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建投資獨木難支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近13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52

QQ圖片20141113133247

基建投資獨木難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然放緩至2001年12月以來的新低。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9%,預期增長16.0%,前值增長16.1%。

民生證券宏觀團隊評論稱:

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回落至15.9%,制造業投資放緩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分項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繼續回落至12.4%。雖然銷售數據轉暖,但庫存高,融資緊,房地產投資短期還難見底。經濟政策轉向穩增長,但基建投資上升還不足以抵消房地產負面沖擊,終端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制造業投資進一步放緩至13.5%。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評論稱:

固定資產同比增長放慢至15.9%,盡管房地產投資微幅回彈。本次數據依然顯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結合前日發布的通脹數據,經濟負產出缺口明顯。我們仍認為進一步的寬松政策十分必要。

從項目隸屬關系看,1-10月份,中央項目投資19406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比1-9月份回落1.8個百分點;地方項目投資386755億元,增長16.2%,增速與1-9月份持平。

分產業看,基建投資苦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1-10月份,第一產業投資9829億元,同比增長28.9%,增速比1-9月份提高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170261億元,增長13.4%,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226071億元,增長17.4%,增速與1-9月份持平。

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166994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1-9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采礦業投資11497億元,增長2.2%,增速回落1.4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137035億元,增長13.5%,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8462億元,增長17.7%,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67733億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1-9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1.9%,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5.2%,增速提高0.9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9%,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5.1%,增速與1-9月份持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介紹過,在10月16日到11月5日這21天的時間里,國家發改委先後批複了16條鐵路和5個機場共21個基建項目,這些項目總投資達6933.74億元。分析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家發改委密集批複基建項目,釋放出明顯的穩增長意圖。

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快於東部地區。1-10月份,東部地區投資185747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投資113768億元,增長17.6%,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103336億元,增長17.8%,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

受房地產市場降溫、內需平淡和信貸收緊拖累,中國三季度GDP增速降至7.3%,創近6年新低。

今日的數據顯示,盡管中國當局擴大了定向寬松和微刺激政策,中國今年GDP增速仍然朝著近二十年的新低奔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66

十大基建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17.html

政府推出十大基建,對工程界及整體社會經濟當然是好事,但從投資學的角度看,好像有點不夠完美。



記得香港在數年前(指2003年)經濟十分差勁,負資產多的是、失業率高企、政府財赤、庫房儲備低,更有通縮現象。在這個時候,香港政府最關心的是政府庫房儲備,所以決定加稅、公務員減薪、停止所有基建項目等,實行開源節流,令政府庫房儲備增加才心安。

其實,當時香港的工資水平是不太高的,失業的市民都希望有工作,如果當時推出基建,在成本的角度看,相信是一個不錯的決定。相反,現在(指2007年)香港的工資水平開始回升了,失業率下降了不少,還不時聽聞有些行業有工作但沒有人願做,經濟、股市、樓市都很暢旺,在這個時候才推出十大基建真的是好的政策?基建的成本就是市民的稅收,庫房水浸就想辦法把它用了是不是真的好呢?

常常感覺到財爺有點只看實質數字,實質數字是稅收多少、支出多少、財赤就多少,長此下去若幹年後庫房儲備會剩餘多少,所以所有支出要叫停,但政府的帳目真的這樣算的嗎?如果能使股市、樓市暢旺,人人有工開,稅收都是一樣的嗎?從前,那一年700多億(指2003年)的財赤,前任財爺曾說過要5年至10年才能滅赤,但近幾年(指2007年)香港經濟好多了,財赤就不翼而飛。

與政府相反的是私人發展商,在經濟低迷的時候推了很多工程出來,因為無工開,各工程公司只好出低價錢,甚至蝕本價去把私人發展商的工程完成,為的只是令工人有工開,私人發展商就在那時期享受著低成本。到近期(指2007年)樓市起飛,剛好多個工程完工,高價把這些樓盤推出市場,享受著高回報的投資。

不過,話雖如此,我們又不可把政府跟私人發展商的操作混為一談,政府的社會義務大好多,什麼庫房儲備令匯率穩定等因素都需要考慮。無論如何,身為工程界的一份子,歡迎政府的十大基建,只是出爐時間遲了一點而已,不過止凡又不是什麼財務大臣,這些事情還是交給政府深思決定吧。

 此文章首次在 2007-10-29 發表於「取之有道」
 


後記。。。<按此見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05

發改委2015年任務敲定:推進民資參與基建、公用事業建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53

20141212215054884908687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12月12日,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對今明兩年的發改委工作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此次會議對推進改革開放、產業結構升級、區域發展戰略協調、低碳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等方面,都進行了部署。

進一步放權

在推進改革開放方面,徐紹史強調,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改革新紅利更多轉化為發展新動力。

要繼續減少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但更重要的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縱橫協管機制,發揮好信息網絡在監管中的作用;加快項目核準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加快推進價格改革。落實國務院通過的改革方案,再放開一批價格,下放一批定價權限,盡快修訂政府定價目錄;進一步推進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擴大對外投資合作,圍繞產業和裝備走出去,繼續推動一批境外鐵路建設項目,深化油氣、核電合作,拓展裝備制造、新興產業、生態環保合作。穩妥推進上海等自貿試驗區建設。實行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拓寬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範圍,改革國外貸款和外債管理方式。

啟動全面創新改革試點

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方面,徐紹史指出,發改委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出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以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領域為重點,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積極發展信息經濟。支持雲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積極培育高技術服務業。

組織制定環渤海、泛珠等區域合作規劃

在區域發展戰略協調上,徐紹史強調,要培育壯大“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支撐帶,整合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進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促進沿線地區互聯互通、協調發展。

徐紹史強調,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落實推進“三個1億人”城鎮化實施方案,抓好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編制城市群規劃。

