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H上半年總營收增長近兩成 奢侈品市場回暖了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2723.html
LVMH上半年總營收增長近兩成 奢侈品市場回暖了麽?
一財網 劉瓊 2015-07-30 16:00:00
“雖然很多奢侈品集團業績看上去兩位數增長,但其可比收入增長僅能用平穩增長來描述。”一位奢侈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很多公司的銷售增長或是受匯率因素影響,或是新開店推動,或是加大折扣促使,或是通過資本市場出售股票形成的業績增長,“奢侈品市場遠還未到可用回暖來形容”。
多家奢侈品集團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時尚經濟似乎有複蘇的跡象。
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MH昨日發布中期業績顯示,截止6月底的上半財年,LVMH集團總營收上漲19.3%,從上年同期的140.09億歐元增至167.07億歐元,有機增長6%;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利潤錄得29.55億歐元,較上年同期25.76億歐元上漲14.7%。上半年的增長主要有賴於第二季度的增幅,該公司表示第二季度集團收入增長23%,有機增長9%。
LVMH集團最焦點的時裝和皮具部門上半年收入增長18.0%,至59.33億歐元,有機增長錄得5%,該部門上半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利潤增長11.7%,至16.61億歐元,不過由於中國大陸市場持續疲軟及港澳市場繼續惡化,該部門以大中華區為主的亞太市場(除日本外)份額進一步萎縮,從上年同期的31%、2014年全年的30%進一步跌至29%,上半年該部門凈增新店16間,遠少於2014年下半年的56間,與上年同期相同。

傳統奢侈大牌:回暖還是仿徨
除了LVMH集團上半年業績表現不錯,而法國另一大奢侈品集團開雲(Kering)新近公布的業績也顯示,其上半年整體收入為55.125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的47.104億歐元上漲17.0%,可比基礎上漲幅為3.5%。其中奢侈品部門增幅17.8%,從上年同期的31.936億歐元增至37.620億歐元,可比基礎上增幅為2.8%;運動及生活方式部門上半年收入增長15.5%,至17.310億歐元,可比基礎上增幅為5.3%,優於奢侈品部門。
法國奢侈品公司愛馬仕公布,第二季營收按年增長22.2%至11.7億歐元,日本市場增長抵消香港和澳門市場放緩影響。期內扣除匯率因素後營收按年增幅為9.7%。其中該公司第二季在日本營收以固定匯率計按年增長26.5%,增速較第一季的15%加快。
相比而言,英國奢侈品集團Burberry發布了2015/2016財年第一季度(2015年4月1日~6月30日)業績顯示,零售額4.07億英鎊,按不變匯率同比增長8%(按實際匯率同比增長10%),低於2014/2015財年下半年同比13%的增幅,可比銷售額同比增長6%,也不及2014年同期的12%增幅以及2014/2015財年的9%增幅。
“雖然很多奢侈品集團業績看上去兩位數增長,但其可比收入增長僅能用平穩增長來描述。”一位奢侈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很多公司的銷售增長或是受匯率因素影響,或是新開店推動,或是加大折扣促使,或是通過資本市場出售股票形成的業績增長,“奢侈品市場遠還未到可用回暖來形容”。
另一方面,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有吸引力的時尚、新興奢侈品品牌的崛起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多元化的興趣,他們的選擇會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這對傳統大牌奢侈品業績也產生一定影響。”
奢侈品業績中的中國因素
