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隱藏的地主:ROAD KING路勁基建(1098)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g0iv.html

第一次看到ROADKING,大概十幾年前在高速公路分流車輛的雪糕筒,記得很清晰---這名字太霸氣。在幾年前買天安時留意到深圳控股(00604),而後在調研深控看到有路勁27%的股份。我很早就說過深控的聯營公司,包括路勁,天安,都很值錢,連最差的沿海家園今年都表現不俗(指股票)。這幾年內房股不斷下挫,深控為聯營公司不斷做減值撥備,今年應該開始為利潤貢獻了,報表應該很亮麗,雖然不是實質性利潤,也跟現金流無關。投資組合裡,深控已遠拋離新華文軒,單一股票佔投資組合25%。

 

路勁絕對是很守法的好公司,稅前利潤18億,交稅就10億(你太愛國了)。房地產業務的貢獻2011稅前利潤7.2億,約佔其38%的稅前利潤。其餘為高速公路利潤。公司現價市值約43億,股息收益率約9%(很穩定),按照一般高速公路10倍PE計算,市值還未能完全反映其高速公路價值,其45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更是完全沒體現出來,其每股淨資產達15元。

 

我不明的是香港投資者,那麼穩定的公司及股息收益率,主業完全在中國,兼收人民幣升值的收益,其股價仍那麼低,給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嚇倒現在?連中移動,中石化等絕對壟斷的藍籌大盤股都比放銀行強多了吧。----像路勁這種那麼安全而又優質的公司(你在A股能找到比她絕對價值更高的?)既然香港投資者不要,那我要。另外,隨著房地產業務的穩步增長,建議其改名,路勁中國,路勁集團,都好,路勁基建這名字未能完全反映其業務,當然,分拆房地產業務上市更好,更能體現其價值。

 

上篇博客說賣出筆克遠東(00752)買入的,正是路勁基建(01098),能攻,更能守,其今年漲幅不大,股價很穩定,而且還有9%的股息率。她連同南粵物流(03399),我相信都是攻守兼備的公司,既保證今年的收成,也為下年打好基礎。再次回歸基建及磚頭,我的投資主流。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33

長江基建(1038)的負債比率討論

近日長江基建(1038)公佈了業績,業績連年增長,負債率又低,派息又不錯,但是有沒有人想過這幾次進行了這麼多的收購,金額講緊都百億以上,為甚麼負債比率還是維持這樣低的水平,方法有以下各樣:

(1) 配售股票: 公司在2011年7月2012年2月2012年3月2012年7月進行4次配售,集資了超過100億,能增加資產,降低負債比率。

(2)配售永久股本債券: 公司在2010年9月2012年2月配售,合共集資了100億。這項東西實際是債券,要付出利息,是債務的一種,但是因為屬於永久資本,所以被視作股本,變相增加了股本,增加負債,實際上降低負債率。

(3) 善用聯營: 公司通常運用系內其他公司如電能實業(6,前港燈)及長江實業(1)作為合作夥伴投資,方法如高仁所稱,使各間上市公司雖表面控制是聯營公司,但實際上卻是全面控制這項資產,這就不用把這項資產的負債算入,這些項目通常一半資金為股本,一半資金均為借入,這就變相減低不少負債比率。

雖然(1)的效果因為是實際效果,況且完整年報未出,所以筆者暫不會計算,但(2)、(3)卻是人工效果,對美化負債比率有效果,我們按這些項目通常一半資金為股本,一半資金均為借入,可以製造一個近10年實際負債比率數字給大家看看,如下表:

從資料可見,表面上負債比率好像是處於低水平,但是實際上負債比率卻是處於近年高位,如果不配股的話,負債比率定會創出新高,那配股是不是必要呢?


