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美減排協議:沒有突破 政治外交意義更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67

Obama xi jin ping

中美周三發布的聯合氣候變化聲明,其政治、外交上的意義或大於實際能減排的效果。

昨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兩國各自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核心內容是:

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國計劃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範圍減排目標並將努力減排28%。

但奧巴馬幾年前就已經承諾到2020年將碳排放量減少17%,該計劃能否達成尚不知曉的情況下,新的提議能否在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獲得通過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同時,中國仍缺乏任何絕對的減排目標。

聯合聲明中美國提出的減排時間框架、減排量等內容基本上與今年6月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出臺的“清潔能源計劃”相同。該計劃要求2030年之前削減30%的碳排放(相對於2005年的水平),在國內引起了較大的批評聲。

值得註意的是,自從奧巴馬首次當選以來,共和黨一直都在抵制他的立法議程,自上周共和黨贏得參議院控制權後,美國參眾兩院全部被共和黨控制。共和黨籍的兩院領導人已經明確表態將抵制減排協議。所以奧巴馬想要真的將減排一事落實到立法層面可能性比較小。

而中國方面並未宣布任何減排目標的數字,只是計劃在2030年停止碳排放增長,並未指明屆時中國的排放會到達何種高度。聲明中還提到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

實際上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做出了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的長期計劃,政府討論的目標是在2025~2030年間達到碳排放量峰值,而本次聯合聲明的2030年時點顯然是相對更容易完成那個選項。

並且聯合聲明中使用的措辭也是比較謹慎,在中文版中使用了“計劃”、在英文版中使用了“ intends”和“intention”,這或意味著該聲明並不是在創造任何新的義務性目標。

此外,路透社分析師John Kemp指出在聯合聲明的開頭便提到的“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考慮到各國不同國情。”這句話十分關鍵,因為這個合約並不具備法律效力,一旦觸及到國家核心利益便可能用這句話作為理由搪塞過去。

中國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想要完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至20%這個目標的難度也比較大。中國發改委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作為發達國家同時也是推進綠色能源比較激進的歐盟,在不久前通過的《2030年氣候與能源政策框架》中,提出非化石能源占比也不過才27%,而中國作為碳排放大國,用15年的時間提升十個百分點,難度非常大。

所以有市場人士指出,在明年巴黎即將舉行多邊氣候峰會之前,該協議的最大意義並不是真的減排多少二氧化碳,而是在於鼓勵全球國家在氣候談判的問題上向前邁進一步。

中美兩國的排放量加到一起幾乎相當於世界其余國家的總和。這兩個國家之間達不成協議,已導致達成全球氣候協議的努力屢屢受阻。

三年前,近200個國家的領導人同意在明年底的巴黎會談上敲定一項協議,以取代全球在減排方面唯一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

不過各國至今還在為此事爭論不休。迄今,只有歐盟公布了它將在巴黎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上月,歐盟同意到2023年,其總排放量較1990年降低至少40%。

也許,本次聯合聲明最有效的作用就是聲明中寫到的那樣:“中美兩國希望,現在宣布上述目標能夠為全球氣候談判註入動力,並帶動其他國家也一道盡快並最好是2015年第一季度提出有力度的行動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77

美外交官指越來越多俄軍入烏 普京G20峰會面臨西方攤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50

G20,俄羅斯,烏克蘭,普京,制裁

(以上左圖為澳大利亞總理艾伯特。上月他說,要質問普京馬航MH17客機墜落造成澳國民喪生一事,並承諾,如普京出席本月G20峰會,就要用澳式橄欖球的“抱摔”方式放倒他。)

繼北約最高軍事指揮官指俄軍攜重武器湧入烏克蘭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Samantha Power昨日警告,烏克蘭東部沖突可能徹底失控,越來越多俄羅斯的軍用車輛駛入烏東部分裂武裝控制區。本周六開幕的澳大利亞G20峰會上,俄羅斯介入烏克蘭沖突的風險正成為核心問題,西方國家領導人可能因俄烏沖突的巨大威脅向參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攤牌。

據彭博報道,Samantha Power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俄羅斯必須停止違反今年9月5日達成的烏克蘭停火協議。她認為,

這是“格外讓人擔憂的時期。”她還這樣自問自答:“有沒有形勢會失控的風險?有。”

本周三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北約指揮官Phillip Breedlove表示,過去幾日發現成隊的俄羅斯坦克、大炮、防空系統等軍用設備和作戰部隊進入烏克蘭。據CNN報道,Breedlove還說,進入烏克蘭東南方向克里米亞的俄羅斯武裝力量有能力發起核打擊。該報道援引Breedlove原話稱: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裝備了核武器,但他們確實有那種必要時可能支持(核武打擊)任務的設備。”

