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公佈2011致股東信:今年加碼大收購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93700.html
股神」沃倫·巴菲特扣動「收購扳機」的手指正在發癢。
美國當地時間26日,巴菲特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下稱伯克希爾)董事長身份致信股東,看好美國投資前景,打算「花錢」。這位80歲的「股神」仍未明示誰將成為接班人。
根據當天伯克希爾公佈的2010年財報,該公司去年淨賺129.7億美元,增長61%;,其中第四季度淨利潤為43.8億美元,增長43%。截至 2010年底,該公司賬面價值1573億美元,握有現金382億美元,保險浮存金已經超過了658億美元。(編註: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賬面餘額-資產折 舊或攤銷-資產減值準備,其可簡單理解為淨資產。)
「我們準備好了,獵象槍已經上膛,我扣動扳機的手指正在發癢。」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稱,去年伯克希爾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北伯靈頓鐵路公司的效果比預計的要好。現在巴菲特說,他渴望進行更多的收購。
20億美元「加倉」美國
歷年巴菲特致股東信中都沒有標題,《紐約時報》稱,如果這次要加標題,那應該是「願上帝保佑美國」。
「金錢總是向著機會流動,而美國則是充滿了機會。」巴菲特在信中寫道。
股神援引1941年珍珠港事件、1987年股市暴跌和2001年「9·11」事件稱,總有人在討論不確定性,但無論今天是什麼情況,明天永遠存在不確定性,不要讓現實把你嚇倒了。
對於巴菲特而言,當下的美國充滿了投資和併購機遇。
去年美國經濟復甦帶動了汽車、煤炭和建築物品運輸需求,所以伯克希爾2009年以265億美元收購的北伯靈頓鐵路公司被巴菲特譽為「2010年的亮 點」,該筆收購能將伯克希爾常規稅前收益提高將近40%。一度,外界將上述併購交易視作巴菲特防禦金融危機的舉動。不過,這次巴菲特估計又讓人啞口無言 了。
巴菲特準備再接再厲。按照巴菲特的想法,伯克希爾需要實施「更多重大收購」。他在26日的信中,以斜體字形式突出「重大」一詞。
巴菲特口中所謂的重大收購是指交易金額在50億美元至200億美元之間的收購。巴菲特和合夥人芒格稱,公司越大,巴菲特的興趣也就越大。
但僅僅規模大還不夠,對於潛在的收購目標,巴菲特和芒格列出了以下標準:
1.被收購的公司規模要大(稅前盈利至少有7500萬美元,除非該公司恰好身處我們已有的行業)
2.表現出持續盈利能力(我們對未來業績預測不感興趣,對扭虧為盈的情況也不感興趣)
3.負債很少,或基本沒有負債,但企業仍能創造較好的產權回報率(ROE)
4.穩定的管理層(我們無法提供管理層)
5.業務簡單(如果涉及太多高科技,我們無法理解)
6.明確的要價(如果收購價格未知,我們不想浪費買賣雙方的時間,哪怕是進行初步商談)
巴菲特說,2011年伯克希爾的資本開支將達到創紀錄的80億美元,其中較去年新增加的20億美元全部投資在美國。他認為美國的「好日子」就在前方。他說,美國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從明年開始復甦,這將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
巴菲特預言美國利率將會上調,給伯克希爾帶來至少5億美元收益,但利率短期內不大可能上調。「更高利率到來前,我們也許能幸運地為一部分所持現金找到(投資)機會,得到不錯的回報。」
連續第二年跑輸標普500
巴菲特和芒格在信中稱,今年將是「正常的一年」,雖然商業環境好於去年,但比不上2005年和2006年,並且由於公司規模的逐步擴大,已經很難有以前那樣奪目的經營業績。預計今年伯克希爾稅前利潤為170億美元,淨利潤達到12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伯克希爾公司的賬面價值增長了13%,而同期標普500指數收益率為15.1%,這已經是伯克希爾連續兩年跑輸大盤,也是巴菲特執掌公司以來第9次賬面價值漲幅低於標普500漲幅。
在巴菲特看來,作為伯克希爾的資產掌控者,目標就是讓每股賬面價值收益超過標普500指數,「在一些年裡,我們做到了,而有時候我們失敗了。」巴菲特稱,如果公司做不到這一點,那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他們會意識到還不如去投資一個指數基金來得更好。」
去年伯克希爾的A類股票上漲了21%。截至去年底,伯克希爾的市值約2000億美元。伯克希爾重倉持有的富國銀行去年上漲15%,伯克希爾通過增持成為富國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同時伯克希爾去年清空了所持有的美國銀行股票。
「別迷戀槓桿收益」
巴菲特照例沒忘在信中談點投資經驗。
巴菲特在信中稱,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加確認了通過借來的錢投資公司是非常危險的,一個很小信用的缺失極有可能毀了一家公司。
「當金融槓桿起作用時,它會放大你的收益,你配偶覺得你很聰明,你鄰居也羨慕你。」巴菲特說,它會使人上癮,一旦你從中獲益,很少有人能夠從中全身而退。而這也就是為何伯克希爾公司通常至少保留200億美元現金的做法,已備不時之需或者抓住投資機會。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巴菲特在25天內動用156億美元用於投資。「當別人為生存掙扎時,我們則有資金和精神力量發動攻勢。」
此外,巴菲特還告訴投資者不要專注於公司給出的淨利潤數據,因為這些數據很容易通過做賬或出手投資來作假。同時,巴菲特還稱伯克希爾公司的利潤數據 沒有意義,因為任何時候公司都有未能實現的投資收益或者損失,「所有未實現或者已經實現的收益和損失,都反映在我們的賬面價值中,留心衡量單位的變化,以 及營收的過程,這樣你就能真正把握住這個公司的走向。」巴菲特說。
伯克希爾現階段控股近80家公司,業務涉及保險、公用事業、服裝、珠寶、商務飛機。它同時是一些大公司的主要股東,例如可口可樂公司。
「這家公司的價值不取決於巴菲特是否每天去上班。即使巴菲特先生不再掌管伯克希爾·哈撒韋,人們也不會不喝可樂、不用火車運煤。那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價值所在。」一家投資公司合夥人格倫·唐告訴美聯社記者。
[無獎遊戲]公佈結果,確實是華潤創業(0291)
既然大家都知道,那我就貼回當時的報導吧。
(1) 這篇報導很明顯看到華潤以股抵債,並空手套白狼以銀行資金重建工廠。

(2)在1990年10月17日公佈的半年業績,這公司在1990年上半年是沒有營業額的。下面附送當年八佰伴香港(292,現泛海國際)及八百伴國際(前號碼700,已除牌,號碼被現時騰訊使用)購入中華造船廠(126,現達力集團)持有之妙麗30%股權。

所以一隻股票還是要看人看背景,但基本分析都好重要。
民生銀行行長:銀行業利潤太高了 我們都不好意思公佈