多重因素導致的中國消費者購物動向變化,影響著國際奢侈品集團的不同區域業績表現,被多個奢侈品集團提及。這些相似的動向表現在,中國大陸政府一直在打擊奢侈品消費,導致高端消費在近兩年跌至低谷;與此同時,中國買家在近一年中以極快的速度摒棄購物首選地:香港和澳門,轉投臨近且匯率走低的日本,以及歐洲。
愛馬仕第二季最亮眼的業績表現在日本,其營收以固定匯率計按年增長26.5%,增速較第一季的15%加快。對於這一表現,愛馬仕告訴分析師,近來大批中國消費者湧入日本購買愛馬仕產品。匯豐銀行分析師Antoine Belge就外媒表示,中國遊客現在更傾向去往亞洲其他地區(購買奢侈品),尤其是日本。要知道愛馬仕集團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為23家,香港7家,澳門3家,而日本卻密集地布有45家店鋪。此外,日本的17座城市中均設有愛馬仕Outlet折扣店,這對於大陸遊客無疑是一大吸引力。
對此,周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香港奢侈品銷售以前靠區位價格優勢,吸引了不少中國大陸的消費者,但現在出境遊更方便,匯率因素等影響,中國大陸消費者更傾向於去奢侈品的原產地歐美購物;另一方面,香港還受到周邊日、韓、臺灣、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與地區的競爭壓力,後者或在價格上更具優勢,或在服務體驗上更勝一籌。而澳門此前不是靠價格優勢,而是靠博彩業拉動的奢侈品銷售,如今受到反腐所帶來的消費心理影響更大。”
得益於中國遊客在歐洲及日本市場的消費,以及中國市場持續的高折扣清庫存活動,開雲集團旗下的核心品牌Gucci上半年收入增長11.8%,至18.742億歐元,其中第二季度收入增長19.9%,至10.052億歐元。2015年5月份,Gucci在中國市場進行長達兩個月、高達50%的大力度促銷活動。當時,Gucci方面對記者表示:“2015年的換季折扣時間與往年類似,換季折扣其實也代表著Gucci在朝新的品牌方向所做的轉變。”
對於LVMH集團來說,上半年,LV品牌在全球範圍內總營業額攀升超過10%,但中國大陸營業額下跌10%。首席財務官Jean-Jacques Guiony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考慮到價格問題,公司將把業務重心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其他地區如日本和歐洲,這兩個市場更容易獲益。”同時,LVMH也聯合其他奢侈品集團一起與香港業主重新談判租金價格,Guiony仍對該地區潛力持樂觀態度。
開雲集團首席財務官Jean-Marc Duplaix也要求香港房地產商家降低租金以迎合當前市場的變化。由於中國大陸政府一直在打擊奢侈品消費,導致高端消費額在近兩年跌至低谷。他指出:“香港依然是一個非常潛力很大的市場。但你走在香港最棒的地段如廣東道的時候,你仍會感受到當地對奢侈品的需求。”
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動向,奢侈品公司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性價格調整措施。2015年3月,為協調產品全球售價差異,法國奢侈品牌香奈兒降低其在中國的皮具及時裝價格,並引發了一系列奢侈品公司跟隨降價。另一些奢侈品牌雖未直接進行全球定價調整,但對歐洲銷售的產品進行了提價,變相平衡了售價。LV就表示,在第二季度已完成針對歐洲地區銷售的手袋進行提價的工作,平均提價5%。但Guiony表示:“大多數品牌的新品都會體現價格差異,這並不是LV獨有的策略,這也更符合我們一直以來的做法。所以我們將逐步調整新品的價格,但我們不打算在當前進行全球定價調整。”
“在當前品牌重塑的時代,在華奢侈品牌必須擺脫傳統理念和渠道並且跟隨消費者的腳步”,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2014年奢侈品研究報告的作者布魯諾·蘭納指出:“否則他們就會面臨喪失客戶的風險,這對於很多品牌而言是一項挑戰,而那些了解如何與消費者並進的品牌卻將會從中獲得回報。”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餓了麽胃口大開,京東變盟友還是對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7/151560.shtml
