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股變死水 證券業恐裁員四成

2012-5-21  TCW
面對證所稅來勢洶洶,證券業員工私下串聯,計畫於五月二十日上街頭抗議,許多營業員也打算號召客戶上街頭。 因為,證所稅還沒真正落實,首先面對衝擊的,就是全台灣五萬名證券業從業人員。
獲利創海嘯後新低每位員工月產值不到兩萬 去年,國內證券業稅後淨利創下金融海嘯後新低紀錄。以上市櫃的十一家券商為例,總共只賺三十一億元,跟二○○六年的一百五十七億元相比,足足縮水了一百二十六億元,五年衰退幅度高達八○%。

這三十一億元,是去年證券業一萬三千名員工的產值,等於平均一位證券從業人員,一年為券商所賺的錢,從一 百二十一萬元,變成二十三萬八千元,每月產值不到兩萬,若以每月底薪兩萬元來算,等於公司賠錢請人。

換言之,現在證券從業人員的產值剩下過去的五分之一,主要原因就在於股市表現差強人意,成交量一攤死水。 去年底,群益金鼎證券總經理周康記就形容,證券業已是第五大慘業,僅次於DRAM、面板、太陽能、LED四大慘業。若不考慮金融海嘯,去年證券業獲利是○六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今年券商再面臨證所稅可能復徵的衝擊,台股價跌量縮,逼得證券從業人員恐怕要提早過冬。最近行情急凍,走 進證券交易廳,只見營業員桌上電話都沒響過,相較於過去忙得要命,電話接不停,現在變得異常冷清。

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莊太平指出,目前證券從業人員約有近五萬人,只要證所稅實施,等於五萬個家庭生計 受影響。根據券商公會的調查,許多證券營業員已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擔心可能很快就要像竹科那樣放無薪假 了。

成交量兩個月減半營業員無業績只能領底薪 一般證券營業員底薪只有兩萬元,須靠客戶下單的獎金,可說是看天吃飯。如果股市成交量偏低、投資人交易意願低,營業員就達不到公司訂定的業績目標,只能領到底薪。

今年四月份,台股日均量只剩七百七十二億元,比二月份的一千四百二十五億元,減幅逾四五%。五月十四日,成交量降至四百六十九億元,更創下○八年以來最低量。

根據券商估計,成交量每天均量至少要八百億至一千億元,券商才能損益兩平,如果成交量持續低迷,券商就會 有裁員的壓力。

事實上,以台股目前這種死水行情,根本讓營業員賺不到獎金,就算券商不放無薪假,但營業員現在平常上班日,等於跟放無薪假沒兩樣了。因為賺不到獎金,等於低薪族,加上達不到業績的壓力,就算不被裁員,也被逼得要轉職。

大戶轉而投資海外最後承銷業務量也會縮減 永豐金證券營業員鄭煜暉指出,最近許多大戶都停止交易台股,反而跑到新加坡交易所去做摩台指,原因就是台股流動性變差、無利可圖。雪上加霜的是,有些大戶甚至被外資券商「挖牆腳」,招攬他們到境外開戶,協助他們化身假外資,以因應證所稅課徵問題。

國內券商主要收入來源有三項,包括經紀、承銷、自營等業務。其中,經紀業務就占六成以上,收入完全是由市 場成交量來決定。如今,證所稅還沒實施,台股成交量就已急凍,日均量在六百億、七百億間,快跌回○八年十月 金融海嘯的低量。

不僅如此,信用交易規模也在縮減,融資餘額已經來到一千九百億元的低水位,經紀和信用交易是券商獲利的重 要業務,如果成交量長期偏低,「靠天吃飯」的證券業,恐怕將掀起一波裁員潮。

莊太平指出,目前全體券商平均手續費約萬分之八至九,現在日均量由二月的一千四百多億降為四月的七百多億 元,年減手續費高達二百四十億元,預估證券從業人員將被迫減少一萬三千人。如果證所稅實施後,日均量五百億 元成為常態,券商員工更可能大減兩萬名,等於整體證券從業人員將少了四成。

台股量縮價跌,不僅讓營業員賺不到錢,證券業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五大慘業」,一般投資人處境更慘,尤其
是占台股成交比重達六成的散戶。

統一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楊凱智指出,○八年金融海嘯後,多數散戶已陣亡,市場活潑度僅由主力、中實戶撐起 半邊天。如果證所稅實施,主力和中實戶不願財力曝光,將減少進出或轉戰海外市場,導致台股持續量縮。

楊凱智指出,自○九年以後,台股在亞洲股市中表現排名就掉到後段班,且每下愈況、逐年下滑,今年以來至四 月,在亞股中表現排名倒數第二。在證所稅未產生負面衝擊之前,投資人就已經很難賺到錢,一旦證所稅課徵確立
,等於又補上一槍,造成台股在亞股中的競爭力加速下滑。

如果台股競爭力下滑,連帶受影響的是券商另一項收入來源,那就是承銷業務。過去,台股競爭力來自於成交量 大、週轉率高、本益比高,如果證所稅造成台股流動性降低,台股本益比下滑,等於墊高了籌資成本,讓許多原本 想要在台灣上市的公司可能考慮撤件。

只要證所稅方案的立院攻防沒有確定的一天,讓台股成交量出現惡性循環、日漸萎縮,最慘的不僅是投資人,證 券業恐怕都看不到翻身之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1

致伸「整形」 再上市 賭四成增值

2012-8-20 TCW




趕在明年證券交易所得稅上路前, 今年下半年將引爆的IPO(首次公開募股)熱潮中,出現一張熟悉的老面孔,它就是五年前才被私募基金收購下市的致伸科技。有意思的是,致伸當初是以十八元 下市,現在重新掛牌價二十五元,這中間近四○%的價差,究竟要如何看待?致伸有什麼樣的脫胎換骨,能捲土重來?

