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非建制碎片化 議席反升

1 : GS(14)@2016-09-06 22:15:59

【立會選戰2016】【本報訊】今屆選舉可能是最難捉摸的一屆,民調長期領前的最終高開低收飲恨議席,民調長期落後的最後卻成為全港票王;外界普遍預料碎片化的泛民會「攬炒」,不過最終非建制派議席不跌反升。220萬人投票的高投票率,加上大量主動配票的選民扭轉了局勢,泛民連同自決的非建制派奪得過半的19席,保住了地區直選否住權;超區泛民保3席、功能組別奪8席更將非建制總議席推上30席,超越3分1否決權的24席門檻有餘。


今屆立法會選舉選出了最年輕的議員、最多票的議員、還首次有支持港獨的議員,未來4年的立法會或將與今次選舉同樣難以預測。記者:林偉聰



【墮馬議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6/197619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749

萬豪﹕訪港非內地客不跌反升

1 : GS(14)@2016-09-24 22:47:15

【明報專訊】萬豪國際昨日招開記者會公布,已完成對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的併購,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萬豪國際亞太區總裁及董事總經理施康瑞提到,雖然香港旅遊業仍然處於弱勢,內地自由行數目不斷下跌,但來自其他國家的訪港旅客不跌反升,集團旗下的酒店入住率仍維持80%以上的高水平,故對香港市場抱有信心。

收購合併完成後,萬豪已營運逾5700間物業及110萬間客房。

完成併購喜達屋 成全球最大酒店集團

萬豪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管蘇安勵(Arne Sorenson)表示,是次併購將加強集團酒店的盈利能力,提高營運效率,集團於亞洲和中東及非洲的市場規模將擴大一倍以上,他預計,企業成本協同效益有望達2.5億,同時是次併購將會產生一次性的交易成本,涉約1.4億美元。

另外,喜達屋由昨日起暫停於紐約證券交易所買賣,喜達屋股東將獲得每股21美元現金和0.8股萬豪股份。萬豪國際同時宣布,董事會成員會由11名增加至14名,新增成員包括原喜達屋董事長Bruce Dincan及兩位原喜達屋董事會成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45&issue=201609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68

極夜溫度不降反升北極比正常高出20℃

1 : GS(14)@2016-11-20 23:52:00

北極正值極夜,長期沒有日照,本應極為寒冷,但美國科學家指當地氣溫比正常高20℃,北冰洋冰層比預期少很多,暖化速度快過全球平均。專門觀察北極氣候的新澤西州拉特格斯大學學者弗朗西斯表示,近日北極大部份地方的溫度都比往常高出20℃,冰層覆蓋的範圍是每年同期的新低。現時當地結冰結得非常慢,部份地方甚至無法結冰。這情況同樣引起科學家及氣象愛好者注視,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生拉比周二在Twitter發帖文,指最近北緯80度以北地區,每日氣溫中位數都明顯比往常高。去年年底北極受風暴吹襲,暖氣北移,北極異常升溫,大量冰川融化,弗朗西斯指今年這個情況再次出現。現時全球氣溫正在暖化,弗朗西斯的研究更加發現,北冰洋附近地區暖化的速度,比起赤道還要快。科羅拉多州冰層研究員塞雷西分析,北極現受到「雙重打擊」,一方面沒有足夠冰層為海水降溫,帶動氣溫上升,同時間暖氣又大量北移,惡性循環下,令溫度異常飆升。他更警告,明年這情況可能持續。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9/198386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54

加辣後首周 樓價不跌反升 中原指數逼高峰 代理稱辣招現「抗藥性」

1 : GS(14)@2016-12-03 05:21:09

【明報專訊】政府加辣令成交量萎縮,但樓價升勢仍持續。反映加辣後首周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44.47點,按周升0.27%,僅低去年高峰146.92點約1.7%,幾近重返歷史高位。有代理界人士稱,加辣是「破壞有餘,建設不足」,市場對辣招出現抗藥性,認為樓價難再因辣招受壓。

