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現場直擊》東京國際機器人展的啟發 未來,機器人將無所不在

2015-12-14  TWM

從今年東京國際機器人展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展現的實力、中國兵家必爭的企圖心,而台灣在這一波新的產業革命,要如何跟上腳步?

每一年的東京國際機器人展,總是吸引成千上萬的專業買家來參與盛會,去年的東京機器人展,有三三四家企業參展、一二六六個展位,吸引超過十萬的專業買家; 今年是工業四.○最關鍵的一年,機器人展比去年更盛大,總共有四五○家企業參展。為了見證這個新浪潮,這回特別組團前去感受這個「工業四.○」革命帶來的 產業新撞擊。

今年是第二十一屆國際機器人展,展場在日本台場的TOKYO BIG SIGHT,展區劃分成東一到六,我們進入東三展場,立刻被發那科(FANUC)的一台黃色機器手臂,高高舉起整輛汽車,且在空中旋轉、放下的壯觀場面所 吸引。機器人運用在汽車產業,已是全面化的趨勢。

強烈感受

生產線上工人銳減 機器人有吃重角色為了感受機器人應用的實際操作,我們在機器人展前一天,特別驅車到橫須賀的日產追濱工廠,參觀日產汽車的生產線。我們先坐上遊覽車看了整 個廠區,然後進入生產線。這個生產線同時生產電動車LEAF及其他三種車款,除了生產線上裝配工人外,所有零組件配送,已全由機器人來承擔。我們從衛星工 廠零組件配送,看到整輛汽車的組裝,最強烈的感受是,生產線上的工人愈來愈少,機器人承擔的工作分量愈來愈重。

日產汽車是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廠,僅次於豐田汽車,也是全球第六大汽車製造商,九○年代爆發財務危機,後來引入法國雷諾(RENAULT)入股,日產汽車 以汽車發動機的製造聞名,它的VQ系列發動機從一九九五年到二○○八年,連續十四年入選十大全球最佳汽車引擎,日產生產的變速器也是世界知名。

我們在日產的生產線,已經感受到工業四.○時代對汽車生產的巨大撞擊力。

果然,進入機器人的展區,範圍最大的就是汽車生產的機器人設備,其中展區範圍最大的是發那科與安川電機這兩家公司。發那科展區全部使用黃色系列,與不遠處 的安川全面藍色系,成了全球最矚目的兩個亮點。發那科是在一九五六年從富士通數控部門獨立出來,從機床加工的數控系統出發,如今已是全球最重量級的工具機 產業巨人。

發那科掌握數據機床的核心技術,同時透徹了解用戶需要與全球市場需求,不斷研發新產品,拉大領先市場差距,從機器人會場的展場可以看出霸氣。發那科是這一 波工業四.○的領先者,過去幾年可以從股價的大漲,看出發那科的實力。今年發那科股價一度大漲到二八五七五日圓,目前是二二○九五日圓,從市值來看,大約 與台灣的鴻海旗鼓相當。一家專注工具機的工業自動化廠商,可以創造如此高的市場,實在令人驚歎。

看了發那科後,我們在安川電機(YASKAWA)停留的時間最久。安川創立於一九一五年,總公司在日本福岡縣的北九州市,日前是日本最大工業用機器人公 司。我們在展區,看了安川現場人員的實地操作與解說,展示多款汽車外殼自動化噴漆設備,以及汽車生產過程中的機器人使用,在展場中,安川得到最多的人氣。 這家百年企業目前股價大約為一六三一日圓,市值四三二三億日圓,大約只有發那科的十分之一;不過安川這四十年來在機器人的開發,仍是首屈一指。

台灣之光

上銀董事長親自出馬 誠摯解說自家產品在這個展區除了這兩個亮點外,我們也看到小松製作所、 川崎重工業(Kawasaki)、SATO(佐藤)、STANLEY的產品。

不過,在我們進入會場的一剎那,我們第一眼就看到來自台灣的上銀綠色展區。走入上銀展場,上銀的卓永財董事長與蔡惠卿總經理,都在現場賣力解說自家公司的 產品。卓董事長看到我來,很熱忱地說明這次參展的上銀產品,我問他今天為何親臨會場?他說紫光的人要來洽談買設備。

