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小鮮肉散戶必看:A股歷史上歷次大牛市是如何回頭的 A股今天顫顫悠悠的上漲了3個點,用句牛逼哄哄的話叫“千金難買牛回頭”,2007年那瘋狂的牛市感覺又昨日重現了。不過市場上還是時不時傳來我認為是理性但很多散戶認為是白癡的聲音:註意風險。部分經歷過上一輪牛熊的老散戶或許還心存謹慎,但現在新進場的8090後小鮮肉肯定是把A股當提款機了。也許,A股還會繼續向上沖,上4000,上5000,上6000。但正所謂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股市有漲就有跌,牛市總有到頭的時候,那麽這些小鮮肉們,你們最好還是知道我國歷史上的牛市都是怎麽結束的? 1:第一次牛市 :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96.05-1429 漲幅1487.8%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內僅有8只股票,人稱老八股;而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托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托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因為沒人願意拋出。這使得滬指從90年12月開始計點,一路上揚,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證所取消漲停板,將牛市推至頂峰,當日指數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105%,這一記錄至今未破。 第一次回頭: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1429.01-386.85 跌幅73% 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購抽簽表發行了,但發生了當時震驚全國的8.10風波,刺激滬深兩市大幅下挫。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管理,92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這次熊市僅僅持續了半年時間。 2: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386.85-1558.95 漲幅301% 1992年,鄧小平南巡,在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未來怎麽發展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而他講話里最重要的是“堅決的試”這四個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啟動。3個月內快速上漲,漲幅達到了301%。 第二次熊回頭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1558.95-325.89 跌幅79% 1992年開始,新股發行大幅擴容。92年深滬兩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第二次熊市來臨。滬指在94年3月10日擊破700點,4個月跌到全年最低325點。 3:第三次牛市 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325.89-1052.94 漲幅224.4% 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的三大就是措施。(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擴大入市資金範圍),一個月時間,股指漲幅超過200%,最高達到1052點。 第三次回頭 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 1052.94-577.14 跌幅48% 1993年-1995年,我國為了推薦與大力發展國債市場,開始了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資金,故事則持續下跌。到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4: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582.89-926.41 漲幅60.5% 1995年5月17日,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期貨市場上的資金短線大規模殺入股市,掀起了一次短線暴漲。第四次牛市僅3個交易日,是A股歷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從582.89漲到了926.41. 第四次回頭 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926.41-512.83 跌幅45% 短暫的第三次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來臨。這一年,滬深股市廢除T+0制度,實行T+1.