明報記者 方可兒、劉詠怡

事實上,十大屋苑的成交量於加辣後一個月雖然急跌近一半,但樓價不但未有回調,個別屋苑更錄破頂價成交,如鴨脷洲海怡半島曾以3410萬元、實呎逾2.5萬售出特色戶,創出屋苑新高紀錄。市場更頻現公屋王及居屋王,如筲箕灣東旭苑有單位未補價售689萬元,創全港未補地價居屋做價新高;青衣邨同樣有單位未補地價售335萬元,膺全港公屋王。

反映加辣後一周的中原八大樓價指數,較去年高位相差1.6%至2.7%不等。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144.47點,按周續升0.27%,較去年高峰低約1.7%,創逾14個月來新高;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報146.13點,按周升0.21%,較去年高峰低約1.7%,創15個月新高。至於CCL(中小型單位)報144.42點,按周升0.33%,同樣創15個月新高,較去年高位低約1.6%。CCL(大型單位)按周無升跌,最新報144.68點,較去年高位低2.7%。分區方面,新界西樓價指數最接近歷史高位,最新報129.33點,按周升0.14%,較高位低1.85%;新界東、港島及九龍CCL Mass分別較高位相差2.3%、2.33%及2.33%。

學者料樓價短期仍高位橫行

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表示,二手盤源短缺,樓市由一手主導,未來樓價走勢取決於發展商的定價策略。不過,一手貨源集中在數個主要發展商,各大發展商自加辣後未有推售大型新盤,預料樓價短期內將高位橫行。長遠而言,影響樓價走勢還有加息、特首選舉等不明朗因素。

施永青﹕加辣破壞有餘 建設不足

地產代理界均認為新辣稅未能對症下藥。中原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施永青認為,新辣稅未能有效調控市場,直指新辣稅「破壞有餘,建設不足」 ,對行業破壞,但不能達到協助年輕人上車的目標,認為政府可推地發展限售予首置客的住宅,不能出租、出售予投資者及外地買家。他又稱,此招比辣招更辣,「但唔係成枱辣餸,只係一碟,其他仲有得食」。香港地產代理商總會主席謝順禮則認為,市場對辣招已出現抗藥性,新辣稅下樓價未見下跌,內地人卻怕遲買更難入市,故壓抑不到需求。美聯集團董事總經理黃子華預計,新辣稅下盤源更為收窄,樓價勢難下跌,預料本月十大屋苑可能成交量少於100宗。

香港房地產代理業聯會主席郭德亮稱,地產代理業界聯席會議建議政府可分兩期徵收15%印花稅,或由按揭證券公司提供分期供款,協助市民上車換樓。同時又建議將一換一的換樓期內可退稅,由原來的半年期延長至一年期;及建議政府推地時引入限價條款等。

(加辣效應系列之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68&issue=201612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128

湯文亮﹕壓抑投資需求 租金不跌反升

1 : GS(14)@2016-12-28 07:52:58

【明報專訊】政府在11月初,見樓市升勢持續,於是再出新招,擁有住宅單位的人如果再買樓,就要付15%雙倍印花稅,CY直言,該項措施是壓抑投資需求,換句話說,政府是不希望有人買樓收租,以為這樣做,可以壓低樓價,令初次置業者可以上車,就算政府的如意算盤打得響,那些沒有能力上車的人又會如何?如果我話他們將是那項新印花稅的受害者,又唔知道有沒有人相信?CY這一步棋,將會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其實,收租佬是市場穩定劑,如果物業市場沒有收租佬,只有大地產商才有樓出租,租金一定會比現在高很多。現在大地產商擁有的中環甲級寫字樓,租金隨隨便便都要百多元一呎,位列全球第一位。點解會出現這個情况?無他,因為那些頂級甲廈除了由大地產商擁有之外,沒有其他業主,所以租金由大地產商話事,在中環仍然有一些甲廈,雖然不是頂級,但租金不及頂級甲廈一半,原因就是那些甲廈由不同業主擁有,有競爭,租金就會達到一個較合理水平。

