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證義搜查線2 第5集圍飛作歹步介紹(仍在更新中)

(筆者按: 筆者現持有浪潮國際(596)的股權,在當中資料或者有偏頗的情況出現,敬請見諒。)

這一集現時介紹可見這連結。這集的目的就是說上市因招股反應冷淡導致的圍飛情況,以利集中股權作炒賣,當中可能影射的公司可能是萬保剛(1213)主席洪劍峰先生為利上市成功,在上市時安排多名員工及親屬認購公司股份,並製造虛假成交的案件最終洪先生被判罰款及禁止出任董事2年

至於根據智富週刊的資料,其實指的是工商東亞(現稱東盛證券)在安排浪潮國際(當時創業板上市號碼8141,後轉板,現編號596)上市時,有一名負責人張小明先生,或者涉嫌指令其員工薛兆坤等人,協助88名工商東亞的客戶申請新股,佔申請人數116人的75%,其中87名為灣仔分行客戶,並於上市當日及第二日把股東以高0.5仙的價格出售予工商東亞的附屬公司,佔這兩日成交的86%及39.5%,以把股權集中於自己之手,方便未來炒作之用,後來某些報紙專欄作家當年不停在吹捧這隻股票,你可能會知道為甚麼他們會這樣賣力了,其實他們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目的是把股票高價轉移至一些無知散戶之手,最終工商東亞被判罰3,800萬,並要求公司加強內部監控,如3年內再犯,則會被吊銷牌照。至於香港電台的節目如此連結,Youtube 片段如連結,亦可看下面。



這老闆和投資銀行有時候做事我也認為他做得太著跡,所以才出事。不過上一集以為但黃子雄當日可能在一個台入面為2個台做電視節目,但是最終的真命天子卻是在這集的韋家雄,在7時正扮演化身工商東亞的富榮證券的前輩張國雄(大雄),在9時半金枝慾孽2扮演幹練精明、但實質為人陰險卑鄙壽康宮太監馬新滿,不過如果有細心留意的話,韋家雄上一輯扮演莊家的樁腳汪大發(Tony Wong),最後判監5年,另外如果細心發現,本集飾演戴志偉上司的角色何華超,其實在證義搜查線是江華的老同事、老朋友,至於在Christina 在這一集是有延續上輯的角色,但是有所淡化。Christina 出現的話,邏輯上韋家雄應該以汪大發的角色出現,這就是繼第一集不知為何阮德鏘的扮演的角色重疊後,又兩個事實上粗疏的地方。如果故事改為汪大發(Tony Wong)入獄後表現良好,加上上訴得直,最終減刑至2年,後來為了隱瞞身份改名為張國雄,至於這位高志鵬(戴志偉飾演)就看見他以前的莊家背景,所以聘用,但是大雄卻因為這事已改邪歸正,不想參與這種高風險活動,但是又不能說他的背景,這個又是一套電影版的故事,所以個人證為以單元片集的方式拍攝實在有所不足,所以無論在甚麼情況下,個人認為這一輯都較上一輯遜色。不過特地找以香港一隻被人以一隻股票號碼為代號,即遠大醫藥(512,前太陽神、曼盛生物科技)的女星吳日言去做一個調查員阿文(譚俊彥飾)的女友阿詩,卻是符合這個講股票的節目的特色,是神來之筆。

關於這堆人物和股票,我們來作一個介紹。

先講股票,根據上面這一份法庭文件的中文版本,其實這隻「萬軍」,其實是浪潮國際(596,前創業板編號8141),當年這隻股從事電腦零件貿易,當年以36仙配發1億股,或擴大後股本25%新股上市,只是集資3,600萬。上市後由浪潮集團及兩位姓王的人人分別持有67.5%、3.75%及3.75%

但是,由於當年在2004年1月後股市轉弱,招股反應不佳,故認購配售的股份只是略為超額,故張小明決定為股價提供一直支持,並批出600萬予旗下的Postive Strategy Limited作托價之用,前授權其下屬陳瑋負責托價,,並安排少量利益,使他們去認購股票,從而造成認購活躍及交投活躍的假象,但他們沒有詢問過工商東亞合規主任李廣成的意思,於是造成此次犯法。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00

A股開戶之口水介紹篇 sherry

http://xueqiu.com/3815464690/24580632
估計不少人覺得你來介紹這個幹啥,滿大街都是拽著我過去開戶的…不過這不是考慮多少還是有小白的,另外相信的我帖子裡面能告訴你一些你過去所不知道的哦:)

相對於美股的麻煩,A股開戶大家一般都知道帶著身份證和一張銀行卡就ok了,銀行卡沒有也無所謂,因為你可以連三方的時候直接在辦:)A股賬戶可以買賣滬深股票包括創業板市場的,可以買賣債券,可以買賣基金,還可以進行新股申購。如果你的初始資金超過20萬可以要求開通融資融券,不到20萬的就需要至少開戶後六個月才能開,不過我是真心不建議大家開這個。

1、        選券商

這裡給大家介紹兩個問題,手續費佣金到底是多少才合理?大小券商有沒有區別?

1)        多少才合適,這個問題有點傻,一分錢別要才合適,當然這是不可能的。A股交易的手續費實際上有三部分構成:券商收的佣金、國家收的印花稅和上交所收的過戶費。

印花稅這個是國家規定,炒股時間長的知道這個東西是國家自認為調節股市的重拳。高低調調、單雙變變….想看過程的自己百度,目前的情況是:印花稅只在你賣出股票時候收取(即單邊收取),金額為你成交額的千分之一。

上交所的過戶費這個是交易所規定,也就是你把股票買進來的時候這個股票過戶到你的名下,上交所就每1000股收取你1塊錢,不足1塊錢也按照1塊錢收取。舉個例子,你買100股或買1000股都要交1塊錢;買1100股或者買2000股都是要交2塊錢。——注意:深圳股票沒有這項費用!