http://122.97.248.126/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7&id=5069
鳳凰網財經訊 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12月1日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可持續繁榮:駕馭政經週期。民生銀行行長洪崎在論壇上說,整個銀行業這些年數字非常亮 麗,尤其今年,企業資金需求經營壓力都很大,中國銀行[2.95 2.43% 股吧 研報]業一枝獨秀、利潤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點為富不仁的感覺,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都不好意思公佈。
以下是洪崎發言實錄:
女士們、先生們,很高興今天受邀參加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我的演講題目是通過經營創新實現平衡的持續傳遞,因為我也是昨天受邀,確實有個稿 子,題目還是用這個題目,內容就不是了,我自己給大家談一點想法。大家也都很清楚,整個銀行業確實這些年數字非常亮麗,尤其像今年,整個企業的資金需求, 企業經營壓力很大,中國銀行業一枝獨秀、利潤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點為富不仁的感覺,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 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但是,我想談實體經濟依然是銀行的基礎,銀行如果健康發展,對經濟結構的優化,資源的迅速優化,以及整個資源在社會中間的效益 最大化,我想是有其促進作用的,但是一旦整體的經濟系統性地出現風險以後,銀行想獨善其身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銀行只能是在一定的範圍內對經濟起到一個促 進作用。銀行確實是經濟的血脈,但是一定說銀行是經濟的核心,這個有待探討。
但是作為民生銀行,在目前的經濟長週期、調整期,以及短週期、下滑期,這個疊加的週期階段,顯然我們是看到整個經濟再恢復到前十年,10%以上,這很 難做到,實際上有一點屬於青黃不接的時候,屬於經濟調整和產業提升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作為民生銀行,做了一系列的戰略性調整來渡過這樣一個經濟的大周期的 調整。
首先,我們從2007年開始就感覺從長週期,中國經濟真正城市化和工業化已經處中期偏後,今年的上海、北京、廣東這些大城市的經濟增長,其實速度已經 在下降了很多,但是像內蒙、重慶,這一類的中部和西部確實是高增長期,這種梯度發展也是中國經濟在向中、向西轉移。上海、北京、廣東怎麼辦?包括江蘇怎麼 辦?這些城市和省份處於一種真正的結構調整期,針對這些情況我們07年為什麼做四個行業,單純地從分行分支機構,我們的分行把我們的地產、冶金、能源、交 通這些基礎性的產業和房地產產業調整到總行,作為我們扁平化的事業部,實際上是防範風險,提前預測到週期性的轉換之後,我們在調整運營商業模式,規避風 險,把我們的支行騰出來幹什麼?支行騰出來做小微企業、做民營企業。因為「十二五」之後,顯然我們的第三產業一定是作為重點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是重點要 支持的。所以為什麼我們從09年開始提出來做小微企業的銀行,從09年到現在我們給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已經達到兩千四百億,服務的客戶達到40多個,有貸 款的是40多個,真正服務的是70多個。
此外,針對「十二五」規劃,我們又特意地成立了文化產業部門,成立了現代農業事業部,並且中國的經濟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資本重組,是走出去的時候,我們 又搭建了民營企業走出去的資金,所以所有的結構調整,一方面是規避傳統產業下滑的風險,另一方面針對我們的現代農業和我們的文化產業,以及我們的服務業和 民營企業走出去,採取了制度性和專業化的研發。前一段時間我們在青島搞了全國水產業國際研討會,這個鏈條非常長,現代農業。剛剛我們在廈門對整個產業進行 全球的專家論證,實際上是把這些行業做精做透,另外佔領這個市場。實際上這種整合,包括農業的整合,物流整合,實際上都是我們產業轉型中間真正做的。
追溯來講,我們現在感覺一方面我們這種調整能夠使我們銀行健康地、並且抓住機遇,持續發展,渡過整個經濟的調整期。另一方面還應對現在的金融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佔的比重,這種調整不是主動性的,但是我追溯過去15年,民生銀行今天能走到全球一千家大銀行排名73位,到9月份,我們整個資產達到2120 億,利潤9月份能達到兩百多億,稅後利潤,70%都是民營企業的貸款。我想我們追溯到民生銀行成立,就是一個59家主要是民營企業成立的,當時民生就是產 權改革、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核心的銀行業,是作為一個試驗田的,15年走過來,我們不斷地在探索,我們在2000年就開始搞信貸的獨立平行體制,2001年 搞稽核的獨立評核體制,2000年搞會計的集中模式,後期的事業部改革,還有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等這些方面的改革,以及治理結構的改革。我想說明一個什 麼問題呢?說話一條民營為主的銀行,在法人治理結構上面,在所有體制中間應該是最完善的。這一點我是95年就在民生,一路走過來,我覺得我們現在開董事 會,基本上我看了是我們獨立董事和執行董事在裡頭話語權是比較多。另一方面我們沒有政府支持,所有的政策作為我們來說,我們要保持我們的持續發展,我們一 定是要合法、合規,小心翼翼。另外,我想我們對風險的把控,以及對市場的敏感度,我們從骨子裡作為一個經營者是有壓力的,民生銀行成立15年,換了我是第 五任行長,這在國有銀行是不可能的,國有銀行可能15年兩個行長,但我已經是第五位行長了。我想說民營資本辦的銀行,在民生銀行應該有一個結論,15年 了,它一定能辦好。
我想說明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說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下,銀行業已經渡過了最鼎盛的時期,現在我們的工農中建交70%的股權都是固有,這時候我認為 國有控股的股權可以逐步逐步地退出市場、退出中國,讓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銀行。因為現在不僅僅是工農中建,現在地方政府把一些城市商業銀行都作為控股,掌 握資源,以及村鎮銀行這些資本在好的時期,我覺得可以撤出來,撤出來以後這些資金可以作為我們國家在調整中間用錢的地方多了,基礎的研究投入不夠,新型產 業投入不夠,現代農業支持不夠,很多都需要。我認為現在是國有股從銀行逐步撤出,讓社會資本參與,又減少風險,又能夠使需要的資金轉換到更大的投入當中, 以保證中國經濟的合理的調整,謝謝大家!