出臺水汙染、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在推進低碳綠色發展方面,徐紹史要求,要加大工作力度,盡快出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徐紹史指出,將嚴控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堅持節能減排預警調控、按月公布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對任務完成滯後地區進行商談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對霧霾嚴重地區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高耗能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貫徹落實“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放權交易制度,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開展低碳發展試點示範。

起草“十三五”規劃《綱要》

在“十三五”規劃編制方面,徐紹史強調,要在全面評估“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的基礎上,研究形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框架草案,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重大問題研究。深入謀劃“十三五”時期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努力把規劃做實。

二是科學設置目標指標。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驅動、資源環境、民生改善等方面,合理設置目標指標體系。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學確定目標。

三是加強規劃銜接協調。下位規劃要主動與上位規劃銜接,同位規劃要與相關領域、地區規劃銜接,使各類規劃成為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

四是強化規劃工作創新。加強上下聯動、部門互動,堅持開門編規劃,使規劃編制成為匯集智慧、凝聚共識的過程。

發改委官網原文請見鏈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58

經濟下行物價通縮,基建加碼降準可期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73

經濟下行物價通縮,基建加碼降準可期

作者:任澤平 韋誌超 汪進





摘要

l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策加碼在即1)12月匯豐PMI大幅下滑至49.5,低於市場預期0.3個百分點,屬歷史同期偏低水平,顯示制造業景氣繼續惡化;新訂單指數大幅下滑是 PMI 指數大幅下跌主因,預計未來經濟仍然下行。2)高頻數據亦與 PMI 對應下滑,傳統產業中發電量小幅下降,鋼鐵產量、煤炭運輸量同比仍為負,生產資料價格降幅繼續擴大。3)主要城市地產銷售增速逆向小幅增長,三四線城市地產銷售增同比速持續回升至6%,實現正增長,顯示出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漸兌現。4)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穩增長力度將加大,具體表現為基建投資或將加碼以及貨幣政策降準。


l 通縮風險仍存:由於油價持續暴跌,使得石化產業鏈進一步陷入通縮,並使整個中上遊部門通縮愈演愈烈;受大宗商品低迷影響,生資價格仍處於低位;預測12月CPI為1.5%,12月統計局PPI環比為-0.1%,同比為-2.8%,經濟仍有下行趨勢,通脹維持低位仍將有利於政策寬松。


l 流動性收緊,近期或降準:上周流動性大幅收緊,貨幣利率創下近一年以來新高,源於巨額打新凍結資金超2萬億。央行貨幣政策持續無為,上周僅部分續作MLF。人民幣匯率上周繼續貶值,已經接近波幅2%的上限,11月資本流出規模擴大至2000億元人民幣,我們仍然判斷降準隨時可能發生。


l 盧布暴跌趨勢暫時止住,油價跌勢放緩。盧布上周出現暴跌,普京罕見的出來召開了三個多小時的新聞發布會,並采取了相關的措施,除了拋售美元對沖外,資本管制可能已經開始。我們仍然維持原來的判斷,俄羅斯爆發國債違約這種危機可能性不大,但是經濟明顯拖累,中期取決於原油價格。原油價格上周仍然非常動蕩,但是跌勢暫時減緩,本周有望延續,從而導致盧布跌勢放緩。


l 美經濟仍強,美聯儲加息早於預期。美聯儲加息將早於市場預期,加息點位明顯下調,影響偏中性。美國經濟增速仍強但放緩,歐元區經濟有所回升,新興市場貶值拖累人民幣。


經濟數據:短期經濟繼續回調
1. 高頻數據小幅增長
2. PMI大幅下滑,新訂單減少是主因
通脹數據:通縮風險仍存
1. 食品價格基本穩定
2. 菜價上漲幅度減少,水產品價格回升
3. 生資價格仍處低位
4. 通脹回落利於寬松
貨幣數據:流動性偏緊,貨幣利率創新高
政策:政策寬松,改革提速
海外宏觀:盧布風暴後跌勢有望放緩
1. 原油盧布風雲變幻,本周跌勢有望放緩
2. 未來加息,“保持耐心”,美股美元應聲大漲
3. 美國經濟向好但將放緩,房地產或成拖累
4. 歐元區PMI指數提振,瑞士意外推出負利率
5. 日本堅持刺激政策,安倍經濟學走上攻堅之路


正文


經濟數據:短期經濟繼續回調


高頻數據顯示經濟仍處下行通道中;傳統產業中發電量小幅下降,鋼鐵產量、煤炭運輸量同比增速仍為負,生產資料價格降幅擴大;12月第3周主要城市地產銷售增速小幅增長,同時三四線城市地產銷售增同比速持續回升至6%,實現正增長,顯示出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漸兌現;12月匯豐PMI由上月50.0大幅下滑至49.5,低於市場預期的49.86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從歷年同期比較來看,也僅高於08年和11年,屬於偏低水平,顯示制造業景氣繼續惡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1. 高頻數據小幅增長

繼上周地產成交面積小幅回升後,12月第3周主要城市地產銷量增速也有所上升,延續上周趨勢。地產銷售小幅增長,同時三四線城市地產銷售增同比速持續回升至6%,實現正增長12月第3周發電量、粗鋼產量和煤炭運輸量同比增速較上周小幅回升,,顯示出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漸兌現。



圖 1 23個主要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積回升



201412月前1923個一二線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等19個城市成交量環比上漲,無錫、長沙、哈爾濱等4個城市成交量環比下跌;與2013年同期相比,深圳、天津、武漢等14個城市成交量同比上漲,上海、北京、南京等9個城市成交量同比下跌。



圖 2 粗鋼產量增速平穩




2. PMI大幅下滑,新訂單減少是主因
12月匯豐PMI由上月50.0大幅下滑至49.5,低於市場預期的49.86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從歷年同期比較來看,也僅高於08年和11年,屬於偏低水平,顯示制造業景氣繼續惡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圖 3 匯豐制造業PMI跌破榮枯線

