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中國茶產業大而不強 茶葉出口返銷外國賺了大頭
4月26日,在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茶博會組委會秘書長、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稱,舉辦茶博會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也是傳播中華農耕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事關“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

茶博會組委會秘書長、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介紹首屆茶博會總體情況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由農業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茶博會將於5月18日至21日在杭州舉辦。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的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茶葉盛會。
杭州是我國重要的產茶省份,茶產業基礎紮實,茶文化底蘊深厚,名茶歷史源遠流長,西湖龍井名揚海內外,“茶為國飲,杭為茶都”的理念已享譽中外。
茶博會組委會秘書長、浙江省農業廳廳長林健東稱,2016年浙江茶園總面積295.5萬畝,總產量17.2萬噸,總產值155億元,並已經形成了特色明顯、種類齊全的名優茶產業。浙江也是茶葉市場的集散地,甚至是世界茶葉市場的集散地。去年交易量近15萬噸,交易額193億。
浙江茶葉市場非常發達,現在全省有110家市場,呈現出全國性的流通業態。浙江還是茶葉互聯網市場的高地。阿里巴巴、網易總部都在浙江,極大地推動了茶葉電商發展,年交易量達上百億。這里的茶葉貿易已經遠遠超越了地域概念,真正實現了“買天下、賣天下”。
今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還要求農業品牌建設,鼓勵各地爭創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近年來,我國茶葉生產快速發展,2016年茶園面積4300多萬畝、產量達240多萬噸,分別占全世界的60%、42%,均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國已形成四大優勢區域,茶飲料、茶食品、茶健康產品等衍生產品日益豐富,茶葉綜合利用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同時也面臨著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問題,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唐珂稱,中國茶葉確實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很多好茶只是作為原料出口,國外加工以後再返銷,人家賺大頭我們賺小頭。
他舉例說,前年曾去過一個集中連片的扶貧區,當地山青水秀,生態非常好,茶葉品質也很好,但是沒有一個叫得響的牌子。一個鎮、一個村都有自己的品牌,一個縣有上千種品牌,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賣出好價錢的。所以當時就建議要聚焦、要集中,塑造一個大品牌,而且這個品牌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因為品牌從微笑曲線管理來看是後端,品牌不強會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此外,作為世界上唯一生產六大茶類的國家,中國培育了一批區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茶葉品牌,但實力總體不強。目前,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份額不大,出口效益不高,與消費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唐珂稱,舉辦茶博會,有助於把我國茶葉做成優質高效、品牌強勢、聞名世界、暢銷全球的大產業,有助於培育茶葉大企業,創建茶葉大品牌,有助於推進茶葉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融合,提升“中國茶”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中國雖然是茶葉故鄉,卻沒有孕育出類似立頓這一世界級的茶葉企業。
茶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宏稱,茶葉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在不斷地優勝劣汰,我們國家也有很多好的企業在從事茶葉生產。但還要有一個發展過程,逐步整合,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不斷地提升完善。他表示,立頓紅茶經歷了上百年歷史已經成為一個世界著名品牌,它的經營方式、品牌保護意識值得學習。作為一個開放的國家、開放的城市,應該多學國外優秀企業的好經驗好做法,同時弘揚我國的產品優勢,把我國的優勢企業培育做強做大,形成中國特色有前景有潛力的茶葉企業。
【讀書好×果籽】強國不強,文明化才是出路
1 :
GS(14)@2016-08-19 06:56:20美國三位重量級中國專家Regina Abrami、William Kirby及Warren McFarlan,先後都曾經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專攻中國企業及政經發展研究,在政商界有廣泛人脈,於2014年合著《Can China Lead? Reaching the Limits of Power and Growth》,通過大量個案分析認為中國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極限,此書最近出了中文版《強國不強?中國國力與經濟成長的極限》,閱讀此書會從新角度理解港中兩地矛盾。
強國崛起的宣傳近年充斥香港媒體,大家鸚鵡學舌地「擦大陸鞋」,一切只求政治正確,但西方研究已正在為「中國模式」埋單,香港認知上的滯後、精英階層的無知及政治正確,正令香港人對內地已經來臨的經濟危機毫無準備。這三位來自哈佛商學院的中國通,對中國模式作出定論:中國政治體制擋住了轉型之路,這種黨控制一切的狀況,促使中國奇蹟走到了終點!因為這令經濟發展動力消失,難以永續。
站起來的迷思
我認為William Kirby寫的第一章是香港人必讀,他從歷史角度破除中共偉大民族復興論的迷思,指出中國既是一個新興國家,同時亦是碩果僅存的帝國,因為共和中國繼承並仍繼續佔有大清的版圖,同代的鄂圖曼、羅曼諾夫、哈布斯堡的多元民族帝國已經消失,歷史上的中國王朝,大一統及分裂是交替出現,統一並非常態。從薄熙來案中,作者看勉強維持的統一帝國,地方區域權力相當大,省委書記尤如民國初年的軍閥,集權不一定可以順利行使權力。其實數百年來中國人均熱衷於貿易及市場經濟活動,商業發達,國際化程度亦高。真正摧毀中國商業文明的是中共,在五零至七零年代把中國經濟往後拉。「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元素都還在。但是,黨為了鞏固其權力和正當性,建構出一套迷思,宣稱1949年之前的中國處於黑暗世紀,實則是為了維持1949年後的中國才是解放和自由的印象,強化中國必須要先跌倒、才能再站起來的說法。」實情是抗戰後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已經站了起來,反而毛澤東閉關鎖國,自我孤立,才是令中國陷入近乎災難的情勢。即使近幾十年在經濟發展上是站起來,但結果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所得不均惡化、貪腐、專制、國企壟斷,其本質仍是作威作福的列寧式黨國體制!