它是第一家在台股下市後、又重新上市的公司。大股東聯手私募基金,讓公司私有化下市,再重新上市,這樣的劇本,○六年日月光和一一年的國巨,也曾嘗試寫 過,但最後都胎死腹中;反倒是鄰近的馬來西亞,雖然是開發中國家股市,但○七年占馬國股市市值四%的電信股明訊(Maxis)就成功下市,又在○九年上 市。

先下市,拚轉型每年研發資金是過去兩倍

這個台股第一例,五年前致伸科技董事長梁立省當時找來前董事、日後涉及遠東航空掏空案的崔湧(二○○八年已出清持股),結合美林和漢鼎亞太等私募基金,聯手砸下逾八十億元,以每股十八元,把致伸買下市。

當時選擇下市,是「因為從○一到○五年,公司遇到瓶頸,成長有限……,○五年我就有改造的計畫,才去找私募基金談(合作),」梁立省說。二○○一年,掃描 器知名同業包括全友,以及後來的力晶董事長黃崇仁所成立的力捷,都因市場競爭過於激烈,紛紛倒下,全友當年虧損逾十四億元,力捷也大虧逾十七億元,股價分 別由一九九七年九十四元、二百七十六元的高點,跌到二○○一年只剩三元多。

靠低價爭取代工才存活下來的致伸,經營與股價表現一樣也遇到瓶頸,營收始終無法突破兩百億元關卡,每股稅後盈餘都在一元和虧損之間徘徊。梁立省知道,轉型是必要之路;而且如果同時想在台股得到更多關注,不能只是「內部改造」這麼簡單,而是要「大整形」搏翻身。

「現在致伸的營收,有七成和過去完全不同,」這個由大股東梁立省出資參與的下市案,也由同一個經營團隊負責公司重整,在原有的電腦周邊設備業務,致伸進一 步和歐美電腦品牌客戶合作研發觸控板;而新跨入的手機相機模組,現在占營收比重更拉高到超過三成;包括蘋果、戴爾、惠普等,都是新致伸的客戶。

為轉型,下市的五年間,致伸仍持續加碼資本支出,每年平均十億元,是過去平均研發資金的兩倍;「投資長期研發、改造,小股東不一定支持,下市就像做大手術要『請假』不能上班一樣,」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比喻。

梁立省也說,他擔心一般小股東不願承擔轉型風險,才找私募基金收購致伸下市。但對轉型計畫早已了然於心的梁立省,他願把風險攬在自己在內的少數大股東身 上,很可能是要賭一把大的,賭「整形」後的本益比,因為梁立省也承認,「我們本來就決定(下市後)要以台股為上市第一選擇。」

再上市,等收割調整業務營收增一六三%

重新上市,而且增加了近四○%的價差,難免被外界視為是吃先前的小股東豆腐,但科技業環境上上下下,不少企業下了舞台,甚至再也無法翻身,大股東追求更大利益同時,「其實也承擔重整失敗風險,」黃齊元說。

相較○七年營收約一百八十億元,一一年致伸的營收高達四百七十三億元,○七年至一一年成長約一六三%。就連手機相機模組,也做到台灣第三,僅次於光寶和鴻海,且致伸手機相機模組的覆晶技術封裝開發進度,也曾讓同業相當緊張。

逾八十億元收購金加上逾五十億研發投資,○七年至一一年合計逾百億元的心力,致伸要拚重新掛牌後近四成的增值空間。但,分手後要回頭再追求台股股民,加上致伸在興櫃蹲了長達兩年的時間,都難免讓外界放大檢視它的蛻變。

重新上市,「不一定是財務遊戲,台灣產業急須轉型升級,私募基金可以協助,因為很難透過小股東來完成,」當鄰近的馬來西亞股市,三年前就有成功重新掛牌上市的案例,像黃齊元這樣的私募基金業者,很希望能看到台股投資人也能以平常心看待這樣的操作。

但以另一家電腦周邊大廠群光為例,群光擁有逾七%的淨利率,本益比約在七‧六倍;致伸雖然擁有蘋果訂單光環,不過淨利率卻不到群光的二分之一,接單毛利平平,然而,本益比卻上看九‧五倍。

不論致伸選在此時重新上市,是因為需要持續成長的籌資管道,或是私募基金到了投資年限的出場時間,或是證券交易所得稅威力;經過五年沉潛,過去以掃描器為 主力的致伸,雖然打破了營收瓶頸,但一下一上之間,能帶來多少的轉型價差?老面孔要如何讓投資人有新鮮感和新評價?當科技股分量在台股越來越小之時,還得 看投資人埋不埋單。

【延伸閱讀】致伸業務大改造,淨利率沒增加多少——下市前與再上市經營狀況比較

比較項目:主要股東結構下市前:*經營團隊(含梁立省及其投資公司)15%*其他股權分散再上市:*經營團隊(含梁立省及其投 資公司)32%*私募基金37%*國泰人壽5%

比較項目:營業模式與項目下市前:以代工製造為主,產品包括:*電腦周邊設備產品(滑鼠)*辦公室自動化設備(掃描器)再上市:拉高自動化生產比重並與客戶從研發端合作,產品包括:*電腦周邊設備產品(滑鼠、鍵盤、觸控板)*手機零組件(相機模組)

比較項目:年營收下市前:180億元(2007年)再上市:473億元(2011年)

比較項目:淨利率下市前:1%-2%再上市:2%-3%資料來源:致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91

無錫紡織虧損四成 榮氏老廠變身豪華會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5/1ONTQxXzUxNDk1OA.html

21世紀網獨家報導

在很多本地人看來,過去的一百多年裡始終是無錫支柱產業的紡織業,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儘管象徵著榮氏家族榮耀的「榮巷」、榮氏故居,以及最初由榮氏家族創辦的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的原址(下文稱「一棉」)雖猶存在,這個由榮氏家族一手創立的產業,卻已不復當年的輝煌。

21世紀網從無錫市紡織工業協會獨家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無錫市紡織業約有326家企業出現虧損,同比上漲84.18%,虧損面則增加了17.14%至37.39%;企業虧損額同比上漲158.66%,累計出現6.53億元的虧損額。

實際上,無錫紡織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還只是全國紡織業的一個縮影。

據7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的數據,1-5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1449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8.3個百分點。