從分類指數看,新訂單指數從11月的51.4大幅下滑至49.6,是PMI指數大幅下跌的“罪魁禍首”,新訂單仍處在較低的水平,說明內需較為羸弱。新訂單指數具有一定的領先型,預計未來經濟仍然下行,穩增長壓力加大。而新出口訂單由上月51.1微升至51.7,是少數回升的指數。受人民幣匯率高企影響,未來幾月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新出口訂單指數回暖是否意味著出口回暖仍需進一步的數據確認。


12月產出指數從上個月的49.6微幅上升至49.7,但依然位於榮枯平衡線下,內需羸弱以及庫存轉差,令生產活動仍在低位徘。而就業指數由上月48.7微幅回升至48.9,也處於榮枯線下,處於偏低水平。但PMI就業較難顯示實際就業形勢,當前就業無憂,增長與就業正在脫鉤。



通脹數據:通縮風險仍存
近期通脹數據顯示,商務部、農業部和統計局食品價格環比基本穩定,12月第3周(1215日至1221日)除菜價和水產品價格下降外,其他食品價格小幅回升;由於油價持續暴跌,使得石化產業鏈進一步陷入通縮,並使整個中上遊部門通縮愈演愈烈;受大宗商品低迷影響,生資價格仍處於低位;預計12CPI1.5%12月統計局PPI環比為-0.1%,同比為-2.8%,經濟仍有下行趨勢,通脹維持低位仍將有利於政策寬松。



1. 食品價格基本穩定
截止目前,商務部、統計局尚未公布食品價格指數,而農業部數據顯示12月第4(1215日至1221) 食品價格指數為204.7,比上周環比增長1.11%,環比基本持平,目前食品價格基本穩定。



2. 菜價上漲幅度減少,水產品價格回升
商務部數據顯示,12月第2(128日至1214)菜價上漲2.5%,糧食價格小幅上漲0.1%,水產品價格由下降轉為上升0.5%,蛋價、肉價基本持平。綜合來看,商務部食品價格環比仍趨回升。
根據目前數據,預計12月份商務部食品價格環比上漲2.4%,統計局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52%,農業部食品價格環比上漲3.12%。根據商務部數據12CPI同比預測為1.9%,根據農業部數據12CPI同比預測值為2.1%,根據統計局數據12CPI同比預測為1.3%,綜合認為,12CPI同比預測為1.5%



圖4 CPI、食品、非食品同比預測




3. 生資價格仍處低位
商務部生產資料價格環比回落0.56%,環比繼續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連續下跌的影響。油價持續暴跌,使得石化產業鏈進一步陷入通縮,並使整個中上遊部門通縮愈演愈烈;盡管油價下跌降低生產成本,但通縮打擊企業銷售收入;受內需疲弱和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影響,短期通縮仍難以改善。


12月第3(1215日至1221),大宗商品中山西優混煤平倉價上漲,鋼材指數回落,WTI原油期貨結算價基本持平。



圖5 煤、油、鋼價日度走勢



截止目前12月期貨等價格加權環比下跌0.24%,商務部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下跌0.98%,預計12月統計局PPI環比為-0.1%,同比為-2.8%



4. 通脹回落利於寬松
綜合來看,預計12CPI1.5%,其中食品環比為1.2%,同比為2.9%,非食品環比為0.0%,同比為0.9%。預計12月統計局PPI環比為-0.1%,同比為-2.8%12月物價數據進一步回落反映經濟仍有下行趨勢,通脹維持低位仍將有利於政策寬松。



貨幣數據:流動性偏緊,貨幣利率創新高
貨幣市場方面,上周(1215日至1221)反映銀行間市場資金狀況的質押式回購(R007)利率由此前一周的5.61%上升至6,08%1年期央票交易利率由此前一周的3.71%上升至3.74%。目前貨幣市場利率出現小幅上升。



上周流動性大幅收緊,貨幣利率創下近一年以來新高,源於巨額打新凍結資金超2萬億。而央行貨幣政策持續無為,上周僅部分續作MLF,而降準等寬松政策預期一再延後,貨幣政策短期陷入兩難,反映了由於貨幣脫實向虛,導致貨幣政策失效。



政策:政策寬松,改革提速
去除 APEC 影響後的經濟並沒有明顯失速,但經濟下行壓力仍明顯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增長”放在 2015 年主要任務之首,我們認為政府將加大托底的力度,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雙松;在保證經濟不失速的情況下加大改革力度,奠定改革牛基礎。



海外宏觀:盧布風暴後跌勢有望放緩



1. 原油盧布風雲變幻,本周跌勢有望放緩
國際金融市場風雲變幻,動作頻頻,原油、盧布同氣連枝。原油價格本周動蕩不止,多空雙方爭鬥不止。繼本周前期持續大跌後,周三、四先漲再跌,周五繼續大幅反彈。周三美國能源信息署公布原油、汽油庫存遠超市場預期,油價大幅下跌,周四沙特石油部長表示近期原油市場暴跌是暫時的,預計隨著全球經濟複蘇原油需求會有所增加。原油價格應聲上漲,盤中超過3.7%,而此後Naimi再次發表利空內容,重申OPEC不會減產,此後普京新聞發布會表示俄羅斯可以應對低油價,受此影響,原油再次下挫。周五,美油盤中暴漲超過7%,主要受到兩點因素影響:1. 非洲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利亞宣布實行外匯管制,並將減少原油出口。20152月,尼日利亞QuaIboe將每日出口27.1萬桶原油,遠低於1月的39.9萬桶,原油流出口量將減少1/32. 周五收盤時1月美原油合約將到期,部分空倉回補頭寸,推升油價走高。



