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餓了麽胃口大開,京東變盟友還是對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7/151560.shtml

從訂餐到開放配送平臺

從當天的主題“餓了麽開放配送平臺發布會”不難發現,餓了麽沒有刻意強調網上訂餐的定位。他們的野心顯然不局限於此。

“即時配送是傳統物流配送的一個更高的階段,目前市場上現存的,包括餓了麽自營配送在內都無法滿足餓了麽及其合作夥伴的流量需求。”餓了麽聯合創始人兼COO康嘉表示,這是其大力發展開放配送平臺的契機。據他透露,餓了麽目前日訂單量超過200萬單,日交易額超過6000萬元。

餓了麽想要建立的是以加盟夥伴為主體,以自營配送為模板和產品試驗基地,以眾包合作來解決長尾訂單的多方合作體系。

在餓了麽構建的配送體系中,包含了用戶、商戶和餓了麽開放配送平臺,用戶向商戶下單,訂單信息直接傳到蜂鳥系統,然後再把訂單信息推送給加盟夥伴,完成線上的online;加盟夥伴去餐廳取餐,補齊線下的offline,這是餓了麽打造的完整O2O閉環。而在這個閉環里面,餓了麽及其加盟夥伴需要做的是把流量變大,把服務做好。

“任何一個平臺都無法靠一個人的力量做成一件事,我們需要更多的合作者和代理商加入進來。”餓了麽創始人兼CEO張旭豪透露,在其創業之初,沒有互聯網,也沒有移動終端技術,更沒有開放的平臺接納他們,無法充分的完成配送工作。這導致了他們最初的創業無果而終,也讓其意識到開放平臺的價值。

2009年餓了麽開始轉型做交易平臺,從配送轉入外賣交易,為周邊商戶提供連接的服務。2011年交易額突破兩千萬,人員達到200人;2013年快速擴張,全年交易額突破10億;2014年在線交易達到70億,這個規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與京東、大眾點評的合作。

也正是那一年,餓了麽的路才剛剛開始。

“我們意識到,外送服務不在於你的交易額多少,訂單多少,而是背後的價值。真正的背後的價值是即時配送服務。”2015年被張旭豪認為是價值再造的一年,而他將餓了麽的再造放在了即時配送體系的建設。

即時配送的壁壘

“即時配送是本地上門服務的最好切入點。”張旭豪斷定。相比於傳統物流配送,即時配送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傳統物流走的是規範的物流體系,連續性強、集約化程度高,路線和運量能夠提前規劃。即時配送在這些方面都有著更高的要求,運送需求的分散、突發,使得即時配送無法集中倉儲運輸,而是進行社會化庫存。

這些結構性特點決定了,作為到家服務的基礎性工程,即時配送成了能否把到家服務做好的關鍵。

6月1日,餓了麽的開放配送系統“蜂鳥”正式上線。一周之後餓了麽宣布,使用蜂鳥的日配送量已突破 50 萬單,占總日均訂單量的 25%,使用該系統的配送員已達 10 萬人。此前 2 個月,蜂鳥系統在全國 6 個試點城市試運營。這當中,蜂鳥系統將承擔物流服務的獨立、開放社會化平臺。餓了麽已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邀請第三方物流合作,為其即時配送的合作商提供標準化流程的系統、紅包、物資和培訓等支持。這也意味著,未來餓了麽不止是送外賣的平臺,更多本地生活的配送也將依托於此。

餓了麽產品總監任斐介紹,蜂鳥系統可以學習調度習慣,建立專屬的自動化調度方案,讓用戶無腦使用。同時與騰訊地圖合作,加入了導航功能,甚至實現了室內的精準導航。根據訂單的時間要求,通過規劃配送路線,匹配最合適的配送員,其正確率達到98%。

張旭豪預測,未來5年後將會越來越少的人去餐廳,更多的人在家里享受美食,到家服務餐飲將達到一天3000萬單,長尾的品類包括生鮮、超市、水果都可以展開,而這些長尾品類有望達到2000萬單。這些數字加在一起,“有點像今天快遞行業在整個中國的市場規模。”

餓了麽計劃今年在500個城市增加20萬的配送員,從而提高300萬單的運力。所有的壁壘都將圍繞流量而構建。

流量依然是命脈

根據餓了麽當天公布的運營數據,其日均訂單達到200萬單,覆蓋260個城市,累計交易用戶數突破4000萬,隨後幾年用戶交易數將過億。

盡管張旭豪聲稱,外送服務不在於交易額和訂單量,而在於即時配送服務質量。然而他吸引社會力量加入開放的配送平臺,依靠的依然是其龐大的平臺流量。

對於這一點,餓了麽開放配送平臺的早期合作夥伴,蜂窩微服負責人的話中也可以發現,其加入餓了麽的原因,最為關鍵的正是餓了麽充沛的流量資源。其次是豐富的品類,餐飲配送存在的一個弊端是非用餐時間段人員利用率不高,而餓了麽已經開拓了早餐、下午茶、夜宵等多種品類。再者是餓了麽的管理經驗,包括人員管理,組織架構變革,專業的設備、網絡系統,餓了麽高校的管理以及其引以為豪的訂餐系統和銷售協同系統,這對於到家配送具有相當吸引力。

