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的士」大王致富歷程


今天不太想寫東西,但看到生果日報的一篇報導,想起他們的雜誌壹仔在2009年9月24日的一期也有報導過,特此供大家分享。

的士大王月入千萬




金融海嘯至今整整一年,金、股、樓價均已重返海嘯前水平,部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一向有經濟寒暑表之稱的的士牌價,亦迅速反彈至三百七十萬元,貼近歷史高位。

的士牌價颷升,車主的荷包自然盆滿鉢滿,當中最飲得杯落,肯定是手握四百多個的士牌照的泰和車行老闆伍熀,其身家保守估計逾十五億元。伍熀四十年前在土瓜灣推銷汽車電池起家,及後轉營的士,每月穩袋近一千萬元租金。

今年以來,的士牌價一直有升無跌,根據的士聯合交易所資料,市區的士牌價由海嘯期間三百二十多萬,現已攀升至三百七十萬元以上。

的士行內規模數一數二的忠誠車行董事總經理鄭克和說:「金融海嘯期間牌價跌咗幾十萬,不過上年年尾開始升番,因為多咗人失業轉揸的士。雖然話經濟差啲,但自由行咁多,所以唔算太差,加上依家低息,都有影響。」

自從政府於九八年停發的士牌後,的士牌價便企穩在二百萬元樓上,加上的士是搵食車,有穩定租金收入,因此除了的士司機外,亦吸引不少投資者密密收集的士牌。全港現有一萬八千部的士之中,八成半屬紅的,但登記車主僅得一萬一千人,證明不少炒家持有多於一個的士牌。

截至八月底,擁有最多的士牌的一名車主,共有四百一十四部紅的,持牌數量較排第二的車主多一倍半,佔全港紅的總數約百分之三;以現時紅的牌價三百七十萬元計算,總市值逾十五億元。據悉這名疊水車主,今年以來密密掃貨,增持了六十四個紅的牌照,計及升值,賬面已賺一千萬元。

每區有的士判頭

儘管並無資料顯示這名的士大王姓甚名誰,但行內多個的士車行老闆及司機不約而同指是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會長伍熀,由他創辦的泰和車行更是行內一哥,有知情者說:「依家市區的士,基本上由佢(伍熀)獨大。」

位於土瓜灣的泰和車行,主要從事的士買賣及租賃,當中又以租車為主,有行內人說:「買賣淨係賺差價,唔係賺得幾多,但租車收入細水長流,所以好多車行都係靠租車為主。」

由於車隊規模龐大,的士又往往走遍港九新界,為了易於交更,車行會事先將所有的士分派到指定地區交更,每區並委派一名的士司機做判頭,負責代收車租,該名判頭每月可額外獲得千多元報酬,而每名司機在租車前,須向車行繳交數千元按金。

現時,市區的士兩更合共收到車租六百五十元,每部的士每月約可收兩萬元租金,以泰和擁有四百多部的士計算,每月車租加上司機所付按金的生息,每月便穩袋接近一千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全港有超過二十萬人持有的士駕駛執照,車行根本不愁出租:「近來的士司機多咗好多,所以好少車租唔晒,反而有時會有人無車揸。」

這 間億萬車行的掌舵人伍熀,衣著平實,身形矮肥,加上一頭白髮,表面看只是年逾七十歲的鄰家老伯,但附近街坊均知他來頭不小,「泰和車行喺度廿幾三十年,好 多年前係租鋪,不過業主加佢租,由五萬幾加到七萬,佢索性自己買鋪,間鋪成千萬o架!你唔好睇佢喺土瓜灣,佢身家億億聲。」

儘管伍熀貴為億萬富翁,車行亦已交由兒子伍海山打理,但他仍三不五時落鋪巡視。記者上週五早上在其車行門外遇到他,上前向他求證是否的士大王,他不發一言,便由兒子及多名下屬包圍坐上平治房車離去。惟街坊說他沒架子:「佢見到我哋都會點點頭打招呼,絕對唔係好高傲嘅有錢佬,佢都係由低做起,所以唔會睇唔起人。」

伍熀亦熱愛賽馬,馬場中人均知他是的士大王,他於九八年開始先後擁有四匹馬,為他帶來近六百萬元獎金。其中三匹已經退役,現時只剩與兩名兒子伍海山及任職牙醫的伍富山共同持有的「泰寶馬」,此馬曾四度奪冠,惟去年開始成績急轉直下,於剛開鑼的馬季更未見落場。

賣電池出身

在土瓜灣扎根逾三十年的伍熀,未做的士大王之前,不過是一個普通小商戶,街坊指他最初僅住在土瓜灣的唐樓。有熟悉伍熀的人說:「佢以前只係開間鋪仔,賣汽車電池,成日同的士行推銷,俾佢識到做的士嘅運通泰老闆黃兆麟,然後學吓學吓先開始買的士牌,之後就搭張枱喺門口做的士生意。」黃兆麟為運通泰創辦人,於七、八十年代是有名的士車主,更獲賭聖葉漢之子葉圍洲等人入股運通泰,伍熀後來亦有入股,夾份做的士融資貸款。

有知情人士說:「當時流行供車會,每個月供,供滿十五年或者二十年就可以有架的士,如果供到半路唔供,就要賣咗架的士贖會攞番啲錢。」不過,伍熀等人想出新招,成功出位搶了很多的士買賣生意,「佢首先收平啲,例如人哋賣一百萬一架的士,佢可能收九十八萬,不過,供款嘅頭三期甚至頭六期叫做頭期錢,中途斷供嘅話,無得攞番頭期錢。其實佢個計法好似樓按咁,初期幾乎係只供利息,加上頭幾年嘅供款係最多,之後越來越少,我哋俗稱做『大頭會』。」

