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沒人做的檢測生意 宜特卻能點石成金 蘋果、戴爾都不可或缺的「晶片電子醫院」

2015-09-21  TWM

提供晶片與系統檢測驗證的宜特科技,已有「電子業醫院」美名,如今不只是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公司需要它,戴爾、聯想到蘋果不能沒有它,現在連營收規模大五十倍的德國大廠,都已親自上門求親。

當電子業景氣急凍,裁員、無薪假消息頻傳,卻有科技公司連續在七月與八月創下營收新高紀錄,它是電子產品檢測驗證公司──宜特科技。

很難想像,宜特二十一年前成立時,台灣根本沒有人想做這一行,二十一年過去,宜特不但成為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離不開的技術奧援,更是品牌大廠戴爾、蘋果品質把關不能缺少的關鍵夥伴,如今可說是亞洲最知名的IC與系統可靠度檢測驗證公司。

「我的方向就是『人家越不想做的,我就越要做。』」說話的是宜特董事長兼總經理余維斌。憶起一九九四年創立宜特的過程,他笑說自己真的是「一股勇氣」。

當年在工研院工作的余維斌,因為出差歐美,意外嗅到一門台灣沒有做過的特殊生意商機—— 當晶片的醫師。也就是要在IC設計公司試產晶片後,幫忙進行檢測,並提供電路修改服務。除了找出病灶,更要進行治療,就像一家專為晶片而生的電子醫院。

電腦巨擘找上門

接戴爾單成轉骨契機

而就如同日月光先進半導體系統創新研發中心處長林悅農所說,因為小量檢測訂單,一般封測廠不自己做,加上驗證機台價格昂貴,廠商多不會自行建置,成了宜特切入利基。

不過,這條路在一開始並不好走,「一周接個一、兩件(案子),每一件的費用大概是一至兩萬元。」然而余維斌當初光是買下全台灣第一台晶片檢測與電路修改機台,就花了九五○萬元,要回本都很困難。

面對訂單不可預期的市場,只能有單就接,咬牙苦撐。「剛開始人家也不相信你會做,但當他發現你提供的技術服務還不錯,就會口耳相傳。」靠著客戶口碑推薦,宜特逐漸從一周一、兩次的接單,一路累積到上千名客戶數。然而,真正讓宜特「轉骨」成為一家國際級的晶片檢測驗證公司的契機,要回溯到○二年。

當時,宜特還是一家沒有公開發行的小規模公司,卻因為幾份電腦供應鏈廠商提供的宜特檢測報告,引起電腦大廠戴爾的興趣。「以我們當時的規模,要接下戴爾這樣的客戶其實很吃力。」宜特總業務處副總鄭俊彥直言,從戴爾找上門一探宜特究竟,到戴爾認可其能力,要求旗下供應商必須送來宜特驗證的過程,就是一段為時將近一年的考驗。

這段時間,宜特不僅要達到戴爾對於品質檢測驗證的要求,正確地理解戴爾對於標準與規格的需求,同時要重新建置內部系統,檢測驗證等服務都要精準符合預期的時間。

但辛苦是值得的。通過戴爾的認可後,宜特一舉將業務從半導體晶片檢測驗證擴大至系統可靠度業務,讓宜特迎來一波快速成長。從營收數字來看,○二年一.八億元,○三年與○四年分別跳增至二.六五億元與四.三億元。

宜特的實力,就連競爭對手閎康的內部主管都不免佩服:「宜特可靠度驗證可說是沒有競爭對手,閎康也投入這項業務多年,仍難以追上宜特。」檢測業內人士也直言,「設備只要有錢就能買,但精準檢測,甚至提供電路修改服務,要靠人才和經驗,不是競爭對手一、兩年可以追上的。」正因如此,宜特不僅在電腦供應鏈扮演不能缺少的角色,到了手機時代,就連對品質要求最嚴格的蘋果供應商也紛紛找上宜特。一位半導體分析師透露:「宜特的可靠度、測試能力很強,蘋果的各種晶片,它幾乎都有能力檢測。」

攜手德凱結親家

提前布局車聯網晶片市場

現在宜特不但樹立同業難以追上的門檻,還吸引一家去年營收是宜特五十倍,並且是德國最大汽車檢測公司德凱︵DEKRA︶找上宜特談收購事宜。

「兩年前,德凱來敲門時,我們還不是很清楚這家公司,當然也沒有賣掉公司的打算。」鄭俊彥透露。就在宜特內部商議的半年時間內,德凱又繼續尋找其他標的,晃了一圈,發現並沒有比宜特更好的標的,雙方才繼續談這門親事。