本周一盧布崩盤,貶值將近10%,俄羅斯央行深夜緊急加息,將關鍵利率從10.5%大幅上調到17%,上調幅度高達650個基點,為1998年俄羅斯債務違約以來央行最大幅度的加息。加息。央行加息沒有阻擋盧布貶值的步伐,普京1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申明如下觀點:


1. 整體介紹,拒絕稱俄羅斯目前的情況為“危機”,經濟形勢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政府和央行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俄央行不會浪費其419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加息只是臨時舉措。


2. 國內經濟,普京預測俄羅斯目前失業率仍低於5%,經濟形勢在2015年第一季度就可能會開始好轉,最壞兩年走出不利局面。


3. 油價方面,俄羅斯經濟擁有樂觀的基礎,可以適應低油價,油價跌到40美元也沒關系。但同時,俄羅斯必須擺脫當前對能源的依賴,推行多元化經濟。


4. 盧布方面,目前盧布下跌趨勢有所好轉,如果繼續下跌,將縮減開支、采取強硬措施。


5. 對外關系,將推動和中國在多個領域合作,俄羅斯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作是保障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認為,當前俄羅斯形勢可能並不如普京表現的那麽樂觀,但各種托底政策出臺後短期盧布跌勢將放緩:



1. 央行大幅加息依然沒有阻擋住盧布下跌的步伐,出動外匯儲備才略有緩和。國際資本仍在繼續流出,俄羅斯央行預計2014年資本流出高達1300億美元,2015年流出1200億美元。


2. 西方經濟制裁和物資封鎖,俄羅斯物價飆升,通脹高企,超市被搶購一空,無奈之下俄羅斯只能限制糧食出口來穩定物價,全球小麥價格創7個月新高。


3. 而俄羅斯經濟結構的轉變並不在一朝一夕,對原油價格的依賴短期難以逆轉。


4. 41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正在縮水,且部分儲備流動性較差。而外債方面,俄羅斯政府,銀行和公司欠下的外幣債務約為6780億美元,其中,有1300億美元的債務將於2014年和2015年到期。


5. 盡管俄羅斯目前沒有進行資本管制或者幹涉進出口商售匯,但是俄羅斯企業、民眾實際進行外匯兌換卻存在一定難度,在俄部分企業因為無法承擔盧布計價商品成本,紛紛關門。


6. 盧布大幅貶值情況下,俄羅斯出口商可能會選擇違約而不是支付貨物,惡化俄羅斯對外貿易。



因此,未來俄羅斯經濟走向依然受到限制,經濟難以在短期內複蘇。但是,盡管俄羅斯經濟表現惡化,當前的情況和1998年的金融危機有很大區別,經濟基礎和外匯儲備更為雄厚,國內對普京政府的支持以及當前整體全球經濟疲軟的態勢令俄羅斯再次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比較小。未來俄羅斯經濟將繼續受到油價影響,隨著資本外流情況的加重,俄羅斯可能已經動用資本管制,采取更多的舉措來穩定國內形勢,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上周五俄羅斯國家杜馬緊急通告批準向該國銀行業提供總額高達1萬億盧布(約165億美元)的資本支持。本周盧布跌勢可能放緩,原油跌勢放緩有望延續。



圖6: 原油現價與美元盧布匯率




2. 未來加息,“保持耐心”,美股美元應聲大漲
“保持耐心”代替“相當長時間”,美聯儲FOMC會議於預期符。1218日美聯儲FOMC聲明,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0-0.25%不變,“對貨幣政策恢複正常化保持耐心”替代“維持低利率相當長時間是合適的”的表述。美聯儲此次表態對加息措辭依然保持謹慎,耶倫表示,“至少未來兩次會議上不太可能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但同時耶倫表示,部分委員認為,2015年中期的經濟條件可能適合加息。



經濟前景表現將成為美聯儲加息決策的主要動力,就業市場和通脹變化是主要考察目標。此前,受原油價格走低拖累,美國通脹變化持續走低,但所幸就業市場表現良好,一定程度消減了能源因素。我們認為,未來美聯儲上調利率的速度和範圍將很大程度受到就業與通脹向委員會目標接近的速度,如果接近速度超過美聯儲預期,那麽美聯儲可能提前加息,反之亦然。



回顧歷史,加息前的耐心或為六個月。2003~2004年美國加息前提前半年先將保持低利率“相當長一段時期”改為保持“耐心”。此次會議前,“耐心”一詞在美聯儲官員講話中頻頻出現。在本次聲明中,美聯儲在提出“保持耐心”後又補充“這一立場的新描述與此前保證‘相當長時間’保持低利率的描述是一致的”。我們認為這是美聯儲一種為了防止市場過度解讀的謹慎的表達態度。我們預期2015年美國經濟將進一步好轉,如果屆時核心通脹目標能向著預期靠攏或達到預期,美聯儲可能在2015年六月加息。



在“保持耐心”之下,美元美股應聲大漲。美元指數再度升破八年高位,美元歐元匯率創下近28周新高。周四標普500指數上漲2.4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2.24%;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2.43%。於此同時,由於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2015年加息,美債收益率大漲,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漲2.20%,收於2.183%

圖7: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美元指數





3. 美國經濟向好但將放緩,房地產或成拖累
制造業方面表現表現不及預期,增速放緩。美國12Markit制造業PMI初值53.7,為1月份以來最低,預期55.2,前值54.8。美國12Markit服務業PMI初值53.6,創2月份以來新低,預期56.3,前值56.2。美國12Markit綜合PMI初值53.8,創201310月份以來新低,前值56.1。美國制造業的產出、新增訂單和新商業活動雖然依舊增長,但擴張速度大不如前,為11個月以來最低,未來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擔憂和新增訂單減少導致制造業就業增速下降。美國制造業整體增長速度較2014年年中放緩,預計會影響到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