當時伍熀等人借錢予司機,又或幫司機做擔保向銀行借錢,讓司機以極少首期,甚至零首期出車,惟車行要承擔一定風險,「但大頭會可以俾佢哋快啲收番借出去嘅錢。當時大部分的士司機中學都未畢業,唔識諗咪貪平幫襯佢,唔知自己未必供到咁多年,結果攞唔番頭期錢。佢袋咗筆錢,先捱過金融風暴。不過,有啲行家唔鍾意佢哋呢種做法,所以行家同佢關係至今依然麻麻。」

穩健作風渡難關

運通泰九十年代中期淡出的士行業,轉營金融,「運通泰上市時,伍熀都應該有啲股份,跟住公司賣盤,變成大眾金融,黃兆麟而家人都走埋,運通泰應該得番好少的士。」相反伍熀繼續專注搞的士,並越做越大,而他旗下更有一間公司仍然持有放債人牌照,方便替的士買家融資,惟近年已甚少提供這服務。

十年前的金融風暴,打殘不少車行,就連紅極一時的日昌車行李超凡亦破產收場,皆因當時的士牌價大跌,車行一邊要還自己購入的士牌照的按揭貸款,另一邊廂要應付車主斷供後的擔保,故此不少車行被銀行追債,損失數以億元。

但伍熀憑着「大頭會」渡過此劫,而且他的經營手法較為穩健。的士牌動輒數百萬元,故車行買牌亦常做按揭,然後每月以車租來償還銀行貸款,因此是高槓桿的行業。然而根據公司註冊處的資料,泰和車行拖欠的銀行貸款,多年以來一直維持在數千萬元,直到○三年才突然暴增至二億七千多萬元,原因極有可能是趁沙士期間的士牌價暴跌至二百五十萬元,大手掃貨所致。

伍熀一直循序漸進擴張,去年亦只得三百多個的士牌,他趁金融海嘯撈底後才增至現時四百多個,惟銀行貸款也不過三億元,僅佔牌價總值的兩成。總括而言,伍熀是靠低槓桿避險,然後睇準機會趁低吸納的士牌,並靠收車租穩守。

外行人投資無着數

投資的士看似收入穩定,但外行人參與的話分分鐘摸頂,因為的士牌價透明度極低,而且成交量不多,每月平均只有一百五十宗過戶紀錄。儘管的士聯合交易所定期提供成交數據及牌價,惟其所謂的參考牌價,往往與車行售價不同,有業內人士直言:「基本上係幾間大車行話升就升,話跌就跌。」再加上買賣差價,外行人幫襯買牌,肯定貴人一截。

聯友的士同業聯會主席梁澤生說,職業司機買牌投資尚可,「外行人買個牌番嚟,又唔熟呢行,去邊度搵司機租車呀?」

以買一輛三百七十萬元的士為例,一年車租約二十四萬元,表面看有六釐回報,惟要確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每天日、夜兩更都能全部出租,而且要路上平安,否則一次意外可能蠶食一年回報。

雖然投資者可以將的士交予車行代為出租,但車行每月要收取千多元的管理費,每日租金亦只有五百多元,遇有意外或要維修的話,仍要車主負責出資,七除八扣後,回報相當有限。

有部分車行提供買車兼代為出租的一條龍服務,並擔保在首兩年有五至六釐回報,但這些回報是按買車首期計算,一般而言首期是牌價的一成半,以現時計算即要五十多萬;六釐即三萬元多,若按牌價計算,回報其實不到一釐。

歷代的士大王

胡忠:合和主席胡應湘之父,原為豬農,後轉職的士司機,一九二六年與朋友合資買了首架的士,兩年後擴至八部,至六十年代有近五百部的士。六七暴動後,變賣所有的士,轉營地產。

曾榕:二十年代創立金邊的士,是九龍最大的士公司,並首創在的士引入無線電通話。除的士外,曾榕亦有投資物業,現於窩打老道仍有曾榕大廈,並有份創辦廣華醫院。

李超凡:中五畢業後做信差,八○年考到車牌,轉職車行推銷員,三、四年後買入首部的士,隨着牌價升值,他不斷以加按形式購入更多的士牌,至九○年已達一百部。九五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他深信新機場啟用後,的士牌價會升至四百萬,於是大舉掃貨,豈料金融風暴令牌價大跌,被銀行追債三億,於九九年破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4

對冲基金經理全球第二華人一哥 獨家專訪張承良投資秘訣:畢菲特+索羅斯


2010-01-18  AD





外貌平實的張承良在去年活得不平凡。全球最佳對冲基金華人基金經理、睿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金融海嘯後回報率達237.2%的睿智華海基金的基金經理,張承良集眾多光環於一身,但他「播種」加「收穫」的樸素投資理念,卻體現了他的腳踏實地及穩紮穩打的作風。

記者:尹燕麗

在彭博資訊09年全球對冲基金績效排名中,張承良管理的睿智華海基金從全球2333隻對冲基金中脫穎而出,以237.2%的驚人回報穩居第二,是華人基金經理第一人。

09年全年回報237%

其實,這位09年華人基金經理「一哥」,在07年10月成立睿智金融,當時正值股市高峯期。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令很多基金遭遇投資者贖回、基金解散的厄運,張承良亦難獨善其身,他管理的基金業績在08年下跌49%,但最後卻成功挺過。

令張承良扭轉困局,並以回報率237.2%的驚人業績收復所有失地,他歸功於兩大招式。首先,在大家恐慌沽售、「現金至上」的市場情緒下,張承良看準時機,在08年10月3日接近股市底部的時候全倉出擊。另外,他以獨到眼光重倉數隻大牛股,其中兩個成功例子就是京信通信(2342)與創維數碼(751),獲利數倍後,現已沽出。

恐慌時入市期權作對冲

除投資股票外,張承良也通過期權對冲風險,並獲得實際回報以助跑贏大盤,其中以賣出認購期權為主,但採用有保護性(Covered Call,即持有正股)的策略,賺取期權金。