最後也就是大家選擇券商的時候會最關注的佣金了,這個是過去老的原則是交易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買賣都要收取,不足5元按照5元收取。不過隨著競爭的激烈這中間可以議價的空間也加變大了。

印象中07年以前由於市場好,那時候大家開戶是不在乎佣金的,所以基本上那時候開戶又沒有調整過的親們都是千三或者千分之2.5的水平;08——09年事券商價格戰最最瘋狂的時候,一般經紀人給新開戶的能到千分之1.5——0.8的水平,資金量大一些的就可以拿到萬6、萬5乃至於萬3。

我給大家解釋下萬三是什麼概念,我這裡說的佣金都是總佣金,在價格戰瘋狂的時候有的機構經紀人用淨佣金的概念忽悠客戶。所謂總佣金就是包括了券商要交給交易所的錢,這個一般被稱之為規費,全名好像是證券監管費,約佔成交金額萬分之二,其實後面還有零頭,一般就這麼省略了!所以如果經紀人說淨佣金萬五,實際上他是給你把規費另算,你的實際佣金也就是接近萬八了!

好吧,看到這裡我就可以說,當券商開出萬三的總佣金,其實再扣除規費他們就不賺錢甚至考慮一些攤銷都賠錢了,所以在09年以後證監會基本上就要求券商原則上不能開出萬五以下的佣金了。

總之:前面兩個你改不了,後面的背景和貓膩我交代清楚了大家自己去談吧:)別忘了那個不足五元按五元收取,要是您就1000塊錢,那麼您談下來個萬三也沒用撒:)

如果您已經開戶,又看了介紹心裡酸,就帶著股東卡去您原來開戶券商吧——可以小小的威脅他們一下說別人給的是多少多少…八成他們會給您調整下來一些的。

2)        券商間有木有區別呢?呵呵~~~其實吧咱們國家基本上能開戶的機構都還是值得放心的,我個人會看重佣金和交易軟件這兩點,致於其他啥啥尤其那個什麼一對一的客戶經理,偶建議還是禮貌謝絕服務的好:)

為你服務的經紀人吃的是你交易佣金的提成,要知道他們不是股神,股神的話誰還幹那苦活啊!有人覺得他們在一線,他們在券商沒錯,但是大家想想消息傳到他那裡已經過了多少道手,他們每天去挖掘新客戶也都是很佔用時間的怎麼有精力做研究…研究買啥這事您還是來雪球DIY吧:)

好吧,回來我說區別。我不想黑哪家,不過跟大家說心裡話太小的券商不要去:(因為交易通道的問題,如果你開在特別小的券商,有的時候你回發現明明有那個價格但是你的就成交不了….等你打電話給客戶經理,他麼會說是你家網絡或者電腦有問題….要知道這個BUG很難重現,所以誰的問題大家自己想吧?)

開戶前打開他們交易軟件好好感受下頁面是不是舒服,有的有手機端是不是感覺好用,這種一般而言都能免費下載到。還有趁著剛剛開完戶你的經紀人心情好,並且此時他也希望你快點成為有效戶(開空戶是沒有提成的,裡面要有1萬市值才行),所以可以讓他好好教教你軟件怎麼用,這比以後收到他「高拋低吸、波段操作、控制倉位、逢高減倉」的短信有用…

2、        開戶

目前一般券商為了拉人頭開戶都是免收開戶費的,開戶後你會得到兩張股東卡(上海和深圳),其實說白了兩個交易所在開戶上實際並免費,錢是券商給你代墊的,所以他們可能會有些諸如「兩年內不得轉戶,轉戶需要補交90塊錢開戶費」的規定。

從法律上而言是禁止非現場開戶的,也就是必須本人在A股交易的時間段帶著身份證去券商,不過聽說最近有可能放開…當然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有的券商違規給你開非現場,實際上也是他們把你資料拿走等到交易時間段才能開出來,第二天給你。

開戶的時候大家要填寫開戶文件和三方文件,開戶文件兩份,你自己那份要是懶得留扔了也行,但是股東卡千萬別扔,只要你開過一輩子就是那個號了,即使轉戶也不變,丟了補要花錢的;三方是有三份,券商留下後第二份拿去關聯銀行,這個時間也要求是交易時間,不過包含中午股票暫時休市的那個時間,這點比較方便上班族撒:)

提示:目前券商體系裡面尤其經紀人這塊還是比較混亂的,建議大家留身份證複印件的時候在上面手書一句「僅限開立證券賬戶使用」。

關聯股票的三方銀行卡是可以換的,但是更換要你重新去券商填單子和重新去銀行連比較麻煩。我比較建議大家用一張相對固定的卡,尤其不要連工資卡,因為沒事拿著工資餘額去炒股,這個很有風險的。如果你開始這個卡資金比較多,那麼連三方的時候可以問問銀行有沒有相關理財業務,這裡我不想做廣告。舉個例子我就關聯了一個理財,這樣只要我把錢從證券賬戶轉到這個銀行卡上,他給我的收益率遠遠高於活期利息,尤其適合A股趕上個小長假的時候:)

3、        轉戶

這個事情其實挺麻煩,你想想先去原來券商再去新的券商,最後還要去銀行。不過要是打定主意就辦吧。

前面提到有的人轉戶可能要補交一個開戶費(90元),另外如果你在深圳股市有股票會涉及轉託管費(30元),這兩個你只要開口新轉入的券商都是可以給你報銷的。

我想要強調的是大家轉戶的時候如果賬戶裡面有持倉股票,最後把你交易賬戶顯示的成本價格拿個本子抄一下,當然照個照片或者讓券商幫你打印下都可以。因為一旦轉入新的券商,你過去的最初成本價就會都變成轉入當日的市價,原來盈虧比例都沒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01

