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貴一定好?】三千蚊車cam熱賣 實試究竟值唔值?

1 : GS(14)@2016-12-31 10:18:30

iroad V9及Thinkware F770的外形都是長方形,論外形走平實穩陣路線。



今時今日,買車cam已經與買車一樣講究,雖說目的只是拍攝行車狀況,要一個價錢稍微便宜一點的小型鏡頭不就乭以了嗎?但是,每當你前往汽車用品店閒逛一下,不難發現要價二千幾三千多的車cam卻是熱賣中。這類型的車cam,一套有前後鏡頭,高清拍攝,有齊完整的行車紀錄、GPS定位、Wi-Fi接駁專用App,甚至有24小時電壓控制,以保護汽車電池,iroad V9和Thinkware F770這兩個韓國品牌車cam正是高價產品之例,但不若而同是現時香港較為流行的和熱賣的款式,可是這麼貴價的車cam,好處究竟在哪兒?



兩個車cam的規格相近,單憑這方面,難以透過規格來評定好與壞,所以要溝通與關懷,必需要深入測試才可。為了公正和深入,以兩周時間作測驗,除了記者自己,更找來另一位車主Cano作評測,以車主的角度來作批判。兩周後,Cano認為兩者在功能上都同樣優勝,兩部車cam都有手機app,可以連接到兩部車cam,以及做到Live View功能和獲取影片立即觀看,這是很方便的。它們的其他功能很相近,例如都有24小時電壓控制、前車距離警示、切線警示等等。而Cano覺得這些功能很貼心,而Thinkware F770更有廣東話發音,和有快相機位置提示,可以更進一步提示車主。可是缺點同樣來自廣東話語音「它會重覆三次告訴我要定期格式化SD card,每次開車都重覆提醒我,可能好重要所以要說三次。這樣是有點煩人。」對於車cam的要求,Cano坦言不高,「我來說畫質要求不是太高,最重要是前車能夠看得清楚,路面狀況、車牌,這些對我來說就夠了。」既然如此,為何不選平價的車cam?「我亦都試過一些後車cam,質素參差畫面很容易模糊,別說紀錄,就算泊車都未必看得清楚地下的線,一分錢一分貨都是對的。」因此,iroad V9較為合他心意「iroad V9的樣子比Thinkware靚仔,它的價錢較便宜一點。」至於我自己,對於兩個車cam的最深刻印象是夜攝能力,沒曝光及曝格的情況出現,在晚上看得清楚車牌,路牌及整個畫面都好清晰。Thinkware F770的Super night vision確實有料到,iroad V9的質素也不俗。畫面越清晰,一旦發生意外都有一個保障自己的紀錄,減少無謂的爭拗。可是,有點不滿的是兩部cam同樣採用3M貼紙,並不是用吸盤,一旦貼上了就不能轉位置,個人認為不夠user friendly。此外,Thinkware F770的喇叭有點煩人,若然可以透過app提醒車主,例如限速、快相機等等,會更方便。貴價車cam的畫質佳和功能多,是一般用來招客的手段,不過這些車cam最為重要的,其實是穩定和耐用。我都曾經嘗試不少車cam,為它們作評測,但是有很多車cam在功能上都不太穩定,甚至乎會影響拍攝,變相得物無所用。貴價的車cam,長時間使用,它的價值就能夠印證。
iroad V9
Spec.感光元件︰2,400萬像素前和後鏡頭採用索尼Exmor解像度︰1,920x1,08030fps(前及後鏡)鏡頭角度︰142度寬視角售價︰$2,680(16GB記憶卡)/$3100(64GB記憶卡)查詢︰Radarway HK(九龍觀塘觀塘道398號嘉域大廈)
Thinkware
Spec.感光元件︰2,190萬像素前和後鏡頭採用索尼Exmor解像度︰1,920x1,08030fps(前及後鏡)鏡頭角度︰140度寬視角售價︰$3,330查詢︰Carber Solution(元朗宏業西街33號元朗貿易中心11樓1110室)記者︰梁立勤攝影︰黃子偉、陳建邦


iroad V9的Wi-Fi是以USB的Wi-Fi手指方式拆除的,目的是當WiFi壞了,換一個就可。

24小時錄影是常見功能,但長時間開壠,對車內電池亦構成負擔,iroad V9 app可以設計電壓控制,以便用過量。

iroad V9亦有不同警示,例如路線偏移、撞擊偵測等等。


Thinkware F770亦有警示功能,更可以選擇你的車種,房車、SUV和貨車。

Live View流暢快速,畫面亦很清晰,沒有爆格情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31/198819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38

