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義玻璃調研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19054/index

 

上個月,我跟信義玻璃(868.HK)的管理層會面,得出的投資結論是------公司的競爭力和業務前景不俗,唯浮法玻璃業務的毛利率有下調壓力(因為該板塊有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股價的催化劑是計劃分拆太陽能玻璃業務獨立上市(市值估計不會超過120億港元,公司將占75%股權),我會把她放進我的觀察名單上。

 

 

 

我從05年(公司上市)便開始跟蹤信義玻璃的業務發展,09年參觀過她在東莞的廠房。我覺得管理層的執行力很強,充分利用股票市場的力量來壯大公司的規模。過去幾年,公司不斷透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05IPO06年配股、07年配股、09年配股、11年配股),擴大產能及向上游的浮法玻璃(06年)和太陽能玻璃(08年)進軍。垂直生產(vertical integration)令公司的生產成本下降,因而提升競爭力。產品多樣化(包括汽車玻璃、建筑玻璃、浮法玻璃太陽能玻璃)可以分散風險。

 

 

 

信義玻璃是從1989年生產汽車玻璃起家的,主要造維修市場,占該板塊營業額85%70%出口,15%內銷),其余15%OEM車廠市場(全是中國車廠)。現時公司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維修玻璃生產商,市場占有率大概是20%。我認為公司最大的競爭優勢是產品多樣化(適合不同的車款)和低生產成本(得益於規模效應)。由於維修市場的生意跟全球汽車的保有量有關,這個業務的前景比較平穩,跟全球經濟的關系不大,可以說是公司的現金牛(cash cow)。

 

 

 

建筑玻璃方面,公司是全國三大低排放(Low-E) 建筑玻璃生產商之一(最大是南玻)。跟外國比較,中國低排放玻璃的應用率還是很低,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雖然短期內私營商品房的新開工面積有所放緩(因為 房地產不景氣),大量興建公營保障房(目標是五年內提供三千六百萬套)勢將拉動未來幾年建筑玻璃的需求,業務前景還是樂觀的。

 

 

 

浮法玻璃方面,30%的生產是公司自用(加工成為汽車玻璃或建筑玻璃),70%是外銷。今年上半年,由於需求不足(主要是房地產不景氣影響了建筑玻璃的需求),這個板塊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售價已從2010年高峰期下跌超過10%,公司上半年的毛利率下降到只有22%(去年同期是39%)。現時浮法玻璃的價錢在低位徘徊,而原材料之一的純鹼的價格今年不斷上升,相信下半年的毛利率還是有壓力。為了減少成本,公司大部份(約80%)的生產線已採有天然汽代替重油作為燃料。

 

 

公司上市以來的財務數據都不錯,2005-2010年的股本回報率高達15-24%。唯一可以挑剔的地方是她的資本開支龐大,引致自由現金流經常出現負數,過去六年的總負數超過二十億港元。另外,公司經常配股,也會攤薄小股東的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7

北銀、信義聯勤、彰銀標案 一遇選舉就變調 公開標案變弊案 政治口水淹沒真相

2012-1-2  TWM




一項公開競標、競爭激烈的比賽,最後由出價最高者得標,但到了政客口中,卻成了「弊案」一樁?從北銀案、信義聯勤的「賤賣國產」案,到彰銀標售案,政客口 水淹沒一切真相。

撰文‧劉俞青

宇昌案之後,九年前的富邦購併北銀一案又成選戰焦點。但事實上,無論北銀案也好,或者更早之前,閣揆吳敦義好幾次提起民進黨時期賤賣國產的土地標售案也 好,甚至是這幾年讓台新金吳東亮飽受檢調約談之苦的彰化銀行標售,都是透過公開透明的標售作業,最後價高、條件優者得標,若只是為了一時選舉或政治考量, 刻意模糊是非,最後恐怕都會招來殺敵三百,自損一千的後果。

富邦高價勝出 中信、國泰扼腕以北銀案為例,當時北銀為了這個標售案,有一個五人遴選小組,成員包括當時北銀董事長林基源、總經理丁予康、副總何昌明、及北市府財政局長 李述德、研考會主委吳秀光,整起標售案由這五人負責,並且委託高盛作為財顧公司。

當時北銀開出的條件很明確,最重要是確保股東權益,其次則是銀行發展前景、員工權益及大股東北市府的參與度共四個條件;也因為遊戲規則清楚明確,高盛從公 開招親到最後開標,只有短短三個月時間。

高盛二○○二年五月在市場上廣發邀請帖,七月下旬,富邦金正式提出購併「有約束力的條件」(意指正式投標價格,而且得標後不得更改的購併條件),當時一共 有五家公司參與投標,包括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元大金(當時尚未成立金控,為元大證券),與中華開發。

開標結果,八月七日晚上,高盛通知富邦金控,以一‧一一六五比一的換股比例、換算每股三十六元的最高價格得標。並且承諾北市府在富邦金董事會有兩席董事, 提供北銀員工兩年工作權保障等。

根據一位當時參與競標的業者表示,事前得標呼聲也很高的,還包括當時已經握有六%股權,並持有北銀一席個人董事的中信金,以及同樣勢在必得的國泰金。

換句話說,這不只是公開競標,而且是一場競爭激烈的競賽,如果賽事規則有任何不公,或者得標結果有任何瑕疵,勢必引起軒然大波,也因此,北銀當時除了條件 明確之外,也希望能速戰速決,避免不必要的政治因素介入節外生枝。

沒想到,當時為了「公開透明、公平競爭」所訂下的規定,如今卻成了政客口中的質疑。例如當初因擔心引發內線交易的疑慮,因此八月七日(對外公布開標結果前 一天)晚上,高盛告知開標結果後,隔天一早,北銀才能把這結果向最大股東北市府報告,並且迅速在一天之內走完所有公務程序,下午北銀與富邦才能同步召開董 事會通過,但如今卻被扣以「一天之內連蓋九個章」的質疑,還被硬生生冠上「官商勾結」的大帽。

當時這場重大購併案,其實並未引起什麼「異聲」,甚至有媒體以「馬英九『嫁女兒』手法比阿扁高明」來評價這場標售案,更不要說,從事後結果來看,這是一場 雙贏的購併。

富邦有了北銀,固然如虎添翼,但北銀進入富邦金之後,市值從二六一億元成長到四○九億元(至一一年十一月底止),在富邦金連年成為金控獲利王的挹注下,北 市府八年一共領走一三○億元的現金股利。而至今北市府仍握有三席富邦金的董事席次。

