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以56-40票通過了1.1萬億美元的支出法案。
美東時間周六晚,參議院進行投票,通過一項1.1萬億美元的支出法案。此前,共和黨參議員Ted Cruz和其他法案的反對者采取了拖延戰術。
該法案為幾乎整個美國政府提供了預算支持,將讓其運轉到本財年結束(9月30日)。
Cruz希望阻止向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移民法案提供資金。
他使用了程序性措施,推遲最終投票。這引來了許多同事(包括共和黨人)的批評。
Cruz的發言人Amanda Carpenter說,這位德州參議員可能對該法案提出議會否決,質疑奧巴馬在移民問題上行動的合憲性。
不過,這種做法成功的機會不大。
民主黨人說,Cruz的推遲使得他們獲益。這給了參議院多數黨領袖Harry Reid時間,推進一系列共和黨人打算推遲的奧巴馬的提案。
猶他州的共和黨人、參議員Orrin Hatch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你應該有一個最終目標,如果你要做這種事情。我沒有看到一個最終目標,除了讓很多人感到反感。
此前,眾議院已經以219-206票通過了該法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四,美國參議員Schumer稱,耶倫告訴他美國經濟在變好,但仍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需要時間。基於對勞動力市場和海外經濟的擔憂,耶倫稱不會立即加息。
耶倫在國會大廈與參議員們舉行午宴,期間就貨幣政策展開交談。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Chuck Schumer表示,耶倫稱,美國經濟在持續轉好,但美國仍需創造更多就業,勞動力市場有待改善,還有許多路要走。耶倫對美國就業創造依然有些擔憂,這是她最關註的地方,也正是基於這種擔心,耶倫認為美聯儲不該馬上加息。
據弗吉尼亞州參議員Tim Kaine,耶倫對海外經濟形勢表示擔憂,但對美國經濟基本面表示高度樂觀。伊利諾伊州參議員Dick Durbin稱,耶倫在談話中提到了歐洲經濟形勢,認為是經濟發展中的風險因素之一。
Durbin稱,耶倫對美國財政政策的評價與以往不同。以前她認為,近年來美國政府削減開支,財政對經濟有拖累作用;現在她認為財政對經濟的作用是中性的。
美聯儲發言人Doug Tillett拒絕就耶倫與國會議員的講話內容加以評論。
上述消息對周四美股起到提振作用。標普500指數早盤跌破2000點,但隨後一路上漲,收盤漲幅接近1%。美國參議員們轉述耶倫貨幣政策立場、油價自六年新低反彈,均對美股起到推動作用。
周三,美聯儲1月FOMC聲明顯示,FOMC委員會一致同意對加息應有“耐心”。美聯儲對經濟更樂觀,並指出新增就業強勁,但預計通脹近期會下降。美聯儲稱作加息決定時會考慮海外經濟。
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1月FOMC聲明暗示,美聯儲在6月前不太會加息。耶倫在12月新聞發布會上稱,“耐心”措辭意味著接下來兩次FOMC會議上不太會加息,以此推斷,美聯儲不太會在3月和4月會議上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本執政聯盟控制的國會參議院全體會議19日淩晨不顧在野黨強烈反對,強行表決通過了安保法案,法案宣告正式成立。日本戰後“專守防衛”安保政策發生重大轉變。
9月19日,在日本東京國會參議院,在野的生活黨議員山本太郎投票時痛斥安保法案。當地時間19日淩晨,日本執政聯盟憑借多數議席在國會參議院全體會議上強行表決通過了安保相關法案。 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為阻止法案通過,日本在野黨陸續向參眾兩院提出了包括首相問責決議案、內閣不信任案等7個決議案,但都因執政聯盟占據多數議席遭到否決。
最終投票表決前,主要在野黨代表分別陳述了對安保法案的反對意見。民主黨參議員福山哲郎說,安保法案違反和平憲法,其作為戰爭法案的性質毋庸置疑。維新黨參議員小野次郎說,政府答辯內容缺陷很多、前後矛盾,若法案通過,預計在全國範圍內將提出諸多對該法案違憲的訴訟。日本共產黨參議員小池晃批評說,安保法案明顯違反憲法,強行表決通過法案罪惡深重,為日後埋下巨大禍根。他提醒國會議員回想84年前的“九一八事變”,強調要銘記當年日本侵略給亞洲人民帶來巨大苦難的沈痛教訓。
表決在反對派議員“法案違憲”的抗議聲中結束。最終,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憑借參議院多數議席,表決通過了安保法案。
數萬名日本民眾在國會外徹夜舉行反對安保法案抗議集會。參加者表示,即便法案獲得通過,他們也將繼續進行抗議活動。