從 企業效益來看,企業利潤持續下降,企業虧損面擴大。1-5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17億元,同比下降2.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 40.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達18.6%,較上年同期高5.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28.5%,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22 個百分點。

无锡纺织业

從一棉到五棉,紡織廠曾在無錫到處開花。

圖為昔日輝煌的無錫第一棉紡織廠,經翻新和裝修過現已變身高檔私人會所。

榮氏家族的榮耀

學前街與解放環路的交界口,是無錫市的古運河,在夏日微風的吹拂下,古運河水微波蕩漾,就在古運河畔矗立著幾棟破舊的老廠房,與周圍現代建築的對比下,顯得十分突兀。這就無錫第一棉紡廠的原廠址。

「一棉曾經是榮家的企業,雖然現在是國企,但很多(無錫當地)人每當提到一棉,都很自然的聯想到榮氏家族。」一位無錫市民告訴21世紀網。

一棉由容氏家族的掌門人榮宗敬、榮德生創辦於民國九年,十年後,即擁有了全中國24%的紡紗能力,被譽為當時中國的「棉紗大王」。新中國成立後,榮毅仁在政府幫助下,率先把榮氏家業實行公私合營。如今,一棉仍然是一家國有全資企業。

一棉的原廠位於無錫市的市中心,是無錫市「寸土寸金」的區域,因此,如今無錫一棉很多老廠房經過翻新,已經改建成了豪華私人會所。

「這些建築都是以前一棉的老廠房,古運河邊的還沒有改造,現在已經保護起來了,不准隨便進入,未來很可能也會重新翻新的。」曾經在一棉工作過一段時間的老工人,指著那些熟悉的建築告訴21世紀網。

无锡纺织业

一棉老廠附近的古運河,川流不息的河水彷彿在訴說,無錫棉紡織業曾經繁華的歲月。

雖然與周圍格格不入,一棉老廠房附近卻被無錫人視為風水寶地。古運河和大運河自此川流而過,老廠房附近也被開發成最為高檔的商品住宅,「西水東」和「京梁合」兩個小區被當地人稱為「引領無錫最奢華」的住宅區。

榮氏家族的榮耀還是無錫人最驕傲的一件事,但榮氏家族所從事的行業之一:紡織業,如今卻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困境。

「以前紡織業是無錫的支柱產業之一,從一棉到五棉,再到大大小小的民營中小紡織廠,紡織廠在無錫到處開花。尤其是曾為榮氏家族的企業一棉,最輝煌的時候廠裡的工人有一萬多人。」提到以前無錫市棉紡織廠的輝煌,就連當地出租車師傅都得意洋洋的回憶。

但好景不長,處境日益困難的棉紡織廠們已幾經合併。「二棉、三棉、五棉如今都合併到和一棉了,如今在距離市中心20多公里的錫山區。」

「以前能在一棉廠裡上班是很了不起的事,如今的無錫本地的年輕人都不願意進一棉廠了,(廠裡)都是外來妹。」一位無錫市民如是的說。

无锡纺织

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另一處未經翻新和裝修的廠房,旁邊就是名為『西水東』的高檔商業住宅。

无锡纺织业

紡織工業多項指標都在惡化。

紡織業光輝不再

8月31日,星期五。本該是正常上班的工作日,但是位於無錫市錫山經濟開發區芙蓉中一路128號的協新毛紡織有限公司(下稱「協新紡織」),卻是另一番景象。

「今天休息,廠裡沒有什麼人。以前管理人員都是週一至週五上班,但是今年以來,因為訂單不足,廠裡每週開工四天,休息三天。管理人員也跟工人上班一致,週五也休息了。」協新紡織的一位工作人員無奈的告訴21世紀網。

由於是休息日,廠內既沒有任何工人和車輛來往,也沒有機器的轟鳴聲,佔地面積200畝左右的廠區,顯得特別空曠和蒼涼。

就在幾個月前,協新紡織還擁有800左右的工人,這些工人分為三班,每班工作8小時,一天之內三班倒。這種情況下,工人正常上下班,而廠裡的機器是24小時運行的。

如今,協新紡織的工人總數已經不到600人了,三班倒變為兩班倒,工人的8小時工作時間拉長至12小時換一班。從來沒有停過的機器,目前每週也出現三天的休息時間。

「沒辦法呀,產品沒有銷路,生產出來也只能放在倉庫裡,現在倉庫裡積壓了不少貨了。更何況由於成本上漲,有的品種生產出來就注定是虧損的,那還不如不生產呢」說到此,上述工作人員語氣中飽含苦澀。

工作時間變長了,工人的總數量減少了,但工人們的收入卻不增反降。據其介紹,以前一般工人每月的工資大約在3000元左右,現在每月可能只有1500元了。

這種情況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在亞洲經濟危機,以及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候,是不是同樣出現這種情況呢?

「以前我們廠從來沒有出現過停工的情況,即便是在亞洲金融危機和08年經濟危機時,都沒有今年情況困難。」對於上述疑問,該工作人員表示。

據瞭解,始建於1935年的協新紡織已擁有近80年歷史,它不僅是我國民族毛紡工業的搖籃,還是我國紡織工業的重點企業。

目前,協新紡織擁有精紡紗錠25000枚,年產高檔精紡呢絨可達600萬米,產品60%以上遠銷北美、歐洲、韓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身為一家大型企業的協新紡織還僅僅是無錫市紡織企業的一個縮影,「協新經歷了快80年發展的廠如今都開工不足,其他中小紡織廠的情況可想而知了。」一位曾在紡織廠工作的當地居民告訴21世紀網。

據瞭解,無錫市紡織工業增速繼續放緩,經濟效益繼續下滑,形勢嚴峻。

無錫市紡織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紡織企業銷售收入為834.68億元,同比微漲2.85%。但是實現利潤僅為30.74億元,同比增幅為-16.26%。

嚴峻的形勢中,紡織企業的虧損面大幅增加,數據顯示,紡織業虧損的企業個數高達326家,同比上漲84.18%。虧損企業的虧損額約為65323萬元,同比上漲158.66%。