但只要一碰上選舉,是非黑白都不再重要,所有言論都被以「二分法」切割為藍綠兩邊,政客的口水淹沒一切真相。

新壽多出五億 才搶到信義聯勤此外,又例如行政院長吳敦義過去好幾次提及的信義聯勤土地標售案,也是一例。吳敦義好幾次公開發言,指稱「近乎暴利的國有土地標售案,官方 如果繼續售出,就是『賤賣國產』。」吳敦義身為閣揆,他應該不會不知道,○六年信義聯勤的標售,同樣也是透過公開標售的案子,因為難得有精華地段的大面積 土地標售,吸引眾多市場好手投標,參與投標的,至少就有元大建設、基泰建設。當時元大建設負責人馬維辰還證實,新光人壽比第二高標的元大建設高出五億多元 的價格;說是「賤賣」,實在言之過重。

但後來台北市精華區地價飆漲,○八年新光人壽高價轉手出售,才引發外界爭議。

持平而論,國有土地到底應不應該出售,值得探討,壽險公司養地獲取利潤,也可另闢章節討論,但單純就買地獲取利潤的行為,究竟是眼光好,還是國產局「賤 賣」?政治人物心中應該自有分寸才對。

而政治口水下最大的犧牲者,恐怕當屬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莫屬。○五年八月,台新金出高價,以每股二十六‧一二元買下彰化銀行,氣走包括第二高標在內的新 加坡淡馬錫。

台新金買貴了 還吃不到彰銀事隔一個禮拜,淡馬錫甚至提出「願意以台新金所提價格購買」的條件,希望搶親。而事後多家投資機構出具台新金的報告,都表示「買貴了!」的不 看好態度,讓吳東亮誓言要做出成績給外界看。

但吳東亮萬萬沒想到的是,原來不是「便宜買」才會招來外界質疑的眼光,在早已被政治口水淹沒的台灣市場裡,這個公開招標、而且「買太貴」的價格,竟然招來 檢調單位長年約談。試問,如果當時得標的是淡馬錫,檢調也「敢」約談嗎?恐怕將引發台星兩國間的國際事件。

六年下來,彰銀至今無法正式併入台新金,甚至還可能被迫賣出,實在是始料未及。

只能說,在台灣這個政客操縱的市場,只有選舉、不論是非的世界,台灣付出太多無謂的社會成本,全體國民都因此付出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3

實價網照妖鏡 信義區1坪價差30萬

2012-10-29  TCW
 
 

 

實價登錄讓我省了不少錢!」一位資深房地產投資人開心的說。

就在實價查詢服務網(簡稱實價網)開放查詢第四天,這位投資房地產超過十年、平均報酬率三成以上、身價好幾億的企業董事長林大明(化名),以不到一頓飯的時間,拍板買下位在台中中港路上,總價約四千萬元的商辦大樓某一戶,現省下一千多萬元,足以在台中再買一戶電梯大樓住家!

他剛買下的這層兩百餘坪的商辦,早在他的「獵物名單」中。實價網開放後,他立即上網查詢,這一查,讓他驚訝不已,原來「實價」登錄上的價格,差異極大,不能盡信,但可善用。

例如上述中港路商辦標的,實價網公布六月份同一棟大樓某一戶,以每坪十九萬一千元賣出。但八月時,仲介提供成交行情,這棟大樓中的某一戶,以每坪十七萬八千元出售。亦即,仲介報價比登錄價還少了六‧八%。

為何如此?林大明沙推幾種可能性:一、十九萬一千元是買方有意抬高價格而墊高行情,二、十七萬八千元是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差,因景氣往下且成交量低,所以價格下修。看見兩個價格的差距,顯示未來還有向下空間,他決定要用實價網上的價格,砍七成尋屋。

就在他上網查詢後不到兩天,仲介就來電,告訴他賣方出現,條件是要快速成交。他火速趕去跟賣家碰面,沒有太多討價還價,迅速以七折成交。

房價透明化口袋淺也可放膽下手菁華區

蒙上面紗的房地產交易價,隨著實價網開放查詢,正逐漸褪去中,神秘也攤開在陽光下。

原先以為一坪七十萬元起跳、每坪百萬元不稀奇的台北市信義區,在實價網的成交紀錄中,赫然出現「四」字頭以下的成交物件,每坪價差超過三十萬元。

準備換屋的張景星(化名),曾看中位在台北市松德路上,屋齡約十五年,權狀四十七坪、附停車位的某電梯大樓,因當時對方開價三千二百五十萬元,超出購屋預算而作罷。結果,他最近上實價網查詢,發現成交價為二千三百五十萬元,少了二七.六%。此價格鼓勵自認口袋不夠深的購屋者,可以放膽把觸角伸到信義區,尋找獵物。

「不動產交易實價揭露後,會讓房價逐漸現形,」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購屋者可用目前的成交價做為「砍價空間」的參考。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認為,透明化的房價更能幫助買方判斷交易是否合理。

房仲業者根據實價網資料發現,台北市房屋成交價低於市場行情兩到三成、台中市價格最高的七期,成交價則低於行情一五%。高雄地區交投熱絡的鼓山區、美術館等區域,成交價則低於市場行情兩成。

二○%,是買方新握有的還價籌碼。買屋者要如何運用新籌碼,買到好房價?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建議,購屋者可掌握「從異求同」、「去頭去尾」、「附加價值」、「詢問專家」與「時間差」等五大估價原則,以合理的價格買屋。

首先,購屋者可先挑出與理想物件類似的案例,再依據路段、屋齡、樓層、面積等條件,做為價格參考案例;其次,排除成交價最高及最低的極端案例,以中間價格做為區域價格參考指標;同時要考慮物件是否附車位及屋況,車位價格是否可拆分、屋況有無裝潢,頂樓是否加蓋等;即使同一社區,不同面向與樓層,單價也不同,可詢問房仲業者,協助判讀。他提醒,實價登錄資訊在時間上會出現超過兩個月的落差,可搭配房仲業提供的即時行情,才不會因景氣快速變化,影響價格判斷。

徐佳馨則建議把握「多方取得資料」、「多看個案差異」、「多留意車位頂加」與「少看偏離行情」的「三多一少」原則,來減少買高的風險。

綜合專家意見,買屋者可以運用「查、問、談、登」四步驟,為自己創造有利的購屋優勢。

獵屋法則一:勤找資料留意「交易總額及單價」項目虛實

首先登入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找出有意購買物件所屬區域,從今年八月份開始登錄的成交資訊。

想要查詢八月份以前的交易資訊,可到「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中的「房地產交易價格」項目中,查詢從二○○○年以來的房地產交易紀錄。把這兩份資訊串在一起看,可以快速掌握到過去十二年來,有意購買物件,與附近區域房價變化,與易手次數。

實價網網站中「交易總價」與「交易單價」項目中,因初期車位價格分拆標示不清,可能導致部分物件的平均單價有壓低之嫌,值得留意。

獵屋法則二:多方探詢當心車位灌水放大每坪售價

查詢各方資料後,對不常買賣房地產的購屋者來說,常會陷入不知如何判斷資料的困境。此時可拿著資料向房仲業者探詢,取得更精確判斷資訊。

車位是最容易被「灌水」的項目。若原屋主購屋時,以每個車位兩百萬元購買,房屋出售時,若灌進房屋坪數賣出,如果物件以每坪五十萬元賣出,一個約十坪大的車位,售價等於從兩百萬元放大成五百萬元。

