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從蝸居創業到融資千萬,37健康這兩年都在做什麼?

http://www.iheima.com/thread-1529-1-1.html
37健康CEO代萬輝看起來性格溫和,彬彬有禮,但是三句半之後你會發現,對面坐著的這個有點萌的年輕人,骨子裡其實是個瘋狂的產品經理。
  和熵量談起兩年前創業之初的情景,代萬輝顯得很興奮,「當時六個人就擠在我家10平米的屋子裡辦公,沒有家具,我們就擠在一張床上寫代碼」。聽到這裡,創始人之一的張曉明沉默了一下,然後認真地說,「確切地說是四個人坐在床上,還有兩個站在地上。」
  記者:跟讀者介紹一下37健康。
  代萬輝:37健康目前做的是一個互聯網高血壓管理平台。我們一邊和國內幾家電子血壓計廠商合作,將採集的用戶血壓數據進行分析反饋,同時為用戶提供高血壓管理的知識;另外一邊我們對接的是醫療機構,希望在用戶需要醫療干預的時候,可以找到合適的醫生。
  記者:目前在醫療機構這邊的進展如何?
  代萬輝:正在和安貞醫院和北大醫學院談。
  記者:如何在更大範圍內和更多的醫生展開合作?線下溝通的成本可能很高。
  代萬輝:我們是這麼界定這個問題的:當用戶真的需要我們幫助他找到醫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做這件事情,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用戶會有自己相對固定的高血壓醫生。所以我們自始至終做的都是一個工具,而不是要承包所有的事情。但是如果有醫生已經在管理一個相對固定的患者群,我們也可以提供給醫生工具,讓他在終端隨時查看和管理患者的數據。
  記者:那我們產品的核心是什麼?
  代萬輝:核心是基於算法的整套數據評估體系。我們的應用會根據用戶連續一週的血壓值給出較為個性化的數據反饋。根據這些數據反饋我們會給出運動和膳食處方,或者提醒他們去看醫生。
  記者:也就是說,我們干預用戶高血壓管理的方式有三個,第一是高於警戒值之後醫生的干預,二是家人朋友的監督幫助,三是關於運動和膳食的建議。
  代萬輝:另外還有用戶之間的交流,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交流。
  記者:我不知道這些干預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代萬輝:慢病管理本來就是逆人性的過程。如果一個胖子承認自己就是吃貨,就是要過度飲食,任何人也拿他沒辦法。我們只能提供一個工具,千萬不要想著解決所有問題。
  記者:算法很複雜嗎?
  代萬輝:有一定的難度。高血壓的個體差異很大,有人是單純的高血壓,有人可能合併糖尿病並且是個胖子,那麼後者血壓的所謂正常值範圍和前者就會有不同。我們通過算法去刪選這些用戶,讓情況近似的人處在同一個分組中。目前我們仍在努力深化算法,最終希望真正實現個體化的數據反饋。
  記者:這其實是一個機器學習的過程。
  代萬輝:對。其實類似醫生看病。醫生通過大量病例的學習就可以積累很多經驗,他的診斷也會越來越準確。
  記者:用戶對數據反饋的準確性有明顯的感知嗎?
  代萬輝:可能不會。我們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但是我們並不指望用戶能理解這件事。
  熵量:目前用戶對產品的反饋如何?
  代萬輝: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現在的裝機量大概是50萬,活躍用戶佔10%,很大一部分用戶對我們的應用相當依賴。
  記者:他們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嗎?
  代萬輝:非常多。我們收到大量來自用戶的意見,很多時候都是很長的一大篇,而且是用手機輸入的。正是這些真誠的反饋幫助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界定用戶需求,讓我們對自己的產品更有信心。
  記者:用戶真正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同時又很難把握。
  代萬輝:確實是。我們在做產品之前做過相當大範圍的普遍性調研,產品做出來也讓家人朋友反覆體驗,但是這些都代替不了在真實的使用環境下用戶的感受,我們也是在日復一日地與用戶接觸中才體會到最核心的需求。之前我認為用戶會對自己的血壓數值非常敏感,但是後來我們才知道很多高血壓患者自己都不清楚血壓的正常值應該在哪個範圍。
  記者:這個過程是不是在做減法?