標題2007年FOMC完整紀要公佈:伯南克等嚴重低估危機 蓋特納被指洩密(已更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78當地時間週五,美聯儲公佈了2007年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閉門會議的完整文本記錄。
金融危機從2007年開始爆發,隨後美國陷入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也是從2007年開始,美聯儲政策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貨幣政策新時代。
2007年,FOMC一共召開了8次常規會議和3次緊急視頻電話會議。
8月16日,美聯儲在一次緊急視頻會議中決定下調「貼現利率」。9月,10月和12月,美聯儲三度下調利率。在12月,美聯儲還宣佈啟動第一個非常規項目支持全球銀行系統,允許外國央行使用美聯儲的美元。
美聯儲嚴重低估金融危機
按照慣例,這些會議的完整紀要都是在五年之後發布。從這些紀要中,我們可以一窺當時政策制定者對金融危機的看法以及部分貨幣政策內幕。回頭來看,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人在內的判斷都出現嚴重失誤。
在2007年3月的FOMC會議中,伯南克相信,美國房市將保持強勁。
即便在市場已陷入恐慌的12月,伯南克還說,「我預計任何主要金融機構都不會破產或接近破產。」
但在隨後的一年裡,多家金融機構瀕臨破產,美國政府不得不出面救助。未得到救助的雷曼兄弟走向了破產之路。
蓋特納也低估了這次危機。2007年8月,蓋特納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大型的多元化機構會遇到任何融資壓力。」
2007年10月,舊金山聯儲主席Janet Yellen說,「我認為經濟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邁向軟著陸。」
不過Yellen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兩個月後的12月,Yellen說,「出現信貸緊縮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看起來已經非常真實。」
蓋特納被質疑洩露美聯儲政策
還有更有意思的細節,在8月16日的FOMC會議上,裡奇蒙聯儲主席Lacker質疑當時的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認為他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動向洩露給了美國銀行CEO,而這是不允許的。
兩人當時在會議上還發生了爭執。
他們的對話:
Lacker先生:蓋特納副主席,你剛才的意思是說不是這樣,我們對貼現利率的考慮,或者說我們可能怎麼做,銀行並不知道?
副主席蓋特納:是的。
Lacker先生:蓋特納副主席,我今天下午和美國銀行總裁和CEO Ken Lewis進行過對話,他說,對於蓋特納改變貼現工具的安排,他表示感謝。我的信息和你的不一樣。
伯南克主席:好的,謝謝你。請繼續,蓋特納副主席。
蓋特納:我不能代表Ken Lewis說話。銀行的權利範圍有哪些,我們目前在窗口方面有哪些政策,我想他們是尋求對此有更清晰的理解。我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幫助他們理解這些範圍,我想整個系統的情況都是這樣的。因為人們通常都不會使用窗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工具是什麼。
伯南克談政策洩密
在2007年10月的會議上,伯南克還溫和批評了美聯儲成員對《華爾街日報》記者Greg IP透露信息。
伯南克的原話:
我認為實際上沒有任何人洩密。因為Greg Ip工作的方式是這樣的,他跑去和每一個人談話,從每個人那裡獲得一些信息,然後把它拼湊起來。不管怎樣,我認為當我們內部的商討變成公開信息時,很明顯對我們機構是不利的。所以我要求每一個人在保密方面要特別小心。
如今,Greg Ip已經離開華爾街日報,加入了《經濟學人》。他很快就被市場認為是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傳聲筒。
華爾街日報接班Greg Ip的是Jon Hilsenrath。
他曾一次又一次準確預測美聯儲政策,以至於FT的記者嘲諷說,看了他的前瞻文章後,已無必要再去閱讀第二天將發表的FOMC聲明了。
整個華爾街都把他視為伯南克的傳聲筒,大摩的羅奇甚至稱Hilsenrath才是真正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要求其他人保密,但如今,人們一看到Hilsenrath的文章,就會將之視為伯南克在洩密。
美聯儲FOMC會議完整記錄
美聯儲每一年的FOMC會議都會在5年後公佈完整的會議記錄(僅作少數修改)(一年前,當公佈2006年的FOMC會議完整記錄時,我們看到了格林斯潘時代最後的落幕),下面是蓋特納對格林斯潘的評價:

美聯儲的這一政策源於1994年,當時在國會的巨大壓力下,美聯儲開始增加透明度,決定在每次會議的五年後發布輕度刪改但保持完整的發言紀錄。然而,這一政策也導致意想不到的結果:從那一年開始,每位在FOMC會議上的發言者都會在每次會議後的幾週拿到一份他們發言的草稿。令他們驚奇的是,這份稿子比他們想像中的要粗製濫造得多。他們對之前發言者的即興回應在紙面看上去顯得相當輕率。於是,有些人開始帶著準備好的講稿去參加會議。FOMC會議開始時看似是一場準備就緒的激烈辯論賽,實際上卻以每個人拿出準備好的講稿唸完而告終。
摩根士丹利認為這也產生了一個新的現象:影響市場觀點的時間窗口被提前了,以前是在與會者在會議中發言的時候,現在變成了在與會者寫完講稿的時候。因此,美聯儲官員搶在會議前發表更多講話來相互示意他們將在正式會議上讀什麼內容。如果一項政策引起爭議,交易量就會放大,現實中市場就是這麼反應的。
zkiz 3萬倉記(6): 時代集團(1023)公佈業績
這兩星期,組合還是沒有變動,還是持有富豪產業信託(1881)及理文手袋(1488)。


上個禮拜,理文手袋(1488)同業時代集團(1023)
公佈業績,可以預示到公司的利潤率是如何。根據分部資料,可以見到手袋分部的利潤率如下述,可以見稅前淨利率以每年1%下降:

所以筆者下降了自己的預測,下半年的毛利預期由25%,降至23%,即下半年盈利由11.1仙,減至9.5仙,盈利由17.1仙減至15.6仙:

合理估值仍是以市盈率8倍至10倍,所以合理價調低至在1.25至1.56元間,但現價仍處於合理價中低限,但不算過份超值。

昨日,有位網友PLNY,發表他對業務的
評論,節錄如下,跟大家分享下:
「1. 由通告到睇,1488既客其實1 D 都唔忠誠,頭3個大客可以話係年年轉,但咁未必係壞事,做得export D客一定年年落order時捽低個價,要keep 住個margin公司唯有年年都screen 新客,notice 上面講既effective management 同cost control,就係咁解 (加埋谷大D單,用盡capacity, margin 自然靚仔).