從訂餐到開放配送平臺
從當天的主題“餓了麽開放配送平臺發布會”不難發現,餓了麽沒有刻意強調網上訂餐的定位。他們的野心顯然不局限於此。
“即時配送是傳統物流配送的一個更高的階段,目前市場上現存的,包括餓了麽自營配送在內都無法滿足餓了麽及其合作夥伴的流量需求。”餓了麽聯合創始人兼COO康嘉表示,這是其大力發展開放配送平臺的契機。據他透露,餓了麽目前日訂單量超過200萬單,日交易額超過6000萬元。
餓了麽想要建立的是以加盟夥伴為主體,以自營配送為模板和產品試驗基地,以眾包合作來解決長尾訂單的多方合作體系。
在餓了麽構建的配送體系中,包含了用戶、商戶和餓了麽開放配送平臺,用戶向商戶下單,訂單信息直接傳到蜂鳥系統,然後再把訂單信息推送給加盟夥伴,完成線上的online;加盟夥伴去餐廳取餐,補齊線下的offline,這是餓了麽打造的完整O2O閉環。而在這個閉環里面,餓了麽及其加盟夥伴需要做的是把流量變大,把服務做好。
“任何一個平臺都無法靠一個人的力量做成一件事,我們需要更多的合作者和代理商加入進來。”餓了麽創始人兼CEO張旭豪透露,在其創業之初,沒有互聯網,也沒有移動終端技術,更沒有開放的平臺接納他們,無法充分的完成配送工作。這導致了他們最初的創業無果而終,也讓其意識到開放平臺的價值。
2009年餓了麽開始轉型做交易平臺,從配送轉入外賣交易,為周邊商戶提供連接的服務。2011年交易額突破兩千萬,人員達到200人;2013年快速擴張,全年交易額突破10億;2014年在線交易達到70億,這個規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與京東、大眾點評的合作。
也正是那一年,餓了麽的路才剛剛開始。
“我們意識到,外送服務不在於你的交易額多少,訂單多少,而是背後的價值。真正的背後的價值是即時配送服務。”2015年被張旭豪認為是價值再造的一年,而他將餓了麽的再造放在了即時配送體系的建設。
即時配送的壁壘
“即時配送是本地上門服務的最好切入點。”張旭豪斷定。相比於傳統物流配送,即時配送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傳統物流走的是規範的物流體系,連續性強、集約化程度高,路線和運量能夠提前規劃。即時配送在這些方面都有著更高的要求,運送需求的分散、突發,使得即時配送無法集中倉儲運輸,而是進行社會化庫存。
這些結構性特點決定了,作為到家服務的基礎性工程,即時配送成了能否把到家服務做好的關鍵。
6月1日,餓了麽的開放配送系統“蜂鳥”正式上線。一周之後餓了麽宣布,使用蜂鳥的日配送量已突破 50 萬單,占總日均訂單量的 25%,使用該系統的配送員已達 10 萬人。此前 2 個月,蜂鳥系統在全國 6 個試點城市試運營。這當中,蜂鳥系統將承擔物流服務的獨立、開放社會化平臺。餓了麽已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邀請第三方物流合作,為其即時配送的合作商提供標準化流程的系統、紅包、物資和培訓等支持。這也意味著,未來餓了麽不止是送外賣的平臺,更多本地生活的配送也將依托於此。
餓了麽產品總監任斐介紹,蜂鳥系統可以學習調度習慣,建立專屬的自動化調度方案,讓用戶無腦使用。同時與騰訊地圖合作,加入了導航功能,甚至實現了室內的精準導航。根據訂單的時間要求,通過規劃配送路線,匹配最合適的配送員,其正確率達到98%。
張旭豪預測,未來5年後將會越來越少的人去餐廳,更多的人在家里享受美食,到家服務餐飲將達到一天3000萬單,長尾的品類包括生鮮、超市、水果都可以展開,而這些長尾品類有望達到2000萬單。這些數字加在一起,“有點像今天快遞行業在整個中國的市場規模。”
餓了麽計劃今年在500個城市增加20萬的配送員,從而提高300萬單的運力。所有的壁壘都將圍繞流量而構建。
流量依然是命脈
根據餓了麽當天公布的運營數據,其日均訂單達到200萬單,覆蓋260個城市,累計交易用戶數突破4000萬,隨後幾年用戶交易數將過億。
盡管張旭豪聲稱,外送服務不在於交易額和訂單量,而在於即時配送服務質量。然而他吸引社會力量加入開放的配送平臺,依靠的依然是其龐大的平臺流量。