然而,經濟學背景令張承良深諳政策宏觀面的重要性,11年的私募基金經驗,也令他對公司盈利實情瞭如指掌。他的投資策略屬長短倉股票策略,偏向長倉為主,對某隻股票的投資周期通常為兩年,甚至更久,同時也會進行風險對冲。現時基金94%的淨資產為長倉;4%為短倉;10%為現金。

「便宜」是張承良挑股的精髓所在,他管理的基金市賬率(PB)僅0.9倍,遠低於H股的2.5倍。偏愛便宜股,他簡單解釋為「不會跌很多,但會漲很多」。

揀股:價值投資+股價扳機

他 信奉股神畢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但他自稱是「畢菲特」與「索羅斯」的結合體,「60%投資,40%投機,這就是跑贏大盤的關鍵」。以睿智華海基金自07年 10月1日發起至09年11月30日的業績計算,基金回報率達77.01%,同期大摩中國指數下跌27.07%;H股指數下跌23.73%;上證綜合指數 跌42.45%。

張承良介紹他獨創的「價值投資」加「股價扳機」揀股法,必須同時滿足這兩大標準的股票才能入他的法眼。

他 首先從市盈率(PE)、市賬率、市盈率相對利潤增長的比率(PEG)及股息收益率選出被低估的股票,然後從是否具備公司業務、資產、經濟環境、人民幣升 值、股東管理層行動、媒體熱點、內部人士買賣或公司回購、公司併購重組、上海國際板等扳機因素,決定是否投資。他將股價被低估而建倉的階段喻為「播種」; 扳機因素推漲股價時則喻為「收穫」。

張承良簡歷

‧1993年:取得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博士

‧93至01年:廣東發展基金投資經理,管理以中國概念為核心的股票組合

‧01至04年:中銀集團任投資高級經理,管理旗下直接投資的基金

‧04至07年:任博大啟元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07年10月1日:發起睿智華海基金,任基金經理

‧07年至今:睿智金融資產管理執行董事

09年對冲基金表現

排名:1對冲基金:Euroption Strategic Fund

回報:258.66%基金經理:Stefano Scattolon

排名:2對冲基金:睿智華海基金

回報:237.20%基金經理:張承良

排名:3對冲基金:Tkoika Russia FND Inc-Month

回報:226.38%基金經理:Oleg Larichev

排名:4對冲基金:BTR Global Energy Fund-I

回報:226.33%基金經理:Brad White

排名:5對冲基金:Greater Europe Fund LTD

回報:221.82%基金經理:Jochen Wermuth

排名:6對冲基金:Constellation FD SPC-Equit

回報:207.21%基金經理:Florian Bartunek

排名:7對冲基金:The Prosperity Cub Fund

回報:203.71%基金經理:Aleksandr Branis

排名:8對冲基金:ANNO Domini Growth & Opport

回報:202.05%基金經理:Vladimir Vendin

排名:9對冲基金:Vltava Fund Sicav Plc-CZK

回報:201.83%基金經理:Daniel Gladis

排名:10對冲基金:The Russian Prosperity FD-A

回報:195.22%基金經理:Ivan Mazalov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成長故事

從農村長大到華人一哥

當你與張承良遇上,樣子老實的他,委實難令你聯想到他就是去年最牛的華人對冲基金經理。從農村長大到全球最佳華人投資經理,或許連他自己也未曾料到有今天的成就。

「覺得學經濟能多賺點錢」

「覺得學經濟,能多賺點錢」,這就是張承良選擇經濟學的最初動力,從經濟學獲得知識,亦逐漸令他每天都比昨日活得好一點。

改革開放不久,出國留學是一件的事,「當時在農業大學教書,教師每月工資100元,而去英國留學的獎學金2000多元,當時就覺得連獎學金也能賺錢!」張承良的勤奮,加上獲得中英友好獎學金,助他踏上了西方留學的路途,也開啟了他人生中新的篇章。

今時今日,張承良已經站在了在世界高峯。從投資到生活,他都具前瞻性。張承良將他的女兒遠送美國求學,「我出國晚了,英語學得困難,希望她學好英語。」他管理的基金回報可喜,相信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也一樣出色。
牛性不改 港股先跌後升H指今年見萬七




 

張承良看好H股,預測今年H股指數可能達到17000點。不過,訪問張承良翌日,人民銀行公佈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本報致電給他,他說:「股市會先跌後升。」

通脹逾4%人行將加息

牛性不改的他指,「(中國)經濟面好,目前股價合理,(加息後)有短反應(跌),往後會出現後彈。」張承良稱,人行會慎重加息,因為加息牽連已貸出的借貸款項。至於人行何時加息?他認為「通脹超過4%,人行便會採取加息行動。」

他看好H股的理由是今年預計企業盈利增長25%,通常合理PE等於盈利增長,加上全球低利率環境,相信17000點難度不高。

從國際環境來看,巴西已恢復金融海嘯前高位的95%,印度為80%,H股卻只有60%。此外,投資移民潮也有助推高港股。張承良指出,內地富裕人士鍾意移民香港,因為接近賺錢機會多的大陸,而熟悉大陸背景則成為他們首選投資H股的重要原因。

新興市場資金續湧港

他又認為,今年H股將跑贏A股,除了政策面收緊外,歐美加息慢以及流動性寬裕等因素,都令他看好新興市場的資金,必將繼續流入香港。張承良預言:「17000點已是保守估計,不排除H股重上20000點高位。」

對於內地推出股指期貨,張承良相信,A股表現將很活躍,隨着內地財富增多,缺乏投資渠道令A股偏貴,股指期貨的推出,將緩解這個問題,同時也有利於H股。
復蘇概念 今年三大重倉股中信、神數、新華製藥




 

張承良現時首三大重倉股為神州數碼(861)、山東新華製藥(719)及中信泰富(267),佔基金整體投資組合39.1%,雖然滿足公司規定的單一股票不逾20%的規定,但相對於其他基金公司單一股票持有5%至6%水平,張承良的投資手法可以相當進取來形容。信心十足的他說:「研究深、了解多啲,就可以bet heavily(重倉持有)!」