上銀從滾珠螺桿起家,切入機器手臂的研發生產製造,一一年上銀曾寫下全年一五八.一九億元營收,稅後淨利三十八.○九億元,EPS(每股純益)十五.四六 元的佳績,股價從二十六元漲到四○○元的驚人紀錄,是台灣進入機器人產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不過這幾年上銀走過爆發期,儘管每年都可交出EPS 七至九元的成績,然而受到日圓大幅貶值影響,再加上日本THK的競爭壓力,上銀逐漸露出疲態。

今年第三季上銀營收衰退一一.三%,因為新台幣貶值,上銀前三季EPS仍有五.七二元,不過本業獲利已從去年同期的二○.九四億元衰落到十七.四五億元,股價也一度大跌到一四二元,看來上銀正面臨嚴厲的考驗。

就在我們參觀上銀的同一天,美系外資對上銀出具降評等的報告。高盛指出,上銀的產品有六成以上的營收來自一般產業,當企業縮減資本支出,訂單也會遭到削 減。高盛認為,市場還沒有完全將來自競爭對手THK的競爭壓力,及市場需求不振的因素考慮在內,上銀仍面臨re-rating(估值重整)的風險,將上銀 目標價下修到一四二元,也造成上銀股價的大跌。

其實,我們在同一個展場也看到日本THK的產品,這家上銀的競爭對手名字是東邦精工 (Toho Seiko),一九七一年在東京目黑區成立,七二年THK是全世界第一家開發滾動接觸部位直線運動法的公司,開始生產直線滑軌。

THK在台灣有分公司,註冊名稱是台灣帝業技凱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上市的代號是「六四八一」,目前股價為二四六八日圓,市值約三二五七億日圓,折合新台幣約八八○億元,規模大約是上銀的一倍大。

今年受到企業調降資本支出的影響,THK與上銀股價都出現高檔回檔的現象,不過滾珠螺桿、線性滑軌,仍是機器人產業重要的元素,上銀在展場中展現的氣勢及產品內容,與THK仍有差距;不過從市值來看,兩家公司的差距並不大,上銀仍有追趕的空間。

從生產設備用的機器人展場可以看出,未來工業生產中的機器人使用已是必然趨勢,特別是在汽車生產線上,全自動化比率將愈來愈高,而機器手臂的開發也會愈來愈精細。我在德國的雄克(SCHUNK)攤位上,看到一隻機械手臂的精細構造,留下深刻印象。

無所不在

老人照護、救難 機器人將擔當重任看過生產設備機器人,下午的時間,我參觀了生活中的機器人,工業用的機器人很難窺其堂奧,但在生活機器人的展場,我可以強烈感受到機器人 在未來生活領域中,可能無所不在。《今周刊》不久前曾報導軟體銀行開發的寵物版機器人,可以陪主人聊天,這次在展場中,我發現了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將來機 器人將進入我們生活中。

例如老人照護的機器人,像是幫老人洗澡、陪伴老人聊天的機器人。展場中我看到一位中老年男士抱著一個人頭機器人,可以不停地與他對話。在未來老齡化社會,也許機器人可以扮演陪伴老人聊天的角色。

在展場中,我也看到兩個與人一樣大的救難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可能直赴火場救人,或在地震中找人,這些精細的操作,實在是過去難以想像的事。

還有小朋友在家寫功課,未來可能有機器人陪伴,會場中有各式各樣卡通型的機器人,未來機器人將成為兒童玩伴,甚至可以陪伴兒童寫功課;還有家庭用機器人,會場中有可以幫忙照相,甚至列印輸出照片的機器人;也有在家庭中幫忙打掃,或沖泡咖啡的機器人。

我在一個來自深圳工廠的攤子上,也看到由中國團隊開發出來兩尊會跳舞的機器人,它們接上電池,可以連續跳舞一個半小時;還有擬人化的機器人,已經可以把機 器人做得與真人一樣。我在展場上,看到一個留滿鬍子的老人,一直自言自語,起初以為是真人,但是,這個老人一直重複同樣的語言,我才驚覺這是機器人。我仔 細看他的兩隻手,原來是矽膠做的,但皮膚與真人沒有兩樣。我在想,日本性產業發達,過去有充氣娃娃,未來機器人的矽膠娃娃,也可能應運而生。