康嘉透露,餓了麽自營的配送服務在未來將占到的5%以內,這部分主要配送品牌館的餐飲訂單,剩下的大部分將會由眾包和加盟夥伴配送,“自營滿足不了流量的擴張”。

不難發現,餓了麽對於流量有著狂熱的癡迷,這也是它用來吸引加盟商的最有力法寶。

餓了麽平臺夢

餓了麽打造社會化物流平臺的想法其來有自,張旭豪在現場證實,早在今年年初就開始意識到要大規模發展物流配送體系。今年1月27日,在E輪融資發布會上,餓了麽明確提出,將搭建以自有物流為中心,社會化物流為輔的物流配送平臺。一方面為中高端餐廳開辟新興分發渠道,另一方面也將第三方物流接入平臺,為苦於送餐難的品牌餐企提供全面完善的解決方案。

本次發布會是餓了麽正式大張旗鼓引入社會化物流配送的開始,當天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吸引合作商的加盟。

在其著力構建的開放配送生態里,開放平臺的誘惑被張旭豪歸結為兩點:

一是流量優勢,這個流量不僅來自餓了麽本身,還有其背後的盟友——大眾點評、京東和騰訊,他們所有的配送都將與其展開合作。

二是運力調度的優勢,除了配送早、午、晚餐,也可以配送京東的商品,“我們調動各個時間段的產品品類,各個時段的訂單給到配送員,從而提供配送效率,所以訂單數最高、能效最高,從而形成壁壘。”目前,餓了麽累計積累了20萬名配送員。“未來只有同時擁有這兩個優勢才能真正把這個行業做起來。”張旭豪對於餓了麽擁有的優勢充滿信心。

張旭豪在現場對合作商和代理商動情地說:“創業是一個孤獨的旅程,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知道未來的彼岸在哪里。我們如果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的話,一定要從一件很小的事情做深做透,最後我們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顯然,餓了麽想做的偉大事情並不局限於外賣,由外賣延伸出的本地上門服務才是這一切的核心所在。只是這個核心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入局者。

盟友還是對手?

作為餓了麽的投資方,也是其“前緋聞男友”,京東與餓了麽的關系甚是微妙。

今年初,餓了麽宣布獲得E輪融資,投資方中,京東赫然在列。張旭豪也將京東稱為“盟友”。

而另一方面,《創業家》也註意到,京東在今年4月份成立了旗下子公司“京東到家”,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3公里範圍內生鮮、超市產品、鮮花、外賣送餐等,其目的在於搶占生活服務O2O市場。5月初,京東到家正式上線“眾包物流”新模式——“京東眾包”。“京東眾包”作為“京東到家”業務的延伸和擴充,將借助社會化運力,服務更多消費者。

上線的眾包平臺的同時,京東眾包也開始通過微信向社會公開招募眾包物流配送人員。涵蓋很多不同的人群,公司白領、大學學生、互聯網工作者都有涉及,還有一直“被看好”對生鮮產品更為熟悉的廣場舞大媽大爺們也出現其中。成為京東眾包配送員的條件並不苛刻:一部智能手機、年滿18周歲、男女不限、零門檻、時間自由,經培訓後上崗,搶單配送完成後可以獲得每單6元的獎勵。

這一切也將意味著,京東自身也在為O2O的社會化物流配送布局。

對於京東的投資人和潛在競爭者的雙重身份,張旭豪表示,餓了麽的開放配送平臺將為“所有的合作夥伴和戰略夥伴提供配送服務”,除了餐飲可以讓餓了麽配送,京東的商品也可以讓餓了麽開放平臺配送。

話雖如此,兩家公司的O2O戰略卻都在為配送體系發力。雙方的關系也一度非常微妙。前不久,餓了麽傳出將被京東收購,這個消息被餓了麽斷然否認,有著更大夢想的餓了麽顯然並不想喪失其獨立性。只是餓了麽招募的配送加盟商,更多的面向B端,然而加盟商招募的配送員最終還是將與京東到家產生競爭關系。而作為京東O2O的戰略性項目,要京東到家放棄自己的配送體系,轉而尋求餓了麽的支持,這或許不會是京東想要的結果。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9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