此後俄方否認派任何部隊及坦克進入烏克蘭。普京的發言人Dmitry Peskov稱:“北約幾乎每天發布這樣的聲明。我們根本無意做出反應、予以置評。”俄羅斯國防部長Sergey Shoigu周三表示,俄軍考慮在克里米亞建一支有全面自衛能力的武裝,目的是“保證俄羅斯及其盟友的軍事安全”。

上月末,普京做出被西方媒體稱為十五年來俄羅斯對美國最強硬態度的表態。當時他譴責美國破壞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稱對俄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而俄羅斯可以抵禦,不會“乞求”取消制裁。昨日赴澳大利亞出席G20峰會以前,普京接受俄塔社采訪時未提及烏克蘭,而是提到,俄政府正考慮受西方制裁後未來可能面臨油價“災難性下跌”,這種情況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可能性很小。

路透報道認為,此次G20峰會的核心議題原本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保護全球銀行系統,以及防止跨國大企業利用漏洞逃稅。不過,由於本周的北京APEC峰會已達成了不少經濟與氣候變化方面的協議,安全隱憂就變成了G20峰會的核心問題。

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俄羅斯軍艦開往此次G20峰會舉辦國澳大利亞的水域。澳大利亞總理艾伯特稱,俄羅斯在重大國際會議期間派出軍艦並不少見,但確實不尋常。澳大利亞研究機構Lowy Institute的軍事專家James Brown認為,俄海軍的活動似乎是為了“秀肌肉”。

昨日G20峰會前夕,英國首相卡梅倫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不可接受,警告美國與歐盟可能對俄發起更大規模的制裁。卡梅倫說:

“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自由與責任采取正面回應,我們可能看到制裁撤銷,如果俄羅斯繼續讓事態惡化,我們可能看到制裁增加,就這麽簡單。”

在普京昨晚抵達G20峰會現場以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昨日也和一些西方領導人一樣,表達了對俄羅斯軍事行動的擔憂。她說:“讓我更為擔心的是,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受到侵犯,並未遵守(今年9月的)烏克蘭停火協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10

緬甸內政外交進入平衡時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921

在仰光的大金塔門口,掛著印有昂山素季肖像的衣服。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緬甸當局在經濟建設上實施多元化戰略:在東盟、中國以及非東盟投資者之間實現相互平衡。而這種平衡,無孔不入地滲透在緬甸的地緣政治當中。

對於一個初來乍到者來說,沒有人能夠相信土瓦是緬甸的三個“經濟特區”之一。這里最高的樓房不過三層,紅綠燈只有一處,遍地是棕櫚樹和芭蕉樹。不過,在當地非政府組織里工作的英國人鄧肯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這的確是緬甸在2012年批準建立的經濟特區。“在成為特區之前,它只是安達曼海海濱的一個小漁村。”鄧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來自意大利的投資讓它很快就要擁有一座大型港口。來自泰國的投資則將會修建一條從土瓦通往曼谷的高速公路,直通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些都是東盟的主要經濟體,和緬甸保持友好的貿易關系。土瓦很快會變得“興旺發達”起來。

同樣可能“興旺發達”的另外兩個經濟特區分別是:與孟加拉相鄰的若開邦皎漂經濟特區和仰光南部的迪拉瓦經濟特區。其中交通最為便利的迪拉瓦經濟特區的主要投資者來自日本,而最為動蕩不安的若開邦皎漂經濟特區的主要投資者則來自中國。

仰光《緬甸時報》副編輯頌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種布局實際上反映了緬甸當局在經濟建設上實施多元化戰略:在東盟、中國以及非東盟投資者之間實現相互平衡。而這種平衡,無孔不入地滲透在緬甸的地緣政治當中。

內政平衡:反對黨已成氣候

“平衡”,是目前緬甸內外政策的關鍵詞。2014到2015年的緬甸,正在面臨內政外交的兩大平衡局面。

緬甸總統吳登盛在2010-2011年的改革對於緬甸的改變深遠而且迅速。世界糧食計劃署緬甸辦公室主任季羅梅·弗里奧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實施改革之後,緬甸大量人口脫貧,而且“這個國家已經建立了相對成熟的公民社會體系”。在2008年,緬甸還是一個封閉的國家,互聯網使用僅僅限於涉外酒店。在遭受到嚴重自然災害的時候,駐緬甸的外國記者甚至很難通過網絡發出報道。到了2012年,仰光的居民已經可以隨時上網。由於價格稍貴的臺式電腦和筆記本尚未成為中產階級的必備品,“一半以上的人都在使用手機上網。”仰光一個人道主義組織負責人欽敦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緬甸的經濟因此獲得了迅速發展,最直接的一個特征就是仰光街頭已經出現了堵車,大量進口的廉價日韓二手車甚至成為中國向緬甸出口汽車的競爭對手。在政治上,長期被軍政府軟禁的昂山素季獲得了參政的自由,並當選為國會議員。政治民主化和經濟自由化雙管齊下,緬甸的政治和外交開始了重組。