【吸塵機測試】高效濾網有幾隔塵? 千元貨效果媲美6千蚊Dyson

1 : GS(14)@2017-01-26 18:23:01

今年吸塵機界別興起一個新名詞——HEPA!有此功能的吸塵機,可有效防止微小塵粒,從出風口中噴出。



新年大掃除,吸塵機是好幫手!不過亦有人話「越吸越大塵」?其實原因好簡單,吸塵機!吸塵當然是強項,但機尾的出風口,如果做得不好,就會變成噴塵。



今年吸塵機界別,興起一個新名詞——HEPA!中文繙譯為高效濾網,有此功能的吸塵機,由於機身內部設有濾網設計,所以可以非常有效防止微小塵粒,從出風口中噴出來,今天找來了現時市場上熱賣、內置HEPA吸塵機,它們分別為:Dyson DC63($5,980)、HITACHI CV-BA22V($1,480)及KARCHER VC2 Premium($998)。為測試它們是否不會噴塵,我們就以「吸爽身粉」作測試。先來Dyson,開機吸爽身粉時,發現出風口完全不見有白色粉末噴出,就算記者用鼻聞,都完全沒有爽身粉的味道,最後打開塵格,發現所有爽身粉還留在機身內。第二部測試機是日立 CV-BA22V,出風口亦看不見白色粉末,嗅覺測試亦沒有爽身粉的味道,打開塵格,機身塵袋沒有漏出任何爽身粉,完全保留在塵袋內,所以防塵洩漏效果一樣很高。最後一部測試機是KARCHER VC2 Premium,結果亦是一樣,機尾沒有噴塵,或者聞出任何爽身粉味道,打開塵袋,爽身粉亦完全沒有洩漏,機身內櫳組件也沒有任何染白迹象。所以總結在今次HEPA濾塵測試中,三部機是平手收場,一樣達致很高的防噴塵效果。第二項測試題目,相信是不少人的買機考慮要點——噪音!須知好多人都很怕吸塵機所產生的噪音;再者,有時夜歸回家想打掃地方,低噪的機種,亦可減低騷擾隔籬鄰舍的機會;記者會分別着機,然後以手機的量度噪音App,計算出每部吸塵機着機時所產生的分貝;先來是Dyson,大概是78dB-79dB;HITACHI在高吸力時是78dB,低吸力時是72dB;最後是KARCHER,高吸力時是69dB,低吸力時是65dB,所以在噪音測試中,以KARCHER產生最低分貝勝出。最後一項為真人測試,記者找來平時不大愛做家務的記者Daisy,對三部機作實地試用,看看操作上是否順手,又或者拖行時是否順暢,先來是Dyson,Daisy說:「我覺得Dyson這部機,無論機身或手柄位置,用起來好似特別順暢一點點!」其實原因好簡單,因為它是三部機中,機身設計最細一部,而且車輪位置,還做成大大一個圓球體,當然操作順暢。第二部是紅色HITACHI:「使用HITACHI之時,感覺吸塵口會吸實地面,估計吸力,是三部機中最大的!」原本記者都想為大家作風速測試,但在測試中,由於吸力過大,肥通的風速錶連扇葉都被它「吸爆」了!所以完全量度不出吸力數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吸力非常大!如果家中是地氈地板,可以考慮此機。最後是白色的KARCHER:「用它的時候感覺好奇怪!吸塵時好像不斷有風吹着我的臉!」其實這是出風口的一個特別設計,我們用玻璃紙作測試,Dyson出風口是向平、上出風的;HITACHI的是向地面出風的;唯獨KARCHER是向上出風!好處是不會吹起地上塵粒,令吸塵時塵土飛揚,如果家有鼻敏感人士可以考慮。查詢:中原電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2樓259-260店)記者:朱崇德 攝影:王國輝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現時市場上熱賣、內置HEPA功能吸塵機,分別為(從左至右):KARCHER VC2 Premium($998)、HITACHI CV-BA22V($1,480)及Dyson DC63($5,980)。

第一項是爽身粉測試,記者會用三部機試吸,然後看看它們的機尾會否噴塵,甚至因吸塵袋洩漏,而令機身內部組件染白。

Dyson DC63完全冇漏塵問題,所有爽身粉保留在塵盒之內。


HITACHI CV-BA22V亦沒有漏塵問題,所有爽身粉保留在塵袋之中。

最後是 KARCHER VC2 Premium,都沒有漏塵問題。

平時不大愛做家務的Daisy試三部吸塵機,論操作性,她感覺Dyson DC63最細部最順手。


Daisy試HITACHI CV-BA22V,發現吸塵時有吸着地面的感覺,懷疑是三部機中吸力最大一部;肥通試用測風錶量度,但連錶的扇葉也吸壞了。

Daisy試 KARCHER VC2 Premium,感覺有風吹臉,原因是機身出風口經過特別設計,令風口向上,防止地上塵粒被吹起。

Dyson DC63着機時所產生的噪音為78dB-79dB


HITACHI CV-BA22V在高吸力時,所產生的噪音是78dB,低吸力時是72dB。

KARCHER VC2 Premium在高吸力時,所產生的噪音是69dB,低吸力時是65dB。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6/19908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27

