese’(中文我看不懂)。”哥大中國學聯解散消息發布之後,網名為“茶葉蛋”的哥大工程院學生在網文里寫道。

2014年秋季,多家國內企業來哥大招聘宣講,但學校的職業發展中心向來只按學院和專業劃分,由學院出面聯系企業、申請場地組織活動。面對中國企業和中國學生的需求,哥大中國學聯最終跳過校方,直接以社團名義幫多家企業使用哥大場地舉辦了招聘宣講會。

在哥大,撤銷學生社團資格的做法並不少見,社團委員會定期審核現有社團,兩年不活躍的就撤銷了。只有極少數社團因為違反學校規定而被要求解散。

哥倫比亞大學擁有138年歷史的校報《目擊者日報》記載,1995年一個名為Conversio Virium的學生社團成立不久,就被校方以“不符合學校章程”為由要求解散。社團成員和其他學生強烈反彈。“鬥爭”近一年後,社團重新獲得承認。

拉丁文Conversio Virium的意思是“力的交換”,社團主題是教學生正確認識、安全地探索虐戀行為,例如綁縛、支配與臣服、施虐與受虐。如今“CV社”在哥大發展得如火如荼,幾乎每周都會舉行活動。自CV社之後,哥大再也沒有因為任何文化性質問題取締過學生社團。

“中國生”和“美國價值”

學校宣布解散學聯之後,哥大的其他中國學生組織也受到牽連。某中國學生社團的成員透露,“學校讓我們低調,開會的時候已經明說了。學聯這個事情給中國學生組織造成了比較消極的影響,原本由社團組織的例行特色活動都因此改成了私人性質的聚會。”

吳謙認為,學校可能是覺得中國學生做事有一種通病,要給其他的中國學生組織敲個警鐘。

目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已超過27萬。這些中國留學生從下飛機的一刻起就開始了對自己文化身份的重新探索。隨著體量增長,“中國生”正無可避免地成為美國高校文化的一部分。

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名哥大中國學聯成員坦承,自己的社交生活主要集中在中國人圈子。一來中國人在美國人中難以成為群體焦點,還是和文化背景相似的群體交流更舒服;二來在美國的時間不長,沒必要花功夫去融入。許多中國研究生整個項目下來除了上課幾乎用不上英文,親密的美國朋友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這個組織讓很多人從下飛機開始就無法走出中國學生的小團體,也沒有辦法真正理解美國教育的價值。”一位就讀哥大的中國本科生這樣評價學聯。在他看來,與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交流思想、開闊視野是美國大學教育的重要價值。但中國生在哥大是個邊緣化的群體,開放給全校的學生政府里鮮少有中國學生的身影。無論魅力、才能還是領導能力,他們似乎只有在純粹的中國學生平臺才能展現。

畢業後,不少中國學生選擇在美國找一份工作,在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過著白領生活,心態上卻仍在回國與否中搖擺不定。過去兩三年,市場需求驅使社會性、盈利性的華人社交服務層出不窮。2014年成立的“愛聚紐約”以及“玩轉紐約”,都是由畢業不久的華裔青年創辦的紐約華人社交資訊平臺,通過微信、網站發布派對、音樂會、華語電影放映等活動資訊,收取會員費及入場費。

王文卓2011年從哥大房地產發展系研究生畢業,在紐約工作生活了四年,打算在這里定居。據她觀察,周圍的中國學生在工作和學習方面比起美國同齡人毫不遜色,有時甚至更強,但是在社交生活中不太順利。要和異國人交朋友、約會,他們始終難以適應。

在哥大,每天中午到了飯點,中國學生陸續走出校門,在百老匯大街上的移動餐車窗口前排成長龍。最靠近校門的那一家,7塊錢可買三個菜,有葷有素配白米飯。旁邊的餐車名為“洛陽大叔”,賣涼皮和香酥雞,餐車主人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度被中國媒體廣泛報道。

(作者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研究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10

專訪》大中華區董事長賀樂賦 開放平台當競爭利器 微軟「中年變心」 想搶雲端大位

2015-06-29  TWM

撰文•林宏達、何佩珊

微軟新執行長納德拉上台,一年四個月下來,股價已上漲二成五。以前,微軟靠不開放消滅對手,現在,它要靠開放刺激成長,啟動創業四十年來最大變革,彎腰學當挑戰者。

微軟過去的成功與市場獨占性,曾為它招來﹁邪惡帝國﹂的封號,但隨著行動裝置起飛,帝國光環迅速褪色。為了幫微軟找回新動能,二○一四年二月上台的新任執 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做了重大決定,他打開封閉許久的城門,任由人們自由取用這些深埋在帝國之內的寶藏,「開放」成了微軟重獲新生的關鍵一步。

PC和Windows系已成過去納德拉這位印度臉孔的執行長,上任第一天就發信告訴所有員工,「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尊重傳統,只在乎創新︵Our industry does not respect tradition — it only respects innovation︶」。