向來對於公司未來布局有明確方向的余維斌內心清楚,宜特要能在未來幾年保持爆發性成長與競爭優勢,必須跟上趨勢,率先布局,而車聯網就是他眼中閃亮的未來。「以後一輛車上可能會有一千個晶片。」余維斌笑說,這就是宜特的機會。

所以,最後余維斌決定以「嫁女兒」的方式,將原本占宜特營收約兩成的車用檢測的業務單位切出去,與德凱合資成立名為德凱宜特的公司,並且讓德凱占股五一%,具有公司主導權。而持股比重四九%的宜特未來雖然只認列德凱宜特的獲利,但可望因為德凱接下更多車用IC的檢測驗證訂單。

余維斌的策略是:「我要找全世界在這一領域最大的公司,過去,我不知道要花幾年才能打入賓士,但這些大車廠都與德凱有多年合作關係,所以一旦宜特與德凱成親,宜特可能就很快打進了。」余維斌讓當年沒人想做的生意,在二十年後成了全球電子品牌與供應商都離不開的黃金事業。但他不滿足,接下來,還要跨大步搶進車聯網市場。

宜特科技小檔案

成立時間:1994年

負責人:余維斌(中)

資本額:4.65億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驗證服務主要客戶:蘋果、日月光、

台積電、戴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4

做決策不可或缺的兩要素


2015-09-28  TWM

對未來進行預測,必須依賴「知識」;而「資訊」則是對目前景氣、市況所做的整合分析,兩者缺一,決策皆會難以正確。

知識與資訊二者意義不同但相輔相成,二者缺一,決策皆難以正確。偶爾翻閱舊報章時,此一感覺特別深刻。

所謂「知識」,基本上是一些「道理」或進行推理時背後的因果關係及適用情況。想找出造成現象的原因,或對未來進行預測或有所預期,必須依賴知識。

至於「資訊」則是決策時的「事實前提」,例如依據對政府政策及世界經濟景氣的了解來進行決策,則「政府政策」與「世界經濟景氣」在此一決策中相當於「事實前提」或「資訊」,而在這些事實前提下,我們應採取什麼行動方案,其背後的推理則必須靠「知識」。

在商管學院,教師多半只能傳授知識,不容易為學生提供政府政策、經濟趨勢、產業特性、技術發展等有關的資訊。原因之一是世界太複雜,教師頂多只能專精少數一兩項,無法掌握廣泛的事實資料;原因之二是世界變化太快,除非身在特定產業中,否則消息很難跟得上產業變化的腳步。然而只談「知識」其實十分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在上課時不得不穿插一些相關的實例來輔助說明。實務界高階人士演講時,由於經驗豐富,因此往往比教師講課更生動更受歡迎。此觀念在翻閱舊報章時,再次得到驗證。

除了重要新聞之外,我沒有每天大量閱讀報章雜誌的習慣,但偶爾會有一段得空的時間翻閱舊報章。在翻閱中的感想之一是針對某一議題讀了連續幾天的分析報導後,會感覺前幾天的閱讀的價值似乎不高,如果不是每天買賣股票或做投資決策,似乎這些財經新聞所提供的「資訊」意義有限。感想之二是,由於各方的預測頗不相同,因此等塵埃落定後會發現大部分的預測是不正確的。

然而閱讀這些報導或分析還是很有價值。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其結論,而是各方分析預測時所運用的「知識」與推理過程。有些分析即使後來發現所依據的「事實前提」不正確,但在這些各有偏誤的資訊前提下,各方的分析都極有說服力。易言之,這些分析雖然所依據的事實前提或「資訊」猜得不準,但在論述上大多條理分明且極具說服力,可被視為「靈活運用知識的例題」。

讀舊新聞和分析舊個案一樣,如果不在乎「資訊」的價值,而將重點放在知識運用與推理方法,還是極有收穫的。

有些人在討論個案時希望個案要新,這是因為他們是以「吸收資訊」的心態來研讀個案。如果我們將個案視為類似「數學習題」的訓練思考工具,新舊問題就相對不重要了。

司徒達賢,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系專任講座教授:代表著作有《管理學的新世界》、《策略管理新論》、《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為管理定位》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5

從不可或缺 到可有可無

2016-08-08 TCW

她是我見過全天下最有才

華的人、最幸運的人,所有的好都在她身上,要證照,馬上一堆證照在手;要男人,有男人;所有的老闆都愛她,周遭的朋友也都喜歡她,幾乎可以說要什麼就有什麼,老闆也隨她起舞,想回來就讓她回來。可就不懂,她在這家公司已經三進三出了,去別的地方也待不久……,」一位朋友不解的問。

我歪著頭問:「所以你羨慕她嗎?」

「滿羨慕的,永遠可以亂跑,隨時可以回來,你不覺得這樣很棒嗎?」他回答。

其實很多人在公司來來去去,動不動丟辭呈,自覺老闆欣賞你、公司需要你,自己夠聰明、能力一把罩,隨時可回來,外面一堆工作等著選。

尤其在廣告公司,因為業界缺人,所以只要還不錯,大家都搶著要,好一點的人,幾乎每個公司都跑了幾回,我也常被同事批評,為什麼要讓某某人回來?

