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是造反天才 ,還是小蜉蝣?

2014-05-26  TCW
 
 

 

自閉症藝術家,為證明另類思考的價值而替自己辯護,因她身處的世界老覺得她有病,想盡辦法?治好」她。

.金融界裡具備改革意識者受夠那套腐敗的傳統金融體制,於是開始自創一間銀行。

.來自各地的躁鬱症患者齊聚一堂,他們對自己的瘋狂是如此驕傲,所以就把那場活動命名為?以瘋為傲」。

.新一類性別運動人士正努力打破主流社會加諸在女性與男性的既定形象,也挑戰性別本身的界限。

.從穿在身上的T恤到餐桌上的蔬菜,手作者與都市農夫都一手包辦、堅持親自生產。

這群人,都努力在主流框架之外,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或以此謀生。由於他們拒絕遵守常規,於是運用科技來傳播自己的文化商品或想法,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元的選擇。

拜科技進步所賜,現在這群﹁造反﹂的人更容易聚集、組織,尤其這種次文化的處境也從弱轉強。這些具有創意的邊緣人正極力抵抗社會加諸在他們身上的種種限制,或許是以法律途徑討回公道,也可能在各地默默推動改變。

把缺陷變成你的優勢藉重社群,聲音才能放大

比起多數人只會在臉書按讚、用推特轉發貼文、戴著象徵各種活動的手環、或上網發文抱怨,來表達各種立場,這些人更徹底實踐他們的信念與價值觀。這些人努力創造一種更貼近真實的身份。這些新的身份通常紮根於更廣大的社群中,成為挑戰主流文化的強力靠山。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身份創新,等於是,把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長久以來,我們所接收的資訊、醫療方式、收看的電影,甚至所吃的蔬菜,都是來自具有權威的官方機構,也就是來自那些接受過體制內訓練、指派來傳播相關知識或產品的圈內人(insiders)。

不過,反抗者正在改變這樣的理所當然。他們所做的事,在過去只有專家才能辦到。如今,他們是自信滿滿的反抗者,拒絕只當一個任社會擺佈或聽命行事的順從者。

當然,抗爭的結果各有不同,有些抗爭者無法順利達成目的,有些則能成功。無論是成功或失敗,創新的概念在現今社會中就像病毒般迅速傳播,只不過生命週期都很短暫。可以明顯感覺到邊緣人與主流文化之間的界線,似乎是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

數位科技改變次文化歸類一則貼文,能引發全球效應

由於數位科技的出現,更改變了對於?邊緣人」、?獨立文化」及?利基市場」(niche market)的歸類:網際網路提升了邊緣群體的能見度,因為任何一個抗爭者或業餘人士,現在都能發表或張貼自己的意見。

同時,任何一個人的發言都可能瞬間引發病毒式的連鎖擴散效應。這本身就改變了邊緣人與邊緣群體的定義,甚至也改變了?邊緣文化」(fringe culture)運作的方式:另類文化或次文化所傳遞的訊息,不再只能被少數人或同道中人看見。

雖然網路為各種抗爭行動增添了管道與途徑,但也可能創造出朝生暮死的蜉蝣文化。也就是說,另類文化很可能才剛萌芽就馬上被摧毀,或在一夕之間就被主流吸收。

換言之,數位文化為我們帶來的,不是根基碩大的參與式民主,而是成千上萬個散落的零碎主體。雖然某些部分能讓我們暫時脫離社會無止境的紛擾,從中獲得逃脫感,只不過維持的時間卻很短暫。

由於數位時代賦予我們無止境的發言管道,相對也出現一群無知、不經大腦、而且有時非常危險的邊緣人,甚至竄出一群只想宣傳自己的鬧事者。

在過去,專家是由記者與媒體機構定義、篩選後才傳播,而現在,許多自詡為專家的人只要透過線上發佈的方式,毫無中介機制、大剌剌的宣揚著自以為的知識。

當所謂的專家(政治家、權威人士、武器核查員、危機專家等)讓我們感到失望,使得非專業的業餘愛好者正在這個時代大量湧現。從二○○五年卡崔納風災,到二○○八年銀行倒閉,雖然政府提供緊急財政援助,仍導致難以挽回的經濟衰退。由於這些專家的無能,不僅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更激勵業餘者自己動手做的精神。

現在的我們正面臨重大的轉折,看起來所有的主流機構都對我們有害而無利,不管是從過度膨脹而倒閉的銀行,到充斥著政治說客的政府,以及只剩下罐頭笑聲的娛樂產業,但當中仍有一線曙光,正如俄國革命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經典名言:?社會條件越糟,越有利於革命。」那些未經雕琢、不曾受過訓練、甚至是無收入的群眾,身上都擁有某種力量。

(本文摘自前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307

硅谷行|你是想賺最多的錢,還是合理的利潤?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23
北京時間6月12日,黑馬全球路演中心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和美國硅谷同步揭牌啟用。與此同時,老牛和姚勁波等黑馬導師正帶領著黑馬學員們,在硅谷參加黑馬大賽硅谷賽,以及進行硅谷遊學。

遊學第三天,大家來到了斯坦福大學,聆聽了Jerry Porras(傑裡·帕瑞斯)先生主講的斯坦福創新課程——如何打造創新型機構。

以下為學員夏振海遊學感受:

【如何打造創新型機構】


上午有幸聆聽斯坦福創新課程——如何打造創新型機構,Jerry Porras(傑裡·帕瑞斯)先生主講。他是斯坦福商學院「組織行為與變革」教授,曾和柯林斯共著《基業長青》。

教授認為企業創新需要企業有堅定明確的願景和核心價值、要有實現路徑的每一段BHAG,更要成為團隊和員工的組織行為,這需要有強大的驅動力。

Jerry Porras教授介紹從五個方面推動員工與團隊的行為:組織架構、文化、技術、系統、環境設定,並以3M的企業創新發展為例說明。



【不侷限於創新與新競爭者】

下午由斯文·柏克爾博士(斯坦福大學汽車研究中心主任)為我們帶來了更具趣味的創新課程——汽車在硅谷,不侷限於汽車的創新和新的競爭者。

他從不同技術路線、產業鏈上下游各方、傳統汽車行業廠商和跨界的IT巨頭們的差異,內容豐富、專業前沿,雖不明覺厲,但也算是為後天參觀「特斯拉」做了科普。


【與創業者分享】


企業領導人在創建創新型企業中扮演的角色,通過幾個問題可以更好的自我幫助:

1. 你是想賺最多的錢,還是合理的利潤?
2. 企業不存在,整個市場會失去什麼?
3. 願景不是你在做什麼事,而且你為什麼而做事。

願景的三個組成部分:

1. 日常運營或遠大計劃都應有目標。
是否鼓舞人心?對社會有何貢獻?可否堅持最初夢想?企業領域可以變,但目標不可變。如:法寶的願景是讓法律成為中國人的習慣。
2. 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是定義你走哪條路。一家企業可以有很多價值,但核心價值是少數的,2-3個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是指導你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不可變。
3. BHAG。

不是像目標那麼遠大,而是在某一個階段可以達到。在實現第一個BHAG後,馬上要開始向第二個BHAG駛向。可變。BHAG:Big,Hairy,Audacious Goal(宏偉、艱難和大膽的目標)

創建創新型企業是對員工對團隊的行為,建議可以制定幾個員工行為:

1. 現在的企業環境是否支持創新;
2. 現有機制的更變,第三步,加入新東西激勵。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是硅谷的緣起,是谷歌等一代代眾多硅谷創業者的母校。它擁有的資產屬於世界大學中最大的之一,其佔地35平方公里,是美國面積第二大的大學。斯坦福校園美麗又充滿人文氣息,是二十一世紀科技精神的象徵。


【老夏舌尖體】
一天的課程很短,斯坦福留給大家的記憶相信會很長——如同斯坦福校園裡最高的地標建築「胡佛紀念塔」,至今收藏著蔣氏父子的日記手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51

債市史上最重磅會面:Gross告訴Gundlach“我是科比,你是勒布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35

201410051009

路透是這般形容的:這是債市史上最重大的會面之一。兩個固定收益投資領域最顯赫的名字,同時被媒體冠以“債王”封號,Bill Gross與Jeffrey Gundlach。兩人是激烈的競爭對手,此前從未會面。這次,兩個大人物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談。就著檸檬水與蔬菜沙拉,兩人討論了是否聯手。

就在9月26日Gross震驚全球市場的離職前不久,在9月15日那周,Gross找到了Gundlach,拋出了這顆重磅炸彈。據Gundlach向路透表示,Gross當時說自己就要被四十年前親手創建的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解雇了。

Gross當時透露已經考慮離職有一段時間了。今年初,被公認是Gross接班人的Mohamed El-Erian離職,這迅速引發公眾危機,Pimco陷入了混亂。Gross告訴Gundlach,自己早在六個月之前就與另一家機構在談,但並未透露是哪家。

Gundlach向路透詳細描述了兩人的會面:

Gundlach完全沒有想到Gross會打電話過來,他說:“Gross是通過DoubleLine(Gundlach管理的基金)的接線員接進來的。”

不敢相信這真是Gross,Gundlach說他“讓前臺記錄了號碼,隨後回撥過去確認這不是惡作劇。在幾小時後,我在家里給他打了電話。”

Gundlach說:“在電話里“格羅斯告訴我Pimco不再需要他了”,然後我說“這真是難以置信的愚蠢決定””。

Gundlach說他安慰了Gross,並對此感同身受,因為他自己是在2009年由於權力鬥爭被法興旗下的TCW Group解雇。

70歲的Gross告訴Gundlach他不想退休,他希望能夠繼續管錢,盡管規模可能會收縮。

在兩人的通話臨近結束時,54歲的Gundlach向Gross發出邀約,他說;“我真心認為我們可以考慮下組一個“夢之隊””。

第二天下午四點左右,Gross來到Gundlach位於洛杉磯的住所,兩人談論了各自的職業生涯,Gross對Pimco的感情,以及兩人攜手的可能。

Gross顯然對Gundlach了如指掌,他說自己的妻子Sue對此作了詳盡的調查,並對Gundlach的成就贊不絕口。

Gundlach告訴Gross,由於Gross之前的成就過於耀眼,這使得Pimco規模過於龐大難以管理,甚至是幾年的平均水平回報都會被人們認為是失敗。

Gundlach表示,在會談中,Gross“提及了“債王”的事,並將兩人的成就與NBA的球星科比以及更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作了類比。