尋找「中國好生意」——給大家介紹一種簡潔有效的選股思路 ProfessorWenger

http://xueqiu.com/1948636079/25585598
題外話:本人自08年畢業入行以來迄今已進入第六個年頭。中間有過很多成長的喜悅,有過理念不成熟被市場教訓的痛苦,更深刻感受到大熊市下來自投資者和公司領導方面的壓力對投資經理身心的摧殘。所幸入行前就已抱定了堅持價值投資的信念,一直未有動搖,從未有過打聽消息或根據圖形買賣的衝動。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呀,什麼樣的性格和價值觀就決定了採用什麼樣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也許價值投資就像某些人說的,你要麼接觸的第一眼就接受它,要麼永遠都不會接受它。台灣大學有門很受歡迎的課程是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其實要理解投資,何嘗不是要站在整個人生的角度去理解更為合適呢。本人仔細拜讀過幾乎每一個價值投資大v們的博客,平時也天天泡在雪球上吸取大家們的思想精華,本文僅以自身的些許感悟,希望能給注重基本面研究的同仁提供一點借鑑。

股市成立以來,關於投資的書籍汗牛充棟,裡面涉及的範疇也極廣。其中價值投資者最關心的,莫過於如何找到優秀的成長公司。「阿理」有句話說的好啊:投資就是要找到幾個能長期持有的「複利機器」,其他時間只要讀書、思考、調研就可以了。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投資的本質難道不就應該如此簡單快樂嗎?筆者一直認為,企業分析的起點應該是分析它的生意屬性和商業模式。但是如何找到這些可以長期持有的「複利機器」呢?如何能練就一雙慧眼,像巴菲特一樣能在三五分鐘內就能判斷一門生意的好壞呢?

在碰到一本書以前,筆者也是一直在苦苦思索,卻不得甚解。

在管理學的意義上,擁有競爭優勢的行業(企業)在很大程度上等同於我們要尋找的「優秀的成長公司」。關於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做了恢弘的敘述,但在筆者看來,波特的理論體系雖龐雜,但缺少定量方面的描述,實戰指導意義不強。你用他的「五力模型」做了一通分析下來,往往仍然沒法弄清楚這個行業屬性到底好不好,有多好?布魯斯·格林沃德和賈德·卡恩發現了這個問題,試圖提煉出判斷一門生意好壞的簡單幾條黃金法則。這是一個質飛躍。這本書叫《企業戰略博弈》。

兩位作者用的方法是不承認五力模型中的五個維度(即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來自在同一行業的公司間的競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只有進入壁壘是最重要和具有支配性的。如果一個行業沒有很高的進入壁壘,那麼這個行業裡面的公司就都沒有競爭優勢,只能面對兩種選擇:要麼積極追求極度的運營效率,要麼退出目前市場進入可以創造並充分運用競爭優勢的其他領域。

作者認為能夠幫助統治市場的競爭優勢不是普遍或廣泛的,其本質上是區域性與特殊的,必須能體現在具體的產品或者地理區域上,往往這一點更容易在較小的的領域而不是在巨大廣闊的地方找到。

作者認為,除了政府管制以外,只存在三種真正的競爭優勢:

1、供應。能夠比競爭對手更便宜地生產和交付產品或服務的嚴格的成本優勢。成本優勢應主要來源於受專利保護的專有技術或由經驗積累起來的技術訣竅,或者是兩者的組合。

2、需求。擁有對手所沒有的市場渠道。這種渠道不是靠簡單的產品差異化或樹立品牌獲得的(因為對手也可以進行產品差異化和樹立品牌),這些需求優勢應來源於因習慣、轉換成本、搜索替代商品的難度與費用而產生的顧客忠誠度(粘性)。

3、規模經濟。最好是固定成本在總成本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平均成本就會隨著產量的上升而下降,因此即便是使用同樣的技術,在位企業也能夠通過大規模經營而享有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優勢。與直覺相反,大多數基於規模經濟的競爭優勢都是在區域性和細分後的市場內取得的。

以上幾種競爭優勢中,生產優勢是最弱的進入壁壘,規模經濟和消費者忠誠度的結合則是最強的。

介紹完上面關於競爭優勢的背景知識以後,接下來就要重點介紹直接檢驗一個行業是否存在競爭優勢(進入壁壘)的兩條黃金法則。

1、企業間市場份額的穩定性(以及企業的相對市場地位的穩定性)

如果各個企業經常會相互從對方那裡奪得市場份額,那麼它們就不大可能享有競爭優勢。相反,如果每個企業都長時間地保有自己的市場份額,那麼它們可能得到了競爭優勢的保護。(也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在受到進入壁壘保護的市場內,兩三個在位企業相互爭奪市場份額,但是如果市場份額變化很大,那就意味著客戶忠誠度很弱,因而新的進入者打破市場壁壘也就為時不遠。)

企業的相對市場地位的穩定性的關鍵指標是在位企業在此市場領域內的歷史狀況。如果主導企業維持了它的地位達數年或數十年之久,那麼市場中極有可能存在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如果你很難說出誰是主導企業,或者佔據第一位的企業經常變更,那麼就可能沒有哪家企業享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在某個市場區域內進入和退出的歷史狀況也是一個有用的線索。進入和退出越頻繁,留著市場內的企業相對地位的變動越劇烈,競爭者的數量越多,就越不可能存在進入壁壘和競爭優勢。相反,市場內企業越少,越穩定,在位企業更可能得到進入壁壘的保護並且從競爭優勢中獲益。

2、市場區域內企業的利潤水平

在沒有競爭優勢的市場內,新企業的進入會最終消除超出資金成本的回報。如果市場中的競爭者保持著高於正常水平的資本回報率,那麼很可能它們享有競爭優勢或進入壁壘。這些可持續的超額回報可能僅限於主導企業,也可能由少數擁有相對其他小企業和潛在進入者的競爭優勢的企業所分享。

最好的衡量利潤率的指標是稅後投資回報率(ROIC),ROIC在10年以上的時間內平均超過15%-25%,這就清楚地表明存在競爭優勢,假如長期的ROIC在6%-8%,那就表明不存在競爭優勢。