% % % %
HKD'000 06/2012 06/2011 HKD'000 12/2011 12/2010
Customer A 90,186 18.6% - 0.0% Customer A 114,414 13.1% - 0.0%
Customer B 75,906 15.7% 53,875 14.5% Customer B - 0.0% 142,414 16.7%
Customer C - 0.0% 46,933 12.7% Customer C - 0.0% 88,267 10.3%
*- = not exceed 10% of sales
2. Italy 的確係growth engine, 而且應該keep 到, 點解?
我上網搵唔到係邊個意大利客既資料,但從track record 睇,1488 supply 既segment 應該從luxury space 入面high growth 既 middle tier, 佢地supply 過俾以下既客,可以見到佢地不斷upgrade D 客去luxury segment, 其實並唔簡單。
% % % %
HKD'000 06/2012 06/2011 HKD'000 12/2011 12/2010
HK 12,950 2.7% 9,939 2.7% HK 28,132 3.2% 19,461 2.3%
PRC 15,481 3.2% 8,884 2.4% PRC 32,084 3.7% 12,392 1.5%
USA 175,838 36.3% 157,829 42.6% USA 368,867 42.2% 457,729 53.6%
Canada 17,153 3.5% 20,649 5.6% Canada 46,122 5.3% 31,927 3.7%
Netherlands 30,196 6.2% 26,294 7.1% Netherlands 53,969 6.2% 76,782 9.0%
Italy 107,420 22.2% 24,785 6.7% Italy 97,238 11.1% 65,380 7.7%
UK 16,765 3.5% 25,159 6.8% UK 43,566 5.0% 47,967 5.6%
Germany 13,438 2.8% 7,660 2.1% Germany 27,036 3.1% 14,390 1.7%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34,947 7.2% 30,261 8.2%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52,438 6.0% 30,023 3.5%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16,753 3.5% 21,663 5.8%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40,933 4.7% 28,914 3.4%
Other Asian countries 43,943 9.1% 37,522 10.1% Other Asian countries 83,430 9.5% 68,574 8.0%
484,884 100.0% 370,645 100.0% 873,815 100.0% 853,539 100.0%
佢地既客
同searchable last shipment datePossible buyers Brands included BL Date
Sherson Group Inc. Nine West, Bandolino, Enzo Angiolini, Anne Klein, easyspirit, Nine West American Vintage, Nine & Co., Boutique 9, Anne Klein Sport, Circa Joan & David, Mootsies Toosies, Rachel Roy, Jones New York 3/12/2007
Catini Bags (Subsid of Company) re-sell to Target 28/12/2007
Diesel USA 21/11/2007
Tory Burch 24/10/2012
Nine West 2009
Lululemon 24/12/2012
佢地core client 係美國,我估其實應該係Tory Burch, Burch 係一間high growth 既private company, 好在人地兩公婆鬧離婚,所以都有D financial 睇,上年Tory 估緊topline grow 50% [http://www.privco.com/tory-burch-and-ex-husband-chris-burch-bury-hatchet-in-812-million-deal
], 1488 拍到呢個碼頭點會同1023 一樣命運? (coach d sales growth 差九條街,1023... 唉...仲要咁高調話俾人知? ???????????)
4. substantial shareholder DJE 係real money manager (not hedge fund) 我鐘意<3 <3,1488應該都係俾
呢個fund hold 住 ,呢個fund仲hold 住理文化工(746), 同理文D management 做DD 既時候,會唔會熟D?又會係業績前狂入? 有無被人hint 過? 反正我信了~~~
5. 最後,留意成1.56%既街貨都比timber hill hold住 (應該是dark pool ) 」
講到底,買股都是靠自己分析,以上資料僅作參考之用。
壽險公司年報公佈的利潤靠譜嗎? 衍生品定價研究
http://xueqiu.com/5094434048/24140767曾經有一位銀行行長對分析師說,銀行的利潤和資產增值想搞也簡單,都是會計調出來的,什麼PE,PB大概看一下就行了,不用太當回事。這話雖然有點偏激,但是也說明一個道理,股票市場上,金融股得估值是最複雜的。因為金融業務是經營貨幣的業務,貨幣的支出和收入對於企業而言是賬上的數字,而如何記賬對於一個企業的描述會有很大的差異;另外,金融業有著嚴格的監管,各種責任金的撥備,各種準備金的計提都將對企業未來的現金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最後,部分金融資產的客觀估值方式對外部環境(例如利率,股指等因素)較為敏感,因此不同的時點價值變化較大。
壽險公司的利潤是估出來的?
