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鸿祎策划奇虎360新棋局:私有化、国内上市、业务分拆、周齐分工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969


$奇虎360(usQIHU)$


摘要:对于美国资本市场,周鸿祎一向颇不耐烦:在美国奇虎360曾经频繁遭遇浑水、香橼等美国做空机构做空,同时还有分析师在奇虎360的财报会上质疑公司业务模式不清晰。对于上述质疑,周鸿祎曾怒斥其“不懂中国互联网”。

随着奇虎360发出私有化要约,今年4月以来,已有16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约,谋求回归国内A股上市,其中6月份达到10家。

此前,中概股因为政策原因谋求海外上市,并在2011年至2013年达到高潮。但中概股也遭遇市值低估,做空机制和再融资困难等困扰。而今,A股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企业受到追捧,市盈率动辄百倍,暴风科技回归A股后更是有43倍的涨幅。

资本已闻风而动,谋求在中概股回归中分一杯羹。不过,中概股回归并非一帆风顺。中间需经过私有化、拆解VIE结构、A股排队上市等过程。“钱景”虽好,风险亦多。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已受阻,中概股“归国”道路曲折。

核心摘要

奇虎宣布退市不止与估值有关,更与另外一件事有关:周鸿祎做智能手机。私有化、国内上市、业务分拆、周齐分工,这是奇虎360的新棋局,目的是保住旧有业务,开拓新兴业务。

奇虎360私有化是一件策划已久的事情,现在宣布这个消息,是因为周鸿祎觉得现在时机很合适。

6月17日,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宣布联合中信证券、金砖资本、华兴资本和红杉基金,向360公司股东发出不具有约束力的私有化要约,拟以每ADS 77.00美元(对应每股A类或B类普通股51.33美元)的价格收购其他股东持有股份。

目前,奇虎360私有化还是一种“可能”,奇虎董事会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也不承诺未来任何交易会被达成。

关于360为什么私有化?周鸿祎在当天的一封内部邮件中这样解释:360目前80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就在这一消息公布后,奇虎盘前大涨,报74.06 美元,涨幅达 12.13%,360公司市值一度超过90亿美元。

周鸿祎称:私有化是自己跟老齐(齐向东)在反复考虑当前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后的审慎决定。

奇虎宣布退市不止与估值有关,更与另外一件事有关:周鸿祎做智能手机。早从去年开始,周鸿祎已经不太负责360传统的安全业务,而将精力放在智能手机上面,传统安全业务由奇虎360总裁齐向东负责。

宣布退市背后有一句潜台词:360业务将分拆,传统安全业务分拆国内上市,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等新兴业务将剥离出来。业务分拆会带来一个结果:周鸿祎与齐向东的分工,周鸿祎负责新兴业务,而齐向东负责传统业务。

私有化、国内上市、业务分拆、周齐分工,这是奇虎360的新棋局,目的是保住旧有业务,开拓新兴业务。

此前,智能手机是奇虎360新兴业务的重头戏。5月6日,奇虎360与宇龙酷派合作推出手机品牌“奇酷”;5月27日,宣布启动“基础应用众筹计划”。消息人士透露,奇酷手机会在8月份推出,恰好赶上暑促与新学期开学。

此时宣布私有化,周鸿祎将把奇虎360面向未来的棋局合盘呈现给世界:两条战线推动变革,一条战线是私有化,国内上市,另一条是业务分拆,管理层分工调整。

360分拆传统业务回国内上市,早已经不是秘密。360内部人士透露,周鸿祎与齐向东二人在去年底就已经对这件事形成了共识,公司内部从去年已经开始进行退市、私有化等相关事宜的操作,其中包括与中信、华信、红杉等机构的合作。

市值之痛

对于美国资本市场,周鸿祎一向颇不耐烦:在美国奇虎360曾经频繁遭遇浑水、香橼等美国做空机构做空,同时还有分析师在奇虎360的财报会上质疑公司业务模式不清晰。对于上述质疑,周鸿祎曾怒斥其“不懂中国互联网”。

周鸿祎在内部邮件中说:我们(公司员工)当中很多人认为,360目前80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

根据周鸿祎的私有化要约,每ADS 77.00美元相对于6月16日360的收盘价有16.6%的溢价,相对于过去30个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价有32.7%的溢价。对于红杉基金、中信证券、华兴资本等机构愿意溢价接盘,也显示了对奇虎360未来业务的信心。

奇虎360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360旗下PC和手机产品的月活跃用户总计超过12亿;2014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超过86亿元,净利润超过21亿元。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06亿元,现金超过100亿元。

奇虎360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凭借免费这一策略,PC安全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同时进军搜索和移动应用分发领域,占据了一定的领先地位,自去年开始,并将业务拓展至游戏、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

对 上述机构来说,更大的诱惑是360回到A股上市的“钱景”:与暴风影音、乐视相比,奇虎360业务营收、利润规模都远远领先,但市值却只比暴风影音略高, 低于乐视。截至6月18日,360市值约为87亿美元,约540亿元,暴风影音约为370亿元,乐视约为1132亿元。一位投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 者分析认为,360回归A股上市,2000亿元保底,有望冲击3000亿元。

周鸿祎觉得,与A股的暴风影音、乐视相比,奇虎360的股价被打了双重折扣:第一重折扣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的不了解,特别是对奇虎360这种“入口”生意的不了解;第二重折扣是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资本市场的估值差异。

估值3000亿元的意义是什么?3000亿元约合500亿美元,市值仅排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之后,从估值上而言,略高于小米上一轮融资的估值(小米上一轮融资估值为450亿美元),至少在市值上再次形成TABLE格局。

TABLE指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雷军系、周鸿祎系五家公司(或围绕个人形成多家企业),一度(2012年)这五家公司(个人)是中国市值(估值)最大的公司,也是影力最大的公司,他们站在中国互联网的巅峰,供同行仰视。

进入2013年,360估值开始下滑,周鸿祎跻身TABLE已经有名实不符之感。进入2014年,业界提得最多的是TABL,很少提TABLE。很多人评价,五个人争一张桌子的四边,有一个人注定出局,现在争夺已经结束,出局的是周鸿祎。

手机造梦


接 盘360的机构,红杉基金是360的早期投资者,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周鸿祎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周鸿祎与沈南鹏其实都明白,360私有化回归 国内资本市场,即使市场值重回巅峰也无法持久,360要重回巅峰,得看奇虎360在新兴业务领域的成败: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王者登上中国互联网巅峰,寇 则为一家二流互联网公司。

私有化后拆分上市,一个重要结果是会融资。周鸿在邮件中透露,以IPO市值1000亿计,融资规模可达200亿元。目前360资产超过200亿元,现金超过100亿元。分拆上市后,公司现金储备可达300亿元,可以为手机等新兴业务输血。

对于新业务布局,周鸿祎在邮件中表示:360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智能硬件领域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周鸿祎说,360公司不仅宣布与酷派成立战略联盟,成立奇酷科技进军手机业,向市场推出奇酷和大神两个手机品牌,还推出了儿童智能手表、路由器、智能摄像机、行车记录仪等一系列创新智能硬件产品,成为相关市场的领军者。

周鸿祎说,“凭借360现有的出色表现和能力,我们有充分的自主权做出选择。”

周鸿祎认为,360的私有化不仅是资本操作,更是360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助力,对于目前正在进行全面战略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为充满激情的360员工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舞台。

事实却是,360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挑大梁的智能手机领域:在中国公司中,目前领先的小米与华为,在中国市场,排在360前面的还有联想、步步高、魅族以及国外的三星等公司,奇虎360需要资本市场输血。