當時,對手谷歌的營收,以每年二○%、一九%的速度成長,獲利成長更高達二八%、二五%,迅速拉近與微軟的距離。而另一個對手蘋果早已狠狠地把微軟拋在後 頭,二○一三年,微軟不僅營收不及蘋果一半,淨利也比蘋果少了一百五十億美元。當其他對手在高速公路上狂飆,微軟卻只能在省道上等紅綠燈。

納德拉上任一個月後大力改革,他先在競爭對手蘋果iPad上,推出Office應用程式,打破過去壁壘分明的藩籬,跟著喊出:「雲端優先,行動優先」的口 號,正式昭告世人:微軟﹁變心了﹂,過去四十年死命擁抱的PC和Windows系統,已經成為過去,雲端、行動才是未來。

不僅過去只能在Windows作業系統使用的文書軟體Office,現在也有iOS版本;而過去只有在Windows Phone看得到的Cortana語音助理,很快也將跨越Android、iOS各大平台;更甚者,微軟推出名為Project Oxford的專案,大方地將自家研發多年的圖像、語音識別等珍貴的API︵應用程式介面)和SDK(軟體開發工具組)對外開放,還有開發工具……,一個 又一個打破過去四十年建立起來的圍牆。

布建行動服務戰略部隊

去年七月,他發動微軟成立以來最大的裁員,一萬八千人離職,占微軟員工一四%。

今年六月十七日,他再次出手。這一天,他發信給所有員工,再次重申進軍雲端的野心,「我們的策略核心,就是要成為雲端、行動時代,最好的軟體服務和平台!」接著宣布一長串的高階主管離職名單,為他布建行動服務的戰略部隊做預備。

而這一連串轉型的動作,看在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暨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眼裡,就像是悶了許久的壓力鍋,終於找到出口,他和研發團隊都感到振奮無比。

「以前當然有點鬱卒。」洪小文不否認研發團隊曾經有過士氣低落的一段日子,畢竟,當谷歌的智慧眼鏡Google Glass、蘋果的語音助理Siri等對手新品屢屢成為全球鎂光燈焦點的同時,微軟研發多年的智慧眼鏡HoloLens卻只是安靜躺在實驗室 裡,Cortana也只能屈身於全球市占率不到三%的Windows Phone裡。

「Cortana我們真的做得非常好!」洪小文忍不住嘆了口氣,「但Windows Phone就那些,人家看不到嘛!」他強調,微軟這些年來不是沒有創新,「只是以前我們那麼多好東西,都只用在自己的平台上。」確實,微軟不缺創新和技 術,第一台平板電腦、第一台觸控智慧型手機,都是微軟開發出來的。然而,這些具有前瞻性的產品都被放在帝國的高牆裡,多數消費者都看不到。

洪小文說:「就像以前不管是iOS還是Android,其實微軟內部很早就有很多人想做這東西︵指將自家的產品開放到其他陣營的平台︶。」但以前執行長說不准做。

企業文化進行大調整

前執行長鮑默強調競爭與數字管理,不能幫助現有事業獲利的技術,全都被束之高閣。

納德拉用實際行動讓大家看到微軟改變的決心。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Ralph Haupter)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表示,納德拉上任後,不僅公司的策略要擁抱開放,隨之而來公司內部的企業文化也有大調整。

首先,納德拉要求全公司都要把客戶需求擺在獲利前面,爭取客戶支持。

台灣微軟總經理邵光華就舉例,在台灣微軟內部的員工座談會裡,曾有員工舉手問賀樂賦,表示他負責的服務是用量來付費,客戶也用得很好,但這名員工想到更好 的解決方案,「但不幸的,若用這方案,客戶的用量會降低,那他要不要做?」邵光華說明這名員工的困擾,因為更好的解決方案有可能讓公司營收下降。而當時賀 樂賦的答案斬釘截鐵:「當然,要用更好的解決方案!」這答案讓員工很震驚,因為和過去的微軟大不相同。他不可置信地問,營收下滑該怎麼辦?邵光華笑說: 「那要想辦法開發新的服務去維持。」其次,原本強調競爭績效的組織文化也改變了,更強調合作互惠的重要。

邵光華說,現在微軟已經取消砍掉績效最差五%員工的政策。過去一年半更強調合作,評量績效不再只看數字,而由主管和部屬定期面談。邵光華說,「如果你做得 很好,但是你踩在別人的頭上,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更重要的是拆掉各單位之間的合作障礙,要求各單位不只為自己的績效努力,還要互相幫助。

甚至,公司開始鼓勵所有員工都能提出幫助公司成長的想法,學矽谷的新公司辦駭客松活動︵軟體競賽活動︶,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都可以寫程式,改變產品,徹底打破過去組織分界清楚,彼此互相競爭的文化。

就連工程師開發產品的方式也改變了。一位微軟內部研發工程師表示,「過去研發單位每年可能只要交出一個研發成果給產品部門,但現在不同了,可能三、四個月 就會出一個更新,而且和產品部門的合作也愈來愈密切。」以前微軟開發軟體,開發之後,軟體人員的工作就結束了,之後是行銷人員的事情。現在,「軟體完成之 後,工程師才開始忙」,微軟打破程式設計師、測試人員和行銷人員的界限,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總經理康容說,程式設計師還要了解市場反應,根據市場反 應修改程式碼,「設計軟體、測試,了解市場的人,都是同一個人!」他說,以前微軟以三年為一個週期設計軟體,現在縮短到三個月。