未來的時代,機器人將無所不在,這是我在東京機器人展中得到的最大體驗與感受。在日本的書報攤上,我看到很多探索機器人及討論工業四.○的論述。日本人對工業四.○感受到很大壓力,他們認為,日本若不能在未來工業四.○的競賽勝出,就會亡國。

從日產汽車生產線參觀,也比較了上銀與THK的競爭實力,也看到發那科及安川機電展示的多款工業生產機器人設備,及看到眾多參展的日本企業,我可以感受到 日本在工業四.○方面的努力。日本企業幾乎是全力以赴,各家研發新產品無不卯足全力;相對來看,台灣只是淪為口號,這是台灣產業發展讓我們憂心的地方。

各國競逐

中、日機器人產業皆有成果 台灣有待努力這次上市公司到東京機器人展中參展的,除了上銀外,我只看到廣明也展出一款Techman Robot的機器人,不過展場很小,產品仍然處在初階段;也有一些不太知名的未上市公司參展,但都看不出潛力與氣勢,顯然台灣在工業四.○的道路上仍然有 待努力。

反而是中國的廠商積極得多,去年中國出口的機器人達三六五六○台,已高居世界第一。今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喊出「中國製造二○二五」,其實是落實工業 四.○的方向,中國要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的機器人大國,企圖心不言可喻。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機器人時代已降臨,未來十年,工業機器人將創造數 兆美元的市場,成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新浪潮,中國將全力以赴。

從日本展現的實力,到中國兵家必爭的企圖心,台灣在這一波新的產業革命,如何跟上腳步,我在看完機器人展後,留下更多問號。

巨型機械手臂舉起汽車,凸顯未來製造業的機器人角色越來越吃重。

上銀董事長卓永財率隊參加機器人展,積極開拓新市場。

未來工業生產中的機器人使用,已是必然趨勢,特別是在汽車生產線上,全自動化比率將愈來愈高,而機器手臂的開發也會愈來愈精細。

擬人化的機器人,已經可以做得與真人一樣,造型十分精細,要細看手部才發現是矽膠做的。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34

唐德獨家回應稱自己完勝 今年將無“唐德版”好聲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315.html

近日,《中國好聲音》歸屬糾紛愈演愈烈,前中國好聲音制作方燦星公司與剛獲得《中國好聲音》模式版權的唐德影視鬧得不可開交。

6月24日,唐德影視向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回複此事。唐德方面稱,外界對香港仲裁中心的仲裁存在一定曲解,可以說,香港仲裁中心對《中國好聲音》一系列版權歸屬的仲裁結果證明了唐德完勝,而《中國好聲音》這個名稱仲裁庭本著嚴謹的態度,決定聽取專家聽證後再作裁決。此外,唐德方面稱,計劃於明年推出新一季的《中國好聲音》。這也意味著,今年將無“唐德版”《中國好聲音》的推出,那麽,照此來看,唐德今年所做的除了準備明年的《中國好聲音》(第五季),就是跟燦星爭奪《中國好聲音》名稱歸屬了。

唐德訴燦星 雙方各執一詞

對於唐德影視正式起訴燦星一事,唐德方面表示確實屬實。至於原因,唐德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稱,“The Voice of…”節目是荷蘭Talpa公司獨創開發的以歌唱比賽為內容的真人選秀節目。在Talpa公司的授權下,第1~4季“中國好聲音”由燦星公司於2012~2015年期間制作播出。據Talpa公司的授權,自2016年1月28日起至2020年1月28日,唐德公司取得獨占且唯一的授權在中國大陸使用、分銷、市場推廣、投放廣告、宣傳及以其他形式的開發“中國好聲音”節目的相關知識產權。

唐德在起訴中提出了賠償要求,唐德公司以燦星公司和世紀麗亮公司侵犯其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立即停止在歌唱比賽選秀節目的宣傳、推廣、海選、廣告招商、節目制作或播出時使用包含“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或“好聲音”的節目名稱和相關商標標識,賠償各項損失共計5.1億元。

那麽,《中國好聲音》的中文名稱到底屬於誰呢?唐德與燦星方面各執一詞。

唐德向記者的回應稱,自2016年1月28日起,唐德影視與享譽全球的電視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英文名《The Voice of China》)的版權方荷蘭Talpa公司鄭重簽署協議,獲得《中國好聲音》(英文名《The Voice of China》)節目在中國區的正式授權。在英文版合同中,其授權內容非常明確的表示關於當地節目名稱,即“The Voice of China”-“Zhong Guo Hao Sheng Yin“,而且經過四年的播放,相信中國觀眾已經非常明確地知道《The Voice of China》節目的本土節目名稱就是《中國好聲音》。