強國的標準
黨國體制已形成層層利益關係網,完全談不上自主的文人政府,改革開放三十年,形成的紅色資本主義,就是以維持黨的自主及利益為目標,民間私營企業無法與黨企業公平競爭。為了GDP經濟、就業穩定等政治指標,低效的黨企業繼續存在,國有資產不變增加,國進民退,民企出現而釋放的生產力已無以為繼,工程師治國下狂谷基建的策略效益也正急速下降。危機在前,黨愈要加大控制,自然不會將權力過渡予司法機關及文官政府,在習近平上場後,這情況更加嚴重。作者相信黨國體制可以工業化、可以軍事化,但自身無法「文明化」,即建立持久的文官治理制度,及持久的人性價值,讓文明超越政治控制、物質發展和軍事力量。「文明化」才是真正領導國家、地區及世界的條件。作者定下幾條簡單易明的強國標準,供大家檢測:.國家最成功的公民不會想要帶着財富移民國外、把子女送到國外唸書.國家需要法治,不是只有秩序或藉由法律統治.國家不能不相信公民,竟然到了每個部落格都要監視的地步.國家不能既要領導,卻又害怕承認自己國家的諾貝爾獎得主.國家必須在國內外都有道德領導的能力強國根本不強,港中矛盾,其實是文明衝突!
英文原作《Can China Lead? Reaching the Limits of Power and Growth》由哈佛商學院出版。
強國外長王毅在加拿大斥責記者,充份顯示強國欠缺做領導的能力。
哈佛中國通William C Kirby。
撰文:劉細良編輯:陳漢榮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19/19741405
中紀委數港澳辦6宗罪 領導不強 用人不當
1 :
GS(14)@2016-10-16 07:43:48■王光亞稱接受巡查組意見,會嚴肅認真地進行整改。資料圖片
【本報訊】距離明年3月行政長官選舉不足半年,中紀委昨公佈中央巡視組對港澳辦的巡視結果,力數港澳辦存在「6大問題」,包括「黨的領導不夠堅強有力、貫徹中央決策不紮實」、「執行幹部選拔任用程序不夠嚴格,選人用人工作滿意度較低」等。由於港澳辦涉及港澳事務,有學者認為巡視組批評不尋常,或影響特首梁振英連任機會。有內地學者坦承,巡視組評語用詞嚴厲,對港澳辦構成壓力。記者:陳永階
中紀委官網顯示,前日中央第八巡視組向港澳辦講述巡視情況。組長寧延令在通報中力數港澳辦存在的問題,大致有6大項,包括「黨的領導不夠堅強有力,貫徹中央有關決策部署不夠紮實」;「執行幹部選拔任用程序不夠嚴格,選人用人工作滿意度較低」等。寧同時表示還收到一些領導的問題線索,已按規定轉交中紀委、中組部處理。中央巡視組給港澳辦所列6宗罪,全國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昨回應《蘋果》查詢指,巡視組評價符合內地政治生態和現實,研判時應避免簡單歸類和對號入座。他認為港澳辦被指「黨領導不夠堅強、貫徹中央決策不夠紮實」,應是針對過去很長時間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香港近年出現重大政治和社會危機,實際與港澳辦工作不力有關,歸根結柢是黨的工作軟弱」。
■王光亞本月11日陪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澳門,並與澳門特首崔世安等人在大三巴合照。
王光亞:誠懇接受意見
有不願具名的內地學者對本報指,港澳辦被指「選人用人」不當,最明顯是港澳辦前主任廖暉推薦的前特首曾蔭權涉貪,不但令特區政府丟臉,也令北京當局被抹黑,曾蔭權問題雖無關現任港澳辦領導責任,但反映港澳辦的舉薦制度有問題,不排除北京要追究責任。至於巡視組指港澳辦「領導辦公室超標」,李曉兵認為這確實是問題,「中央已三番四次強調,港澳辦依然如故,不應該」。報告又指巡視組查獲一些領導的問題,已報中紀委、中組部處理,分析認為,按中紀委中組部管理權限,這些「問題領導」應指港澳辦現任4位高官,包括主任兼黨組書記王光亞、副主任周波、紀檢書記李秋芳、副主任馮巍。李曉兵笑言,巡視只是發現線索,落實到人仍需職能部門去查。李說:「這次中央巡視組對港澳辦的評語,用詞確實比較嚴厲,相信港澳辦領導們很緊張。」據透露,王光亞在會上表示誠懇接受巡視組意見,「嚴肅認真地進行整改,推動港澳工作創新發展,把巡視成果落實到推進一國兩制事業,開創港澳工作新局面」。
涂謹申:難猜測對港影響
本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巡視組指港澳辦「選人用人」不當,此語極不尋常,可能影響行政長官梁振英連任機會,同時反映即使下屆換特首,中央對港政策可能會漸趨嚴謹。李曉兵則認為,港澳辦雖有向中央推舉特首和高官職責,但中央考慮人選時會綜合很多部門及智庫的意見,不會聽一家之言。香港政界普遍認為,難以猜測報告對香港有多大影響。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謝偉俊稱,不清楚文章內容所指是那方面具體問題,但認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中央要求崇尚廉潔,檢討人事政策都是好事。民主黨議員涂謹申亦指,難以估計中紀委文件,對香港產生甚麼影響。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難以評估是指港澳辦對港政策太軟弱,還是執行其他政策不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6/19802535