看到這個標題,對於保險行業不熟悉的人一定會覺得略有驚訝。不過這是一個事實。
壽險行業作為金融行業的一個子行業,有著相似的問題,由於公司現金豐厚,投資頭寸巨大,而且產品預期盈利受到利率等因素影響較大,利潤的確定有著很大的差異。對於壽險公司而言,最為特殊的是保費收入和相關支出之間往往存在較長的時間間隔,所以真正想確定一張保單能給公司帶來的利潤,只能等到保險期間結束一切塵埃落定才行。
舉個例子來說,一張保險期限為5年的人壽保單,每年交費1000元,5年累積保費收入為5000元,銷售佣金400元,各項費用之和500元,投資收益收入為1800元,第五年末賠付支出為5500元。那麼在保險期間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計算這張保單為公司累計貢獻的利潤=保費收入+投資收益收入-銷售佣金-費用-賠付支出=5000+1800-400-500-5500=400元。請注意,這個利潤是5年後的,也就是說,需要投資收入1800元落袋,確實支出了5500賠付,以及(最關鍵的)客戶確實連續4年掏錢續保。那麼400元的利潤應該是在5年後確認的。
但是這樣做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保險公司會無法全部顯示出其經營成果。因為今年的新增業務產生的影響都無法在當年的財務報表上充分的體現出來。而上市的保險公司是需要每年公開財務報表展示利潤及經營成果的,而且法律規定,上市公司公佈的數據應可以最準確的反應當年的經營情況。這意味著保險公司每年的利潤中必須有一定的估算的成分。以便兼顧會計政策與展示經營結果的目的。
那麼,壽險公司的財務報表的利潤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呢?保險公司當年的財務報表利潤,是通過當年保險公司的實際支出加上按照精算規則對相關費用進行處理後的估算,而得到當年利潤估算,並不是實際的盈餘。對壽險公司而言,有兩項科目的數據對於核算利潤的影響是最大的,即投資收益和提取準備金。
因素一:投資收益
一般而言,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往往不能覆蓋未來所有的支出,這是一個聽上去較為驚悚的事實。但是,壽險公司從保費收入到未來實際給付的過程有個時間差,壽險公司會利用這個時間差用保費收入進行投資,通過投資收益覆蓋未來給付的資金缺口。從上面的這個例子來看,累計的保費收入僅為5000元,而未來所有賠付和費用為6400元,這1400元的缺口是需要投資收益的收入去進行覆蓋(在這個例子中,保費的投資年化收益至少需高於5%,如果考慮費用第一年就從總收入中扣除了,這個比例還要更高)。由於投資收益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因此壽險公司的總收入也隨之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當然也取決於投資的品種,如果投資的品種確定性高,例如債券,那麼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對於總收入的影響就較小。
通常,金融投資資產通常可以劃分為三大類:持有至到期、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這三類資產中,第一類需要用攤余成本法進行計量;第二類是用市價來對金融資產進行記賬的,並且市價的變動是要進入到當期的利潤表中的;而第三類資產的公允價值的變動是不進入利潤表,而通過其他綜合收益(OCI)進入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說,只有第二類資產是直接對保險公司的賬面利潤產生影響的。
換句話說,如果某類投資被劃入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一分類中,那麼這類投資產生的浮盈和浮虧,是不是在利潤表中予以體現的。這就製造了一個可以調配利潤的空間,因為有相當多的情況下,權益投資既可以被劃入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也可以被劃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目前各保險公司的權益類投資大部分都是劃入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範疇中,所以僅僅通過淨利潤水平是不能全面衡量壽險公司的真實盈利情況的。
舉例來說,兩家保險公司的投資資產都是100億,其中A公司當年投資收益為3億,進入OCI的浮盈為5億,而B公司當年投資收益為5億,進入OCI的浮虧為-4億。從投資收益率來看,B公司的5%(5/100=5%)明顯要高於A公司的4%(4/100=4%)。可是,這是沒有考慮到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浮盈和浮虧,若把它們也考慮進來,似乎A公司當年的投資表現更略高一籌。
因素二:準備金的提取
保險公司的責任準備金是指按照監管要求,保險公司為履行今後保險給付的資金準備。這筆準備金從應收的經保險費中逐年按照一定比例提存。在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負債方80%以上都是責任準備金。而責任準備金的提取(年初年末責任準備金的變動)是需要進入利潤表的,所以,準備金的計提方法會對於保險公司的利潤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在準備金計算中,除了需要運用到大量的假設之外,準備金的評估方法也比較複雜。而不同的評估方法和不同的假設選擇對於準備金的結果是具有較大影響的。由於準備金的存量是一個由期初承保時點為0到保險期間末為0的過程,所以準備金的提取本質上只是影響不同年份的利潤分佈。
還是回到前面的第一個例子,我們假設費用和佣金均發生在第一年,投資收益平均每年為360元,考慮第一種準備金提取方案各年末準備金存量為1000,2000,3000,4000,0,那麼第一年末準備金的提取為(1000-0)=1000元,會計利潤為保費收入1000元+投資收益360元-費用和佣金900元-提取準備金1000元=-540元。按照這個思路,第二至五年的會計利潤為360元、360元、360元、-140元,五年合計的會計利潤仍為400元。第二種準備金提取方案提取各年末準備金存量為500,1900,3300,4700,0,則各年的會計利潤分別為-40元、-40元、-40元、-40元、560元,五年合計的會計利潤仍舊為400元。兩種準備金方案下各年的會計利潤總和是一樣的,只是各年間的利潤分佈存在差異而已。
正是由於保險公司的行業特殊性,其財務報表所反映的會計利潤並不能真實反映具體的盈利情況。所以,在分析保險行業時,更應關注基於具體盈利模式下的精算內含價值。
微信公眾平台: OTCOPTIONS
