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小丑周街現夜闖校園露詭異笑容
1 :
GS(14)@2016-10-10 00:43:46美國自8月起出現的「恐怖小丑」(Creepy Clown)瘋潮,延燒到三藩市灣區。這個起初只被視為社交網站上的惡作劇,現鬧大到可能危害民眾的安危。警方今表示,灣區幾個城市的學校近日接到相關的恐嚇,為維護學童安全,當局不敢掉以輕心,正展開嚴正徹查。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據悉,灣區的費爾菲爾德(Fairfield)、奧克蘭(Oakland)、康科德(Concord)、安蒂奧克(Antioch)和聖馬刁(San Mateo)等校區都接到不同形式的情報指出,「恐怖小丑」可能會在其校園出沒,甚至襲擊學童。校方已向警方及聯邦調查局(FBI)求助。目前雖還沒有人實際目擊「恐怖小丑」在灣區校園內現身,也暫無死傷傳出,但當局不敢大意。這些疑被「恐怖小丑」盯上的學校主要為高中,包括費爾菲爾德高中(Fairfield High School)和格蘭奇中學(Grange Middle School),本周被twitter帳戶「小丑幫(ClownGanng)」點名挑釁,表示「我們要來了,祝與小丑玩得開心」。康科德的克萊頓谷高中(Clayton Valley Charter High School)校方周四早上表示,社群網站Snapchat上流傳2張「恐怖小丑」疑似在晚上無人的校園中影的相,看了令人毛骨悚然。其中一幅為貌似「麥當勞叔叔」的「恐怖小丑」在漆黑校園內露出詭異笑容,照片上寫著「你好,克雷頓谷高中」。另一幅的小丑身穿綠色T恤,照片模糊彷彿鬼片,動作似向學校挑釁打招呼,寫著「我們在來了」。聖馬刁有學校也被拍了類似的照片。克雷頓谷高中校長今早證實有「恐怖小丑」照片流傳,但表示目前不清楚這些照片是否真的是在校園拍攝,抑或只是合成照。校方今早並發表聲明,表示報警後警方已到校內調查,「所有學生均很安全,教學如常進行」。當地警方均表示,暫未偵測實際襲擊風險,但無論是真有危險還是惡作劇,當局都認真看待,已加派警員巡邏。警方表示,目前暫無人被捕。南灣東聯合校區(East Side Union High School District)總學監芬克(Chris Funk)今也發嚴正聲明表示:「校區內的警報正升溫,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也不要私下回應網上『恐怖小丑』帳戶的挑釁,應盡快向網站管理員和警方舉報。」至於跟奧克蘭僅一個海灣之隔的三藩市聯合校區(SFUSD)發言人回應《蘋果》查詢,表示三藩市暫無相關威脅,但已通知學童和警方多留意。而面對挑釁,不少灣區學生在社交網站上以「儘管放馬過來」的態度回敬,似乎不太害怕。不過13歲的奧克蘭初中女生吉爾伯特(Emily Gilbet)和同學莎拉(Sarah)對本報表示很擔心,目前會避免獨自返學。她們說,「如果是真的話,這是很可怕的事;若只是惡作劇,這個玩笑也開得過了火吧!我想他們是因為學童較弱小,才以我們為目標」。話你知:自8月起出現的「恐怖小丑」在多個州橫行無忌,肯塔基州和阿拉巴馬州都有人被捕。自8月1日有威斯康辛州的居民報案指有打扮詭異的小丑在路上閒晃後,「小丑熱」現象延燒整個美國,陸續傳出小丑企圖綁架或誘拐孩童事件,波及包括北卡羅萊納州、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馬里蘭州、維吉尼亞州、佛羅里達州、賓州、俄亥俄州、田納西州、密蘇里州、科羅拉多州、奧勒岡州及德州。據網友在twitter上傳的多條影片顯示,美國各地民眾在日間或晚上駕車和散步時,都撞見「恐怖小丑」在暗處突然現身,跟路人「鬥望」。雖然大部份「小丑逛大街」都是惡作劇,讓人虛驚一場,但部份演變成衝突事件。最嚴重的一起事件發生在賓州,一名十年級學生上周日和一位戴着小丑面具的人發生爭執後,被小丑活活用刀刺死,引發數百名賓州州立大學在周一走上街頭,發起狩獵小丑的活動。而出現小丑現象,據傳近期大熱的獨立恐怖片《31》有關,有分析認為這是一群反社會人士的模仿惡作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8/19794930
