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稱沒人理稅務紀錄網民洗版反擊
1 :
GS(14)@2017-01-14 07:54:15一向重視Twitter攻勢的特朗普(圖),舉行記者會亦成功帶起Twitter熱門話題。特朗普提到沒甚麼人在乎他的稅務紀錄,更吸引到大量網民跟他打對台。特朗普在記者會中,抱怨只有記者才會狙擊他的稅務紀錄不放。結果有網民發起活動,若非記者但仍關注稅務紀錄的就轉推,一小時內已有16.5萬人次響應。其他話題如在墨西哥邊境建圍牆並要求墨西哥付費,也吸引不少人討論。據市場調查公司Amobee統計,在記者會過程中,全球有8萬個Twitter推文含有「#TrumpPressConference」標籤,當中14%為正面、23%為負面、63%為中性。連遠在俄羅斯都有不少人在Twitter留意這次記者會。在記者會開始直至結束後幾小時,「#TrumpPressConference」一度成為當地最熱門標籤。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3/19895297
【年年攞獎冇人理】14歲少女跳愛爾蘭舞 靠家人支持奪世界第三
1 :
GS(14)@2017-04-28 00:55:11十六世紀時,愛爾蘭的樂器被禁用,愛爾蘭人便偷偷地以手腳打拍子,發展成現今的愛爾蘭舞。舞者跳舞時主要把力量集中在腹部、雙腳與腳尖。
說到讓子女學跳舞,許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想起芭蕾,愛爾蘭舞?聽都未聽過。愛爾蘭舞是一種源自於愛爾蘭的民俗舞蹈,以舞鞋分類的話,可分為硬鞋舞和軟鞋舞,在香港不算流行,至少真正了解其風貌的人不多。
在剛過去的周末(4月21至23日),有7個13至17歲的女孩遠赴愛爾蘭,代表香港出戰由WIDA(World Irish Dance Association)舉辦的World and 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s,今年比賽分為世界錦標賽和晉級分齡賽。今年已是她們第五年參賽,以往成績都相當輝煌,曾於2015年在個人組別奪得2個世界冠軍;2016年在個人組別奪得2個世界冠軍及2個歐洲冠軍。今年她們奪得三個團體獎項,其中14歲的Farhana Greene在世界錦標賽的十五歲以下組別更奪得世界第三。舉行日期碰着學生考試的季節,能抽空參賽的學員比往年少,只有7個,不過成績一樣令人鼓舞。
年紀輕輕的Annie(13歲)和 Farhana(14歲)分別有六年與八年跳愛爾蘭舞的經驗。
學員會透過平板支撐(Plank)鍛鍊腹肌,學員Aoife更可以維持長達5分鐘。
導師Catriona Newcombe希望在香港宣揚愛爾蘭舞,讓香港學生在忙碌學業以外活動身體。
儘管她們在愛爾蘭舞的世界錦標賽中屢獲佳績,在香港,不論她們的成就,抑或這個舞蹈,都無人問津。學員的同學朋友不明白她們每天為了甚麼拼了命似的練習, Annie說:「放學時同學會問我去哪裏,我回答去跳舞,他們會說甚麼來的,可以吃的嗎?」即使身邊的同學得悉她們奪獎,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但Annie和Farhana都沒有洩氣,Annie說:「視乎你告訴誰,不熟悉的人自然不以為然,但身邊的好朋友絕對會替你開心和興奮。」除了別人的白眼,她們要面對更實際的問題。對舞者來說,有一個適當的場地練習何其重要,卻也是這班愛爾蘭舞學員實踐夢想的一大障礙。導師Catriona Newcombe說:「我們要帶着地墊到不同的地方練習,當我初來香港,找過許多的工作室作練習場地都被拒絕,因為他們擔心我們練習時硬鞋會刮花地板。」畢竟愛爾蘭舞不是一項主流運動,學校難以獲得政府的資助,要讓愛爾蘭舞在香港普及,她說:「在香港宣傳愛爾蘭舞的唯一辦法就是依靠表演。」