這個模式,其實只是李嘉誠當年模式的加強版,運用適當的財技,利用少量自有資金,運用強大的負債,就可做成一個大項目,但又不必併入負債,降低了負債比率,這就能使融資數目增大,可以買比自己實力更大的東西,使公司看來可穩健增長,負債又不必太重,但問題只在於政府對投資及利潤的管制、項目本身的規模、成本效益、融資的能力及利息及成本效益,最後就是他們的管理水平,所以無論甚麼的財技,最重要還是基礎,沒基礎的東西,玩甚麼財技也不行,可惜很少人明白這一點。最重要的是,這家公司其實就是李澤鉅的接班成績表,所以在李嘉誠把班子傳給李澤鉅前,業績相信也會不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33

中投CEO:中投投資重心將由能源轉向基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665

本月16日,去年7月走馬上任的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投)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學東向CNBC透露,中投的投資重心將從能源領域轉移到發達及新興市場的基礎建設,還會關註農業與房地產的投資機會。 丁學東稱: 我對全球基礎建設的投資機會有興趣,今後5-10年,基礎設施投資在新興和發達市場都會是一大主題。我們希望增加投資,得到更好的回報。 過去,中投因能源具有戰略重要性而重倉能源。 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能源投資的回報並沒有那麽高,過去兩年尤其如此。 展望未來,我們可能繼續投資能源領域,但會格外小心。 丁學東透露,鑒於美國經濟“強勁”反彈和歐洲走向複蘇,目前半數中投的資產都位於發達國家,今後還會重倉持有發達經濟體的資產。 去年4月,中投總經理高西慶表示,中投遭到美國監管機構的區別對待。丁學東此次也提到面對雙重標準: 有些管理者面對雙重標準和歧視的困難,我不排除這種現實。 但丁學東認為英國對國外投資者持開放態度, 我們在英國投資廣泛,會在那里迅速發展。 去年11月,華爾街見聞報道,中投將完成對私募巨頭黑石持有的倫敦西區規模最大辦公樓物業的收購,規模接近8億英鎊。它將成為中投迄今在歐洲達成的金額最高房地產交易。 作為全球資產規模名列前茅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也肩負管理部分中國外儲的責任。但丁學東強調中投的角色是長期投資者、主權財富基金,“完全獨立”於外儲。 丁學東澄清: 我們不會接到中央政府的指示,不必達到政府部門的特定目標。我們的交易決定和投資管理都完全獨立,對自己的投資回報負責。 我們的目標是多樣化外儲……涉及到重大的投資項目,中投都自行決定。 據中投財報,截止2012年底中投總資產為5752億美元,高於2011年底的4822億美元。  在境外投資組合中,長期資產和公開市場股票的占比位居前列,分為32.4%和32%;現金產品最低,為3.8%。 2012年,中投著重加大了對基礎設施、農業等穩定收益類項目的投資,改善了組合的風險收益特性。 以下可見丁學東接受CNBC采訪視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09

基建輸出大機會


2014-01-20  NCW  
 

 

中國基建投資進入發達國家,怎樣抓住機會?

◎ 本刊記者 王力為 特派倫敦記者 倪偉峰 文wangliwei.blog.caixin.com|niweifeng.blog.caixin.com 金融危機5年後,美國股市連創 新高,發達國家增長率及就業漸有起色,但著眼于未來增長潛力的投資恢複滯後,其中包括被廣泛認為是發達國家走出需求不足、補上基建短板關鍵的基礎設施投資。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3年的一份報告再次讓英美觀察家汗顏,兩國基礎設施分列全球第24位和第25位,排在加勒比海國家巴巴多斯之後。更形象的描述是,目前美國有10萬座橋樑需要修繕;每年全部美國人因基建破舊、匱乏而堵在路上的時間總和為60萬年。

麥肯錫近期的一份報告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每年的基建投資僅占 GDP 的2.6%,該比例需要提高到3.6%,美國基建存量不斷減少的趨勢才能被逆轉,GDP 趨勢增長率才能被維持。這意味每年需要增加1500億 -1800 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英國的這一缺口為GDP的0.9%。

“在過去幾年的超低利率環境下,歐美國家錯失了為基建融資,從而為長期增長打下基礎的機會。 ”波士頓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瑞麟(Rich Lesser)對財新記者表示。