燦星方面向記者發來的回複則認為,眾所周知,2012年,由燦星制作的《中國好聲音》最初定名為《中國之聲》,因為與廣播電臺‘撞名’,時任浙江衛視總監的夏陳安提出使用《中國好聲音》作為節目名。有資深電視行業從業者指出,唐德此番針對的目標是燦星而非浙江衛視,即便法院作出訴前保全裁決,但對於浙江衛視來說,他們依然可以合法播出一檔名為“中國好聲音”的原創節目。

燦星方面還表示,在國內,類似關於節目名稱的糾紛也並非頭一遭。今年年初,江蘇衛視知名婚戀交友節目《非誠勿擾》遭到商標侵權訴訟,宣布暫時更名為《緣來非誠勿擾》。但從《緣來非誠勿擾》改名後熱度不減的情況來看,《2016中國好聲音》即便改名,對這檔聲勢正盛的節目也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香港仲裁攪局

6月22日燦星方面放出消息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庭駁回Talpa對其擁有《中國好聲音》五個中文字節目名稱的宣告要求,同時駁回Talpa對臨時禁止星空傳媒和夢響強音(以及通過其臨時禁制燦星制作和浙江衛視)使用“中國好聲音”五個中文字節目名稱(以及制作新節目)的救濟請求。

唐德方面也承認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結果的存在,但是對於仲裁結果卻有不同的理解。

唐德方面認為,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仲裁是對之前Talpa公司的訴求給予的一個回應。從法律上講,該仲裁結果全面維護了荷蘭方面的知識產權,與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燦星文化發出的訴前保全是相輔相成的。唐德方面特別強調的是對於香港仲裁中心對Talpa擁有中國好聲音版權的主張是全面勝訴。

“據我們所掌握的香港仲裁顯示,對其中七個重要的知識產權做了最終裁決。包含:節目的當地名稱(英文名稱及中文名稱的漢語拼音),當地節目標識,原節目標識,中國好聲音的微信、微博、APP、網站,全部毫無疑問地歸荷蘭Talpa。”唐德方面表示。

唐德還稱,關於香港仲裁庭在仲裁的原文中並未對“中國好聲音”五個中文字表示駁回,是因為荷蘭方面和星空華文簽署的法律協議為英文,因此,就“中國好聲音”五個中文字仲裁庭本著嚴謹的態度,對自己的決定采取了克制和謹慎的立場,表明將在後期再做裁決。較為準確的說法是,仲裁庭認為,該節目中文名稱“中國好聲音”五個漢字的權屬可能需要通過找專家聽證來進行判斷,因此決定在後續的審理中再對中文節目名稱“中國好聲音”的權屬問題做出判斷和裁決。

“因為其他所有的知識產權全部歸Tapla所有,特別是相應的用漢語拼音標識的當地節目名稱已經全部歸屬荷蘭方面所有,因此Tapla相信‘中國好聲音’五個中文字的歸屬只是時間問題。這就跟之前網絡傳聞的仲裁結果“駁回”Tapla版權歸屬問題說法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出訴前保全裁定的訴前保全措施已經生效,也就是說如果燦星繼續用‘中國好聲音’繼續制作、播出,將意味著嚴重的違法。”唐德方面稱。

今年將無“唐德版”中國好聲音

面對燦星6月開錄的“燦星版”中國好聲音,“唐德版”中國好聲音還在籌備中,計劃明年開播。

唐德方面表示,自今年初,唐德影視與荷蘭Talpa公司達成協議,成功獲得《中國好聲音》的授權後,便已經積極地開始進行該節目第五季的各項準備工作。我們目前正在與衛視平臺溝通,即將聯合推出《中國好聲音》第五季的海選,並計劃於明年推出新一季的《中國好聲音》。

唐德稱正常籌備新一季中國好聲音,但是對於唐德今年尚未正式啟動中國好聲音制作的原因,燦星方面卻有不同的“聲音”。在不久前廣電總局最新出臺的關於限制引進模式的《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中,對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的數量進行了數量上的限制。通知中規定:“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在19:30~22:30開播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兩檔。每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新播出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檔,且第一年不得在19:30~22:30之間播出。”