內地經濟持續擴張 民間投資意願不強
1 :
GS(14)@2017-10-22 15:44:18【明報專訊】一如所料,從價格、產量到銷售額以及出口,幾乎所有的統計資料都在告訴外界一個結論:內地經濟繼續擴張,甚至再次步入上行周期。
這會給內地更多的操作時間和政策空間,減少企業債務、降低槓桿率,控制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更加從容地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期間,內地能借助現有經濟增速保證就業擴大、社會穩定。
經濟增速加快 通脹溫和
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前三季度內地經濟增長6.9%。增速已連續9個季度維持在6.7%到6.9%之間,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的目標已成為現實。雖然只是初步統計結果,但遵照以往慣例,今後即便修訂資料,經濟規模通常只會更大而不是縮減。
如果不把樓市計算在內,內地甚至擺脫了前幾年貨幣超發帶來的苦果,物價上漲溫和。扣除食品和能源以後的核心CPI,同比僅上漲2.1%。經濟並無滯脹之憂,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千萬。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及服務業的主導作用都在增強。
除非外部環境突然變糟,否則內地就沒有必要倉促出台刺激計劃,為了維持經濟增速,打亂原有部署。而後者往往會令內地今後承受更大代價。
企業投資受制利潤率偏低
一系列利好資料公布的同時,令人遺憾的是,內地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投資意願並不強烈。前三季度內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創下1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如果不是國有企業以及基礎設施投資拉動,這一速度還會更低。在全球經濟復蘇、經濟前景看好的今天,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在於,產能過剩以及市場盈利欠奉,尤其是利潤率不高。
前三季度內地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6%。雖然盈利高速增長21.7%,但非金融類國有企業的利潤率(盈利/營業總收入)仍不足5.8%(1月到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人民幣,下同)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仍然高達85.68元。
在產能過剩和經濟前景看好的糾結中,民間投資增速繼續落後於整體水準。同期,工業投資也僅增長3.3%,經濟增長對基礎設施投資的依賴程度,似乎已與當前的經濟形勢脫節。
不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在內,內地基礎設施投資達到99,652億元,增速高達19.8%。如果再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2014億元的投資也計算在內,這一領域的投資佔投資總額比重達到26.5%。
富人減少投資轉向消費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民間投資意願不強也並非全是壞處——富人對投資的熱中程度減退,興趣轉向消費。前三季度,內地體育娛樂用品、化妝品兩大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7.4%和12.1%。
富人開支發生變化的原因也不難解釋,國家對外匯管制變嚴,資金外流減少;樓市調控趨緊,追逐投資暴利的機會銳減。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8&issue=2017102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