未來抑制投機,1995年6月15日,管理層下達55億的95年額度,同時20家歷史遺留問題股票也被開始安排上市,滬指再下一城。 5:第五次牛市 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512.03-1510.18 漲幅194.5% 進過連續的下跌,管理層被迫停發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第五次牛市啟動,崇尚績優開始成為主流投資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尋常,管理層連發12道金牌都未能阻止股指上揚。 第五次回頭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1510.18-1047.83 跌幅31% 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稅由千三上調至千五,第五次熊市開啟。 6:第六次牛市 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1047.83-2245.44 漲幅114.3% 第六次牛市俗稱519行情。由於監管層容許三類企業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籌碼已經相當多了,市場對今後將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報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過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網絡概念股盛極一時。 第六次回頭 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2245.43-998.23 跌幅56% 2001年上半年,滬指突破2000點,這讓當時的中國股民為之歡呼雀躍。然而在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消息沖擊下,2000點很快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險峰,從此之後,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多的調整,指數攔腰一半。 7:第七次牛市 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998.23-6124.04 漲幅513.5% 第七次牛市起點來自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名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市場。5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一路沖高至6124點。 第七次回頭 2007年10月17日-2008年10月28日 6124.04-1664.93 跌幅73% 2007年10月16日見到6124的歷史高點後,在基金暫停發行,美國次貸危機和大小非減持等利空的影響下,引發了第七次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一個個整數關口被輕易突破,直到1664點止跌,這是絕大多數股民印象最深刻,損失最慘重的一次熊市。在隨後的幾年間,被稱作存量資金博弈,直到去年年底。 本輪牛市 其實A股的牛市大多都是由政策和資金面引爆的,這次也不例外,資金面是突然降息導致的資金流入,政策是國家包括反腐一路一帶等的各種改革。同樣的,牛市也大多由資金和政策的改變而終結,尤其是中國股市的早期。 再看看這次的牛市,資金源源不斷,各大領導輪番站臺。短時間看想跌都難。但 做股票,操作上可以近,可以借這波的勢頭跟著玩,但眼光要放的遠,要看到未來的坑坑窪窪。因為漲了總是要跌的,漲的越過分,跌的越慘烈。 大坑1:註冊制 註冊制說白了就是方便公司上市,和大量發行新股沒什麽本質區別,這勢必會分流很多資金,這個道理應該大家都懂吧。 大坑2:資本開放 周小川說今年努力推進資本開放,方便國外投資(簡單來說資本賬戶開放就是你想換多少美元換多少)。我相信很多國內散戶是不知道國外市場是個什麽狀況,連香港現在指數是幾點都不知道。估計也不會理解人民幣有很強的貶值預期,美元有很強的升值預期。估計也不知道國內創業板放到國際上是個什麽水平。如果A股是個房子,那您打開窗戶看一眼,靠,怎麽是飛屋環遊記了。所以當國內資本賬戶開放後很多聰明資金會迅速撤離國內市場,到時候就只能是新近散戶在大陸幫祖國站崗了。 大坑3:深港通 此原理同理與資本開放,現在港股便宜到掉渣,10%股息的一大把,幾毛錢的非老千股遍地都是。未來要是國內的錢可以買這些了,難保不分流些資金過來。而最大的危機不在於分流資金,而在於小票價值對比的巨大差異。A股愛小票,滬港通是大票通,所以滬港通滑鐵盧。而深港通不出意外是小票通,這個很可能會切中大陸人士的愛點。 大坑4:加稅等管控 這個是受歷史上的大暴跌啟發的,現在印花稅是08年經濟低迷時的水平,千分之一,單邊征收。現在股市這麽火,多收你點錢應該沒什麽問題吧,尤其是當國家認為股市存在泡沫的時候,調印花稅是他們慣用的招數。而且現在是杠桿資金很多,怕是經不起印花稅調整時候的突然下跌。也許加稅不會改變牛市節操,但深深的砸個坑很有可能。 這邊我不得不吐槽下我國ZF的管理:一管就死,一放就過。所以當政府開始抑制投機的時候,基本上也別指望能有活路了。 