安保法案包括1個新立法和10個修正法。新立法是《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其實質即“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據這一法律,日本可隨時根據需要向海外派兵並向其他國家軍隊提供支援。10個修正法則統一打包為《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這些法律的修正要旨大多涉及行使集體自衛權、擴大自衛隊海外軍事行動任務和範圍等內容。(完)
就在一周內,美國與歐盟的立法機構幾乎同時出手,提前“設置”法律障礙,欲阻礙中國在2016年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世貿組織(WTO)成員應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
此前,歐洲議會的出手意味著對傾向於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歐盟委員會的直接警告。無獨有偶,美國國會參議院也加緊對奧巴馬政府的警示,並提前“埋彈”,要求獲得在決定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事上的決策權。
5月9日,美國三位民主黨參議員聯名提交一項《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國會審議法案》(China Market Economy Status Congressional Review)提議。《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的法案簡介中顯示,三位參議員要求在美商務部對中國是否是市場經濟地位作出行政決策後,有權對此項決策進行投票。
在歐洲議會投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回應,所有有關各方、包括歐盟國家,作為WTO成員,應當切實履行自己根據WTO所承擔的義務。所有的國際社會成員都能夠切實地、認真地承擔自己的國際義務,這也符合其自身的長遠利益。
冷戰時期的評判標準
此次,針對傾向於按時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選擇通過一項決議案的方式警告歐盟委員會,不要倉促行事。
歐洲議會在這項非立法性的決議中,以中國未滿足歐盟有關確定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個標準為由,不支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仍建議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非標準”辦法。
“通過這項決議案,歐洲議會向反對不平等競爭的歐洲制造商和工人表達了對他們的支持。”工業遊說團體AEGIS Europe發言人尼茨申科(Milan Nitzschke)表示,“這對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來說都是一個強烈信號,即他們不能在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事上操之過急。”
不過,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在各自的回應中,都指出了歐洲議會此次決議案的重大缺陷。
首先,在所謂市場經濟體認定標準方面,陸慷指出,關於市場經濟地位,實際上現在在WTO框架下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
其次,商務部世貿司負責人也指出,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世貿組織成員應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這是世貿組織各成員應遵守的國際條約義務,並不取決於任何成員的國內標準。
需要說明的第一點是,WTO從未對什麽是“市場經濟”做出過正式定義,僅僅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第6條的第二項補充規定中,對於什麽是非市場經濟國家(NME)有過說明。
實際上,對於市場經濟國家(MES)和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分界是冷戰時期產物。
從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以東歐轉型期經濟體為主的國家開始向國際貿易開放,在同時期,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也開始在國際貿易法體系中推進建立非市場經濟國家和市場經濟國家之間的區隔,這一點在反傾銷調查中的相關法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其主要目的也是為在後來的反傾銷案件中使用“替代國”方法確立國際法基礎。
市場經濟標準哪里來?
