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務公司何去何從

 
2014-05-12  NCW

 

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衝擊、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壓力下,財務公司目前良好的業績能持續多久?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否可能,又是否必要?

◎ 財新記者 張宇哲 文zhangyuzhe.blog.caixin.com 繼國務院定向降低縣域農商行和農合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財務公司也在期盼央行能夠降低對財務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以度過經濟下行的寒冬。

「希望有關監管部門能從支持實體經濟角度出發,從財務公司的特徵出發,將行業存款準備金率從目前的15%-16% 水平調整到我們預期的5%-8%。 」中國財務公司協會會長張華表示,如果定向存准調整成功,新釋放的資金量將達3000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定向釋放3000多億元資金,對貨幣政策的絕對影響有限,對貨幣政策的衝擊也相對較小。

不過,據知情者透露,央行之所以針對財務公司比照商業銀行實施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更多是擔心銀行通過財務公司做通道監管套利。 「只要存准存在太多差異,一定會讓財務公司成為通道。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儘管財務公司不能對外授信,但集團企業可以對其上下游供應商授信, 「考慮到企業之間支付的關聯性,這種套利很難隔離」 。

這也是央行對財務公司降存准這一訴求多年持謹慎態度的根本原因,尤其是當前影子銀行氾濫。 「全民皆影子。 」一位銀行人士感嘆道。

2010年,財務公司才僅有約100家左右,截至目前,財務公司已經增加到184家,四年間,數目幾乎翻番。

出於對大型企業近年仍存在重複建設、亂投資的現象的擔憂,來自央行、銀監會、國資委的領導在財務公司年會上,均多次強調財務公司要保持獨立性、堅守為集團主業服務的底線。

委託貸款擴張

來自財務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84家財務公司表內外資產達4.32萬億元。其中表內貸款1.1萬億元,佔中國境內各金融機構貸款的1.46%;表內存款2萬多億元,表外貸款約1萬多億元,大於表內,委託貸款大體佔總體貸款規模達到了3%。財務公司的表外貸款主要是委託貸款的形式。

「這個數目不是小數,表內表外資金運用佔整個存款的85% 以上,特別是表外資產的運用主要是為了規避存款準備金,有的財務公司假委託、高利貸,賺取高息,與財務公司的身份並不一致。 」一位業內權威人士指出。

張華認為,今年以來,財務公司表外資產增速超過表內,一方面說明實體經濟需求很大 ;另一方面,也說明財務公司利用中間業務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功能加大。他介紹說,從財務公司的資金運用結構看,表內外信貸資產佔資產規 模的65% 左右,結算資金規模佔30% 左右,用於投資領域的資金佔5% 左右從這個結構來看,財務公司的資金都投向了和實體經濟相關的產業。

多位財務公司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表外貸款規模逐漸增加,增長高於表內有多方面的原因, 「存准率過高,壓力比較大」是其中原因之一。

「委託貸款屬於正常業務範圍,集團發債資金也是按照合規要求,通過財 務公司做委託貸款方式給集團內部公司使用,這屬於正常的中間業務。其實從財務公司盈利角度,更希望資金存在財務公司發表內貸款,利差收益才能落在財務公司 ;委貸只是收1?的微薄手續費,因為是為集團內成員服務,所以遠低於市場價格,這也是取之於實體用之於實體。 」中國華電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宇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財務公司給成員單位的貸款利率一般基準利率或下浮10%。

另外, 「有的項目財務公司覺得風險高,不願通過貸款的方式;而採用委託貸款的方式,財務公司不承擔風險只是中間業務。 」中海油財務公司人士介紹說。

銀監會非銀司副主任張電中向財新記者表示,企業集團發債籌集的資金通過財務公司以委託貸款的方式分配給其子公司使用,這是監管部門認可的分配資金方式。 「委託貸款是中國獨有的因為中國的法律不允許企業之間有償借貸,委託貸款的增長有其合理的地方因為企業集團內部之間的子公司有互相貸款的需求,其他通道走的不順暢,才走的這條路。 」張電中亦強調,委託貸款也是監管重點之一,監管部門只管住一條,即信貸資金不能做委託貸款,也不允許財務公司向集團外的企業發放貸款 ;對於銀行來說,銀行應該查實委託貸款的資金來源。