通常我們談有效市場,談利潤率終將會回歸社會均值,往往忽略了這些都是在缺乏進入壁壘的假設下才會實現。歷史上ROIC長期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行業多的是,比如黃毒賭產業、拍賣行、評級機構、律師(會計師)事務所、PE、煙草、醫藥、食品飲料等等。那些長期大牛股也大多誕生在這些領域,這也就是很多牛人強調「能力圈」、「less is more」的背景基礎。一個最簡單的投資策略就是長期持有這些行業的龍頭企業,收益率肯定是不錯的。歷史也證明,投資確實可以簡單到如此地步,剩下的只是堅守紀律和保持耐心。翻看價值投資大師們的傳記,他們也的確把大部分籌碼都押在了這些地方。加拿大股神加里斯洛夫斯基持有雅培60年的故事更是傳為佳話。

那麼,如果在上述的基礎上做的更好呢?筆者從選股的角度,結合國內的情況,對作者文中用來判斷競爭優勢的法則做了拓展,以指導實戰中的投資:

1、進一步對行業(或者區域)進行細分

在對某個大的行業進行分析時,可能會得出該行業無進入壁壘的結論,但不能排除某個細分行業或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存在競爭優勢的可能。比如家電行業作為一個整體,利潤率指標並不突出,但空調子行業的表現卻是可以通過兩條黃金法則的檢驗的。此外,電腦硬件行業作為整體可能通不過法則的檢驗,但是其中的芯片、鏡頭、聲學部件等製造環節很可能就能通過檢驗。

2、其他條件都具備,只剩下其中一個指標還不能通過檢驗,但該指標未來幾年改善可能性很大且國際上有成功先例的行業,可能是能出大牛股的領域

這裡舉幾個筆者非常看好的行業或公司,給大家提供一點思路。一個是華測檢測,所有的指標都沒問題,就剩一個行業集中度沒上來,國際的經驗表明這是一個寡頭市場且幾個在位企業都是超級大牛股,所以長期看,華測是個大牛股的概率很大。另一個是啤酒行業,經過多年的征戰,市場格局基本穩定下來了,只剩下利潤率還不達標,國際上的經驗也表明是一個寡頭市場和容易出牛股的地方,值得重點關注。最後是統一企業中國,行業是明顯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只是目前國內市場這種優勢體現在康師傅身上),母公司在台灣已樹立牢固的地位,懂得如何迎合消費者,只要能在大陸市場繼續擴大市場佔有率,利潤率隨時會上來,值得重點關注。另外還有惠理集團、歐舒丹等等。筆者喜愛的醫藥股如光動力領域的復旦張江、肝病領域的中國生物製藥、人體介入器械領域的微創醫療等也屬於此類。

再應用上述模型來檢驗下雪球達人們最關心的兩個行業:銀行和白酒。

國內的銀行業是屬於政府管制的,管制也是一種進入壁壘(競爭優勢)。只要管制不放鬆(目前來看放鬆的跡象較明顯),通過市場份額相關指標檢驗是沒有問題的。大家的爭論焦點在於利潤率,表面看這個指標沒問題,但是很多人覺得這個利潤率是不真實(嚴重低估了壞賬風險)或不可持續的。如果你認為未來幾年管制不會大幅放鬆(即息差不會下降等),壞賬計提不足為慮,則銀行是非常有投資價值的。

另一個是白酒,這裡要對行業進行細分,高端白酒顯然是可以通過相關指標的檢驗的,因為這麼多年來高端白酒品牌還是茅台五糧液那麼幾個,利潤率也一直很高。中低端酒如果再進行地域細分的話很多也是可以通過指標檢驗的。因此拋開大家的激烈爭論,筆者認為上市白酒公司長期具有顯著的配置價值。

最後想申明的是,儘管我個人非常推崇用判斷是否存在競爭優勢(進入壁壘)的方法來選股,並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因為其非常的簡潔、有說服力,但單靠某一本書或者某一個觀點就想成為股市常勝將軍是不可能的,如書中作者所言,簡單和明晰對於戰略分析而言是重要的優點,只要我們不忘記愛因斯坦的忠告:「任何事物都應該儘量簡化,但是不要過分簡單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33

春泉產業信託(1426) (1): 介紹篇

筆者一直對這些產業信託有一些情意結,所以希望多寫一些關於REIT的東西,剛巧有一隻比較簡單的REIT春泉產業信託(1426)招股,筆者就會分幾篇看看這隻REIT,第一篇是他的起源、第二篇是他的盈利架構,第三篇就是他的估算。今日是第一篇,我們不如來看看吧。

春泉產業信託主要資產是位於北京商業區的華貿中心第1座及第2座寫字樓部分,以及相關的合共約600個停車位。北京華貿中心其實是一個位於北京傳統中心商業區的東南面及已擴充的中心商業區之內的綜合商業大廈,東側為東四環路,西側為高速公路,前面連接主要東西大道長安路及建國路,連接地鐵1號線。

華貿中心由國企北京國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的地產公司國華置業在2003年開始建設,並在2007年完全竣工、2008年開始投資經營,投資額約80億人民幣。其包括3座寫字樓、2座酒店,包括麗思卡爾頓酒店及JW萬豪酒店,另外包括1及2座的購物中心及新光天地,落成後,當日泰國公主鄔汶叻殿下,北京市市長王岐山都有來剪綵。



至於春泉產業信託的原持有者、日本背景RCA Fund 則在於2006年購入第1座及第2座寫字樓及停車場部分,並在2007年正式投入經營。該部分面積145,373平方米,2包括寫字樓120,245平方米,停車場25,127平方米,2012年估值約77.47億人民幣,租客主要為國際投資銀行及專業機構,租金水平持續上升,每年都有20%上升,租用率均維持於95%。在管理上及租務上,經搜尋後,相信和第3座是有共通之處,所以有合理理由相信,未來這產業信託可能會把其他部分買下來。