頂樓加蓋也常發生類似現象,沒有合法的建照的頂加,也很容易被挾帶成室內面積出售,一旦其他住戶檢舉就必須拆除,等於是花了與室內坪數一樣價格的錢,買到隨時可能被拆除的坪數。

獵屋法則三:八折殺起賣方開出離譜高價情況將減少

掌握書面與口頭的資訊後,如何運用這些資訊以理想的價格買到物件,就是一大學問。

林大明過去買屋,大多會以對方開價的七折開始談起。現在有實價網可供查詢,賣方的開價就不會太離譜,「可從賣方開價的八折開始談起,」他建議,「不景氣時,急著變現用錢的人多了,價格還可以壓低從七折談起,」預售屋也是「先砍七折再說」。

獵屋法則四:詳實登錄虛增或壓低成交價有補稅風險

從八月份起,成交的房地產物件都要上網登錄,除了買方自行登錄外,還可以透過地政士或不動產經紀業代勞。曾有買屋達人建議,「可以報高價來為日後節稅」。

房仲業者則建議,最好據實登錄,以免留下後遺症。林大明以自身慘痛的經驗提醒,不論成交價是要虛增還是壓低,「買賣雙方要確實溝通」,才不會補繳稅還留下紀錄。

在房地產買賣契約書中,會清楚載明成交物件中,土地與建物的成交價。由於土地不用課徵土地交易所得稅,而房屋要課房屋交易所得稅,為了降低稅負,一般土地與建物的金額占比通常六比四。

結果,在某一次交易中,另一方的契約書中載明的占比為七比三,與他手上的比例不同,結果被細心的國稅局人員發現。最後,買賣雙方被國稅局要求重新協商取得共識,修正書面中刊載的土地、建物成本比例外,並以繳稅收場。

實價登錄上線後,部分買方想要以高價登載,預留未來轉手時可能出現虧損的伏筆,做為避稅方法。但國稅局仍能以該成交價是否偏離行情,或比較第二次轉手的價格,來勾稽買方是否灌水。「一旦被賣方檢舉可就得不償失,」房仲業者提醒,「不要為了省稅,為自己留下麻煩。」

【延伸閱讀】利用實價登錄 買房4步驟1.查登入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房地產交易價格」與各仲介業者網站查閱行情

2.問掌握初步資訊後,多向當地仲介業者詢問行情與物件狀況

3.談預售屋與中古屋可從賣方開價的7到8折間開始還價

4.登誠實登錄買賣資料,以免日後留下補稅後遺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88

買吉隆坡「信義區」 只要台北1/3價格

2012-12-17  TCW
 
 

 

如果你有三百萬元,你要在台灣或馬來西亞置產?

在台灣,自備三百萬元,只能買到信義區約四、五坪,但在馬來西亞,卻可以買到首都吉隆坡市中心、相當於信義區的二十坪房子,而且租金報酬率達六%。

今年七月,三十歲的張建偉以現金一千多萬元,買下三間商城店鋪,地點就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最繁華的金三角,接著,他回租給商城,當起越洋包租公,年租金報酬率超過六%。

買礁溪不如買大馬中東資金大量湧入,轉手不是問題

擔任香港第一金台灣區市場部總監的張建偉,也在台灣投資房地產,他說,投資吉隆坡房產門檻低,租金報酬也比台北高,現在定存利息才一%,吉隆坡租金報酬率就比定存高五倍,還不包含房價增值空間。

六十三年次的保險業務員陳宜偉,三年前手上有六百多萬元的現金,當時台北市房價高漲,原本想買農地,但礁溪有溫泉的農地,五百坪就要價一千萬元。後來,他由朋友轉介,買下吉隆坡市區星光大道附近的二十五坪房子,一坪約新台幣二十四萬元,總價約六百萬元。

如今大樓還沒落成,房價就漲了四四%,陳宜偉說,當初最大疑慮是「二手房要賣給誰?」但近年來,新加坡、中東資金大量湧入,吉隆坡房產很搶手,他不擔心賣不掉,而且更有信心繼續投資吉隆坡房產。

剛出社會不久、二十八歲的李威翰,因為在房仲業工作,自己也買了吉隆坡的房子。他指出,年輕人就算存到三百萬元,在台北市也買不起房子,卻能夠在吉隆坡市中心買到相當於信義區或大安區的住宅。

房價平均漲近三成一定要買黃金地段,至少放三年

這一波東協熱,不僅讓台商賺到錢,股市創歷史新高,還帶動了房價,掀起一波東協投資潮。其中,馬來西亞房產熱在台灣投資客中,悄悄燃起。這股買房熱,主要局限於兩種人,一是有意移居馬來西亞的人,二是房市投資客,而且,標的物都選在吉隆坡市中心的黃金地段。

今年以來,每個月都有四到五個馬來西亞看屋團從台北出發,團員總共達上百人,而且,訂屋的比率高達九成。

房市投資客看中馬國房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報酬率。長線來看,房價每年漲幅約有一○%至一五%,即使短期內沒賣掉,還可以坐收五%至六%的租金收益。

根據地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發布的全球屋價指數報告,過去五年,馬來西亞平均房價漲幅達二八.五%,排名全球第九名。在東協中,馬國房產最被看好。雖然印尼雅加達、菲律賓馬尼拉和泰國曼谷租金報酬率較高,但這三個城市有政治動亂、產權保障不足等問題,增值空間不如馬來西亞。

相較之下,馬來西亞政府大力推行「第二家園」計畫,鼓勵投資移民(編按:馬來西亞政府提供達到特定標準的外國人多次入境居留證),並提供較優惠的房貸條件,也就是說,一般貸款可貸到六成至七成,加入「第二家園」計畫,還可拉高至八成左右。

想在馬來西亞買房,門檻相當低,外國人須買總價達馬幣五十萬元以上(約合新台幣四百八十萬元)房子,即自備一百五十萬元即可。目前吉隆坡雙子星塔附近新成屋,每坪約新台幣五十萬至六十萬元,只要信義區房價三分之一,而且租金報酬率也比台北更高。

不過,投資馬國房產也要注意風險,首先是新屋供給量相當大,而且近年來漲幅相當高,因此,挑選地段很重要。「一定要買黃金地段,其他都不要碰。」張建偉表示,首選以雙子星塔為主的商業區,類似台北一○一周邊的信義計畫區。

此外,馬來西亞房貸利率比較高,約為四%,是台灣房貸利率二%的兩倍,投資人最好是手上有閒置資金,越洋投資才有賺頭。璽朵國際海外事業處副總經理方國琳也提醒說,越洋買房應抱持中長期投資心態,至少放三年,以賺取增值的利潤。