支援跨平台 吸引設計師跳槽今年七月,微軟新推出Windows 10系統,將是過去一年多轉型之後最具體的成果。這是納德拉任內首次推出新版Windows作業系統,目標是要能涵蓋現在市面上所有相容的硬體設備,支持跨平台。

微軟讓在微軟平台開發程式的設計師,可以很容易地把程式放上蘋果和谷歌平台使用;另一方面,還設計工具,讓蘋果和谷歌平台的程式設計師,可以很容易地把程式轉換到微軟平台上使用。

這一招其實像是金庸武俠小說裡的﹁吸星大法﹂,因為,微軟在行動裝置上的程式數量,遠遠不如對手,但在PC平台上,微軟的程式數量有四百萬之多,替開發者拿掉障礙,等於把他們放到新的微軟雲端平台上去衝高應用數量,還能把對手的App吸進來。

微軟的下一步,是要讓PC和雲端無縫接軌,你在PC上玩到一半的遊戲,只要都用微軟的雲端服務,換到手機上就能繼續玩,不必從頭開始。微軟把龐大的用戶連上雲端後,要吸引替蘋果和谷歌開發程式的設計師跳槽。

微軟的另一個策略,是大量投資雲端機房等基礎設施,「我們是唯一在中國有雲端機房的外國公司!」賀樂賦說。微軟把全世界分成十九個地區,每個地區都至少有 兩個足球場大的機房,微軟還強調,不管客戶原來用的是哪一種雲端服務,都能和微軟的雲端機房相容。微軟表示,自己的雲端服務安全性更勝對手,「我們不會分 析客戶的資料。」康容強調說。

賀樂賦說,微軟未來的獲利模式有三種,第一,以後微軟的作業系統,會每三個月為一個週期,把新的程式和功能送給消費者「試吃」,這些雲端服務開始免費,要持續使用就要付費;第二,賣網路儲存空間;第三賣網路廣告。

但微軟也承認,要怎麼靠雲端、物聯網賺錢,其實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商業模式是由市場決定的!」邵光華說,「我們的責任,就是建一個夠好、有彈性的平台。」

獲利模式有待驗收

儘管微軟的營收獲利還未明顯看出這波轉型的成績單,但外界普遍給予微軟新任執行長的評價卻很正面。

瑞銀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分析說:「當年微軟崛起,造就了英特爾;谷歌崛起,造就了高通;雲端崛起,還會創造下一個大公司!」 但是,目前雲端還沒有出現真正的「殺手級應用」。以物聯網為例,除了Apple Watch,其實並沒有太多物聯網產品,所有人都在不斷移位、摸索;換句話說,誰是雲端時代的霸主,尚未確定。

現在,每家公司都在爭取雲端的發言權,只要微軟跳出框框,就有機會成為下一波浪潮的獲益者。這也正是微軟新任執行長上台後,股價可以平緩上漲二成五的關鍵原因。

納德拉(Satya Nadella)小檔案

出生:1967年

現職:微軟執行長

經歷:昇陽電腦工程技術部門、

微軟伺服器部門總裁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密爾瓦基分校資訊工程碩士、

芝加哥大學MBA

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說,以前微軟反對用開放原始碼的程式,但新執行長上任後,工程師如果不用開放原始碼的程式,還會被執行長質疑。

微軟有技術、懂趨勢,只是這些創新都關在Windows裡!

產品內容 時間 和對手比較車用電腦 1998年微軟推出第一款車用電腦作業系統AutoPC,2010年更名推出。 微軟原本在車用電腦市場落後,但併入諾基亞後,成為市場第一名。市調機構IHS今年4月報告預估,2015年車用電腦前三名將為微軟參與創立的車用智慧型 手機平台Mirror Link、Apple Carplay、Google Android Auto。

智慧電視 2000年,微軟推出Ultimate TV。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報告,2013年聯網電視第一名是蘋果,占聯網電視35%市場。

智慧型手機市場 2002年推出微軟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比谷歌推出Android早了6年。 根據IDC報告,2014年Android市占率為81.5%,Windows Phone為2.7%。

平板電腦作業系統 2002年推出具備觸控螢幕的平板電腦,比iPad早8年。 微軟原本在平板電腦市占率極低,但根據Gartner今年1月報告,微軟2014年裝置出貨量為3億3000萬台,超越蘋果的2億6000萬台,僅次於谷歌。

網路影片服務 2004年推出MSN Video,比YouTube早一年。 根據Sandvine報告,今年3月Netflix在下載串流影片市場,市占率36.5%,較第二名YouTube高出一倍。微軟在這個市場市占率不高,但積極布局競爭。

語音助理 微軟語音助理Cortana在2014年4月首度對外曝光。而在此之前,微軟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發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 蘋果iOS系列產品內建有Siri語音助理,谷歌旗下Android系統則是有Google Now,各大科技巨頭都積極在人工智慧領域布局。