以上的大坑或許不全面,但新進場的8090後小鮮肉們可以從資金面和政策面揣摩下這輪牛市的走勢,如果新進資金沒了,撤,如果國家發聲提示風險了,撤。 |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9 10:01 編輯 千金難買牛回頭:繼續力挺券商 作者:格隆匯 承一 這周市場震蕩,想必不少朋友都不好受,身邊不少朋友都在忙著減倉,控制倉位。畢竟,“Sell in May”是這麽多年來屢試不爽的經驗了,再說,剛剛經歷了4月份的暴漲,落袋為安,去享受詩和遠方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我有點想法和大家不一樣,港股雖然剛剛經歷了4月的大漲,近期受到A股調整拖累順勢調整,但是,這個時候sell,就真的可能會失去自己的 Position(位置,頭寸)。 以前大家擔心美國提早加息,不過最近美聯儲的語調來看,這個動作不會那麽快,心可以放寬一些了。 現在大家最擔心香港政改方案不能順利通過,再度引發時局動蕩,不過經歷了之前占中之苦的港民還會再讓悲劇重演嗎?而且,這個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相信有識之士一定會想辦法讓政改順利通過,在這一點上,我是相當的樂觀。 而且,我也相當認同格隆在《2015,中國的拐點與起點: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一文中對香港歷史性機遇的論述,這輪港股行情可能會相當驚人。 所以,目前的回調恰恰是千金難買的牛回頭,如果這個時候賣掉籌碼,可能會再次與牛市擦身而過。還是那句話:買點,總在下跌中形成,但恐懼阻止了你;賣點,總在上漲中出現,但貪婪阻止了你。 那麽,這個時候買什麽?我個人是覺得本輪行情中彈性很大的TMT、券商股都是很好的選擇。在這個時點上,我再次力挺牛市最受益的品種:券商股。 這次,我想和大家再說說我比較看好的幾家券商股(其中一家是資產管理公司),因為:安全、便宜、業績增長預期高。 國泰君安國際(1778.HK):仍存兩大利好 A、已於近日獲得銀團貸款,總規模達到105億港元,較之於其他券商供股融資,此舉避免了因供股導致的股價波動。 B、潛在的深港通標的。滬港通對應的港股標的主要是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和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而聯想上交所的股票“非富即貴”的背景,對接這邊的大戶也很正常。那麽依此邏輯,深港通對接標的應該選擇小快靈的優質公司了,而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最為符合這一條件。此外,滬港通已經對接了一批港股公司,那麽深港通無疑將會為了避免重複,也會避開滬港通標的!而國泰君安國際就是恒指綜合小型股指數里面的成分股! 這也是國泰君安國際近日在恒指震蕩之際,股價仍然穩如泰山的緣故! 為什麽看好:安全邊際高,業績增長預期較為確定! 海通國際(0665.HK) 海通國際最近受供股利空影響,股價小幅度下挫!但相比於眾多中小股供股的老千嫌疑,海通國際基本不必要有此懷疑,首先其背後的大樹根本無需如此,其次是其供股所得資金將會成為2015年業績的推動器。而根據公司的供股計劃,預計將會獲得90億港幣左右的資金,加上14年報表披露的86億凈資產,將達到176億左右,按照15%左右的ROE計算,15年的PB 也才2.23倍左右。而國泰君安國際和申銀萬國按照同樣的ROE計算,PB已經達到了3.68和4.08,雖然不同大哥 股票不能完全以估值高低論英雄,但估值便宜點,對於部分投資者,總也放心點! 為什麽看好:大股東背景強,估值相對便宜,港股大券商! 信達國際控股(0111.HK) 這是一只之前沒推的股票。簡單介紹一下吧,信達國際是真正的根正苗紅!其實際控制人是信達資產(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盡管公司無論是市值還是業務規模都偏小,但類似於洗劫小股東的情況概率很小。在港股,最怕的其實不是業績不好,而是碰到老千股,正所謂“追高誤一時,千股悔一生”,但在合理合法的香港,對於老千股,最大的抗議只是對其股票橫眉冷對!而信達國際這來頭如果都出千的話,我想港股也基本沒什麽安全的股票了。 老話說的好,船小好掉頭,而籃球場上不只有巨無霸的中鋒,同樣有“小快靈”的後衛,信達的業務規模才1.3億港元,而市值才11億港元,如此之小,都很難讓人聯想到他背後的大叔是信達資產。 公司目前的市值在11億港元左右,凈資產7.4億港元,PB只有1.5倍,比起大部分券商都要便宜。當然,雖然大股東敲詐小股東的概率很小,但公司的規模一直無法快速擴大,也讓人懷疑母公司對於信達國際的熱心程度,這應該是信達國際估值一直受壓的原因之一吧! ![]() 為什麽看好:股東背景強、估值便宜 惠理集團(0806.HK) 惠理並非券商,但卻是個在牛市,會比券商更賺錢的公司。業績周期波動比券商還要明顯,還好,本次,將要輪到高峰期!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 2007 年,惠理的營收曾達到 25 億港元,其中 4.3 億是管理費收入, 20 億是表現費。管理費和表現費的比例獎金 1:4.7,2010 年的管理費和表現費是 1:2 左右。 2014 年, 其資產管理規模在 129 億美元,管理費收入在 7.4 億,目前惠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 160 億美元,今年突破 200 億美元應該沒有壓力,以此估算,惠理今年的管理費將達到 11.4 億美元左右,而按照牛市管理費和表現費較低的 1:2 的比例,那麽惠理 15 年的收入也將達到 33 億美元左右,較 2014 年增長 106% 左右。 ![]() 為什麽看好:股東背景強,業績彈性高,業績增長預期較強! 必須在結尾說一下時富金融(0510.HK)的事,由於其母公司否決了向泛海出售時富金融的決議,導致時富金融盤中暴跌,但在我看來,這並不是特別壞的事,母公司否決這項議案的動力還是在於牛市來臨之際,也是券商升值的好時候,股東寧願不要傍上一個強大的幹爹,也不要便宜賣殼,這從一個側面也印證了部分管理層對於牛市的一個判斷! 總結:牛市買券商,萬古不變之真理。所以,值此天作之時,本人再次借格隆匯平臺向大家明確發出買入券商股的信號,宜早不宜晚,這不,你且看今日港股券商的表現:國泰君安國際,上漲14.05%;海通國際,上漲10.27%。千金難買牛回頭,趨勢一旦確立便難以改變,也許,本輪港股牛市最好的策略就是:買入券商 and go away!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http://xueqiu.com/1162258074/48517515
两位诺贝尔 奖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
----------------------------------
在现代金融学界和业界,我算是拥有一席之地的人。曾经我和我的同事到任何一个国家,该国央行行长都会接待我们,很多行业内的人会以认识我们为荣。
但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失败的故事,一个一群金融天才在金融业惨败,甚至一败再败的故事。
1995
年,默顿(RobertC.Merton)不断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加入到他们刚刚创建的伟大事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默顿是我在斯坦福的导
师,我曾提议并协助他写作《连续时间金融》一书。这本书后来广受赞誉,也令我们的关系更为紧密。1997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本书也更受关注。
LTCM
是当时华尔街最闪亮的明星。公司创办人麦利威瑟(John Meriwether)被誉为是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美联储前副主席等大
人物也是公司合伙人。我的另一位导师,与默顿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称为是金融宗师的斯科尔斯(Myron Samuel Scholes)也在这
里。
这些天才们组成了全球金融业有史以来最为耀眼的“梦幻团队”,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我接到邀请时,才一年的他们已获得高达16亿美元的利润和含手续费在内高达到59%的收益率,开创了基金业有史以来最迅速的成长奇迹。
LTCM
的主要业务是债券套利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像做股票一样做债券。债券的价格波动很小,风险和回报也低。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报率,LTCM动用大量财务杠杆将
规模做到很大,他们运用电脑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价格波动,并且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在波动中发现与把握套利机会。这样一来,运用和建立套利模型就显得非常关键,
我被他们认为是这方面的天才,这也是他们邀请我加入的原因。
莫顿和斯科尔斯邀请我去担任LTCM亚洲业务主管及公司合伙人。这很诱人,但起初我拒绝了。我太太不愿来亚洲,她是加州理工的电脑博士,也是耶鲁知名的电脑教授,她觉得自己的事业在美国,不应该到亚洲来。
后来,麦利威瑟也向我发起攻势。我开始动摇了,太太也觉得可以尝试一下。1995年,我正式加入LTCM,从零开始拓展亚洲业务。最初两年,我在总部格林威治上班,跨洋开展以日本债券市场为主的交易。
在
我们的合力下,LTCM继续腾飞。1997年底,我们当年金融衍生工具的总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之巨,超过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我们这些合伙人的财富也
火箭般上升,到1997年年底,我们在基金中的总值已高达14亿美元,比投入的1.5亿美元增长了9倍,要知道,这不过才两三年的光景。
我负责的亚洲业务也越做越大,我刚去的时候,公司晚上是没有人上班的,1997年5月,当亚洲业务成为我们的重点市场,我们决定在东京建立亚洲业务大本营时,我光是从美国就带过来15个人,并在东京安了家。
就在我们准备更上层楼,大展拳脚之际,坏事情发生了。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将卢布贬值,宣布无法按时偿还国债。我们持有不少俄罗斯债券,马上亏损不少。后来,很多人解读我们的失败,认为我们是在俄罗斯亏到了底儿掉。但事实上,我们在俄罗斯的业务很小。
真正让我们滑向深渊的,是俄罗斯之后的连锁反应。
1998
年之前的差不多10多年里,每两、三年俄罗斯都有面临一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但每次,其他七大工业国或者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会帮助他们。因为大家