重組,意味著打破原有格局。經過幾年的改革,在政治上緬甸的政局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性的節點。政治民主化,讓反對黨的基本盤不斷擴大。2015年將是緬甸大選年,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領袖昂山素季是否參加總統選舉,一度成為緬甸政壇的熱門話題。

“昂山素季是緬甸的政治符號。”頌烏說。奧巴馬三年里兩度到緬甸訪問,都與她進行了會面。不過,奧巴馬在本月來緬甸參加東盟峰會時雖和她見了面,但又公開表示對於昂山素季是否參加總統競選持不幹涉立場。

“她跟美國人的關系很近,所以中國人有了疑慮。”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林錫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012年,中國在緬甸的萊比塘銅礦項目一度遭到當地人的反對而停建。緬甸國會為此成立了以昂山素季為負責人的調查委員會。數月之後,調查委員會宣布項目可以進行,但是“需要必要的改進措施”。看起來昂山素季似乎在向中國釋放善意,中國對她的回應則是透露出將要邀請她訪華的信息。但是在林錫星看來,中國對於昂山本人仍舊“有懷疑”,並在相關問題上與緬甸當局“區別對待”。

本月18日,緬甸議會宣布無法修改現行憲法,原因是時間倉促。法新社說,“該決定阻擋了昂山素季的總統競選之路。”根據緬甸憲法第59條的規定:緬甸聯邦總統必須深諳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和軍事學等;還規定總統本人、父母、配偶、子女等不得有外國血統或外籍。而昂山素季從未有過軍事經歷,其已故丈夫和兩個兒子均為英國公民。

“她明年不見得當選總統。但是在國會,她的政黨應該可以獲得不少席位。”林錫星說。《緬甸時報》的副總編輯頌烏認為,雖然很早就把目光投到2015年甚至2020年的選舉,昂山素季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也未必能夠在國會獲得絕對多數的席位。按照軍政府時期制定的2008年憲法,緬甸國會當中25%的席位由軍方指定人選。鑒於現任總統吳登盛準備脫下軍裝參加競選,如果他順利當選的話,林錫星認為,這樣就會出現行政與立法上權力的互相制衡。

外交: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

在外交上,恰如林錫星所言,緬甸在東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增加。2011年,東盟峰會決定緬甸擔任2014年輪值主席國,這是1997年緬甸加入東盟以來首次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2006年,因為受到外界的壓力,緬甸曾經放棄成為輪值主席國的機會。因此,按照日本《外交》雜誌的說法,2014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是對緬甸民主改革的“鼓勵”。剛剛在首都內比都結束的東盟國家首腦會議宣布將要在明年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這成為緬甸外交上最耀眼的一筆。

內比都東盟峰會的另外一個看點,是美國之音這樣的媒體宣稱峰會可能在南海行為準則上有新的動作。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東盟峰會上出現類似情況:2010年的越南東盟峰會上東道國曾經借機發難。2012年柬埔寨峰會上東道國則將這個話題消滅在萌芽階段。按照林錫星的看法,本屆東盟峰會上“淡化”了各成員國對於南海問題的熱衷。很顯然緬甸不願看到類似問題影響中緬關系,因為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國,兩國在南海問題上也並無交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緬甸當局希望看見中國一家獨大。

頌烏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緬甸的貿易夥伴包括中國,也包括別的國家。”“不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個道理誰都明白。緬甸的三個經濟特區是這種平衡政策最好的註腳:這個國家需要投資,它不排斥中國,但是同時也歡迎來自日本、東南亞和西方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73

中國外交部長:如俄需要 中國力所能及協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77

hqdefault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如果俄羅斯需要,中國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來提供必要協助。

王毅稱,相信俄羅斯有能力也有智慧克服目前經濟上困難。

彭博新聞社援引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稱,目前對中俄兩國最直接的影響是擴大貨幣互換機制,並更多使用人民幣進行中俄貿易結算,在盧布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保證貿易結算的安全可靠。

高虎城稱,股市和匯率動蕩可能對一些資本投資者來說興趣更高一點,“實際合作上來說,我覺得還是一種平常心,積極的推進這種合作的發展”。

在中國顯露出提供幫助意願的同時,俄羅斯盧布兌美元今日大幅反彈4.1%。由於原油價格下跌和遭受西方制裁,盧布年內最大跌幅達到59%。為了提升國家形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曾呼籲,中國應有“大國外交”的風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告訴彭博