另外,春泉產業信託的保薦人德意志,除了是大租戶之一外,之前就已經把北京佳程廣場包裝成睿富房地產基金(625),但因為原買家田力把租金水平誇大,但後沒有履行承諾,引起了後來的訴訟,後來新加坡楓樹基金購買了這物業,再把幾項物業包括香港又一城包裝成新的產業信託在新加坡上市,但睿富房地產基金因訴訟關係,現時仍未除牌。

(待續)

延伸閱讀:
1. 北京華貿中心
http://baike.baidu.com/view/336935.htm?fromTaglist


2. 北京華貿中心揭幕 王岐山鄔汶叻等剪綵
http://leaders.people.com.cn/GB/631533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72

介紹一下結構化產品 藍石債券-土豆貓

http://xueqiu.com/9113284477/27718780
介紹一下結構化產品,這裡的結構化,簡單說就是把產品進行分層的結構設計,分成了優先級和次級。優先級的特點是安全,收益率事先確定,次級收益可能實現較高收益,但也承擔相應的風險。

關於優先級和次級的比例,即槓桿比例,一般會根據資金投向的基礎資產風險高低來確定,槓桿一般與基礎資產風險的高低成反比。目前市場上投向股票的結構化產品,優先和次級的比例一般是2:1,高一點的3:1,如果是投向債券,因為債券的波動風險小於股票,所以槓桿高的可以做到9:1。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1000萬的次級,配9000萬的優先級,合計1億的資金一起運作,進行債券市場投資。

優先級的最大特點是安全性高,具體通過兩方面來體現。首先,最根本的是產品結束時的分配順序,先歸還優先級的本金和利息,然後才是歸還次級本金,如有剩餘部分,即為次級的收益。第二,在產品合同中,通常會有預警線和平倉線的設置,隨時用於保障優先級本息的安全。比如債券結構化產品可以設計0.98的預警線和0.96的平倉線,如果產品淨值跌至0.98,次級投資人必須追加資金使得淨值回到1,若次級投資人不追加淨值繼續下跌,跌至0.96時產品會被強制平倉。極端情況下,按優先次級9:1的槓桿計算,產品淨值0.96元對應的次級虧損為40%,此時次級投資者只能拿回60%的本金,但優先級本息依然很安全。

這類產品要求次級投資者瞭解結構化產品性質,對債券市場的走勢有自己的判斷,認可這樣的投資方式,通常投資顧問也會跟投一部分。如果在債券牛市行情下,次級可能獲取很高收益,當然在熊市中不排除出現虧損。而優先級投資者,目前最主要的來源是銀行理財資金,銀行賣一個理財產品,比如一年期,收益率5.6%,總共賣了2億,然後用這2億直接認購這類產品的優先級份額。銀行通常還要再收取1%左右的銷售服務費,所以這樣的產品承擔的優先級總成本就在6.6%。如果能在雪球上直接銷售,那麼就不需要支付銀行收取的1%的服務費,優先級客戶的收益率就可以直接達到6.6%。當然這個收益率可以隨行就市進行調整,如果次級投資人判斷債券的回報率能更高,那麼能承擔的優先級成本也會更高一些。

這裡還想多說一點,這裡優先級的收益率在產品設立時已經確定,不再波動,所以鎖定了較高的收益,在約定的期限內沒有再投資風險。XXX寶們的收益率都是7天年化收益率,是不斷波動的,春節前在7%以上,但隨著流動性局面緩解,會逐步下降,XXX寶對應的基本都是貨幣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的長期歷史平均收益率也就3-4%左右。

簡而,如果你是風險偏好較低非常注重安全性的投資者,優先級會適合你,或者,如果你不想把資產全部配置在股票,希望做一部分風險分散,那麼優先級是固定收益類別裡面安全性較高的一類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50

新博客群: 股壇挪亞方舟介紹

股壇挪亞方舟 (網址: tc.zkiz.com)前身是來自華富的新交易廣場,但為了有一個新開始,我們決定用聖經中挪亞方舟的典故,希望利用這個新的投資博客群慢慢建立一種平穩、平和的投資方式,不受現易主流財經文章的影響,形成一種正確的投資風氣,從而影響股壇的運作。

現時,股海挪亞方舟的成員包括
1. 湯財手記
這是一個想達到財務自由的小湯的手記。 小湯分為兩個,一為投機的湯、一個為投資的湯, 雖然小資金有點投機性,但骨子內卻是滿佈投資理念。 免責聲明:以下的推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涉及風險。

2. 股壇張君
現職分析師, 以查理.萬格(Charlie Munger)為終身學習對象,冀望把「多元思維模型」發揚光大, 與知心人分享投資心得。

3. 投資隨寫
為一資歷與實力甚淺的投資者,過往則為賭仔一名,故潛藏著投機及值博率等賭博概念... 深信投資為一場馬拉松,在此隨意亂寫一通旨在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實力之士相互分享,在長途賽上不斷提升,一同達到目標。

4. andy369
一名年輕的投資者,目標是找尋踏實致富的方式,達致財務自由。

5. 冰凍之手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商業及管理學系,後赴笈英國,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從事股票分析工作,現為自由投資者。

未來挪亞方舟將會有模擬倉、甚至視頻的功能,希望大家多多期待。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想請教以下各位,歡迎於此發問,我們的博友將會儘快回答你的問題,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90

反省自己——具體介紹下自己的投資方法 婷夢

來源: http://xueqiu.com/1965949492/34008801

這一個星期的操作純粹把自己以前的風格打亂呢,做了幾天的短線趨勢,雖然在廈門空港、光線傳媒、中糧屯河等幾只票子上獲利,但是還是感覺不踏實,因為心里沒底。所以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還是按著以前的投資風格走路。

現在我就再介紹下自己的分檔操作的具體流程:

我就以今年年初建倉的博騰股份舉個例子:

年初預計建倉博騰5檔,因為是新股,又是第一個定制型中間體上市企業,買入檔位數相隔8%,賣出檔數相隔依然是15%。通過這個表格,也可以學到好多投資方面的知識,例如在買入股票之前你要把自己的買入某只股票的錢數一定要規劃好,我買博騰的計劃就是20-25萬。再者就是把自己的倉位控制好,倉位決定心態,好多人都是高倉位,因為就是想的買入就賺,市場上誰不想買了就賺包括我,但是有時就是適得其反。



博騰股份中間折騰了就2次,年初41.5元底倉買進之後上漲到67元我沒有出貨,是因為沒有到我的底倉目標價位。之後就是一路跌,等回調20%-30%的時候我又設了分檔,也就是表上的50元。因為我認為成長股每次只要回調20%-30%之間就是介入的好時機,當然得依據市場行情根據標的股票去具體判斷。後面又吃了2檔與3檔,之後又在相應檔位價格賣出,但是我底倉仍然在。第二次買入就是從83元回調下來的,我把檔位設在了68元,現在大家也看到了,後期最高漲到90元,我前期檔位賣的幾乎都是低點,但是我當時也沒有想到這麽快會到90元,不過我也不會去後悔,因為我的投資體系核心就是倉位,紀律自然還有心態,最後就是選股(對自己也重要)。現在給大家說當然選股自然也重要,但是既然選出來了牛股又有幾個人能拿住。目前我把博騰一檔又定在了62元,從最高價位90元設的調整30%左右。看來我還是快等到了,盡管中間利潤回吐,但是短期的股價走勢又有多少人能判斷的那麽準呢。如果我在80-90元附近清空了底倉,後面博騰再沖到更高位置,留下的自然是後悔。所以我只管把自己的“底倉+分檔”做好就是,不到目標價就等。目前博騰的成本做到了34.8元,據現在70元價位已經翻了一倍,我也知足呢。



標藍色和紫色的是我近期分檔已經買入的價位,深圳華強我是19.5元建倉的,本來16.82元買入一檔的,由於自己這個星期趨勢操作太過頻繁,瞎折騰的17.95元又買了一波。現在想想真是。。。以後還是做自己該做的。不過讓我慶幸的是我竟然等到了泰格醫藥到30元的一天,謝謝市場先生給我這次機會,第二天竟然又停盤,這狗屎運。管它後期複盤走勢如何,本人一概不關註。福瑞股份本人已經做了2檔,35.75元買入2檔檔位,打算在41.11元出貨。這貨當時本人圖形判斷失誤,但是處於基本面的向好,還是打算長期持有。所以本人就是害怕判斷失誤的後果會給自己賬戶帶來意向不到的損失,才設的分檔。

分檔具體步驟我也說的很明白了,還有就是分檔一定要留有足夠的資金,心態上一定要有耐心,沒有耐心的人用這種方法是不行的。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市場上的“恐懼與貪婪”的人性,我為什麽心態會一直這麽好,是因為我倉位控制的非常到位。當然,分檔在熊市及震蕩市場特別見效,唯獨在牛市收益不是很高。不過大家看了我的博騰股份具體操作,其實收益也不是很差。

牛市賺再多的錢,如果在牛轉熊沒有自己的一個投資體系去應對,自然。。。結果我就不多說了。10萬賺到20萬翻一倍,20萬只需跌50%就是自己的本金。翻一倍容易還是虧50%容易,這個問題我就不回答了吧。

上面的操作具體結合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http://xueqiu.com/1965949492/32947704

我就想不明白,一些人盡然還把買房子的錢拿來炒股,輸了還怪別人。真的把股市當成提款機了,你在雪球上罵別人有何意義,你輸錢了,別人只會把你的行為當做笑話,沒有幾個會同情你,因為你自己就是個無頭蒼蠅,自己不會獨立的去思考,最終就是被宰割的對象。還有投資都是用3-5年不用的閑錢去投資的,你這可好,拿買房子的錢來玩,這和賭博有何區別。好多股票短期調整,但是無礙長期走勢,若你在這時候割肉急需用錢,後期漲起來,這些我就不多說了,大家應該明白。我有我自己的投資原則,自己也不會去瞎買別人推薦的股票,除非是我自己懂的。我說這些不是一味的貶低誰,追捧誰。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前面是怎麽樣給大家說的。後期我也希望能力強的人不要再去推薦股票了,贏了別人會感謝你,追捧你,如果輸了,又有幾個記得你的好,好多人雖然在表面上不說,心底里也會恨你。

以前叱咤風雲的林園、李馳、陳戈、但斌之類的人物現在又有幾個記得他們當年的好,甚至更多的人罵他們都是大SB,跟不上時代。以後徐翔、王亞偉等人如果操作失誤,又有幾人會記得他們目前的輝煌,結果就是和上面說的那幾位一樣的下場。

江湖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錯最多也就幾十年,股市上沒有常勝將軍。所以我們只有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為自己的賬戶負責,那才是最重要的。

說到這我還是把以前的話搬出來,在投資界不要去膜拜任何人,我們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膜拜對象,戰勝自己,做投資不要被情緒所控制,不要被市場所左右,要自己理智的去判斷。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一定要養成自己的投資習慣,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我們去讀大V的文章,是吸取別人適合自己的那部分精華,從而改善自己投資體系上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去跟隨買票子。大家養成適合自己的投資習慣並且堅持下去,堅持自己該堅持的,不要輕易被市場的噪音所左右。如果我們堅持了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最後的成功也就會屬於我們!