智慧眼鏡 HoloLens在2015年1月首度發表,是一款結合擴增實境技術的智慧眼鏡。 谷歌在2012年4月首度發表Google Glass,引起全球矚目,但因價格、隱私權等問題,後續發展不如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1

何國偉轉戰飛利浦 11月將接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133.html

何國偉轉戰飛利浦 11月將接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一財網 王珍 2015-07-14 16:20:00

皇家飛利浦7月14日宣布,何國偉將於2015年11月2日正式接任飛利浦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現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孔祥輝將於2015年12月31日退休。

皇家飛利浦7月14日宣布,何國偉將於2015年11月2日正式接任飛利浦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現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孔祥輝將於2015年12月31日退休。

為確保與孔祥輝的順利交接,何國偉將於2015年8月3日加入飛利浦,任執行副總裁,並將匯報給飛利浦全球首席執行官萬豪敦。

飛利浦現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孔祥輝

現任IBM大中華區北方區總裁何國偉

“我很高興何國偉先生能加入飛利浦,執掌飛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場——大中華區的業務。”飛利浦全球首席執行官萬豪敦表示,“何先生在帶領公司取得業績增長方面的經歷突出,在系統整合、服務與建立戰略聯盟等方面擁有深厚的專長,這對於未來飛利浦把握在健康科技領域的市場機遇至關重要。不僅如此,何先生對大中華市場的深入了解及其廣泛的夥伴關系網絡,也對我們進一步拓展大中華區市場多有助益。”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孔祥輝先生為公司做出的諸多卓越貢獻。”萬豪敦還表示,“在他的帶領下,飛利浦在大中華區實現了徹底的業務轉型,迅速實現業務增長,並帶領公司渡過市場難關。與此同時,他也是飛利浦全球執行委員會中極有價值的成員,為公司提升速度和靈活性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也正是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和飛利浦全球‘加速成長’轉型計劃的基石。”

孔祥輝生於1951年,於2008年2月加入飛利浦,同年10月起擔任飛利浦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在他的領導下,飛利浦在中國市場的創新、制造和業務足跡不斷擴大,中國成為飛利浦全球的第二大市場,飛利浦品牌也發展成為在中國最令人喜愛的品牌之一。2011年7月,孔祥輝成為飛利浦全球執行委員會委員。

何國偉生於1961年,198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其在IBM公司擁有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中國、美國、香港和加拿大等地任職,並在銷售、技術和高級管理等廣泛領域擔任過多個職位,現任IBM大中華區北方區總裁,負責科技合作及戰略聯盟。他利用IBM全球和本地資源,推動了公司在中國與政府組織與大型企業的技術合作與戰略聯盟。

“我很興奮能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加入飛利浦,非常期待能在首席執行官職位的過渡期與孔祥輝先生及其團隊合作。”何國偉表示,“飛利浦擁有悠久的歷史,強大的品牌信譽,並專註於健康科技市場。憑借飛利浦獨特的市場定位,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把握現有和未來的市場機遇,實現我們的增長戰略。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55

專訪facebook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幼莓 臉書要用App家族搶廣告大餅


2015-08-03  TCW

臉書(facebook)問世以來,正邁入第十一個年頭,不僅用戶數突破十四億人,年營收也超過一二○億美元。但這還只是開始,facebook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幼莓說,「我們的成長空間非常大。」

撰文•何佩珊

四年前,臉書一整年的營收才三十七億美元,但今年不過一個季度,臉書營收就已經超過三十五億美元,且其中超過九成營收是來自廣告,成長速度之快,在當今的全球數位廣告市場,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方之霸。

先做市場教育

推出線上學習平台

同樣地,在台灣有超過一六○○萬月活躍用戶數的臉書,絕對也是台灣最主流的廣告平台之一,更是Google、雅虎兩大廣告巨頭不敢輕忽的對手。看準台灣市場潛力,臉書已經在今年初來台設立辦公室,並積極展開連串活動。

而過去鮮少公開面對台灣媒體的臉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幼莓,也特別接受︽今周刊︾的專訪,暢談臉書對台灣的市場策略,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以下是本刊的採訪紀要:︽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選在今年一月來台設辦公室?過去這半年,做了哪些事?

梁幼莓答(以下簡稱答):我們看到市場上需求愈來愈多,過去我們透過經銷商經營,發現很多部分非常需要我們直接與客戶端及廣告代理商聯繫,才能讓他們比較清楚知道怎麼利用這個平台,也從這個平台拿到更好的效果。

我們進來,其中一個重要的責任是做市場教育,過去半年做了很多方面事情:第一,推出blueprint線上學習平台,開放給客戶和廣告代理商,讓他們不單 學到平台不同的東西,也透過平台得到認證;第二,推出一對多的各種高峰會,如上周就辦了品牌行銷高峰會;第三,我們對很多廣告代理商做很多一對一的培訓; 第四,希望下半年推出中小企業的活動,讓中小企業知道在臉書怎麼推廣行銷。

以前(廣告主對臉書)可能有很多誤解,例如只看粉絲數、點擊數。臉書那麼多產品,要懂是相對較難,所以透過第三方去做可行,但不是最理想。如果要整個市場水平提升,幫台灣企業做起業績,我們自己來做,效果比較直接、明顯。

問:相對於Google、雅虎等公司在台灣的廣告團隊規模,臉書的台灣團隊規模相對小很多,聽說只有個位數?