對於這一點,餓了麽開放配送平臺的早期合作夥伴,蜂窩微服負責人的話中也可以發現,其加入餓了麽的原因,最為關鍵的正是餓了麽充沛的流量資源。其次是豐富的品類,餐飲配送存在的一個弊端是非用餐時間段人員利用率不高,而餓了麽已經開拓了早餐、下午茶、夜宵等多種品類。再者是餓了麽的管理經驗,包括人員管理,組織架構變革,專業的設備、網絡系統,餓了麽高校的管理以及其引以為豪的訂餐系統和銷售協同系統,這對於到家配送具有相當吸引力。
康嘉透露,餓了麽自營的配送服務在未來將占到的5%以內,這部分主要配送品牌館的餐飲訂單,剩下的大部分將會由眾包和加盟夥伴配送,“自營滿足不了流量的擴張”。
不難發現,餓了麽對於流量有著狂熱的癡迷,這也是它用來吸引加盟商的最有力法寶。
餓了麽平臺夢
餓了麽打造社會化物流平臺的想法其來有自,張旭豪在現場證實,早在今年年初就開始意識到要大規模發展物流配送體系。今年1月27日,在E輪融資發布會上,餓了麽明確提出,將搭建以自有物流為中心,社會化物流為輔的物流配送平臺。一方面為中高端餐廳開辟新興分發渠道,另一方面也將第三方物流接入平臺,為苦於送餐難的品牌餐企提供全面完善的解決方案。
本次發布會是餓了麽正式大張旗鼓引入社會化物流配送的開始,當天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吸引合作商的加盟。
在其著力構建的開放配送生態里,開放平臺的誘惑被張旭豪歸結為兩點:
一是流量優勢,這個流量不僅來自餓了麽本身,還有其背後的盟友——大眾點評、京東和騰訊,他們所有的配送都將與其展開合作。
二是運力調度的優勢,除了配送早、午、晚餐,也可以配送京東的商品,“我們調動各個時間段的產品品類,各個時段的訂單給到配送員,從而提供配送效率,所以訂單數最高、能效最高,從而形成壁壘。”目前,餓了麽累計積累了20萬名配送員。“未來只有同時擁有這兩個優勢才能真正把這個行業做起來。”張旭豪對於餓了麽擁有的優勢充滿信心。
張旭豪在現場對合作商和代理商動情地說:“創業是一個孤獨的旅程,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知道未來的彼岸在哪里。我們如果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的話,一定要從一件很小的事情做深做透,最後我們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顯然,餓了麽想做的偉大事情並不局限於外賣,由外賣延伸出的本地上門服務才是這一切的核心所在。只是這個核心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入局者。
盟友還是對手?
作為餓了麽的投資方,也是其“前緋聞男友”,京東與餓了麽的關系甚是微妙。
今年初,餓了麽宣布獲得E輪融資,投資方中,京東赫然在列。張旭豪也將京東稱為“盟友”。
而另一方面,《創業家》也註意到,京東在今年4月份成立了旗下子公司“京東到家”,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3公里範圍內生鮮、超市產品、鮮花、外賣送餐等,其目的在於搶占生活服務O2O市場。5月初,京東到家正式上線“眾包物流”新模式——“京東眾包”。“京東眾包”作為“京東到家”業務的延伸和擴充,將借助社會化運力,服務更多消費者。
上線的眾包平臺的同時,京東眾包也開始通過微信向社會公開招募眾包物流配送人員。涵蓋很多不同的人群,公司白領、大學學生、互聯網工作者都有涉及,還有一直“被看好”對生鮮產品更為熟悉的廣場舞大媽大爺們也出現其中。成為京東眾包配送員的條件並不苛刻:一部智能手機、年滿18周歲、男女不限、零門檻、時間自由,經培訓後上崗,搶單配送完成後可以獲得每單6元的獎勵。
這一切也將意味著,京東自身也在為O2O的社會化物流配送布局。
對於京東的投資人和潛在競爭者的雙重身份,張旭豪表示,餓了麽的開放配送平臺將為“所有的合作夥伴和戰略夥伴提供配送服務”,除了餐飲可以讓餓了麽配送,京東的商品也可以讓餓了麽開放平臺配送。
話雖如此,兩家公司的O2O戰略卻都在為配送體系發力。雙方的關系也一度非常微妙。前不久,餓了麽傳出將被京東收購,這個消息被餓了麽斷然否認,有著更大夢想的餓了麽顯然並不想喪失其獨立性。只是餓了麽招募的配送加盟商,更多的面向B端,然而加盟商招募的配送員最終還是將與京東到家產生競爭關系。而作為京東O2O的戰略性項目,要京東到家放棄自己的配送體系,轉而尋求餓了麽的支持,這或許不會是京東想要的結果。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餓了麽內部信:堅持獨立發展 大眾點評放棄董事席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0/152302.shtml