至於「假委託、高利貸」的現象,張電中解釋稱,這種現象在財務公司其實很少見,監管層不允許財務公司向集團外放貸和吸存。 「財務公司接受比較嚴格的監管。外界不瞭解,往往把企業集團和企業集團的財務公司混為一談」 。

目前財務公司的不良資產很低,財務業績表現良好,但現在中國經濟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疊加」帶來 前所未有的挑戰,國民經濟總體狀況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 「將來承擔深化改革的成本,結構調整陣痛的成本,還是這184家財務公司所在的大型企業集團來承擔。重複建設、盲目競爭、惡性競爭等現象在184家大型企業的行為中都有體現,財務公司目前良好的業績不可能太持久。 」業內權威人士提醒。

利率市場化衝擊

目前全行業超過70% 的財務公司資金集中度均高於上年,全行業平均資金集中度比率約為30%; 184家財務公司中,有80家財務公司表內外資產規模達到百億元以上,其中8家財務公司的規模超過千億元。

「財務公司是金融行業中最讓監管部門省心、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說風景這邊獨好。 」5月5日,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在企業集團財務公司2014年年會上表示。

與銀行業最新年報公佈的不良「雙升」形成對比的是,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財務公司行業表內外資產達到4.32萬億元,行業平均不良資產率0.08%,較年初顯著降低,資產質量持續向好;實現利潤總額160.64億元,平均資產利潤率為2.09%,所有者權益達到3943億元,行業平均資本充足率28.36%, 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所有機構指標均高於監管要求。

這些財務公司背靠184家中國的核心大型企業,其中民企十幾家,其餘均為大型國企,這些大型國企集團資產淨 額1.6萬億元,約佔全國9000戶國有企業的三分之一,行業涉及製造、電子、煤炭、石化等實體經濟的核心部分。在近年國有資本產融結合趨勢的帶動下,產業資本大規模進入金融行業,從傳統商業銀行,到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證券、基金、保險,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被視為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緊密結合的資源管理者,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9年4月,時任國資委副主任李偉在財務公司調研時曾指出,央企產融結合的關鍵是大力發展財務公司。在前述年會上,銀監會亦在討論推動財務公司圍繞集團主業開展產業鏈金融試點。

一些大型央企財務公司的體量,已經達到中型商業銀行水平。比如中石油集團旗下中油財務公司的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總資產達到5034.85億元,吸收存款2403.94億元,發放貸款及墊款1721.86億元,去年全年實現淨利潤35.11億元。

在當前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加速、企業集團去槓桿壓力加大的環境下,相對較高的存准政策導致企業集團自有流動資金被大量凍結。在此次年會上,呼籲降低存准、放鬆企業資金自主權的管製成為業界主要議題。

不過,隨著中國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金融創新和新興金融業態加劇了金融機構競爭態勢。財務公司行業經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系列挑戰,有三大矛盾較為突出 :一是進一步提升資金集中管理水平和多重制約因素並存的矛盾,二是加大服務成員單 位的力度和部分企業經營風險加劇的矛盾,三是自身盈利壓力增大和市場利差空間縮小的矛盾。

「利率市場化對財務公司衝擊非常大,因為畢竟財務公司規模總量小,不可能主導市場,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沒有話語權,只能跟隨市場;近年隨著利率市場化加快,貨幣市場資金成本明顯提升,對融資成本影響很大。 」陳宇告訴財新記者。

存准率高低

中國的財務公司是為支持企業集團發展而設立的一類特殊金融機構。自1987年中國第一家財務公司東風汽車財務公司誕生後,大型企業集團開始運用自己的金融機構融通企業內部資金。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財務公司的業務範圍很寬泛、什麼業務都做,類似於早期的信託投資公司,也對外放貸,與其風險管理不相匹配,也出現了一些實際風險。在過去20多年,財務公司先後經歷了四年萌芽初創、六年多元探索、三年治理整頓、四年重新定位、六年規範發展以及近三年來的快速發展階段。財務公司的表內外資產已由2011年的2萬億元增長到目前的4萬多億元。