1月16日,中投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學東透露,未來5-10年,中投的投資重心將從能源領域轉移到基礎設施領域,尤其是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對財新記者表示: “這麼多年來,中國就是搞基礎設施很有經驗;同時也積累了很多資本。 ”事實上,中國助推海外基建,不但能解發達國家之困,也能帶出中國的資金、技術和產能。

中國機會

在英國,政府高層官員的開放態度無疑是一個積極因素。2013年10月訪華期間,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宣佈,北京建工集團將參與開發價值8億英鎊的曼徹斯特機場空港城。英國首相卡梅倫則在12月訪華時稱,歡迎中國參與預計投入500億英鎊的2號高鐵項目(HS2) 。

倫敦市長首席經濟顧問李籟思(Gerard Lyons)對財新記者坦言,倫敦“尤其歡迎”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的海外資本。在英國,目前來自中國的資金已為多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股權融資,包括泰晤士河水務(Thames Water)和希思羅機場。

2013年10月下旬,英國政府批准中國廣核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參與英國20年來首座核電站的投資。該項目造價約為160億英鎊。兩家中國公司在法國電力集團 EDF 牽頭的財團中,共擁有超過30%的股份。

由於官方歡迎的態度,英國在中國對外投資目的地榜單上,已從2010年的第21位躍升至第4位。

英國的這一系列項目,中方的參與方式都是單純提供融資。這也是目前在發達國家的基建項目中,中國參與的一個最常見方式。相比之下,中國參與美國基建的方式則更為多元化,除提供融資,還包括供應材料或部件,以及承擔工程施工。

例如,2013年初,中鐵山橋集團中標北美最長懸索橋(紐約韋拉扎諾海峽大橋)鋼質上層橋面的製造合同,所需鋼材被承包給鞍山鋼鐵集團生產。

這一決定曾招致反對,但紐約交通管理局(MTA)首席執行官普蘭德加斯特(Thomas Prendergast)回應稱,使用中國製造的決定是基於美國鋼鐵行業極為有限的製造該類橋面面板的能力。

如果堅持使用美國提供商,將意味著要為這個總價值為2.35億美元的工程項目再多花費近1億美元。

至此,中國資金、產品、技術、人員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基礎設施領域,已經更多地被本地政治經濟決策者接受,雖然誤解和懷疑仍不時見諸報端。

美國商會委托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等三家機構撰寫的報告——《從國際到洲際——中國參與美國基建評估》 (下稱《報告》 )指出,美國此輪基建潮面對較大的聯邦、州及地方財政缺口,中國有很大機會參與其中——只要中國企業能克服來自國內的審批等挑戰,同時合理應對美國當地的監管及經濟考量。

尋找對策

這樣的機會對急切尋求海外輸出的中國企業來說不容錯過。但從目前中資企業參與海外基建的情況來看,他們尚未抓住良機。李瑞麟認為,中國企業需要找到“有針對性的對策” 。

中國參與海外基建首先遇到一系列來自自身的障礙。 《報告》指出,中國提供海外基建融資的一大挑戰是,中國國有投資者或銀行經常以國有建工企業獲得項目承包或供應合同為條件, “這會讓交易變得更為複雜” 。

2013年,國家開發銀行與美國開發商 Lennar Corp協商合作的一筆價值17 億美元的加州基建項目,由於國開行要求由中鐵建作為該項目的總承包商而最終流產。

另一個挑戰則來自中國國內的海外投資審批機制。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需要經過的審批機構主要包括發改委、商務部和外管局。

榮鼎咨詢研究部主管赫恩曼(Thilo Hanemann)對財新記者稱,全球主要的對外投資國,除了一部分有一定的資本管制,絕大多數沒有類似中國的投資審批機制,本國企業只需要接受目的地國本地的審查。

而冗長繁複且不透明的審批過程,往往會讓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頗具競爭性的招標過程中處於不利地位。

“事實上,如果仔細分析海外對來 自中國投資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這一層審批” 。赫恩曼稱,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像發改委這樣一個負責中國國內產業政策的機構,在企業海外投資

中有那麼大的話語權?”