答:(台灣)團隊還是小小的,但是配合大中華團隊來做,方法是從行業端去推,例如快速消費品、電商、科技、旅遊、金融業都有不同的領導。由大中華區領導推 進在地同仁,一起去幫忙行業客戶。基本上招聘的人都要有大中華區責任,不會在香港只做香港。我們有很多台灣同事可能在香港工作,但負責的就是整個大中華區 業務。

臉書家族App

全面進擊行動市場

問:臉書全球用戶數突破十四億人,台灣的月活躍用戶數也超過一六○○萬人,擔不擔心市場飽和,成長趨緩?

答:我們看的不是人數,而是怎麼打造一個好平台。每個用戶會感到開心,平台為他帶來加值,內容是相關的、個人化的,這是我們追求的。 如果我們做好,就是win、win、win,對我們是成長,對用戶是有用的內容,對廣告主可以透過這一平台看到實際效果。

問:除了市場漸趨飽和,臉書是不是也有平均使用年齡拉高的跡象?

答:我們這邊沒有看到年輕人愈用愈少,反而看到臉書已經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可能五年前是很酷的東西,每天都在講,但現在就像電力、水,就像生活的一部分,年輕人不會特別去講,但都在用,這樣一個狀況。

問:臉書未來成長動能在哪裡?

答:行動創造了很不一樣的消費者行為模式,因為大家每天都在行動上面。用戶看影片愈來愈多,大部分在手機上看到,對臉書,行動加影音是特有的優勢,我們在 行動已經有很多用戶看影片愈來愈多,每天平均影片觀看次數,全球已經達到四十億次。未來看中的就是行動加影音,機會滿大。

我們會朝向多元App去發展。除了臉書的App,還有FB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我們也會測試不同App,看哪個適合用戶。

未來希望大家手機裡頭,總有一些是臉書家族的App可以提供給用戶。我們發展策略就是你想用手機做不同事情,都有App可以滿足你。

問:亞太區的用戶數雖然比北美和歐洲都多,但ARPU(每位用戶平均貢獻)卻非常低,你怎麼看這樣的現象?

答:這對我們來講是好事,等於空間很大。亞太區要覆蓋的國家非常廣,日本、韓國、澳洲是相對比較成熟,但也有發展中的印尼、印度等國家。這些國家還在發展 中,所以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或廣告市場發展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第二,因為這些國家還需要知道怎麼好好利用臉書這個平台,我們需要做的教育工作也要加強,這 個空間很大的。

問:你怎麼看台灣的數位廣告市場?你認為台灣的數位廣告市場有多大的成長空間?

答:最容易的比例就是我們花在數位、花在行動的時間是多少,理論上媒體花費是同樣一個占比。以美國來講,每個人花四分之一時間在行動裝置,但在行動的花費只有一○%;台灣也是一樣,花在手機的時間多,但花費不成比例。

行動就是生命

看好台灣影音市場

所以我們覺得可以成長的空間非常大。大家花那麼多時間在這個媒體上面,為什麼廣告主還沒跟得上呢?我們覺得只是一個時機而已,要做更多市場培訓,做更多成功案例出來,讓客戶有更大的信心,最後正比例的時間還是會出現的。

問:所以臉書總部對大中華市場有很高的期待?

答:你看我這麼瘦就知道了(大笑)。

我覺得不同地方有不同機遇,台灣有那麼高的滲透率、行動用戶比率,對臉書是相當有趣的市場,因為行動就是我們的生命。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看到在台灣影音趨勢也非常厲害,雖然我沒辦法告訴你數字,但大家都知道影音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大策略。台灣我們看到也是那麼好的影音趨勢,也是為什麼台灣會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市場,否則我(現在)不會在這裡、辦這麼多活動。

梁幼莓

現職:facebook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經歷:Google亞太區新媒體業務主管學歷:英國肯特大學傳播及圖像研究學士學位亞太區用戶多、營收仍低,成 長潛力大北美 歐洲 亞太 其他 全球日活躍用戶數(億人) 1.61 2.25 2.7 2.8 9.36 每位用戶平均廣告營收貢獻(美元) 7.62 2.81 1.14 0.78 2.34 資料來源:臉書2015第一季財報

臉書家族App

FB行動版App FB messenger Whatsapp Instagram 用戶數(億人) 約12.5 逾6 逾8 逾3

未來潛力 目前主要的

營收來源 可能結合電商

與網路金融服務 可能加入廣告服務 已在日本、澳洲等地推出廣告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9

IBM大中華區總經理王天義的帶人哲學 想要萬人之上 她先讓人「服氣」



2015-09-07  TWM

從一個單純的系統工程師做起,王天義在進IBM三十三年後,成為IBM大中華區新任總經理。能登上這個位置,她靠的是「人」為核心的帶領團隊方式,讓所有人都對她非常服氣。