許多中國人仍然視俄羅斯為“老大哥”,在戰略上來說,兩國對於彼此都很重要。為了國家利益,當存在這樣的合作需求時,中國應該深化與俄羅斯的合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74

全面武裝烏克蘭政府軍?西方做最後外交努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57

wukelan

德法兩國領導人馬不停蹄從基輔趕往莫斯科會見普京,為解決烏克蘭沖突做出關鍵努力。

路透社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周四就一項新的和平倡議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展開會談,並將於周五前往莫斯科與普京就此倡議展開進一步磋商。目前,德法方面均未透露倡議的詳細內容。

烏克蘭總理Arseniy Yatsenyuk表示,不會接受任何損害烏克蘭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的方案:

我們堅信要實現和平,烏克蘭需要增加國防力量。

烏總統波羅申科曾呼籲歐盟和其他盟友向烏提供包括現代化的武器、技術和專家,應對“俄羅斯的侵略”。

美國國務卿克里也於周四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他在與波羅申科會談結束後表示,總統奧巴馬將很快決定是否向烏克蘭政府軍提供武器,但支持德法提出的和平倡議:

我們不想與俄羅斯對立。我們非常希望俄羅斯方面和我們達成廣泛和一致的共識,即尋找外交手段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普京則表示,會將美國對烏克蘭提供的武器視為對俄羅斯本土的安全威脅。

去年9月,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俄羅斯)同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在明斯克達成停火協議。隨後,雙方簽署備忘錄,規定建立30公里寬的緩沖區。由於沖突雙方缺乏互信,停火協議和備忘錄均未得到有效落實。自今年1月16日起,烏東部武裝沖突驟然加劇,局勢急劇惡化。

半島電視臺援引前美國駐北約大使達爾德(Ivo Daalder)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的采訪稱,俄羅斯今天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為部分原因是西方國家的幹預不足:

我認為從烏克蘭沖突發展的過程來看,即使我們不做任何幹涉,俄羅斯也使得這一局勢一步步升級。是他們吞並了克里米亞,從去年夏天開始支持反對派武裝,然後用大量正規部隊入侵。

據《華爾街日報》,一位白宮高級官員稱,奧巴馬計劃於下周在華盛頓會見默克爾,並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48

挪威外交部回應中國學者遭驅逐事件:將繼續支持中挪學術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007.html

挪威外交部回應中國學者遭驅逐事件:將繼續支持中挪學術合作

第一財經日報 馮迪凡 2015-02-06 06:00:00

據外電報道,上月,一名在挪威阿格德爾大學(Agder)從事風電項目研究的中國博士生及其歐洲籍導師被挪威警方要求在1月23日前離境,理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專業技能可能被他國用於軍事目的、制造導彈。

近日,挪威政府有關部門要求一名在挪威從事科研的中國學者限期離境,其理由為該學者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可能用於軍事目的”。然而,該學者的專業領域是風電項目。

2月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就上述事件向挪方進行核實並提出了交涉。中方認為,挪方此舉毫無根據,不僅侵犯了中國留學生的基本權益,也損害了挪威的學術形象。洪磊表示,我們希望挪方采取措施,確保當事學者的學術自由和合法權益,妥善處理此事,使這類事件不再發生。

據外電報道,上月,一名在挪威阿格德爾大學(Agder)從事風電項目研究的中國博士生及其歐洲籍導師被挪威警方要求在1月23日前離境,理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專業技能可能被他國用於軍事目的、制造導彈。

阿格德爾大學是挪威國立大學,有挪威克利斯蒂安桑和格里姆斯塔兩個校區,1994年由6所學院合並而成,2007年獲大學資格,其學術活動則可追溯到1839年。大學的負責人阿格達(TorAagedal)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這名學生拿著獎學金,正在研究風能。他的歐洲籍導師則是應用數學方面的學者,雖然工作涉及範圍廣泛,但其研究沒有任何軍事原因。

“他們立刻就走了。”阿格達表示,“我們以前從來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

“我們對此很震驚。我們仔細審查了該項目的所有事實。他們兩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他說,根本看不出挪威官方的驅逐決定有何種根據。阿格達還表示,挪威警方在去年夏天告知該大學,正在進行一項調查。

該校校方表示,挪威警方的這一決定毫無道理,並為這兩位研究人員聘請了律師。

其中,這位中國博士生的律師葛諾納斯(NilsAndersGronaas)表示,他試圖讓官方收回驅逐令,但挪威有關當局以涉及國家安全為理由,拒絕讓他查看這一案件中的很多文件。