「了解多啲就可bet heavily」

神州數碼是首隻管理層收購(MBO,Management Buy-out)的香港上市中資股。該股09年預測市盈率僅12倍,相對當時H股的15至16倍便宜,符合張承良選股的第一標準;其次,神州數碼又具備眾多扳機因素,如其行業龍頭地位,盈利增長多次逾倍,故張承良認為,神州數碼PE達20至30倍也不為過;由於買貨以美元計,賣貨以人民幣計,神州數碼又具有人民幣升值概念;作為朝陽工業,神州數碼善創新,產品開發與分銷速度驚人;市場更盛傳其將分拆業務在A股上市。

新華製藥目前市賬率為0.8倍,張承良認 為至少低估逾五成,同時其具有09年業績增長逾倍的盈利預喜。與神州數碼一樣,新華製藥盈利增長很高,隨着中國老齡化、政府鼓勵發展醫療保健,令整個行業 前景樂觀,公司未來增長令人期待。從股價來看,H股對A股折讓甚大(上周五A股收市為8.68元人民幣;H股3.05港元)。

復蘇年中信泰富勢受惠

至 於中信泰富市賬率僅1.3至1.5倍,為H股的平均市賬率的一半,也屬便宜。今年普遍被認為是復蘇年,而中信三大業務包括鐵礦、特殊鋼、房地產統統受惠於 經濟復蘇。隨着各國經濟回暖,商品價格呈上升趨勢,中信在澳洲的鐵礦,低成本可提升其競爭力;特殊鋼是飛機及火車等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今年需求必漲。

房 地產方面,除受惠於人民幣升值外,中信泰富在上海陸家嘴擁有價值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地皮,相對其800億元市值,無疑被低估。加上今年世博召 開,未來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均是中信泰富未來機會所在。此外,上海推出國際板,首批受惠的股份肯定是紅籌股;市場更傳母公司中信集團將向中信泰富注 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5

恒安不排除未來加價

AD






 

【本報訊】恒安國際(1044)管理層上周在一個投資研討會上稱,連同早前以低價購入的木漿存貨,現時所持木漿足夠使用到今年5月,可抵銷近期木漿價格急升的影響。公司指若生產成本繼續上升,會在不影響銷量為大前提下上調產品價格。

恒安管理層上周在德銀舉辦的投資研討會上表示,基於市場供應與需求的不確定,現很難估計今年下半年木漿價格走勢,至於其他如石油化工產品等生產原材料,其價格上升幅度則比較溫和。管理層指出,短期內暫無上調產品價格的確實計劃。

不過,恒安管理層稱,若果原材料成本繼續上升,會在不影響銷量的情況下,調升產品售價,認為最理想的加價時機,是當整體市場處於通脹時,即其他市場的消費品價格亦同步加價的時候。

紙尿褲產品增長加速

至於09年上半年度佔公司總營業額約20%的紙尿褲產品,恒安管理層指出,增長勢頭於去年下半年度有加速趨勢,主要由較佳的市場氣氛、以及去年7月推出的新產品「超能吸」系列所帶動。管理層又說,會在3月試推新紙尿褲產品,若反應理想,會在第2季正式推出市場。

有關衞生巾業務的發展,恒安管理層表示,主攻高檔市場的「七度空間」系列,於去年下半年銷售表現繼續理想。管理層指,基於去年下半年內地整體天氣較冷,下半年紙巾銷售情況優於上半年。上半年度紙巾業務佔公司總營業額約43.1%。

德銀維持給予恒安「購入」投資評級,目標價62元,認為生產成本上升是最大的「逆風」,惟強勁銷售表現及生產規模效益,將是公司兩大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6

信佳力谷電子教育板業務

AD





 

【本 報訊】信佳國際(912)首席財務總監李耀祥稱,去年10月至今年3月的下半年度集團資本開支約300至400萬元,主要用作拓展集團核心業務互動電子教 育板。他指互動電子教育板是近兩三年接獲的新定單業務,用作取代傳統的學校黑板白板教學工具,在歐洲大受歡迎,至上半年度已佔集團整體收入約25%。

美日業務可望改善

信佳去年4至9月的上半年度,來自歐洲業務的收益激增近59%,主要受惠於互動電子教育板業務;亞太區升18%,是受惠於電子收費機業務;美國業務下跌15%,是寵物電子設備和電子相片架業務受當地經濟疲弱影響所致。

他預期,集團下半年度毛利率與上半年度相若;佔整體成本有八成多的原材料,下半年度價格未見顯著回升,而即使成本上漲,亦可轉嫁予客戶由對方承擔。

主席吳自豪稱,隨着環球經濟逐步回暖,集團在美國和日本的業務可望於下半年度改善。集團亦有意研究拓展內地市場,例如銷售互動電子教育板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7

恒盛未來添物業收租

AD





 

【本報訊】恒盛地產(845)總裁程立雄表示,公司目前以開發住宅為主,但已制訂長期策略,逐步增加物業投資,因資金回流大。他透露,新增土地15%的面積計劃投資商業物業,包括商務辦公、酒店、車位、社區配套設施等,預計5至10年完成目標。

15%新增土地建商廈酒店

1 月份為冬季淡季,公司有2個樓盤正銷售,已套現13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北京西四環的歐洲公館在去年10月推出的第一棟樓已售罄,均價每方米2.8 萬元,今年首月推出的第二棟樓也已售出50套,均價3.2萬元,共套現9億元;合肥的恒盛豪庭則以逾5000元的均價共套現4億元。

恒盛全國土地儲備740萬平方米,其中天津310萬方米,北京150萬方米,而上海則有280萬方米,佔上海總量的17%。公司在購地方面較謹慎,多以收購為主,目前土地儲備足夠未來5至7年發展。今年公司銷售目標將超100億元。