說來說去都是這些話,都說膩了,也都聽膩呢,以後還是少說的好。再說我也不是神,面對利益的誘惑,很少有人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不一樣也把控不住自己嗎,雖然有點原因,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但是我已經悔改,還是堅持自己該堅持的。

最後,“人性”這兩個字真是很難琢磨呀! 好久沒寫過文章了,工作比較忙,加上近期的短線趨勢,不提了。這篇還是忙里偷閑寫的,累死鄙人呢。

希望我寫的這篇文章想看的人認真看下,或許對你們有幫助。不想看的就別瞎評價了,無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86

最到位的"一帶一路"介紹,簡潔直觀!速度收藏! iamiam

來源: http://xueqiu.com/8669913407/35858018









來自“啃金融(kenjinrong)”對“一帶一路”的介紹,雖然說不上是最全,但絕對是史上最清晰明了的,沒有之一。而且還是圖片,讀起來不那麽枯燥。強烈推薦給各位客官,覺得好就請擴散。好東西一定要分享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43

一、介绍一个竞争优势的分析模型 大道至简-荣令睿

http://xueqiu.com/1471745203/36696143
徐星投资张东伟推荐一本书《企业战略博弈》,很不错。

若某行业不存在竞争优势,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经营效率;若企业存在竞争优势,企业的战略决策,更应该是为了管理竞争优势,维持护城河或者打造更厚的护城河,从而保持公司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市场是逐利的,如果一个行业没有竞争壁垒或者很多的竞争壁垒,很容易被新进入者打破市场竞争格局,竞争加剧使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不会比总体社会资本收益率高多少,甚至更差。

作者认为真正的竞争优势只有少数几种类型。竞争优势可能来源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或更好的资源渠道(供应优势),也可能来源于消费者偏好(需求优势),或者是规模经济与某种程度的消费者偏好的组合(供应与需求相互作用)。此外还有来自于政府干预带来的优势,如进入许可等。笔者认为作者在模型中提出作为竞争优势的具体某点可以探讨,比如是不是全面、这些具体的点对多种行业分析有多大的适应性等。但作者从供应、需求以及供给需求相互结合的角度谈竞争优势,这种分析框架还是很有包容性的。

(一)供应优势:低竞争成本
拥有潜在对手无法复制的低成本结构,是在位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这种优势会阻止大部分明智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低成本结构来源于什么?
1、来源于低投入成本。在全球化发展日趋迅速甚至变成地球村的时代,拥有低投入成本竞争优势的企业很多。但有些是资源独占性企业,优势可以持续存在,比如一些独占资源的矿业。还有一些公司拥有更好的原材料渠道或者地理位置,也会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
2、来源于专有技术或生产工艺。最基本的形势是受专利保护的产品系列或生产过程,这个都容易理解,比如很多工业制品、医药制品等,在专利保护期内,拥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在具有复杂生产过程的行业中,学习和经验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并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产品成品率。但技术更新过快的行业,生产工艺的优势就可能算不上壁垒,因为获得的经验积累可能迅速过时,因而损坏成本优势。很多电子产品产品就是如此,电视、手机、半导体等。另外,就是技术进步缓慢但产品的生产工艺不够复杂或者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也难以有持续竞争优势,比如面包机、豆浆机、微波炉等。而复杂的工艺比如化工行业烟台万华却可以保持很多年。

(二)需求优势:客户忠诚
这种客户忠诚度,包括客户真正的忠诚比如对某个品牌的喜欢,更包括被迫忠诚比如是因为没有办法或者代价太高。
1、习惯。比如对一些品牌的依赖,而往往这些品牌不仅仅是通过打广告提高知名度来获得的,还有文化渊源、历史沉淀等。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有品牌但不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回报率的品牌,大多品牌不能成为竞争优势。口味爱好很好的竞争优势,比如某个牌子的香烟、某个牌子的酒,细微的差别都能被客户察觉,并习惯性依赖。只有当购买频繁并且实际上无意识地进行的时候,习惯才能成功的增加客户的忠诚度。而购买率很低的大宗商品比如家电、汽车等就要弱的多。
2、转换成本。如果需要大量时间、金钱或者努力才能用新的供应商取代目前的产品,那客户就会忠于当前的供应商。比较典型的软件行业。这里有大量的转换成本,并且有已知或者未知的风险,让客户望而却步。而计算机领域,很多硬件已经标准化,转换成本已经快速缩小。为什么电脑整机厂家还要继续用Intel的芯片,这更多是Intel有其他的竞争优势,而不是转换成本。网络经济带来的转换成本更大,比如我们使用QQ、微信、微博、手机号码等,更难以更换。
3、搜索成本。如果寻找一个可接受的替代品代价高昂,客户也会忠于现有的供应商。比如买个冰箱、空调搜索成本比较低,特别是有了互联网后,商品的价格、功能、参数更加透明。但越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其替代品的搜索成本就越高。

(三)供给和需求的组合优势:规模经济和客户忠诚
作者认为,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来自于规模经济与客户忠诚的结合。一旦企业了解是如何共同发挥作用的,就能够设计出有效的战略去增强这种优势。但有时候这种作用机制和人们对于增长市场的吸引力的日常观念相反。
产生规模经济的成本结构通常包括两部分:大量的固定成本和随着产品数量增加而以恒定速度上升的可变成本。简而言之,就是固定成本很大,边际成本很小。比如服装以及很多低端代工厂,不需要太复杂的设备和大量的研发成本投入,也就是固定成本投入较小;而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工人工资等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就难以产生规模经济。而软件行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等是另外一个极端,研发投入巨大,当可变成本很小,软件就是增加一个拷贝、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增加一个用户成本为零或者基本接近零,这才让免费+广告(或者增值业务)能成为一种可能的商业模式。
要使规模经济变成竞争优势,还需要一定的客户忠诚度。如果有效率的在位企业在价格和其他市场条件上都和竞争者相当,那么由于忠诚客户存在,它就能巩固自己占优的市场份额。