Gross告訴Gundlach:“如果說我是科比,你就是勒布朗。我有五枚總冠軍戒指,你有兩枚,日後很可能會拿到五個。”

兩人的會面並未達成任何合作的決定,但同意將保持聯系。Gundlach很明確的表示希望完全掌控DoubleLine。

一周後,在宣布加盟Janus的聲明之前一晚,Gross致電Gundlach,留言稱自己將離開Pimco加盟另一家公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10051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33

你是投行中的哪類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75

本文作者陶沙為香港新城數碼財經臺主持人,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文章亦發表於微信公眾號:點金面對面(ID: mfd-11)

我們曾經從階層角度探討過投行文化。今天從生存進化角度說說,投行森嚴的制度下,板客們(banker)最終又變成了什麽樣的人。

你問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板客需要哪些技能:PPT做好,Memo寫好,能做個Model,以上是最佳硬件條件;核心實力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特別是取得老板的支持和喜愛。

於是這樣的生存法則下,投行整體上也衍生出三種人:不幹活的閑雜人等,不幹活的逗逼,幹活的螺絲釘。

先說不幹活的,他們的大致特征是,外人永遠覺得他們在通宵達旦的加班,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看到的也是工作相關的種種,比如發債的就總是各種債市新聞轉發,兼並收購的就是什麽行業動向,如果加班到深夜一定就會發來實時加班照片(當然小夥伴們也會嘲笑他們是不是提前拍好了照片,上個淩晨三四點的鬧鐘起來發照片)。而且說不定他們還會朋友圈分個組,讓你看到他想讓你看到的形象。

所以不明真相的朋友們總會覺得,投行不易,用生命在工作的朋友還是好好珍惜吧。但反向思考,如果真的那麽忙,哪有時間在社交媒體上轉發新聞、告訴大家自己又通宵了呢?

所以實際情況是:一,他們可能好幾天都沒有出現在辦公室,也不知道他們是在不在香港,是個人休假還是去出差了。

二,實際上工作時間超好。說是加班到三四點,但可能早的時候是下午三四點就去gym了;經常飯點就找人去吃飯,吃完後也不會回去加班幹活;周五了,看他提個計算機包,以為是要出去開會,但其實包里塞得是襯衫短褲拖鞋,出了辦公室就直接坐上機場快線,出城過周末去了。

當然這一大類人,又可根據其辦事風格分為不逗逼的閑雜人等和逗逼們。

比如一個IPO項目,板客在printer里面守著改了一遍又一遍的招股書,不小心看到個同行,捧著厚厚一本招股書看得一個認真,一個聚精會神,後來某一天才被發現,這哥們把小說封面撕了,貼上招股書的皮,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看了很多天的小說,呵呵。

要知道板客在printer里面還是要經歷很多緊張時刻的,通宵達旦也就是為了自家銀行的名字在招股書上的排名能靠前一點,排名前一點,分的傭金就多一點,板客年底的獎金也會多一點。

但是逗逼的大鍋飯也不是可以一直吃的這麽和諧的。曾經有個自認工作非常認真的板客被老板裁了,天無絕人之路地找到家客戶公司、主管上市事宜。然後前任老板過來找生意,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前老板求見一面足足在辦公室外等了好幾個小時,好不容易見上後,還挨了一通罵,慘烈得只能用撕逼大戰來形容了。

看完不幹活的板客們粉飾好自身的對外形象和對同業的階級鬥爭後,有個問題也呼之欲出,整天處理人際關系,他們真的可以這麽不幹活而又神奇的存活著麽?

原因很簡單,一是搞定人際關系,特別深得了老板的喜歡喝支持,二是手下有螺絲釘們,他們在接到任務後轉身交給螺絲釘們。

螺絲釘們的任務,就是處理好各種paperwork,所謂做好PPT,寫好Memo,而最核心的技術在做好Model。

判斷螺絲釘技術熟練程度的最簡單標準在於,做PPT、Model時候,鍵盤和鼠標的使用比例是怎樣的。因為上述兩項工作,特比是Model,絕大部分都能通過鍵盤省時地完成,鼠標使用的越多,說明技能還不夠熟練。

舉個細節,一個Model做得極其好的板客,是會撬掉鍵盤上的某些按鍵的,比如Windows鍵、F1鍵,因為這兩個鍵會經常不小心被誤按,損失時間。如果你主動撬掉了鍵盤上的某些鍵,並且能答出來為什麽會撬掉它們,恭喜你,你的model技能已經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了。

因此可能某家投行中都會有個這樣的板客,因為做的一手好model,以至於工作態度再差,從老板到同事無人敢去欺壓他,萬一把人逼的憤然辭職,以後model誰來整呢!