2013年12月 初, 國 務 院 修 改 了《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 ,大幅縮小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審批範圍。但實際效果還有賴于具體執行,以及若干模糊之處的明晰。

而在海外,中國基建企業也在逐步摸索發展路徑。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旗下的中建美國公司(CCA)自2003 年中標紐約一個地鐵站的翻修以來,已在紐約和南卡羅來納州承建了一系列項目,其中包括2009年在與世界頂級承包商斯堪斯卡(Skanska)的競爭中獲勝,價值4.07億美元的紐約市亞歷山大· 漢密爾頓大橋改造工程。

進入美國之初,中建美國公司更多作為分承包商參與項目。而在漢密爾頓大橋改造工程中,該公司已與在紐約地區異常活躍的本地企業 Halmar International 成立了合資公司,擔任項目總承包商。

榮鼎咨詢分析師 Anna Snyder 對財 新記者分析稱,對於海外項目經驗相對匱乏的企業來說,從分承包商開始,是一個“風險相對更低,經濟效益又有一定保證的參與方式” ,可以幫助避免類似中海外2009年在波蘭的失敗經歷。

在合理預期、逐步擴大參與項目的規模之外,找到好的引路人或合作伙伴也是中國企業成功的關鍵。伙伴可以是本地企業,也可以是當地政府。

2013年9月初,久負盛名的舊金山海灣大橋東段新橋建成通車。這一在1989 年大地震中受損的大橋重建耗資64億美元。其最重要部分——單塔柱和鋼樑的生產均由來自中國的上海振華重工。

加州政府宣佈工程公開招標之初,由於潛在的美國鋼鐵行業的反對,以及對就業丟失和中國鋼材總體質量的擔心,上海振華的中標並不被看好,但卻成為最後的贏家。 《報告》分析稱,加州政府及時任加州州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公開支持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施瓦辛格訪華期間,上海振華安排他到其上海廠房考察。而在整個投標過程中,上海振華對外始終保持一個較低的姿態和曝光度,而對加州政府則保持持續的溝通,讓加州交通局扮演其實際對外發言人的角色。

對於尋求進入美國的中國企業來說,美國州、市兩級政府,相比更多國家安全考量的聯邦政府,對吸引中國投資更為積極主動。此外,它們中的不少都在中國國內設有辦事處,國內企業與他們溝通也更為順暢。

性價比之外

英國的高鐵項目凸顯了中國參與發達國家基建,試圖在大項目上尋求突破的一系列挑戰。

2013年12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議中英在 HS2項目上進行合作。英國官員表示,高鐵主線建設的融資將完全由英國納稅人承擔,但保留高鐵建成後中國企業投標競爭運營特許權的可能性,並對中國企業投資該項目車站及周邊配套設施表示歡迎。

中國企業顯然不希望放棄任何可能的投資機會。12月中旬,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致信伯明翰市政廳,提議由前者出資、建造HS2高鐵網在伯明翰的新車站,以及該車站通往伯明翰機場及周邊城市的附屬線路。

對此,伯明翰市政廳及英國交通部都表示,願意看到更為詳盡的商業企劃。伯明翰機場首席執行官科赫爾 (Paul Kehoe)說,諸如 HS2這樣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對於公共財政的壓力較大, “相信(英國)政府會歡迎這樣一個投資” 。

當然,巨型工程同樣意味著挑戰。

對於中資企業參與 HS2建造,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就對此不太看好。 “中方還沒 有充分估計英國本地勞動力成本高昂的程度,中國企業最終會退出。 ”而中國寄望的英國高鐵使用中國技術或列車,希望更是寥寥。這很可能源於中國高鐵技術自身的問題。赫恩曼表示,好的國內安全記錄是技術出口的重要條件之一。近年來國內高鐵事故屢見不鮮,無論是由於管理還是技術原因,都很難讓英國人放心。