撰文•孫蓉萍

七月三十一日,IBM宣布由王天義擔任大中華區總經理。如果從全球組織架構來看,王天義的頂頭上司有三位,一是大中華區董事長,另兩位則是全球集團董事長和資深副總裁,在這家擁有四十萬名員工的百年超級大企業裡,王天義爬到了「三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但是在此之前,王天義的名字卻沒有太多曝光。「我加入IBM三十三年以來,沒接受過人物專訪,因為個人的成績好,全都該歸功於團隊。」王天義說。

這不是一句官話!三十三年來的一步一腳印,王天義不是只靠個人賣命打拚,而是團隊管理。

一九八三年,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雙碩士之後,王天義加入台灣IBM,從單純的系統工程師開始,很快地就被提拔為管理階層,在過去十九年駐點中國的經歷中,她管理過的團隊包括系統整合,乃至於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金融服務等各個領域。

從一個系統工程師,成為管理成長潛力雄厚的大中華區總經理,王天義如何能帶領兩岸三地這麼多不同的團隊創下佳績?關鍵全在於「讓人服氣」。

招牌會褪色 人心歷久彌新「一個人,會決定加入一家公司,往往是看上這家公司的名氣;但當他最後選擇離開這家公司時,通常是因為不喜歡他的主管,或者是團隊裡的氣氛。」在一次IBM全球大會上,王天義聽到這句話,也啟發了她對「管理」的深層理解。

她補充說明:「一位好的經理,會讓員工捨不得離開這個團隊。即使是IBM,隨著你在這家公司工作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這三個字的影響力可能愈來愈弱; 愈來愈強的影響力,來自於職場周遭的人。」王天義很清楚,在「留住人才」的層面,管理者比公司品牌更重要。成功的管理者要能讓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地感到服 氣,而非只是利用主管的權威,不斷下達「使命必達」的僵固指令。

讓人服氣的基本功,是讓下屬清楚「你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主管」。

「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小業務,她已經是資深經理了。」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回憶當年,「我的案子遇到一點困難,問她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客戶那裡聊一聊,沒 想到,她立刻答應。」就以往慣例,已位居要職的王天義,其實最多只需要在大方向上給予適度指導即可,「但她知道我的難題之後,不但細心地進行各種沙盤推 演,甚至親自跟我拜訪客戶,順利解決我這個小小業務的大難題。」沒有階級之分地協助解決團隊問題,讓黃慧珠對她印象深刻,從此對她服氣。

台灣IBM軟體事業處總經理賈景光,同樣也對王天義心服口服,而最讓他折服的部分,是王天義的兩個管理特質:充分掌握下屬工作,也勇於為下屬承擔失敗結果。這兩者,具有某種程度的因果關係。

「我之前負責台灣金融事業群,王天義是我的督導。記得曾經有一個專案,在執行的過程中,王天義一直緊盯我們,也充分掌握進度。但是到了最後兩個禮拜,發生 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狀況,導致專案無法如期完成。」解決團隊問題 沒有階級之分如期完成,是IBM對客戶最重視的承諾、是IBM的鐵律,「當時我非常自責、帶著忐忑不安的心,在電話會議上向人在北京的她報告。沒想到她竟 然沒有責備,只是耐心聽完我的解釋。」電話那頭,王天義這樣告訴賈景光:「我很清楚,所有人類能做的事,你們都努力試過了,那就讓它發生吧!你們不要有壓 力,接下來趕快把進度趕上,明天上班重新變成一條好漢再來打拚。」她一肩扛下了這個專案延誤的責任。

賈景光說:「她其實一直掌握我們的進度,也知道意外有時就是會發生,她看到我們盡了最大努力,所以沒有苛責,只是繼續討論如何把事情趕快完成、把傷害降到 最低,讓我訝異又感動。」掌握進度,是每位主管必要工作,王天義做到徹底,除了因此能夠有效管理各項工作執行狀況之外,也能清楚畫出一條分界線,「何時應 該責備、何時應該以鼓勵代替責備」。

說到進度掌握,在王天義底下做事,其實也有一定壓力。「我不要每個人都說我好,即使會冒犯別人,我也要堅持做對的事。」王天義強調,她一旦發現工作進度可 能出現問題,就會二話不說地立即召集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釐清真相與問題點,務必討論出一個具體的處理方式之後,再授權給同事,接下來繼續追蹤進度,需要 時伸出援手。

從她口中,說出了這樣一套治軍嚴謹的標準作業流程,但在操作這套生冷SOP的過程中,她還是會賦予某種鼓勵人心的溫度。

管理者有溫度 讓軍心穩定王天義說,當團隊遇到極大的壓力時,她通常會面帶微笑地對著大家說:「這有什麼難的?我們慢慢來,一點一點做。」王天義目前在北京的特助則說, 「有她在,難的事情就會不一樣,大家的心會安定下來。」這就是王天義的另一個管理特質,她要做一位有溫度的管理者。前IBM大中華區全球服務事業部電信媒 體事業部總經理葉啟仁透露,王天義曾經這樣分享管理者的形象拿捏:「你們要夠聰明,但不要顯現出你太聰明;你們要夠精明,但不要顯現出你太精明;你們速度 要夠快,但不要顯現出你的急躁。你們要夠強,但要把強項藏於內心,不要讓人覺得有侵略性。」這已經到了一種藝術層次,一種由管理者所發出的、近似「曖曖內 含光」的溫度與亮度。既有值得信賴的暖流,又不至於帶著侵略性,於是,團隊成員可以勇於分享他們的想法創意,而不用擔心被主管指責思考不夠成熟;當問題發 生時,團隊也不必擔心會被咆哮痛罵,而能在第一時間向上反映。