圖8: 美國制造業Markit PMI







物價方面,原油價格下跌導致通脹壓力疲軟。美國11月CPI同比+1.3%,升幅為自2014年2月以來最小,預期+1.4%,前值+1.7%(圖20)。美國11月CPI環比-0.3%,跌幅為六年最大,預期-0.1%,前值持平。美國11月核心CPI同比+1.7%,預期+1.8%,前值+1.8%。美國11月核心CPI環比+0.1%,預期+0.1%,前值+0.2%。我們認為,美國物價指數下跌主要是受到原油價格持續走弱,全球需求放緩的影響,2014年難以實現2%的通脹目標。




消費數據提振信心,就業市場表現良好。美國11月諮商會領先指標環比+0.6%,預期+0.5%,前值由+0.9%修正至+0.6%。美國1213日當周季調後首申失業金人數28.9萬人,預期29.5萬人,前值從29.4萬人上修至29.5萬人。美國126日當周季調後續申失業金人數237.3萬人,預期243.6萬人,前值從251.4萬人上修至252.0萬人。美國1213日當周季調後首申失業金人數四周均值29.875萬人,前值從29.90萬人修正為29.950萬人。消費者信心和就業市場表現好轉或成為拉動美國未來經濟,促進經濟前景的主要因素。



房地產表現疲軟,美國11月新屋開工年化總數102.8萬戶,預期104萬戶,前值從100.9萬戶修正為104.5萬戶。美國11月新屋開工年化環比-1.6%,預期+3.1%,前值從-2.8%修正為+1.7%。美國11月營建許可總數103.5萬戶,預期106.5萬戶,前值從108.0萬修正為109.2萬戶。美國11月營建許可環比-5.2%,降幅創20141月來最大,預期-2.5%,前值從+4.8%修正為+5.9%。美國房地產表現不及預期, 或成為美國經濟拖累。



4. 歐元區PMI指數提振,瑞士意外推出負利率
歐元區12月制造業PMI初值50.8,為5個月新高,預期50.5,前值50.1。歐元區12月服務業PMI初值51.9,預期51.5,前值51.1。歐元區12月綜合PMI初值51.7,預期51.5,前值51.1。兩者均高於預期。



然而歐元區核心國家的表現不及預期,德國12月綜合PMI初值51.4,創18個月新低,預期52.3,前值51.7。而法國私營部門經濟活動已經連續8個月萎縮。除德法之外的其他國家經濟活動平均增速則創5個月新高。由此我們認為,歐洲央行的刺激手段已經初見成效,但是火車頭並不盡如人意的表現或許會使得QE加速到來。



圖9 歐元區和德國的綜合PMI        






1218日,瑞士央行意外降息25個基點,實施-0.25%的負利率。瑞士央行表示,將三個月LIBOR的目標區間設定為-0.75%0.25%。對在央行的活期存款賬戶實施-0.25%的利率。



瑞士央行認為本國貨幣被嚴重高估,意外采取了減息措施。結果瑞士法郎開始強勁上漲,央行此次行動結果並未達到預期。鑒於德拉吉在央行利率會議上表示,ECB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重新評估當前刺激措施,換言之在20152月之前,歐洲央行都不會采取QE措施。瑞士央行此次提前行動,對抗歐洲央行的全面寬松。



5. 日本堅持刺激政策,安倍經濟學走上攻堅之路
日本央行(BOJ)於本周五中午公布決議維持貨幣政策不變,聲稱日本經濟正在溫和複蘇,經濟刺激政策仍然會推行,承諾以每年80萬億日元的速度擴大基礎貨幣,繼續QQE政策,直至通脹穩定在2%的水平,並將關註風險並在必要時適當調整政策。聲明稱,貨幣寬松正在達成預期效果;核心CPI可能維持在當前水平一段時間,但通脹預期從更長期角度看在上升。並上調經濟、產出及出口評估。



這是首相安倍晉三在1214日選舉大獲全勝以來央行的首次政策會議,這次勝選令安倍贏得了繼續推進“安倍經濟學”的新的民意背書,以把日本拉出持續了15年之久的通縮狀態。日本現在仍然面臨三個問題,一是經濟停滯,二是政府負債過高,第三是通貨緊縮,三者互相影響。安倍經濟學通過寬松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和日元貶值這三駕馬車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然而我們認為,第一,日元貶值的正面作用在遞減而負面作用開始增加,因此貨幣政策再度放松而導致日元繼續大幅下行空間有限;第二,面對高額的政府負債需要開源,由於日本國內高額的物價,即使日本的消費稅率為發達國家最低,安倍在大選前仍然宣布推遲消費稅率的議案,從而也促使了其選舉的成功,但是如果加稅無法繼續,這對安倍政府來說就是一場攻堅戰。因此,我們認為,安倍經濟學往前推進的難度在加大,日本經濟仍然維持經濟弱,通脹低的態勢,通脹水平則會有一定的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46

彭博:中國批準基建投資超十萬億 今年開工超七萬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73

ljbj20120415012-2  

為穩經濟增長,中國今年將推進總投資逾7萬億元的300個項目。

彭博新聞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稱,中國國務院去年底已批準總投資額逾10萬億元人民幣的七大類基礎設施項目,其中今年投資超過7萬億元。

中國政府批準了總投資超過10億元的400個項目,這些項目將從2014年底持續到2016年。今年開工項目預計約300個,旨在通過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當前經濟增長,確保投資繼續對今年經濟增長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具體項目已下發至各地方政府,有些項目去年底已經開工。

此舉顯示出中國官員對經濟的擔憂。中國計劃轉向國內消費驅動經濟增長,不過,內需尚未產生足夠的增長勢頭。德意誌銀行經濟學家昨日下調中國經濟本季度增長預期至6.8%,並重申呼籲央行加大貨幣刺激。

德意誌銀行分析師張智威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我們預計第一季度增長將意外下行,而政策將在2015年意外寬松。中國將受到房地產投資放緩和地方政府土地銷售大幅下滑的“雙重打擊”。