對短線投機客不利的是,馬來西亞政府課徵房屋交易增值稅,類似的台灣奢侈稅。買房後若在兩年內賣出,須繳交資本利得的一○%;持有五年以上,則不須課稅。

想置產嗎?台灣的房地產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延伸閱讀】大馬買房,中長線投資優於短線 ——台馬兩國置產投報率比較

台灣台北市 自備款:300萬元房價年增率:1.5%~15%租金報酬:1.6%~2%貸款成數:5成至6成貸款利息:約2%稅制: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等產權:永久產權匯率風險:無付款方式:預售屋等工程完成後,購屋人才要付款

馬來西亞吉隆坡市自備款:150萬~300萬元房價年增率:10%~15%租金報酬率:5%~6%貸款成數:6成至7成貸款利息:約4%稅制:門牌稅、地契稅、短線買賣會被課房屋交易增值稅產權:房子產權分為兩種,永久產權和99年期限匯率風險:馬幣兌新台幣若貶值,賣屋時會有匯兌損失付款方式:預售屋依契約中的工程進度來繳款

註:以台北市信義區房價每坪150萬元、吉隆坡雙子星塔附近每坪50萬元為例,金額皆換算為新台幣資料來源:購屋者、房仲業者、台灣搜房網 整理:鄧麗萍

【延伸閱讀】東協租金平均報酬率,高過中日台

印尼 2011年租金報酬率(%)9.31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2.1

菲律賓 2011年租金報酬率(%)8.62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9.5

泰國 2011年租金報酬率(%)6.53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1.9

馬來西亞 2011年租金報酬率(%)6.21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5.3

柬埔寨 2011年租金報酬率(%)5.33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

日本 2011年租金報酬率(%)4.46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

新加坡 2011年租金報酬率(%)2.95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7.8

中國 2011年租金報酬率(%)2.66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1.1

台灣 2011年租金報酬率(%)1.57 2012年房價指數年增率(%)-

註:2012年數據為預估值資料來源:global property guide 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53

信義光能(0968、6898)的兩次上市對比

信義光能在2011年曾準備以超高估值上市,但最後失敗,近期捲土重來,但負責的投資仍是花旗,不過筆者大略把資料做一些對比,給大家參考下:


綜合來說,公司資產多了,盈利少了,但股數多了,好像實一些,但這次卻沒有籌集資金上市,現時業務處於低潮,況且今次有實物分派,最終大股東也有持股,可見他們今次的做法果然比較特別,但為何要花這些冤枉錢,大家可真要認真想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59

信義想嗒殼正美創辦人:「我引狼入室!」

2014-11-27  NM
 
 

 

這一場股壇收購戰,引人入勝之處,是牽涉的不單只是金錢,還有感情。市值達一百六十五億元的信義玻璃(868),月初向市值僅六億元的創業板公司正美豐業(8135),提出全面收購。出手超低,又要攆走正美的創辦人及主席等,招數甚辣。這兩家公司,本來關係密切;過去廿年,主力生產玻璃的信義,一直供貨予銷售及安裝汽車玻璃的正美,去年更扶助正美來港上市。不過,雙方關係近月起了變化,尤其在信義藉配股大幅增持正美之後。正美創辦人夏路,向本刊回想起時哭着說:「係我引狼入室!」她找來新工投資(666,前稱禹銘)主席李華倫度橋還擊。雙方招來招往,她幽幽地說:「以前以為是緣分,原來是一場孽緣!」

作為第二大股東的信義,對正美管理層窮追猛打。繼上月提出罷免正美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夏路後,又再向正美提出,以$0.65作全面收購,相比正美本週二的收市價$1.15,折讓約四成三。信義在收購文件中,大數正美「三宗罪」,包括管理不善、業務表現差及有損股東利益,並因此希望取得正美控制權,改善公司前景云云。不過,正美管理層對此十分不滿,尤其收購價,有「低估」公司價值之嫌。被聘請為正美財務顧問的禹銘李華倫反擊說:「而家iPhone 6 Plus賣緊六千蚊,你喺蘋果店門口,開價三千蚊收貨,咁都幾得意喎!我反應得兩個字。嗱,我無講粗口呀。」坐在身旁的夏路則陰聲細氣補充:「這是沒有道理、沒有根據。」記者問她與信義的關係如何?她指一向尊重及信任對方,說着突然流下淚來:「可能是自己引狼入室!」

緣分變孽緣

「由我父親開始這盤生意時,他就認識信義的行政總裁董清世。我們經常一起吃飯,關係很好。我很久以前已想上市,但我做企業的,資本市場(股票)的事我不懂。去年董先生提議我們上市,不但介紹很多香港人脈,還入股做股東。沒有他,是沒有今日的正美。」董清世是信義主席李賢義的妹夫,而李賢義與中央政治局常委張高麗是親家。有對方扶持,去年正美順利上市,而信義更入股做策略性股東。今年五月,在董清世的提議下,正美發行了八千股新股,信義出資四千多萬元全數認購,由此種下了禍根。配股後,信義的持股量由15%上升至29.17%,而夏路家族的持股量,卻由55%攤薄至45.83%。雖然仍是大股東,但關鍵是夏路一方沒持股超過五成,日後投票便沒有絕對勝算。夏路說:「想起也奇怪,在發新股後,他們便對我冷淡下來。」她坦言:「信義平時對我們有提供意見,但我們管理層也是專業,不是每樣事情也要聽他們的。」論規模,正美對信義來說,只是小菜一道。但現時殼股有價,創業板的殼也值兩億。而且信義起正美,業務上也有協同效益。正美上市後,業績亦的確走樣。全年純利比去年跌了四成,只賺八百多萬人民幣。夏路解釋,非他們經營不善:「我們的業務重心在北京,但北京汽車政策常變;以往外省車走入來,手續半年辦一次,現在改了七天一次,還要到六環那麼遠,汽車一定少了。」她反指信義說法矛盾:「信義在五月份的時候,才認購我們新股,那時我們已發了盈警,他認購即看好我們前景,為何突然又說我們有問題?」

罷免夏路贏面大

究竟信義能否成功踢走正美管理層、入主正美?還看十二月初舉行的股東大會。論股數,信義似乎勝算不大,但由於夠名氣及規模,對小股東來說,概念sexy,有利刺激股價,不排除會有小股東心動。論人氣,夏路等人可謂「輸足九條街」。夏路坦言擔心小股東會支持對方,踢她出局,她無奈說:「如果讓他贏了,他又會這樣對待其他小公司的。公平嗎?這是自毀信譽。我一定要打這場愛情保衞戰!」由於對財技一竅不通,夏路找來有「股壇壞孩子」之稱的李華倫重整旗鼓。過去做deal甚出位的李華倫,曾提出一仙收購等等,讓證監會非常頭痛。反擊收購其中一步,是發通告給小股東,抨擊信義只懂生產、不會銷售,改變管理層會更為不利。他亦向全港四十多間證券行,調查第三方所持股份,是否與信義為關連人士,暫時未有所獲。李華倫說:「我哋只係出咗胡椒噴霧,仲未出催淚彈。」