基於財務公司從事存、貸、內部結算業務,具有一定信用貨幣創造功能,同時也為了防範支付風險, 從1986年起,財務公司開始上繳法定準備金。2003 年到2006年期間,央行的存准率為7%。

據中油財務公司人士介紹,當時財務公司願意上繳存款準備金,因為存款準備金利率是1.62%,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為0.99%,高於當時的企業定期存款利率,當時定期存款利率不到2%。但此後從2006年7月至今,存准前後調整40多次,目前,財務公司的存准率為15%,大型商業銀行為20%,股份制銀行為18%,農合行和城商行為14.5%,農信社和村鎮銀行為14%。

財務公司從2008年就向央行建議實施更大差別的存准率。財務公司普遍認為,相較於其他金融機構,財務公司的存款準備金較高,對財務公司不公平。

以某能源財務公司為例,在上繳15% 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並保留35% 的超額備付資金後,有將近50% 的資金不能進行運作,能夠運作的資金不過50% 左右,與商業銀行高達80% 以上比例的資金運作(包括發放貸款和持有其他金融資產)相比,二者存在明顯的差異。

相比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在2010年2月25日以前財務公司還與之一樣,此後則開始分別高0.5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 「中油財務公司至今凍結了300多億元。 」中油財務公司人士透露。

另外,在財務公司看來,從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執行貨幣政策的實踐情況來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監管套利行為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對財務公司的不公平性。

相比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 ,有業內人士稱, 「財務公司老老實實繳存與自身存款貨幣創造能力不對等的高額存款準備金,也按監管要求停止了信貸資產 回購業務和金融債券發行,成為這場監 管套利盛宴的少數缺席者。 」同時,目前央行不允許財務公司以直接參與者身份、甚至間接參與者身份加入央行支付系統完成資金清算;只能以一般的企業身份,作為商業銀行的一般客戶,依託商業銀行來實現資金集中及對成員單位的結算服務,無法實現內 部資金資源跨行、跨省域的集中 ;且管理備付金時,必須兼顧不同商業銀行的結算服務能力以及考慮與資金歸集銀行的合作關係,資金被迫分散清算。據中國財務公司協會統計,受諸多結算服務手段制約,超過半數的財務公司對集團資金的歸集率不到50%。

但相當一部分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都可以以直接參與者身份參加同城清算系統和大小額支付系統。另外,監管政策限制財務公司對信貸資產回購、同業拆借等流動性管理工具的使用,導致財務公司缺乏工具、手段來平滑集團波幅巨大的流動性,以最大限度地將短期資金形成沉澱可用的長期資金並加以運作獲益。

截至2013年末,財務公司繳存存款準備金約2668億元。據財務公司協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四大行的存款創造乘數是4.32,存准率是20%;而財務公司存款創造乘數為1.72,信用創造能力較弱。以前述指標測算,財務公司的存准率不應超過8%。這與財務公司實際現狀15% 的存准不匹配。因此,財務公司協會建議進一步優化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按照小幅漸進、動態差別的原則為 財務公司降准,執行與金融機構相比更大的差別準備金率。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財務公司不是央行支付清算系統的直接參與者,不會因清算頭寸不足,影響全國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財務公司行業資本充足率(25.80%)遠低於商業銀行。這些都與財務公司實施較高的存准率不匹配。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孫雲飛認為,財務公司高比例的上繳存准,與其功能定位有衝突之處。

財務公司的資金來源,一部分是資本金,一部分是成員單位的存款,即自有沉澱資金。

孫雲飛認為,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財務公司存貸款各項業務均被政策限定在集團內部,目前的核心定位是加強企業集團的資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財務公司不吸收公共資金,資金來源是集團內部成員,主要進行集團內部的資金調劑結算,而風險由集團企業自擔。在信用創造和社會風險方面,財務公司遠低於銀行,但由於監管部門把財務公司視同企業內部的准商業銀行管理,將其納入繳存存款準備金的範圍,且繳存準備金較高,使得財務成本政策成本負擔較高。

孫雲飛援引中船集團的例子稱,準備金制度增加了船企的負擔。由於船市持續低迷,加之部分民企、外資船廠倒閉,大部分銀行將船舶行業列為高風險行業,大幅削減對造船企業的信貸支持,導致船企獲得貸款難以想像。當前,兩大央企船舶公司都高度重視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資金蓄水池的作用,不斷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