消息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項目將由中央、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私營部門貸款提供融資。投資將分布於七個產業,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管道、衛生、清潔能源、交通和采礦。發改委也在研究其它行業的項目,政府需要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支持。

發改委的發言人李樸民上月表示,中國將鼓勵在這些領域的投資。

經濟觀察報》網站12月26日援引浙江發改委官員謝力群表示,政府批準了420多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超過10萬億元。

2015年,國家將擴大有效投資放到穩增長非常突出的位置,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機制,即“七大工程包”,包含420多個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萬億元。這是“七大工程包”預計投資總額首次對外披露。謝力群是在傳達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的一次務虛會上作此表述的。“七大工程包”分別為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服務、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

為了控制債務水平,中國政府此前一直通過微刺激來維持經濟增長。中國目前的債務水平已經達到2倍於GDP。中國央行於去年向銀行業註入流動性,並於11月降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59

詳解中國七萬億基建投資路線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21

彭博昨日報道,國務院去年底已批準總投資額逾10萬億元的七大類基礎設施項目,其中今年投資超過7萬億元。綜合不少媒體的報道,這投資上萬億的“七大工程包”輪廓已經逐漸清晰。

早在去年12月26日,《經濟觀察報》從浙江省發改委主任謝力群處了解到,2015年,國家將擴大有效投資放到穩增長非常突出的位置,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機制,即“七大工程包”,包含420多個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萬億元。

“這400個左右的項目將從2014年底持續到2016年。今年開工項目預計約300個。”彭博文章提到,具體項目已下發至各地方政府,有些項目去年底已經開工。

 “七大工程包”分別為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服務、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工程包的項目已經於去年11月26日之前上報國務院並下發文件,部分工程及分省的具體項目已經確定。如交通工程一共是203個項目,占據半壁江山;浙江省在七大工程包中獲得26個單體項目的名額。

發改委作為主管固定資產投資的部門在去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分兩次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七大工程包的遴選及進展情況。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七大工程包)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工程,促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國家發改委兩次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梳理,清潔能源項目工程包、礦產資源工程包、交通工程包的項目數量分別為26個、37個、203個。如果彭博報道的七大工程包的數量420個屬實,那麽交通工程包的數量占一半,交通工程包是各工程包的重中之重。

地方層面上,河北和浙江兩省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全省改革發展會議上都提到要推動七大工程包項目建設。其中浙江省發改委主任謝力群披露該省進入七大工程項目包的數量單體項目為26個。謝力群還表示,今年國家將擴大有效投資放到穩增長非常突出的位置,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七大工程包)的推進機制。

此外,7萬億資金來源亦是各方關註的焦點。21世紀經濟報道提到:

在具體項目推進上,中央項目主要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的中央企業負責推進,地方項目主要由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項目單位負責推進。在固定資產投資中,資金來源一般分為國家預算資金、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幾大類。

此次項目資金來源方面,發改委明確表示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進入,方式上鼓勵采取PPP模式。

“在中國經濟下行狀況下,很多投資的預期收益在下降,所以現在全面啟動PPP,從時間上來講並不是特別好的時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任何合作的模式都要透明,在不同的區域和行業要有開創性,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改革。”

這次的7萬億容易讓人聯想到2008年的4萬億刺激計劃。不過眾多分析認為,今年的計劃可能會溫和得多。

“目前這樣的穩增長以投資為重點,但它投資的內涵,投資的方式和組織形式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我們必須要看到2014年、2015這樣的政策布局,與以往有本質性的變化。” 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劉元春表示。

該報道認為,七大工程包既是宏觀政策,也是產業政策,兩者形成疊加效應。如果後續措施得當,七大工程包將形成“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合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34

多省份新年開局謀擴大投資 基建仍是最熱門選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55

4703856697183218181

《經濟參考報》報道稱,綜合多方機構預測,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預計很難超過16%,甚至可能低於1至11月的15.8%,創十三年新低。受困於多種因素,2015年投資增長前景仍不樂觀,較去年進一步回落的概率偏大。為此,從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在謀求優化投資結構的同時能夠增加投資量。

該報記者梳理發現,在不久前結束的省一級經濟工作會議上,有多個省(區、市)提出要擴大投資規模,其中又以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受追捧。上證資訊粗略統計,僅西部12省市今年交通建設投資就將超過6000億元。

從海通證券、交通銀行和中國社科院的預測來看,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於16%,大概落在15.6%至15.8%的區間範圍內,創下十三年新低。

2015年的情況可能更不樂觀。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向《經濟參考報》表示,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周期性下滑是造成此輪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長期來看房地產投資趨穩,但從短期來看,我們對2015年房地產市場持謹慎穩健的預期。

李稻葵還表示:

預計2015年房地產投資將繼續去庫存化的調整,並於下半年調整到位,2016年房地產投資有望恢複到正常增長。反映到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上,預計2015年中期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將小幅下調至14.8%,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的預測值為15.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了2015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的首位。然而作為穩增長主力之一的投資卻增長乏力,於是多個省市將擴大投資確定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其中西部地區尤為積極。

基建投資仍是大熱門

盡管各地普遍提出擴大投資,但與此前“4萬億”時期顯著不同的是,今年同時強調要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於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受到偏愛。

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家發改委密集批複的50個交通基建項目大都會在今年開工建設,其中30個項目是在西部省份,主要集中在新疆、四川、內蒙古、貴州、雲南、廣西、甘肅等地。

上證資訊梳理西部12省份情況發現,西部各省均將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今年項目投資重點,粗略統計,西部12省市今年交通建設投資將超過6000億元,重點推進高速公路、高鐵等建設。

