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美減排協議:沒有突破 政治外交意義更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67

Obama xi jin ping

中美周三發布的聯合氣候變化聲明,其政治、外交上的意義或大於實際能減排的效果。

昨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兩國各自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核心內容是:

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國計劃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範圍減排目標並將努力減排28%。

但奧巴馬幾年前就已經承諾到2020年將碳排放量減少17%,該計劃能否達成尚不知曉的情況下,新的提議能否在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獲得通過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同時,中國仍缺乏任何絕對的減排目標。

聯合聲明中美國提出的減排時間框架、減排量等內容基本上與今年6月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出臺的“清潔能源計劃”相同。該計劃要求2030年之前削減30%的碳排放(相對於2005年的水平),在國內引起了較大的批評聲。

值得註意的是,自從奧巴馬首次當選以來,共和黨一直都在抵制他的立法議程,自上周共和黨贏得參議院控制權後,美國參眾兩院全部被共和黨控制。共和黨籍的兩院領導人已經明確表態將抵制減排協議。所以奧巴馬想要真的將減排一事落實到立法層面可能性比較小。

而中國方面並未宣布任何減排目標的數字,只是計劃在2030年停止碳排放增長,並未指明屆時中國的排放會到達何種高度。聲明中還提到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

實際上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做出了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的長期計劃,政府討論的目標是在2025~2030年間達到碳排放量峰值,而本次聯合聲明的2030年時點顯然是相對更容易完成那個選項。

並且聯合聲明中使用的措辭也是比較謹慎,在中文版中使用了“計劃”、在英文版中使用了“ intends”和“intention”,這或意味著該聲明並不是在創造任何新的義務性目標。

此外,路透社分析師John Kemp指出在聯合聲明的開頭便提到的“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考慮到各國不同國情。”這句話十分關鍵,因為這個合約並不具備法律效力,一旦觸及到國家核心利益便可能用這句話作為理由搪塞過去。

中國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想要完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至20%這個目標的難度也比較大。中國發改委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作為發達國家同時也是推進綠色能源比較激進的歐盟,在不久前通過的《2030年氣候與能源政策框架》中,提出非化石能源占比也不過才27%,而中國作為碳排放大國,用15年的時間提升十個百分點,難度非常大。

所以有市場人士指出,在明年巴黎即將舉行多邊氣候峰會之前,該協議的最大意義並不是真的減排多少二氧化碳,而是在於鼓勵全球國家在氣候談判的問題上向前邁進一步。

中美兩國的排放量加到一起幾乎相當於世界其余國家的總和。這兩個國家之間達不成協議,已導致達成全球氣候協議的努力屢屢受阻。

三年前,近200個國家的領導人同意在明年底的巴黎會談上敲定一項協議,以取代全球在減排方面唯一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

不過各國至今還在為此事爭論不休。迄今,只有歐盟公布了它將在巴黎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上月,歐盟同意到2023年,其總排放量較1990年降低至少40%。

也許,本次聯合聲明最有效的作用就是聲明中寫到的那樣:“中美兩國希望,現在宣布上述目標能夠為全球氣候談判註入動力,並帶動其他國家也一道盡快並最好是2015年第一季度提出有力度的行動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