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註釋
多:貴重,珍貴。(一般都是這樣解釋,但是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裡沒查到)
病:有害。
厚:快速。
翻譯
名聲與生命相比哪一個更為與己攸關?生命和財富相比哪一樣更為貴重?得到和失去(名利)相比哪一個更為有害?過分地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損耗;過多的積斂財富,必定會招致快速的失去。所以說,應懂得知足的道理,這樣就會避免遭受屈辱;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就會免遭危險,才可以保持長久的平安。
理解
毫無疑問,人們會在生命與名利之間選擇生命,但是還是有那麼多的「聰明人」為了名利地位鋌而走險,甚至不惜作姦犯科,該說他們是聰明呢,還是愚笨呢?
人真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更加想要得到,一旦得到反而會棄之如敝履。多少人奮鬥終生為求名利地位,但是最後他們卻願意用他們的所有來換取幾年的生命。
莊子為了表達重生的思想還講了一則故事,帝舜想禪位給支伯,支伯說,讓他管理天下是可以的,但是他現在正患有疾病,剛想治一下,天下雖然很重要,但對於他來說,身體更加重要,所以他沒有接受。
知足很容易被理解成不求上進,我認為知足與勤奮、進取並不矛盾。老子早就說過:自勝者強。老子強調的進取是跟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我,而不是因為貪圖名利地位或是與他人爭高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