例如,Intel和AMD,作为在位者,Intel拥有AMD及新进入者无法相比的优势:
1、Intel的收入规模要大的多,若都拿10%的比例作为研发投入,Intel的研发投入规模要大的多,销售规模越大,单位产品分摊的研发成本就越少,产品的成本也就越低;
2、Intel要是不犯明显的错误,在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积累要比AMD等公司要有更大的优势,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
3、在分销和广告上的规模优势,使Intel能够投入更大、覆盖更广等,也能够保持和扩大客户的忠诚度。
这样,在位企业在赢得新一代客户和开发新一代技术方面具有双重优势,如果客户对Intel的质量、服务等满意,就算AMD等做的不错,并给出一样的价格,Intel也能保持绝对的市场规模优势。规模经济和客户忠诚的组合就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但也可能在几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破坏这类组合竞争优势的力量:
1、破坏性创新技术。因为这种原因倒塌的企业非常多。比如相机行业里的柯达、手机行业里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非常多。渐进性创新在位企业往往可以抓住,破坏性创新在位企业反而难以成功,自己很难成为自己的掘墓人,短期利益的力量巨大。《创新者的窘境》很好的诠释了这两种创新的不同。
2、细分市场的快速成长。在位企业往往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细分市场,并且有把资源向盈利能力高的市场集中的趋势,会有一些“鸡肋”型的市场机会留给新进入者。比如Intel在PC领域、服务器等芯片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但在90年底甚至世纪初都移动领域的芯片都没有太重视,当时那些芯片都功能较弱,市场应用的空间也不大,比如用在心脏监护仪上。但随着移动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增长,移动芯片领域也就产生了巨头,比如ARM。Intel的对细分市场的忽视是有惯性的、资源投入也是需要时间过程的。另外,重要的是移动领域的芯片更强调低耗能、占空间小等特点,也不是Intel芯片技术特别强调的重点,追赶起来并不容易。
3、存在过大的市场规模。市场的增长经常是规模经济竞争优势的敌人而不是朋友。如果市场增长过快,竞争者只要留在市场,不断提高经营效率,有一些差异化的创新比如外观、质量、技术革新等,往往就可以在市场立足,不断扩大规模并达到规模经济状态。比如汽车领域,规模经济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韩国现代等企业都是后进入者,并都做成了世界巨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621

【耐力大蒜貼 -- $中國神華(SH601088)$ 簡要介紹】 耐力投資

http://xueqiu.com/7096399426/37261901
這篇帖子是中國神華的一個簡要介紹,但不能算是「基本面分析」,主要是一些資料彙總,方便大家參考。

1. 公司簡介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神華)由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神華集團)獨家發起,於2004年11月8日在中國北京註冊成立。中國神華H股和A股於2005年6月和2007年10月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國神華是世界領先的以煤炭為基礎的一體化能源公司,主營業務是煤炭、電力的生產與銷售,煤炭的鐵路、港口和船隊運輸等。中國神華是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經銷商。2005年上市時,公司以煤炭和電力的生產與銷售、鐵路和港口運輸為主營業務,2010年增加了航運業務,2013年增加了煤制烯烴業務。公司以煤為基礎的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

2. 公司業務板塊
   公司的6大業務板塊如下:煤礦、電力、鐵路、碼頭、航運、煤化工。
 
(1) 煤礦產業:

 煤炭業務部門及下屬機構:

(2)電力產業

  公司電力業務部門及下屬機構:


(3)鐵路產業:

 公司的鐵路網絡:

  
(4)港口產業

(5)航運產業

 鐵路+港口+航運 (大運輸業務)部門及下屬機構 :


(6) 煤化工產業
 
煤化工和其它業務部門及下屬機構:


3. 各業務板塊的比例分佈 -- 2014年中報數據
    注意,其中有17.46%的 「內抵」, 也就是說,集團內部互相之間的業務關係,對外來看是抵消的。
   

4.  公司股權結構及整體組織架構
    (1) 實際控制人 --- 黨的親兒子

      (2) 10大股東 -- 2014年Q3數據  -- 注意,神華集團佔73.01的股份。這些股份,基本上是沒有變過。這個在計算股票流動性時是值得注意的。也就是說,神華的實際市場流通股,實際上只有總市值的30%。

    (3) 集團整體組織架構 -- 含H股股東


5. 公司上市後歷年分紅 
 
  上市6年多,分紅6此,現金分紅900多億。按照2014年分紅計算,股息率大約5%左右。

6.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7. 公司的未來戰略、機會與挑戰
     (1) 未來戰略 --- 「黑色產業」向「綠色產業」的過度。
          --- 清潔能源、技術戰略、環保體系。


 
(2) 未來的機會

   (3) 未來的風險與挑戰
 
8. 當前的估值水平
    (1) 整個煤炭採掘業估值指標對比 ( TTM PE) 
       -- 行業中值 37倍,神華市盈率 9倍。 

 (2) 神華歷史估值水平

  



9. 神華業務詳細分析
    由於神華的業務涉及到煤炭、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化工6大板塊,要對公司業務進行詳細的分析,就必須對上述各具體業務板塊進行分開進行對比分析,比如,煤炭業務要與其它煤炭公司進行比較,電力業務要與其它電力行業公司進行對比,鐵路板塊要去大秦鐵路這樣的公司進行對比。這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收集和比較幾個行業的數據,工作量巨大,耐力哥有點懶了,不想自己搞了。 [害羞] [可怜] 
  但是,我在雪球神華的主頁裡找到了一篇很專業的乾貨貼 :
      球友 @逆風行駛  的帖子 【乾貨】中國神華深度研報     http://xueqiu.com/9156012308/36348438 
      這位兄弟花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整理了一個非常詳細的深度分析報告,我再此向這位兄弟表示由衷的敬意,向他贊助了 66 枚雪碧表示敬意。[献花花]  也強烈建議關注神華的兄弟姐妹們閱讀他的這篇報告。

10.【 特別風險提示】
截止發帖時,耐力哥持有部分中國神華的股份。因此,發此貼,肯定有「屁股決定腦袋」的 「看多」 傾向。 但看帖的兄弟們,請捂好自己的錢包,買賣股票讓自己的大腦做主,耐力哥不對你的任何買賣交易及投資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俏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