相對於性價比,發達國家更加看重品牌和質量因素。英國品誠梅森律師事務所(Pinsent Masons)的基礎設施業務主管理勞迪(Richard Laudy)認為,相對於德國、法國和日本的高鐵技術,中國技術並不是知名或成熟品牌。英國政治家將很難說服民衆,為何使用中國技術。

中國目前的機車出口實踐,也為中國列車的出口蒙上了一層的陰影。1月初,中國高鐵的主要製造商——中國南車被發現其出口到澳大利亞的機車含有致命物質石棉。目前,澳大利亞方面的調查仍在繼續。

另一個爭議尚存的潛在掣肘是知識產權問題。這在中國表達了高鐵技術走出國門的意向後,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歐洲和日本的高鐵公司再次表達了對於中國高鐵技術的質疑。其中,日本新幹線的主要製造商之一日立集團在2013年上半年剛剛獲得英國城際列車項目價值5400億日元(約50億美元)的列車合同。

新幹線的另一個核心製造商川崎重工(KHI)的 Harada Takuma曾參與早年與中國方面的合作。他表示,根據當時的協議,中國高鐵所借鑒的日本技術和藍圖只能在中國本土使用。 “我們當 時之所以決定允許技術轉讓,是因為我們與中國合作方簽署了具有約束性的法律協議。 ”但中國方面稱,中國自主研發的高鐵技術已遠遠優于日本新幹線,初期借鑒的日本和德國技術,已被完全消化。

“中國的高鐵技術里有多少是原創的,有多少是引進的,很難說清。 ”赫恩曼表示,中國在一些方面的做法有可能沒有遵守國際商業準則,一旦開啓技術出口,“進入海外法律管轄範圍,可能會有打輸官司、海外資產被收繳的風險” 。

中國資金、產品、技術、

人員進入歐美發達國家

基礎設施領域,

已經更多地被本地政治

經濟決策者接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90

金磚峰會:中國將大手筆投資巴西基建 或購買巴西飛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105

在參加完金磚國家第六次峰會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繼續留在巴西,進行國事訪問。(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官員將在今後幾日宣布中國對巴西交通、能源和食品行業的投資。 巴西中巴商會會長Charles Tang表示,這些投資,包括鐵路、發電廠以及石油鉆井,將對中巴雙方有益。 Tang說: 中國對巴西大宗商品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們希望投資巴西鐵路,降低運輸成本。考慮到巴西政府希望吸引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巴西貿易及發展部部長Mauro Borges稱: 中國和巴西正尋求雙方經濟合作方式的改變。巴西希望能向中國出口更多的高價值產品。 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巴西向中國出口額高達218億美元,其中多數出口產品是鐵礦石和大豆。 2010年,巴西經濟增長陷入疲軟。巴西今年GDP增長預計低於1%。分析師指出,缺乏必要的物流以及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中國領導人以及國有企業多年來努力在全球範圍內購買自然資源。過去,中國公司在海外瘋狂購買。買下農田、礦山以及其他資產。這樣的購買方式引發了某些國家對國家安全的擔憂。這樣不佳的反應使得中國改變了購買策略。 中國公司目前會購買加工廠的股權,而不是直接購買大豆農田。這是一種更為精明的投資方式。通過進入生產的環節中,中國企業可以確保供應、去掉中間人並降低成本。 Borges表示,中國將繼續在商品領域與巴西進行重要的合作,但巴西希望可以擴大出口產品的範圍。 相比於出口加工後商品,出口原材料所帶來的收益小很多。巴西希望自己向中國出口的不再僅僅是大豆和鐵礦石,而是加工食品、紙漿產品以及飛機等高附加值產品。 Borges稱,習近平主席訪問期間,中巴雙方很可能簽署一項巴西向中國出口飛機的合同。而巴西在加工食品上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在紙漿產品上,通過基因技術,巴西成功讓樹加速成長,以用於紙制品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12