周齐分工

与私有化、国内上市同步进行的是业务分拆,管理层架构调整。业务分拆之后,周鸿祎负责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业务,齐向东负责安全、360手机助手、360搜索等业务,周鸿祎负责的是烧钱的新业务,齐向东负责的是赚钱的旧业务。

去年开始,业内就有周鸿祎与齐向东“闹翻了,要分家”的说法。360内部人士说:分家是对外界两人将明确分工的恶意演绎,两人仍将紧密合作,挣钱的齐向东需要周鸿鸿烧钱买未来;烧钱的周鸿祎需要挣钱的齐向东提供弹药。

从业务分工来说,这将形成两个拳头的布局:周鸿祎是打出去的拳头,负责进攻;齐向东是缩回来的拳头,负责防守。

上 述内部人士表示:这也符合两个人性格:周鸿祎不安现状,好勇斗狠,喜欢进攻;齐向东则思维缜密,不打无把握之仗。两个人的这种性格在创业期是很好的互补, 周鸿祎主外,齐向东主内,但如果两个人都负责成熟业务,都开始面向内部管理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这也是内部会议上两人时有分歧的原因,尽管分歧终能化 解。

周鸿祎需要一片草原,像狼一样四处猎食;齐向东需要一个花园,做一个辛勤的园丁,让园里的花儿开得更好。在360内部人士看来:通过分拆实现两人的分工,既能实现新的业务布局,又可化解分歧,也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传统业务也并不只需要“守成”就可以,也面临很大的拓展空间:去年开始,360开始进军企业级安全业务。企业级安全业务意味着奇虎360安全业务的用户群体发生了变化:以前只是个人消费者,现在则包括政府机构、企业。

这 对于360来说也是一块新市场,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需要新玩法:在个人消费市场,360是个迟到者,其颠覆瑞星、金山、赛门铁克等竞争对手的做法是免费, 这一策略获得了追求性价比的个人消费的拥护,360一战而成;而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免费就意味着免责,安全出问题,赔偿金额与采购金额相关,他们没有信心 将自己的安全交给一家免费公司。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根本上说,个人消费市场是交易型业务,而企业业务,政府业务是关系型业务,关系型业务的核心不在性价比,而在信任,对产品安全性、稳定性的信任。

齐向东恰有做关系业务的优势,除了思维缜密,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性格之外,更有政府机构工作多年的经历。事实上,齐向东加盟360时,身份已经是“局级干部”,从3721到雅虎中国、最后到奇虎,他也一直分管奇虎360的政府关系。

事实上,因为斯诺登事件,政府对于国外的安全产品缺乏信任。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大型国有企业,都强制要求使用国产安全软件、服务器,国产安全软件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 业务布局中,周鸿祎负责的业务更为重要,因为其代表未来。奇虎360公司2014年年报显示,周鸿祎持有约3131万股,持股比例为16.2%,齐向东持 有1501万股,持股比例为7.8%,与2013年年报数据相比,无论是周鸿祎还是齐向东均对360股票有所减持。上述投行人士说:减持或者说明了一个事 实,奇虎360会将注意力更多聚焦在新兴业务。 (来源:投资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66

“中國制造2025”部委分工確定 將成立種子基金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7/936612.html

據悉,《中國制造2025》於今年5月公布之後,近期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和“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兩大組織牽頭,針對《中國制造2025》中的具體內容,敲定了“1+X”的部門分工規劃。

Cfp-____2025.thumb_head

中國證券網訊 據悉,《中國制造2025》於今年5月公布之後,近期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和“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兩大組織牽頭,針對《中國制造2025》中的具體內容,敲定了“1+X”的部門分工規劃。

據財經國家周刊8月7日消息,“X”擬分為近10個方面,包括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在重點領域開展創新設計示範,以及研究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指導意見等具體內容,將分別由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牽頭,財政部、教育部、知識產權局等多部門參與。

工信部人士對此表示,《中國制造2025》將責成各相關部委進行通力合作,制定下一步細節並逐一完善到位,跟蹤進展、強調落實。因而,近期的部委分工顯得尤為重要。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首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方面,需要推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充分吸納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的決策和實施。定期研究制定和發布制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綠皮書,抓緊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這部分工作,將由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牽頭,逐步建立一批產業創新聯盟,攻克一批影響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且帶動性強的關鍵技術。

其次,提高創新設計能力,在重點領域開展創新設計示範,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設計工具軟件。其目標,是建立並完善創新設計生態系統,形成一部分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創新設計群落,將相關企業提升為具有開發性、專業化的創新型企業,將相關教育提升為創新設計型教育。為此,將由工信部、發改委作為牽頭部門,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知識產權局作為參與部門,共同完成這部分工作部署。並且,還將逐步設立出國家工業設計的相關獎項,用於嘉獎有突出表現的機構和個人。

再次,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要求加強轉化機制的同時,研究出促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指導意見,成立成果信息發布和交流平臺,形成我國的技術交易市場,最終形成整個技術交流和產業化體系,服務於研究型、創新型企業和機構。工信部人士稱,在激勵機制方面,將著重加強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的轉化,改革收益管理機制,在成果評估、市場化定價上下功夫,讓企業與投資機構能逐步成立一批專註於技術集成、熟化的機構,強化成果轉化機制的有效性。這一工作,將由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牽頭,由財政部、知識產權局和國防科工局參與配合,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法規。

最後,強調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制造業的創新體系建設,建成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來構建整個創新網絡,並在風險分擔和利潤共享上形成有效的機制、體制,形成一批制造業領域的創新研究基地。該工作將由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牽頭,由財政部配合實施。其重點,是鼓勵民資與政府協同配合,建立對政產學研轉化有便利作用的產業創新聯盟,建設重點領域的制造業工程數據中心,不但要提高重大科研院所的創新能力,還要提高核心企業的系統集成能力。

前述工信部人士表示,以政府資金作為種子基金,引入社會資本來進行創新能力建設、創新系統建設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等內容,是這次部委分工的亮點。目前,財政部已經對部分核心項目給予了百億元級別的資金支持,後續還會更多的參與進來,協同各相關部委夯實《中國制造2025》的工作部署及其後續落實。

  • 中國證券網
  • 李凈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65

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分工方案公布 證監會負責三項重點任務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幹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其中證監會分領三項任務,分別為:

1. 創新知識產權投融資產品,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完善知識產權信用擔保機制,推動發展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投債聯動等新模式。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引導天 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加強對高技術領域的投資。(人民銀行、工商總局、版權局、知識產權局、銀監會、證監會按職責分別負責)

2. 支持探索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營的眾籌、眾包模式,促進“互聯網+知識產權”融合發展。(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證監會負責)

3. 加快落實上市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證監會、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負責)

分工方案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幹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為落實《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幹意見》(國發〔2015〕71號),根據各相關部門職責,對各項重點任務作如下分工。

一、推進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一)研究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

1.完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國務院領導同誌擔任召集人。(知識產權局負責)

2.積極研究探索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中央編辦、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下同)

3.授權地方開展知識產權改革試驗。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知識產權局、中央編辦、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

(二)改善知識產權服務業及社會組織管理。

4.放寬知識產權服務業準入,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加快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

5.擴大專利代理領域開放,放寬對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合夥人的條件限制。(知識產權局負責)

6.探索開展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協會組織“一業多會”試點。完善執業信息披露制度,及時公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和從業人員信用評價等相關信息。(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

7.規範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收費標準,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讓著作權人獲得更多許可收益。(版權局負責)