出手阻攤薄

反擊的重炮,在十月尾,正美以發行可換股債券(CB)的方式,買入一幅黑龍江的物業。此招兇險之處,在於完成後,物業賣方將佔正美一成股權,正美持股雖被攤薄至41%,但與物業賣方的股份總數,便有51%,信義同時會被攤薄至持股26%。戰況升級,信義急急聘請創越融資(Optima Capital)擔任顧問。創越老闆梁美嫻,曾為和記行、其士國際及豐德麗等代表收購及反收購,經驗老到。信義遂索性使出一招——低價全面收購。市場人士認為真正目的,在於根據《收購手則》第四條,於全購期間,公司不能有企業行動。這樣便可暫時阻止正美發行CB,讓信義股份不致被攤薄。

小股東沽貨為上

正美隨即「秋後算賬」,入稟告兩名代表信義的董事,洩露公司機密。夏路說:「我們買黑龍江的物業,在出公告前十七小時,董清世已知情並打電話問我,那一定是董事會中人說。」雙方拳拳到肉,不過講到尾:有錢有偈傾。記者問夏路,如信義提價收購她們持股,會否接受?夏路說:「我當然是不想賣,就好像有人問你的兒子,十個億賣不賣一樣。」但畢竟是一盤生意,李華倫說:「如果講到明什麼價都不賣,這樣說又太不負責任。」最後夏路說:「我這多個月,流了很多眼淚,曾經後悔來港上市,但流過的眼淚是不會白流,至少我明白了資本市場是怎樣運作。」夏路本來是內地語文老師,父親在九十年代於北京經營汽車玻璃銷售及維修,駕着一架綿羊仔,四出替人修理玻璃,業務由夏路的幾個弟弟接手。但後來弟弟相繼出國留學及工作,而生意又愈做愈大,父親就叫夏路幫手。夏路自豪的說:「我肯定我是整個行業中學歷最好的,公司由以前只有數個同事,到現在的規模,我一直也盡了很多力。」正美現股價較上市時已升了一倍多,夏路一方的身家賬面已達三億。對於上了車的小股東,有分析員建議先行沽貨:「信義出$0.65咁低,而家個價$1.1,其實已經好高。如果信義罷免唔成功,仲賣走股份,股價好有機會碌番落嚟,不如沽咗貨,賺咗先。」

緣分變孽緣

相愛期九十年代認識,信義不但是正美的供應商,兩位老闆私下亦常出來吃飯,過年過節互相送禮,就生意上交換意見。

熱戀期去年信義提議正美來港上市,介紹很多香港人脈給正美老闆認識,更入股做戰略性股東。

反目期今年十月,先後提出罷免包括夏路在內共四位董事,並提出全面收購,以獲得正美控制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986

台灣實戰》老牌公司拚網購,轉型三堂課 信義房屋、愛買大將告白:別再迷信衝流量

2015-09-28  TCW


全面瘋電商的同時,我們拜訪已在電子商務這條路上,摸索一陣子的傳統產業CEO。提出的問題只有一個:在這條路上,讓你最深刻的學習,是什麼?

當顧客上門率下降……愛買:別陷「不缺席焦慮」,什麼都輕輕沾一下

最認真學電商的歐吉桑.愛買營運長莊金龍:向小20歲新秀求教“臉皮厚一點,不然怎麼辦?”

燦坤前網銷暨行銷營運長陳顯立,力推我們拜訪量販通路愛買營運長莊金龍。「他是我看過最認真的歐吉桑,為了學電子商務,每天看一堆書,一見面就拚命問。」

五十八歲的莊金龍,外表確實是很傳產業,拍照時堅持要穿愛買的背心打廣告,背心、扣子規規矩矩的扣到最上面第一顆,採訪時會跟我們討論,在愛買買魚為什麼比較新鮮。

但下一刻,他拿起手機,秀出微信裡的大數據討論群組,裡面二百九十一位成員,來自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讓他隨時掌握中國科技動態。他最近在看小米公司所 寫的《參與感》一書,這本書讓他對愛買經營臉書更有想法,比如說賣柚子,以前愛買都主打價錢很便宜,但現在他學會告訴消費者,這柚子是如何被挑出來的,才 能打動人。

三年前,他說服他的老闆和愛買董事會,帶領全公司三千人,建立電子商務平台「愛買線上購物」,如今,網購占愛買總銷售額五%,約貢獻十億元營收。今年更預期成長至10%。每天,他花超過六成時間,在這僅占銷售五%的事業上。

「我沒有其他的路了,」在將近三小時的採訪中,同一句話,他說了三次。這三年,他發現,受到網購市場擠壓,到愛買實體店消費的客人,從每個月到店兩次,變成每兩個月三次。

他想過兩條路。一個是進入社區開小店,「你要越接近消費者,越了解消費者,」但是,同業如全聯,店數成長逐年趨緩,再加上開小店需要物流投資,「我們基本上來不及了。」第二條路,就是做電子商務。

但眼前明擺著,PChome跟雅虎走在前面,產品項目是他的十倍以上。而且,放眼海外,還沒有一家實體零售賣場攻網路很成功,連沃爾瑪(Wal-Marl)都在跌跌撞撞。他怎麼敢走這條路?念企管出身,在賣場一待二十年,怎麼敢駕馭這個帶領三千位員工的轉型大計?

他回答:「策略就是要做選擇啊。」

他最早期也曾經陷入「不缺席的焦慮中」。什麼都先淺試,「在FB投一些廣告、Line出來也要去做貼圖,還要跟部落客合作,」但很快就發現,做了選擇後,「還是貴在執行。」因為員工會看,看領導者是不是真的下定決心要深入下去。

於是,這位營運長每週在公司辦研討會,找專家來教。他跟小他二十歲的電商新貴們請教,什麼是SEO(編按:關鍵字優化,增加網頁曝光度)、關鍵字怎樣下最好。「就請他們吃飯啊,」「臉皮厚一點,不然怎麼辦?」

每個月,他到PChome、雅虎和momo購物網,各別下單兩次。去momo買善存,他看到momo客戶服務的能力,「他(客服)一段時間就會跟你聯絡,」去買PChome,觀察其今年的送貨速度如何提升。

買多了,他再回頭看愛買,自己歸納出結論:不用怕商品數太少,因為「大家買衛生紙都那幾個品牌。」在民生消費品市場,愛買還是有優勢,甚至,他更決定要將自己定位成:專供生鮮商品的電商,為了強化服務,還大膽的開創,不滿意免退貨、包退款的服務。

這一路,當然跌跌撞撞,也會找錯人,他說,「人不對,就砍掉再來啊!」面臨怎麼給薪水的兩難,因為電商人才三級跳,薪水會比現有員工高,「你如果怕衝突,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自然,他也面臨新舊部門資源排擠整合的兩難。一個颱風天,面臨缺菜與缺水的狀況,他當機立斷,優先供貨給網路部門。這當然會引起抗議。甚至,傳統賣場員工 也會抱怨,為什麼跟廠商要廣告經費的時候要幫網路部門要?或是,要因應生鮮快遞送貨,去學新的包裝方武,還要支付消費者不滿意退貨時要承擔的逆物流費用。

這位領導者只是反覆回答:「我們沒有其他的路。「這個答案,讓員工動了起來。

莊金龍說,他最近在看《毛澤東傳》,很符合電商的邏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他說,既然決定這條路,他就要選擇正面應戰,堅持到底,不能觀望。

採訪最終,莊金龍不忘興致勃勃的跟我說,他最新想開發的計畫:提供「定期購」服務,透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購買習慣和頻率,增加回購率。我們忍不住問他,身為專業經理人,歷經三年虧損,面臨這樣未知的新事業,他怎麼能一直興致盎然?