燦星方面認為,這項規定出臺後,唐德實際上今年已經無法用“the voice of …”的模式制作節目,即使制作出節目也只能在19:30~22:30之外的非黃金時間段播出。而如果在非黃金時間段播出,唐德付出的巨額版權費用絕無可能收回。與此同時,唐德迄今為止沒有啟動“the voice of …”項目,說明今年之內不會出現《The Voice Of China》,在此情況下唐德依然向法院提供起訴,更多的是為了幹擾燦星“好聲音”的節目制作。此次唐德申請行為保全的結果相當於將“中國好聲音”凍結,在法院最終判決之前,唐德不能制作“the voice of …”,燦星也無法制作《中國好聲音》。“這其實是一個雙輸的局面,最終只有‘the voice of …’的模式方Talpa能從中獲利。”

那麽,投入巨資購買中國好聲音版權的唐德今年不播出《中國好聲音》,是否意味著唐德做了一筆失敗的投資,如果是的話,作為上市公司的唐德影視恐怕很難跟廣大投資人交待了。

對此,唐德方面並未正面回答,僅表示:“唐德公司和Talpa公司簽訂的合同是五年四季,在影視劇行業積累了多年的經驗的我們,將充分利用這些經驗、集中社會各界的力量和全球的智慧傾力打造好新一季的《中國好聲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71

被唐德影視起訴的燦星敗訴 今年將無“中國好聲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023.html

制作了四季中國好聲音的燦星公司慘了。繼今年丟掉了中國好聲音模式版權後,試圖打擦邊球的燦星公司依舊在自稱“自主研發制作”的一檔歌唱類真人秀節目中使用了“2016中國好聲音”,誰知被剛買下好聲音版權的唐德影視起訴並敗訴。2016年6月20日晚間,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應《中國好聲音》版權擁有方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的請求,做出訴前保全裁定,責令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其相關方:立即停止在歌唱比賽選秀節目的宣傳、推廣、海選、廣告招商、節目制作過程中使用包含“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字樣的節目名稱和相關註冊商標。

不過,隨著燦星無法使用中國好聲音版權及名稱,唐德影視可能一時間也無法制作新一期中國好聲音,即便制作了也很難在衛視黃金檔播放;要想收回購買中國好聲音模式版權的天價投入,唐德影視也面臨尷尬。這一場版權之爭或將導致燦星、唐德雙輸,而得利的漁翁恐怕只有好聲音模式版權擁有方荷蘭Talpa公司。

燦星痛失好聲音模式版權

圍繞《中國好聲音》的版權問題從今年年初開始便紛爭不斷。資料顯示,“The Voice of…”節目是荷蘭Talpa公司獨創開發的以歌唱比賽為內容的真人選秀節目。2012年,國內版權代理公司IPCN從Talpa獲得了《The Voice of XXX》的獨家發行權,並將制作權授予燦星。而當時,按照節目模式費用占整體制作費用5%的國際慣例,燦星向Talpa支付了人民幣200多萬元。

第一屆《中國好聲音》的熱度也讓這檔綜藝節目的版權費水漲船高。2013年,燦星制作與Talpa公司就《The voice of…》模式進行第一次續約談判。Talpa公司曾表示,國內有其他衛視及制作公司願意出1億元采購《The voice of…》節目模式,要求燦星制作將模式費漲至每年人民幣1億元。經過談判,燦星制作最終以每年6000萬元版權費的價格續約。2014年及2015年,該費用也沒有變化。

2016年初,唐德影視以“黑馬”身份殺入,隨後以四年600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了節目的四年授權。燦星不僅痛失好聲音模式版權,連合作金三角之一加多寶也退出了冠名商之列。業內人士指出,一直宣稱“正宗好涼茶”的加多寶是絕不會冠名“非正宗”的好聲音的。

最終,兩家公司的節目模式之爭演變為了節目名稱的爭奪,三方圍繞《中國好聲音》名稱“開撕”。1月27日,《The voice of …》模式的創作者和擁有者荷蘭Talpa公司向《中國好聲音》制作方上海燦星公司發出禁止令,禁止後者制作及播放《中國好聲音》第五季節目,並稱Talpa公司已於1月8日終止燦星一切有關《中國好聲音》的合約權利,且未續約。