如果下屬必須「猜測你的情緒」才決定要向你報告哪些事情,那就不是一位好主管。王天義說:「在一個團隊中,不只自己要好,還應該一起幫助團隊的人,彼此鼓 勵,不論順境或逆境,都能一起向前邁進。」而且她認為一個好的領導者,要能創造一種溫度、一個氛圍,讓每個人每天都進步。

讓下屬倚靠、讓下屬安心、讓下屬進步,這是王天義「讓人服氣」的管理特質;賈景光認為,這些特質讓王天義總能打造一個「軍心穩定」的團隊,在這個充滿變動的年代,「人心容易浮動,而她正可以讓人安心、信任」。

如今,IBM已經賦予王天義重任,而她的許多特質,也值得每位管理者細細地揣摩思考。

王天義

現職:IBM大中華區總經理經歷:IBM大中華區副總裁暨行業及價值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大中華區金融服務事業群總經理等學歷:紐約州立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雙碩士家庭:已婚,育有兩子變成一人大將軍時,該如何自處?

在IBM的職涯中,王天義曾經有過那麼一次,從原本管理上千人的主管,一夕調至「一人部門」,變成必須獨力開發新業務市場的「一人大將軍」,一個人,處理所有事情。

別人看她都覺得擔心和不捨,但是她當時卻保持正面思考,並且對自己非常有信心。

首先,她自告奮勇,特地選擇去開拓一個自己不熟、難度又特別高的市場,她覺得「我要在大企業下練習虛擬領導力,單槍匹馬見客戶,測試我的市場價值。我一身 武功,當然要做難的事,如果我成功了,就證明了我的實力,如果我失敗了,我相信公司沒有其他人能做得成!」就是這種骨氣,讓她後來成功拿下一個系統整合的 案子,專案金額高達1600萬美元,證明了她的能力,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出路。

圖說:王天義(左2)業務目標明確,但沒有架子,溝通管道順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19

大中华:地产+金融不好走的两条路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9/t20150907_756848.htm


  公开资料显示,大中华集团曾构想打造两个上市平台或实现整体上市,并谋求获得汕头商业银行的控股权。然而至今,这两项计划均未落实。对于民企,无论在行业内扩张,还是向金融业扩张,均非易事。陶娟/文 



  在2015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以140亿元财富排名94位的茂业集团董事长黄茂如,在资本市场可谓长袖善舞。他不仅通过控制茂业国际 (000848.HK)、成商集团(600828)、茂业物流(000889)、商业城(600306)四家上市公司构建了茂业系,还持有大商股份 (600694)、银座股份(600858)、深国商(000056)部分股权。


  而他的长兄黄世再,虽以200亿元身家名列第49位,在房地产富人中则列第11位,却仅控制一家无足轻重的港股上市公司—大中华地产控股 (00021.HK)。排名在他之前或之后的同行,但凡旗下有上市公司者,其主要财富均来源于所持的上市公司股权,只有大中华地产控股,并未给黄世再的财 富带来几许贡献。


  这或许并非黄世再的本意。


  曾有意打造两大上市平台


  从公开资料看,大中华集团曾经构想,旗下应当至少有两个上市平台,其中,大中华地产聚焦 于旅游及地产业务,同时,大中华集团本身亦能够整体上市。据报道,为了配合上市计划和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大中华集团还曾经进行了架构调整,先后成立了金融 中心、地产中心、商业中心、资本中心、战略中心、行政中心六大事业部。其中,金融中心和地产中心被列为业务重点发展部门。


  早在2007年,黄世再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即表示,期望集团能够在香港和美国同步上市,以获 得更多投资者支持和发展资金。而当时据大中华国际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他们设计了多套上市方案。2010年9月,黄世再再次表示,汇通天下(大中华地产控股 原名)复牌后发展顺利,自己持有的另一企业大中华国际未来亦有意在香港上市,但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不便透露详情。


  到了2011年11月,在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大中华集团当时的首席执行官钟东霖时,后者仍然表示,大中华集团有上市的计划,主要是希望透过资本运作更快速地拓展其商业地产版图;未来集团的目标是发展成以地产为主轴,引进新科技、新理念来打造商业地产王国。


  但时至今日,大中华集团的上市之路似乎还是纸面上的计划,而已经到手6年的上市平台也仍处于培育期,无法承载大中华集团整体注入的能力。


  未竟的城商行投资


  另一方面,大中华集团在金融业的尝试同样 充满了苦涩的味道。黄世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金融,是集团未来的重点方向,我们还将在其他城市对商业银行进行收购重组”。与这一表态相互呼应的 是,大中华集团在数个旗下子公司招聘广告中均提及,旗下控股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和汕头商业银行等多家国内商业银行。