i黑馬訊 10月10日消息,餓了麽創始人張旭豪今日在內部郵件中表示,餓了麽將堅持獨立發展,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事宜不影響其“獨立發展、只做第一”的信念。
信中提到:
1、“餓了麽” 不參與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並將保持獨立發展。
2、大眾點評仍是 “餓了麽” 的股東之一,但在與美團合並之後,大眾點評將放棄 “餓了麽” 的董事席位及投票權。同時,大眾點評與 “餓了麽” 合作仍繼續進行。
3、與美團的競爭關系仍將繼續。
以下為內部信內容:
他們變,我們不變
“餓了麽” 的夥伴們,
10月8日,也就是國慶長假結束後的第一天,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雙方 “從相殺到相愛” 的消息震動業界。
照理我們是置身事外的,除了送上我們對他們 “相愛” 的祝福。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由於我們三方同處 O2O 領域,由於大眾點評恰好是我們 D 輪融資的投資方,由於美團恰好是我們業務上的長期競對,這幾天,外界輿論難免對 “餓了麽” 何去何從有種種猜測,內部員工可能也對接下來與誰 “相愛”、與誰 “相殺” 有一些困惑。
所以,發這封內部郵件,就是要向大家講清一點:他們變,我們不變。
首先,我們 “餓了麽” 並沒有參與此次合並,未來也將保持獨立發展不變,並且會堅持做大做強。
其次,大眾點評仍是 “餓了麽” 的股東之一,只不過與美團合並之後,大眾點評將放棄在 “餓了麽” 的董事席位及投票權。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大眾點評與我們 “餓了麽” 原有的合作仍繼續進行。
最後,競爭是市場經濟不變的法則,我們與美團外賣以及其他所有外賣平臺,仍將維持激烈的競爭關系不變,相互砥礪的結果,就是共同為用戶和商戶提供極致服務。
作為互聯網外賣行業的領導者,“餓了麽” 有幸依靠自身的實幹,依靠為用戶、商戶提供獨特價值,贏得了資本信任,收獲了用戶口碑和行業地位。整個行業仍然充滿變數,但無論何種變化,都動搖不了 “餓了麽” 獨立發展、只做第一的信念。
有作為才有地位,對一個人如此,對一家公司同樣如此。前路還很長,希望大家迅速調整好狀態,縱情向前,為實現 “美好生活,觸手可得” 的使命拼上全力。中國的 O2O 市場,會因為一個獨特、獨立的 “餓了麽” 存在而精彩。
你們的夥伴 張旭豪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日
版權聲明: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中國企業10年研發支出增長3285% 但錢都花在刀刃上了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700.html
中國企業10年研發支出增長3285% 但錢都花在刀刃上了麽?
一財網 劉瓊 2015-11-03 20:34:00
研發支出和運營利潤增長指數、按區域調整的股東回報指數之間存在著“門檻關系”,研發支出低於行業均值會導致業績較差,研發支出高於行業均值並不能直接帶來較高的業績。研發投入過多或過少都不行,錢要用在刀刃上。
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下線,舉國關註,也展示了中國企業的研發與創新能力。實際上,在工業、軟件與互聯網、計算機與電子、化工與能源等多個領域,中國企業近年的研發支出都大幅增長。
普華永道思略特最新發布的“2015年全球創新1000強”研究顯示,過去十年全球創新1000強中,中國企業的總研發支出達394億美元,增長高達3285%,相比而言,亞洲企業及全球創新1000強的增幅分別為79%和70%。
不過,中國企業這些研發支出是否都轉化成創新成果和業績表現,錢都用在刀刃上了麽?與研發和創新強國美國相比,中國企業研發創新還存在哪些差距?