那麽問題來了,model技術哪家強。綜合比較,亞洲不如美國,美國不如歐洲,歐洲國家model技術最強的,多在德國。

有與德國投行合作過的板客回憶起來,曾經有個項目,亞洲辦公室負責coverage,歐洲投行負責執行(主要就是做model),香港時間下午四點和德國辦公室打個電話,傳達下客戶的要求,過了一個晚上(就是歐洲的一個工作白天),早上到了辦公室,打開郵件,就看到勤勞靠譜的田螺姑娘已經把做的巨好的model發來了,即使是難度最大的synergy analysis,田螺姑娘們一個白天也能做出來。

之所以海外的model水平明顯高於亞洲,這和投行的不同分工協作有很大關系。歐美的投行多會在投行部門中進行很詳細的分工,板客基本都會被劃分為跟蹤特定行業,有些人甚至投行的全部生涯僅僅跟蹤一兩間大型公司,因此對公司和行業的理解到位,數據積累等也很紮實。

而亞洲的投行說的好聽是百花齊放,難聽就是用盡各種手段搶奪生意。一方面如果某家投行長期服務某間特定上市公司,指不定會被競爭對手向紀委或者上級機關舉報,因此投行和板客本身對公司的了解不夠深刻;另一方面,客戶也越來越沒有忠誠度,和投行打交道的時間長了後,也明白了投行都是換湯不換藥,所以學會了向不同的投行詢價,哪家便宜用哪家,問題就在於便宜是不是真的有好貨了。

並且亞洲的投行,內外散發的都是一個大字:爭。

極端事例,為了傭金,兩家主要的牽頭投行在客戶辦公室里差點打了起來,最後還是客戶公司領導出面,一碗水端平解決了爭端。

對內關系雖然不會打起來吧,但是平時工作用一個字總結就是:吵。接到任務開始吵誰做什麽活,分紅的時候開始吵誰的關鍵作用大,得多分錢。

當然了,如果你去問任何一個投行板客,你是哪種類型的呢?

他們肯定都會回答你,當然是螺絲釘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76

台灣人 你是這樣被QE影響的

2015-04-20  TCW
 
 

 

美國是全球金融市場的中樞神經,其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即便在台灣也深受影響。特別是金融海嘯後,美國一共實施了三次量化寬鬆政策(QE),釋出超過三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四兆元)資金。對一般人來說,QE也許是遙遠的概念,但其實它一直默默影響我們的財富。以下三個案例,是QE如何影響台灣人財富的縮影。

基金族,大賺五成跟著QE買,日歐陸股都漲

四十歲上班族李小姐,二○○七年跟隨風潮,幫小孩買投資型保單,鎖定新興市場、新能源、高收益債券;二○○八年遇到金融海嘯,成為重災戶。經朋友苦勸,在○九年股市低谷,忍痛繼續持有,她把基金組合改為全球股票型及股債平衡型,現在已大賺五成,只留一檔新能源基金還在虧損,她應該感謝柏南奇?

答:柏南奇實施QE後,最先受惠的是美國資本市場,不論股、債市,美國創造的市值,仍是全球最高。以市面上全球股票型基金來看,持有美國股市的比率都相當高,多在四成上下;QE實施後,道瓊指數從二○○九年三月初的六千五百點左右,飆漲至最近的一萬八千點,其創造的效應,就反映在李小姐的財富上。

看見美國QE成效,日本也跟進。二○一三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開始擴大QE規模,二○一四年十月再加碼,每年購入資產規模達八十兆日圓。日本股市當然以漲聲回應,日經二二五指數在二○一一年十月一度跌破九千點關卡,目前已逼近兩萬點,也同樣讓李小姐的基金受惠。

接著是歐洲,李小姐持有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也投資之前表現相當差的歐洲市場,無可避免,拖累一些美股優異表現。但隨著歐洲央行在今年初仿效美國進行QE,歐股已絕地反攻,風向球指標德國股市,從一月到四月,已經飆漲兩成。

最後是中國,從今年三月開始,陸續祭出人民幣一兆元,以類似QE方法,處理地方債問題。陸股也開始急噴,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從三月初的三千二百點,四月已衝破四千點大關,李小姐的全球股票型基金,自然也受惠。

澳幣保單族,匯價摔兩成熱錢一退,澳洲GDP也下滑

王太太是七十歲的退休族,二○一二年四月,業務員向她推銷當時最紅的商品六年期澳幣保單,說年化報酬率可達五%至六%,當時國內定存利率只有一%左右,王太太就買了保單。想不到,才三年,當時一澳幣兌新台幣高達三十.五元,如今已跌到二十四元左右,等於貶了兩成。朋友說,她就是QE的受害者,這樣說對嗎?

答:表面上,澳幣貶值是因為經濟基本面變差,但其實,王太太澳幣保單的損失,很難與美國QE脫離關係。

二○一二年,正是美國實施QE2、QE3的時期,隨著大量資金釋出,美元借款成本明顯變低,但同一時期,許多亞洲新興國家利率仍相對較高。資金在美國金融業暫時穩定後,開始追求較高收益的地方,因此流向亞太新興市場,澳洲就是目的地之一。加上弱勢美元,及從美國散出來的熱錢,推高了原物料價格,使得原物料出口大宗的澳洲,景氣大好,一澳幣兌新台幣價格,一度被推升至三十一元。

隨著QE逐漸收傘,國際熱錢退場,資金開始從新興市場及原物料退出,澳洲身受其害,經濟狀況開始轉差。二○一三年,澳洲GDP一路下滑,其出口大宗鐵礦砂的價格,當時每噸還有一百二十美元,現在只剩四十七美元左右,連帶拖累澳幣匯價溜滑梯。王太太手上躉繳型的澳幣保單價值,當然跟著縮水。持平來說,QE確實是澳幣暴漲暴跌的幫兇。

擁房族,房價開始鬆動QE退場,台灣房地產終於穩定

葉先生在二○○八年總統大選後,用每坪新台幣四十萬元買了新北市新店的華廈;不到半年,金融海嘯發生,鄰居有人用每坪三十萬元出清,葉先生慌了!