中金彭文生:下半年基建投資或放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472

本文作者為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授權華爾街見聞網站發表。 受制於下半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難有大的放松空間,以及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導致土地出讓金收入放緩,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預計,下半年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增長存在放緩壓力。而基建投資、保障房投資是拉動上半年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 彭文生在昨天的研報中表示,當前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和保障房投資增速較快。較快的政府投資將帶來政府杠桿率的上升。一方面,政府的赤字將較過去兩年顯著上升;另一方面,包括地方融資平臺在內的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將進一步加重。 彭文生指出,地方政府杠桿率上升是房地產市場調整背景下穩增長的必然結果,但是也將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首先,未來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違約的風險增加。我們認為雖然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不會構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但個別違約難以避免。這些個別債務違約在下半年可能增加,給市場帶來擾動。尤其是可能導致市場風險偏好降低,對房地產市場形成進一步壓力。 其次,政府的融資需求可能導致影子銀行再度擴張。6月的貨幣金融數據已經顯露影子銀行再度擴張的跡象。在貨幣政策基調維持穩健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加重,將不得不求助於影子銀行的融資。 第三,政府融資需求可能導致利率較高,擠壓私人部門,貨幣政策在利率和總量之間可能面臨兩難抉擇。 下半年受到全年財政預算和貨幣政策穩健基調的制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難以有大的放松。 今年財政支出提前,在不擴大全年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意味著下半年財政支出減少;二季度經濟增長企穩,加上6月末M2同比增長14.7%遠高於央行13%的目標,下半年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下降。 而同時,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的土地出讓金收入放緩(圖表9)將帶來政府投資資金來源的緊縮。投資資金來源和新開工項目增速較低,未來基建投資增速放緩的可能性大。 據不完全統計,17個省時重點項目計劃年內投資6.5萬億元(圖表10),但是難以利用這一信息評估未來投資增速。從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和新開工項目看,無論是資金來源還是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額增速都低於當前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給未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帶來下滑壓力(圖表1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78

聯儲局官員盡顯語言藝術 (副題:路勁基建)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6.html

筆者每次同其他地區和部門的同事開會之後, 都需要寫會議記錄. 寫會議記錄絕對是一種藝術和化妝. 最終目的是要將有利自己的觀點強化和將不利自己的言論淡化, 因為當管理層沒有時間參與會議時, 會議記錄就成為了解事情的重要基礎. 筆者非常欣賞美國同事寫會議記錄的技巧, 從多年學習令自己進步了不少. 聯儲局最新公布的會議紀錄顯示委員會對就業市場復甦速度感到驚訝, 不過在有更多經濟復甦的證據, 包括通脹及就業市場情況前, 都不希望提早加息. 委員會普遍同意勞工市場在過去一年改善的步伐超出預期, 但仍存在勞動力資源大量閒置的情況. 聯儲局主席耶倫上星期表示, 局內有關加息時機的辯論現佔據中心位置, 若就業市場迅速改善或通脹迅速升溫, 當局可能較預期早加息. 聯儲局官員言詞模淩兩可, 鷹鴿解讀皆可, 盡顯語言藝術, 將來無論提早加息與否, 市場也無話可說.

筆者繼續發掘高息股, 今期討論1098路勁基建. 集團主要於內地營運收費公路和從事開發房地產項目. 房地產發展和收費公路是兩種很不同的生意. 收費公路擁有營運權的第一日已經有收入回籠, 但一個物業由取得土地發展權, 平整開發, 建築施工, 裝修, 銷售至到資金回收需要很多年, 是一個資金周轉期長的行業. 因此地產發展商鮮有淨現金公司. 事實上, 集團持有現金和銀行存款只有44.07億元, 但銀行貸款高達142.93億元, 表示淨借貸為98.86億元, 上半年財務費用高達9,385.2萬元, 佔稅前溢利13.56%. 幸好, 集團過往派息記錄良好. 過去10年共派股息每股4.45元, 是目前股價7.13元的62.4%, 平均歷史股息率為6.24%. 