下一個特斯拉?Elon Musk公佈Hyperloop太陽能超高速城際運輸系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858上週末特拉斯汽車剛發佈其2013第二季度財報業績超預期,盤後股價大漲13%,今年股價已漲347%所帶來的狂熱關注還未消散,公司創始人Elon Musk本週一再次引爆華爾街關注話題,這位聲名鵲起的CEO最終公佈了超高速城際運輸模式Hyperloop系統初版設計。

此前據Elon Musk在其Twitter上發佈的消息顯示,
Hyperloop系統是一套全新的運輸概念體系,在這套概念體系中並非以火車,而是以「鋁製膠囊」為運輸工具,將「膠囊」置於鋼鐵管道之中,然後像發射砲彈一樣將它發射至目的地。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Elon Musk透露了更多細節。他表示,
「這個系統是由太陽能供電的超高速城市運輸體系,乘客可以在30分鐘內由洛杉磯到達舊金山。」
洛杉磯到舊金山大概在380英里左右,乘坐飛機(純飛行時間)也需要1個小時。Elon Musk認為當前加州投入使用的造價達700億美元的高鐵既慢又昂貴,非常不實用。而Hyperloop系統,則可以極大的節省人們的時間。在接受彭博採訪的時候他曾表示,
「你將會看到這樣的情景,送站的人剛剛開車離開,」膠囊「已經將你送至目的地了。」

在今天的發布會上,Elon Musk披露了更多關於Hyperloop系統設計的細節,他表示,
「整體設計就像是獵槍槍管那樣,在大部分旅程中管道是並排的,回路的兩端密封。管道至於相隔50-100碼的柱子上,乘客艙時速可達800英里。艙可以運送乘客,也可以運輸汽車。採用高架結構,可以避免佔用過多土地。管道可以沿著I-5高速公路建設。「
美國I-5公路連接洛杉基和舊金山。
Elon Musk表示,當前加州昂貴的城際高鐵依然太慢,並且帶來的可怕的土地使用權的混亂。而Hyperloop系統則可以有效的避免這些問題,該系統採用高架結構,可以避免佔用過多土地。該系統如果只是用來裝人,需要60億美元建設;如果既裝人又裝車,就需要更大的車艙列,建造需要100億美元。

對於一直深受質疑的安全性問題,Elon Musk表示,
「有緊急剎車。一般來說,艙之間的距離有5英里,從洛杉基到舊金山可以安裝70個艙,每隔30秒一趟。就像迪斯尼的太空飛車一樣。而且乘客並不會感到不適,因為它的側向加速度比地鐵還小,因為艙像飛機一樣嵌入管道中。和飛機不同,它不受氣流影響,沒有什麼突然的動作,跑起來非常平穩。「
一些批評認為如此長距離的加壓管道,需要大量的能源,還會產生很大的空氣摩擦和熱量,因此該計劃幾乎不可能實現。Elon Musk回應稱,
Hyperloop走的是中間路線。管道不是完全真空的,也不是放在普通條件之下的,Hyperloop管道將處於低壓之下。
整個系統運行原理是,
Hyperloop管道內,」膠囊「將被安裝在鉻鎳鐵合金製作的滑板上。這種滑板質地很薄,而Elon Musk的SpaceX公司的太空產品就使用該合金,它可以經受高壓和高溫。滑板上有小口,可以吸入空氣形成一個氣墊。在」膠囊「的前部有兩個像協和噴氣式客機那樣的噴氣口。一個電動渦輪壓縮機會壓縮前部進入的空氣,然後送入滑板和」膠囊「。在滑板中有磁體,還有電磁脈衝,可以讓」膠囊「獲得最初的推動力,然後由發動機推動車艙前進。
這個設計還將帶來一個好處——沒有」音爆「產生。Elon Musk表示,
「相對於空氣,車艙的前進速度剛好低於音速。管道內充滿暖的順風空氣,「膠囊」可以高速前進,不會突破音障」
雖然這一切聽起來如同科幻故事,但Elon Musk和其一路走過來的搭檔們已經開始設計Hyperloop並檢查它的物理性能。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教授Martin Simon對於該系統評論稱,
「從技術角度來看Hyperloop是可行的。聽起來,所有問題已知技術都可以解決,它不需要什麼全新的發明。馬斯克提出的加速方法已經用在遊樂場的過山車上。一些企業也在研究,想用該技術運輸乘客和貨車。不同之外在於,Hyperloop使用氣墊讓車艙輕浮。」
對此Elon Musk也表示要將Hyperloop化為現實,仍有許多事要做。
」我只是提出方案,它是一個開源設計。它顯然可以變得更好,可以修正錯誤,優化設計。而且我要繼續運營SpaceX和特斯拉,它們都相當困難。「
毫無疑問的一點是,Elon Musk一路走來,從Paylal到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再到特拉斯汽車公司,他已經證明了曾經的豪言壯語——「沒有什麼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這次的設想依然引發了諸多疑問和「不靠譜」 的質疑聲。但一家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ET3公司已經開始著手對此進行研發。該公司早前發佈了一個叫做的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項目設想,它的原理和實現的效果就是Hyperloop追求的目標。
根據視頻介紹,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項目的動力供應採用的是磁懸浮技術。整個膠囊處於一個幾乎沒有摩擦力的環境中,以某種彈射裝置發射出去,無間斷地駛往目的地。每個「膠 囊」重達183Kg,長16英呎,能容納4至6名乘客,還有存放行李的貨廂。鏈接兩個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鐵路一樣搭建在地上。按照預想的規劃,這樣的管道 或許可以「附著」到既存的高速鐵路架橋上,以節省路線資源與基礎設施搭建成本。速度方面,ET3公司的設計是4000英里/小時。同時公司還表示相比現在 昂貴的機票價格,他們的項目能夠把從舊金山至紐約的旅行費用降低至100美元。在今年年底之前,他們還將搭建一段長度為3英里的管道來測試「膠囊」旅行概 念。
《中海油服2013年度中期業績公佈暨新聞發佈會----詳細版》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898579
查看原圖1、公司管理層出席者主要依然為四大天王「LLLY」:劉健、李勇、李飛龍、楊海江。
查看原圖2、李勇CEO作報告總結!
查看原圖3、李勇CEO表示,船舶板塊,在積極購買現船,因為需求擺在那!上半年買了2條,下半年繼續!物探板塊,目前著手積極調整,計劃是2年後,一個全新的物探船隊將展示,使得公司物探業務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查看原圖4、展望下半年!
查看原圖國際油田服務市場數據喜人,保守估計維持10%以上增長,而業務大頭的國內部分,中海油將繼續在「建設海洋強國」+「二次跨越」的指引下,積極推進各項投資、開發!
-----友聯投資:我們的南海,已經等待了太久太久!因此,下半年乃至2014年的發展預期,都可以充分得到保障!