「我只有一百分的熱情,到底下(員工)可能三十分,那如果我是六十分的熱情,到下面就等於零了。」

他說,這是他這三年最大的學習。成事確實不易,但領導者的信仰越深,這條路走下去的可能才越大……。

當封手只做電商,業績卻翻倍漲……

麗嬰房:學敵人可以,但別把自己優勢全delete

出貨慢一度被列黑名.麗嬰房董事長王國城:“消費者不會管你是虛擬澴是實體,公司也不能分成兩派。”

台灣最大母嬰服飾通路麗嬰房董事長王國城,跟我們分享的教訓很深刻。

他們,也曾跟我們多數人相同。這場電商戰局中,總把太多時間,放敵人身上。

2006年,麗嬰房就投入電子商務,先在PChome上開台,2009年再加入雅虎商城,切入時間算是相當早。

網路這條路,一開始讓麗嬰房吃不少苦頭。實體通路週轉速度慢,兩天出一次貨就算快,但電商一天就要出兩次貨,早上九點前要把東西備齊等黑貓來收。麗嬰房跟不上速度,一度被列入PChome黑名單。

甚至,網路部門為吸引客人,必須拉寬產品線,「備貨量比實體高出五到七倍,」通路營運協理陳碧玉說。但龐大的庫存,又讓麗嬰房公司每年虧損一、兩百萬。

再者,還有價格衝突。一般消費者對網購的認知是要比實體便宜,不然就不會上門,但這樣做「實體就會跳腳,為什麼同樣一款商品,放在我店裡賣一百,你放上網變成八十?」陳碧玉說。

前三年,陳碧玉很痛苦,她跟王國城說:「再這樣下去,大家都要瘋了!」

這一路,麗嬰房面臨內部組織矛盾。但外在競爭者陸續崛起。例如做母嬰用品的純電商MallDJ親子購物網,沒有實體店面,不用管龐大庫存,從兩個人做起,每年營收卻不斷翻倍成長,營收破億。但同期間,麗嬰房在台灣營收成長數字僅有個位數。

他們發現,若要跟MallDJ這樣的純電商競爭,就須不斷擴編團隊。且網路打的是價格戰,「一般毛利率要抓到30%才能生存,他們(沒有實體通路的負擔與成本)可以砍到10%,正規公司怎麼拚?」

在這場一路挨打的戰爭中。直到2013年,王國城才發現,自己根本沒看清楚手上的武器:公司在台灣二百二十家實體門市的強項,剛好是競爭對手弱項。因為有店面,所以顧客可在「線上購物,線下體驗」。

「我把實體店面變Showroom(展示廳),提供『顧問式服務』,安裝、使用、維修專人協助,」陳碧玉說。這是純電商做不到的。

「過去大家會以為實體消費者是一個樣子,虛擬的消費者是另一個樣子,現在這個界線是被打破,消費者是游走在這兩者中間,」麗嬰房台灣區營運總經理吳勝良說:「你不能想說我是在賣商品,我們是在提供服務。」

「我們醒過來後才想通,一定要在現有血統下發展。我們商品、供應鏈管理本來就強,應在原來基礎上去做,」陳碧玉說。

去年,他們第三度轉型,讓實體與電商部門整合在一起,重新設計整個KPI(關鍵績效指標),讓兩邊從對立變成合作,互相分享資源與客戶資料。

這個決策,讓麗嬰房在台灣每年實體通路衰退二%到三%的趨勢下,能夠靠電商維持住成長。今年預估電商占麗嬰房營收約二%,換算約為兩億。

這堂課,是否有捷徑?如果再來一次,是否有更有效率的做法?王國城想了想:「很難!」「沒有這樣一步步走過,不會知道怎麼樣才是最適合我們的方武。」

慶幸的是,當別人還在摸索的同時,他們因為及時低頭好好檢視了自己,而先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當線上流量增加,成交率卻沒起色……

信義房屋:只衝流量錯很大,來人不等於來客

曾把流量當唯一KPI。信義房屋資訊長蔡祈岩:“搞清楚,高流量背後代表什麼意義。”

當我們還認為,網路是一場爭取流量的戰爭時,信義房屋副總經理劉元智和資訊長蔡祈岩,卻用他們十年的摸索發現,這其實是一場「理解人的戰役」。

十年前,信義推出「線上看房,線下成交」服務,如今,在實際看房人數中,有二五%來自線上,比實體廣告找客戶,省下三成開發成本。

他們回憶,信義房屋初期也跟所有人一樣,把線上看房流量做為網路部門主要的績效指標,大家都在想辦法衝流量,後來才發現,這不僅沒有提升成交率,無形之中,還增加線下的營運成本。

線上看房的邏輯是:到信義房屋的網站上搜尋物件,透過照片、文字描述進行評估,對物件有興趣者,直接透過線上預約專人,到現場進一步看房、甚至交易,把人流從線上導到線下,完成一套O2O流程。

當網站成為線下看房的前哨站,直觀上,流量越多,成交機率越大,但他們實際遇到的情況卻是:流量越來越高,成交率卻沒有提升。

「每個月有一萬個人上來,這代表什麼呢?(線上看房)說明書download(下載)一萬次,又代表什麼呢?」蔡祈岩說。高流量背後代表什麼意義,起初沒有人搞得清楚。

曾經,他們為了衝高流量和預約看屋數,在網路上推出「預約看屋送悠遊卡」活動,不料,一張兩百元的悠遊卡在短時間發完,循此活動看屋的客戶,前後成交率幾乎沒變化。

行銷預算花了,交易數卻不如預期,問題的癥結在於:這些人根本不是你瞄準的消費者。

網路流量,對電商部門來說,是最明顯的指標,它直觀、還可操控,花錢買廣告或創造話題就能取得。如果「很刻意要去追求,那這團隊可能就說,好,沒問題,就拿二十萬預算(去換流量),」蔡祈岩說。這是大多數企業初期跨入電商,最容易碰到的迷思。