在西部12個省份中,四川、雲南、貴州3省今年交通建設投資均達千億規模,四川計劃投資1000億,雲南計劃投資1200億。

內蒙古則計劃完成公路建設投資700億元,稱今年要加快推進自治區重點公路項目建設。陜西省“十二五”期間要完成交通投資2400億元,但前四年的投資約在1700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尚有700億元的空間留待今年完成。

在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召開期間,不少與會的省市交通廳廳長透露了其2015年工作計劃。寧夏公路交通運輸固定資產計劃投資135億元;青海計劃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以上,比2014年增長15%;新疆對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初步安排資金250-300億元。

另外,廣西、甘肅、西藏等幾個省份尚未公布今年交通建設投資情況,但《上海證券報 》稱,這幾個省份均不約而同地透露出今年將加快鐵路建設的訊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19

“鐵公基”投資不減 基建股尾盤直線拉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80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在兩會做政府報告時指出,鐵路投資今年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受此消息影響,基建股尾盤集體直線拉升,有合並利好的南北車盤中漲停。

李克強總理強調,將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

周四晚間, 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合並正式獲得國資委批準。此前據《東方早報》的消息,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並事宜正有序推動,合並方案將於下周一提交股東會審批。

利好消息推動之下,南北車“火箭發射”幫助基建股集體上行

nanche

beiche

中國目前正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政策,許多企業正在積極參與海外項目。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2月5日曾表示,2014年中國參與境外鐵路建設項目348個,同比增加113個。累計簽訂合同額247億美元,同比增長3倍多。

近5年來,中國北車是世界最大的電力機車、鐵路貨車、地鐵列車和時速300公里以上高鐵列車提供商。2014年中國南車海外簽約額近4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而德國權威咨詢機構調查報告顯示,全球鐵路市場容量目前是1620億歐元,未來有望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長,到2018年有可能增長到1900億歐元。

除了鐵路建設之外,李克強總理還宣布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這和2月25日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議題吻合。

從去年10月份開始,發改委不斷批準鐵路、機場和深水港等大型基建項目。2015年初始,經濟發展明顯趨緩,所以發改委又連續批了11個大型項目,總投入超過了1100億元

除了中央政策助力,地方同樣出招穩增長,多個省份千億投資緊跟國家戰略。湖北提出投資850億元布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貴州今年確保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1300億元,力爭1350億元,同比增長13.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62

十大基建爆煲墮申索黑洞

2015-04-02  NM  
 

 

香港基建工程爆煲潮湧現,港鐵上週先後自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造價顯著上升,落成日期恐再延後;南港島(東段)工程滯後近一成,或拖至明年底後才通車。本刊翻查十個大型基建項目的最新資料發現,超支、超時情況不斷惡化,現時總開支已額外增加三成,高達一千億元,足夠財爺連續三年向市民「派糖」。

當局把關不力是爆煲主因。工程界人士批評,政府及港鐵無適當調度各項目施工期,引致部分項目延誤後,過分集中同一時段趕工,業界的勞工、資源更難負荷;多項工程陸續出現的申索潮,將會成為推高超支款額的黑洞。

上月底,記者從圓方商場遠眺高鐵地盤,發現大部分樁柱仍未完成,不少工人正趕工,惟總站的雛形仍未出現。在地盤打滾三十年的釘板工人鍾凌蘇,一年前曾在此地盤開工,他憶述,「當時一啲鋼鐵出現意想不到嘅質素問題,物料唔符合香港規格要求,我哋被迫停工兩星期。」身兼建築業地盤職工總會副理事長的他說,港鐵管理人員質素下降、監管粗疏,是工程嚴重超支主因,「點解出現咁大過失,但無人需要負責?」至去年底高鐵項目只完成百分之六十六,能否維持二○一七年底完工的目標成疑。

去年中高鐵超支醜聞愈揭愈臭,當時傳出機場擴建第三跑道計劃造價颷升至逾二千億元,機管局即刻意壓低造價,上月公布的三跑客運廊,由一一年公布的「雙Y形」設計變為「單Y形」,飛機泊位及樓面縮減近半和四成三,最新造價僅增五十億元,升至一千四百一十五億元。

高鐵以外的多項基建工程同樣淪為大白象。本刊翻查政策局和立法會文件,發現十個已上馬或踏入工程高峰期的基建項目,總開支由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時的三千一百八十億元,急增至四千一百七十六億元,增幅達三成,全部項目超支,更嚴峻的是最後總開支跌進更大的無底深潭。

工程開支難封頂

政府官員私下解釋,多項大型基建價格上升,源於一些事前無法預計的因素,如地質問題、法律挑戰、諮詢過程延長等,故預算不可能完全準確。消息人士稱,政府已嚴格控制工程開支,並密切監察進度,防止工程進一步延誤,但坦言難以為各項目支出封頂。西九文化區現時僅追加一百四十億元,涉及款額及增幅非眾多項目之冠。土地監察主席、前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認為,西九超支凸顯港府低估工程難度。「七年前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向立法會申請二百一十六億,保證唔會超支,又公開表明毋須額外申請撥款,但事後證明,攞多一半亦埋唔到尾。」李永達認為,現時承建商利用合約條款的申索安排「賺到盡」,不單令各項目趕工,日後更可能成為侵蝕公帑的黑洞:「工程做得急的話,索償部分肯定被索到黐肺,大鑊嘅地方係索償部分,唔會反映喺增加預算開支撥款中,因為索償過程短則三至四年、長則五至六年,新機場索償當年搞咗七至八年。」綜觀相關基建的文件,暫時只有高鐵和沙中線分別出現七百五十多宗和約四百宗申索個案,涉款一百六十一億元和十四億元。李永達預期索償高峰期或在竣工後數年出現。有建造業界人士估計,十項基建索償支出或會高達整體支出逾一成以上。