【瘋狂製作】自拍影片賣8千蚊二手車 獲200萬點擊

1 : GS(14)@2017-05-13 01:34:10

只是賣自己部二手車,都可以玩好大。

先講講,呢位Eugene Romanovsky只係想賣出自己那一部擁有了10年、1996年出產的Suzuki Vitara,市值約800英鎊,即約$8,000港幣。但他花了3個星期工餘時間,製作了這段長兩分鐘影片,飆越野上山下水飛沙走石,有靚景之餘,還有特技,看到那部車在恐龍間穿梭,會增加你的購買意欲嗎?正常來說,只有大車廠才會花金錢時間去拍一條電影級製作的宣傳影片。但這位以色列動畫設計公司創意總監來說,賣二手車都可以落足力。只是一部96年Suzuki Vitara,又正常來說,應該不會引來太多人留意,不過這條影片,現在已經有超過200萬個Views,當然,亦都已經有目標買家聯絡他。影片:https://youtu.be/MP06gvFWW64文:Joestar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0/200161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95

【扮靚籽】法國名牌影室 四千蚊影全港最貴見工相

1 : GS(14)@2017-08-02 06:16:08

拍攝見工相都如此大排場,差點以為自己變了范冰冰。



【扮靚籽:拍案矜奇】又到搵工季節,求職網站LinkedIn早前發表調查,發現全球最以「相」取人的是中國(38%),其次是印度(33.7%)和香港(33%),所以很多求職者都會在履歷上貼相。普通見工相大約六、七十元有交易,有影室竟然開價$4,000,到底為何這樣巴閉?



開價$4,000影見工相,的確揦脷,名副其實「未搵錢、先使錢」。聽來瘋狂,不過這影室依然大把客仔,客路當然不是針對剛畢業的新鮮人,而是針對行政或商務高層人員,所以定價尚可接受。不過夠膽收這個價錢的,當然背景不惹少,原來這間名叫Studio Harcourt的影室來自法國,是當地最有名的殿堂級老牌影室,香港分店則是其唯一海外店。來自法國的Studio Managing Director Gaël de Dorlodot補充說:「影室於1934年在巴黎由一位女攝影師Cosette Harcourt創立,她創作由黑白電影啟發的獨特人像風格,很多法國影星都慕名而來,因此令這間影室走紅。」



拍攝後兩個工作天收到24張樣辦相,客人挑選三張後,影室便會傳到法國總部執相。

最終完成品,樣子「膠」和老了一點……但電影感十足。($4,000三款電子檔)

現場有化妝服務,不過由於化妝師和攝影師都是freelance,所有服務都要預約。


連化妝品都有自家品牌,有幾多間影室做得到?


三人服侍 專人化妝打燈

歷史背景對於如記者這些膚淺客仔來說,並不重要。花了$4,000,體驗和服務才是重點,影室亦不負所望。由進入這影室的第一秒開始,全程有人服侍。首先有化妝師幫你化妝整頭,如果你像記者般有包包面,化妝師會幫你打盡陰影瘦面。用的除了有各大品牌化妝品,還有影室的自家品牌。化妝時攝影師會跟你聊聊天,目的是了解你的性格,因會更易捕捉神髓。不過,言談間發現攝影師竟只是freelance?!當日的攝影師Vincent Assante Di Cupillo笑指不用擔心,「雖然拍的都是這影室的招牌風格,但freelance攝影師本身有其他工作,能在這招牌風格中創作出不同變化。加上巴黎總部攝影師都曾飛來香港停留數個月,訓練本地攝影師。」哦……都有跟法國那邊學師的。