還好房價很快彈升,之後一路往上走,到二○一二年至一三年間,隨著新台幣升值,房價一度飆升至每坪七十萬元。葉先生心癢想賣,一耽擱,最近查房價已降到每坪六十萬至六十五萬元左右,房仲要他用每坪六十萬元快賣,因為美國QE就要結束了。

答:房價的決定因素雖然很多,但資金成本是其中最關鍵因素之一。資金成本主要由利率控制,台灣利率水準表面上是央行負責調控,但實則得看國際臉色,而這後面最大的影響力,就是美國聯準會。

與澳洲一樣,當美國實施QE後,熱錢開始亂竄,部分蔓延至台灣。外資搶買新台幣,一度讓新台幣升破二十九元兌一美元。游資過多,本應升息,但台灣經濟尚未復元,央行不敢驟然升息,浮額只能往股市及房市疏散,一路推升豪宅價格。

想不到,柏南奇在QE2結束後,又推QE3,熱錢侵襲速度,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擋不住,直說,美國量化寬鬆把其他國家弄得「雞飛狗跳」。台灣弄不好就會翻船,逼得央行不斷祭出行政手段,限制銀行進行住宅及土地抵押貸款業務。

柏南奇在下台前,開始縮減QE規模,熱錢動能減低,台灣房市也幾乎在同時間開始緩步下滑,葉先生的房子,價格也開始鬆動。直到今年三月,彭淮南終於鬆口:「房地產市場終於穩定下來!」雖然彭總裁諸多行政措施,對房價穩定有一定功勞,但若沒有QE退場這個「東風」,也許房價還在蠢動。

【看圖】QE這樣救活全球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61

零和游戏(第一部:你是谁?) 吕健中

http://xueqiu.com/1852792513/43073145
可以简单的把股市比喻成一个大赌场,开赌场的人和赌场的监管者一定是不会亏钱的。所有参与进去的赌徒们无论男女老少(除非只看不玩)故股市是零和游戏,股市中一个赚钱的人一定对应于另一个赔钱的人。股市是创造价值的零和游戏并不创造价值。这里打一个类似的比分: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四个人包了间麻将室打了一晚上麻将,收费是一小时50,10小时费用共500(不含茶水)前半夜AB赢了CD各500元,后半夜CD赢了AB各500元,凌晨结账发现四个人基本都打了个平,除了要平分500元场子费以外,其实每个人都输了125元。有人说了,这不对呀,那为什么有些报道说股市里有那么多的常胜将军和股神总是赢钱啊,道理很简单,那只是那麻将前半夜赢钱的人赢完了跑了回家而已,为了不散伙,旁边坐着的看眼的顶上罢了。道理一样的。。

 
最初,股市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汇集社会资金,投向国企帮贫扶困,投资一些国有大型生产性质的项目上,有了回报大家能拿到分红,(如果亏损,大家一起承担损失)。但问题在于,很多目的建设和回报周期非常长,很多的都要等上好几年,有些人等不了这么多时间,因此就想了个办法,成立了一个证券交易所,让大家可以随时买卖手里的股票,这样一来人人都可以随时把股票换成钱,也可以把钱换成股票。给资本创造了流动性,按理说这套系统非常完美,可问题很快就来了。人们发现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非常剧烈,但是很明显那些发行股票的公司的价值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波动幅度,关键的问题在于,多数投资者根本就不知道公司的价值是多少钱,而且他们也不关心这个,他们只是关心,别人以什么价格从他们手里买走这些股票和自己以什么价格买走别人的股票,中间的价差就是所谓的利润。这样一来游戏的性质就完全变了,变成一个聪明人和笨蛋之间的游戏,一群聪明人忽悠那些不明真相的笨蛋,一会儿告诉他们股票是非常非常值钱的,要高价卖给另一个笨蛋,一会儿又告诉他们你们手里的股票不行了,卖给我这个笨蛋吧,然后这些笨蛋就一塌糊涂了,就这样一来二去,手里的钱就被清洗得干干净净了。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游戏的关键是你要对手里头的股票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就像猪肉,最贵的时候不过15元,最便宜的时候不过7元,低于5元以下的猪肉你是敢买不敢吃的,高于20元以上的猪肉你会吃但未必舍得买)能够计算出未来这个股票值多少钱。这样别人忽悠你说股票很值钱的时候,你就不会上当,那么股市对你而言就不仅仅是零和游戏这么简单了

最后附上股市里面所有角色的一套完整生物链:

一级市场:

发起人(大股东)---PE机构(Pre IPO,一轮,二轮等 )---保荐券商---交易所(证监会发审委)----前几大股东:
 
二级市场:

打新股---中线---长线

一级市场

发起人(大股东):通常是公司的创始人或创立团队。上市之后成为持有多数股份的股东成为大股东。虽然大股东通常会处于拥有公司支配权的地位,但是其与控股股东的概念不完全一致

扮演角色:所有游戏的庄家,持股成本等于或低于1元以下

PE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投资基金,最常用的组织形式。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

扮演角色:麻将桌上打了一个小时麻将后就跑了的人,然后去另外一间麻将室去打牌

保荐券商:保荐人既是担保人,又是推荐人。具体而言,保荐人就是为二板市场的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请承担推荐职责,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向投资者承担担保职责(除此以外,为了配合好推荐和担保工作,保荐人的职责还包括辅导、监督以及调查、报告、咨询和保密等)的证券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和证监会,交易所之间的纽带)

扮演角色:麻将桌里端茶水的服务生(收小费的,稳赚不赔,但不保证被劫色,例如平安证券造假事件)

前几大股东:有可能是一致行动人(亲戚朋友等或创始人,二级市场后期买入的公募或私募基金等)

交易所: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同时也是负责监督,监管上市公司的机构
扮演角色:麻将室老板

二级市场

打新股:牛市中稳赚不赔,熊市中苦不堪言,破发成常态。

短线客:利用证券价格之间的波动的获利模式(赚的是证券价格出现脉冲或技术指标超卖超买之间波动的钱)

中线持有者:利用证券价格之间较大幅度波动的获利模式,周期略长但可以接受短暂价格波动的风险,(赚的是公司利空与利好之间价格的波动)

长线持有者:利用市场牛熊切换之间波动的获利模式,周期场,可以接受数次证券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吃的是整条鱼的鱼身(赚的是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性机会之间的波动)

价值持有者:和大股东几乎荣辱与共。价值在,股在,价值失,股去。(市场大部分时间内怎么波动他们是不知道的,但是极度高估和极度低估的时候他们是知道的。)
 
巴菲特曾经说过,脱离基本面的靠资金推动起来的股票就像裸体的美女一样呈现在投资者面前,诱惑着使人血脉澎湃、激动亢奋、失去理智。就像在大海中的娜伽女妖,她散发着美妙动人的歌声吸引着航行中的水手,如果你被她吸引,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船毁人亡。
上述角色请各自对号入座。
 
零和游戏第二部(他是谁?)未完待续。
吕健中
2015年5月6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46

調教“人民日報牛”,你是股評家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97

調教“人民日報牛”,你是股評家嗎?
作者:洪灝


在毫無征兆之際,上海股市昨天暴跌逾4%。我們在4 月20 日的題為《肖鋼、丁蟹和小川》的報告里已經預警了這次即將來臨的市場調整。我們繼續認為在央行自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一次性大幅下調存準100 個基點後,市場價格開始迅速地反映降息預期的程度。由於上證已經達到了我們年初4200 的目標價(《兩融調查引爆頭寸;上證泡沫化點位4,200》,2015 年 1 月 19 日),而且短期內市場有利好出盡之嫌,市場將進入一個調整階段,而這場久違了的調整將非常波動。

當然,輿論宣傳工具無疑將再次盡力唱多托市,但其言論在多空之間頻繁切換 – 市場漲的時候呼籲冷靜,而市場跌的時候有迅速轉。這些頻繁而飄忽的觀點將逐漸地消耗這些輿論工具的可信度,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同時適得其反地加劇市場預期的重新定價階段波動。監管部門應該牢記它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和監控市場風險 – 而不是股評家。在近期的大幅波動里,研究報告可能已經看不過來了。



在本文中,我們只列出四個最能說明當前市場狀況的圖表:1)圖1 顯示了在股票和債券之間收益率差距的變化正在迅速暴跌,接近2007 年和2009 年的股市峰值時期的水平。中國股市已經不再便宜; 2)圖2 顯示了融資融券交易占總成交額的比例已經開始下降。近期中國券商增發以補充資本金,這說明了兩融業務的迅速膨脹已經開始快速地消耗券商資本金。在股市暴漲之後,券商也開始降低部分股票的杠桿比率,而監管機構開始規範傘型信托; 3)圖3 顯示了短期里市場情緒非常樂觀。這是一個逆向的短期交易指標。 4)圖4 顯示了中國的有效實際利率非常高,如此高的實際利率往往預示著更多的寬松貨幣政策將至。實際利率水平往往領先股市3-6 個月名義利率6-12 個月。因此,寬松貨幣政策仍遠未終結,並將在這次調整後再次支持股市。

簡而言之,昂貴的估值,短期過於樂觀的市場情緒和融資買盤的減少導致流動性供給放緩都將會在短期內挑戰市場。新股IPO 上市將被用作為市場減速器,並在短期內消耗市場流動性。社保基金小幅減持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短期情緒。頻繁而飄忽的輿論宣傳將會使市場無所適從,反而會在市場預期的重新定價過程中加劇市場波動。盡管如此,長期看來,貨幣寬松將繼續,並應支持股市。





(來自交銀國際)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62

你是「包攬大王」嗎?