周街問人攞M巾索女月經爆發遭恥笑
1 :
GS(14)@2016-10-28 06:24:09如果你漫步街上時,突然看到一個女性月經來潮,而且更「血流成河」,你又會如何反應呢?YouTube惡搞群組「Trollstation」便在倫敦街頭進行一個社會實驗,安排女演員扮「來經」,觀察各人的反應。有人對之當作笑話一則,有人被嚇呆,有人則見義勇為,立即上前幫助女演員。短片甫開始見到穿短裙、高跟鞋的女演員走近群眾,向途人求救,索取衞生棉條或衞生巾。「我本來15日來月經,但結果20日才來,你們男性不用經歷這些!你們男士真幸運,不用如我們女性般經歷這些,我們每月都要面對。」然後她突然蹲下抓著腹部,跟著她兩腿之間「流血」,血跡濺到路面,短裙女大喊「我剛剛月經爆發」。途人看到這離奇一幕,有人大笑,有人大叫「她來月經」,亦有人因為沒有給她棉條而道歉。一名好心女士趨前協助,用紙巾抹去短裙女腳踝及鞋上的血迹。英國《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8/19815048
【俄妹告別香港】老鼠曱甴嚇親俄妹 周街滴水以為落雨
1 :
GS(14)@2017-05-18 01:11:33在香港已居住四年的俄國靚仔Ansheles,妹妹Ayla來港旅行,當中兩大香港特色,讓這兩兄妹出現最大分歧。
在香港已居住四年的俄國靚仔Ansheles,上月憑和阿媽一齊試涼茶短片爆紅,其妹妹Ayla遠路飛來探望哥哥兼旅行,但繼實試澳牛及放工時間逼地鐵外,兩人對這地方的感受各有不同,當中兩大香港特色,讓這兩兄妹出現最大分歧。
妹妹Alya對香港街頭小食沒好印象,而且覺得香港的街頭小食衞生程度讓她「怕怕」,更曾看到老鼠在附近走動。
香港的水洩不通讓妹妹喘不過氣,她覺得人多得恐怖,在街上都不敢放開哥哥的手,怕一走失了,一定找不回來。
(一)街頭小食
「一提到香港,我第一樣會想起的是最地道最有特色的街頭小食。例如燒賣和雞蛋仔等等,我都十分喜歡。」Ansheles談到香港小食時,好像快要流口水的樣子。但在一旁的妹妹Alya,就對街頭小食沒甚麼好印象,甚至想給它們「負評」。她試過哥哥很愛的雞蛋仔,就認為沒甚麼特別,而且覺得香港的街頭小食衞生程度讓她「怕怕」,更曾看到老鼠曱甴在附近走動。
(二)擠迫程度
兄妹對香港「著名」的擠迫程度,有着兩極的評價。哥哥在香港住了四年多,他說香港的人流讓他很有安全感。走到街上從不會寂寞,而且人們的急趕讓他更有動力努力工作。可是這裏的水洩不通讓妹妹喘不過氣,她覺得人多得恐怖,在街上都不敢放開哥哥的手,怕一走失了,一定找不回來。哥哥Ansheles更教妹妹Ayla大講廣東話俗語,睇片啦!記者:張佩君、何嘉茵攝影:鄧鴻欣、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7/20023418
【廢物係寶】儲物狂周街執垃圾上網賣 賣完幫襯明哥買飯票
1 :
GS(14)@2017-10-09 03:02:24Gibson執到大量毛冷,並上載至專頁讓人免費拿取。
斷捨離是近年被受追捧的生活態度,主張極簡主義,把多餘物品丟棄,不被物慾影響,而日本人斷得只剩下被鋪、衣服三、四套在家。「你一看我就知,做不到斷捨離喇。」自稱垃圾佬的龍凱祺(Gibson)50歲,喜歡執垃圾儲垃圾,從事投資行業,約五年前退休,現為貨車司機,喜歡一邊「工作」一邊執垃圾,活像一個流動回收箱。
曾經被人稱為「廢青」和「垃圾」的Gibson,會考僅得兩科合格,只能當不需學歷證明的工作,如信差和銷售員,「其實人跟垃圾是一樣,只要你肯給機會,就是機會發現它其他功用,不一定要讀書很好,賺很多錢或做很高職位才代表成功。」看!他就是最有力的證明,讀書不成未必無出路,現在更養尊處優呢。儲篋儲到有Gibson之稱,因一次尋舊物,重新定義「垃圾」,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是沒有垃圾的。