燈光助理、化妝師和攝影師三人車輪式服侍,星級待遇。

用鎢絲燈取代閃燈,一來不會閃到眨眼,二來攝影師能即時看到上鏡效果。


法國總部執相 電影感十足

這影室最聞名的就是打燈方法,攝影棚共有四排燈,第一排是兩盞反光燈、第二排是迎面射來的兩盞電影級鎢絲燈、第三排是兩盞背燈、第四排是兩盞背景燈。用電影級的鎢絲燈取代閃燈,一來不會閃到眨眼,二來攝影師能即時看到上鏡效果。另外由於動作稍有不同燈光都要打過,所以燈光助理全天候不停打燈。30分鐘被八盞燈直射,加上攝影師、化妝師、燈光助理三人服侍,差點以為自己變了范冰冰。拍攝後兩個工作天就會收到24張樣辦相,客人挑選三張後,影室便會傳到法國總部執相,五個工作天後就會收到完成品。結果樣子「膠」和老了一點……但電影感十足。花了$4,000,真的值得嗎?嗯……可能亞洲人審美眼光不同,一時間未能接受。那$4,000就當作是化妝師、攝影師和燈光助理三個車輪式服務的星級享受吧。



Studio Managing Director法國人Gaël de Dorlodot

當日負責拍攝的法國攝影師Vincent Assante Di Cupillo


客仔位位巨星

有人說過,在法國沒到過這影室拍照的算不上是明星。時至今日,幾乎位位荷李活巨星都幫襯過。



茱莉亞羅拔絲

奇諾李維斯

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人力資源專家周綺萍

HR花一秒睇相 揀人睇感覺

人力資源專家周綺萍:「HR每日收到很多申請表,所以我們只花一秒看相,感覺才是最重要。我們會根據申請者,與職位合乎程度決定見工機會,例如銀行和金融行業需要見客,要求申請人外形醒目。如果在履歷上看到外形適合人選,見工機會也較大。」



Studio Harcourt中環安蘭街18號18樓全層



記者:羅祖兒攝影:許先煜、鄧鴻欣、蕭志南(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2/201085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27

張文慈8千蚊底薪加盟密密拍五劇未播得

1 : GS(14)@2017-08-06 11:38:54

自從亞視熄機,好多藝員各散東西,大台成為呢班藝員嘅落腳點,包括亞姐張文慈。張文慈喺上年9月加盟無綫,當時奇妙電視前景未明朗,鍾意演戲嘅佢惟有以底薪8,000元及騷價1,000元,成為無綫人,仲拎過TVbuddy合照,認真識做。示好就梗係有回報啦,雖然加盟接近一年,好似唔多見張文慈演出?等多陣啦,因為呢一年間佢真係密密開工,拍咗5套劇。喺大台嘅處女作係《老表》系列,新一輯拍住蔡少芬同王祖藍演出。至於重頭新劇《宮心計2.深宮計》都有張文慈份,同劇仲有亞視朋友羅霖,兩個人加埋張慧儀、謝雪心、康華做深宮妃嬪,5個女人加埋超過200歲,演技夠晒深厚。如果想睇多啲亞視舊臉孔,就要等《天命》,呢套劇有陳展鵬同埋「六合彩之子」蔡國威。至於張文慈仲拍緊嘅劇就有《誇世代》同《跳耀生命線》,嚟緊可能幾個時段都見到佢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805/201121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783

【搶機票】飛歐洲過聖誕 3千蚊起

1 : GS(14)@2017-10-22 17:28:06

一年容易又聖誕。以為假日出遊機票一定貴?未必!不少航空公司最近也推出特別優惠。由即日起至10月23日,阿聯酋航空可買到出發限期為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3月27日的優惠機票,更可到達歐洲39個航點。



例如飛倫敦,經濟艙票價HKD3,590起;曼徹斯特HKD3,560起;巴黎HKD3,470起;巴塞羅那HKD4,220起;阿姆斯特丹HKD3,300起;米蘭HKD3,800起;蘇黎世HKD4,010起;奧斯陸HKD3,560起;商務艙票價亦低了一大截,平平哋就飛到一轉歐洲,仲可用自由航班組合去埋其他地方,現在plan定聖誕歐洲之旅,就差唔多喇。記者:王秋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21/201896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100

【專題籽】120呎水管屋月租三千蚊 後生仔住唔住?

1 : GS(14)@2018-01-15 03:30:05

本地建築師羅發禮(James)一次在地盤看到水管後忽發奇想,構思設計只有120呎,適合一至二人居住的水管屋。

【專題籽:港情講趣】這邊廂的商場企滿派樓盤傳單的地產經紀,那邊廂在觀塘海濱花園,多了一條水管形的裝置,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個只有120呎的水管屋(OPOd)示範單位,由本地建築師羅發禮(James)設計。James從事建築多年,講起水管屋的靈感由來,他說:「我記得有次在地盤旁邊看到遺下許多混凝土(石屎)水管,覺得很浪費,走進去水管裏面又覺得好隔熱,恰好想起年輕人買樓難,便想到不如用水管來建造新的建築物。」