對此燦星則回應稱,荷蘭Talpa公司先是違背國際慣例、索要每年數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模式費,繼而單方面撕毀合同,不顧合約中承諾給予燦星的獨家續約權,在雙方合同有效期內發表聲明,宣布取消《中國好聲音》節目原有的授權,並擬將《The voice of…》的節目模式轉授給唐德影視。

不管如何,燦星今年已經徹底失去了好聲音的模式版權,但燦星並不甘心,雖然宣稱自己制作的是全新一檔節目,但制作方燦星卻一直在拿“中國好聲音第五季”的概念來包裝自己。這一舉措引起了唐德影視的不滿,並一紙訴狀將燦星告上法庭。

燦星被禁用“中國好聲音”名稱

唐德影視方面認為,盡管已經在今年1月失去了正版《中國好聲音》的授權,燦星依然堅持以《中國好聲音》為名制作所謂“原創”節目,並長時間在海選、宣傳等環節中使用“《中國好聲音》第五季”、“2016《中國好聲音》”等說法,因此要求法庭禁止燦星的侵權行為。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裁定中認為:根據荷蘭Talpa公司的授權,在許可期限內,唐德公司有權以自己名義采取法律行動。同時,燦星公司等的行為存在使用涉案註冊商標及構成侵權的可能性,也存在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可能性。而且,“2016 中國好聲音”節目一旦錄制完成並播出,將會產生較大範圍的傳播和擴散,諸多環節都有可能構成對唐德公司經授權所獲權利的獨占許可使用權的侵犯,可能會顯著增加唐德公司的維權成本和維權難度,甚至難以在授權期限內正常行使權利。而且,在相關公眾對名稱為“中國好聲音”和“the Voice of China”的歌唱比賽選秀節目的模式及特色已有極高認知度的情況下,又出現名稱為“2016 中國好聲音”的歌唱比賽選秀節目,很可能會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也可能會嚴重割裂名稱為“中國好聲音”和“the Voice of China”的歌唱比賽選秀節目與其節目模式及特色等元素的對應聯系,從而存在導致唐德公司後續依約開發制作的該類型節目失去競爭優勢的可能性,對唐德公司造成的損失難以計算,且沒有證據證明將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做出的這一裁定,唐德影視回應稱,唐德影視欣賞燦星文化制作原創節目的做法,並且樂見其成,希望作為行業重要力量的燦星文化能夠在中國電視綜藝原創節目的探索中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如果真是誠心誠意做一個原創的節目,就應該用一個全新的名稱和全新的模式,而不應該再強調與原來的版權節目有什麽關系,因為這樣的行為一方面在誤導觀眾,另一方面又在侵犯版權方的合法權益,如此操作實在不能不讓人質疑其原創的誠意。

雙輸局面幾成定局

唐德影視雖然贏了,但雙輸局面幾成定局。

據悉,自今年年初以來,關於“中國好聲音”版權問題的糾紛從未停歇。在不久前廣電總局最新出臺的關於限制引進模式的《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中,對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的數量進行了數量上的限制。通知中規定:“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在19:30~22:30開播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兩檔。每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新播出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檔,且第一年不得在19:30~22:30之間播出”。

也就是說,這項規定出臺後,唐德實際上已經無法用“the voice of …”的模式制作節目,即使制作出節目也只能在19:30~22:30之外的非黃金時間段播出。而如果在非黃金時間段播出,唐德付出的巨額版權費用絕無可能收回。與此同時,唐德迄今為止沒有啟動“the voice of …”項目,說明今年之內幾乎不會出現《The Voice Of China》。

燦星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此情況下唐德依然向法院提供起訴,更多的是為了幹擾燦星“好聲音”的節目制作。此次唐德申請行為保全的結果相當於將“中國好聲音”凍結,在法院最終判決之前,唐德不能制作“the voice of …”,燦星也無法制作《中國好聲音》。“這其實是一個雙輸的局面,最終只有‘the voice of …’的模式方Talpa能從中獲利。”燦星制作副總裁、“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表示,“我們會向法院提出行政複議,並等待複議的最終結果。”