因少賣散 大地產商主導甲廈市場

現在有不少停車場拆售,在拆售之前,當然由大業主擁有,由於只得一個業主,租金便由他來決定,月租5000元亦不為過,以一個擁有500個車位的停車場為例,大業主雖然每個收取月租5000元,但只租出了200個,於是大業主以每個100萬元拆售車位,不少人見到每個車位可以收月租5000元,有6厘回報,覺得是一項好投資,結果在短短數小時,所有車位全部售出,當所有車位出售後,停車場車位就不是由一個業主擁有,可能有二三百個業主,那些自用的業主當然沒有問題,那些買入用作收租的業主就要面對其他競爭對手,減租是唯一途徑,於是各位業主鬥減租,得益者就是租客,租金可能跌至3000元,甚至更低。

如果政府立例不准停車場拆售,那些車位租客仍然要付月租5000元,由此可見,買樓收租業主的確可以在租金上起到壓抑作用,政府壓抑投資需求,最後是會令到租金上升,唔知道CY在出招前有沒有想過措施會適得其反?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18&issue=20161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56

新增貸款遜預期 A股挫1% 社會融資反升 影子銀行再活躍

1 : GS(14)@2017-04-15 23:02:23

【明報專訊】人行昨日公布今年3月金融數據,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按月下滑12.82%至1.0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低於市場預期的同時見4個月新低。流動性收縮加上外圍市場不振,A股昨日跌近1%,亞太股市亦全線收跌(見表)。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內地頻繁調控樓市及收緊銀根,令金融機構對市場流動性投放有所放緩,內地3月份1.02萬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較預期的1.2萬億元低15%,廣義貨幣(M2)增速亦回落至10.6%,為8個月新低。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3月份部分貸款增速有所控制,主要為房地產開發與個人住房貸款增速雙雙回落。

美空襲阿富汗 日圓升穿109

阮健弘續稱,M2增速平穩回落,除貸款增速放慢外,亦有基數原因,此外商業銀行債券投資規模,與其表內資金對資產管理產品投資規模均有所收縮。雖然銀行收水,3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總量卻重新反彈至2.12萬億元,按月大增84%,亦遠高於預期的1.5萬億元。被視為影子銀行的「非標融資」再度抬頭,其中委託、信託與未貼現承兌匯票的增量規模按月均有約1至2倍上漲,按年更有近10倍增長。

銀行水緊下資本市場表現亦較疲軟,A股昨日高開低走,上證綜指全日震盪下行收跌0.91%,報3246點,全周小幅波動後累跌1.23%,深成指跌1.26%至10,519點。與雄安新區相關的多隻河北金融概念股一度漲停隨後走低,惟「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昨日領跌,16隻股票跌逾5%。

現貨金價逼1300美元

國際市場方面,由於美國空襲阿富汗並使用了號稱「炸彈之母」的最具威力非核武炸彈MOAB,美國三大股指前夜均收跌0.5%至0.7%,亞太市場受其拖累,昨日全線下跌,日、韓主要股指下跌約0.5%,台灣股指跌逾1%。資金再度湧入避險資產,日圓一度升約0.5%,兌美元最多曾升至108.63;現貨黃金價格逼近1300美元,日內最高升至每盎司1290.7美元,收市升0.2%至1287.5美元,全周漲幅達53美元,升逾4%,為自去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最大漲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30&issue=201704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77

Model 3 交付遜預期 Tesla股價反升

1 : GS(14)@2017-10-08 21:58:03

【明報專訊】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最新推出的大眾化車款Model 3,上季交付量僅260輛,不及原訂交付目標的五分之一。特斯拉解釋,由於生產瓶頸,Model 3生產未如預期。位於加州的車廠和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絕大多數的生產系統,均在高效率運作,但有少數生產工序比原訂時間需時更久。特斯拉周一收市後股價跌約1.5%,昨早段股價反而微升0.3% 。今年以來股價上漲60%。