都认为,他们破产会殃及鱼池。1998年,真正的危机发生之前,俄罗斯警告说自己会有危险,债券价格于是下降很多。很多大机构和投机者,都觉得机会又来
了,趁机大量收购俄罗斯债券。大家的想法是,真正出问题的时候,别的国家还是会按照惯例出面帮忙,然后危机就会过去,债卷价格就会上涨,这样就又可以稳稳
地赚上一大笔。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我们认为,真正出问题的可能性是“万一”,别国要帮忙俄罗斯的可能性是“一万”。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万一发生了。
这一次,没有人愿意再替俄罗斯买单。危机迅速蔓延。
金融机构都必须保有足够的资本。一旦它亏损较多,就会通过出售资产来减低风险,增加资本。俄罗斯宣布破产,让很多国际大银行遭了损失,他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出售资产套现。
这
些大银行手里持有很多,抛售很方便的资产就是债券,主要是7大工业国的债券。我们的灾难因此而来,因为我们手里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多数也是7大工业国债
券。一场抛售7大工业国债券的踩踏惨剧由此发生。8月21号,国际大银行开始大幅抛售他们手中的7大工业国债券,令全球主要债券价格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波
动。前呼后拥的卖空踩踏中, LTCM几乎一天就毁掉两年的心血。
难忘的是,8月21那天,我正和麦利威瑟在北京旅行。当天晚上,我们还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共进晚餐。回到下榻的酒店——北京国际俱乐部,分别给总部已经上班的同事打去电话时,我和麦利威瑟听到的是总部传来的噩耗。
震惊之下,我和他当即取消中国剩下的行程,他回总部,我回东京。虽然我们彼此安慰和鼓励,但内心都十分清楚,恐怕已是无力回天
从
8月22号开始,我们不断召开各种会议,但听到的都是坏消息。越来越多的客户知道我们亏本的消息,担心我们没有偿还能力,并且在市场上做了很多动作,令我
们雪上加霜。我们的亏损也每天都还在扩大。不到10天,我们已走到破产边缘。7大工业国的债券,亏掉我们90%至95%的资本。虽然我们推出了大量自救活
动,但终究未能再有奇迹。
在我们最难的时刻。我在高盛时期的老板,其时已是高盛共同主席的科赞
(Jon Corzine)给我打了电话,向我了解我们的情况。当年,他盛情邀请我告别学界加入高盛时,给我的业务之一就是建立数理模型进行债券套利,试
图让高盛与LTCM竞争。但我却为报师恩加入了LTCM,令科赞有过一段失落和不快。
现在,LTCM出事了,科赞看到一个既可以“复仇”,还可以渔翁得利的机会。科赞提出的方案是,高盛帮助LTCM解决资金的问题,但LTCM要将至少50%的股权交给高盛。我们内心欣喜,但假装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但
最终科赞却没能解决资金的问题。同时,他还将我们的“丑事”告诉了他的前任,原高盛主席,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鲁
宾被称为是“典型的刻板守旧的华尔街人士”,他以交易员身份加入高盛,对我们干的事情非常熟悉,也清楚我们如果出事可能带来的后果。他接到科赞的小报告之
后,非常震惊,急忙启动了紧急程序,要求美国政府介入LTCM,并将其形容为挽救华尔街之战。
鲁宾的担心是
有道理的。我们的规模实在太大,超万亿的各类金融
衍生品任由亏损,最终将带给整个华尔街带来深重灾难。在鲁宾的重视下,不能让我们倒下成为大家的共识。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以高盛、美林、
J.P摩根为首的15家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后来,我们也因此被称为是大而不
倒(too big to fail)的人。
但对我们这些合伙人而言,LTCM事实上已经倒闭了。我们的LTCM已经倒闭了。一个被认为只会成功,不会失败的巨人,就这样在一个看起来风险很低的市场轰然倒下。
有些讽刺的是,就在前一年,默顿、斯科尔斯,才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接受万众瞩目的敬仰。天才和疯子只有一墙之隔,现在,这堵墙倒了。
那
段时间,也是我和合伙人们人生旅程里最艰难的日子。虽然我负责的亚洲市场是LTCM唯一没有亏本的业务分支机构,但我的遭遇却并不比LTCM的任何一个合
伙人好。LTCM从经营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规定,合伙人应将赚到的钱大部分继续投入到基金中。但事实上,我们都将赚到的钱全部都投入到了公司中。我们相
信,我们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当时,我在东京的房租高达250万日元/月,我的三个孩子也在昂贵的国际学校念
书。以前,不但这些费用全由LTCM直接支付,我还在LTCM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但LTCM清算以后,单是这些支出就已让我难以承受。我在LTCM的几乎
所有财富,也都与LTCM曾经的辉煌一起成为了历史。
