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醫生是差勁投資者 蔡東豪Tony Tsoi

2014-04-10  NM
 
 

 

一竹竿打一船人,容易出錯,不過形容醫生是差勁投資者,除了少數醫生,沒有人高聲反對。讀者身邊親戚朋友中或有醫生,試問一下,醫生投資組合表現詳情,反應可能是苦笑。這不是關於香港醫生的問題,而是關於整個醫生一生的問題。

醫生是差勁投資者,須從醫生生命週期的初期說起。不勤力讀書,難成為醫生,古今中外,醫生大都是學業優異學生。這些人從小接受捱辛苦,人家去玩,他們讀書,這是從小養成的性格。其他人爭取即時享樂,有酒今朝醉,醫生放棄眼前快感,不停提醒自己,望遠一點。醫生生涯瀰漫著「被剝奪」感覺,從讀書到畢業到在醫院實習,他們付出的,往往比人家多,他們願意被剝奪,因為他們相信終有一天,可以享受成為醫生的果實。

這是一種危險的「應得權利」(sense of entitlement),醫生前半生不停放棄,付出比人多,成為醫生後,特別是出色醫生,便以為可理直氣壯得到醫生應得到的財富和榮耀。普通人假設醫生一定是富有,當醫生也開始相信自己應該是富有,這是危險情況。醫生通常三十歲後開始搵到錢,比同齡人慢一截,他們的心境很可能是,這是我應得的。「應該」這兩個字,在投資領域上,通常沒有立足地方。

醫生是一個孤獨的行業,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孤軍作戰。所謂團隊精神,通常指不同醫生負責不同範疇,屬於醫生負責範疇的問題,須依賴醫生的個人判斷。醫生的工作是一個在一大堆不停在變的資訊中,衡量長短,然後作出一個困難決定。這些判斷的背景,不是黑白分明,是根據已知科學,加上主觀分析,最後的判斷屬於醫生的個人信念。欠自信的人,很難成為出色醫生。

想深一層,醫生的判斷,跟投資者的判斷,其實分別不大,都是在茫茫模棱兩可資訊大海中,儘量掌握到最有用的,然後作出當時最適合的決定。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是關鍵,而醫生從小便習慣敢於作出困難決定。問題是,自信心是雙刃劍,傲慢和自信,只差一線。

救人一命也做到,其他事情變得微不足道,醫生的自信是經驗累積起來的。投資和醫病能力,歸根結底,都是個人性格的延續。醫生輕視投資的複雜性,沒有把自己對醫學知識的尊重,轉移到投資上,是醫生投資失利的主因。醫生對自己本行知識,以最科學態度對待,但面對自己熱衷範圍以外的知識,例如投資,卻經常拋棄科學家思維。對於醫學以外事情,醫生最常見反應,是怪自己太忙,沒時間研究,因此被迫人云亦云。世界上很多投資爆煲個案,受害人名單上都出現著名醫生名字。有些人或感出奇,做事這麼嚴謹的醫生,也會墮入這些投資騙局。細心分析醫生性格,其實不奇,醫生是集科學家和牛頭角順嫂於一身。

我聽過關於醫生最經典的笑話,是腦科醫生跟小說家在談論退休後打算,腦科醫生退休後想寫小說,小說家說:「這麼巧合,我退休後,打算做腦科醫生。」在腦科醫生眼中,腦科手術這樣複雜事情也做得到,其他事情不會難倒他。但實情是,很多事情其實並不簡單,例如寫小說,又例如投資。

一心想賺錢,我相信很多人不會讀醫科,醫生或多或少一定擁有幫人之心。醫生日常面對病人和家屬,這些人平日怎威武,在醫生面前,立即變為依賴醫生判斷的馴良人。在醫生工作範圍,壞人不多,在醫生眼中,能運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幫其他人活得更好,是醫生責任所在,能夠在過程中賺到錢,當然是好。醫生容易把這個人出發點,投射到醫學以外領域,不幸地,在其他領域,幫人是奢侈品,幫自己才是市場標準。

醫生朋友問我投資意見,我的答案都是一樣:醫生這麼忙,最好不要花時間和精神研究投資,空閒時間用來休息和放鬆,我有事的話,條命靠你。還有,不要寫小說,好辛苦。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5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