(三)建立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制度。

8.研究制定知識產權評議政策。完善知識產權評議工作指南,規範評議範圍和程序。圍繞國家重大產業規劃、高技術領域重大投資項目等開展知識產權評 議,建 立國家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目標評估制度,積極探索重大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試點,建立重點領域知識產權評議報告發布制度,提高創新效率,降低產業發展風險。 (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負責)

(四)建立以知識產權為重要內容的創新驅動發展評價制度。

9.將知識產權產品逐步納入國民經濟核算,將知識產權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計局、發展改革委、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

10.在對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進行綜合考核評價時,註重鼓勵發明創造、保護知識產權、加強轉化運用、營造良好環境等方面的情況和成效。(中央組織部、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

11.探索建立經營業績、知識產權和創新並重的國有企業考評模式。(國資委、中央組織部、知識產權局負責)

1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知識產權獎勵項目,加大各類國家獎勵制度的知識產權評價權重。(知識產權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

13.發布年度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報告。(知識產權局、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林業局負責)

二、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

(一)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

14.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針對情節嚴重的惡意侵權行為實施懲罰性賠償並由侵權人承擔實際發生的合理開支。(高法院、農業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知識產權局、法制辦按職責分別負責)

15.進一步推進侵犯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知識產權局負責)

16.完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知識產權局負責)

17.加大國際展會、電子商務等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力度。(農業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18.開展與相關國際組織和境外執法部門的聯合執法,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對外合作。(高法院、高檢院、公安部、司法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加大知識產權犯罪打擊力度。

19.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重點打擊鏈條式、產業化知識產權犯罪網絡。(公安部負責)

20.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大涉嫌犯罪案件移交工作力度。(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高檢院牽頭,高法院、公安部、農業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林業局、知識產權局負責)

21.完善涉外知識產權執法機制,加強刑事執法國際合作,加大涉外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偵辦力度。(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知識產權局、貿促會負責)

22.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間打擊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司法協助,加大案情通報和情報信息交換力度。(司法部、高法院、高檢院、公安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知識產權局負責)

(三)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預警防範機制。

23.將故意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情況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記錄。(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牽頭,工商總局、版權局、知識產權局等負責)

24.推動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法律法規,加強人才交流和技術合作中的商業秘密保護。(工商總局、法制辦負責)

25.加強海關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建立收集假冒產品來源地相關信息的工作機制,發布年度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報告。(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知識產權局、郵政局負責)

26.加強大型專業化市場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27.發揮行業組織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積極作用。(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

28.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強在線創意、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升預警防範能力。(知識產權局、網信辦負責)

29.加大對小微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援助力度,構建公平競爭、公平監管的創新創業和營商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林業局、知識產權局、網信辦、郵政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30.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中央綜治辦、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四)加強新業態新領域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

31.完善植物新品種、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數據庫保護和國防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制度。(科技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林業局、知識產權局、法制辦、國防科工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按職責分別負責)

32.適時做好地理標誌立法工作。(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法制辦按職責分別負責)

33.研究完善商業模式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實用藝術品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知識產權局、高法院牽頭負責)

34.加強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綜治辦、高 法 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知識產權局、法制辦、網信辦負 責)

35.制定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知識產權局負責)

(五)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

36.完善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的法律制度,制定相關反壟斷執法指南。(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商總局、知識產權局、法制辦按職責分別負責)

37.完善知識產權反壟斷監管機制,依法查處濫用知識產權排除和限制競爭等壟斷行為。(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商總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38.完善標準必要專利的公平、合理、無歧視許可政策和停止侵權適用規則。(質檢總局、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法院負責)

三、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

(一)完善知識產權審查和註冊機制。

39.建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快速登記通道。(版權局負責)

40.優化專利和商標的審查流程與方式,實現知識產權在線登記、電子申請和無紙化審批。(工商總局、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41.完善知識產權審查協作機制。(中央編辦、工商總局、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42.建立重點優勢產業專利申請的集中審查制度,建立健全涉及產業安全的專利審查工作機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43.合理擴大專利確權程序依職權審查範圍,完善授權後專利文件修改制度。(知識產權局、法制辦負責)

44.拓展“專利審查高速路”國際合作網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專利審查機構。(知識產權局負責)

(二)完善職務發明制度。

45.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依法建立健全發明報告、權屬劃分、獎勵報酬、糾紛解決等職務發明管理制度。(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國資委、林業局、中科院負責)

46.探索完善創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提高骨幹團隊、主要發明人收益比重,保障職務發明人的合法權益。按照相關政策規定,鼓勵國有企業賦予下屬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處置和收益分配權。(知識產權局、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農業部、國資委、中科院、國防科工局負責)

(三)推動專利許可制度改革。

47.強化專利以許可方式對外擴散。研究建立專利當然許可制度,鼓勵更多專利權人對社會公開許可專利。(知識產權局、法制辦負責)

48.完善專利強制許可啟動、審批和實施程序。(知識產權局負責)

49.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通過無償許可專利的方式,支持單位員工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知識產權局、中科院負責)

(四)加強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

50.構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知識產權局、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中科院、國防科工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負責)

51.創新知識產權投融資產品,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完善知識產權信用擔保機制,推動發展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投債聯動等新模式。在全面創新改革試 驗區 域引導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加強對高技術領域的投資。(人民銀行、工商總局、版權局、知識產權局、銀監會、證監會按職責分別負責)

52.細化會計準則規定,推動企業科學核算和管理知識產權資產。(財政部、知識產權局負責)

53.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機構。(知識產權局、教育部、中科院、國防科工局負責)

54.支持探索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營的眾籌、眾包模式,促進“互聯網+知識產權”融合發展。(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證監會負責)

(五)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

55.探索制定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目錄和發展規劃。運用股權投資基金等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加大政府采購對知識產權密集型產品的支持力度。(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負責)

56.試點建設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集聚區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產品示範基地,推行知識產權集群管理。(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負責)

(六)提升知識產權附加值和國際影響力。

57.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專利。加大輕工、紡織、服裝等產業的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力度。(知識產權局負責)

58.深化商標富農工作。(工商總局、農業部負責)

59.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藝、傳統知識的開發利用,推進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文化部、版權局、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60.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進行海外股權投資。(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負責)

61.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有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轉化為標準。(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知識產權局、國防科工局負責)

62.支持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制定品牌評價國際標準,建立品牌價值評價體系。支持企業建立品牌管理體系,鼓勵企業收購海外知名品牌。(質檢總局、商務部、工商總局、國資委負責)

63.保護和傳承中華老字號,大力推動中醫藥、中華傳統餐飲、工藝美術等企業“走出去”。(商務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按職責分別負責)

(七)加強知識產權信息開放利用。

64.建立財政資助項目形成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財政部負責)

65.加快落實上市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證監會、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負責)

66.規範知識產權信息采集程序和內容。(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

67.完善知識產權許可的信息備案和公告制度。(知識產權局負責)

68.加快建設互聯互通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專利、商標、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地理標誌等基礎信息免費或低成本開放。(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林業局負責)

69.增加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點,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絡。(知識產權局、工商總局、版權局負責)

70.推進專利數據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增強大數據運用能力。依法及時公開專利審查過程信息。(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負責)

四、加強重點產業知識產權海外布局和風險防控

(一)加強重點產業知識產權海外布局規劃。

71.加大創新成果標準化和專利化工作力度,推動形成標準研制與專利布局有效銜接機制。研究制定標準必要專利布局指南。(質檢總局、知識產權局、商務部負責)