受土地問題影響,近年世界出現很多模塊化房屋(Modular Architecture),如貨櫃屋、互動屋和水管屋,James和其團隊做過研究,發現外國也有水管屋的例子,不過大多用作酒店或民宿用途,反而較少是大量生產讓人長住。製作水管屋的主要物料──混凝土水管現時廣泛運用於輸水和保護電纜,本身是現成物料,生產速度快,最重要是平價,大約幾萬元就有一條,水管屋由兩條水管組成,再配合基本裝修,一間水管屋的造價約需10至12萬元,若大量生產,最快可於一至兩星期完成。比起貨櫃屋,James選擇設計水管屋,他稱自己是建築師,本身熟悉混凝土這種物料,它隔熱又防火,所以十分安全,「貨櫃屋不是不好,但要加工很多層,如隔熱和防火的物料,才達到接近石屎效果,而且香港人習慣了住在用石屎建造的居住環境。」水管屋只有120呎,勝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裏面有客廳、廚房、儲物室和浴室,也提供食水和電力,適合一至二人居住,客廳的梳化同時是睡床,床下也有小量放鞋的空間,廚房配備雪櫃和微波爐,內部設計以黃色為主調,通通為年輕人的生活模式和口味而設,「起初與同事談起這個想法,許多人覺得不是人人敢住,但我認識很多年輕的朋友都很大膽,也對設計很有興趣,結果造了這間屋出來,顏色和室內設計都很適合年輕人住。」


水管屋由兩條混凝土(石屎)水管組成,水管是現成物料,生產速度很快且造價便宜,減省建築水管屋的成本。

水管屋裏面有客廳、廚房、儲物室和浴室,也提供食水和電力,適合一至二人居住。


扣起$1,000租金當儲蓄 日後退還租客

數據顯示,劏房租金近年急升,本港劏房平均面積62.4平方呎,每呎租金達67元,即平均月租約4,000元,故講到年輕人最重視的一點,一定是水管屋的租金,雖然暫未成為真正的發展項目,但James希望假以時日大量建成的話,可以優惠的月租租予年輕人,基本租金約2,000元,但他們計劃收取3,000元租金,額外租金會為住客儲起和投資,待一至兩年租期完結後,再退還給住客,這樣,他們在這段時間便儲起了一筆錢,日後可以運用。
James強調水管屋較適合短期居住,因長期居住的話,設備和儲物空間並不足夠,「我只想幫助年輕人找到一個新的渠道,面對自己的將來,我們當然不想年輕人永遠困在這個侷促的建築物中,只是度過一段時間,建立了自己的夢想和計劃後,就可以再向前走,儲錢、就業、買樓。」經常說香港不夠地,事實是大幅的土地不足,但同時有不少剩餘的空間,如天橋底、大廈之間,甚至大廈上蓋,足以容納窄小的水管屋,James說:「香港的天橋底空間,若叠到約四層的高度,每100米已可擺放200間水管屋,而香港有幾百公里的天橋底空間,加起來可以有過萬的單位。」James希望發揮香港剩下的土地的能力,用盡香港城市的空間幫助香港的年輕人,讓他們起碼有個容身之所。水管屋出爐至今,獲得頗正面評價,James期望找到一個適合的地方,建造一個四層高約100個單位的工程項目。他表示要落實水管屋,需要繼續與政府磋商,因有關當局有不少考量,不過他認為讓公眾留意到水管屋設計已是邁向成功的一大步,「起樓不一定要用房屋署和私人發展商的建築方式,我不是說水管屋一定解決到這些問題,而是我相信香港要向前走。」


為了配合年輕人的口味,水管屋內部用上黃色為設計主色調。

James稱有些建築物上蓋,如中環碼頭,也夠力支撐水管屋。


幾錢先租?


月租:3,000、6,000至8,000元

80後Anthony覺得水管屋月租6,000至8,000元都有市場;90後Sapphire認為3,000元較合理,兩人皆重視選址和附近配套,最好建在市區。


月租:8,000元


80後Alex指水管屋比劏房好,起碼有獨立的浴室、廁所和洗手盆,不用與人共享。


月租:4,000至5,000元

70後Herman稱有了家庭就沒可能入住水管屋,因為小朋友需要空間跑動,而且玩具多,水管屋的儲物空間應付不來。


月租:6,000至7,000元

同樣是90後的Etta和Jason指水管屋「可以接受」,不過覺得外形有點奇怪,如果帶家人來參觀,怕他們不喜歡。


記者:鄧天蔚攝影:鄧鴻欣(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9/202683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