與此同時,紡織業的產成品存貨以及企業的應收賬款卻在攀升。上半年,紡織業的產成品存貨額高達122.67億元,同比上漲13.93%;企業應收賬款同比上漲12.72%,上半年累計額為154.71億元。

(21世紀網:饒玉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29

私樓呎價較九七高四成 林本利


2012-11-15  NM
 
 

 

從不同的資料顯示,現時的樓價整體而言已超越九七年的高峰水平,問題是超越幅度有多少。市場人士一般採用三個不同的指標去量度樓價升跌,最常用的是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這個指數在每星期五公布,反映5至11日前預計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段的大型私人屋苑二手樓價(以建築面積計算)。一般而言,買賣雙方會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14日內簽署正式買賣合約。若以最新的中原指數116.07點計算,樓價便較1997年10月的高位102.93點,高出13%。

另一個常用的樓價升跌指標,就是美聯樓價走勢。這個指標是根據2008年之後全港100個著名中小型私人屋苑的成交個案,去計算出平均呎價(以建築面積作準)。1995至2007年則以50個屋苑計算。今年十月,二手樓平均呎價是$6,667,較1997年8月的高位$6,170高出8%。第三個計算樓價升跌的指標就是差餉物業估價署提供的數字。差估署把私人住宅單位按照實用面積分為五類(A至E類),再以樓宇交易資料計算出每呎(實用面積)的平均售價。買賣日期以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或轉讓契)的日期為準,首次買賣及非交吉的單位不會用作計算樓價。根據差估署的資料,截至今年九月,私人住宅單位的平均呎價已較1997年10月的高位超出26%。實用面積小於430平方呎的小型單位,以及大於1,076呎的大型單位的呎價升幅,更超出33-36%。差估署的數字與中原及美聯所提供的數字,明顯出現很大差距。造成這差距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差估署的數據不計算新樓首次買賣,但之後的買賣交易都會計算。而中原及美聯是計算指定大型屋苑的成交記錄,定期才會作出檢討,加入一些新落成的屋苑。美聯的數字只包括中小型屋苑,未計算一些豪宅的成交個案,以致拖低了平均樓價升幅。

另一個原因是過去十多年新樓的發水情況十分嚴重,實用率只得七成左右,故此差估署以實用面積計算樓價,自然計算得較高的樓價升幅。此外,我們若考慮到九七年前落成的二手樓,現時樓齡已增加15年,實際的樓價(包括樓宇折舊)升幅便不是兩、三成,而是四成或以上!過去15年,大型和小型單位供應不足,令樓價有較大的升幅。根據差估署數字,港島區的小型單位呎價,由1997年的平均6,800元一呎(實用面積計),升至今年九月超過10,700元一呎,升幅接近60%。港島區大型單位的平均呎價升幅,更達到一倍以上。去年底全港111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中,只有21.6萬個實用面積大於753平方呎,而公屋單位一般小於753平方呎。去年人口普查顯示,全港共有237萬個住戶,換言之全港不足10%的住戶可以享用大於753平方呎的居所。由此可見,港人的居住空間實在與香港的經濟發展完全脫節。過去幾年政府為了壓抑樓價上升,要求發展商多建小型單位。若要改善港人的居住環境,政府實應多批土地興建較大面積的單位,令樓價回落,讓中產人士在住屋方面向上流動。這便可以騰出較多中小型單位給首次置業的年輕人,藉此改善全港市民的居住環境。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07

七個步驟: 有間賺四成以上既樓點做??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223

Psy: Lum Sir 你好,拜讀你文章后,隨即去銀行詢問二按及做压力測試。因为想知道以我的入息及年齡可否在退休前供完第二层樓?背景:本人單身38歲庸才一名,做文職工作,人工$23000,預計人工不有太大升幅,3年前才开始在屯門自置物業,每月供款$4700,估价約值230萬,尚欠銀行76萬,略有積蓄(股票及人民幣存款加埋約港弊40萬)想供多層樓(預計3-4年后), 根據創x銀行既評估,我將現時樓宇加按,借到$1.75M(利息2.15%,供30年),可以供到2M-2.4M既樓,但首先要將而家既物業出租,現時租金$4800-6800 ,單位出租后,人工增至$28000以上,每月還款: $5591+$8750(加按及新樓供款)請問我現在儲多3-4年錢以每月$7000黎計(用作投資外匯人民幣﹑澳元或藍薵股),希望在3~4年后買到第2層樓,目標定晌荃灣爵悅庭或元朗YOHO TOWN或青衣海欣花園, 這定向可行嗎? 該如何部署呢? 謝謝Lum Sir花上貴時間解答本人問題P.S. 因本人不善計算及理財, 數字上可能有偏差,請見諒。

青衣將有不少新供應仲要係居屋,區內置業要留意。荃灣服務式住宅管理費都唔平,會否侵蝕你的租金回報? 元朗亦有新樓盤,但重心西移加上交通改善有望跑贏青衣。不過講到底,你勤力多睇樓可offset部份因區份而跑輸之因素。

如你手上有間賺左四成以上既樓,可試用下列步驟向擁有兩層樓進發:

1.        考慮加按到五成或七成,即如果好似psy咁間樓估價230萬, 加按到7成,減去你現時爭銀行之金額後,就係你可套出之現金總額。即2.30mil*70%-76萬=85萬。

2.        加按到五成之好處係可名正言順將樓租出。七成抵押係現時金管規定下,正黎做只可要自住。如五成即2.30mil*50%-76萬=39萬。

3.        評估一下自己加按後要還幾多先作決定。例如2.30mil按到七成分30年還,每月只需$6000。留意樓齡不超過廿年,先可九成肯定新按揭可拉長至三十年還款。至於拉長黎還絕對有好處,簡單咁講就係你廿幾年後每月還六千蚊其實唔係d咩。至於評估請看六千蚊(或按自己個案所計)之供款會唔會超過你入息之1/4? 或家庭總收入之1/4? 如果已超過請努力搵錢或搵方法證明自己不穩定之收入。

4.        加按左舊錢出黎,如果舊錢係你五年都儲唔到既,請你小心保管。做人仔定期算數,搵間細銀行比個靚兌價你,再轉入其他bank做半年或三個月定期應可易得3%p.a.