72.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建立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實施產業規劃類和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繪制服務我國產業發展的相關國家和地區專利導航圖。(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73.編制發布相關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實務指引。(知識產權局負責)

(二)拓展海外知識產權布局渠道。

74.推動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聯合開展海外專利布局工作。鼓勵企業建立專利收儲基金。(知識產權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中科院、國防科工局、貿促會負責)

75.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布局指導,在產業園區和重點企業探索設立知識產權布局設計中心。(知識產權局、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負責)

76.分類制定知識產權跨國許可與轉讓指南,編制發布知識產權許可合同範本。(知識產權局、商務部負責)

(三)完善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體系。

77.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與服務等標準體系。(知識產權局、質檢總局負責)

78.支持行業協會、專業機構跟蹤發布重點產業知識產權信息和競爭動態。制定完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貿易調查應對與風險防控國別指南。完善海外知識產 權信 息服務平臺,發布相關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制度環境等信息。建立完善企業海外知識產權問題及案件信息提交機制,加強對重大知識產權案件的跟蹤研究,及時發布 風險提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知識產權局、貿促會按職責分別負責)

(四)提升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能力。

79.研究完善技術進出口管理相關制度,優化簡化技術進出口審批流程。(商務部負責)

80.完善財政資助科技計劃項目形成的知識產權對外轉讓和獨占許可管理制度。(商務部、科技部牽頭,財政部、知識產權局負責)

81.制定並推行知識產權盡職調查規範。支持法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司法部、工商總局、版權局、知識產權局負責)

82.探索以公證方式保管知識產權證據、證明材料。(司法部、高法院、工商總局、版權局、知識產權局負責)

83.推動企業建立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機制,重點針對人才引進、國際參展、產品和技術進出口等活動開展知識產權風險評估,提高企業應對知識產權國際糾紛能力。(知識產權局、商務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貿促會負責)

(五)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

84.制定實施應對海外產業重大知識產權糾紛的政策。(商務部、知識產權局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貿促會負責)

85.研究我駐國際組織、主要國家和地區外交機構中涉知識產權事務的人力配備。(中央編辦、外交部、財政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知識產權局、貿促會按職責分別負責)

86.發布海外和涉外知識產權服務和維權援助機構名錄,推動形成海外知識產權服務網絡。(商務部、工商總局、知識產權局、貿促會按職責分別負責)

五、提升知識產權對外合作水平

(一)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知識產權規則。

87.積極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發展議程,推動《TRIPS協定與公共健康多哈宣言》落實和《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生效,參與《專利合作條約》、《保護 廣播 組織條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規則修訂的國際談判,推進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和《馬拉喀什條約》進程。(外交部、環境保護部、農業 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版權局、林業局、知識產權局、貿促會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加強知識產權對外合作機制建設。

88.加強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及相關國際組織的合作交流。深化同主要國家知識產權、經貿、海關等部門的合作,鞏固與傳統合作夥伴的友好關 系。(知識產權局、商務部、外交部牽頭,農業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林業局、貿促會負責)

89.推動相關國際組織在我國設立知識產權仲裁和調解分中心。(知識產權局、外交部、司法部負責)

90.加強國內外知名地理標誌產品的保護合作,促進地理標誌產品國際化發展。(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按職責分別負責)

91.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框架下的知識產權合作。(商務部、知識產權局、外交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負責)

92.探索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合作機制。(知識產權局、商務部牽頭,外交部、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貿促會負責)

(三)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援助力度。

93.支持和援助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能力建設,鼓勵向部分最不發達國家優惠許可其發展急需的專利技術。(知識產權局、外交部、科技部、商務部負責)

94.加強面向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知識產權局、外交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負責)

(四)拓寬知識產權公共外交渠道。

95.拓寬企業參與國際和區域性知識產權規則制修訂途徑。推動國內服務機構、產業聯盟等加強與國外相關組織的合作交流。(知識產權局、外交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貿促會負責)

96.建立博鰲亞洲論壇知識產權研討交流機制,積極開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研討交流活動。(知識產權局、商務部負責)

97.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知識產權智庫。(知識產權局負責)

六、加強政策保障

(一)加大財稅和金融支持力度。

98.運用財政資金引導和促進科技成果產權化、知識產權產業化。(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財政部負責)

99.落實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知識產權費用按規定實行加計扣除。(財政部、稅務總局負責)

100.制定專利收費減繳辦法,合理降低專利申請和維持費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知識產權局負責)

101.積極推進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工作。(保監會、知識產權局負責)

102.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和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試點。(財政部、知識產權局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

(二)加強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103.加強知識產權相關學科建設,完善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在管理學和經濟學中增設知識產權專業,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學位教育。加大對各類創新人才的知識產權培訓力度。(教育部、知識產權局負責)

104.鼓勵各地引進高端知識產權人才,並參照有關人才引進計劃給予相關待遇。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儲備庫和利用知識產權發現人才的信息平臺。(中央組織部、知識產權局負責)

105.鼓勵我國知識產權人才獲得海外相應資格證書。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職業水平評價制度,穩定和壯大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隊伍。選拔培訓一批知識產權創業導師,加強青年創業指導。(知識產權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

(三)加強宣傳引導。

106.廣泛開展知識產權普及型教育,加強知識產權公益宣傳和咨詢服務,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中央宣傳部、知識產權局、教育部、文化部、工商總局、版權局、網信辦負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64

平安銀行調整部分高管分工 邵平仍主持全行經營

近日,市場盛傳平安銀行高層人事變動,8月3日傍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平安銀行內部人士處獲悉,該行剛剛下發了行領導的分工調整通知。

本報記者了解到,該行董事長孫建一、行長邵平、監事長邱偉的分工不變,孫建一仍然主持董事會工作,行長邵平主持全行經營管理工作,監事長邱偉主持監事會工作。副行長胡躍飛、趙繼臣、蔡麗鳳繼續分別分管公司、風險和零售條線。

副行長陳蓉調整為分管資產負債條線以及運營、IT工作;行長助理楊華分管同業條線兼上海分行行長;副行長馮傑調整為分管FT事業部和對臺金融業務;副行長吳鵬、行長助理周立分別分管零售業務西南片區和東北片區。投資銀行總監劉湣棠分管投行條線。

根據交易所披露的信息,平安銀行還將於8月11日晚間披露上半年業績報告,按照慣例,該行將於隔日舉行業績發布會,目前該安排也正常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75

財政部發改委PPP分工塵埃落定 答案就在這份文件

當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邁入投資額10萬億大門之後,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PPP領域涉及的十多個部委如何分工,特別是財政部和發改委在PPP上如何進一步協調合作。

第一財經註意到,7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談到推廣PPP模式時提出,“會議厘清了有關部門的職責”,並表示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進一步對社會資本放寬市場準入。而近日隨著一份文件的發布,兩部門具體分工的答案已經正式揭曉。

8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切實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做好切實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工作,並重點劃定了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領域PPP推進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此前國家發改委旗下媒體曾援引業內專家表述,稱《通知》印發標誌著我國推進PPP工作職責分工更加明確,即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負責基礎設施領域PPP項目推進獲得國務院認可。

而在此前的8月29日,財政部網站披露,財政部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部長史耀斌帶隊赴湖南省開展PPP工作調研督導。史耀斌強調,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明確要求財政部要發揮好在公共服務領域推進PPP工作的牽頭作用。這句話在7月23日史耀斌在對四川省PPP工作調研督導時,也被提及。