網友的外婆收了毛冷,之後織了很多毛衣轉贈其他老人家。
Gibson執到這個風扇座,並用執回來的膠樽改裝成另一把風扇。
成長於物資匱乏的60至80年代,Gibson從小便不捨得丟棄物品,孩童時的兩副模型至今仍保留,早早養成收藏舊物習慣。他現在將執到的60至80年代垃圾收藏起來,如近百年木櫃子、早期報紙、碗碟等。這年代的物品充滿他成長回憶,特別有感情,數量更多得放滿三個千呎貨倉。約三年前,他到深水埗天光墟尋篋,看見老人家在賣一些「垃圾」,十分驚訝原來真的有人光顧,於是他便觀察街上有甚麼能賣的,都執回來拿給老人家賣,久而久之便養成執垃圾習慣,開始遊走各區垃圾站,或對丟棄在街的垃圾十分敏感,將合適的執回來。那刻他恍然大悟,有些物品在自己眼中是垃圾,但在某些人心中卻是寶,原來這世界是沒有垃圾的,故開設名為「我個世界無垃圾」的facebook專頁,分享執垃圾經過和上載物品照片再轉贈給有需要的人。
他亦執到全新的名牌銀包。
錶亦執過好幾隻。
Gibson亦會將執垃圾賺到的錢,跟明哥買飯票並派飯。(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垃圾能反映社會富庶情況,商家過度消費節日,着人消費購物,令很多物品資源錯配了。Gibson執過不少貴重物品,如全新未開盒的名牌銀包,又執過數隻牌子手錶。「需要」和「想要」有別,前者是必須,後者是有選擇性的,所以Gibson不會免費贈送執回來的垃圾給別人,希望大家不要因免費而順手拿,造成浪費。他會出售較實用的物品如枕頭、椅子、新款行李篋,將賺到的錢跟深水埗明哥買飯票並派飯,幫助低下階層。說到最深刻一次,他在街上執到一袋毛冷,並轉贈給女網友,交收時網友更送了大量黑膠碟給Gibson。後來他得悉女網友的外婆將這些毛冷編織成多件毛衣,並送贈給其他老人家,感到別具意義。將「垃圾」重生,亦是Gibson的使命。他常執到簇新的篋,並會翻新借給朋友或維修好留來自用。家中大部份傢俬都是執回來的,有鞋櫃、沙發、餐桌、陳列架、儲物箱甚至床。現今社會人人消費得起,所以當一件物品破了,卻未曾想過要將它修理,又或將用不着的轉贈別人,要做到沒垃圾其實不難,買前想清楚是「需要」還是「想要」,那就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了。
facebook:我個世界無垃圾記者:陳煥欣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0/20158007
【旅遊籽】世界最怪聖誕習俗 奧地利惡魔巡遊周街鞭打人
1 :
GS(14)@2018-01-07 16:27:26奧地利哈爾施塔特(Hallstatt)有個古怪聖誕習俗,半人半羊獸惡魔Krampus,在每年12月聖尼古拉節前一晚與Saint Nicholas巡遊家訪,拿樹枝鞭打「壞小孩」。
【旅遊籽:浪迹遊蹤】當我們以為聖誕傳統,只有芬蘭聖誕老人、聖誕市集、教堂唱詩歌的時候,在遙遠奧地利小鎮,有個古怪聖誕習俗,名為Krampus的半人半羊獸惡魔,每年12月聖尼古拉節前一晚,也會跟從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在街上巡遊和家訪小朋友,更會拿樹枝鞭打「壞小孩」,與民同樂。驟眼看像極萬聖節的Krampus Run,卻是奧地利大人小孩每年最期待的日子。奧地利年輕男孩每年與怪獸一起過聖誕,把來自山中的民間傳統牢牢記住,長大後也一起當Krampus,誓言要把古老故事延續下去。
奧地利人跟我們一樣,小時候總對聖誕節有無窮幻想;然而他們記憶中並沒有聖誕老人,反而外表猙獰、像是地獄跑出來的怪魔Krampus是聖誕前夕的主角。奧地利有這樣的傳說:Krampus是聖尼古拉的壞隨從,每年的12月5日,即聖尼古拉節的前一晚,會從山洞中走出來,聖尼古拉給乖小孩派禮物和糖果,傳遞祝福;Krampus則拿着樺樹樹枝,鞭打處罰壞小孩,並將他們帶回洞穴吃掉。12月6日聖尼古拉節,小朋友會檢查屋外鞋子,乖孩子會得到禮物,壞小孩則會找到Krampus放的樹枝。帶着對山脈古老習俗的好奇,今個聖誕前夕,來到被譽為世界最美小鎮的奧地利哈爾施塔特(Hallstatt)尋找傳說中的Krampus。德國、比利時、奧地利等歐洲國家也保留慶祝聖尼古拉節的傳統,Krampus的習俗則在鄉村小鎮較常見。每逢聖誕前夕,年輕男生就會披上度身訂做的Krampus羊毛服裝、木製面具、繫上一對十級嘈吵的牛鈴,拿着樹枝,晚上跑到街上耀武揚威,嚇唬路人和小孩,像極萬聖節慶典。