公 司自去年10月2日上市以來,共耗資100億元購買逾300多萬方米土地,土地款項一年內分期支付。截至去年7月底,公司尚有44億元未用貸款,9月及 12月又分別獲建行(939)及中行(3988)授信60億及80億元,加上上市集資的82.5億港元及今年預售款回流,資金流充足。今年若有合適機會, 也會考慮買地。

去年底,恒盛在上海徐家匯地區以20億元取得2幅地皮,總面積達14萬方米,其中一幅將發展為集商務辦公、住宅、零售於一體的生活社區,另一幅除住宅、零售外,還將加入酒店業務,並交由凱賓斯基進行管理。兩個項目將於今年下半年動工,明年料可推出預售,竣工或需時2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8

溫州幫杜拜炒房 慘賠百億啟示錄


2010-01-18  商業周刊(台灣) 





在中國大陸,提到炒樓、炒房,刻板印象就會想到溫州人所結合的族群「溫州幫」,進場神準、出場果決,群進群出的手法讓外界不得不佩服他們賺錢的能力。

二 ○○九年十一月底 ,杜拜金融危機事件爆發。沒想到,這次重傷的族群就是溫州幫,這是他們少數遭遇滑鐵盧的一次。根據阿聯溫州商會會長陳志遠的統計,「投資迪拜(大陸把杜拜 翻譯成迪拜)溫州資金損失高達人民幣三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億元),還不包括自住物業的資本縮水損失。」

看上杜拜有百分之百以上的投資報酬率,這是溫州幫投資杜拜的最重要原因。以投資二千八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元)買下阿聯「上海島」的溫州幫中州國際董事長胡賓為例,投資上海島之前,他就到杜拜不斷打聽當地土地價格,確定有賺一倍以上的潛力,才重金砸下去。

失 算原因:集中壓寶 ,風暴抽身不及 「上海島」平均地價一坪不到三千三百美元,附近「愛爾蘭島」的房價每坪已突破三萬美元,開發改造後升值空間高達數倍;另一邊「朱美拉棕櫚島」每坪價格二萬 五千美元以上,相對來說,「上海島」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也就是因為看到別人已經賺到利潤,胡賓才敢於投入資金。投資之後,他請美國設計公司在島上開鑿一條S形河流象徵黃浦江,兩岸再造出仿製東方明珠塔,規畫一個七十棟別墅群和一個度假村,定名「迪拜上海島.海上皇宮」,每坪售價超過九萬美元。

由於杜拜發展速度太快,房子快速增值,並且阿聯幾乎不需要繳納房產交易稅。十月買入一套總價人民幣一千萬元的房子,可能首期付款只需要一百萬元。時隔一個月,這套房子升值一○%,房主只要把房子轉手賣出,就能淨賺一百萬元,投資回報率是百分之百。

但是,人算還是不如天算,這一次,杜拜經濟出現危機,讓這群溫州幫來不及抽身,嘗到難得的敗績。

溫州幫之所以在杜拜投資失利,部分原因在於其擅長投資大陸三流地段,傾全力在小區域取得壟斷地位,但杜拜不是大陸的三流地段,溫州幫因進入一個自己人無法掌握的國際市場,而導致敗績。

在中國大陸,被稱為最有投機嗅覺的溫州幫商人,他們的嗅覺就好像禿鷹聞腐肉,能從一千米天空上,直衝而下,一口一口吃掉獵物;一般溫州幫不自己捕殺,把風險留給別人,而他們總會等在旁邊吃別人的戰利品,每一口都吃得安心。

這種吃別人戰利品的腐肉投機學,讓他們每戰必勝。這一次,溫州幫聞到遠在萬里之外的中東夢幻之都杜拜,無法全身而退,但也引起各方討論的話題。

崛 起心法:寧做雞首,靠邊角地發財 因為,溫州幫在大陸屬於民間資本,無法與大陸國有資本抗衡,「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就成為溫州人投資的第一大原則,特別是多數資金被國有資本把持,使得二 ○○九年雖然大陸地王頻現,上海地價一坪最貴可達人民幣十萬七千一百九十一元,但這樣的價格溫州人買不起,就算有錢,也無法與有國有銀行支撐的國有資本競 爭。

無法在黃金地段與國有資本抗衡的他們,就劍走偏鋒買「邊角料」(無人問津的三流地段),在上海買下一坪最多人民幣一萬二千元的地段。價 格雖然不到黃金地段十分之一,但通常都是整棟購買,孤注一擲,造成區域壟斷,而由於黃金地段地皮被炒高,也會溢價帶動地段崛起,像是上海郊區地價,也由一 坪人民幣一萬二千元漲到人民幣二萬四千元,獲利達一○○%。

由於「邊角料」地段不受重量級投資機構重視,溫州幫就成為區域的「雞頭」。

在最邊角地段掘金的投資策略可以看出溫州幫的特色:不賭博性的投資黃金地段,影響整個市場;卻可以在風險小、收益高的地段,賺到投機財。

溫州商人之所以容易成為風向標,是因為他們一直行走在市場與政策模糊地帶。地下錢莊,炒房、炒煤、炒小水電站等領域,一直活躍著溫州民間資本的身影。

國 有資本無法參與的地方就能看到溫州幫;無法得到銀行貸款,溫州人就自己發起民間融資。例如,大股東背後有許多小股東,小股東資金多來自親朋好友,形成民間 「金字塔」式的融資方式。以投資煤礦的溫州幫據點溫州平陽縣水頭鎮為例,八○%家庭參與煤礦經營投資。這種投資模式被稱為「民間紅股」。

未 來挑戰:資金日豐,要學分散投資 所謂「紅股」也就是民間高利貸。比如,左鄰右舍借人民幣一千萬元投資煤礦,一年不管虧損還是盈利,利息可能就要達到三百萬元,但卻幫助溫州幫能吃到別人吃 不到的肉。根據溫州市政府調查,溫州商人在省外投資煤礦四百五十座,總投資額超過人民幣五百億元,煤炭年產量五千萬噸,其中三千五百萬噸煤炭直接或間接銷 往浙江。