當女兒如此投入與熱愛愛爾蘭舞,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無限量支持。
比賽的舞裙由學員與導師一同設計,再度身訂造,媽媽們負責裝飾。
當女兒如此投入與熱愛愛爾蘭舞,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無限量支持。學員Aoife小時候在美國的學校看過一個愛爾蘭舞舞蹈員的表演後愛上了這個運動,嚷着要學但當時父母負擔不起。後來來到香港,Aoife繼續堅持要學,於是在這裏開展了這個夢。Aoife媽媽Celine一邊為女兒的舞裙裝飾,一邊笑說:「如果八年前你叫我做這個,沒可能啊!」縫紉、針線、粘貼……通通都是為了支持女兒而學會的技巧。無他,一切為了看到女兒站在舞台上邁開那個滿足的笑容。堅持自己的夢想不簡單,堅持一個無人問津的夢想更不簡單,而這份堅持源於那股熱情。Annie說:「無論朋友怎樣想,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想法,別人不會干預到,所以即使他們不喜歡愛爾蘭舞,我也會繼續跳。」記者:鄧天蔚攝影: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27/20002810
碌地大叫如鬼上身吸毒女求救無人理
1 :
GS(14)@2017-04-28 02:10:53美國馬里蘭州一名女子懷疑受到毒品影響,在街上亂滾亂爬,多次開口說抱歉又求救,但多名途人只顧拍片及嘲笑她,卻沒有人向她伸出援手,也沒人幫她報警求助。片段上周六在巴爾的摩一條街上拍攝,可見該名赤腳女子躺在樓梯上揮舞手腳,拍片人邊笑邊說這是驅魔儀式。她大叫「很抱歉」,繼續步履踉蹌跌蕩到街上。途人先煽動她扭動屁股及展示屁股,又叫她做醜女。女子跌倒後靠著牆壁支撐自己起來,大叫「救我!」拍片人答道:「無人會幫你,你像糞便一樣骯髒。」她之後又再跌倒,全身沾滿污垢,她說:「很抱歉。幫我,很抱歉。」之後就衝出馬路,途人沒有阻止她,更煽動她跳上車。她再次跌倒後大叫:「請為我祈禱!我他媽的不能呼吸。」拍片人及其他途人繼續湊熱鬧,對她的求救充耳不聞。片段最後只見她繼續在地上翻滾,巴爾的摩消防及救護部門指,無收過有關求助,當地巿政府及警方亦不清楚片段所涉的案件,暫時未知受毒品影響的女子是吸毒抑或被人落藥,亦未知是那種毒品導致女子出現如此的精神狀態。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6/20002348
被的士撞倒無人理河南女再遭輾死
1 :
GS(14)@2017-06-10 13:30:27內地又發生見死不救冷血事件!事發河南駐馬店市一個路口,一名女子橫過沒有紅綠燈的馬路時,在斑馬線被一輛的士撞倒,肇事的士揚長而去,現場車來人往,但對倒地女子視若無睹;一分鐘後女子蘇醒但無法坐起,不料又被一輛私家車當眾輾壓,終氣絕身亡!警方前晚通報兩涉事司機已落網。事件引內地民眾熱議。當地警方證實,事發今年4月21日晚上約8時,交通監控錄像顯示,出事點是一個無紅綠燈路口;這名女子踏出斑馬線後,因行車未讓路致她停在路中,其間一輛的士將她直接撞倒地上,肇事的士僅遲疑了瞬間,即不顧而去。被撞女子初時一動不動似無知覺,而來往車輛路人不絕,但視若無睹,擦身而去,或繞過躺在地上的女子而去。
律師︰邪惡體制壓制善心