誠實的問自己,到底想追求什麼後。信義房屋的網路策略,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他們決定不把流量當作電商部門唯一的KPI,也不再花錢操作流量,而是把線上看房服務做到位,物件照片品質、清晰度、三百六十度看屋情境、以及物件描述文字等,「資訊要盡量透明完整,」蔡祈岩說。

因為這是想看房子的人,最需要知道的事情。

原來,做電商拚到最後,無非就是一場心理戰爭,理解自己想追求什麼、理解什麼能真正打動這群消費者,如此而已。

文 莊雅茜、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14

西華少東,主導全台投資額最高飯店 他要用「牛排學」打造下個信義計畫區

2015-12-28  TCW

從洗碗盤開始學服務的劉恒昌,挑戰經營台灣新地標,用一道牛排料理,領悟要比別人看得更遠、更長。

採訪這天,西華飯店董事長劉文治、劉恒昌父子一起拍照。穿著風衣、圍著圍巾的劉文治,一會兒興奮的向記者介紹,台北萬豪酒店大廳的孔雀和蝴蝶壁畫,出自加拿大藝術家之手,一會繼續開炮:「我對柯P的定義是加稅市長!」

當劉文治大剌剌說開發十二年來地價稅已調高四倍,劉恒昌站在砲火四射的父親旁,表情也和他的一身西裝、領帶等衣著一般,顯得拘謹,幾乎未發一語。

25歲,從美國回台當洗碗工搬家,只為與360位工作人員一起上工

劉恒昌的個性與行事作風就像拍照時的表情一樣低調與靦腆。他二十五歲時在美國念書,被劉文治叫回來,第一個任務是清理小西華飯店,接著從西華洗碗盤、採購湯匙等基層工作開始做起。

「他也要洗碗盤,非得要這樣做不可,這是一個服務,我們主要靠人,假使不瞭解基層人的辛苦,不行。」劉文治說:「我總有一個想法,你要很誠意的服務客人,不能說後面老闆對你很兇,前面叫人家笑,一定要前後一致。」

因為這句話,劉恒昌為了萬豪酒店的營運,從劉文治所住的陽明山別墅搬到萬豪酒店旁的宜華國際豪宅裡,二十四小時跟著三百六十名飯店工作人員一起工作,服務 萬豪酒店住客與宜華國際住戶,因為這是全台第一個五星飯店集團開發的豪宅案。與劉文治不同的是,三十六歲的劉恒昌要挑戰的,是基地面積為西華飯店十倍,總 投資案三百億元、全台灣地標型的飯店與建築。

二0一五年十一月中,國際飯店業者萬豪國際集團(Marriott)宣佈將購併喜達屋(Starwood Hotels &Resorts),成了擁有全球逾一百萬間房、近八千萬名會員的全球最大飯店集團。

29歲,面臨接班第一個挑戰

合作案一度喊停,靠服務讓萬豪點頭

這背後,來自全球飯店業大洗牌的網路創新競爭。由於房屋出租平台Airbnb崛起,其房間數幾乎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飯店集團,這逼得國際飯店集團進行合併,以面對網路挑戰,形成會員基礎龐大的飯店集團和超低價的兩極化趨勢。

劉恒昌主掌的台北萬豪酒店雖是十二月初才正式開幕,但透過萬豪國際集團會員系統,從八月底試營運至今,已經來過四萬名會議客戶,兩岸三地之外的國際客更高達七成。

還沒正式開幕就有此成果,是劉恒昌二十九歲時解決的第一個挑戰:搞定「萬豪」這個國際連鎖飯店集團。

他父親口袋夠深,在二00八年金融海嘯時逆勢投資,對劉家來說,這個案子在台灣飯店版圖上,是要挑戰打造全台彎第一家國際會展飯店。

原本,這個以宜華公司為主導的開發計畫是萬豪集團在台灣的第一個據點,但因宜華團隊更換頻頻,讓萬豪一度要放棄台灣市場。劉家接手原本的宜華股權後,劉文治認為西華的服務品質夠好,萬豪並不是非合作不可。

「他們覺得奇怪,跟以前不一樣,那時候說不定也覺得我們是(玩)假的,」劉恒昌說,合作案一度差點胎死腹中。直到他主動找對方到西華吃飯,讓萬豪看到西華服務金字塔頂端客戶的實力,才能沒正式開幕,就吸引國際會員來台開會。

做投報率低、冷門的會展生意

即使一年只賺一%,仍「鋪路」養客但結合餐飲、飯店住宿、會展中心的國際級會展飯店坪效很低,經營難度很高,這是過去台灣飯店業從沒人敢做的嘗試。

一位在飯店業服務超過二十年的人士透露,經營國際會議的難度比婚宴等餐飲更高,一來會議客製化程度高,且量體太大,一出事,絕對賠不起;二來敢開會展飯店,光有錢投資場地等硬體還不夠,問題是投報率低:「台灣一年可以接幾場超過五百人的會議?」

以一場五百人、每人每天會議費兩千五百元計算,就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滿,也才貢獻四億五千萬元營收;反觀五百人的場地做婚宴,以一桌三萬元、六十桌,一 週光只做兩天,年營收就有近四億元,還不算每週還有五天可以出租場地的收入,再加計會展需要更大服務空間,婚宴的坪效至少多一倍。

劉恒昌不諱言,會場場地要服務一千人,加計會議空間、走道、後場動線,必須要有兩千坪才做得到,「假如投資兩百億元,一年只賺一%,要是你手上有這塊地,絕對不會做這樣的投資。」

他坦言,台北萬豪酒店也接婚宴,婚宴確實比較好賺,但會議客人需要時間培養,不能因為週末有婚宴就不接會議,所以一般飯店九九%都接婚宴,萬豪仍選擇把更 好賺的婚宴上限控制在四0%,其餘時間保留給會議,「做會展前面要鋪一點路,還是必須trade-off(取捨)。」

認識劉恒昌超過十年、宏碁自建雲事業群總經理施宣輝透露:「Mark(劉恒昌)身分比較特殊,不是純專業經理人短期投資要拿分紅,還有所有權的他會看比較長期、比較遠。」

做高價乾式熟成牛排,學捨棄料理中領悟:做好特定市場就能贏如同「牛排教父」鄧有葵打造出老饕牛排,挑戰別人沒做過的事,才有機會一炮而紅,現在五星飯店牛排館的另一個主流產品「乾式熱成牛排」,最早就是由劉恒昌在西華時一手打造。

八年前,台灣市場少有人知道乾式熟成牛排,一般消費者習慣的牛肉口味以軟嫩,或添加黑胡椒醬、大蒜片、奶油等調味料為大宗。但劉恒昌為了讓西華走出不一樣的路,選擇引進外表酥脆、能引出牛肉原味的乾式熟成牛排。

這個挑戰台灣食客味蕾做法,推出後卻被認為是烤焦,客人一再要求廚師重做,廚師也只好改食譜,設定好的東西一個禮拜就變樣。劉恒昌衝到廚房,要求每個廚師煎的都要跟主廚的口味一模一樣,光要做到食物標準化,就至少花了兩年,才逐漸打開市場。