燦星方面認為:“2012年,由燦星制作的《中國好聲音》最初定名為《中國之聲》,因為與廣播電臺‘撞名’,時任浙江衛視總監的夏陳安提出使用《中國好聲音》作為節目名。唐德此番針對的目標是燦星而非浙江衛視,即便法院作出訴前保全裁決,但對於浙江衛視來說,他們依然可以合法播出一檔名為‘中國好聲音’的原創節目。”

此事是否會沈重打擊燦星的《2016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燦星方面認為:“在國內,類似關於節目名稱的糾紛也並非頭一遭。今年年初,江蘇衛視知名婚戀交友節目《非誠勿擾》遭到商標侵權訴訟,宣布暫時更名為《緣來非誠勿擾》。但從《緣來非誠勿擾》改名後熱度不減的情況來看,《2016中國好聲音》即便改名,對這檔聲勢正盛的節目也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99

美國制造iPhone將無益於創造就業

特朗普稱本周二和蘋果CEO庫克通話,商討了在美國本土建立蘋果生產線,制造iPhone和蘋果電腦的計劃。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美國制造業回流並不能為就業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只是民族主義擡頭的表現。而近期印度也大力發展本土制造,希望把市場留在國內。

中美貿易專家蔣兆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生產線移回美國,將為企業帶來70%左右的生產成本的增加,使得供應鏈更加複雜化,而且啟用機器人制造將不可能幫助美國將勞動機會遷回。”

而在IH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看來:“即使蘋果決定把生產線轉移回美國,時間節點仍然是不確定的。而且考慮到蘋果龐大的規模,完成這項計劃至少需要5至10年。”

根據美國北部信托資本市場(Northern Trust Capital Markets)的一份報告,如果整個世界進入到一個民族主義擡頭的思潮中,將影響到過去十年全球化趨勢帶來的利潤、增長和供應鏈體系,令全球科技行業在2017年的投資市場中變的更加困難。

開出優惠條件

《紐約時報》記錄了特朗普的實錄。他說:“我昨天先和比爾-蓋茨通了電話,後來又和庫克通話。我說:‘Tim,你知道我很想做成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蘋果的生產移回美國本土,蘋果應該在美國建立一個甚至多個制造工廠,你不要再去中國、越南那些地方生產了。就在這里生產。’庫克說他理解。我又說:‘我會給你很多獎勵和刺激措施,把公司稅大幅削減。我想你會感到滿意的。”

特朗普還表示,他不僅要降低公司稅,而且還要減少監管。他表示把蘋果生產線帶回美國有利於創造美國就業,並且促進美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根據特朗普競選時候的表態,他將把資金回流企業的稅收從目前的26%降至10%-15%。蘋果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人拿到來自庫克方面的反饋。

特朗普表示,盡管把生產線移回美國表面上看對於蘋果公司是增加了成本,而且用機器人取代勞動力看起來也無法創造更多就業。但是他認為那些機器人也是美國制造的,因此美國需要建造更多的機器人工廠,這對於創造就業也是好事。

根據此前日本經濟新聞亞洲版評論的報道,富士康正在考慮將智能手機的生產地轉移到美國。

日經亞洲報道稱:“蘋果公司早在今年6月就要求兩家iPhone的組裝商富士康(Foxconn)和Pegatron研究在美國研究制造iPhone。” 目前富士康和Pegatron均在中國大陸組裝iPhone。該報道還稱,富士康服從了,但Pegatron因為成本問題拒絕制定此項計劃。此前郭臺銘表示擔憂蘋果生產線轉移帶來的成本將會翻番。

生產線移回美國或需5-10年

盡管無法拿到蘋果對此的反應,但蘋果公司長期以來都表示,成本除外,把iPhone的生產線轉移到美國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專業的問題。

“即使蘋果決定把生產線轉移回美國,時間節點仍然是不確定的。而且這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考慮到蘋果龐大的規模,至少需要5至10年去完成這個計劃。” IH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已經有一些制造商嘗試在美國重建生產線,但是對就業的促進作用非常有限,而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尋求自動化等其它途徑。”彭路平認為,盡管該計劃對蘋果將會有經濟上的益處,但是特朗普的中國政策非常值得關註。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盡管目前仍然很難去評估這樣的舉措對蘋果公司的財務意味著什麽,但有必要就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警示。瑞士的在線交易銀行Swissquote Bank市場策略主管Peter Rosenstreic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生產線轉移可能不會有好的結果,事實上是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有問題。不僅僅針對中國,特朗普對於歐洲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將威脅到美歐貿易體系。”