亞洲商務衛視董事長王偉勝表示,這種要求火箭般升值速度與高額投資回報率,對溫州民間資本頗具吸引力。所以,杜拜的投機氣氛一出現,除了「炒房團」從溫州直飛杜拜外,在那從事國際貿易的溫州人也紛紛把剩餘資金投入到樓市中。

溫 州民間資本不遠萬里飛到杜拜樓市,但他們卻很少把錢投資股市。浙商資本投資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蔡驊表示,理由是:「股神都把握不好,何況普通老百姓?」 因為股市的回報率多數難以超過一○%,且賠多賺少,一旦出現異常交易現象,「證監部門能很快發現並查處,期貨也是相對規範的領域,溫州民間資本不敢貿然投 機取巧。」

蔡驊認為,「草根經濟長大成林,游牧民族終究會過上定居生活。」他的意思是,一旦溫州資金變大之後,也要學習分散投資,放棄把投機當賭博;一把賭注定乾坤的賭博邏輯,也許杜拜危機得到的教訓,就是溫州幫轉型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9

深圳浩寧達儀錶的價值-大同集團(118)


(註: 此文章不代表買賣的要約,敬請留意風險。)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19/LTN20100119274_C.pdf


大 同機械企業有限公司(「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九日早上交易時段結束後,收到本公司的聯營公司,深圳浩寧達儀錶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註冊的公司)(「聯營公司」)的通知,其於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及上市的申請,已於二零一零年一月十八日取得中國證券監督管 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發出的正式批准文件。聯營公司將在中國境內發行不超過二千萬股,每股面值人民幣一元之A股。

浩寧達儀表介紹:

http://www.szhnd.com/cn/login.asp


本 公司是电能计量仪表和用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及终端的专业制造商和整体方案提供商,产品覆盖从输电、配电到用电等不同过程所需的厂站电能量自动化管理系统、大 电力用户负荷管理系统、配备计量监测系统、低压电力集中抄表系统、预付费用电管理系统和全系列、所有规格的电子式电能表。公司业务发展方向是中高端智能化 电子式电能表和用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及终端产品。


浩寧達儀表招股書:


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2/200908/P020090831514824681024.pdf




pdf p.48,p.68,大同透過持有49.4%的公司持有5,100萬股的深圳浩寧達儀錶股份,即佔2,519.4萬股。

以其去年0.77元盈利及中國電子股30倍市盈率來計,持股市值581,585,155,248.3元,尚未計上市當日升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06/LTN20100106215_C.pdf


現時公司有709,930,692股,股價94仙,市值667,334,850.5元。


有人說它造假:


http://ljgsyx3443.blog.hexun.com/36768881_d.html


    日前看到深圳浩宁达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宁达”)的招股说明书,对其中的部分数据难以找到合理解释。

1、支付的职工薪酬少得可怜,不知是否是企业没有社会责任还是报表造假; 公司披露如下:

 (一) 员工人数及变化情况
截止2006 年、2007 年及2008 年末及2009 年6 月30 日,本公司(含子公司)职工人数分别为343 人、417 人、477 人和681 人。
(二) 员工结构
截至2009 年6 月30 日,本公司有员工681 名(含子公司),员工基本构成如下:
1. 员工专业结构
专业                        人 数             比例
行政管理人员                66                9.69%
技术人员                   185                27.17%
销售人员                   74                 10.87%
生产人员                   356                52.28%
合 计                      681                100.00%


(三) 员工社会保障情况
本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员工报酬由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约定及公司的盈利情况决定,并依法为员工办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保险,定期向社会保险统筹部门缴纳各项保险基金。


   根据以上员工数据,结合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数据,进行如下分析:
项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上半年
月末职工人数        343.00         417.00         477.00        681.00
平均职工人数        343.00         380.00         447.00        579.00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9,361,524.46  10,824,296.78  16,993,828.06  9,843,553.65
人平每月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2,274.42       2,163.13       2,968.87      2,409.09

 (1)


    从以上可以看出,浩宁达公司人平每月支付给员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半年分别为 2274.42元、2163.13元、2968.87元、2409.09元。这其中还包括了养老保险、失业、工伤、医疗等保险。


按照深圳的标准:养老保险 企业缴纳比例为员工工资的11%、失业保险为上年度深圳平均工资的1%左右,工伤保险为工资总额的1%左右。假定公司如前所说都缴纳了各项保险基金,则员 工的工资则要在上述收入上再除以1.13(1 +0.11+ 0.01+ 0.01),则相对应的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半年的员工月平工资总额分别为:2012.76元、1914.27元、 2627.32元、2131.94元。


另外还有诸如员工福利费、工会费、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等等就权当为零。我们再看看最近三年深圳的工资水平。 2006年、2007年、2008年深圳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2926元、3233元、3621元。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的工资水平竟然只 相当于当地工资水平的70%左右,各位你能相信吗?


再看看同行业同地区的上市公司科陆电子(002121)的工资水平。2006年、2007年、2008 年科陆电子员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3318.59元、3884.69元、4606.17元,远远高于浩宁达的工资水平。


  各位看官:根据披露,公司系广东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42.99万元、 1128.11万元、1336.03万元、968.57万元。2006年至2009年共开展156个研发项目,这就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进行研发吧,研发人 员的薪酬应当不会低吧?