5.        請你target定兩到三個大型屋苑,勤去睇樓睇熟佢。大屋苑係因為初心者較易在大屋苑上手,好易理解到點解一間貴過另外一間。至於勤睇樓,原因係真係平些少既野,通常由知到買都係一日內決定。你唔之前去睇熟佢,agent報價你根本就朦查查。

6.        對psy見解,應該用人民幣定期加少量股票為佳。反而股票可不作大籃籌。有時將九成錢放係定期,用一成錢放入中國建材,得到之效果更佳。大不了好似做左保本基金咁,冇得冇失(當然要輸時間)。

7.        至於買樓,以psy財力不宜在今時出擊,自新政策在2012年10月尾推出後,可賺之水位確實見少。除非你係樓市賺過大錢,用開心錢博下又係別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23

中國製信心破產 香港水貨價飆四成 陸客全球奶粉狂掃貨 台灣是下一波?

2013-02-11  TWM  
 

 

嬰兒奶粉缺貨在香港引爆民怨,其實從德國、荷蘭到澳洲,陸客收購奶粉已成普遍現象;在國產乳製品安全問題解決之前,這股中國消費者購買舶來品風潮恐難停止,台灣必須及早準備因應。

撰文‧周岐原

槍砲彈藥,是戰略物資,必須嚴格管制出口;白米和麵粉,是戰略物資,必須隨時核對儲備量。那麼,嬰兒奶粉算不算是一種戰略物資?

這是香港特區政府面臨的最新難題。中國旅客和跑單幫為業的水貨族,在香港四處掃貨、收購嬰兒奶粉,每天下午,拖著數箱「戰利品」的水貨族北上通關,一返回廣東深圳,立即將奶粉分拆出售。

經營這一行的利潤極為可觀,記者向一位每天賣出三十罐奶粉的網路業者查價,發現美贊臣(台譯:美強生)「安嬰兒A+」一號奶粉,在香港原價二九四元港幣(約一一二四元新台幣),但在中國,網路價竟飆到三三五元人民幣(約一五九六元新台幣),等於狂漲四○%!

物資被搶奪 香港人怒了這種「自由貿易」的副作用顯而易見:香港父母得四處奔波,才能買到孩子非吃不可的奶粉。「往往在附近沒有地鐵站的藥局或超市,才有機會買到,超市還限量四罐!」一位香港人抱怨:「簡直是千辛萬苦!」「這數年間,一直有人將香港物資運返大陸,造成香港物資短缺,到了今年一月, 奶粉供應突然更趨緊張,身為香港人,眼見屬於香港人的事物一一被搶奪,而政府卻坐視不理,只有民間自發行動才可迫政府面對。」在臉書發起「拒絕香港大陸化」活動的網友,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匿名回答。

一月二十七日,他和另外數十人在香港旺角車站參與「光復香港,還我奶粉」遊行,他們高喊口號、要求政府提出明確對策。

另一方面,也有網友出奇招,在白宮網頁發起連署,要求美國官方回應,短短三天就有近二萬人參加。

香港民眾透過種種行動自力救濟,終於換來特區政府的改革:食品環境署長高永文二月一日宣布,香港將正式修改進出口規定,每人出境限帶二罐奶粉,上限一.八公斤;奶粉品牌也擴大進口,在春節期間增加一百萬罐奶粉,以因應長假需求。

別以為只有和中國一海之隔的香港,會受到陸客大買奶粉影響,德國大報《圖片報》,就在一月中撰文指「中國人掃光德國嬰兒奶粉」;從歐洲到大洋洲,陸客狂買奶粉的效應,正在全球多國發酵。

在德國黑森州,Milupa公司生產的愛他美(Aptamil)奶粉,在中國是頗受歡迎的舶來品,公司去年下半年雖將奶粉產量提升三成,仍供不應求。

Milupa發言人史托爾(Stefan Stohl)分析:「我們沒有中國客戶,也不打算將奶粉出口,所以是中國人透過管道在德國買,然後寄回去。」在該公司總裁賈蘭德眼裡,業績水漲船高似乎不是個好消息,他說得更直接:「我們只為德國寶寶生產產品。」面對搶購風潮,德國超市只能以每人限購五公斤奶粉來暫時因應。到了荷蘭,超市的限購更嚴,除了每人限購四罐、已購物者禁止再消費,貨架上還貼著以荷蘭文寫的告示牌,上頭寫著:「出口中國的兒童食品暴增,全國存貨短缺,很遺憾執行限購政策。」防止將奶粉囤積或出口至中國的意味相當明顯。連澳洲、紐西蘭,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類似管制。

乳品頻出包 中國父母怕了其實,中國並不缺少嬰兒奶粉,缺的是「信心」。過去五年,中國奶粉年消耗量雖由九十五萬噸增加至一六一萬噸,然而,去年中國奶粉產量也達一三六萬噸,只要適度增加進口、擴大畜牧業生產規模,供不應求的情況應該可以得到控制。問題就出在,有能力花錢的消費者,根本不敢買中國本土的乳製品。

繼○八年三鹿奶粉因含有三聚氰胺毒素,造成三十萬名幼童洗腎、腎結石等嚴重副作用之後,近年又有多家乳製品業者爆出產品含汞、提前腐敗、含有黃麴毒素等「五花八門」醜聞,正是問題產品層出不窮,中國父母已經被嚇怕了,即使多花一點錢,也要買絕對放心的奶粉。可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一日不解決,全球奶粉被陸客狂掃的現象就不會消失。

連德國、澳洲也感受到奶粉持續外流的威脅,已有立委示警奶粉出口問題,更不能掉以輕心。一旦台灣也出現「奶粉荒」情況,該如何保障本地嬰兒權益?