葛諾納斯還說,被驅逐出境的教師是一位伊朗裔德國人。他補充說,這是一項秘密決定,有違歐洲人權法院相關決議,挪威政府有責任給予澄清。

挪威外交部發言人薩維森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我們的立場是:無法就這一單獨案件進行評論。不過我們想要強調的是,挪威政府對於中國和挪威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是強烈支持的。”

薩維森表示:“在挪威的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對挪威的研究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挪威政府將繼續積極支持挪中兩國的學術合作。”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74

四巨頭齊聚明斯克會議 烏克蘭最後的外交努力拉開大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64

QQ圖片20150212081430

德法俄烏四國領導人周三在明斯克舉行和平會談,以期結束10個月來烏克蘭的流血沖突。然而,反對派與烏政府軍在此期間的激烈交鋒卻給會談蒙上了陰影。

烏克蘭政府軍11日表示,東部頓涅茨克州傑巴利采沃市郊外的烏軍陣地當天淩晨遭到民間武裝炮擊,有19名軍人在炮擊中喪生,另有78名軍人受傷,是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最為慘烈的損失之一。

和平會談之前24小時發生的激烈交鋒還包括:本周二,(反政府武裝)對政府軍領域實施火箭彈攻擊,導致17人死亡。路透社稱,這可能是為了向烏政府施壓,迫使對方簽署一個承認反政府武裝占據上風的協議。

路透社援引一位烏克蘭代表團的消息源稱,領導人們計劃簽署一個聯合聲明支持烏克蘭領土統一和國家主權。

該消息源表示,另一份文件將由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俄羅斯)提供,重新對去年9月簽署的停火協議做出承諾。

根據聯合國本月3日發布的統計數字,烏克蘭危機爆發至今,已有5358人在沖突中喪生,生活在烏東部地區的520萬民眾面臨生存危機。

如果停火協議無法達成,代價將是高昂的。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一表示,若最近這次與俄羅斯達成以外交方式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失敗,美方將考慮包括提供致命性防禦武器在內援烏所有選擇。這在德法看來,只會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2月10日,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在明斯克舉行閉門會談。與會代表就烏克蘭東部沖突雙方後撤重武器、停火機制和停火監督等問題達成協議。11日,三方聯絡小組的會談仍在進行當中。

2014年9月5日,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同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在明斯克達成停火協議。9月19日,三方聯絡小組同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簽署備忘錄,規定建立30公里寬的緩沖區。同年12月,烏政府同東部民間武裝達成交換俘虜協議。由於沖突雙方缺乏互信,停火協議和備忘錄均未得到有效落實。自今年1月16日起,烏東部武裝沖突驟然加劇,局勢急劇惡化。1月31日,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在明斯克舉行閉門會談,但未達成任何協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86

古巴與歐盟重啟外交談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87

古巴,建交,歐盟

古巴與歐盟昨日重啟外交談判。在去年底與美國建交後,古巴也在設法實現同歐盟的關系正常化。

這是古巴與歐盟的第三輪談判,也是去年12月17日美國宣布恢複與古巴的外交關系以來歐盟與古巴的首次談判。路透報道援引古巴官方表態稱,昨日談判涉及多個議題,但有關貿易和人權的主要議題都會留到今天商談。

古巴副外長Abelardo Moreno(頂圖左一)是此次談判古巴的首席談判員。上述路透報道提到,Moreno表示,昨日將近三小時的談判在勞動力、文教、醫療與農業方面均取得進展。歐盟官員稱,根據提交的協議,歐盟將在古巴政府的市場經濟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歐盟目前已是古巴最大的國外投資方。協議有望讓古巴對所有歐洲企業更開放,歐盟也可能施壓古巴,讓古巴政府給予更多政治自由。

路透報道認為,人權問題是古巴協議的最大障礙。在古巴,人權一直是敏感話題。一位歐洲外交官向法新社表示,歐盟的日程是著重合作,其他兩大議題——政治與商業才開始著手,要為今後的措施建立平臺。

古巴大多出口原材料,進口的加工產品主要來自歐盟。煙草是古巴的主要出口品,而歐盟對此征收26%的關稅,這影響了古巴的煙草銷售。法新社援引古巴政府數據稱,古巴與歐盟的雙邊貿易已增加,歐盟目前是古巴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委內瑞拉。2012年歐盟與古巴的貿易額達到37億美元。

去年12月美國宣布與古巴外交關系恢複正常後,歐盟表示歡迎,稱其為歷史性的轉折。今年1月,西班牙敦促歐盟加快談判進程,以免在同古巴的貿易方面讓美國占據優勢地位。本周二法國宣布,總統奧朗德將於今年5月出訪古巴。這是法國領導人對古巴的首次訪問。