8月初,我与斯科尔斯重新成立了一家名为Platinum Grove Asset Management的新公司,继续LTCM的业务,默顿也加入到我们,出任顾问。已经习惯了开口就是百亿千亿的我们,从4500万美元的规模,东山再起。
LTCM
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核心教训是:不要用高杆杠进行金融操作,即使是在风险很低的领域。当时,我们每年的报酬率都是40%到50%,在一个收益很低的领域,你
要有那么大的报酬,就要做到很大的资产规模,进而用很大的杠杠去撬动。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因此,在这家新公司,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把杠杆率降低到以前的十分之一,我们只赚过去10分之一的利润,希望换来持续的生意。
在我们的努力下,新的基金很快重新站稳脚跟,并在2007年达到50亿美元左右的资产规模。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们奔向100亿规模时,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爆发了,让我们几乎是重蹈了LTCM的覆辙。
2008年金融海啸的前10个月,我们的基金就损失了38%的净值,单是10月份的上半月,损失就达29%。这其中最重要的损失,来源于我们对雷曼兄弟的错误判断。
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几乎犯了当年看错俄罗斯一样的错误。
我们当时认为,政府一定会挽救雷曼,因为它已经花大代价挽救了贝尔斯登。于是,我们押重注于政府会挽救它,甚至期待一战成名。
但结果,和没有人帮助当年的俄罗斯一样,美国政府居然任由了雷曼兄弟戏剧性的倒闭。我们预期的巨额利润变成了惨重损失。
LTCM的遭遇再次在我们身上发生。2008年11月,为了抵御撤资浪潮,保护公司稳定,我们宣布暂时不允许投资者抽回他们的资金。但最终,我们再次败走麦城,选择清仓,退还投资者的资金,缩小投资范围,合伙人也各奔东西。
两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一群金融天才,两次在市场展试身手,两次以失败告终,这令我们难以接受,但它就是事实。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交易理论,模型,我们和金融学界、业界的世界顶尖领袖并肩同行,我们也拥有一流的情报和资讯;甚至,我们就是最顶尖理论、模型的创造者,我们本身就是顶尖的领袖,我们讲一句话,就会在市场上产生反应。
我们也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最终,天才抵不过天时。在天时的剧变下,没有踏准天时的我们,一而再地失败了,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教训。
隨著上證指數周五以3663.73點報收,7月上證指數的跌幅14.34%也創出了自2009年9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而上周一超過8%的單日跌幅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市場的持股信心降至了冰點。
股指後續究竟會如何運行,近來的調整究竟是牛回頭還是熊出沒也成為了投資者最為關註的話題,對於這一問題的判斷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策略和收益情況,而市場人士對此的觀點在短期謹慎之余,仍普遍持長期較為樂觀的態度。
例如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朱斌就認為,短期內市場可能繼續反彈,但市場反彈的力度很可能越來越弱,市場可能進一步探底。第一,目前市場的頂部比較明顯。除了一個4500點的“機構頂”,前期又構築一個4300點的市場頂,目前的這次反彈在4000點前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阻力。第二,引領前期反彈的領軍板塊軍工、傳媒消費、農業養殖等都出現了見頂回落跡象。第三,救市資金前期積累了較多的籌碼,需要適當釋放以再次積蓄救市力量。
可以用辯證法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目前的市場:1、多空辯證法,“多即是空,空即是多”,持幣的人雖看空但可以買股做多,持股的人雖然看多但實際也可賣股做空。2、漲跌辯證法,“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對於優質個股而言,下跌並不可怕,反而會提供很好的買入價位。3、長短辯證法,或者說“遠近”辯證法,人們總是高估短期的變化而低估長期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市場下跌也許很險惡,但是從長期來看,適當的去泡沫,能夠為未來奠定更持久的發展。