業內分析認為,兩部委的上述表述顯示,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在PPP領域將各有側重,即前者側重公共服務領域,後者側重上述七大傳統基礎設施領域。

長期研究PPP的清華大學教授王守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PPP領域最好是建立一個跨部委的協調機制,如果按照當前兩部委的表述以“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來劃分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在PPP領域的職責是一個次優選擇。

他認為,如果未來不進一步明確界定和劃分“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還是會給實際操作帶來困難。因為很多基礎設施就是提供公共服務,如提供教育和醫療的教學樓和醫院大樓,有的基礎設施可以跟使用者收費,但很多基礎設施也不能跟使用者收費;像產業新城、海綿城市、智慧城市類項目,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沒法區分,區分了也就沒法集成提高效率。

在傳統基礎建設領域,從目前已經發布的政策內容看,國家發改委對其側重的七個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給了明確的界定。

在上述《通知》的附件“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推廣PPP模式重點項目”中,國家發改委將對前述七個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給出了較為詳細的目錄。

比如,交通運輸領域分為鐵路運輸、道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和綜合五類,每一類有詳細的項目。如鐵路運輸類,包括列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家批準的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的各類鐵路項目。重點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運營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以及支線鐵路,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鐵路客貨運輸服務業務和鐵路“走出去”項目。

在公共服務領域,雖然財政部近期的文件暫時沒有進一步給出明確的範圍,但根據去年9月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公共服務領域涵蓋範圍廣,包括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領域。

如果這些公共服務領域減去上述國家發改委牽頭的七個傳統基礎設施領域,則為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領域。業內猜測,未來這些領域可能由財政部更多負責。

王守清表示,建設與運營基礎設施只是過程,最終目的和功能是提供公共服務,不能提供公共服務的基礎設施可能產生資產泡沫,所以不以提供公共服務為導向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會浪費納稅人的錢。

盡管部門間的分工職責清晰有利於推進PPP模式,但一個PPP項目的落地離不開部門間的合作。

早在今年5月底,財政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共同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各地要進一步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積極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順利實施。對於涉及多部門職能的政策,要聯合發文;對於僅涉及本部門的政策,出臺前要充分征求其他部門意見,確保政令統一、政策協同、組織高效、精準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56

上海公布市政府領導最新分工 應勇任常務副市長

根據中國上海門戶網站政府公開信息顯示,應勇已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分管發展和改革(物價)、財政、稅務、監察、編制、人口綜合管理、統計、能源建設、口岸、建議提案辦理、政務公開等工作。協助分管審計工作。

9月14日,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了有關人事任免案,決定任命應勇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中國上海門戶網站最近更新的市長、副市長的工作分工:

根據地方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市政府實行市長負責制,副市長協助市長工作。(以下信息更新至2016年9月19日)

楊 雄 市長

領導市政府全面工作。

應 勇 常務副市長

分管發展和改革(物價)、財政、稅務、監察、編制、人口綜合管理、統計、能源建設、口岸、建議提案辦理、政務公開等工作。協助分管審計工作。

趙 雯 副市長

分管體育、旅遊、知識產權、文史、參事、婦兒委等工作。

周 波 副市長

分管工業、信息化、科技、商務、外資外貿、國資管理、金融、電力生產、安全生產等工作。

翁鐵慧 副市長

分管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醫保、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涉臺事務、民族與宗教、僑務、檔案等工作。聯系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

時光輝 副市長

分管農業、人力資源、社保、民政、合作交流、區政、行政學院、人民武裝等工作。聯系工、青、婦群眾團體和部隊。

蔣卓慶 副市長

分管城鄉建設和管理、住房、國土資源、水務、交通港口、綠化市容、城鄉規劃、民防、抗震等工作。

白少康 副市長

兼市公安局局長,分管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聯系市委政法委。

陳 寅 副市長

分管外事、涉港澳事務、食品和藥品監督、工商、質監、環保、信訪、社會穩定等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25

終於清晰了!財政部、發改委在PPP領域分工確定

當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擬投資額邁入10萬億元臺階時,如此龐大項目的管理成為焦點,而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在PPP領域間如何分工更是迫切解決的問題,7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厘清了相關部門在PPP領域分工職責後,近期兩份文件披露,PPP主推兩部門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分工逐漸清晰。

第一份文件是10月12日,財政部公布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下稱《公共服務領域PPP工作通知》),旨在說清財政部門統籌負責在公共服務領域的PPP改革工作。

第二份文件是國家發改委8月底披露的《關於切實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基礎設施PPP工作通知》),主要闡明國家發改委統籌負責基礎設施領域的PPP推進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比兩份文件,試圖揭示兩大部委在PPP領域的分工與合作。

財政、發改分管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

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是PPP模式的主推者,但此前兩大部委分工不明晰,而上述兩份通知則將PPP領域劃分為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兩大類,分別由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統籌負責。

《公共服務領域PPP工作通知》明確,財政部統籌推進公共服務領域深化PPP改革工作。各級財政部門要聚焦公共服務領域。要嚴格區分公共服務項目和產業發展項目,在能源、交通運輸、市政工程、農業、林業、水利、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等公共服務領域深化PPP改革工作。

《基礎設施PPP工作通知》則明確,各地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等,切實做好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領域PPP推進工作。

國家發改委還列出了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推廣PPP模式重點項目清單,涵蓋上述七大領域、百余個項目。

目前兩部委並未就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有明確的界定,僅從上述兩份通知來看,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均覆蓋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保、農業、林業、市政工程七大領域。

大嶽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基礎設施離不開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也離不開基礎設施,不希望發改和財政分別管理一些行業的PPP,所有行業的PPP基本政策應該統一,由發改委或財政部出臺都可以,行業之間的差別由行業主管部門去解決。由於行業未來收費在不斷變化,我也不贊成一個部門負責收費行業的PPP,另一個部門負責非收費行業的PPP。

此前,長期研究PPP的清華大學教授王守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未來不進一步明確界定和劃分“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還是會給實際操作帶來困難。因為很多基礎設施就是提供公共服務,如提供教育和醫療的教學樓和醫院大樓,有的基礎設施可以跟使用者收費,但很多基礎設施也不能跟使用者收費;像產業新城、海綿城市、智慧城市類項目,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沒法區分,區分了也就沒法集成提高效率。

項目論證、法律采用各有側重

財政部門在項目可行性論證基礎上,是否采用PPP模式更強調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而發改部門則將項目是否適用PPP模式的論證,納入到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和決策。

財政部門在選擇社會資本時更強調采用政府采購法等法規來選擇社會投資者,而發改部門在選擇PPP合作夥伴是更強調采用《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來選擇社會資本。

《公共服務領域PPP工作通知》稱,在充分論證項目可行性的基礎上,各級財政部門要及時會同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按照政府采購法相關規定擇優確定社會資本合作夥伴。

《基礎設施PPP工作通知》稱,對擬采用PPP模式的項目,要將項目是否適用PPP模式的論證納入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和決策。對確定采用PPP模式的項目,要按照《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等多種方式,公平擇優選擇具有相應管理經驗、專業能力、融資實力以及信用狀況良好的社會資本作為合作夥伴。

不過,為了簡化審批環節,《公共服務領域PPP工作通知》稱,對於涉及工程建設、設備采購或服務外包的PPP項目,已經依據政府采購法選定社會資本合作方的,合作方依法能夠自行建設、生產或者提供服務的,按照《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合作方可以不再進行招標。

共同鼓勵民資參與營造公平氛圍

無論是公共服務領域還是基礎設施領域,兩部委共同鼓勵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消除當前PPP工作中存在的國企和民企待遇不一致問題。