去年年初,歐盟外長推出了一項增進與古巴貿易、投資和對話的計劃。去年4月和8月,歐盟與古巴代表分別在哈瓦那和布魯塞爾進行了兩輪談判。德國之聲報道,歐盟談判員計劃,今年年底以前同古巴簽署“政治對話與合作協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69

美、古外交加溫 竟靠一名19歲球員

2015-03-09  TCW
 
 

 

如果乒乓球,是美國打開中國的武器;那麼,四十年後,棒球,就可能成為美國打開古巴最後一道鐵幕的關鍵。只不過,這次除棒球外,還多了全世界都有用的通行證——銀彈。

美國職棒波士頓紅襪隊(Boston Red Sox),二月二十三日,以三千一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億元)的天價,簽下了年僅十九歲的古巴球員蒙卡達(Yoan Moncada),成為美國職業棒球成立至今一百多年來,最高的新人簽約金,不僅比二○一三年美國本土選秀狀元艾佩爾(Mark Appel)的簽約金六百三十五萬美元,多了近四倍,與台灣旅美好手王建民當年簽約金相比,也差了近十五倍。

此外,由於美國職棒現行簽國際球員有金額上限的規定,紅襪隊要將蒙卡達納入麾下,還須再交一倍簽約金的罰款給大聯盟官方。

換算下來,為了簽下蒙卡達,紅襪隊付出的銀兩,比網羅兩大日籍明星球員——松坂大輔與達比修有還高。

美國開大門古巴球員,將比照國際球員

以美國運動市場近年來蓬勃的情況,應該是出得起這樣的價碼。根據國際調查機構Plunkett Research的資料,去年全美的運動產業產值將近五千億美元。特別是有美國國球之稱的大聯盟棒球,《富比世》(Forbes)報導去年大聯盟營收破九十億美元,和二○○六年相比,成長了一倍有餘。

但新台幣十億元畢竟不是小錢,現年才十九歲的蒙卡達,到底具備怎樣的魅力,讓紅襪隊肯砸下重金?

蒙卡達在十六歲時,就成為全古巴最佳的青棒球員,十七歲時跳級入選全球水準最高的古巴國家成棒隊,遠征荷蘭港口杯,同年底,還曾來台灣參加世界青棒賽;隔年,隨即站穩水準極高的古巴聯賽,一些球探認為,這位十九歲且僅在古巴業餘聯賽出賽過的球員,其最重要的五項能力評價,竟都超過大聯盟職業球員的平均水準。

球技之外,這次蒙卡達受到的各種「禮遇」,也引人側目。

與其他偷渡美國的古巴前輩們不同,蒙卡達是透過合法管道正常出境,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管理局(OFAC),在沒有前例的狀況下,竟然也通過了他的自由球員資格審查,並且宣布未來古巴球員將視同一般國際球員,不須特別申請便可與職業球隊簽約。

成為自由球員的蒙卡達,立刻引起多達十餘支球隊競逐,據美國MLBTradeRumors體育網站報導,除了得標的紅襪隊,超級豪門紐約洋基隊,也曾出價到二千七百萬美元,而洛杉磯道奇隊甚至曾開價三千五百萬美元,想要網羅這名年輕好手,只因簽約日期談不攏而告吹。

古巴掀出走潮等著球員稅金,貢獻GDP

雪茄和棒球員,一直是古巴最有名的兩項輸出品,自一九六一年美古斷交以來,除了從各種管道運出國的雪茄,古巴球員也前仆後繼的叛逃來到美國追逐美國夢,且也有許多人陸續成功的站穩大聯盟,甚至成為一代名將,像是在大聯盟擊出生涯四百六十二支全壘打的坎賽柯(Jose Canseco)。

從前年開始,古巴宣布放寬了對球員的禁令,球員只要上繳二○%的收入給古巴政府,便可以出國打球。但由於美國仍視古巴為敵對國家,實施貿易禁運及經濟制裁,所以古巴球員要是想賺美元,仍只有叛逃一途。

去年十二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恢復中斷長達五十三年的美古外交關係,從幾個角度看,棒球似乎都是一個重啟兩方交流很好的著力點,就像一九七○年代著名的「乒乓外交」成功打開了中美兩國互通的大門一般。

從古巴方面來看,雖然目前沒有人知道,蒙卡達如何取得古巴政府的合法許可出境,但他終究成了幾十年來,第一個非叛逃而來到美國打球的古巴球員。

美國方面,雖然表面上仍然沒有解除美國對古巴的旅遊與禁運限制,但OFAC的規定修改,對於數十年來兩方的關係,仍是一種進步。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歐巴馬宣布美古復交後,便曾以人才出走的棒球強國為題來討論此現象。就像一九九○年代的古巴雪茄狂熱一樣,《經濟學人》預期古巴的球員,將會引起大聯盟新一波的古巴熱,而一般認為,財務狀況不佳的古巴政府,對於這些高額薪水的稅金,也應該垂涎不已。《經濟學人》並預估,倘若古巴的球員能夠開放來到美國打球,可能會讓古巴的GDP增加好幾個百分點。