曾蔭權種下禍根

多項基建相繼超時超支,復因趕工期重疊而推高工資、建材價格,誰應問責?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黎廣德認為,前特首曾蔭權、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港鐵主席錢果豐及前行政總裁周松崗,要為當前困局負上責任。「鐵路方面最容易走甩係周松崗及錢果豐,兩人mislead(誤導)公眾同立法會,高鐵係最明顯例子,因為佢哋將應急款項定於工程兩成,後來先調低至一成,呢啲問題無人追究,整個高鐵報告亦隱瞞呢方面問題。」

梁振英好大喜功

監管不力、協調不足、管理不善外,長官意志及政治考慮,亦構成超支超時問題。黎廣德分析稱,沙中線須延遲落成,其中會展站因考慮擴建而延後五個月,完全是因為梁振英好大喜功。「好似會展二期可能擴建第三期,所以預留樁柱,呢個就係決策上長官意志、首長工程嘅例子。因為會展擴建根本未獲通過。」基建超支千億,最終更可能不只此數。李永達建議,港府應重新審視仍未上馬項目,避免一錯再錯。「有啲project未上馬,應該重新計數,因為依家建築行業本身已經overstress(超負荷),拉得太緊,勞工、建築價格高,一些未上馬(工程)應該放緩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76

一季度政治局會議前瞻:中央貨幣寬松配合地方基建托底經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48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1 11:45 編輯

一季度政治局會議前瞻:中央貨幣寬松配合地方基建托底經濟
作者:管清友


寫在一季度政治局會議之前

1、十八大之後,“南北院”的分工發生變化,黨管經濟的趨勢愈發明確。對市場來說,政治局會議的意義比以往更加重要。過去政治局是每年年中和年底兩次開會討論經濟形勢,但從2013年開始,4月25日增加一次會議討論一季度經濟形勢。2013年是政治局常委會,2014年是政治局全體會議,預計今年4月25日政治局仍將召開全體會議,根據一季度的經濟形勢對下階段政策進行調整。

2、本次政治局會議可能成為政策從“供給收縮”加速轉向“需求擴張”的轉折點。從宏觀上看,一季度經濟數據超預期下行,房地產仍未企穩,出口後勁不足,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增無減;從微觀上看,近期高層密集調研也一定感受到巨大壓力,一是企業融資成本“降的不多”,“貸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而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5%”;二是地方政府迎來債務到期高峰,被動緊縮的壓力依然很大;三是持續的經濟低迷正在讓銀行的資產質量風險加速曝露。
上述壓力將迫使中央加速摒棄“供給收縮”的思路,加速轉向“需求擴張”。而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規劃的陸續出臺,地方政府可能改變過去兩年“消極怠工”的狀態,掀起新一輪基建投資熱潮。回過頭看,本輪牛市的起點恰好是去年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那次會議標誌著中央政治態度的轉變,改革明顯加速。而這次政治局會議可能標誌著中央經濟政策的轉變,寬松將明顯加速。

3、主要思路:中央貨幣寬松配合地方基建托底經濟。除了存量上的債務置換,增量上的貨幣寬松也將加大力度,降準一定不是終點。目前銀行間的利率中樞明顯下行,但實體利率依然高企,盛松成司長透露3月末企業融資成本為6.83%,相比總理所說的5%的企業平均利潤率仍高出180個bp,未來降息空間巨大。此外,為了配合基建穩增長,再貸款可能成為下階段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央強調國開行要回歸“開發性金融”的本職,總理近日調研國開行住宅金融事業部也釋放強烈信號,下一步開行將在保障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而資金問題將由央行通過再貸款的方式解決。在貨幣傳導不暢的情況下,貨幣財政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4、對市場來說,近期禁傘等事件不改長牛趨勢。首先,監管層並非打壓股市。在中央堅守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前提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資產負債率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大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必須以一個有人氣的資本市場作為前提。其次,監管政策的收緊只會改變牛市的節奏,從來不會改變牛市的方向。決定牛市方向的依然是宏觀基本面。

從基本面來看,本輪牛市的核心驅動因素有三個: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松。目前這些因素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但還不足以扭轉牛市的方向:

第一,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是長期的,這個因素變化不大。連續的降息降準和信貸政策調整雖對地產有提振,但效果並不明顯,一季度銷售還在大幅下滑,4月的高頻數據也不樂觀。中期內的庫存壓力和長期內的人口壓力很難靠短期政策扭轉,房地產作為一種高收益無風險資產的賺錢效應已經消失,房產造富時代結束,股權造富時代開始。

第二,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有所放緩,但方向未變。除了房地產之外,政府過去通過顯性或隱性的信用擔保提供了大量無風險的高收益資產,分流了大量銀行資金。但隨著43號文規範地方舉債機制、剛性兌付逐步打破,銀行失去了這個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向,大量資金轉向股市。近期這個因素有些變化,地方政府正在設法繞開43號文,通過PPP和城鎮化基金等“明股實債”的模式為銀行提供新的政府信用資產,銀行參與的越來越多,但由於機制尚不成熟,進展比較緩慢,這種資產的量級還無法與此前的城投相比。

第三,經濟下行背景下的央行貨幣寬松不僅沒有改變風向,而且力度越來越大。如前所述,只要前兩個因素不變,就意味著經濟下行的趨勢不變,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緩釋債務風險,貨幣寬松一定不會停止。這和2007年牛市結束前的背景完全不同,2007年央行已經進入緊縮周期,破天荒的6次加息、10次上調準備金。

5、牛市何時結束?我們認為可以關註以下幾個信號:第一,全國的房地產銷售持續好轉,庫存明顯去化,地產投資反彈。第二,政府大規模刺激超預期,基建投資重現30%以上的高增長。第三,社融和M2持續反彈,貨幣寬松轉化為信用擴張。第四,CPI上行到3%以上,迫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第五,註冊制推出,大規模IPO開始。只要這些信號尚未出現,音樂就不會停止,舞會仍可以繼續。

(轉自民生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