  代萬輝:對。而且我們承認自己走過一些彎路。後來我們發現用戶的需求真的很單純,單純到他們只需要一個可靠的血壓記錄和反饋的工具。
  記者:非常珍貴的領悟。可能馬上就會出現和你們非常相似的產品。
  代萬輝:這是一定的。任何人都可以和我們做看起來差不多的產品,但是我們比較自信的是自己對用戶需求的把握,這是一種感覺,基於此我們會不斷深化和細化服務。最終只有服務才能打動用戶。
  記者:高血壓患者很多都是老年人,他們使用智能手機可能會有障礙。
  代萬輝:的確是,這個問題我們後續也會想更多的辦法。比如推出老年版,子女版,醫生版,我們會用多元化的工具全方位服務用戶。
  記者:目前用戶還需要手動輸入血壓數值,什麼時候可以實現數據自動上傳?
  代萬輝:我們正在和硬件合作商談接口的問題。電子血壓計目前同質化競爭很嚴重,廠商都希望在硬件之外提供一些附加服務,相信不久之後這個問題就會解決。
  記者:醫生對產品的評價如何?
  代萬輝:非常好。以前讓醫生發愁的一件事情是,患者往往無法提供準確的持續一週的血壓數據。很多醫生沒有辦法,只好讓患者把數據錄到表格里,然後發電子郵件給他們。但是整個過程很混亂。現在病人通過我們的血壓管家,可以把非常詳細整齊的數據拿給醫生看。
  記者:你們和投資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代萬輝:機緣巧合吧。大家也是在一些活動中認識的,後來聊著聊著覺得很投機。真正懂醫療的投資者很少,我們很幸運。
  記者:投資者看重我們什麼特質?
  代萬輝:首先可能覺得我們在軟件開發、數據算法還有醫療信息化方面都有不錯的積累,而做高血壓管理應用又是一件非常跨學科的事情。第二是我們非常專注於高血壓管理。其實任何一個醫療細分領域的產業鏈都非常長,如果把面鋪的太廣,對於我們創業團隊來說,產品和後續服務肯定做不好。
  記者:目前我們團隊的結構是怎樣的?
  代萬輝:我們有20個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技術開發,三分之一是運營。
  記者:現在有沒有想過盈利的事情?
  代萬輝:沒有,還太早。我們現在唯一想的事情是如何把產品做好。
  記者:為什麼起37健康這個名字?未來公司是否會做高血壓管理之外的業務?
  代萬輝:可能主要是好記吧,哈哈。未來我們希望37健康是一個慢病管理的綜合平台。
  記者:你如何理解移動醫療,或者互聯網給醫療帶來的價值?
  代萬輝:我覺得醫療是主體,互聯網是手段,永遠不能忘記我們其實做的是醫療健康服務,而不是互聯網產品。如果投資人要求我們用戶量要爆髮式增長,我們會直接回絕。我們所做的事情其實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再造醫療的某個環節,用更高效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數據,延長醫生的觸角,幫助整個社會更高效地使用醫療資源。
  記者:你一定對移動醫療充滿信心。
  代萬輝:是的。幾年前,不管我怎麼說,家裡老人也不會相信網上購物,他們總是擔心付了錢對方不發貨或者怎樣,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沉迷其中了。互聯網真的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我相信未來互聯網也會徹底改變人們就醫和疾病管理的習慣。
  記者:什麼精神力量在支持你的事業?你的興趣點在哪裡,移動醫療還是創業本身?
  代萬輝:做傑出的產品是我的興趣點。創業不是,太辛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