但我認為這中間還是有不同的,我們公司的確有幾個人,出去後才發現公司的好,只要再回鍋,就珍惜不已,調整心態,表現超好;也有的人,一再進出,他們不珍惜公司提供的善意與機會,到外面又受不得氣、受不得冷落、受不得不被捧在手心、受不得沒有特殊待遇。

其實當你要什麼都拿得到,老闆讓你予取予求,在公司想走就走,想回來就回來時,兩個未來已在前面等你:

一、因為什麼都太容易獲得,所以當你拿到時就不會珍惜,做事也不會生根,根不深不廣,未來的樹也長不大、不盲同、不壯。

二、當你幾進幾出,自以為老闆疼你,其實老闆已經把你從核心團隊剔除,放在有就用,沒有也OK的位子,不會再在你身上花心思栽培,更不會給你額外資源。你只能盡己之智,少有團隊奧援,成為「孤軍」。待回首,當年同期同伴已非吳下阿蒙,你就從不可或缺的人才變成可有可無的人力,鎖在時空膠囊長不大了,你本來領先別人,過了五年,你反而發現你落後別人兩、三年了。

每個人志向不同,你當然可以多采多姿、嘗盡百種人生。但是,將來可能有一天,你得面對在同期一起做事,原先差你許多、但埋頭努力在崗位上不斷突破,創新,結果最後成就此你高出十倍、二十倍的老同事;或更甚者站在你頭上、或在不同山頭往下低望著你,這時你才會發覺老天爺最終還是公平的。(本專欄隔週刊登整理。李盈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55

胡孟青﹕中國稀土 智能世界不可或缺

1 : GS(14)@2017-09-16 22:29:47

【明報專訊】手機迷期待已久的新款iPhone即將發布,之後的供應,以至炒價走勢,一切就繫於生產商了。

蘋果只負責計劃、落單。其實蘋果本身背後的供貨具體情况,靠的是整個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光學、鏡頭設鏡相關設備股,不單止本港,就連區內都有價有市,那管是40、50倍市盈率,投資者深明的是,蘋果掀起的熱潮,同時亦是年內新智能手機推出的高峰期。由於行內品牌個個都出新款,結果近大半年,分析界部分相信,新款手機不怕沒有,怕的只是手機零件有可能出現供不應求。

里昂早前發表了一份詳盡報告,提及原來智能手機內,涉及很多稀土及關鍵原材料的使用。以iPhone 6為例,至少就用上了16種稀土元素及關鍵原材料,包括銻、銦、鎢、釹等等。其中,目前智能手機必備功能的輕觸屏幕,就需要使用到氧化銦錫。

手機零件或供不應求

中國雖然不是資源大國,科技技術亦是遜於對手。不過,智能手機用上大量稀土元素,及關鍵原料,這些供應都幾乎是中國做了主導。以輕稀土為例,按里昂說法,中國的供應佔了全球八成以上。本來,這些材料價格一直低迷,但一場供給側大運動後,全部都上升了很多,看看A股的相關股份就知道了。以釹為例,自從5月份起,累積升幅至少六成。那麼,中國的供給側,會令到智能手機價格有上升壓力嗎?按照里昂的說法,原來就算假設銨價再上升6倍,頂多只會令每部手機額外成本多一、兩美仙左右,相比手機零售價1000美元左右,完全是毫無影響力。

不可替代生產元素 中國主導供應

從成本角度看,中國的左右能力,數字上大概是仙士影響,但在具備主導供應能力上,沒有它就似乎萬事難成。稀土的元素用途不限於手機,電視、汽車、電池、空調等,很多都需要使用,而且部分仍然未有適合替代。幾年前,中國向日本暫停供應稀土,鴻海、富智康內地生產線的過百萬員工,都說明內地有能力影響全球供應鏈。近年,電動車冒起,全球各大車廠都要開拓,為環保之餘,固然是希望電動就代表自動帶來新增長點。內地同樣銳意搞電池車,但內地在電池方面更加進取,目前內地佔全球鋰離子電池生產五成半,分析估計四年後會進一步拉升至六成半。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47&issue=201709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26