     我认为:一个正常的企业,工资水平总是和同行业公司大致保持一致,在较小的幅度里浮动,否则员工怎么会有工作积极性,员工队伍怎能稳定,生产经营何以为继 呢?像浩宁达公司的人工费用如此之低,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财务报表中少计费用,虚增利润,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

2、公司的所得税存在问题

(1)  2009年6月30日的应交所得税余额应当为(假定没有按季预缴所得税):


3,163,522.31+4,808,362.59-4,028,622.50-185,647.49


= 4,128,909.89元。


而公司2009年6月30日,应交所得税余额为5,121,344.77元,除非有2008年的应交企业所得税尚未缴清,否 则难以解释。但即使未缴清2008年所欠税款,也超过了税法规定的汇算清缴期限了。

(2)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系按年计征,按月、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从上面可以看出,公司没有预缴2009年一季度的企业所得税,除非2009年一季度为亏损季度,不存预缴税金,否则就违反了《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72

嘉盛控股(729)故事


今天本來想談談蘇麗珍小姐昨日提及的公司,但寫著寫著竟寫了點嘉盛控股(729,前巨川、協里、中汽資源)的東西,不過不關近來那些電動車概念的事,只是談談該公司的故事。


(1)


中油燃氣入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14/LTN20020614017_C.doc


吳先生拯救計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809/LTN20020809091_C.pdf


引入中信金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106/LTN20040106125_C.pdf


逐步退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09/LTN2005030902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808/LTN20050808020_C.pdf

新入增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319/LTN20070319044_C.pdf


最後減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01/LTN20091201304_C.pdf

最早這家公司叫巨川,做汽車天線,早期是績優工業股,後陷入財困,當年中油燃氣(603,當時中華城市燃氣、光通訊,金力國際)曾經拯救,但失敗,約 2002年被曾入主寶利福(8172,前衛科創業,現中國星電影)的吳先生拯救後入主,易名協里,之後引入已除牌中信國際金融(前嘉華、中信嘉華銀行) 後,轉營賭業失敗,後在2005年陸續退出,之後搞汽車業務,易名中汽資源,在2007年又減持給現主,但在上月已幾乎悉數售股。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617/LTN20050617111_C.pdf


在吳先生退出前,該公司有收購挑戰者的計劃,但失敗,當年亨亞(428)是股東之一。


至於為何會入主,可以看看太陽報這段新聞:

挑戰者行政總裁黃景霖說,九七年是公司最輝煌的年代,但當時的大股東為了壟斷市場,不斷在各個主要停車場內廣設據點,無論在政府及私營停車場內,都會見到挑戰者的蹤影,就是這套過於急進的經營手法,終令公司入不敷支,幾乎落得破產的下場。

順利渡過難關

在陷入財困之際,幸得一位長期顧客出手相助,並在二○○一年獲得上市公司亨亞(0428)入股注資,才讓挑戰者順利渡過難關。黃景霖表示,亨亞現在是公司 最大的股東,經過以往慘痛的教訓後,深明「欲速不達」的道理,遂令發展策略改為謹慎、穩健做基礎。公司去年的營業額已回升至六千萬元左右。


(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1004/GLN20061004026_C.pdf
後來,亨亞在2006年取得歐亞集團(8203)控股權,次年認購挑戰者汽車的股權,成為挑戰者大股東,後售出本業傢俬製造及銷售業務,不久又注入蒙西礦業,並宣佈批售可換股債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03/GLN2008060303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0/LTN20090820206_C.pdf


至於批售的對象有東英金融(1140,前正奇投資)、聯合能源集團(467,保時達、東潤拓展)等等。其後聯合能源退出。

最終,亨亞(428)亦在注入煤礦,易名至凱順能源後,陸續以高價出售股權,獲得厚利,以下是生果日報2009年8月13日新聞。

中環在線:亨亞老蘭賣港產啤酒




 

專 注投資證券及非上市項目嘅亨亞(428),竟然有喺中環蘭桂坊賣香港牌啤酒。執行董事林兆榮(Andy)噚日自爆話,公司過去一直有沾手飲食業,03年就 入股呢隻由人手釀製嘅啤酒,喺香港仔工廠出品,夠晒地道,除咗落bar有得飲,仲可以喺小部份高檔超市買到。呢支香港牌啤酒,細支裝10蚊樓下,可惜生產 規模相當精品,每月營業額不足20萬,未必上到市噃。

近個半月賣股套7859萬

摸完杯底,講番亨亞啱啱公佈嘅上半年業績,正 好受惠市場好轉,半年多賺5.2倍。Andy話,由7月起至8月11日,公司又沽咗一堆包括昌興(803)同埋凱順能源(8203)等股票,淨袋 7858.85萬元,雖然賺咁多,但佢講明唔派特別息。亨亞o依家有成億現金喺手,兼且零借貸,佢話未來會繼續喺科技同資源類再搵心頭好,擇偶條件係對方 嘅市盈率唔過4倍,做強做大再安排上市套現咁話。

你應該知道應買那一隻,不買哪一隻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8

從388日圓到3日圓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705


林奇:一如前述,汽車、航空等產業股票從來不是林奇管理的基金組合的核心選擇,那些妄信政府會打救,或奢言Too Big To Fall的巨擘,歷史上倒閉或清盤的,不知凡幾呢?


日航申請破產

《am730》
2010/01/21


日本的經濟神話一直維持至90年代初期,之後泡沫爆破,日本經濟也未能回復正軌。代表日本重點企業的日本航空公司(JAL),最近要申請破產保護,反映日本經濟仍嚴峻,連一些知名的,有歷史企業也未能經營下去。

負責公司重組的援助機構「日本企業再生基金」宣告,確定日航將在申請破產保護後,便會在交易所除牌。而日航股票不能再在傳統交易所買賣。消息宣告後,日航股價跌至不足5日圓一股。但03年時高峯期,一股日航股份卻值388日圓。

這麼重要的企業不會隨便倒閉,申請破產保護,只是希望債務重組,把企業生命延續。特別是航空交通對先進地區有着重要地位。現在日航總資產只有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連買一架全新客機也不夠錢。如沒有財團或政府打救,很難繼續營運下去。

申請破產保護及債務重整後,日本政府續營運日航。但打算取消二十多條虧損航線及裁掉三分一員工。

作為全球第二、三大經濟體系,日航故事絕對不光彩。但這反映金融海嘯後,及油價上升的背景,經營航空業務確有困難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9

財演/股神的方法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0894


 

寫網誌不經不覺都近3年的時間。

 

在開始寫網誌之前,幾乎不會去理會財經圈發生什麼。當時更加沒有所謂「Blog 界」。

 