中美貿易專家、長期居住在華盛頓並從事貿易訴訟的蔣兆康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能不到一年時間,美國選民就會發現自己選出來的英俊商業總統其實是不僅不能滿足美國人輕松找工作和生活無憂的要求,而且他們的生活狀況很可能會進一步惡化。”蔣兆康認為,如果美國對中國課以重稅,那麽中國有太多方法予以還擊。

此前《環球時報》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國人可以把一批波音的訂單用空客取代,美國汽車和iPhone在中國的銷售也將遭受挫折,中國人還將停止對美國大豆和玉米的進口。中國同樣也可以限制外出美國留學的學生數量。”

美國北部信托資本市場(Northern Trust Capital Markets)全球TMT研究部門負責人Neil Campling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整個世界進入到一個民族主義擡頭的思潮中,這些變數可能將會影響到過去十年全球化趨勢帶來的利潤、增長和供應鏈體系,也將使全球科技行業在2017年的投資市場中變的更加困難。”

下一個手機制造大國

事實上,在目前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態下,各個國家都在爭取把工作機會留在本國。印度總理莫迪今年5月份在與庫克會面時就曾強調,如果蘋果希望在印度開設零售店,就要在印度本土采購至少30%的零部件。印度還通過提高部件和設備的進口稅來鼓勵當地制造部件。印度國家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秘書Ajay Kumar曾表示,政府下一步的政策改革將鼓勵更多的本地工作來滿足智能手機的數字增長。他說:“最終目標是減少進口。”

莫迪的政治主張是努力為印度帶來更多制造業工作崗位。他提出一個具有誘惑力的事項就是激勵科技公司在印度建立更多工廠,智能手機是其發展的重中之重。印度目前正在追趕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市場。蘋果公司仍在考慮印度的零售需求,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印度實現本土化制造。而特朗普的政策降讓這項計劃更難達成。

根據Counterpoint研究公司和印度領先的班加羅爾商學院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盡管目前印度本地制造或組裝的手機銷量只占該國手機銷售的6%左右;但在未來五年中,這一貢獻可能會上升到30%以上。該研究還表示,政府應該利用迅速增長的國內需求去吸引制造商生產更高價值的組件,比如電池,相機和半導體等。

然而,印度本土化制造的生產效率目前與中國和韓國等其它國家相比仍然微不足道。研究顯示,中國智能手機的本土化制造率高達70%,韓國達50%。不過印度在吸引更多組裝工廠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在印度制造計劃啟動之前,這里只有兩個手機組裝設施,而現在已經增加到大約50個。其中80%是本地公司,來自中國和臺灣地區的各占約10%。這些工廠為世界領先的品牌組裝手機,其中包括三星和華為。富士康也表示正在考慮在印度建立工廠。此外,印度政府正計劃派遣將近100名設計工程師去中國臺灣學習產品設計和了解客戶需求。

印度政府智囊團Niti Aayog的首席執行官Amitabh Kant在一份聲明中說,“在良好的政府政策鼓勵下,更本土化和資源投資,對於印度的整體經濟和我們的全球化品牌資產都將大有裨益。”

但是印度將不會動搖中國作為手機零部件出口大國的地位。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Anthea Lai表示:“印度國內的需求應該能夠滿足自己制造的產品。而印度也不足以構成威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11

Snap創始人希望保持管控權 IPO投資者將無投票權

像許多科技公司創業者一樣,虛擬通訊公司Snap Inc.的創始人也希望保持對公司的管理控制權,即便是在他們向公眾出售股票之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投資者在Snap首次公開募股(IPO)時購買的股票將不會得到任何投票權。

這使得關鍵決策權(例如董事會構成)主要為Snap的聯合創始人Evan Spiegel和Bobby Murphy所掌控。上述知情人士稱,這兩人只持有約45%的股份,但預計將掌握超過70%的投票權。Snap擁有“閱後即焚”聊天應用Snapchat。

具有多層股票結構的公司給予IPO投資者的投票權通常都少於給創始人、管理人士以及早期私人投資者的投票權。

“超級投票權”股票的權力通常伴隨著新股發行而被稀釋。但Snap出售無投票權股票的決定相當極端。在發行新股時,Spiegel和Murphy擁有的投票權比例不會有大的變化,因為普通股根本沒有投票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