查看原圖在這個大景氣背景下,公司也繼續按照年初承諾的那樣「加快自我建設、外購併租,努力滿足市場需求」!
-----友聯投資:毫無疑問,這裡不僅兌現公司年初向市場表態的通過「買、租、建」三種方式並舉,來主動提升產能、改善結構的現狀。更體現了我們COSL管理層的一貫宗旨「思必言、言必行、行必果」。如果可以讓友聯頒發一個內地A股之「股東最信得過的上市公司」,非COSL莫屬~
查看原圖稠油熱采,本期在勘探領域獲得很大突破!由於這個突破,使得該技術在中國渤海灣的稠油開採中得以實際規模應用!
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它會非常快地被擴展,於是帶來新增收入!同時不僅渤海,在加拿大也已經就幾口井的具體開採方案進入研究階段!
-----友聯投資:這也是新增海外收入了!
另,隨鑽測井技術和旋轉導向鑽井系統,已經獲得實質性突破,完成了工業試驗,而該類技術國際上只有四家公司掌握!
相信未來1~2年內投入工業化生產中,帶來新增收入和利潤板塊!
由此帶來一個積極的重大變化是,過去國際上一些海上油田服務設備提供商,是禁止向中國內地銷售應用於「隨鑽測井技術和旋轉導向鑽井系統」設備的!
而隨著我們自己掌握了該項技術,他們紛紛變臉,表示願意向COSL銷售了!(李勇CEO暢然一笑,讓我記起前年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劉健sir曾經堅定地表示過:那些所謂的開採高深技術,並不是COSL不能掌握的!)
-----友聯投資:這就是科技結合產業的實打實效果!現在,時隔二年,管理層和COSL的奮鬥者們,為我們再次呈現「兌現諾言,振奮國人」的實效!
查看原圖今年下半年,一直到2014年全年,COSL的產能擴大化將不停步前行,勢必帶來收入擴大、利潤保持較快增長!
-----友聯投資:今天盤後,目前已經有7家國內券商對COSL的今年及未來年度業績進行上調!
查看原圖5、提問環節:
查看原圖a)南華早報記者:日費率有提升原因是?李勇CEO回答:提升是由於深水部分發展較快(981和挪威三劍客都是高收費),另外到期續租的平台,都獲得日費提升了!所以帶來綜合日費增長!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b)彭博社記者:之前國內發生銀行間信用市場收緊,貨幣利率飆升,是否影響了COSL融資?
布倫特原油價格同期相比稍低,是否會影響公司鑽井市場明年、後年?李飛龍CFO回答:市場資金流動性確實出現過一個波動,但我公司現金流比較強勁!140億人民幣的可用儲備,鎖定作業合同的經營現金流也是強勁的,對於COSL而言,再融資壓力不大!
即使所謂流動性波動期,我們的融資渠道依然暢通!因此不擔心這些銀行間外部市場!
關於油價,市場確實出現一些擔心未來油價下跌的預期,但是國際主要油公司並未出現資本支出下調的跡象,其中一個可能主要原因是,近期油藏重大發現上,基本都是海上、尤其是深海!
因此,對於海上油田勘探、開發的資本支出,當然沒有下調的必須性!更主要的是,目前油價,完全可以支撐深海開發的成本覆蓋!
當然,COSL也已經做了相關風險預案,以期及時化解種種可能出現的市場變故!
-----友聯投資:紐約原油價格,同樣是1月1日之後的163個交易日,2012年是96.33美元,2013年目前是96.7美元!疲軟嗎?而布倫特不是在去年4月~6月底有過從125美元跌破至90美元的過程嗎?今年難道更差了?
彭博也!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c)應收賬款上升較多!本年度資本支出會如何變化?李飛龍CFO回答:二個原因使然,收入規模增加導致、合同約定上催款協議約定使然,因此,未到年底,暫時上升而已!
2013年初承諾資本支出40~50億元,按照目前市場實際在高端、深水上強勁需求,以及公司現金存量情況,可能提高到60~70億元!
-----友聯投資:40~50億元猛增到60~70億元,增幅40%~50%,真不小!2014年確實值得期待!給力!加油!
查看原圖d)某些分析師曾表示,公司未來增長會放緩,投入會降低!劉健老大接過話筒:公司一直保持良好增長,當然分析師們根據模型,各取所需啦!
公司自己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目前一直在按照規劃很好地實現中!甚至部分在積極超越中!
當然,某些公司大了,其絕對增長率會沒有那麼快。但,近幾年COSL還不至於因為成為大象而跳不動!
總之,我們對於未來公司的增長有很強信心!
-----友聯投資:分析師們,您們有了嗎?瑞銀的13年1.12元要堅持到14年再調整模型嗎?
查看原圖e)煤層氣、頁岩氣方面會如何?劉健老大繼續:這二個方面有做,但是太小,單列說明沒有較大意義!且其技術非關鍵,積極關注與相關作業方等合作即可!
另外,COSL致力於任何方面高端的服務,太低端的就~~~不參與競爭了吧!未來二個方面會如何?劉健老大個人對煤層氣更看好!
-----友聯投資:(四大天王開始有摸鼻子、撫下巴)顯然,這個問題連普通投資者都不能打動了!劉sir回答地很直接了!
查看原圖f)星島日報記者:國際收入增長首超國內,下半年、明年會如何?李勇CEO回答:海外增長2014年會繼續保持一個較大的增量,當然同時國內需求也在增長!我們的目標是2015年國際收入佔總營收40%!
同時油田技術服務上,因為涉及先期投入(碼頭、倉儲等等),過去比較謹慎,現在因為看清發展,已經在去年年底開始大動作,因此在今年剩餘時間內,最晚2014年初,將看到技術服務板塊上突出的較大增長!
-----友聯投資:欣喜!目前油田技術服務佔收入21%,佔經營利潤貢獻率9%,那較大突破會是怎樣美妙前景呢?令人遐想!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6、最後-----友聯投資:
從本次業績發佈會上,我們充分看見並完全可以預見2014年新產能的釋放!
為何1H2013,各路分析師紛紛預期不高呢?