對於歐盟尤為不利,且會令歐盟可能輸掉潛在官司的一句話在於,在《中國入世議定書》中,有一句“但截至加入之日,該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中須包含有關市場經濟的標準”。
在此前的一次歐洲議會聽證會上,比利時VBB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歐盟貿易法專家百里斯(Jean Francois Bellis)已經警示過歐洲議會議員這一條的嚴肅性。
百里斯指出,在簽署該協議時,歐盟並沒有在國內法中對市場經濟標準有定義,且時至今日,歐盟也沒有。
“所以歐盟應該對此感到慶幸,中國從來在這方面沒有正式提出過質疑。”百里斯強調,“重要的一點是,即便歐盟所提出的有關市場經濟地位的5項標準,哪個也不是正式法律文本里的。”
百里斯所揭示的,是實際上中國可以以歐盟在中國入世前沒有關於“市場經濟地位”標準的國內法為由,要求歐盟全部放棄《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a)款的權利要求。
百里斯解釋稱,之所以出現國內法的提法,是因為這本身是中美談判隊伍之間的雙邊談判結果。
需要註意的是,在經歷過多次聽證會之後,歐洲議會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條的嚴重性。
因此,在多位議員都明知歐盟如果不如期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會面臨在WTO這一平臺上對薄公堂的一系列後果下,此次歐洲議會在決議案中寫道,強烈“反對單方面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對中國讓步”,並要求歐盟委員會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以協調方式,來對WTO法做出聯合解釋。其用意不釋自明。
需要指出的是,歐洲議會此次的決議案是非立法性的,警告意味更濃。據悉,歐盟委員會希望在今年7月拿出解決方案。不過,任何最終方案都仍需要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的批準,而除歐洲議會外,各成員國目前對於是否應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看法並不統一,且呈兩極分化趨勢。
美國參議員也來攪局
就在歐洲議會就這一事鬧得紛紛揚揚的同一周,美國參議院中的三名民主黨參議員也不甘寂寞,計劃阻擋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在這份《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國會審議法案》提議中,上述三名參議員提出,如果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則無法再進行有效的貿易保護措施。因而,“如果美國商務部決定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就必須允許美國參議院贊成或否決這項決定。只有這樣,參議院才能保護美國的工人、社區和工業”。
這三位民主黨的參議員分別是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弗蘭肯(Al Franken)、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克羅布查(Amy Klobuchar)以及威斯康星州聯邦參議員鮑德溫(Tammy Baldwin)。
他們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推動美國貿易官員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如果在2016年底,此申請被批準,美國可能會失去重要的貿易保護措施,這對明尼蘇達州北部的鋼鐵業和威斯康星州的木材業都會產生嚴重的經濟後果。
鮑德溫表示,如果取消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將更無法在貿易競爭方面阻止中國,而這將會導致更多美國人失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到的上述法案中可以看到,上述參議員提出該議案的緣由在於,在現行美國法律之下,美國商務部有可能做出對中國授予市場經濟地位的行政決策。但參議院在此項決策中,不具有任何參與能力。
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署助理部長兼外貿服務局局長馬爾(Arun Kumar)謹慎地表示,“美國政府還在同參議院和私人企業領域就此事進行磋商。”他拒絕對磋商的時間表做出評價。
因此,上述參議員提出,考慮到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巨大影響,參議院需要在此項事宜方面有權發聲。具體而言,三位參議員提議,如果美國商務部在此方面作出“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參議院將在45天內考慮是否要對該決定提出改變的建議等。
2014年,美國參議院曾對中國是否是市場經濟體作出過評測報告,當時,報告的結果並不積極。
陸慷指出,中方一直強調的是,有關各方應當遵守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到了規定的時間,必須取消用“替代國”計價的做法來進行反傾銷調查,這是所有WTO成員應當承擔的國際義務。
陸慷表示,從WTO所有成員的自身利益出發,大家最好還是維護WTO有關規則和各自義務的嚴肅性。
不管怎麽說,安倍再次成了日本政治的大贏家——3年一度的參議院大選,他領導的聯合執政黨不僅保持了過半數議席的戰績,同時支持他的在野黨的大阪維新會,也有不俗的表現,三黨共奪得75議席,加上原有的議席,使得“安倍部隊”在參議院中的勢力,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二。