因為根據Cubanball.com網站統計,從美古斷交至今,總共有超過二百五十名的古巴球員叛逃到美國打球,而在二○一四年球季,成功登上大聯盟的古巴裔球員薪水總和近八千萬美元。

不僅美國,根據中華職棒官方年鑑紀錄,過去一共曾有二十二位古巴裔的球員或教練來台灣,為各級棒球效力,這些人一律都是從古巴叛逃出境後,再輾轉來到台灣,如果古巴大開方便之門,台灣、日本、韓國這些東方棒球國,往後也可能成為大量古巴球員大賺外匯的地方。

下回若你在中華職棒場上,看到古巴球員的身影,就千萬別太意外了!

【延伸閱讀】台灣球員加起來,都沒有古巴天才球員的身價—蒙卡達與台籍球員簽約金比較

● 蒙卡達簽約金(美元):3,150萬簽約球隊:波士頓紅襪時間:2015年

● 曹錦輝簽約金(美元):220萬簽約球隊:科羅拉多落磯時間:1999年

● 林子偉簽約金(美元):205萬簽約球隊:波士頓紅襪時間:2012年

● 王建民簽約金(美元):201萬簽約球隊:紐約洋基時間:2000年

● 曾仁和簽約金(美元):162.5萬簽約球隊:芝加哥小熊時間:2013年

● 羅錦龍簽約金(美元):140萬簽約球隊:科羅拉多落磯時間:2001年

整理:趙維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27

【斯坦福創業者】張晴:走出外交部,讓命運換條跑道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2/149479.html

黑馬說:在斯坦福創業者中,張晴曾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具有11年經驗的中國外交官。從政府官員到斯坦福的學生,再到今天的創業者,張晴經歷了怎樣的轉變?身份的落差曾否讓他感到失落?在異國求學的日子,他又遭遇了怎樣的磨難?他創辦的網上心理咨詢平臺又與斯坦福有哪些千絲萬縷的關聯?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張晴的世界,一起探尋斯坦福讓他的命運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張 晴


人物檔案

張晴:心理口碑創始人。曾任職外交部,常駐澳大利亞,斯坦福(Stanford)MBA13。

斯坦福MBA13同學:李婷(棕櫚大道、好學網創始人),陳曲(星雲素創始人),毛文超(小紅書創始人),王溪(美國藥企,兼職創業),倪璐(咨詢),周鑫(咨詢),蔡婧(PE),高燕(美國咨詢),翟博(美國投行),丁玲(咨詢)


文 | 本刊記者 王瑞
編輯 | 王冀
 

“至今為止,我都清晰地記得踏進斯坦福時,吸到第一口空氣的味道!”時隔4年,張晴回憶起那一刻仍歷歷在目。他當時興奮得繞著巨大的校園跑了一圈,那種仿佛擁抱了另一個世界的酣暢淋漓,讓他難以忘懷。

 

然而,你不會想到,在來斯坦福讀MBA之前,張晴是有著11年經驗的中國外交官。從與國家領導人同坐一架專機,到窩在狹小辦公室里,帶著三五名員工在心理咨詢領域打拼,38歲的張晴只想說:“我的命運換跑道了!”

 

What matters most to you?(什麽對你最重要?)
 

 

張晴的身板永遠筆直,這得益於外交生涯的訓練:精英、規矩、穩妥。他的人生本不該有意外:17歲上大學,24歲從北大國際關系專業碩士畢業,然後直接踏入令同齡人仰慕的外交部大門。在接下來的11年里,他曾常駐澳大利亞,也曾專註於中國和東南亞的區域合作。

 

“不同職業有不同規則,關鍵是你的內心喜歡哪種規則。外交部是個很不錯的地方,適合別人,但不一定適合我。我最後選擇了去闖蕩。”張晴說。於是,已經升到副處級的他決定離開。這一年,他35歲。

 

35是個尷尬的數字,外交沒法謀生,也超過了大多數招聘崗位的年齡上限,張晴必須回到學校重選賽道。

 

他,選擇了斯坦福。

 

先問諸君一個問題:What matters most to you?(什麽對你最重要?)