2015-09-28  TWM

什麼事情都自己扛,或許可以在最短時間做出最大成效, 但小心賠掉健康、賠掉拓展職場人脈的機會,變成一個孤僻的人。

許多人或許是急性子,或許是無法相信別人,或許不想拜託別人,或許不願與別人分享成果,所有的事都覺得自己做比較快,什麼事全包攬在自己身上,就算沒失敗,也成為很孤獨、顧人怨的人,自己整天臭臉,包攬萬事的結果也會包攬萬病,還往往因小失大,一事無成。

許多人覺得自己比別人能幹,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大成果,不放過任何可能性的話,一定會成功,有些企畫一個人徹夜趕工就完成了,可能因此晉升、賺錢, 但變成很孤僻沒人喜愛的人,因為不信賴別人,別人也無法信賴你;就算有點看得見的成績,沒多久身體老覺得有問題,無法繼續拚下去了,工作品質也下降,喪失 工作需要的瞬間判斷力,「健康=工作」,不包攬其實是能做更久、更好的自私想法呢!

雖然工作拜託別人做,要好好教,往往比自己做費事,但這樣對方才有可能學會,自己也不必老罵人家「連這也不會!」同樣工作,不同人做,或許出現新的可能性,自己能省點力氣,也可能倒學幾招。

許多人不管什麼事都搶著做,積壓許多焦慮,動輒責怪別人,覺得其他同事都不行、都沒在做事,上級卻不理解,沒有給自己適度的評價,累積相當的不滿,不斷自我肯定,認為「我這麼拚,都是公司不好!都是○○不好!」超級不快樂,笑容和餘裕都喪失了。

也有上司是包攬王,自認能幹,誤以為部下必然景仰,沒想到有天幾位新進部下一起遞辭呈,原因是「覺得這公司不需要自己!」把工作全包攬過來,也是剝奪別人 的存在意義,最後身邊誰也不在了;許多上司即使當主管,也不肯放掉第一線的工作,還老批判部下「我身邊那些人沒有一個能用!」但這種人也最會遭部下批判, 認為是「過時的上司!根本不懂!」從上層來看,這種上司還是把他降職回第一線算了,才不會妨礙別人。

也有老闆自己是包攬大王,這樣永遠雇用不到優秀的人才,還直抱怨「沒有像樣的人!」說穿了,就是包攬王欠缺魅力,別人只能做他不屑做的,誰也不想與他一起 做,一個企業不是一個人走一百步就好,而是一百個人走一步,才算真正穩定前進,就像大部分產品賣給一個人賺十萬,不如一件只賺一元賣給十萬人。圓神出版負 責人簡志忠常表示「社會運動更是如此,不是誰一下捐一百萬就好,而是讓一萬人各捐一百元更重要!」人氣是最珍貴的收穫;許多人一旦退休沒頭銜,才發現沒人 理他,包攬王或許死時很省事,不用辦喪禮,因為沒有人會去參加的!

劉黎兒,台大歷史系畢業,旅居東京20餘年,個性樂觀、好奇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lill88/lill。

撰文 / 劉黎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76

File#590 諗唔島靈性轉載之《你是哪種魂?》

原載《東Touch》1056期 (25Aug20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871

招你是因為你有常識

聖誕節早上8點半,我趕車出門,在空空的巴士上遇到AlanAlan濃眉大眼,穿著休閒羽絨背心,推著一輛兒童自行車,跟他戴著頭盔、五官標緻的兒子站在一起,感覺兩人可以去演一集《爸爸去哪兒》。不用問,我也知道他要去哪兒。作為社區裡遠近聞名的模範爸爸,Alan明顯是在這一大清早就擔當起了帶孩子玩的重任。

Alan是我的鄰居,他任職於某外資投行的私人銀行部,負責債券業務。

做投行的人,時間都不是自己的。幾個月前我就想找Alan聊聊,由於檔期不合而一直推遲。幾天前,我們終於約在香港中環一家日本餐廳吃午餐。

餐廳並不打眼,座位卻很搶手。它藏在蘭桂坊狹窄的小巷裡,如果你1228分到達,老闆娘會告訴你在門口站候兩分鐘,因為我們12點半才開門。餐廳食客大多是在附近上班的白領。小店忙碌而有條不紊,點菜買單,迎來送往,一切都在有限的空間裡高效地進行。

Alan今天穿著合身的淺色西服。常年堅持早上6點起床健身給了他一副良好的身材。在不少同齡人已經開始發福的年紀,Alan身上似乎看不到一塊贅肉。

服務員遞來茶水和功能表。我倆瞄了一眼,齊齊決定點這家餐廳的招牌套餐——lunch box。套餐含壽司,生魚片,牛肉,湯和米飯。當然,我猜測健身狂人Alan肯定不會碰那碗米飯。

存在主義哲學家說,人生不過是你自己做的一連串大大小小的決定:穿什麼衣服,見什麼人,吃什麼飯,幹什麼活。進入不惑之年的Alan,一直活在自己的決定裡,並且活得越來越明白。

雖然大學念英語專業、沒有金融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Alan這個文科生卻赤手空拳地打入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從業17年以來,他在商業銀行、投行、對沖基金都幹過,職業生涯從上海到香港,從香港到倫敦,從倫敦到巴黎。幾年前,他帶太太和兒子離開住了10年的歐洲,搬回香港,開始一段全新的征程。