《公共服務領域PPP工作通知》稱,各級財政部門要聯合有關部門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型企業,按同等標準、同等待遇參與PPP項目。

另外,該通知特別強調,不得以不合理的采購條件(包括設置過高或無關的資格條件,過高的保證金等)對潛在合作方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性待遇,著力激發和促進民間投資。對民營資本設置差別條款和歧視性條款的PPP項目,各級財政部門將不再安排資金和政策支持。

《基礎設施PPP工作通知》提出,樹立平等合作觀念,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項目,給予各類投資主體公平參與機會,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參與PPP項目。招標選擇社會資本方時,要合理設定投標資格和評標標準,消除隱性壁壘,確保一視同仁、公平競爭。

共同規範PPP項目推進工作

兩部委從不同職責範圍來規範PPP項目推進工作。

《公共服務領域PPP工作通知》稱,防止政府以固定回報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承擔過度支出責任,避免將當期政府購買服務支出代替PPP項目中長期的支出責任,規避PPP相關評價論證程序,加劇地方政府財政債務風險隱患。

另外,財政部希望充分發揮PPP示範項目的引領作用,規範PPP項目發展。

《基礎設施PPP工作通知》稱,要依法簽訂規範的項目合同,明確服務標準、價格管理、回報方式、風險分擔、履約監督、信息披露等內容,細化完善合同文本,確保合同內容全面、規範、有效。

另外,國家發改委要求強化並提升政府和投資者的契約意識和誠信意識,規範履約行為,形成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約束機制,促使相關主體切實強化責任,履行法定義務。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提高政府履約能力,優化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的信用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76

分工創造價值 重構私募生態鏈

自2014年3月第一只私募基金成立以來,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截至2016年11月中旬,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完成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7468家,認繳規模9.26萬億元,實繳規模7.35萬億元。隨著私募基金行業不斷發展,產品複雜化、運營專業化不斷提升,私募機構的專業化分工成為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專註於投研業務能力的同時,選擇將運營及其他行政工作外包給專業的服務機構。

統計顯示,發展才兩年的私募基金服務業務規模早已突破了萬億元大關。隨著行業規範化發展的路徑逐步清晰,業內對基金服務業務寄予了更大的期望。“與快速增長的資產管理規模相呼應,私募基金業務服務業務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信證券托管部副總經理李文稱,尤其是隨著2016年以來對私募基金行業的自律規範日漸趨嚴,通過采用外包方式降低基金運營成本、提升基金運營的規範化水平成為更多資產管理機構的選擇。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服務機構不僅是運營服務的提供者,同時還肩負政策的傳導作用。”招商證券托管部總經理秦湘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比境外市場,國內資產管理人數量巨大、管理機構特別是私募管理人不夠成熟、發行產品數量多且規模小,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公司的籌備、基金的運營管理等方面缺乏專業的人員及系統儲備,專業服務機構應運而生。2014年年底,協會發布《基金業務外包服務指引(試行)》,明確了基金服務業務範圍,對基金業務服務活動備案管理。截至目前,協會已先後公布三批共44家服務機構備案名單,服務機構類型包括券商、銀行、基金公司、獨立外包服務機構等,服務機構備案工作促進了私募基金服務行業市場化、規範化、多樣化競爭格局的初步形成。

市場的發展對專業人士提出更專業的要求,激發更多的專業潛力。國泰君安托管部總經理陳忠義指出,一是全範圍估值、特殊T+0估值、臨時開放設置、個性化費用計提、個性化報表支持、申贖實時結算等產品設計趨於複雜,這對服務機構估值、TA、清算等各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為應對激烈的競爭,行業成本持續上升,服務機構除保障基礎的服務之外,還需要不斷開發新的增值服務吸引客戶,持續加大對服務基礎設施和人員的投入;三是行業自律規則的陸續出臺給服務機構帶來了新的要求,服務機構需要不斷學習,加強認知,提高學習曲線,如全面理解各項自律規則,協助私募基金管理真正履行自律規則相關要求等。

私募基金服務業務發展空間廣闊

《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國內私募基金服務業務剛剛起步,目前主要以份額登記服務、估值核算服務以及信息技術系統服務為主,服務內容相對基礎,未來私募基金服務業務的深度和廣度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以券商為例,“證券公司在提供基金服務業務方面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一是證券公司可以將面向私募基金的服務整合為全鏈條服務,為私募基金節省大量的非核心運作成本;二是證券公司對金融市場的產品、交易和機制創新反應更為靈敏,服務機制也更加靈活,能夠為客戶設計個性化的融資、交易和服務解決方案。”李文表示,這也是從2014年國內基金業務外包服務起步至今,證券公司一直保持業務份額領先的原因所在。

普華永道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從國內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態勢來看,對私募基金服務機構的需求會越發強烈:這種需求既是內在的也是外在的,是成本節約、適應更嚴格的監管規制、增強市場透明度以及提升對市場的快速適應能力的要求。

由於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加入到分食這一蛋糕的行列,如何持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是擺在證券公司面前的難題。“一方面需要進一步細分客戶需求,在自身具有一定優勢的服務項目上將服務做到極致。例如,面向資產管理機構的一站式交易服務和數據直通式處理服務等;另一方面,證券公司需要盡早從人力密集型服務向技術密集型服務轉變,加大信息技術系統建設投入,以應對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境外服務機構的競爭。”李文向《第一財經日報》進一步表示。

不僅如此,由於私募服務業務涉及基金日常的運營,服務質量的好壞牽扯到管理人聲譽和投資者利益,責任重大。對此,國泰君安有針對性地建立了專門的運營風控系統,將各類型產品運作參數、風控規則輸入系統,自動與運營結果相匹配,系統對風險事項進行自動識別和預警。

第三方獨立機構的機會

目前,大部分券商的主要核心業務集中在經紀、融資融券、投研等領域,一定程度上,私募基金服務業務更多是為了使產業鏈更全面,提高業務粘性作為“附屬品”贈送給客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服務成本也越來越高,精細化程度更高的獨立第三方外包服務商便迎來了機會。

北京海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林虹認為,獨立第三方服務機構可以更好地實現服務業務與托管業務的隔離,同時獨立外包服務機構可以利用自身的獨立性特征,保證投資者獲取的信息更加公允。自美國麥道夫騙局之後,美國證監會更是要求資產管理人選擇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進行估值,信息披露等服務。

本報也了解到,目前我國第三方獨立外包服務機構還處於萌芽期,隨著市場的成熟,監管自律規則的相繼出臺,市場秩序不斷健全,市場體系將會逐步完善,各自職能責任將會規範,這也使得客戶會對專業化的訴求呼聲越來越高。林虹表示,在未來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外包服務業務生態圈的發展更需要集眾家之所長,相與為一。

上海元年首席運營官高勇前認為,未來服務私募基金的外包市場會形成以幾個大型金融機構為主,其他外包機構為輔的市場格局。“雖然大型金融機構憑借全鏈條綜合服務將在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是部分私募基金有很強的個性化服務需求,而大型金融機構出於成本以及運營效率的考慮無法提供滿足這些私募基金需求的服務。這種情況下,第三方機構能夠為私募基金提供突出專業性的個性化外包服務,如貼近服務、個性化基金運營設計等。”高勇前說。