根據今年中期業績報告, 房地產發展和收費公路分別為集團貢獻溢利8,472.4萬元和2.074億元. 集團派發0.13元中期股息, 大約需要9,522萬元, 收入穩定的收費公路已經足夠支付當中的89%. 能否增加派息則主要靠物業銷售的情況. 人民幣匯率在今年上半年急速貶值, 人民幣對港元由1.2811下跌至6月30日的1.2483, 集團因而錄得匯兌減值1.19億元, 現時人民幣匯率已經回升至1.26元, 全年業績有望轉為匯兌收益. 此外, 集團新收購49%股權的馬巢高速公路自 6月開始為集團提供收入貢獻, 將為全年公路收入增長提供動力. 預期集團將繼續收購高速公路, 以壯大高速公路組合. 此外, 集團不斷以資產折讓價回購並註銷股份, 有利提升每股資產值和盈利, 上半年便註銷了1,292,000股. 集團現價較每股資產淨值17.29元折讓58.76%, 仍然便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36

傳統價值投資股:越秀交通基建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10.html
原本期望週五學聯和林鄭的對話,怎知道政府言而無信 - 林鄭放飛機,學生佔領運動要繼續。在這風雨飄搖的日子,我運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選價值投資股 - 即基本因素強,有增長前景,兼現價抵買的股票。附合以上條件的,有越秀交通基建(1052.HK)。


越秀交通基建的主要業務,是投資和營運廣東省及其他經濟發展區的高速公路和大橋。附屬公司項目有7個,包括廣州北二環高速,陜西西南高速,天津津保高速,廣西蒼郁高速,湖北漢孝高速,湖南長株高速,河南尉許高速。另有5個聯營公司項目,包括虎門大橋,廣州北環高速,廣州西二環高速,汕頭海灣大橋和清連高速。其2013年的VIS 達77分,而2014上半年的勢頭指標達6分,顯示財務和發展皆穩健。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運收入:8.77億 (2013H1:8.24億,+6.4%)
經營利潤:4.93億 (2013H1:4.69億,+5.3%)
淨利潤:   2.91億 (2013H1:2.55億,+13.8%) 

經營利潤率:56.2%  (2013H1:56.8%,-0.6%)
淨利潤率:    33.1% (2013H1:31.0%,+3.1%)

從上述數字可見,營運收入和經營利潤的增長溫和,只有5-7%。而淨利潤的增長率接近14%,主要因為(1)財務費用支出較2013H1大幅下降18.5%,以及(2)合營和聯營公司業績上升13.5%。持有的現金等值物約11.6億元,短期貸款約5.5億元,長期貸款約48.4億。單看數字,負債不輕,但持有現金是短期借款的兩倍,加上全年盈利(2.91億 x 2 = 5.82億)超過短期貸款總額,似乎不會出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所以短期財務穩健。至於長期貸款,中期報告顯示~20% 屬於1-2年內到期,其餘的70%,2-5年和5年以上貸款各佔一半。以公司持有的現金、盈利模式和現有貸款額估算,未來2-3年都不屬於負債過高的情況。而高速公路和大橋的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高,分別超過56%和33%,屬於高回報率的行業。

我認為越秀交通基建屬於穩陣的價值投資股,除了財務穩健,亦因為其營運數據夠透明,每個月更新,讓投資者能及時掌握業務狀況。

單看上半年的營運收入和經營利潤,只有5-7% 增長。究竟公司能否保持增長勢頭?為此,我特地找來2011年1月至今,每個月的營運數據。若單看過去3年,1- 8月的營運數據,

(每年1-8月)             2012          2013          2014
日均收費車流量 +10.7% +15.8% +10.7%
路費收入 +7.4% +15.8% +9.9%

從上述數字可見,2013年的增長強勁,日均收費車流量和路費同步上升。這是因為兩條於2011年末和2012年末新營運的高速公路,帶來增長動力,兼且兩條新高速公路的業務上了軌道。2014年沒有任何新增高速或大橋,但車流量和路費收入增長約10%,較半年結的數字佳。這顯示公司保持增長勢頭,並成長動力未減退。


(圖表來源:<信網> 港股360)

現價約$4.88,預測市盈率僅約11倍。以其年增長~10%,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達56%和33%,再加上半年派息率50.3% (即每股派息$0.11,預計全年股息率約4.4%),屬抵買。若從技術指標看,越秀交通基建正處於上升軌道,現價貼近軌道底部,亦屬抵買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84