朱斌認為,目前市場流動性已經複蘇,未來需要更多地讓市場力量來決定底部區間。第一,前後不同的救市區間里,A股的成交量顯著縮小,以上證指數為例,在7月6日至13日,日均成交約7600億元,而在7 月27日至30日,日均成交約6400億元,顯著減少的資金就能讓市場恢複流動性;第二,兩市融資余額已經較最高點時下降約9000億元,為1.37 萬億元左右,市場強行去杠桿的壓力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酈彬等則通過對比研究美國、日本、中國臺灣以及A股歷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牛市發現:1、歷史上幾輪牛市中基本都出現過接近30%的回撤,長期並不影響牛市的進程。2、要判斷是牛市回撤還是牛市結束,核心取決於市場調整是何種因素所引發。歷史上牛市中的回撤一般都是一些相對次要的因素所引發,如海外市場動蕩、政府監管等;而牛市的結束往往都是支撐牛市的主邏輯發生了變化,如貨幣由寬松轉向緊縮,或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風險溢價提升等。在貨幣寬松的穩定環境下一般不會出現明確的牛熊轉折點。3、對應目前的A股市場,前期調整最大的因素在於融資盤的清理去杠桿,但從同樣經歷過融資去杠桿的臺灣市場來看,杠桿資金的清理並沒有成為決定市場的主導因素。此輪下跌更像是牛市中的一次大幅回撤,而非預示著牛市的終結。
酈彬等認為,由於國內貨幣政策並未轉向,A股市場牛市基礎不改;經濟發展和改革需要資本市場發揮更多支持服務功能。下半年指數能否新高則卻取決於兩者的互動效應。從中性來看,指數"上有頂下有底",進入3500-5000點區間的牛市震蕩期。救市之後指數再次探底跌破前低的概率並不大,除非貨幣政策開始邊際收緊。目前經濟和通脹環境不會對貨幣政策放松形成制約,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海外。如果美聯儲加息引發資金從新興市場外逃,會成為下半年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
只要貨幣政策仍在寬松,市場仍會處在一個震蕩向上的過程中,但如果沒有新的推動因素,那麽在年內也難以創出新高。這種情景下市場將更加註重選股,當擇優買入,優質成長股特別是消費和新興產業領域中一些業績增長確定性高的品種將繼續受到市場青睞。
而較為樂觀的情景則是指數繼續創新高。指數若突破前期高點,必須要有更強的邏輯支撐。經濟發展和改革需要資本市場發揮更多支持服務功能。以國企改革為代表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如果能夠實質性加速推進,將增強市場信心,提升風險偏好,為市場提供更堅實的牛市基礎。
在3年前以1.915億價格將縱橫中文網賣給百度的完美世界,如今要以10億的價格吃下“回頭草”。
近日有業內消息稱,百度已經正式將百度文學賣給完美世界,作價10億人民幣。未來百度仍占有兩成股份,繼續提供流量支持。百度和完美世界方面並未作出公開回應。
縱橫中文網成立於2008年,由完美世界投資建設,主要經營中文在線閱讀業務。2013年7月,百度以1.915億元的價格從完美世界手中買下了縱橫中文網,並將百度多酷和此前隨91無線並入百度的91熊貓看書進行整合,成為2014年11月正式成立的“百度文學”的主體。
當時百度稱,將通過百度貼吧、百度遊戲、百度音樂、百度視頻等資源對原創網絡文學進行推廣、版權授權,以及對原創作品改編成影視、遊戲後的推廣與運營等。
但在百度內部,文學業務也幾經調整。去年初,百度曾將百度文學並入其新興業務事業群;到了年底,百度文學又隨前百度副總裁王湛轉入戰略辦,向何海文匯報。今年5月,王湛因違規職業道德行為規範離職。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合並成立了全新的公司“閱文集團”,騰訊系占據了網絡文學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此後阿里也入場文學,激進地把作品的出版、動漫改編、遊戲改編、影視改編的版權利潤全部讓給合作方。競爭對手的動作給百度文學造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
據了解,為了吃下“回頭草”,完美世界和百度的這一交易醞釀已久。早在去年11月時,就消息人士稱,完美世界接近完成對百度文學12億元的全額收購。當時業內人士認為,完美世界之所以選擇吃“回頭草”,主要在於再次看到了IP效應給遊戲及娛樂產業帶來的直接作用,而當時完美世界計劃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更需要在這些方面進行周密布局。
但這一交易直至近日完成。這意味著在3年後,完美世界將曾經吐掉的縱橫中文網又吃了回來,而百度同樣在“一吃一吐”中,打包熊貓看書、多酷等業務,賺了8億元。
到台北市通化商圈要做什麼?除了逛夜市,另一個答案就是「按摩」。 以腳底按摩為主的中式按摩店,分散在通化街的主幹道與小巷弄間,倚賴過路客和觀光客做生意;但在安和路的商圈邊緣,有一家「指舞春秋足體養生館」,無論什麼時候來,幾乎都客滿。早上有婆婆媽媽,下午換成業務,晚上則是上班族,凌晨更有下通告的藝人們相約來「鬆一下」。 立足通化商圈十年,指舞春秋已經是這區段中式按摩的第一品牌,靠著二十四小時分流區隔市場,不須多接外國觀光客生意,在地客人就不斷回頭上門,光是通化館與安和館兩家分店的年營業額,加起來就突破一億元! 當初決定二十四小時營業,其實沒有把握能「場場客滿」,指舞春秋負責人馬仲良笑說:「我只是希望客人不要費心去記營業時間,想來就能來。」 營造想來就來便利性 從藝人到主婦、退休族都通吃回想通化館開店的第一年,馬仲良說,凌晨零點到早上十點的時段幾乎是「必賠」,隨著夜貓族口耳相傳,加上馬仲良先前從事飾品業,也投資醫美診所,與演藝圈人士頗有交情,藝人和夜貓族就成了凌晨時段的重要客源,「二十四小時營造出『便利』的品牌價值,更大於營收。」指舞春秋執行長林書任說,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口碑打開後,離峰時段大幅縮短,「差不多可以滿到凌晨三點,周末甚至能到清晨五點。」