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德经译注 第二十六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nnu.html

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註釋

容觀:貴族們遊玩享樂的地方。

燕處:居處悠閒的意思。

翻譯

重是輕的根本,靜是躁的主宰。因此,聖人終日趕路,全都離不開途中所用的各種裝備,雖然享有優裕的生活,居處悠閒,但是卻不會沉溺其中。為什麼萬乘之國的君主還以輕率的態度治理天下呢?輕率,就失去了根基;浮躁,也就失去了主宰(靜)。

理解

容觀代表著虛浮的東西,而輜重雖然沒有容觀那麼漂亮,但是卻是人人所必須的。得道之人即使有容觀,但是不會忘記輜重,不會忘記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真正所憑恃的是什麼。古代的君王,尤其是繼承王位坐擁天下的那幫人,很難瞭解自己的尊位憑藉的是什麼,很容易以身輕天下,驕奢淫逸終自殘。放到現在的社會就是說,人即使是富有了,上位了,也不應該揮霍輕浮、作威作福。這麼理解的話,「重為輕根」其實很類似後面老子提到的一個觀點「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第三十九章)。

老子同時也指出了人會輕浮的原因---心不靜。老子說靜是比躁更高級的狀態,所謂靜為躁君。因此在對抗當中,往往是守靜的一方獲勝,浮躁的一方失敗,就像呆若木雞那個故事裡說的雞一樣,沒有一絲驕氣、浮氣、盛氣,但目光凝聚,精神內斂,僅憑強大的氣場就把對手制服(當然這有點誇張),這樣的鬥雞在場上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出手乾淨利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