 

這問題有點兒哲學意味,可是所有的斯坦福MBA申請者都必須做出書面回答。成功申請者的回答也千奇百怪:從救助被恐怖主義和饑餓扼殺的烏幹達兒童,到鉆過蟲洞尋找美麗新世界……

 

張晴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北京的冬日,他在麥當勞吃飯,隨手將喝完的礦泉水瓶扔進垃圾桶。當他坐回到座位時,發現一個服務員揀出礦泉水瓶,送到餐廳外等著收瓶子的老奶奶手里。寒風中,老奶奶像收到寶貝一樣接過塑料瓶,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微笑。這一刻,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原本感覺超級良好的“精英人生”是否真的有意義?

 

一名精英外交官開始重新思考人生,這很可能也打動了斯坦福。他成為斯坦福GSB(商學院)歷史上錄取的第一個中國外交官。

 

經歷了兩年學習之後,張晴明白了自己為什麽會被錄取,因為MBA is not only about business but about life.(MBA不僅關系商業,更關乎人生)

 

與怪咖為伍
 

 

我們可以相信,斯坦福以其特有的方式和標準,招募到一批牛 (qí) 人 (pā)。張晴的同學里,有人曾在非洲貧困地區挨家挨戶賣衛生紙,有人在全球德州撲克職業賽上拿到冠軍,也有人為美國宇航機構造出過火星車,各種怪咖匯聚課堂。斯坦福畢業的女孩“天空路”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評價這些怪咖,“他們就像一團團熾烈的火,不斷發出光和熱,讓周圍的人都忍不住激動一把。”

 

順便說一句,在這一屆400多名學生中,只有10個中國人,張晴便是其中之一。然而,金融、財經、商業模型,這些難不倒來自商業世界的同學,但張晴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張晴坦言,在斯坦福的那兩年壓力非常大。他特別害怕自己像班上那些莫名其妙消失的同學一樣,成為被斯坦福淘汰的5%。班里的一個美國女孩甚至壓力大到差點得了抑郁癥。

 

當時,他遇到過一件非常糟糕的事。一個講授“談判學”的老師留了作業,讓大家在網上提交。張晴因為網絡故障錯過了提交時間,結果這個女教授直接給了他一個“Fail”(不及格)。

 

這樣的成績如同晴天霹靂。他一次次地找到老師“談判”,說了很多客觀理由,但老師嚴厲地說了一句話:“You should be proactive!”(你應該主動改變)。

 

這句話時至今日都敲打著性格里有些被動的張晴:不要找借口,你必須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

 

後來,張晴補交了一篇長達5000字的論文給老師,但始終不知道女教授給他的成績是什麽。直到2013年快畢業,張晴才松了一口氣,那個成績是“通過”。

 

北大7年,斯坦福2年,經歷了兩所中美頂尖學校,張晴感觸斯坦福教給他最多的不是知識。日後,正是這些“心靈雞湯”改造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畢業後堅定地選擇了創業。

 

張 晴 李 婷 陳 曲

 

認清理智與情感
 

 

當下,張晴的身份是“心理口碑”創始人。他選擇“心理”這個稍顯冷門的領域創業,也和斯坦福那門鼎鼎大名的“神課”“Touchy Feely ”有關。

 

這門課程的正式名稱是“Interpersonal Dynamics (人際關系情商課)”。基本形式是:十幾個學生被關在同一個房間里度過7個小時,室內發生的一切必須嚴格保密。在房間里,無論誰開口說了什麽,其他人都必須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態度——“我不喜歡你看問題的方式”,“我覺得你很傲慢”……於是,憤怒、指責、爭吵、委屈充斥著房間里的每個角落,讓人無處可逃。

 

凡是上過課的人最後都會發現,在很多情況下,人是根據強烈的情感和直覺做出決定,而不是理智,所以溝通的過程中,應該先真誠地去了解問題背後的情感原因。一旦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磕絆,你就都可以會心一笑了。

 

心理學的訓練令張晴受益匪淺。畢業後,他希望做一個傾聽和傾訴的網站,後來逐漸調整為現在的“心理口碑”:一個鏈接咨客和心理咨詢師的第三方網絡平臺,意圖為普羅大眾提供最便捷的心理咨詢。

 

2014年10月26日,“心理口碑”正式上線,目前已有百余名心理咨詢師加入,咨詢量在逐步增加。咨客在接受完服務後,可以在網上給咨詢師做出評價。看著很多咨客留下的真誠話語,張晴會由衷地感受到快樂。

 

要抵制住外部融資的誘惑,以及競爭對手的數據刺激,張晴需要一個強大的內心。“心理口碑”幾乎沒有任何融資,“因為現在還不需要。”

 

當然,張晴也遇到不少困難,但這個斯坦福畢業的創業新兵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要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節奏向前發展。現在,他和團隊正在開發一款基於微信端的新產品,朝著夢想的方向繼續邁進。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瑞,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