華為創新排名超蘋果
思略特連續11年研究全球研發支出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的創新趨勢和研發支出發現,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上述報告顯示,本土企業的研發支出從2005年的12億美元增長到目前的394億美元,漲幅高達3285%。2015全球創新1000強榜單上有123家中國企業,而2008年僅有8家。
2015年研發支出最多的中國企業是中石油,研發支出高達21億美元。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今年正式登上全球創新1000強榜單,以研發支出17億美元排名第84位,在上榜的中國企業中排名第二。
值得註意的是,如果華為是上市公司,它將首次進入全球創新1000強榜單的前20強(並且華為會在2015年研發支出最多的中國企業中排名第一),華為將在全球創新1000強中排名16,緊隨福特但高於蘋果,這對中國企業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若其在2014年上榜的話可排第25名。目前來看,華為如果上榜未來排名會繼續上升。
“有些批評家指出,創新不僅僅是研發支出多少的問題,中國企業的研發支出利用率大都不高”,範賀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種說法或許正確,或者說部分正確”。
他認為,“中國企業學習能力強、靈活性高,私人企業尤為如此。中國企業將很快學會如何高效利用研發投資,也將會繼續進行研發投入。中國創新企業的力量將不斷壯大,尤其是高科技、數字化和電商領域,且在這些領域中國消費者也走在世界前列。創新始終對供求有著深刻的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研發支出高並不意味著業績好。思略特通過約1萬次分析發現,沒有數據顯示研發支出和(銷量增長、總利潤增長、凈利潤增長、市值增長、股東總收益增長等)業績之間具有聯系。
不過還是研發支出和運營利潤增長指數、按區域調整的股東回報指數之間存在著“門檻關系”,研發支出低於行業均值會導致業績較差,研發支出高於行業均值並不能直接帶來較高的業績。也就是說,研發投入過多或過少都不行,錢要用在刀刃上。
相比而言,美國仍是最大的企業研發支出國、輸出國和輸入國,憑借其穩定的經濟環境和成熟的創新文化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
提及中國企業研發能力與美國的區別,普華永道管理咨詢總監許偉基表示,中國企業由於發展階段的原因,在創新模式上,大都是需求搜尋型(這類企業與客戶進行直接的交流以獲取新的洞察,在此基礎上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未闡明需求,並率先將產品推出市場)和市場閱讀型(這類企業是快速追隨者,它們密切監控市場、客戶和競爭對手,從中獲取靈感,並側重對現有產品展開漸進式創新來創造價值)。
隨著中國企業研發創新的累積發展,許偉基認為未來可能向美國那種技術推動型創新模式(這類企業高度依賴公司內部的技術能力來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開展突破式創新和漸進式改革,並利用新的技術來滿足客戶需求)發展。
亞洲成為企業開展研發的首選地區
亞洲2015年已經成為企業開展研發的首選地區,上述報告顯示,亞洲包括本土研發和輸入研發在內的總研發金額占到全球的35%,超越北美和歐洲並將後者擠到第三的位置,與2007年歐洲位居首位時相比,排名重新洗牌。
“這一結果至關重要,但我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範賀文表示,“顯然全球企業巨頭(研發支出最大的1000家企業)將研發投資目的地選在未來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如果你確信你能找到像中國、印度、韓國、中國臺灣和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一樣創新氛圍濃厚的國家,並且在那里能找到出色的研發人才,那麽你是不是也會向這些國家進行投資?”
美國仍是最大的企業研發支出國,全國研發支出(本土研發支出加上境外研發輸入)達1450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34%。美國大部分來自境外的研發投資源自歐洲,總金額達530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23%。美國的研發輸出達到1210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51%。美國的研發輸出主要投向亞洲地區,而在2007年時則主要流向歐洲。拋開上述數據,美國的領先優勢正逐漸縮小:2007年,中國的總研發支出僅為美國的23%,而2015年時已達38%。
普華永道中國產品創新主管合夥人蕭安卓(Huw Andrews)認為:“盡管美國的領先優勢可能會縮小,但其即使是在勞動力成本高企的情況下仍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提供著更為靈活、成熟的勞動力。企業將美國視為理想的市場是因為其具備才華橫溢的技術人才,以及有利於培育頂尖人才的創新文化和靈活的商業環境,這一切都是創新的利好因素。美國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市場,由此成為國外企業開展海外研發時的理想選擇,尤其是矽谷散發著巨大的吸引力。”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餓了麽否認與美團外賣合並 天貓雙十一交易額912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2/152756.shtml
導讀 : 餓了麽繼續死撐,否認與美團外賣合並,並稱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權利。
錢敗光了吧?還有錢坐車來上班嗎?昨天一天,中國人在天貓花了912億,還被阿里寫成了RMB 912.17 billion,應該會把外國人嚇壞吧。餓了麽繼續死撐,否認與美團外賣合並,並稱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權利;傳百度文學12億賣身完美世界;中興通訊終止10億元股份回購計劃;最後看“紅衣教主”周鴻祎內部“傳教”:如何把大公司做小?