香港《信報》特約評論員練乙錚向本刊分析:「管制奶粉攜帶出境,同時又不能太死板,開徵離境稅可免這個麻煩;有人還是要帶的話,也可以,繳重稅便是。徵收離境稅的行政手續不難,稅務局行政效率很高,完全可以應付。」這個課徵「離境稅」的建議,或許可作為當局的預備政策。

保護本國嬰兒權益

——陸客搶購奶粉,各國應對方案

香港

每人出境限帶2罐、總重1.8公斤

荷蘭

超市每次限購4罐、不得重複消費

德國

超市每次限購5公斤

澳洲

每人每次限購2罐

紐西蘭

超市每次限購4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8

本地企業毛利率四成(2013/5/30) 林本利


2013-05-30  NM  
 

 

稅務局公布上個財政年度稅收,總額再創新高,合共2,422億元。其中利得稅較前一個年度增加6%,達到1,256億元。若以有限公司稅率為16.5%推算,即代表交稅的公司合共賺取7,612億元利潤(7,612億×16.5%=1,256億)。

去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突破20,000億元,達到20,419億元。若以此粗略推算,本地企業的毛利率(profit margin),高達37.3%(7,612億÷20,419億=37.3%)。若考慮到政府寬減利得稅十多億元,以及獨資及合夥企業的稅率較低(15%),保守估計本地企業的利潤高達8,000億元,毛利率接近四成,遠高於美國的兩成多。

筆者一直有興趣知道香港的收入分配情況,四類主要收入,包括薪酬、利潤、租金和利息,佔GDP的百分比。可惜政府統計處估算GDP,只採用開支法和生產法,並沒有採用收入法,以致無法知道這四類收入的比重。

筆者嘗試根據統計處及稅務局的資料,去估算一下這四類收入佔GDP的百分比。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當時共有350多萬工作人口,當中包括僱員、僱主和自僱人士。人口普查報告列出工作人口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不包括年終花紅及雙糧),分為十二個等級,由每月少於2,000元至每月多於60,000元,並列出每個等級的工作人口數字。

筆者以每個等級的平均數,再乘以該等級的工作人口。最高收入的一個等級(即每月多於60,000元),就以100,000元作為平均數推算。按照這個方法,推算出總薪酬約8,000億元。再考慮到2012年工作人口增加,薪酬上升,以及年終花紅及雙糧等因素,估計總薪酬約8,500億元,約佔2012年GDP的42%,數字遠低於美國接近六成的比重。

至於房地產帶來的租金收入,可以參考計算GDP的開支法和生產法的數字。若以開支法計算GDP,便需要計算四方面的開支,包括私人消費開支、政府消費開支、投資總額和出口淨值(出口總值減進口總值)。當中私人消費開支,是包括自住和出租物業的租值,合共約2,000億元。

若以生產法計算GDP,便需要計算各類經濟活動帶來的增加價值(value-added)。例如農業和漁業,增加價值不到10億元,佔GDP不足0.05%。至於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所佔的比重,則接近三成。由此可見,現時選委會的組成,完全未能廣泛代表香港經濟實況。各項經濟活動中,有一項稱為樓宇業權,反映物業租值,2012年的估算是1,957億元,與開支法大約佔GDP 10%的數字相若。生產法亦列出產品稅,2012年的估算是622億元。

採用開支法計算出2012年的GDP是20,419億元,扣除薪酬、利潤、租值和產品稅,餘下的便屬於折舊開支和利息收入,約1,300億元。若以2012年投資總額為5,000多億元,以及本地銀行存款共80,000多億元推算,約1,000億元的投資用作更換資產(即折舊),數百億元是利息收入,在低息環境下尚算合理。

由於香港稅率較低,故此相信不少跨國(或跨境)公司會選擇在香港報稅,以會計方法調高在香港境內所賺取的利潤。但即使如此,以本地企業繳付接近1,300億元利得稅來計算,政府若能夠有效動用其中的10%,即百多億元,來改善香港收入不均,基層工人收入偏低的情況,必能大大紓解市民的怨氣。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www.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95

[惡搞文]大傻仔:「十日減廢四成。」

新聞參考如此,其原文如此

「十年減廢四成。」
大頭蔡

大頭蔡發表十日減廢計劃,目標是十日內文章減廢四成。這個標題吸引到大傻仔注意力,任何情況下,四成都是龐大數字;大傻仔的理解是,太多空格要填是硬道理,大頭蔡產生的廢文量若不持續上升,已屬了不起,大減四成,近乎奇蹟。大傻仔有興趣看看具體行動,這是否無主孤魂例牌的「語言偽術」?
大頭蔡是產廢王,大頭蔡寫垃圾廢物文章量,較大傻仔高兩倍,較一般寫手高六倍。原因可能是,一般作者都是力求精煉,不大接受亂寫廢物,也可能是大頭蔡忍唔住手計劃乏力,遇到些少阻力便亂寫一通,又可能這兩個理由同時存在。
大頭蔡大減四成的假設,包括一連串具爭議措施,如改個筆名亂寫、廢文重寫、擴大自己地盤、燒左人地地盤等,每項都非常順手。單是燒左人地地盤一項,未來遇到的阻力,非同小可。大頭蔡的目標一推出,大傻仔提醒不要過份急進。四成這個目標太耀眼,耀眼的東西多數一閃即逝,但大頭蔡寫廢物就日日如常,大傻仔就日日撩起他把火。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75

太極拳老師 三招式擁抱長線財每 周花一小時讀總經新聞 基金獲利四成

2013-07-22 TCW  
 

 

一個在大學教授心理學的財經門外漢,過去三年來,竟能靠基金賺到四○%的報酬率。

這要歸功於他周末期間持續不輟的投資功課,而且每周只花一個小時。

撰文‧謝富旭

十多年來,在大學教心理學的林福魁(化名),習慣在周休二日一大清早打太極拳養生。現在的他除了太極拳外,周休時多了一項活動安排——研讀國內外財經新聞,為自己日後的退休生活預作財務準備。