中國加大基建投資務求穩增長 半月內2500億元項目密集獲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67

本月22日,在中國三季度GDP發布次日,國家發改委批複同意總投資1500億元的八大基建項目,一周前發改委剛批複投資900多億元的三大鐵路項目。面臨經濟下行和達到年度經濟目標的壓力,中國政府半個月內密集批準合約2500億元的基建項目,明確釋放了穩增長的信號。

發改委公布,22日批複總投資額1445.16億元的黔江至張家界至常德、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鄭州至萬州三條鐵路項目、總投資額54.9億元的新建吉林省松原民用機場、青海省果洛民用機場、內蒙古紮蘭屯機場、雲南省瀾滄民用機場、貴州省仁懷民用機場五家機場可行性研報。

一位官方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強調上述項目大部分屬於計劃項目,且下半年是基建投資旺季,但也並未否認這些項目的穩增長效應。

中信證券點評基建項目密集獲批認為,通過加大結構領域的基建投資穩增長的政策路徑已經非常明確,項目資金可能多元化募集;四季度經濟不會一路向下,預計平穩運行在7.4%左右。

中信預計,四季度基建投資有望從目前21%的水平回升至25%左右,有效對沖地產投資下滑的負面影響。四季度投資將回升至17%左右,使得經濟平穩運行在7.4%左右。

本月2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回落至7.3%,創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新低。盡管高層和政府官員一再強調該數據屬於合理期間,但面對全年7.5%的GDP增長任務,第四季度壓力十分大。

近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針對投資下滑的情況,國家發改委正加大有效投資,將陸續推出一些重大項目。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近期政策對房地產銷量和未來房地產投資的效果還不明朗,雖然房地產投資下降的負面影響還難以完全對沖,但更為積極地推動已有明確規劃和資金配套安排的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穩定短期經濟增長和就業狀況會有幫助。

GDP,房地產,信貸,房產泡沫,中國

FAI,固定資產投資,基建投資,穩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93

機構:未來十年中國對英基建投資高達105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91

英國,基礎設施,高鐵,卡梅倫,李克強,中國

英國的一項新近研究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將大力投資英國基礎設施。2005-2013年,中國對英國的這類投資已有117億美元,截至2025年,這類投資規模將增加1050億美元,僅今年上半年這類投資就已達20億美元。

上述數據來自倫敦獨立智庫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Cebr)與律師事務所品誠梅森(Pinsent Masons)將於下月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發布的報告。該報告還預計,英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中國第三大對外投資目的國。

上述報告認為,中國對英基建投資的主要障礙是,英國目前缺少註資後即可上馬的新項目,因為英國政府金融危機期間或是凍結或是砍掉了一批大規模的基建項目。雖然中國投資者願意在英國大興土木及大量開展工程項目,但還面臨特有的阻礙,比如中方的風力發電技術運用時長尚短,未能吸引英國金融界支持。

因此,上述報告預計,中方企業更有可能采取與英國企業合作的方式開拓歐洲市場。現實的例子便是北京建工國際與英國建築公司Carillion合作開發的曼徹斯特機場空港城項目。該項目合計投資8億英鎊,北京建工投入1200萬英鎊,擁有該項目20%的股權,是目前中國對英最大投資之一。

今年4月底,北京建工英國公司董事王衛波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與國內的開發模式相比,該公司的投資相對比較安全。英方選擇中國承包商能更好地接近中國市場。同時,中國企業可以提供必要的項目融資協助,這也是英方選擇該公司合作的原因。

去年1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自2010年11月以來首次訪華。當時李克強總理在與卡梅倫會晤後表示,雙方同意在核電和高鐵領域推動合作,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卡梅倫說:“對於中國投資於英國的核電、或者入股倫敦希思羅機場、Thames Water或曼徹斯特機場空港城,我不感到難堪。我認為這是一個突顯經濟優勢的正面跡象,表明我們對中方投資持開放、歡迎態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