進行家訪 教誨小孩既溫馨又莊嚴
「只要是年滿16歲的男生,就可加入扮演Krampus的行列。我等今天等了一年,生日和聖誕加起來也不及今天令人興奮!」下午四時,早已過了16歲的Maik帶我們走進其中一所Krampus用以換裝的小屋,十多位演員正忙着準備,他興奮表示自己對Krampus Run的期待。年紀較大的演員披上像聖誕老人般的紅袍、白鬍鬚和紅帽子,Maik笑說每當別人把聖尼古拉說成聖誕老人都會很生氣,「這是Saint Nicholas(聖尼古拉),不是聖誕老人,他們完全不同的。聖誕老人是為可口可樂設計的廣告人物,沒有任何聖誕傳統,Krampus和聖尼古拉本身卻是源遠流長的習俗。聖尼古拉在耶穌出生前400年已存在,他是個樂於幫助窮人的慈善家。」哈爾施塔特的12月尤其冷,下大雪後,依山而建木屋後的雪山變得澄明,為Krampus巡遊蒙上一層神話故事的氛圍。男生一換上Krampus的羊皮大衣,套上面具後立即魔性大發,起勁地搖起繫在後腰的牛鈴,嘈吵得震耳欲聾,一群人浩浩蕩蕩走在街上,隔一條街就知道Krampus來了。聖尼古拉帶頭走在前面,一群Krampus隨後,在街上邊走邊用樹枝鞭打路人,遊客嚇得雞飛狗走,小鎮的居民看見他們卻歡天喜地,衝上去被打「受虐」。「今天我們總共家訪14個家庭,這是第一家。」隨大隊走進哈爾施塔特傳統木屋,小朋友的父母開門迎接,聖尼古拉先走進屋中跟探訪的小孩打招呼,大夥兒坐在客廳,聖尼古拉讓孩子拿着他的權杖,然後跟他講述尼古拉和Krampus的故事;Krampus架勢地站着圍在旁邊,小孩子望望老人又看看旁邊忽爾搖鈴助興的鬼怪,小心翼翼地把教誨聽進去,整個畫面看上去雖然有點滑稽像拍戲,但氣氛溫馨而莊嚴,「我們細細個就得到Krampus和尼古拉的祝福,因此長大後出來做Krampus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傳統,只有來自哈爾施塔特的人才有資格成為Krampus。」
籌備半年 戶外表演有煙火特效
家訪過後,晚上的Krampus Run才是重頭戲。晚上七時未到,哈爾施塔特的廣場已聚滿人群,準備觀看一年一次的Krampus表演。演員以廣場、酒店外牆和露台當舞台,進行了一場精采戶外小劇場,Krampus攀高攀低之餘,更加入煙火特效。Krampus拿樹枝皮鞭亂打群眾,是Krampus的戲肉,大人細路都衝出去甘願被虐,互相追逐,實為一道奇景。就連普通觀眾如我,也被中了Krampus的鞭子,果然毫不留手,痛到飛起!現場尖叫與歡笑聲此起彼落,不少民眾表示由出世起開始參加Krampus Run,即使子女年紀小,還是帶他們來受Krampus「責罰」,感受另類聖誕氣氛。「以前人們很難製造特效,我們卻能把表演變得摩登,只為齊集鎮內居民到哈爾施塔特中心廣場欣賞表演,繼續把習俗發揚光大。」Maik說他們一行30人用了半年多時間籌備表演,由訂製服裝到排練表演,每天12小時都花在Krampus Run中,剛為人父的Peter亦感慨,「我女友在醫院剛剛生完小孩,但我沒有時間享受成為父親的喜悅,因為今天是12月5日,是全鎮人最重要的日子,我必須在這裏。我會讓我小孩知道,最原始的Krampus傳統是怎樣的,16年後,他就將會是Krampus的show master了。」
村莊裏的小孩子都深信Krampus的故事,自細有「怪獸」陪着過聖誕,啟發他們日後也想當「怪獸」演員。
哈爾施塔特的12月尤其冷,下大雪後,依山而建木屋後的雪山變得澄明,為Krampus巡遊蒙了一層神話的氛圍。
17世紀當天主教進入日耳曼地區時,原為北歐神話中的人物Krampus就變成聖尼古拉的隨從,繼續保存在民俗傳說中。