馬斯克從未達標 市場不感意外

鑑於之前推出的Model S和Model X也遇過生產阻滯, 因此Model 3的設計以組裝方便為優先考慮。特斯拉原本預期,上季生產預1500輛Model 3,並在第四季將產量增至每周5000輛。不過Ark投資管理公司分析師Sam Korus稱,特斯拉未能達到目標不令人意外,「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每次作出的預測,都是極貝野心的目標」。投資公司Gerber & Kawasaki指出,馬斯克從未達標,生產比預期慢是意料中事。目前Model 3已接到逾50萬輛的預訂。

Robert W. Baird&Co.分析師Ben Kallo稱,Model 3的生產進度可能慢了3、4周,但Model S和Model X上季表現良好。特斯拉上季總交付量達到2.615萬輛,按年增長4.5%,創歷來紀錄。其中1.4065萬輛來自Model S、1.1865萬輛來自Model X、220輛來自Model 3。特斯拉對Model S和Model X今年交付量比之前樂觀 ,預測全年交付量10萬輛,按年增長31%。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21&issue=201710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31

蘋果「降速門」遭兩大機構調查 涉延遲公布重大資訊 股價早段不跌反升

1 : GS(14)@2018-02-04 21:11:44

【明報專訊】蘋果將於美國周四收市後公布業績,市場預期它上季盈利將破紀錄,惟業績公布前負面消息頻傳。除日本傳媒稱蘋果已通知供應商在本季將iPhone X產量目標減半,「降速門」事件又繼續發酵。《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由於蘋果的軟件更新會導致舊型號iPhone運行變慢,正面臨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交會(SEC)調查,以查明當中是否涉及證券違規行為,可能增添蘋果面臨的壓力。蘋果早段股價微升0.4%。

監管部門和控方經常會展開一些調查,但不一定向調查對象提出指控,涉及證券的調查往往需時逾1年,暫未知官員為何就一個影響消費者的問題,調查其是否潛在違反證券法規。在此類案件,SEC通常會查找一家上市公司未及時披露可能影響股價的重大資訊而造成的違規問題。蘋果的潛在責任,可能將取決於舊款手機運行速度放慢的影響是否重大、是否延遲了信息公布,或是否有適當機制應對事件。

美司法部證交會介入

蘋果去年底承認,隨着電池逐漸老化,會透過軟件更新放慢舊機運行速度。蘋果就事件道歉,並減價為顧客更換手機電池。自蘋果承認問題以來,股價跌約4%,大部分跌幅在過去一周。部分分析認為,電池問題可能影響蘋果的手機銷量。巴克萊上月的報告預期,由於部分消費者選擇更換電池而不升級手機,蘋果今年的iPhone銷量可能減少1600萬部,令收入減少102.9億美元。

美醞釀立法規定手機電池可拆換

受「降速門」影響,華盛頓州正迅速推動立法程序,爭取為電子產品的維修問題訂立規範。草案認為,倘手機電池被膠水固定於主板,增加拆除和維修的難度,將不合環保和重複使用的原則,主張電池必須可拆卸可更換。草案爭取在明年初生效,或令華盛頓州出售的iPhone等手機出現「拆卸電池版」。美國迄今已有17個州為公平維修進行立法程序。

美國參院商務委員會主席、南達科他州共和黨參議員John Thune曾致函蘋果,要求對方提供更多資訊,包括如何應對顧客對其產品運行的投訴,以及會否考慮對那些以較高價格更換電池的顧客退款。法國巴黎檢察部門1月初宣布就蘋果涉嫌欺騙和蓄意降低產品性能展開調查,有可能對蘋果提出初步指控。

雖然智能手機業務的經營溢利下降,但受惠於記憶體晶片的需求強勁,三星電子仍連續第三個季度盈利創新高,去年第四季淨利潤增長42%至12.26萬億韓圜(約900億港元)。

為吸引散戶 三星1拆50

為應對股價高企不利於吸引散戶,三星電子還批准了1拆50的拆股計劃,股價昨日微升,過去一年股價累計升26%。為保持在半導體市場的優勢,去年三星電子的資本支出達440億美元,超越全球任何上市公司。三星現時每股相當於18278港元,拆細後即等同365.6港元,最少可買1股。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73&issue=20180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