  黄世再谋求汕头商业银行的控股权不难理解。首先,银行牌照对于民企还是稀缺资源,对于地产企业来说,如果获得银行控股权,更有望从银行渠道获得 成本低廉的资金。其次,在当时的环境中,城商行或上市,或异地扩张,动作频频。2011年上半年就有江苏银行、东莞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等 城商行向监管部门申报了上市材料,有十几家银行聘请了保荐团队。对于一直想打造多个上市平台的大中华,这显然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但新财富在对汕头商业银行股东进行查询时发现,大中华并未真正实现成功控股。


  汕头商业银行1997年成立,2001年因出现数十亿坏账停业整顿,直至2011年才重组成功。 尽管其严重资不抵债,但仍引起各路社会资本追逐。在这一过程中,大中华集团的确曾与汕头市接洽。但在最后的方案中,汕头商业银行更名为华兴银行,后者官网 表明,其主要股东中,侨鑫集团(广州高端地产商)出资17.5亿元,占20%股份;哈尔滨银行出资13.125亿元,占15%的股份;上海升龙投资、新产 业投资均分别出资8.75亿元,分别占股10%。此外,国资背景的粤财投资控股等也有少量股份。而大中华集团尽管与汕头有着良好的关系,在激烈的股权争夺 战中仍然出局了。


  事实上,具有外商独资背景的大中华集团,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中,要做到如宣传中所说的“控股国内多家商业银行”也是难以做到的。银监会办公厅 2010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资格审核的通知》中提到,除开普通规定外,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除满足规定条件外,在实际审核过程 中,应坚持审慎性条件:同一股东入股同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超过2家,如取得控股权只能投(或保留)一家。


  大型扩张,融资成谜?


  身处资金密集型的地产行业,缺乏上市融资平台的大中华集团何以壮大?据称,早年的黄世再 善于低价囤地,如他拿到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的地块时,福田中心区还是一片荒芜,购地价格相当低廉,但是其后,深圳市政府在这片土地上投入的配套资金不下于 1亿元/平方公里,大中华成为受益者。


  往上追溯,这是黄家一贯的风格。据称,黄世再的父亲曾是名军人,退伍后在深圳布吉购置了一批土地。那时候布吉还是荒郊野岭、乱石荒岗,但他以敏 锐眼力察觉到商机,低价吃进了很多地,并分给了自己的四个儿子,成为后辈发家的资本,黄世再及其兄弟黄茂如、国都集团董事长黄茂展、信和地产掌门人黄振华 在深圳都是如雷贯耳的知名商人。


  而黄世再本人在地产经营上,亦不乏过人才能。他提出的“口岸物业”、“买房入户”等行销概念,曾吸引大量买家。1998年,黄世再收购国兴大厦后更名为汇展阁,并成功地以3万元/平米的价格出售,这一案例甚至写入了当年的《南风窗》。


  尽管黄世再成功在深圳挖到了第一桶金,但其中也历经风浪。大中华集团的旗舰之作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按最初的设计规划,本有意提供给深圳证券交 易所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开工后10年才竣工,且因为大规模违建地铁商场与建筑面积违规等,迟迟拿不到深圳国土局签发的房产证,一度成为中心区最大的 “黑户”,最终于2009年前后这一问题才解决。


  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落成之后,大中华集团开始向全国扩张。其2007-2009年前后曾大张旗鼓 地在各地跑马圈地,除地产外,还主要进军旅游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宣传投资额合计高达数百亿以上(附表)。如在内蒙古,其分别与锡林郭勒盟及呼伦贝尔市分别 展开合作,打造生态草原旅游区等。在黄世再的老家广东惠来及周边的汕头及汕尾,更是推出了百亿元的全面开发计划。



  而包括黄文稀在内的大中华人士亦曾表示,黄世再早已不满足于只做住宅市场,而希望将重点转向商业及旅游地产。事实上,商业地产也是黄世再兄弟起家的领域之一。而且,大中华在深圳罗湖、福田核心地段均拥有土地。


  大中华每到一地,多半是直接与当地地方政府签下开发协议,以争取到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如2008年5月,其与内蒙古正蓝旗政府签下了10万亩荒地治理协议;2009年2月,再次签下了开发22万亩荒地的治理协议。只是,如此密集的项目开发,将要从何处融资?


  黄世再曾自称“从未向银行借贷”,上市之路上也是左冲右突,大中华地产控股的资产注入虽然在稳步进行,但其融资支撑功能却未稳定发挥,而拓展金 融业的尝试也并不成功,将大中华集团整体上市的方案更是经历了多次变更却至今无音讯。可以依赖的,大概还是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等现金奶牛了。


  在网上披露的一份信托计划书中,中铁宝盈资产管理公司为大中华地产旗下的汕尾市大中华“金宝城”项目发行了一期融资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 期限为两年,利率为10.5%-11%,其中第一还款来源为金宝城的销售收入,第二还款来源为大中华集团。公告披露,截至2013年底,大中华集团自持物 业年租金收入近4亿元。这不禁让人遐想,这么好的物业收入项目,有一天会不会被黄世再装入上市公司,推向资本市场呢?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