“三分之二”是這一次參議院大選的一個極為敏感的數字。由於日本憲法規定:修改憲法需要獲得三分之二以上國會議員的贊同,因此,“安倍部隊”能否跨過這一條勝負紅線,成為今次大選的一大焦點。由於安倍領導的聯合執政黨已經在眾議院獲得了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席,此次參議院大選,“安倍部隊”再度獲得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席,這樣一來的話,從法理上來說,安倍要實現修改憲法的目標,已經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也就是說,安倍如果在近期要強行修改憲法的話,他的野望會順利實現。
但是,在輿論普遍關心安倍是否會在參議院大選勝利後進行修憲時,安倍卻給執政黨下達了“禁口令”,禁止議論修憲,絕不讓修憲這一敏感的話題,成為此次參議院大選的爭論焦點。因為安倍心里很明白,支持修憲的畢竟才只有半數的國民,還有近一半的國民是反對修憲的。一旦將“修憲”這一層紙捅破,會拉低執政黨的支持率,影響“安倍部隊”的議席。
安倍的這一隱秘作戰手法,令人想起了2013年的參議院大選。那一次的大選中,安倍的心中燃燒著“安保法案”的野望,但是他把這一野望藏了起來,只是拿安倍經濟學作為競選的核心綱要,最後在蒙得國民支持,獲得執政黨過半數議席後,安倍臉色一變,開始露出自己的真相,憑借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均過半數的優勢,強行在國會通過的安保法案。
很顯然,這一次的參議院大選,安倍采用了他慣用的伎倆,把修憲的真意隱藏起來,只拿經濟問題做幌子,向國民兜售他的經濟學的所謂成果,並誇下海口,將會采取更為強勁的經濟政策,加速安倍經濟學的後勁,把日本的經濟引向燦爛的明天。
安倍的這一伎倆果然奏效,“安倍部隊”輕易地獲得了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席。而且顯得勢不可擋。
日本國民也並不都是政治傻瓜,安倍執政3年多年,雖然安倍經濟學還不能說成功,但是依然讓國民感受到了一些經濟景氣的回複。同時,他在安保與外交上的強硬立場,也讓日本國民莫名其妙地產生了一份信賴感。這一次的參議院大選,也可以說,是日本國民對於安倍執政3年多的一次政績考核。
安倍在開票會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修憲問題時,沒有隱瞞自己的計劃,他說會與在野黨進行協商,盡最大努力尋求與在野黨達成修憲的共識,也會尋求與國民的理解。安倍隱晦地說:“修憲不是我個人的願望,是自民黨的夙願。”
這一次的參議院大選的結果,阻止安倍暴走的野黨勢力明顯減弱,“安倍部隊”成了可以橫沖直撞的“中央軍”。這一狀況,不僅保證了安倍當首相安穩當到2018年,同時也為他繼續連任,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因為接下來的大選,只有在2019年。
安倍的心中,已經確定了今後執政的兩大目標:一是實現自民黨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設定的修憲的目標,二是恢複和建立強大的日本經濟。但是,要實現上述兩大目標,並非容易之事,一個安保法案的通過,已經激起了全國極大的抗議浪潮,安倍如果強硬修憲,必然會激起一些反對者更多的激憤,動搖安倍的執政基礎。雖然他在記者會上表示,一定要讓安倍經濟學的成果,成為全國民眾實實在在的利益。但是,經濟環境也並非安倍自己所能完全掌控,尤其是日元匯率,很大程度上是“聽天由命”。能否成為日本歷史上的“著名首相”,一切都要看安倍自己的造化。
日本第24屆參議院大選結果於當地時間7月11日淩晨揭曉,由自民黨總裁兼首相的安倍晉三領導的執政聯盟最終獲得69個席位,修憲勢力占據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席,這也意味著,安倍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修憲大計”又向前邁進了實質性的一步。
聲東擊西:大談經濟實為修憲
此次日本參院選舉於今年6月22日發布公告,改選議席為121個。小選區和比例代表各有225名和164名候選人,共計389人。正式投票於10日上午在日本全國各地啟動。截至當地時間下午2點,日本全國平均投票率為22.54%,比上屆(2013年)參院選舉同時段低0.12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也是日本《公職選舉法》修改後、70年來首次將選民的年齡從20歲調低到18歲,同時也采用了合並相鄰選區的“合區”舉措。鑒於以往選舉年輕一代投票率都很低,此次為了讓政治能反映出年輕人的看法,日本各政黨在爭取年輕人的選票上也是不遺余力。
投票於當地時間10日晚8點結束並進入計票階段,並在當地時間11日淩晨最終揭曉。結果顯示,自民黨獲得了55個議席,公明黨則獲得14個,執政兩黨的改選議席數超過半數,在選舉中獲勝。民進黨有43個議席改選,此次所獲議席數跌至32個。雖然在野的民進黨、共產黨、社民黨和生活黨在32個改選1人區推出統一候選人攜手合作,但未能擊敗執政黨。
此前,安倍就把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能否獲得過半數的61個改選議席視為此次選舉成敗的分水嶺。為了贏得更多議席,他更是賣力造勢拉票,如一方面主打“經濟牌”,面對外界質疑繼續推進“安倍經濟學”,另外不忘推出“民生牌”,擺出一副重視災後重建的親民姿態。
安倍雖未明說“修憲”,但鑒於其一直堅持要讓日本重新成為“正常國家”,故外界都很關註其選戰後的修憲可能性。因此,此次選舉結果,贊成修憲的 “修憲派”拿下由國會提議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議席,也成為外界最為關註的焦點。
修憲夢近:戰後和平或受阻?