每年12月5日,聖尼古拉會帶隨從Krampus家訪小朋友,為他們說故事和派禮物。
Krampus會拿樹枝和鞭子追着大人打,毫不留手,惟獨對小朋友溫柔備至,孩子也不怕他們。
繫在後腰的牛鈴,嘈吵得震耳欲聾,一群人浩浩蕩蕩走在街上,隔一條街就知道Krampus來了。
演員以廣場、酒店外牆和露台當舞台,進行了一場精采戶外小劇場,加入煙火特效,非常有氣氛。
Maik(左一)說他們用了半年多時間籌備表演,每天12小時都花在Krampus Run中,只為不讓老傳統消失。
聖尼古拉帶頭走在前面,一群Krampus隨後,在街上邊走邊用樹枝鞭打路人。
Travel Memo機票:香港沒有直航機到賽芬(Seiffen),可乘阿聯酋航空至布拉格,再轉火車到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最後轉1.5小時巴士到賽芬,飛機票價連稅5,321港元起,查詢:
https://www.emirates.com/滙率:1歐元約兌9.3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鳴謝:阿聯酋航空、Raileurope、Hallstatt Tourism Board
記者:王秋婷攝影:鄧鴻欣、王秋婷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4/20252768
【旅遊籽】杜拜人有幾有錢?周街法拉利兼養豹
1 :
GS(14)@2018-01-15 03:32:38在阿聯酋養獅子、老虎、獵豹當寵物是合法的,可親密接觸或放入車的只限幼年。
【旅遊籽:逃走他鄉】阿聯酋由七個中東國家組成,包括首都阿布扎比和金融中心杜拜,人人都對這神秘國度心生好奇,究竟酋長國真實的一面是怎樣的?
1.獅子老虎做寵物?
在阿聯酋養獅子、老虎、獵豹當寵物是合法的,富豪一般從猛獸幼年開始馴養,可親密接觸或放入車的只限幼年。不過最近阿聯酋正式通過法例,禁止國民飼養猛獸,違例者需罰款一百四十多萬港元甚至入獄,這奇景可能今後難再看到。
2.有錢人先住得起?
杜拜日用品物價比香港還要低10至15%;百幾萬港元就買到800呎單位;寶馬、Benz30萬港元有找,男人夢寐以求的法拉利,200萬港元買到,以香港日本車價錢就買到歐洲車。四港元一公升汽油,誰說杜拜必定是土豪天堂?
3.唔係只得回教徒?
伊斯蘭教是阿聯酋國教,但他們不排擠其他宗教,伊斯蘭教徒也熱愛和平。因為外國人口居多,不同宗教寺廟教堂也有,方便不同人參與聚會。
4.男女地位不平等?
居阿布扎比多年的港人陸文中(Paul)認為那種不平等是正面的,就是對女性特別照顧。例如女士坐車時必定有男士讓座。另外,阿聯酋的男女生活場所也劃分得很清楚,例如髮型屋會分成兩間讓男女士分開使用,女士髮型屋(左圖)外面會圍起布簾或圍板,外間無法看到裏面。
5.有冇豬肉賣?
回教禁豬肉,但阿聯酋有很多外國人,故不少超市仍有非穆斯林專區,能找到跟豬有關的產品,連港人至愛的梅林牌午餐肉(左圖)也有售。
6.只有夏天沒有冬天?
阿聯酋夏天最高氣溫可達攝氏50度,冬天平均攝氏二十多度,冷的時候低過攝氏10度,本地人夏天一般只去室內地方,連等巴士也有冷氣巴士站(左圖);冬天氣溫宜人,適合去沙漠衝沙、動物園、沙灘等地方。
7.夏天着傳統服飾熱死人?
阿聯酋男士傳統服飾叫Kandoura(左),阿聯酋人民和政府機關的人,需同時戴Agal(頭巾)和穿涼鞋。男士工作時可穿Kandoura,閒時可穿便服。阿聯酋女士穿的長黑袍叫Abaya(右),她們愛在裏面打扮得端莊時尚,回到家或只有女性朋友的場合才可脫掉。至於遮臉,則視乎個人喜好和地區,開放的杜拜一般毋須遮臉。長袍質地都透薄舒適,有通風效果,夏天穿也很涼快。
記者:王秋婷攝影:潘志恆編輯:施明慧鳴謝:阿提哈德航空、Jumeirah At Etihad Towers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4/2027270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