行業健康發展是以嚴格自律為前提,行業不斷壯大之後,亟待走向規範化發展道路。為此,協會近日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服務業務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對私募基金服務業務中涉及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規範性指導,明確私募基金服務機構與私募管理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委托代理關系,全面梳理了私募基金服務業務類別,提出各類業務的職責邊界和自律管理要求,針對不同服務業務提出了基本的登記要求,完善了自律管理措施,並引入了服務機構的退出機制,從而引導各業務相關方在服務業務中各盡其責,打造良好的行業生態,促進私募基金服務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04

王岐山:只有黨政分工,沒有黨政分開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5日下午參加他所在的北京代表團審議。他強調,探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關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關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治理水平,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構建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體制。

蔡奇、徐和誼、劉忠軍等代表發言後,王岐山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政府工作報告體現的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體現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方略,我完全贊成。承諾高期盼更高,要把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重要論述,同“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聯系起來,從思想到行動都體現“四個意識”,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毫不動搖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踐行黨的宗旨,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王岐山強調,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重大政治改革,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全面從嚴治黨要善於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里找答案,深刻理解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關系。黨和國家的治理體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依規治黨,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以黨章黨規為尺子,靠嚴明的紀律管全黨治全黨;二是依法治國,依據憲法法律法規治國理政。黨既要加強對自身的監督,又要實現對國家機器的監督;黨內監督全覆蓋必然要求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強化黨和國家的自我監督。在中國歷史傳統中,“政府”歷來是廣義的,承擔著無限責任。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以及法院和檢察院,在廣大群眾眼里都是政府。在黨的領導下,只有黨政分工、沒有黨政分開,對此必須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王岐山指出,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制定國家監察法,賦予監察委員會必要的調查權限,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誌。留置是調查權的手段,要將其在國家監察法中確立,彰顯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心和自信。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所有政紀均已成為國家立法,政府依法行政,黨紀與法律之間沒有中間地帶,要實現法治建設的與時俱進,體現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鞏固黨的執政之基,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參加審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62

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國務院給各部門做了分工

28日,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國務院發布《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意見》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紮實有效去產能,因城施策去庫存。

以下為全文:

國務院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

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國發〔2017〕22號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現就《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提出部門分工意見如下:

一、落實2017年工作總體部署

(一)總的要求和主要預期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提高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註重消費、投資、區域、產業、環保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財政預算安排要突出重點、有保有壓,加大力度補短板、惠民生。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長9.5%,重點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和困難地區財力補助。壓縮非重點支出,減少對績效不高項目的預算安排。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財政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余額預期增長均為12%左右。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合理引導市場利率水平,疏通傳導機制,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四)紮實有效去產能。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以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提高煤電行業效率,優化能源結構,為清潔能源發展騰空間。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屍企業”,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破產清算,堅決淘汰不達標的落後產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控過剩行業新上產能。去產能必須安置好職工,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資金要及時撥付,地方和企業要落實相關資金與措施,確保分流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因城施策去庫存。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範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今年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種方式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國家林業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積極穩妥去杠桿。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資產證券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逐步將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銀監會、證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多措並舉降成本。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名目繁多的收費使許多企業不堪重負,要大幅降低非稅負擔。一是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授權地方政府自主減免部分基金。二是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收費項目再減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項目要盡可能降低收費標準。各地也要削減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三是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違規收費,推動降低金融、鐵路貨運等領域涉企經營性收費,加強對市場調節類經營服務性收費的監管。四是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中國鐵路總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五是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中國民航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精準加力補短板。針對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問題,結合實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加大補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創新發展、資源環境等支撐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財政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以上。加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和民族地區開發,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勞務輸出、教育和健康扶貧,做好因病等致貧返貧群眾幫扶,實施貧困村整體提升工程,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強化資金和項目監管。創新扶貧協作機制,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切實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最嚴格的評估考核,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國務院扶貧辦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審計署、國家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十)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制定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加快擴大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試點,減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權,增加市場的自主選擇權。清理取消一批生產和服務許可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行多證合一,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加快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形成全國統一政務服務平臺。(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工商總局、海關總署、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網信辦、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和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政策。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今年由四檔稅率簡並至三檔,營造簡潔透明、更加公平的稅收環境,進一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加快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制定收入劃分總體方案,健全地方稅體系,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深入推進政府預決算公開,倒逼沈澱資金盤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每一筆錢都要花在明處、用出實效。(財政部牽頭,稅務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抓好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沈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防止脫實向虛。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國有大型銀行要率先做到,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辦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作用。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強化服務“三農”功能。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做好今年在香港和內地實施“債券通”相關工作。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融資租賃業健康發展。高度警惕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整頓規範金融秩序,築牢金融風險“防火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人民銀行、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港澳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外匯局、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抓好電力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開放競爭性業務。持續推進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抓緊剝離辦社會職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改善和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確保資產保值增值,把人民的共同財富切實守護好、發展好。(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審計署、工商總局、國家統計局、銀監會、證監會、國家能源局、全國總工會、中國鐵路總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深入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凡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允許各類市場主體平等進入;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都要堅決制止。(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工商總局、全國工商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激勵人們創業創新創富,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對於侵害企業和公民產權的行為,必須嚴肅查處、有錯必糾。(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工商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務院法制辦、全國工商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研究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續期問題,積極配合有關方面提出相關法律修改議案。(國土資源部、國務院法制辦牽頭,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大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證監會、社保基金會、全國總工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深入推進教育、文化和事業單位等改革,把社會領域的巨大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出來。(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編辦、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務院醫改辦、教育部、商務部、文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資源環境監測預警機制,開展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出臺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

(十八)促進消費穩定增長。適應消費需求變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費環境。加快發展服務消費。開展新一輪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教育、文化、養老、醫療等服務。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發展醫養結合、文化創意等新興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完善旅遊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遊。擴大數字家庭、在線教育等信息消費。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村,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林業局、國家網信辦、國家旅遊局、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總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嚴肅查處假冒偽劣、虛假廣告、價格欺詐等行為,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商務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引導資金更多投向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的領域。今年要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繼續加強軌道交通、民用和通用航空、電信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076億元。落實和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完善相關價格、稅費等優惠政策,政府要帶頭講誠信,決不能隨意改變約定,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實施好相關規劃,研究制定新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推動國家級新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等創新發展。支持資源枯竭、生態嚴重退化等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優化空域資源配置。推進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海洋局、中國民航局、國家空管委辦公室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今年實現進城落戶1300萬人以上,加快居住證制度全覆蓋。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多規合一”,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推進建築業改革發展,提高工程質量。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加強城市地質調查,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治理交通擁堵等“城市病”,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二十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完善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平臺。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切實落實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落實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落實科研經費和項目管理制度改革,讓科研人員不再為雜事瑣事分心勞神。(科技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中央編辦、工商總局、國家版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體系。(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商總局、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成就創新大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外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實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廣聚天下英才。(國家外專局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本著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制定新興產業監管規則,引導和促進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科技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新興產業統計。(國家統計局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今年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網信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範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完善制造強國建設政策體系,以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的蓬勃生機。(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鼓勵大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使各類主體各展其長、線上線下良性互動,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工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夯實質量技術基礎,強化質量監督,健全優勝劣汰質量競爭機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勵機制,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質檢總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國資委、工商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旅遊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十七)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擴大優質水稻、小麥生產,適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糧改飼試點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以上。鼓勵多渠道消化玉米庫存。支持主產區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牽頭,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旅遊局、國家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發展銀行、中儲糧總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和保護,打造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推進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產田,推廣旱作技術,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加強耕地保護,改進占補平衡。(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今年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部分縣市,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調整部分財政救災資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險覆蓋面和理賠標準,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以持續穩健的農業保險助力現代農業發展。(財政部、農業部、保監會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九)深化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牽頭,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全國婦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培養更多新型職業農民,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進一步采取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到農村施展才華。(農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和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完成3萬個行政村通光纖。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證率。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既有現代文明、又具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