約1分鐘後,該女子一度蘇醒,身體動彈但無法坐起,此時車來人往,依然無人施救,甚至連靠過去俯身看一下都沒有。未幾,又一輛越野私家車開過,直接從女子身上輾過。視頻令人看得瞪目結舌。當地警方前晚發通報稱,車禍發生於解放路與學院路交叉路口,馬姓女事主已不治身亡。涉事張姓司機及劉姓司機在事發翌日均已落網。目前該案件正進一步調查。網民批評警方在事發後一個多月,事件視頻流出引關注後才通報事故,質疑有意隱瞞。更多網民怒轟兩名司機無良罔顧生命;更批現場的路人不肯伸出援手,「最冷血的是路人」,「看他們來來往往,對躺在地下的傷者視若無睹,實在太冷漠麻木了!」內地律師張雪忠指,質疑國人冷血是沒有價值的,這種事若發生在香港或台灣結果定有所不同。他又舉了內地多宗見死不救、仗義勇為卻反遭當局迫害等例子指:「一個高壓的專政體制每天都在做懲善揚惡的事,怎麼可能不削弱人們幫助他人的意願和勇氣?專政體制本身邪惡,一個邪惡的體制如不極力壓制人們心中的善念,又怎麼可能得以存續?」新浪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9/20049626
拎登機證遭聯航職員推跌71歲翁暈咗冇人理
1 :
GS(14)@2017-06-18 22:07:04美國聯合航空粗暴對待乘客又一例證。一名71歲乘客向職員查詢登機證時遭對方嘲笑侮辱,然後一把推倒地上昏迷不醒,更令人心寒的是,在場眾多職員都無人向他伸出援手。事發在2015年7月21日,蒂納(Ronald Tigner)現在控告航空公司索取賠償。他當時在侯斯頓喬治布殊洲際機場準備乘搭聯合航空客機,向聯合航空客戶服務代表阿納斯塔西婭(Alejandro Anastasia)要求發給他一張新的登機證。阿納斯塔西婭以嘲笑及辱罵做回應,蒂納代表律師指:「他看著蒂納開始笑並說:『你見不到我們在忙嗎?』」蒂納著他收起笑容,阿納斯塔西婭以粗口回敬,然後將蒂納一把推落地,之後施施然走開。雖然現場有多位聯合航空職員,但無人向昏迷不醒的蒂納伸出援手。約50秒過去,一位趕飛機的護士見狀跑向蒂納身邊,並說:「求求你,天啊,找人報警。」此時才有聯合航空職員報警,錄音顯示這位職員聲稱不知蒂納何故跌倒,也不知道他是否清醒。最終警員趕到,蒂納獲送院治理,他頭部受傷,至今仍有類似腦震盪的徵狀。蒂納現入稟向聯合航空及阿納斯塔西婭索償逾100萬美元(逾780萬港元)。聯合航空指:「我們看過一段2015年的片段,片段顯示聯合航空職員作出完全不能接受的行為。這位職員已不再為我們工作。」又稱正嘗試還蒂納一個公道。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7/20059208
白車司機肚屙行開咗病人留車內個幾鐘無人理
1 :
GS(14)@2017-06-22 08:03:11內地媒體早前報道,江蘇南通男子朱亞輝上周四(15日)上午發生車禍,頭部重創,隨後被到場救護車接載到醫院,未料其妻梁春梅與家人趕抵醫院時,卻遍尋不着他,最終在1小時後,才在救護車內發現已經昏迷的朱男!南通市通州區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昨日通報,前日清晨8時經召開委黨組會,要求院方暫停涉事朱姓醫生、蔡姓急診科護士及徐姓司機的工作,接受組織調查;並已召開全區醫療衞生單位主要負責人緊急會議,在業界內公佈此事件,嚴防和杜絕各類醫療安全事件的發生。報道指,當日上午10時,朱男騎電動三輪車和一輛私家車相撞,頭部受傷。上午10時08分,私家車司機報警,通州的救護車立即趕至事故現場。從事故地點通州區川姜鎮,到張芝山通州區第三人民醫院,車程只需十幾分鐘,但梁女11時和家人趕到醫院時,卻找不到丈夫。梁女趕緊問急症室護士,但對方說沒有接到這名傷者。該護士隨後打電話給救護車司機查詢,但聯絡了多名司機都稱不知道,梁女說:「打來打去,最後不知道哪個司機,他好像想起來了!」