目前,兩大船舶集團財務公司集中的資金規模均在400億元左右,為支持和保障造船企業穩定經營、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兩大造船企業上繳的存准高達120億元,增加了資金成本,加劇了資金的緊張。

孫雲飛強調,準備金制度降低了中國造船企業在國際的競爭力。當前造船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韓國和日本,其船舶融資成本都在3% 之下;而在中國,即使作為軍工央企的兩大造船集團,從銀行的融資成本,也在5% 以上,比日韓高2個百分點以上,當前造船業利潤已非常薄,再加上上繳存准,壓力非常大。 「使我們在國際船舶行業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他說。

「針對財務公司進一步降准,有利於財務公司發揮基本功能定位,有利於緩解實體經濟,有利於放鬆對企業資金自主使用權的過度管制。 」孫雲飛說。

中國特色的存在

國資委多次強調,財務公司是集團財務管理的延伸,其主要職能就是為集團提供資金集中管理服務。這些持有金融牌照的財務公司,實質上已經從集團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部門、企業的內部銀行,延升為某種形式的商業銀行,接受央行和銀監會的雙重監管。

這亦屬中國特色。國外的企業集團並無財務公司,只是在總部設有財務管理部門或司庫部門,在與外部商業銀行的配合下,完成財務管理目標,更談不上作為金融機構被監管。

在業內人士看來,僅從目前財務公司的定位來看,未必需要單獨設立財務公司, 「至今沒有財務公司監管辦法,都是比照銀行來監管,監管成本過高,但業務範圍越來越窄」 。

中國的融資結構長期依賴銀行貸款。在近年的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股本融資僅佔15% 左右。目前從36家上市公司的曆年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出, 「存貸兩頭大」的現象依然存在。財務公司資產方貨幣類資金以銀行存款為主,與負債方銀行貸款的比例,有時能佔到30%。究其因,是來自企業的資金飢渴症 :一是想賺點小利,二是囤積資金,隨時防範宏觀調控轉向。

有關權威人士指出,184家財務公司所在的大型企業集團在融資結構調整中,應發揮主力作用,在資產負債率很低的情況下,債務融資結構應該是以債券融資為主,以銀行貸款為輔,以長期可收回債券為主,以短期流動性的票據為輔。 「這比存款準備金降低2個百分點,增加貸款規模有效多了,且能帶動整個社會資金價格信號的下行。如果財務公司都囤積那麼多銀行資金,同業拆借利

率何時才能下行?」

近年,企業集團正在通過結算中心等繞開政策監管的方式進行內部資金集中管理,財務公司或已不再是最佳模式。

這也是為何財務公司存款集中度始終徘徊不前。 「財務公司是集團的二級單位,集團層面不統一要求,財務公司也不便於要求兄弟公司歸集資金。 」一位財務公司高管告訴財新記者。

據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總會計師 趙壽森向財新記者介紹,中航油集團公司的財務公司2011年底才成立,但在此之前已經通過總部的財務管理部門實現了集團的資金集中管理。主要是利用了銀行提供的資金池管理服務,即企業的結算系統和銀行的結算系統直接連接,根據企業當日下午的預算安排,在銀行的授信額度之內,通過 IT 系統自動配比,安排次日整個集團企業的收支。 「有效解決了『存貸兩頭大』的現象。現在每天賬戶上停留最少流動資金只有2000 多萬元 ;以前存款端有30億到40億元,貸款端有50億元,報表沒法兒看。 」據趙壽森介紹,中航油成立獨立財務公司的原因更多是參加同業拆借市場和發債。 「以前從銀行借錢,現在相當於去批發市場借錢,比以前從零售市場借錢便宜。 」據財新記者瞭解,近年企業申請財 務公司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參與同業拆借市場,可以取得更便宜的資金;第二是,用金融機構的名義方便對外投資。其實,對於前者,非金融機構也有申請資格;對於後者,一些集團企業旗下已有了金融控股公司。

「我們主張各家企業以財務公司為中心,把金融類業務由一個高管管理起來,不能在融資環節、資金配置環節有很多人管,兩套管理班子管理類似的金融類業務,麻煩大了。 」有關權威人士提醒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