當大家在這個財經圈留意一段日子,很易就發現一些時常出現的財經評論人士、投資特別在行人(至少表面上特別在行)。

 

這一班人一些是基金界,一些是證券行的,另一些就是傳媒的。

 

例如林少陽是基金界的,大C是證券行,燈火就是傳媒的。

 

當網誌這個媒體愈來愈受重視,而一些網誌寫手實力也的確強(有些是真的投資功力很強,有些是吹噓的能力很強),網誌寫手也能登上這個圈子入面。

 

這個圈子統稱是財經演藝業界。

 

其實演藝業界是很中性的名詞,但不知為何總是令人想到負面的東西。

 

不能否認,這財經演藝業界是有需求的,而的確有人靠這行飯搵食。

 

大眾需要財經演藝人士,包括財經解釋員、股神等等。

 

例如一隻股票急升/強勢/弱勢/崩盤等等,很多投資者總會問點解。

 

雖然知道那個「點解」在專業炒賣的角度多數是沒有需要的。

 

例如A股票炒上,財經解釋員解釋是A所處的行業復甦。但B股票的行業也是復甦,但為什麼B股票沒有炒上?

 

作為專業炒家,當然未必需要理會那些解釋。有人炒自然炒上,那「人」是誰,未必知道,總之知道什麼東西正在炒上,能炒到幾時,怎樣加入才能獲利就行。或者早就知原因是什麼,大家都知就是那幾個因素。就是那時候炒起就是那時候,有什麼原因可言?

 

即使解釋沒有必要,但人們總是要聽解釋,所以解釋員是有存在的必要。

 

而股神也是有必要存在。

 

因為人們需要貼士,也需要一個學習的 role model,也要有成功的典範。沒有炒股發達的人,怎能證明股票市場值得參予?

 

當然真的股神世上沒有幾多個,能真的賺錢好的投資者較多。但要有說服客戶或者觀眾的能力,還是需要股神。

 

要成為股神並不太難,例如能證明自己買中一隻股票半年能升一倍就可以了。

 

大家都可以做到。炒股炒得咁上下多年,總能有機買到一隻咁既股票,有單為證都得。

 

可是,當你立志、或者你的僱主要你做股神時,你要先忘記你倉內這隻股票以外的其他十幾隻蟹股、點穴股、揸一兩年只升10%的股等等。你要告訴別人,我只買這隻股票、我重倉這隻股票、我訓身這隻股票、我碌爆卡、按樓等等買這隻股票。

 

其他蟹股、點穴股、升少少的股,不要提,完全忘記,當完全沒有買過。

 

然後公布,半年100%回報,一年200%回報,海嘯以來300%回報等等。

 

要憑證......拿那一支股票的買賣單據就行了。

 

推介股票........推很多隻股票--在牛市中N隻股票,什麼時候總有一兩隻會爆升。

 

爆升的,日日講,日日報價,日日解釋自己如何有先見之明選中這個股票,並且如何早有預謀有計劃地在極佳的時候買入了。買入也不夠,而是重倉的買入、訓身的買入、借錢買入甚至碌爆卡的買入。

 

買入後幾天就清盤的,盡量不提,無乜事絕不再提起。被觀眾、聽眾挖出來講,只輕輕帶過,說自己只玩票式的只買了一手兩手,早知道破產的風險很大,還教訓你風險的管理,聽推介盈虧責任自負。最高明的,那就索性不理那些傳言,唔講當無。

 

熊市一樣玩法,在高位沽掉一手兩手股票,但其實如舊也推呢隻果隻股票,自己仍重倉股票等。只需日日講自己高位「沽盡股票」、「避過海嘯一劫」之類,之前推過的股票,自己重倉的股票等,也是唔提等於無,或者持有10萬股當自己得一兩手都可以。

 

一直這樣玩法,日積月累輝煌的戰績,以及不斷抹掉、不提失敗或者錯誤。那股神的「CV」就能隨年資變強,由半信半疑的股神,進化為似模似樣的股神。

 

CV1例子(如有雷同,實屬巧合):03 年大學畢業,口袋只有一蚊,仲要條褲是穿窿的,但受到富爸爸啟發,鑽研投資例如巴菲特價值投資法,效法巴菲特價值投資某中資股(當然不是二仔底死跟,而是 深入鑽研財務報表、石油價格走勢、油田產量趨勢、環球經濟等等),由於經詳細分析後,實在太有把握,股票當時嚴重低估,簡直逼人發達,所以申請50張信用 咭優惠無抵押貸款(雙失青年也能申請),怒入那股票。入完股票就升,升完又按股,按錢出來07年又買入N隻股票又買樓。然後在高峰沽盡中資股(記得千萬不 要提仍然持有的美股、造孖展的HSBC、在當期近頂位買入的樓宇等等),死守到海嘯谷底才從容不迫的別人恐懼時我貪婪(記緊不要提21000點叫過人按 股,和買過/推介過某嚴重「低估」但買入後跌了六成的地產股)。然後重錘買入幾隻倍升股,賬面獲利驕人,仍然持有中。果幾層樓買入後無升 過........嗯,唔緊要,樓價有無升並不重要,最重要是租金帶來現金流。記住按揭要借盡, 那是迫人發達,用 hibor plan 等等。買入航空股但公司清了盤,嗯,面對這高風險投資,早就心裏有數,了然於胸,洞悉一切,所以我只玩票買入一兩手參予一下,全變廢紙也不影響我整體回報 的萬一........................不過,總有人懷疑我,不要緊,世上很多人酸葡萄,攻擊和質疑我的人是妒忌我的,他們是失敗者,那 是窮人的思考模式,記得學我這種富人的思考.........窮人是失敗者,富人就是成功者........

 

Oh my god..........

 

亦有CV2, CV3等等........有趣得緊。

 

那當然幾百萬甚至千萬上落的大戶、股壇怪傑等,是不用這等CV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