最終她們在接載朱男的救護車內找到了他,他已經昏迷,半坐在座位上,頭歪向一邊正要嘔吐,而地上已有大堆嘔吐物。此時,距離他被送院的時間已過了1個多小時,而當天天氣酷熱,他這個傷者卻一直被悶在車內。醫護人員即時為朱男進行電腦掃描,顯示他的頭部有出血點,下午便轉到另外一間醫院治療,經進一步檢查,其顱腦受傷,蛛網膜下腔出血,枕骨骨折,處於昏迷狀態,該院立刻安排他住院治療。整個送院過程令朱男家人氣憤不已,要求院方解釋,但聽完後,他們卻更不滿。該院醫生說,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救護車司機拉肚子。對此,梁女不禁怒極反問,當時救護車上應該還有醫生,司機拉肚子,難道醫生也拉肚子?病人被送到醫院了,護士又為甚麼沒有去接?當地媒體記者隨後向院方了解,值班護士指,急診24小時有護士,也配備一名內科醫生,一名外科醫生。當護士聽到鈴聲後,就會出去接病人,但當天是甚麼情況,她並不清楚。醫院表示,正在調查事件,已向通州區衞生局上報,調查結束後,會給家屬一個明確的說法。上海澎湃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0/20062332
紐約華人區半夜常有音樂派對住戶報警百次無人理
1 :
GS(14)@2017-07-09 12:16:01每逢踏入夏季,美國紐約市內便舉行大量音樂派對,有讀者向《蘋果》投訴受噪音滋擾,惟派對大多在社交平台上臨時發起,沒有固定場地及時間,令市政府及警察難以跟進。市議員顧雅明向本報透露,新任警察局局長奧尼爾近月發出內部指示,削弱警隊入屋調查權利,使前線警員更難執法。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居住在皇后區法拉盛(Flushing)豪華公寓Skyview的讀者盧先生向本報投訴,自今年5月起,幾乎每個周末晚上,屋苑西北邊便傳來隆隆喇叭聲響,他形容聲音之大「連玻璃窗都被振動」,包括他在內的大批住客,晚上難以入睡,「12點起一直開派對,直至3點才結束」。盧先生指,聲音主要來自附近俗稱「鐵三角」的Willets Point空地及廢棄貨倉;過去兩年多來每逢夏季,便有人在網上發起狂野音樂派對,噪音一直困擾居民。盧先生坦言,他跟住客曾致電市政府「311」投訴熱線「最少100次」,「一直打一直打,打了還是沒有效果」。他續指,狂野派對一般臨時發起,沒有固定場地及時間,負責跟進市內噪音問題的環保局,在沒有聲音來源的情況下難以處理;另一方面,「311」熱線只會在日間辦公時間,把問題轉介至警察局跟進,「到白天警方收到投訴時,派對早已完結,簡直比捉鬼還困難」。記者向所屬20選區市議員顧雅明查詢,他表示,知悉區內存在噪音問題,但新任紐約市警察局局長奧尼爾(James P. O'Neill)近月發出內部指引,限制警員收到噪音投訴時入屋搜查的權力,「局長認為開派對是居民的權利,所以下令警員,收到噪音投訴後,在門外勸告一下便離開」。顧雅明認為,新指引對大部份紐約居民不公,已聯同23名市議員向奧尼爾發出聯署信,要求收回指引。負責Willets Point地區的110警區警長Christopher Manson表示,會跟進有關問題,又指當局去年6月已拘捕一名涉嫌製造噪音疑犯,搜出一部裝有80台喇叭的貨車。顧雅明則表示,未收到奧尼爾回信,建議居民用最原始方法投訴,「一聽到噪音立即打『311』,起碼100個居民同時打過去,市政府才會重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9/2008392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