早在今年初,當被問及日本參院選舉時,安倍就已多次露出在選舉後再度推動修憲的意向。在國會中被問及“有七成的憲法學家認為自衛隊違反憲法”時,安倍稱:“現在的憲法是在戰後不久設定的,已不符合時代了。”
但由於擔心民意反彈,自民黨決定舍難取易,先爭取為憲法加入“緊急狀態”條款,讓安倍政府集大權於一身,為將來推動修憲鋪路。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早前也強調,即使修憲陣營取得足夠議席,也不會實時修改憲法第九條,而是首要爭取引入“緊急狀態”條款。
日本民進黨黨首岡田克早前表示,“若修憲勢力獲得三分之二議席,首相將一往直前地去修改(規定“放棄戰爭”的)《憲法》第九條”;日本共產黨亦呼籲廢除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保相關法等,日本社民黨和生活黨更是直言要阻止安倍政府“失控”。
此前,日本資深評論員田原總一郎就曾在此次選戰期間推出節目《日本政治大街——永田町之眼》,旨在揭開安倍的“真面目”。他指出:“這是一個隱藏論點的選舉戰,安倍以不漲消費稅拉開序幕,選後就是要引導修憲。過去兩次國政選舉,他也都以安倍經濟牌為主打,而選後讓人看到,他最起勁的其實是在國會內通過保密法案和安保相關法。”
安倍經濟學:振興日本經濟成泡影?
在參院選舉拉票階段的經濟辯論中,朝野政黨曾圍繞安倍政府“安倍經濟學”的是非功過展開了激烈的論戰。安倍晉三認為,“安倍經濟學”政策的確取得了成果,在贏得參議院選舉的勝利後,將繼續進行以經濟為首的政權運營。
然而,眼下疲軟的日本經濟顯然與其打出的“經濟牌”背道而馳。多項民調均顯示,“安倍經濟學”沒有實現既定目標,在振興日本經濟方面軟弱無力,普通民眾的生活並未得到改善,反而還加劇了中產階級淪陷、貧富差距擴大等社會問題。
分析指出,有關日本國民強烈關心的社會保障制度未來形態以及財源問題的討論則悄無聲息。一名專家嚴厲地指出,經濟辯論“始終停留在批評論戰層面,是沒有成果的爭論”。
有觀點稱,日本有識之士已越發看清,“安倍經濟學”只是安倍為了實現其政治目的而制造的美麗幻影,用不現實的承諾和市場泡沫套取選票和支持率,為擴軍、修憲等政治圖謀開路。實質上就是一件“包藏野心、掩蓋私心的政治道具”。
更有分析指出,此次選舉很可能會影響到日本是否繼續走在戰後的和平主義道路上,同時也會影響日本與周邊國家關系。日本共同社就曾引述韓國駐日大使館的人士表示,若日本政府推動修憲,韓國輿論肯定會作出批判及重提歷史問題,韓日關系也可能“再次走下坡路”。
據央視新聞報道,8月4日,巴西參議院彈劾特別委員會就羅塞夫彈劾案舉行投票。最終以14票贊成、5票反對的結果,決定將羅塞夫彈劾報告遞交至參議院全會討論。
迪爾瑪•羅塞夫
根據此前公布的計劃,彈劾報告將在5號,即奧運會開幕式當天,在參議院全會上進行宣讀。參議院全會預計將於9號就羅塞夫彈劾案舉行第二輪公開投票。如果屆時的投票以簡單多數通過,則彈劾議案進入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如果9號的第二輪投票沒有通過,則彈劾案相應終止。
目前預計,如果第二輪投票通過,第三輪投票有可能在8月底舉行。如果在最終一輪的投票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參議員支持彈劾,羅塞夫將正式被罷黜。
【相關報道】
反對黨彈劾羅塞夫申請獲眾院批準
2015年以來,巴西國內經濟形勢不斷惡化及巴西石油公司腐敗案持續發酵,使羅塞夫的支持率跌至個位數。反對黨派趁機於2015年10月起草了彈劾羅塞夫的申請,並獲得巴西國會眾議院議長的批準。當時彈劾羅塞夫的理由有兩點,一是政府2014年的財政存在違法行為;二是政府在巴西石油公司腐敗案的調查上不作為,並試圖掩蓋內部存在的腐敗問題。
參院全會通過彈劾案 預審階段啟動