【行業動態】
1.天貓雙十一全天交易額912億元
11月12日淩晨消息,阿里巴巴公布了“雙十一”全天的交易數據:天貓雙十一全天成交金額為912.17億元,其中在移動端交易額占比68%,232個國家參與進來,物流訂單量4.67億。最敗家前五名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盡管雙十一交易額高漲,但並未對電商股價有提振。周三阿里盤中一度跌4%,目前跌幅收窄,跌2.7%。
2.餓了麽否認與美團外賣合並:保留追求法律責任權利
11月11日晚間消息,美團外賣宣布“將有新夥伴加入”,隨後有傳言稱,美團外賣將與餓了麽合並。該傳言稱,11月18日美團外賣將以獨立子公司身份和餓了麽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以5:5換股的方式宣布合並。餓了麽對此進行辟謠,稱消息純屬無中生有,嚴重失實。餓了麽表示,“難以理解並深表遺憾”,稱已掌握相應證據,保留追求法律責任的權利。
3.傳百度文學12億賣身完美世界
11月11日晚間消息,據知情人士稱,完美世界接近完成對百度文學12億元的全額收購,這意味著在28個月後,完美世界將曾經吐掉的縱橫中文網又吃了回來,而百度同樣在“一吃一吐”中,打包熊貓看書、百度書城和遊戲影視等業務,賺了10億元。相關人士表示,這或與完美世界希望回歸A股有關,收購百度文學,有原創和IP等時下熱點,可以提高回歸上市的估值,而對於百度來說,賣掉時下內容版圖里最熱的“原創IP”,很可能是一種精簡業務的信號。
4.中興通訊終止10億元股份回購計劃
11 月11日晚間消息,中興通訊公告稱,決定終止此前公布的10億元額度股份回購計劃。公告稱,A股證券市場經過7、8月份的非理性波動後,目前總體上已趨於 穩定,中興通訊披露2015年半年度報告後,自2015年8月27日起至今公司A股股票的收盤價未出現低於回購股份價格上限的情形;同時中興通訊認為將擬用於回購股份的資金用於戰略產品的研發和核心市場的拓展更有利於增強核心競爭力。鑒於上述原因,董事會認為在當前情況下繼續推進原股份回購初步方案已不符 合公司及股東的利益,故決定終止回購A股股份的初步方案。
5.美證監會指控有利網CEO從事內幕交易
11月12日消息,SEC在起訴書中稱,中國有利網網站管理員周之臣與該公司CEO劉雁南涉嫌參與內幕交易MedAssets公司與Chindex國際公司的股票。這兩家公司隨後都被私募股權公司收購,其中一個收購者是劉雁南曾工作過的TPG投資集團。
6.傳蘋果將推P2P轉賬功能挑戰PayPal
11月12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消息人士透露,蘋果當前正在與美國大銀行進行談判,商討開發移動P2P轉賬服務的相關事宜。蘋果開發的新服務,將與在線支付公司 PayPal旗下的流行平臺Venmo構成競爭關系。據悉,蘋果與銀行間的談判仍在進行之中,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已有銀行同蘋果達成了協議。談判細節目前仍 在變化之中,其中包括如何讓蘋果的P2P轉賬服務與銀行業現存的基礎設施融合起來。
【融資消息】
1. 在線教育平臺“小站教育”完成紅杉資本領投逾6000萬美元C輪融資。
2. 二手車C2C交易平臺“好車無憂”獲源碼資本參投5000萬美元B輪融資。
3. 出境定制旅遊服務平臺“不跟團”完成紐信創投領投千萬級Pre-A輪融資。
4. iBeacon場景營銷平臺“智慧圖”獲得億元B輪融資。
5. 海爾智能硬件平臺“海爾小培”完成青島海爾參投4000萬元A輪融資。
【大佬聲音】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 “公司大了,跟創新必然是矛盾的。因為業務模式成熟了,追求的一定是安全,創新最大的問題是要承擔風險。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大公司做小。”
周鴻祎日前在內部講話中如此表示,他認為“把大公司做小”的方法是:培養更多的CEO,而不是員工,使大公司的層級變得扁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