星期六早上六點,林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打太極拳,這種毅力也充分發揮在周休二日的理財功課上。周六打完拳,吃完早餐後,原本是他閱報看書的時間,三年多前,他開始特地挪出一個小時,研讀過去一周來的重大國際財經新聞。

林老師的作法是,先上「Yahoo!」首頁,點入「股市」,再點入「新聞」頁面。左邊欄的「國際財經」就可看到過去一周的所有財經重要新聞。或者,上彭博(Bloomberg)英文網站,點進「news」,再點進「economy」,這裡的新聞更詳實深入,但缺點是只能看過去三天的新聞。

篩選「過期 」新聞 謀定而後動「一開始會覺得新聞太多、太雜,但我只投資基金,故鎖定國際財經新聞。」林老師說,「過了一段時間後,我認為總經新聞如GDP(國內生產毛額)、利率、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失業率、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等,對我的長期投資風格而言最重要,篩選起來就更快了。」篩選後,這些資訊就成為他判斷投資策略的參考。

剛開始第一個月,做這項假日投資功課之時,林老師總要花近三個小時,現在他只要每周花一個小時就搞定。「反正看的是『過期』新聞,沒時效性,也不一定要周六上午完成,周休二日如有安排出遊或其他活動,就利用星期日就寢前一個小時,時間安排很有彈性!」林老師說,透過每周一小時的投資功課,不僅讓他對原本陌生的財經世界更關心,在理財投資上也更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年輕時買股票、買基金,只會被專家或媒體牽著鼻子走,現在每一次投資之前,都懂得『謀定而後動』,更有信心,同時也更有長期投資的耐心!」事實上,今年五十二歲的林老師並不是投資新手,早在一九九○年台股第一次上萬點時,他也一度禁不住全台瘋股市的熱潮而投入,「股市起落不定,有賺有賠,但我一直摸索不出一套方法,總的下來,不僅白忙一場浪費時間,還賠了錢。」把自己當「白老鼠 」 試驗出賺錢邏輯○八年時,林老師參與了一件針對青少年設計的理財教育課程研究計畫,這項計畫是把每周發生的重大財經事件,找出最重要數則,向青少年學子解釋經濟與市場運作的原理與邏輯。

這套稱之為「全球動態資產配置」(GDAA)研究計畫把財經新聞分為五大類:心理面、經濟面、策略面(指資金流向)、政治面與自然面(指天災)。新聞進行分類後,再向青少年學子進一步解釋,各種新聞對五大市場(股市、債市、匯市、房市、原物料)會造成何種程度的正、反影響。

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這套系統,設計出更好的教材,林老師把自己當成白老鼠進行試驗,「透過這項研究計畫的訓練,我逐漸理出一個心得,在眾多的經濟數據中,只要掌握住三個指標:PMI、企業整體獲利及失業率,大體就可判斷這個經濟體的趨勢走向。」林老師的邏輯是這樣的:PMI可視為是經濟的領先指標,企業獲利可當同步指標,失業率則是落後指標。PMI指數先行走強之後,再觀察企業整體獲利有沒有跟上來;如果企業獲利跟著成長,大老闆們就會有更多意願增聘員工,進而引導失業率下降。三個指標依序連動,就代表經濟體是往正向成長的趨勢前進。

林老師是在○八年參與這項研究計畫,歷經金融海嘯、全球經濟衰退的階段,一直到一○年第一季時,透過每周瀏覽財經新聞,他逐漸發現,美國的PMI指數在○八年十二月觸及三三.一的最低點後,不但已長達一年呈擴張增長趨勢,更在一○年三月創下五年來最高紀錄。

於此同時,新聞訊息也顯示,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成分股的總體獲利,亦屢創新猷。當時,失業率仍高達九%以上,不少新聞指向這是「無就業的復甦」。但林老師認為,美國政府為了挽救失業率,推出製造業回流及QE雙管齊下政策,失業率下降的機會應很大。

相較歐元區、中國與台灣,當時美國的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表現雖不突出,但PMI與企業獲利表現,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更重要的是,一○年第一季時,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從海嘯最低點反彈約五○%,德國約六○%,台股則強彈約一○○%,巴西約一一○%,「當時我的直覺是美股不僅可能落後補漲,經濟面訊息顯示,趨勢會穩定向上。」看好長線趨勢 短、中期波動加碼一○年三月,林老師開始每月一萬元定期定額買富達美國成長基金,另五千元買富蘭克林全球債基金。買進沒多久,就遇上全球股市漲多修正,道瓊工業指數從萬點退回至九千多點。

「一○年五月時,美國PMI指數仍高達五七.八,是很強勁的數字,失業率則以極緩的速度在下降之中,第一季的企業獲利屢傳高出市場預期的捷報,我很清楚,我是站在經濟面的邏輯在投資,而且是長期投資。只要我認定長期趨勢的條件仍存在,短、中期波動(消息面)反而為我帶來加碼機會!」林老師運用定期定額與單筆靈活搭配的策略,並靠著每周一小時瀏覽新聞,只把屬於經濟面的新聞追蹤建檔,解讀新聞資料,研判該加碼、持續投資,還是改變投資策略,過去三年多來,累計在美股獲得約四○%的報酬。「我原本期望每年能賺個七%至八%就心滿意足了,沒想到能有此成績,讓我相當滿意。」林老師每年只要獲利超過八%,就會贖回部分基金,陸續贖回之後,目前美股基金帳上獲利二○%。

林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即使他在大學任教,收入比一般人高一些,但孩子還小,對於未來沉重的教育負擔及目前的房貸負擔,也對自己退休後能否達到財富自由,都沒什麼信心。

「如果找到年報酬率七%至八%的投資方法,將能解決未來教養與退休的財務缺口問題。我是將近五十歲後,才逐漸摸索出方法,我相信,腦筋更靈活,資訊吸收能力比我強的年輕人,一定能更快找到財富累積的安身立命之道!」林老師如是說。