通化街半徑一公里內的住戶,更成了早晨常客,早上六點起,主婦、退休族就會進店,「婆婆媽媽時間比較多,便規畫九十分鐘起跳的三節(按摩業以半小時為一節)套餐。」曾從事房仲業的林書任,十分了解在外奔波的業務人員,有時會需要短暫「充電」,於是在下午一點至六點,推出六十分鐘的套餐。 在台北市中山商圈,也有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業者指出,按摩行業以「承攬制」為主,按摩師傅多無底薪,與店家按比例抽成,配合的師傅至少要有三十至五十位以上,才能支持全天候營業。 指舞春秋目前有三家門市,配合的按摩師傅達到一五○位,馬仲良指出,指舞春秋是最早導入「流程管理」的按摩店,客人一進店,師傅從奉茶、換拖鞋開始,到泡腳、按摩、送客,將服務細分為十五個步驟,以確保客人任何時段來,都能享有一致的服務。 按摩師傅也要求服務品質整齊,常在一線督導的店長厲建忠表示,有六成客人不會指定師傅,為了讓客人避免「抽到壞籤」的不確定感,指舞春秋會以「顧客回頭率」作為績效考核機制。 如今,各個時段的回頭率高達四成,也就是十位師傅裡,有四位會被回頭客指名,管理者的祕訣就是「不斷溝通」。 以「溝通」管理師傅 讓員工感動 效率自然提升馬仲良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店內原有一位師傅,顧客指定的回頭率偏低,經過數次溝通都無效,某次師傅的女兒生病住院,馬仲良帶著主管去醫院陪他,結果師傅很感動地說,「原來這就是關心!」再上工後,回頭率大幅提升。 不以營利目的為出發點,指舞春秋的二十四小時服務力,植基於體貼顧客的想來就來;如今,馬仲良準備再開第四家店,原因無他,他大笑說:「客人滿了就要開,總不能讓客人等太久,對吧?」 指舞春秋足體養生館 成立:2006年 總經理:馬仲良 據點:三家分店 營收:2015年1.16億元 |
在沈寂了一個多月後,北京時間7月18日午間12時45分(美國當地時間18日淩晨0點45分),美國著名航天私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用獵鷹9號火箭將一艘貨運龍飛船送上太空,而這枚火箭在升空後不到8分鐘成功實現陸上著陸,這距離去年12月21日首次完成陸上回收僅過去半年的時間。
不同於今年幾次海上著船回收,這次發射與著陸地點都在佛羅里達州卡拉維拉爾角,當晚天氣狀況非常好,有90%機會允許火箭升空。這次發射也是SpaceX與NASA簽署的20次國際空間站貨運任務中的第九次,完成全部20次發射NASA將支付給SpaceX約31億美元。
今年秋季真正實現火箭複用
目前SpaceX一共有五枚“二手火箭”,包括陸上回收的兩枚,海上回收的三枚。根據《佛羅里達今日報》7月9日的消息,去年回收的首枚火箭已經運抵 SpaceX公司位於加州霍桑市的總部,並計劃將其作為永久性“紀念塔”矗立在公司門口,目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已批準該計劃。這枚近49米高 的一級火箭也將是霍桑市機場跑道附近最高的物體,但FAA確認其並不影響機場的運行,不過也要求在日落與日出之間,該火箭需裝備紅色障礙燈以讓飛行員引起註意。
一旦這枚“二手火箭”再次重返太空並成功安全返回,將真正實現人類商用太空火箭的複用,會大幅降低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SpaceX將創造人類航天史上的 又一個第一次。在今年3月的一次會議上,SpaceX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格溫?肖特維爾(Gwynne Shotwell)表示:火箭複用可以削減30%的成本,而且多次複用還能更便宜。
7月17日,有美國記者在推特上透露:SpaceX任務保證副總裁漢斯·庫尼斯曼(Hans Koenigsmann)稱,來自今年4月9日CRS-8任務中的回收火箭將於今年秋季再次進入太空,並且已經於有意向的客戶進行洽談,而且他對這次陸上 回收的成功率非常有信心。CRS-8任務完成了世界首次海上回收火箭,因為是低地球軌道的發射任務,火箭推進劑余量很足,在著陸後檢查火箭狀況非常好,因此首枚重返太空的火箭是它也在意料之中。
獵鷹火箭發射與陸上著陸演示圖
據查詢,SpaceX並非最先實現火箭回收的公司。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藍色起源公司於2016年初就實現了火箭的回收,隨後總共完成了4次這樣的回收。
(綜合來源:騰訊太空、網易數碼)
據中紀委網站8月4日消息,武鋼集團上半年開展“四風”問題整治“回頭看”,實施責任追究240人次,點名道姓通報4起共9人違規違紀典型問題。
近日,武鋼集團召開紀檢監察工作座談會,總結上半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務。
上半年,武鋼集團紀檢監察系統聚焦主責主業,突出問題導向,保持高壓態勢,紮實推進“兩個責任”落實,對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的6名領導人員進行了問責。開展“四風”問題整治“回頭看”,實施責任追究240人次,點名道姓通報4起共9人違規違紀典型問題。積極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給予黨紀政紀處分4人次、組織處理28人次。鞏固擴大巡視整改成果,開展“兩清退、四規範”等專項整治,發現並整改虛假招標等152個問題。加強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