隨後,巴西國會眾議院特別委員會、眾議院全體會議、參議院特別委員會先後通過了羅塞夫彈劾案。2016年5月12號,參議院全體會議第一次投票又以簡單多數的表決結果通過彈劾案。羅塞夫按規定暫時停職最長180天,副總統特梅爾就任代總統。表決結果也意味著,針對羅塞夫的彈劾程序,在參議院進入實質性階段。下一步,該案進入預審階段。
參院特委會擬定最終彈劾報告
在預審階段,參議院特委會主要是著手收集相關證據,羅塞夫和彈劾她的黨派會按照程序提交辯護和指控報告。根據控辯雙方的報告內容,參議院特委會會修改原來的彈劾報告,擬定一個最終版本,並在8月4號對其進行表決。
參院全體將表決彈劾報告
此後,彈劾報告將遞交給參議院進行第二次全體投票表決,表決日期暫定於8月9號。如果這次投票未以簡單多數獲通過,羅塞夫將立即複職。如果這次投票通過,參議院全體會議將在聯邦最高法院主持下,舉行最後一次表決。如三分之二議員支持彈劾,則羅塞夫將被罷黜,而且八年內不得擔任公職,並由特梅爾正式出任總統直至2018年。如彈劾未獲三分之二支持,則羅塞夫立即複職。
分析:羅塞夫或有機會“翻盤”
有分析指出,巴西特梅爾臨時政府上臺後采取的經濟新舉措成效尚未顯現,同時又遭遇一些部長涉嫌腐敗等嚴峻挑戰,執政前景不容樂觀。6月有民調顯示,只有11.3%的巴西民眾支持臨時政府。
同時,參議院方面關於彈劾羅塞夫的投票情況也在發生變化。從5月12號的首次投票情況看,支持彈劾的參議員人數剛剛超過三分之二。巴西媒體報道說,越來越多的參議員表示尚未拿定主意如何在第二次投票中行事,這種不確定性似乎正在讓彈劾局勢朝有利於羅塞夫的方向發展,羅塞夫或有機會“翻盤”。
據外媒報道,巴西參議院當地時間本月9日進行投票,確定繼續對該國總統羅塞進行彈劾。
此前有消息稱,如果巴西參議院簡單多數(81名議員中的41位)投票支持繼續彈劾,參議院8月底將再次開會作出最終決定。
羅塞夫此前因涉嫌巴西石油公司腐敗案遭到彈劾。
4月17日,巴西眾議院投票表決,通過了對羅塞夫的彈劾案。5月12日,巴西參議院投票通過了針對羅塞夫的彈劾案,羅塞夫被強制離職最長達180天,副總統特梅爾擔任代總統。
據了解,若最終羅塞夫被認定有罪,她將隨即被罷黜,特梅爾將接任總統,完成羅塞夫的剩余任期,即2018年12月31日。如果參院表決認定羅塞夫無罪,她將立即複職。
一旦被認定有罪,羅塞夫還將被剝奪政治權利,8年內不得競選公職。
美國國會參議院1日通過決議,將即將到期的《對伊朗制裁法案》有效期延長10年,至2026年年底。
據新華社報道,這份延長《對伊朗制裁法案》的決議在國會參議院中以99票贊同,0票反對獲得通過。該延長方案已於上月在眾議院通過,下一步將需要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生效。
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依照其權限將對伊朗制裁延長了一年。中新社報道稱,據白宮公布的奧巴馬信件:“與伊朗的關系還沒有恢複正常……為此,1979年11月14日宣布的制裁措施應在2016年11月14日後繼續”。
奧巴馬曾依照其權限將對伊朗制裁延長了一年
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1日說,奧巴馬將會研究國會通過的法案,再做決定。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說:“鑒於伊朗堅持在中東擴展其勢力範圍,並展示出令人擔憂的侵略模式,保留這些制裁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這項法案,在美國設有機構的外國公司如在伊朗進行投資,尤其是投資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將受到美國制裁。同時,該法案禁止美國與支持伊朗核計劃的國家進行民用核合作,並呼籲外國政府及銀行從伊朗轉移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