林老師

出生:1961年

現職: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學歷:心理學博士

投資資歷:3年

林老師的周休投資煉金3招

◎ 星期六、日行程

06:00AM

到住家附近公園打太極拳。

08:00AM

與家人共進早餐。

09:00AM

瀏覽Yahoo!股市及彭博網站的國際財經新聞。

09:40AM

整理過去一周最重要的五則財經新聞,並建檔。

10:00AM

與兒子下棋。

11:00AM

讀報或閱讀。

12:00AM

午餐。

招式1.以慢制快

即使是落後資訊,只要跟對趨勢也能獲利豐碩。

招式2.退步穿掌

在上漲趨勢中的拉回,勇於單筆買進。

招式3.如封似閉

設定合理報酬率目標(年獲利8%),不能貪心。貪心不僅傷腎損肝,也會使你失去理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78

台製小螺絲 讓四成美國新車上路


2013-09-02  TCW
 
 

 

在美國路上跑的新車中,每十輛車,就有四輛裝有這家公司的產品;通用汽車(GM)與豐田汽車(Toyota)Camry車系中,少了他們生產的零件,產量就會受到影響;在台灣,這家公司是唯一通過美國通用汽車與克萊斯勒(Chrysler)認證的零組件供應商,可以直接交貨給車廠,這家公司就是世德工業。

一九八八年成立的世德工業,早期以貿易商起家,一九九五年正式設立工廠,以生產螺絲、螺帽為主。世德會一腳踏入螺絲螺帽產業,與董事長陳光裕有關。陳光裕早期曾在國內最大的螺帽廠三星五金(現改名為三星科技)任職,做過電腦系統工程師、也跑過業務,他很清楚,汽車零件這行,已經是成熟產業,新進業者很難與當時的大廠三星五金、同光、春雨拚比,唯有往國外與客製化方向發展,才能在夾縫中找空位。當時,同業中把產品打進國外汽車產業的不多,能直接打進指標車廠的,更是沒有。要突破,就得敲開國外車廠的大門,把世德的產品送進去,他選擇了最難征服的全球汽車大本營─美國。

要敲開國外車商的大門很難,不僅產品要禁得起考驗,連公司的財務體質、管理系統、成本結構,都要一一攤開被檢驗。所有產品的售價每一年還要有下降三%的空間。光是做這些分析,就花了整整兩年。

品質認證是一大關卡前置費時,流程至少跑三年

接下來,還要對品質進行認證。從產品的本身到二次加工,如表面處理、電鍍等都必須經過認證。算起來,每一項零件,至少要溝通超過百次、經過半年修改才能敲定。走完這些流程,至少要花三、四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接到第一張訂單。前置作業的繁瑣與冗長,嚇退不少人,一旦做進去,只要品質不出問題,或價格保有競爭力,產品至少可以銷售六、七年,等同拿到業績的保證書。世德就是靠著「磨功」,陸續把產品打進國外車廠。

磨功,讓世德成為美國兩大車廠,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的主要供應商。同時,還成為日本豐田(Toyota)、日產(Nissan)、本田(Honda)與美國特斯拉(Tesla)電動車的次級(Tier 2)供應商,連對手三星科技發言人許春宵都說,「台灣的零組件很難能夠打進去國外車廠,連我們也沒辦法!」

縮短通路是獲利關鍵毛利率24%,超越同業

二○一二年,世德的毛利率二四%,是電機機械類股中表現最好的。比同業三星科技的一四.六%、春雨的四.六%還高,也優於汽車零組件中的堤維西的一一%、大億的一五.六%,至少多出五成。「選擇高毛利率產業,讓世德的獲利優於同業,」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黃得晉說。

除了產品品質以及製造流程強,世德能擁有高毛利率,靠的是縮短通路與客製化這兩大絕招。

大多數廠家產品外銷的流程,是把產品先賣給國內的出口商,出口商再把產品賣給當地的進口商,然後銷售到當地的經銷商或是車廠,中間要經過三道到四道關卡,每一道關卡至少要賺取二○%的利潤。現有的供應商,唯恐得罪經銷商影響銷售,寧願繞路銷售。世德靠著客製化與研發,不僅與經銷商競爭,還可以把產品賣進當地的經銷商或車廠。少了層層的關卡,毛利率才能高居二四%,利潤也才能夠維持在高水位。二○一二年,世德每股獲利為三.三七元,今年上半年每股獲利二.四五元。

第二個絕招是用客製化抓住客戶的心。世德曾經為豐田汽車設計測量零件的製具,只需花五秒鐘,就可以確保如同巴掌般大的零件中,四十五個尺寸以及垂直度都達到零缺點。肯花心思幫客戶解決問題,世德才能把產品陸續打進難纏的日本車系中。

研發力讓大廠黏著著十餘年功力,每月拚70件

美國克萊斯勒經典吉普車車款上的螺絲,大部分也都是來自世德。別小看這顆不起眼的螺絲,這顆螺絲的設計靈感,可是來自於世德曾幫德國知名車廠設計的一款螺絲而來。這款螺絲既要能夠拴得牢,還要耐顛震,角度要經過特別設計才行。

貼心幫客戶解決問題,是讓客戶黏著度最好的方式。目前通用汽車全車系的排氣管、豐田汽車Camry車款的懸吊控制臂的零組件,大多由世德供應。世德甚至還幫大客戶通用汽車,制定內部的「購買五金規範」,雙方建立緊密關係,由此可見。

十餘年來,世德幫客戶研發出來的零組件超過一萬種,現在,平均每個月還要研發七、八十件零組件,成了世德的關鍵競爭力。

即將在九月二十四日在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掛牌的世德,目前業務中的七成與汽車相關,每一年美國的新車中,有六百萬輛中裝有世德的產品。去年,在經濟逐漸好轉帶動下,美國汽車銷售量創自二○○七年來最好的一年,達一千四百五十萬輛,二○一三年,預估成長近七%,以美國為主力市場的世德在金融海嘯期間,剛好歷經把產品打進車廠的陣痛期,以致營運出現虧損。度過陣痛期的世德,有機會繼續坐享業績成長的好處,但後面虎視眈眈的,是大陸的汽車零組件廠,若其漸成氣候,未來將是世德不容小覷的勁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