究其根本,其中之一就是諸位近幾年一直糾葛在擔心COSL這個,擔心COSL那個上!
既有老生常談的對於AWO收購溢價過高之雲霧,更有挪威稅務當局罰稅高額之驚詫!廣而化之便是總想著COSL可以輕資產化,欲將現有設備上打造出世界一流海上油田服務企業!
可惜,科學就是科學,海上就是海上!
在茫茫大洋之自然面前,沒有高精尖、沒有981,還真的400米不出,1500米不邁!
種種與諸多現實面前,管理層頂住資本市場傳來的一些雜音,認真、踏實,一步步走。繞開公開增發之影響,積極從債券市場獲得支持,但是有錢也得謹慎出手!
請看:南海七號、南海八號、南海九號、勘探二號、「COSL Hunter(獵人號)」、「 COSL Gift(天賦號)」,還有那些服務船舶、三用工作船欣欣然,加入COSL大團隊!
讓COSL的鑽井板塊猛然提升,積極兌現了承諾,也努力改善國內資本市場對於COSL的評價基礎!
----用營收和利潤的切實增長來作為背書,是最美的字體!
Twitter公佈遞交IPO申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562 繼去年5月Facebook上市之後,又一備受投資者期待的社交網絡巨頭Twitter 9月12日以官方發Tweet形式公佈,已以保密形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計劃IPO的S-1文件,但沒有透露何時上市及其他細節。

根據美國《創業企業扶助法》(JOBS),年收入低於10億美元的公司屬於「新興成長型公司」,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不必對外公開。
現在Twitter每月約有活躍用戶2億名,但從未暗示公司處於盈利狀態。廣告諮詢公司eMarketer預計,今年Twitter的營業收入將達到5.83億美元。
目前私人投資者對Twitter的估值約為100億美元。今年1月,依據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對Twitter的投資,Twitter的估值已經達到90億美元,較2011年該公司上一次募資的估值高約10%。
而Gigaom的消息源說,最近有對沖基金提出以每股26-28美元購買Twitter員工的股份,這意味著該公司估值高達140億美元。
此時申請IPO意味著Twitter可能在今年底以前啟動上市。
對投行界來說,Twitter的IPO無疑是繼Facebook之後的又一「盛宴」。
知情者向金融時報透露,鑑於去年摩根士丹利承銷Facebook的尷尬表現,高盛可能是Twitter上市的主承銷商,美國銀行也會在承銷商之列。
Twitter發佈申請IPO的帖子在一小時內轉發了8000多次。分析師認為,Twitter今後必須繼續在公開所有者的監管下創新,除了創造收入,還要保持用戶的活躍參與熱情。
BGC Partners技術分析師Colin Gillis認為,Twitter也要吸取Facebook的教訓,Facebook上市曾讓投資者瘋狂,但在今年夏季以前,Facebook的股票表現乏善可陳。
廣告是更多人通過智能手機得到服務產生的影響。除了廣告還可以開發多少收入流,這有些問題。
Facebook過去一年半有一件事做得很成功,那就是不僅顯示了用戶數量在增加,而且這些用戶都越來越活躍。
值得一提的是,Twitter公開計劃上市當天,投資基金GSV Capital Corp的持有Twitter的股份盤後猛增18%。

馬云的「亞歷山大東征」:阿里小微金融公佈股權架構:馬云持股不超7.3%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1/55973.html【i黑馬導讀】亞歷山大東征時把家財散發給將士,有人問他給自己留下了什麼?亞歷山大目視東方,說道:「希望!」近日阿里旗下的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以下簡稱:小微金服)宣佈公司新股權架構。根據新的架構,小微金服將以40%的股份,作為對小微和阿里集團全體員工的分享和激勵,只要是11月1日在職的小微金服及阿里巴巴集團的每一位員工都會獲得小微金服的股份。值得關注的是,馬云本人在小微金服的持股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7.3%,而不是之前一直被認為的80%。
本文根據騰訊科技《小微金服股權架構公佈:馬云欲借此洗刷VIE風波陰影》和獵云網《阿里小微金融公佈股權架構:馬云持股不超7.3%》改寫而成。
這是小微金服的股權架構首次浮出水面,而「人人有份,共創共享」的股權分享方式也再次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企業開放、分享的本質所在。
股權分享 全部員工人人有份
小微金服CEO彭蕾在給員工的郵件裡做了同樣的表述,彭蕾在郵件裡說: 「伴隨著這樣快速的發展,小微金服包括此前的支付寶從未停止過建立健康、高效、持久發展的股權架構的思考。隨著小微金服的戰略和員工分享方案的思考逐步成熟,具體方案出爐的時機已經成熟。」根據小微金服的新股權架構,2013年11月1日在職的小微金服及阿里巴巴集團的23810員工每一位都會獲得小微金服的股份。除了當天的一次性股份授予之外,這40%的股份還將用於未來對員工的績效激勵和未來吸引優秀人才的股權激勵。而剩餘的60%的小微金服股份將用於在未來分步引進戰略投資者。小微金服方面表示,「希望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與我們理念一致、文化相近並且願意與小微金服集團長期共同發展的投資者。」
馬云持股比例不超過7.3%,讓圍繞支付寶的爭議停止
對於備受關注的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問題,小微金服方面表示,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
公開數據顯示,馬云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為7.3%,這也意味著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不會超過7.3%。
早在2011年支付寶股權變更時,變身內資的支付寶的股權結構就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甚至有不瞭解情況的人質疑,馬云是將支付寶放到了自己口袋。對此,馬云當時就明確向媒體表示,「支付寶落入我的口袋,這不是事實。」
小微金服CEO彭蕾在今日給員工的信中表示,為了當初那個決定,阿里集團和馬云個人都承受了巨大的非議與質疑。「但實際上從第一天開始,就沒有、也絕不可能有任何一個人,如外界所描述的那樣,把支付寶裝進自己口袋裡!」
小微金服方面表示,全體員工佔比40%,戰略投資者佔比60%,其中馬云作為全體員工的一員,持有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這是小微金服設定的目標股權結構。目前小微金服的股權架構還處於過渡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結構,公司會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盡快完成過渡。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