【飲食籽】愛妻玫瑰豉油雞 冬至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雞 

1 : GS(14)@2018-01-08 01:02:38

牛記茶室的玫瑰皇太后雞是老闆娘麥太得意之作,味道帶香甜滑。半隻$130、全隻$250。

【飲食籽:識飲惜食】過幾天便冬至,南方人的飯桌上少不了一隻雞。廣東人有說「無雞不成宴」,一隻全雞更是全枱飯菜的焦點。全雞最受歡迎的做法不外乎白切或豉油雞,但喜歡肥美還是結實口感就各有所取。這次介紹又甜又香的「玫瑰皇太后雞」肥美嫩滑,不妨一試。


豉油雞做法很多,有人愛甜有人愛鹹,柴灣「牛記茶室」的豉油雞不單止味道甜,連菜名也一樣甜。此話何解?皆因這兒的豉油雞叫「玫瑰皇太后雞」,名字是老闆麥炳權給勞苦功高的太太最高的致敬。「這隻雞歷來都是我太太處理的,主角用料是玫瑰花,玫瑰花是取其天然色素和香味。因為是我太太煮的,所以叫『皇太后雞』。」我聽到後忍不住問,哪不應該叫「皇后雞」嗎?老闆娘麥太小聲笑說:「是最高領導人嘛。」老闆笑着搭口:「皇太后比較高尚。很多劇集也會叫皇太后吉祥,你說是不是?」逗得老闆娘哈哈大笑。這隻皇太后雞,還沒吃進嘴已覺甜。

秘方研製 一口豉油玫瑰甜香

由6月搬遷到柴灣市政大廈的牛記茶室,1951年開業,轉了四任老闆,搬了四個舖位,現任老闆麥炳權經營得最久,但他說店子最初開業時,獨挑大樑的是他太太。由婚後才開始學煮飯,到一人主理牛記茶室的牛雜牛腩、咖啡奶茶,麥太的過人烹飪天份得到丈夫的大力讚賞,所以最初麥生並沒參與打理,繼續從事工程工作。直到他工作不如意,才回到店裏,跟太太分早夜市打理。「最初是賣火鍋,再轉做小菜。做小菜後便有這個玫瑰皇太后雞。清湯腩和雞是我們的王牌菜。」清湯腩和牛雜是麥太的得意菜式,但因右手傷患,便停了做牛雜。玫瑰皇太后雞一直深受歡迎,名人食客老闆十個指頭數不完,最捧場的有谷德昭、蘇施黃、鄭秀文、鄭中基、草蜢和陳法拉等,滑溜香甜的雞肉令人回味無窮,全部都是出自麥太之手。麥太特調的豉油浸汁有八種材料,能透露的有豉油、竹蔗、冰糖、薑和玫瑰花,她特別選用細朵的乾玫瑰花,貪香氣濃郁。不過一般煮雞會落的酒,麥太配方卻欠奉,原來是為了保持雞肉嫩滑。「不是每款雞都要用酒來煮,有些雞若加了酒的話,肉會較實不嫩滑,所以我不放酒。」


秘製的玫瑰皇太后雞,斬件上賣相不俗。

對於太太一直用心打理店子,麥生心存感激,更翻出在舊舖時送花給太太的相片。

店子經歷四次搬遷,跟子女孫兒在舊舖前留影。


老闆娘麥太親自浸雞,每次只浸二至五隻雞。

加了玫瑰花的豉油汁帶淡淡花香。

隨手夾起一件雞已看到肉質嫩滑。


除玫瑰皇太后雞,還有一款帶鹹鮮的瑤柱貴妃雞,是新菜式。半隻$130、全隻$250

老闆麥生和太太一起打拼數十年,太太是店中最強後盾。


用冰鮮雞 慢火浸煮50分鐘

為控制成本,價錢賣得不太貴,店中用兩斤左右的冰鮮雞,麥生說:「我們做平民化生意,成本要平,最緊要做得好吃,如果做得不好吃,新鮮或冰鮮都沒差別。」把雞煮得嫩滑,便全靠老闆娘親自落手落腳去浸雞,掌握到最佳的火候和時間。「雞大概要煮50分鐘,因為我用慢火浸,不能大火滾。火候太猛一直滾會過火,但不猛火浸又會不熟,所以時間和火候好重要,自己一手一腳做比較好。」雖然現在搬到柴灣市政大廈新舖有廚師幫手,但浸雞還是由麥太處理,每次只浸二至五隻雞。所以建議提早一天訂雞,因為老闆娘不會預先浸定大量的雞,以保持浸好即賣,雞吃起來才嫩滑。

牛記茶室

柴灣柴灣道338號柴灣市政大廈2樓採訪:謝翠玲 攝影:伍慶泉、劉永發(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0/202496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