乾式熟成牛排的難,在於熟成過程中,每塊牛肉會有四0%部分乾掉而必須捨棄。因此每塊牛排的食材成本等於比一般牛排高出四0%,除非單價夠高,一般人不願 意這樣做,所以一客兩千元起跳,要價比一般牛排多一倍,高單價就是乾式熟成牛排的競爭門檻。乾式熟成牛排的故事,讓劉恒昌學到只要集中做好特定市場區隔, 就有贏的機會,「你不一直polish(指磨練自己),就很難一直往前定。」

就像乾式熟成牛肉要口感好,要犧牲四0%的食材成本,他在經營會展飯店時,懂得主動把上門的婚宴生意往外推,這是他要打造全台唯一會展飯店,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如今有形的地標已蓋成,他接著還要打造大直新商圈的無形地標。

「都市計畫講地標,對我們來講,地標不是硬體、不是你蓋多高,而是你能扮演的角色,」劉恒昌認為,唯有自家新飯店變成新旅客來台北的目的之一,才算真正打造出新地標。

但過去外界對大直的印象多在美麗華、賓館和量販店。為重新定位商圈,他找來打造東京六本木之丘一戰成名的日本森集團當商場顧問,希望從零開始創造商圈,吸引更多高質慼商家與消費者,翻轉既定印象。

全球最大商用不動產企業、世邦魏理仕(CBRE)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林俊銘認為,近市中心的大直區位潛力很大,「商業活動可以當信義計畫區第二。」

但劉恒昌未來的挑戰仍不小,除了會展生意回收慢,商圈發展也要時間醞釀,新的房屋稅、地價稅每年約多出一億元成本,至少二十年才有機會回收,時間至少比原先計畫拉長一倍。

三十六歲的劉恒昌經營台灣第一家會展中心飯店,就像當年他在西華領悟的乾式熟成牛排學,比誰看得夠長、夠遠。

劉恒昌(右)出生:1979年學歷:台大土木碩士經歷:西華飯店董事長特助現職:台北萬豪酒店常務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08

劉信義答問第一財經:數字化、集約化是2017年浦發戰略突破口

“2017年我們落實‘十三五’戰略規劃的重點突破口是數字化、集約化。”浦發銀行行長劉信義在3月31日的業績發布記者會上答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數字化和集約化發展之下,“輕型化”將是一個結果、一個目標。

而根據浦發銀行(600000.SH)的“十三五”規劃(2016年~2020年),該行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全面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打造高績效全能型銀行集團”。

在“集約化”方面,劉信義表示,浦發在經營上、風險管理上,都將進一步走向集約化。他舉例稱:“原來授權人員坐在後臺,現在可以做到遠程授權;大客戶經營可以集中到總行、區域化大客戶則集中到分行經營;還有一些高難度業務也會集中在總行或分行,比如投行業務。”

據悉,在2016年,浦發銀行確定了首批總行直營客戶,大客戶營銷模式為“總行直接經營、總分支協同經營、集團協同經營”,逐步形成全面覆蓋“總分支、跨區域、行內外、集團內外、境內外”的大客戶營銷生態體系。

截至2016年12月末,浦發銀行對公存款余額(含對公保證金存款、國庫存款和其他存款)25097.18億元,同比增長3.06%;對公貸款余額(含票據貼現)17812.83億元,同比增8.18%。

在數字化方面,劉信義向第一財經表示,客戶的獲取、客戶的服務、業務的處理、風險的監控、內部的管理,都將走向數字化管理;互聯網、區塊鏈都是可利用的數字化技術。“大量業務會從線下走到線上。”

他並稱,2016年浦發銀行信用卡業務實現“70%通過線上而來”,就是數字化的一個例證。

根據浦發銀行年報,該行零售業務通過推進“spdb+”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網點轉型試點、社區銀行經營能力提升和遠程智慧客服,推動線下網點與線上渠道的融合。

截至2016年12月末,浦發銀行個人客戶數為3872萬戶,同比增長 16.10%;個人存款余額4626.87 億元。

另據該行於3月31日晚間發布的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07.92億元,同比增加 142.42億元,增長9.72%;利潤總額699.75億元,同比增加 30.98 億元,增長4.63%;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0.99億元,同比增加24.95億元,增長 4.93%。

截至報告期末,浦發銀行資產總額為58572.63 億元,同比增長16.12%;其中貸款余額27628.06億元,同比增長23.04%,負債總額54843.29億元,其中存款余額30020.15億元,同比增長 1.62%。

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21.7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1.24億元;不良貸款率 1.89%,較上年末上升 0.33 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11

31 Jul 2017 - [業績公布] 信義光能(968)業績各自表述

------------------------------------------------------------- 
我與Larry Hung成立的「博立資本」,會適時與不同上市公司管理層會面,並分享所得資訊,讓大家可對相關公司了解得更深入,有興趣可按此作參考
------------------------------------------------------------- 

信義光能(968)並非我杯茶,於中國一個開發中的光伏領域高速發展業務,機會大風險也大,你看到機會還是風險,各自表述,投資與否,看你有否心理準備和集團一同上高山落低谷,當然若是「投機」短炒也不需考慮這些。 

中國光伏板塊好像也曾有不少「伏」,若果非信義系,我也不會理會這公司,因看不透!集團負債持續高企,而貿易應收款項大增需關注;  我知道有些投資者懶理這些,不過知道自己是搏冇事發生,希望不會遇到如當年也備受熱捧而現時仍淪落的博耳電力(1685)及威勝集團(3393)等例子就是。資產負債表不健康的公司,在行業好景時出事機會較低,但若遇到行業逆轉,資金鏈便很易出問題。

是次業績佔比大增的「EPC服務」,則是拉低整體毛利率的源頭,我在中期業績(不是報告)P.44至45,節錄了一些有關「EPC服務」的資料作參考 

- 分佈式發電於現場或在靠近需求的地方提供電力、減少輸電耗損及符合智能電網部署。技術進步及成本快速下降大範圍拓展了分佈式發電於中國的機遇及應用

- 於2017年上半年,集團已獲得若干於安徽省不同縣區建設集中部署村級分佈式發電站的光伏扶貧項目的EPC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96兆瓦的所有該等EPC項目已於數月內完工

- 於2017年上半年,集團的EPC服務收益為2,127.9百萬港元,按年增長656.9%。EPC服務項目大多為一次性或具臨時性質,極少提供可預見及穩定收益來源,因此,其被視為本集團補充收入來源而非主要增長動力

其他不詳談,有興趣自己看看下列業績摘要多作了解。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 按下圖可放大





 ---------------------------------------------------------------
我與Larry Hung已成立「博立資本」,提供股票組合管理服務,有興趣可按此作進一步了解。
---------------------------------------------------------------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此股)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