他的人生從25歲到35歲,是從東往西走,從4050歲,應該是由西往東走。他這麼歸納自己的足跡。

不管從東向西,還是從西向東,Alan堅信自己會在金融這條路上一條道兒走到黑。

這是個金融資本控制的年代,而金融是為數不多讓你能觀察到這個世界變化趨勢的行業。Alan用他深沉的男低音告訴我。

為什麼買債
2015年中國境內的債券回報平均8%。如果你買中國離岸房地產高收益債,有15.1%Alan三句話不離本行,我們還沒開吃,他就直奔主題。

當然,除非你遇到佳兆業(01638.hk)那樣的情況。他補充道。

佳兆業?這真是一個讓人感傷的名字。因為,我還真的差點買佳兆業的債。20151月,佳兆業集團在深圳數十處房產專案遭調查鎖定。隨後公司主席、副主席以及首席財務官等多名高管相繼離職。這一事件在二級市場上迅速引起連鎖反應,佳兆業的五隻離岸債券價格跳水,快速變身為垃圾債

當時,我在我的朋友、18年港股經驗的巴菲特信徒查理斯的指點下,企圖買入佳兆業的債抄底。

誰知道,買債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的經紀人小姐謝飛先是通知我,我還沒有資格買債。要取得資格,請先填表。

折騰半天終於把表填完,我以為可以上網點滑鼠下單,卻發現債券原來跟股票不一樣,要通過經紀公司下單。等經紀人小姐拿著我的指令去市場找了一圈,發現佳兆業的債沒貨了。

這就是我短命的債券投資史。

像我這樣試圖買債券來獲取高收益的投資者並不少。《華爾街日報》去年1025日的一篇報導稱,由於中國降息和去年夏天股市暴跌,大批投資者轉向債券投資。這導致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大幅上漲,又引起債券投資者轉向離岸市場尋找更高的收益率。

高收益絕非閒談。如果我去年如願以償買到了佳兆業的債券,現在可以翻兩倍。不幸的是,我買佳兆業未遂的現金,後來買成了股票。至於股票表現怎樣,那是我想也不願去想的問題。

對中國來講,股票成長最快的年代已經過去了。”Alan的聲音把我從憂思中拉回了現實。

Alan所在的投行總共管理2.3萬億美元的資產。這些資金一部分由客戶全權委託給銀行操作,另一部分客戶保留投資決定權,銀行只擔當顧問角色。Alan告訴我,投行主要在四大資產類別(債券、股票、外匯、大宗商品)裡進行投資,其中債券占比又最大。

Alan的挑戰是給客戶提供債券的投資建議和策略。他需要挑選出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債,也要做資產類別的研究。從去年2月開始,他開始做包括房地產債在內的高收益債。

我的角色有點像買方裡面的賣方,我要做基本面研究,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看公司業績,寫成報告,給出投資建議。”Alan說。

Alan的朋友、香港某對沖基金經理思凱告訴我,跟不少對沖基金比,投行的私銀部門對資金流動性要求不高。因此Alan可以做一些長線的策略,而不用過度追逐短期的回報。

“Alan具有很強的分析能力,我覺得他非常擅長做他正在做的事。思凱補充說。

幾年前,當Alan下定決心離開住了10年的歐洲,回到香港時,他對亞洲的債券發展前景就信心滿滿。中國公司由小到大融資步伐是不同的:小的時候賣股票,大的時候,公司不願稀釋股本,就會發債。所以我當時的判斷是債券在亞洲會有增長。

招你是因為你有常識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別人有的,我沒有?但其實你真正應該問的是:別人做了什麼努力,我沒有做?

比如, 你肯定沒有讀過《解放日報》。


19981月,剛大學畢業不久的Alan在翻閱《解放日報》時,讀到一篇隨後改變他人生的全英文廣告。某知名港資銀行在內地首次招收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廣告說所有人,不計背景都可以申請。

Alan當時在上海電視臺當英文記者,拿著三四千元的月薪,待遇還算不錯。但在電視臺待了半年之後,他意識到自己做的其實是宣傳,跟理想中的新聞記者工作相差甚遠。

同時我也想清楚了,做新聞是沒法實現財務自由的。他說。

當時上海電視臺跟美國的CNBC電視臺合作。Alan的工作之一是剪輯CNBC送來的財經新聞視頻。這給了他一個觀察金融的視窗。

我當時覺得做金融很酷,就開始找這樣的機會。他說。

這場考試就是Alan一直在找的機會。

筆試那天,Alan從家裡打車去肇嘉浜路考場。雖然已經4月了,上海卻罕見地飄著雪。筆試的形式有點像GRE,但這完全難不倒英語專業的他。Alan順利地通過了筆試和麵試。不久,Alan就收到香港銀行總部的電話,對方操著半生不熟的普通話,問他什麼時候可以去香港。

就這樣,Alan成了這家港資銀行當年在中國內地招收的兩個培訓生之一。另外一個被錄取的是復旦大學經濟學的碩士。跟對方比,Alan沒有任何的金融專業背景。

多年之後,Alan問那個當年面試他的老闆為什麼要招自己。

老闆答:因為你有很好的常識。 

(未完待續)@交易門記者春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3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