(三十一)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旅遊等人文交流合作。高質量辦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同奏合作共贏新樂章。(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牽頭,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文化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國家旅遊局、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二)促進外貿繼續回穩向好。落實和完善進出口政策,推動優進優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對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設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支持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建設。促進加工貿易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全國通關一體化。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和國內產業加快升級。(商務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銀監會、國家外匯局、進出口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三)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外資準入。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發債,允許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享受《中國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地方政府可在法定權限範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高標準高水平建設11個自貿試驗區,全面推廣成熟經驗。引導對外投資健康規範發展,提升風險防範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證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四)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定不移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與有關國家一道,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實施,早日結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繼續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商談投資貿易協定。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作出的承諾一直認真履行,應有的權益將堅決捍衛。(商務部牽頭,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

(三十五)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環境保護部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一要加快解決燃煤汙染問題。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全部淘汰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東中部地區要分別於今明兩年完成,西部地區於2020年完成。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清潔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稭稈綜合利用。(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二要全面推進汙染源治理。開展重點行業汙染治理專項行動。對所有重點工業汙染源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確保監控質量。明確排放不達標企業最後達標時限,到期不達標的堅決依法關停。三要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對高排放機動車進行專項整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提高燃油品質,在重點區域加快推廣使用國六標準燃油。四要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加強對大氣汙染的源解析和霧霾形成機理研究,提高應對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擴大重點區域聯防聯控範圍,強化預警和應急措施。安排專項資金,跨部門組織相關學科優秀科學家集中攻關,深入研究霧霾形成機理和治理問題。五要嚴格環境執法和督查問責。對偷排、造假的,必須依法懲治;對執法不力、姑息縱容的,必須嚴肅追究;對空氣質量惡化、應對不力的,必須嚴格問責。(環境保護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監察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中國氣象局、國家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六)強化水、土壤汙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抓好重點流域、區域、海域水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防治。開展土壤汙染詳查,分類制定實施治理措施。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綠色再制造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使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七)推進生態保護和建設。抓緊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啟動森林質量提升、長江經濟帶重大生態修複、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工程試點,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200萬畝以上,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積累更多生態財富,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三十八)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完善就業政策,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今年高校畢業生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實施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等計劃,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落實和完善政策,切實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加大就業援助力度,扶持城鎮困難人員、殘疾人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國家統計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九)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加快實現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提高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繼續推動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強民族教育,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學前教育和老年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制定實施《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發展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教育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民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全國老齡辦、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擴大用藥保障範圍。在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完善大病保險制度,提高保障水平。(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醫改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並發揮引領作用,建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就醫。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地市。做好健康促進,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加強疾病預防體系和慢性病防控體系建設。及時公開透明有效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適應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強生育醫療保健服務。依法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醫改辦、教育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務院新聞辦、國家網信辦、保監會、國家中醫藥局、國務院扶貧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食品藥品安全事關人民健康,必須管得嚴而又嚴。要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充實基層監管力量,夯實各方責任,堅持源頭控制、產管並重、重典治亂,堅決把好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每一道關口。(國務院食品安全辦、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牽頭,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一)織密紮牢民生保障網。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確保按時足額發放。穩步提高優撫、社會救助標準,實施好臨時救助制度。調整完善自然災害生活補助機制,全部完成去年洪澇災害中倒損民房的恢複重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城鄉困境兒童保障。關心幫助軍烈屬和孤寡老人。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縣級政府要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協調機制,切實做好托底工作,使困難群眾心里有溫暖、生活有奔頭。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鍥而不舍解決好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決不允許他們的辛勤付出得不到應有回報。(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全國老齡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二)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創作,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培育文化產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凈化網絡環境。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做好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統籌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運動快樂、擁有健康體魄。(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務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國家網信辦、中科院、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文物局、國家檔案局、中國科協、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三)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改革完善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依法推進公益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促進專業社會工作、誌願服務發展。切實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民政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全國老齡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依法懲治黑惡勢力犯罪、毒品犯罪和盜竊、搶劫、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個人信息等多發性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大力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全方位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信訪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四)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認真執行《信訪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層層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嚴肅責任追究,做到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深化領導幹部接訪下訪,著力化解信訪積案,妥善處理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涉眾型矛盾糾紛,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國家信訪局牽頭,教育部、公安部、監察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銀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五)抓好安全生產。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地震、氣象、測繪、地質等工作。嚴格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地方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安全監管總局牽頭,公安部、國土資源部、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測繪地信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六)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實施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推進國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快應急產業發展。加強載體建設和資源共享,深入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全面提升應急管理水平。(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全監管總局、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四十七)堅持依法全面履職。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嚴格遵守憲法,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加強政策發布解讀,強化政務輿情監測處置,及時回應重大關切,切實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制定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的意見。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修訂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新聞辦、國家網信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八)始終保持廉潔本色。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以貫之糾正“四風”。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聚焦重點領域,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廣大公務員要持廉守正,幹幹凈凈為人民做事。(監察部、審計署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十九)勤勉盡責幹事創業。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幹字當頭,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幹,不能簡單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不能紙上談兵、光說不練。強化督查問責,嚴厲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堅決治理政務失信。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幹事者鼓勁,為擔當者撐腰。(國務院辦公廳、監察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審計署、國務院法制辦、國家公務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做好民族、宗教、僑務、國防、港澳臺、外交工作

(五十)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組織好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支持力度,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動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國家民委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務院扶貧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十一)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國家宗教局牽頭,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法制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十二)認真落實僑務政策。保障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不斷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國務院僑辦、外交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十三)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強化海空邊防管控,周密組織反恐維穩、國際維和、遠海護航等重要行動。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現代後勤建設和裝備發展。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平衡、兼容發展,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各級政府要以更加紮實有力的舉措,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建設,讓軍政軍民團結之樹根深、枝繁、葉茂。(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質檢總局、國家國防科工局、國家海洋局、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領導小組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十四)支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和發展。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國務院港澳辦、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司法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十五)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深入貫徹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兩岸同胞要共擔民族大義,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國務院臺辦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商務部、文化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十六)務實開放做好外交工作。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決維護多邊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進程,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構築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著力營造睦鄰互信、共同發展的周邊環境,全面提升同發展中國家合作水平,積極提供解決全球性和地區熱點問題的建設性方案。加快完善海外權益保護機制和能力建設。與國際社會一道,致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外交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按照分工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各部門、各單位要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組織學習、全面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和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盡職盡責勤政有為,加強輿論引導和政策解讀,不折不扣抓好落實,確保兌現政府對人民的承諾,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按照分工要求,嚴格執行工作責任制,抓緊制定落實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區分輕重緩急,逐項倒排工作時間表,明確時間節點和具體責任人,並於4月15日前報國務院。二是密切協作配合。各部門、各單位要立足全局,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切實提高工作效率。涉及多部門參與的工作,牽頭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協辦部門要積極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做好常態化督查。各部門、各單位對各項任務的落實,要有布置、有督促、有檢查,做好日常跟蹤督辦、年中重點抽查、年底總結考核,不斷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研判,推動解決突出問題,確保重點工作按時完成。國務院辦公廳要加強對各部門、各單位督查工作的督查,圍繞重點工作加強跟蹤督辦,適時啟動專項督查,對積極作為的要強化激勵表揚,對消極怠工的要嚴查問責。

國務院

2017年3月22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